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简单而有效的常识管理读书笔记
- 格式:ppt
- 大小:1.85 MB
- 文档页数:16
目标简单而有效的常识管理作者简介高德拉特(Eliyahu M.Tolerate)、科克斯(JeffCOX)高德拉特博士是以色列物理学家及企管顾问,他与科克斯合着《目标》,大胆地藉着小说的手法,说明如何以近乎常识的逻辑推演,解决复杂的管理问题,结果一炮而红。
《目标》迄今已翻译成十九种文字,全球销售量达三百多万册。
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誉为最成功的一本企管小说。
《目标》这本书反映了一位科学家对管理问题的种种思考。
高德拉特原本设计了一套昂贵的软件来帮助企业提高经营绩效,为了说明软件的功能,他写了《目标》这本书,来解释他独创的“制约法”(TOC,Theory of Constraints),但是起初根本得不到出版商青睐。
他们质疑:“由物理学家写的企管小说?把科学方法应用在企业管理上?没有人会读这样一本书的。
”高德拉特不气馁,利用商展和各种机会,自己推广这本书。
不久信件就如雪片般飞来,一位企业主管在信上告诉他:“这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书!我规定所有员工在读完这本书以后,才准休假。
这本书让我们公司脱胎换骨!”高德拉特把这封信连同全部书稿,寄给北河出版社(North RiverPress),一本畅销书于焉诞生,连品管大师戴明博士读了以后,都大力赞扬。
这部小说中不断指点主角的导师钟纳可说是高德拉特的化身。
高德拉特二十岁时就立志要教导别人思考的方法,他对于传播观念,抱着极大的狂热,可以一天只睡一个小时,奔波世界各地发表演说。
他还创立了“高德拉特学会”(Avraham.Y Goldratt Institute)来推广观念,训练人才。
辅导对象除了通用汽车等大企业外,还包括教师、美国空军将领等各行各业的人才。
高德拉特的其他企管小说包括《绝不是靠运气》 (It's Not Luck)和《关键链》(Critical Chain)。
译者简介齐若兰台大外文系毕业,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新闻硕士,曾经任职于时年出社,及《天下杂志》、《康健杂志》。
《目标》—简单而有效的常识管理决定读《目标》这本书其实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读书报告。
但当我开始阅读这本书时,我发现这本书很特别。
这本书的特别之处,一是它竟然是一本管理小说,它使得即使对管理一窍不通的读者都能轻易读懂;二是这本书的作者是一名物理学家,因此本书是以一个科学家的眼光来看企业的运作问题,自然赋有了与众不同的新角度。
书中提出了制造业最终的也是唯一的目标就是赚钱,而发挥最大的效益、合乎经济的采购、拥有优秀的员工、优良的产品品质、领先的技术等等都是为了这个目标而服务的。
因此在对企业的任何一项决策都要围绕着这个目标来制定,盲目的改变只能起到相反的效果。
而书中的主人公罗哥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
他前期在进行“改善行动”——购买机器人,这似乎提升了工作效率,但是企业的收益并未增加。
如果企业的目标是为了多赢利,购买机器人并不能帮助企业多赢利,这样的行动也只能定义为改变,而不等于改善。
接着书中提出了一套衡量企业“是否赚钱”的指标:有效产出(throughput)、存货(inventory)、营运费用(operational expense)。
不管多么复杂的企业都可以用这套指标来衡量,看到这里时我越来越佩服作者对于企业管理的见解。
而后主人公终于遇到了决定有效产出的关键——瓶颈问题。
瓶颈问题类似于木桶原理,水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
即使绝大多数木板都很长,只要有一块短板,整个木桶的盛水量就会显著降低。
因此瓶颈部分才是决定有效产出的关键。
罗哥在同儿子参加的健行活动中初步接触到了这个理论,他通过认真观察,发现了影响队伍前进的制约因素——贺比(和火柴游戏),他的速度决定了整个队伍的速度。
进而,罗哥把这种思考方法引入了他的工厂,也终于找到了制约整个生产线进度的瓶颈。
在找到瓶颈后,罗哥和他的同事们想方设法提高瓶颈的产能,因为他们已经领悟到了:系统的产能等于瓶颈的产能。
在钟纳帮助下,罗格和他的同事们找到了充分运用(不是消除)瓶颈的方法。
《管理的常识》读书笔记在阅读了《管理的常识》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对于管理这一复杂而又关键的领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书中首先强调了管理的重要性。
管理并非只是高层领导的职责,而是贯穿于组织的各个层面和环节。
一个有效的管理体系能够提升组织的效率,激发员工的潜力,实现组织的目标。
无论是企业、非营利组织还是政府机构,管理的优劣都直接影响着其生存和发展。
管理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又极易被忽视的问题。
