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期末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183.00 KB
- 文档页数:7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期末复习资料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复习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1、地图的语言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又称地图三要素。
2、地图的方向的表示方法有: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其中最准确的是经纬网定向法;最常用的是一般定向法。
3、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4、比例尺的表示方法主要有:线段式比例尺、数字式比例尺、文字式比例尺。
5、种类:大比例尺(大于1:100000 )、中比例尺、小比例尺(小于1:1000000 )6、图幅相同时,大比例尺地图表示的区域范围小,,。
7、图例包括各种符号和颜色,注记指各种文字、数字。
8、社区是一个社会生活的共同体,那里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的往来。
9、社区功能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管理功能。
10、社区类型有:功能社区、自然社区和行政社区。
11、社区有不同的类型,但是不同类型的社区往往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人可以同时生活在不同类型的社区中。
12、不同区域之间为什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区域间有差异,正因为有差异才有交流的必要。
一个区域的优势,可能正好能弥补另一个地方的劣势,因此,我们应该进行区域间的优势互补,促进不同区域的共同繁荣。
13、乡村聚落的景观特征(1)平原的村落——规模大,房屋密集且较集中,呈团状分布;(2)山区的村落——规模小,房屋稀疏且分散,呈块状分布。
的共同繁荣。
21、生活中的例子(1)越来越多的外省市人选择到义乌工作。
——(人才)(2)世界各地的商人到义乌来经商。
——(经济)(3)元宵节迎龙灯吸引各地游客前来参观。
——(文化)(4)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义乌各企业纷纷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
——(技术)(5)我们可以在家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方式了解世界各地的信息。
——(信息)22、地形图分为: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复习历史与社会资料有利于七年级学生历史与社会知识的系统化。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编的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感谢欣赏。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一)1、湄南河地区(中南半岛)的人民崇尚“谷神”“稻母”,美国人多数信仰____哈萨克民族在天山山脉南面的放牧是以“四季转场”。
“绿洲农业”主要分布在天山山脉北面的山坡地带。
靠“坎儿井”灌溉。
2、“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是说云南哀牢山区。
梯田是哈尼族“小伙子的脸”。
3、太湖流域处于鱼米之乡,耕海牧鱼反映日本渔业的发达和鱼文化,水上都市威尼斯位于欧洲的意大利,处于地中海的北部。
著名水乡“乌镇、周庄”等4、《剪羊毛》是澳大利亚的民歌,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反映的是内蒙古大草原的情景,蒙古族被称为“骑在马背上的民族”。
藏族过着“靠天养蓄”的生活。
5、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青藏铁路被称为“天路”,青藏高原特有的牦牛被称为“高原之舟”。
天山哈萨克民族牧民在冬季举行婚礼;内蒙古那达慕大会在夏季——七八月份举行;休渔期一般在八九月。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二)世界大家庭人口与人种:世界人口70亿。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精读P42页人口分布图,可以看出:人口稠密地区:亚洲东部与南部、欧洲西部、北美东南部等地区。
(大多处于中低纬度地区,地势平坦,气候适宜,所以人口密度大) 人口稀疏地区:青藏高原地区、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非洲北部、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地区、大洋洲的中西部地区。
(基本属于高海拔、极地、沙漠、热带雨林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不适宜人类生存)人种外貌特征主要分布地区(细看P43页世界三大人种分布图)白色人种肤色白,头发弯曲而金黄鼻梁高,嘴唇薄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北部(印度人),亚洲西部(阿拉伯人)黄色人种黄色皮肤,乌黑通直的头发,脸庞扁平。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3、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城市聚落是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的世界5、不同的地形和不同的气候→(生长)不同的植物→(养育)不同的动物→(构成)不同的自然景观(世界主要自然景观带分布:地图册P26-27)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造成湄公河平原农业与美国大平原农业区别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和科技水平的不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美国发展商品农业的有利条件(商品性农业的特点):1.农业区地广人稀 2.大面积耕种3.高度机械化4.生产效率高5.储存条件好 6.交通发达7.农产品作为商品大量出口第二课与山为邻安第斯山脉;南美洲脊梁,最长山脉秘鲁安第斯山区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的变化原因:地势(地形、海拔)海拔较低处:开辟梯田,发展种植业,种植玉米、马铃薯、小麦和大麦高海拔处:发展畜牧业,放牧羊驼、骆马羊驼:走动的黄金、纤维上帝,羊驼毛出口是麋鹿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骆马:主要运输工具瑞士位于欧洲中部,位于阿尔卑斯山区,是典型的山地之国,瑞士人被称为“大山之子”多样的地形、奇特的景观,古老的城镇,纯朴的乡村生活,成就了丰厚的旅游资源旅游项目:夏季登山;冬季滑雪瑞士旅游业发达的原因: 1.旅游设施: 设施先进齐备,服务细致入微。