书中指出,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管理者陷入繁琐的事务中,迷失了方向,忘记了最终的目标。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管理者,必须时刻保持清晰的头脑,明确组织的目标,并将所有的管理活动都围绕着这个目标展开。
管理者的职责是什么?书中提到,管理者不仅要制定计划、组织资源、领导团队,还要进行有效的控制。
制定计划是为了明确前进的方向和步骤;组织资源则是要确保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支持计划的实施;领导团队需要激励员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而控制则是要及时发现偏差,采取措施进行纠正,以保证组织能够按照预定的方向前进。
这让我明白,管理者需要具备全面的能力和素质,能够在不同的管理环节中发挥有效的作用。
在人员管理方面,书中强调了激励的重要性。
员工是组织最宝贵的资产,如何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是管理者必须面对的挑战。
激励不仅仅是物质奖励,还包括精神层面的认可和尊重。
了解员工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发展的机会和空间,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和价值的,这样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
同时,书中还提到了沟通在管理中的关键作用。
良好的沟通是管理的基础,管理者需要与上级、下属和同事进行有效的沟通。
向上沟通要及时、准确地汇报工作进展和问题,获取上级的支持和指导;向下沟通要清晰地传达工作目标和要求,倾听下属的意见和建议;与同事沟通则要相互协作、信息共享。
只有通过良好的沟通,才能消除误解,提高工作效率,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目标--简单有效的常识管理读后感•相关推荐目标--简单有效的常识管理读后感读完一本书以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目标--简单有效的常识管理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近阅读了由高德拉特和科克斯合著的《目标——简单有效的常识管理》(以下简称《目标》),受益匪浅,愿将读这本书的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目标》写的是一位受过专业技术及管理训练的厂长罗哥,因其工厂经营不善,面临三个月关闭厂房的困境,后在一位导师钟纳以“苏格拉底式的作风”抽丝剥茧,以问问题来引导他找出答案,使其从谷底一步步爬出来,使工厂转危为安,最终创造效益的故事。
小说情节扣人心弦,趣味浓郁,并极具悬疑性,看着罗哥每解答一个钟纳的问题,他要克服多少困难,化解多少压力、挑战和推翻多少条被奉为金科玉律、但却十分有害的管理概念时,我不禁为其捏一把汗。
阅读完《目标》后,我有很多方面的收获。
一是健行之旅。
我们公司隔一周就组织一次登香山活动。
当爬山的十几个人聚在一起,具有同一目标,就行成了一个临时的组织,或称团队。
如何让这团队在天黑之前到达指定目的地,的确是一个策略问题。
这里有一个误区,很多人都以为让这支队伍快速到达终点的办法是让一个走得快的人在前面带队,走得慢的人在后面跟着,走得快的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带动走得慢的人,其实不然。
队伍的距离会越拉越大,因为后面的人“没有额外的产能来弥补落后的进度”,直到前面走得快的人停下来,等走得慢的人跟上来后,队伍再继续前进。
这时,走得快的人已经得到一段时间的休息,体力得到补充,而走得慢的人却没有任何休息,整个行程都是在追赶队伍,到最后体力消耗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慢,最终影响整个队伍前进的速度。
罗哥在健行过程中理解了让他苦苦思索的“依存关系”和“统计波动”,并果断的让速度慢者带队,这的确是一个好的方法。
其实,在户外登山活动中,为了保证整个队伍的进程,一般都是安排速度慢的走前边,体力好的断后。
目标简单而有效的常识管理作者简介高德拉特(Eliyahu M.Tolerate)、科克斯(JeffCOX)高德拉特博士是以色列物理学家及企管顾问,他与科克斯合着《目标》,大胆地藉着小说的手法,说明如何以近乎常识的逻辑推演,解决复杂的管理问题,结果一炮而红。
《目标》迄今已翻译成十九种文字,全球销售量达三百多万册。
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誉为最成功的一本企管小说。
《目标》这本书反映了一位科学家对管理问题的种种思考。
高德拉特原本设计了一套昂贵的软件来帮助企业提高经营绩效,为了说明软件的功能,他写了《目标》这本书,来解释他独创的“制约法”(TOC,Theory of Constraints),但是起初根本得不到出版商青睐。
他们质疑:“由物理学家写的企管小说把科学方法应用在企业管理上没有人会读这样一本书的。
”高德拉特不气馁,利用商展和各种机会,自己推广这本书。
不久信件就如雪片般飞来,一位企业主管在信上告诉他:“这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书!我规定所有员工在读完这本书以后,才准休假。
这本书让我们公司脱胎换骨!”高德拉特把这封信连同全部书稿,寄给北河出版社(North RiverPress),一本畅销书于焉诞生,连品管大师戴明博士读了以后,都大力赞扬。
这部小说中不断指点主角的导师钟纳可说是高德拉特的化身。
高德拉特二十岁时就立志要教导别人思考的方法,他对于传播观念,抱着极大的狂热,可以一天只睡一个小时,奔波世界各地发表演说。
他还创立了“高德拉特学会”(Avraham.Y Goldratt Institute)来推广观念,训练人才。
辅导对象除了通用汽车等大企业外,还包括教师、美国空军将领等各行各业的人才。
高德拉特的其他企管小说包括《绝不是靠运气》 (It's Not Luck)和《关键链》(Critical Chain)。
译者简介齐若兰台大外文系毕业,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新闻硕士,曾经任职于时年出社,及《天下杂志》、《康健杂志》。
目标简单而有效的常识管理作者简介高德拉特(Eliyahu M.Tolerate)、科克斯(JeffCOX)高德拉特博士是以色列物理学家及企管顾问,他与科克斯合着《目标》,大胆地藉着小说的手法,说明如何以近乎常识的逻辑推演,解决复杂的管理问题,结果一炮而红。
《目标》迄今已翻译成十九种文字,全球销售量达三百多万册。
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誉为最成功的一本企管小说。
《目标》这本书反映了一位科学家对管理问题的种种思考。
高德拉特原本设计了一套昂贵的软件来帮助企业提高经营绩效,为了说明软件的功能,他写了《目标》这本书,来解释他独创的“制约法”(TOC,Theory 0f Constraints),但是起初根本得不到出版商青睐。
他们质疑:“由物理学家写的企管小说把科学方法应用在企业管理上没有人会读这样一本书的。
”高德拉特不气馁,利用商展和各种机会,自己推广这本书。
不久信件就如雪片般飞来,一位企业主管在信上告诉他:“这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书!我规定所有员工在读完这本书以后,才准休假。
这本书让我们公司脱胎换骨!”高德拉特把这封信连同全部书稿,寄给北河出版社(North RiverPress),一本畅销书于焉诞生,连品管大师戴明博士读了以后,都大力赞扬。
这部小说中不断指点主角的导师钟纳可说是高德拉特的化身。
高德拉特二十岁时就立志要教导别人思考的方法,他对于传播观念,抱着极大的狂热,可以一天只睡一个小时,奔波世界各地发表演说。
他还创立了“高德拉特学会”(Avraham.Y Goldratt Institute)来推广观念,训练人才。
辅导对象除了通用汽车等大企业外,还包括教师、美国空军将领等各行各业的人才。
高德拉特的其他企管小说包括《绝不是靠运气》 (It's Not Luck)和《关键链》(Critical Chain)。
译者简介齐若兰台大外文系毕业,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新闻硕士,曾经任职于时年出社,及《天下杂志》、《康健杂志》。
《管理的常识》读书笔记管理,这个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无处不在的概念,看似熟悉,实则蕴含着许多我们常常忽视的常识。
读完《管理的常识》这本书,我对管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书中开篇就指出,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效率。
这让我反思了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行为,是否真的达到了高效的标准。
很多时候,我们忙忙碌碌,却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有效的方法,导致效率低下。
比如,在团队协作中,任务分配不清晰,成员之间沟通不畅,就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而真正有效的管理,应该是明确目标,合理分工,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从而提高整个团队的效率。
管理的核心是人。
人是管理中最具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因素,但也是最关键的因素。
了解员工的需求,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是管理者的重要职责。
书中提到,员工不仅仅是为了工资而工作,他们还需要获得尊重、成就感和成长的机会。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的工作经历,在一个缺乏激励机制和人文关怀的环境中,员工的工作热情普遍不高,工作绩效也不尽如人意。