2.自然环境:海拔高,有冰川和积雪、风景优美。
夏天是登山、观光和避暑胜地;冬天是滑雪胜地。
3.交通条件:拥有发达的铁路和公路,冰川快车;旅客乘火车、电缆车直达山峰观看冰川奇景;还有直升飞机为遇险的游人提供求助。
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课傍水而居日本位于亚洲东部,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其他小岛组成,故日本又称“千岛之国”。
日本著名渔场:北海道渔场,日本渔业发达的原因: 1、位于北太平洋渔场,渔业资源十分丰富2、多优良港湾3、发达的造船业和纺织业4、先进的捕鱼装置及技术日本独特“鱼文化”的形成原因:1、日本位于北太平洋渔场,沿海海域鱼类饵料非常丰富,鱼群集中,是世界著名的渔场,渔业资源十分丰富。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1、我的家在哪里-----地图三要素2、社区3、从地图上获取信息⑴等高线地形图能告诉我们什么?(等高线地形图有何作用?)答:①可以了解某区域的地形,即哪些山坡平稳或陡峭或海拔高度等。
②、确定越野路线。
⑵分层设色地形图有何作用?答:①能够直观地告诉我们地势的起伏状况。
②、确定越野路线。
⑶地形剖面图有何作用?答:①、更准确的了解某一地区的地势起伏状况。
②、确定越野路线。
③、明白画地形剖面图的技巧。
⑷政区图、交通图、旅游景区图各有什么作用?答:政区图可以解某大洋、某大洲和某国的位置,或了解某城市或区域的位置;交通图可以了解全世界或全国或全省或全区域的交通路线;旅游景区图可以了解某区域的旅游景点的位置和交通路线。
⑸到外地旅游、你主要看或者带哪些地图?答:①政区图②交通图③当地旅游景区图和城市交通图。
⑹旅游路线的设计,要考虑哪些因素?答:①充分了解旅游景点的情况。
②设计合理的路线,即省时又省钱,更加舒服。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1、大洲和大洋(世界地形图)⑴地球通常称为“水球”或“蓝色的星球”。
⑵亚洲、欧洲各分为几个地区?答: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和北亚六个地区;欧洲分为南欧、西欧、中欧、北欧和东欧五个地区。
2、世界主要地形类型及主要地形区(世界地形图)★注意:地形类型===地形区⑴各种地形为人类提供什么资源?答:平原为人类提供耕地;高原为人类提供草地;山地丘陵为人类提供森林、矿产;盆地为人类提供耕地。
⑵人们在描述当地的气候特点时使用了哪些词语?答:湿润、寒冷、干燥、温暖、凉爽、炎热等。
⑶描述气候词语有哪两方面的特点?答:在气温和降水这两个方面的特点。
如:高温多雨,炎热干燥。
⑷影响气候因素主要有哪些?答:1、纬度位置。
2、海陆位置。
3、地形地势3、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征:教材P34、图册P22—234、季风气候---P35(说明:这部分知识只要有所了解即可)5、⑴地球上河流和湖泊被称作什么?它们各有什么之最?答:河流被称作大地的动脉,湖泊被称作大地的明珠。
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章古代人类的活动和社会生活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主要特点及转变•出现农业生产、手工业和文字的背景及意义
•奴隶制度的出现、特点及其影响
第二章中国古代文明
•黄河流域文明和长江流域文明的比较
•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和分封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形态和社会文化
第三章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政治与文化
•古希腊城邦和古罗马城邦的政治制度及特点
•古希腊的哲学和文学成就
•古罗马的法律制度和建筑艺术
第四章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科举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古代文化成就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第五章世界上的伟大发现与探险
•哥伦布的发现和意义
•麦哲伦首次环球航行的经过和影响
•马可·波罗的东游历程和结果
第六章近代世界的变革
•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影响和作用
•资本主义制度的出现和发展
•民族主义和殖民地反抗运动的兴起
第七章近代中国的动荡岁月
•鸦片战争及其原因及影响
•中日甲午战争及其原因、经过和影响
•辛亥革命的爆发和意义
以上为本次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的主要内容提纲。
希望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注重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和事实的认识,同时要理解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及其深层次的意义。
查看历史地图和时间轴可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和变革。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总复习知识汇总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1、要探寻人类起源,最为可信的依据是?考古发掘2、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什么?距今时间?去哪里探寻他们?元谋人 170万年云南省3、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北京人4、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都使用什么石器?用火上有何不同?打制石器(旧石器)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人工取火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1、原始农业发展的标志是什么?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2、如果想了解我国原始农业的发展状况,我们可以参观的遗址有哪两个?河姆渡人遗址和半坡居民遗址3、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农耕居民的是?住什么房子?种什么农作物?河姆渡人干栏式房屋水稻4、生活在黄河流域的是农耕居民是?用什么工具?住什么房屋?种什么农作物?他们还能制造什么用具?穿着方面,半坡居民已经学会什么技术?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粟彩陶简单的纺织、制衣。
5、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都使用什么石器? 都处于什么时代?都使用磨制石器,处于新石器时代。
第3课远古的传说1、什么战役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阪泉之战2、轩辕氏指的是谁?他在哪一战役中平定蚩尤乱?因为“轩辕”为中华文明发展做出了贡献,被后人尊称为什么?人文初祖还有谁?黄帝涿鹿之战人文初祖炎帝3、海外华人常常自豪的称自己为“炎黄子孙”的原因?炎黄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华夏族的主干部分是炎黄联盟发展而来的)4、“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社会局面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反映的是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制度?尧舜禹时期禅让制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1.夏商周时期的时代特征?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建立者是?夏朝禹3.禹传子,家天下”标志着什么制度开始?世袭制4.商朝又称殷朝,是因为历史上谁曾迁都到殷?盘庚5.武王伐纣的决定性战役是?时间是?牧野之战公元前10466.“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指的西周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有何作用?西周的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2022-202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专题复习一、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是人类从猿类进化到农耕社会之前的阶段。
- 原始社会的主要特点是人们以采集、狩猎为生,生活在小规模的部落中。
- 原始社会的经济活动主要依靠自然资源的直接利用。
二、奴隶社会- 奴隶社会是古代社会的一种形式,以奴隶制度为特征。
- 奴隶社会的主要特点是社会分工明确,奴隶是主要的生产力。
- 奴隶主是奴隶社会的统治者,拥有绝对的政治和经济权力。
三、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是中世纪欧洲的主要社会形态。
- 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是基于封建地主的经济和政治秩序。
- 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和农业生产。
四、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形式,以私有制、市场经济和资本积累为基础。
- 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特点是商品生产和交换、雇佣劳动和资本的自由流动。
- 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活动以利润为目的,追求个人私利。
五、主要历史事件- 远古时期:人类进化、原始社会形成、人类定居。
- 古代时期:奴隶社会的兴起、古代文明的繁荣。
- 中世纪时期:封建社会的出现、封建农奴制度。
- 现代时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崛起、工业革命、现代化进程。
六、历史人物与思想- 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提出了仁、礼、孝等思想。
-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家,对西方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 马克思: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的创始人,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批判。
七、历史文化与遗产- 中国长城:世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军事和文化价值。
- 埃及金字塔:古埃及的重要文化遗产,代表了古代文明的辉煌。
- 罗马斗兽场:古罗马的历史遗迹,见证了古罗马的文明与荣耀。
以上是《2022-202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最新)》的内容概要,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的世界
2、世界主要地形类型及主要地形区(世界地形图)(P48图3-11)
3、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征(P25图2-11)(P50图3-1
4、图3-15)
5、不同的地形和不同的气候→(生长)不同的植物→(养育)不同的动物→(构成)不同的自然景观
10、中国的地理位置(P37图2-32)
第三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3、我国人口分布现状(图册P22) 我国人口数量众多(12.9亿),
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口密度较高,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黑河—腾冲线(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以东即东部人口十分稠密,黑河—腾冲线以西即西部人口比较稀少。
5、我国地形的特点(图册P24)
地形种类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要占全国总面积的3/2;地势特点: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大致呈三级阶梯。
第四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