而在一个能够充分尊重员工、提供发展空间的团队中,员工往往能够发挥出更大的潜力,为组织创造更多的价值。
有效的管理者需要学会决策。
决策并非简单的拍脑袋,而是需要基于充分的信息收集和分析。
在做出决策之前,要明确问题的本质,评估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并考虑其可能带来的后果。
同时,决策还需要具备及时性,不能犹豫不决,错失良机。
书中的案例让我深刻认识到,错误的决策可能会给组织带来巨大的损失,而果断且正确的决策则能够引领组织走向成功。
管理还需要注重计划和控制。
计划是为了明确未来的方向和步骤,而控制则是确保实际的进展与计划相符。
没有计划的管理就像无头苍蝇,到处乱撞;而没有控制的管理,则无法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制定合理的计划,并通过有效的监控和评估手段,及时发现偏差,采取措施加以纠正。
另外,组织架构对于管理也至关重要。
一个合理的组织架构能够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提高信息流通的效率,减少内部的矛盾和冲突。
管理的常识优秀读书心得在读书的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关于管理的常识和经验。
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问,对于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无论是企业管理还是个人管理,掌握一些管理的常识都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效率。
接下来,我将分享我在读书中得到的一些管理的常识和心得。
1. 目标管理在管理中,设定明确的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目标能够给人以明确的方向,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和安排工作。
读书中,我了解到有效的目标管理需要具备以下几个要素:明确性、可衡量性、可实现性和时限性。
明确性是指设定的目标需要明确具体,不能存在模糊性;可衡量性是指我们要通过一些具体的指标或标准来评估目标的完成情况;可实现性是指目标需要在我们的能力和资源范围内能够实现;时限性是指设定目标的时候要有明确的时间限制,以增强紧迫感。
2. 团队合作团队合作是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团队的力量,可以集思广益,协同合作,实现更大的效益。
在读书中,我学到了一些关于团队合作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团队氛围。
团队成员之间要相互信任、尊重和理解,并且要鼓励各个成员的参与和贡献。
其次,要合理分工和协调工作。
每个成员应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来分配任务,同时要及时沟通和协商,确保各项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最后,在团队合作中要注重团队建设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通过定期的团队活动和培训,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 沟通与决策在管理中,良好的沟通和正确的决策是至关重要的。
在读书中,我学到了一些关于沟通和决策的方法和技巧。
对于沟通来说,要注重沟通的双向性和清晰性。
有效的沟通应该是双向的,要注重倾听和理解对方的意见和要求。
同时,清晰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决策来说,要注重信息的收集和分析。
在做出决策之前,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收集和了解相关的信息,然后进行分析和评估,以做出正确的决策。
此外,团队合作也是决策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团队成员的参与和讨论,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思考和决策,增强决策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目标简单而有效的常识管理作者简介高德拉特(Eliyahu M.Tolerate)、科克斯(JeffCOX)高德拉特博士是以色列物理学家及企管顾问,他与科克斯合着《目标》,大胆地藉着小说的手法,说明如何以近乎常识的逻辑推演,解决复杂的管理问题,结果一炮而红。
《目标》迄今已翻译成十九种文字,全球销售量达三百多万册。
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誉为最成功的一本企管小说。
《目标》这本书反映了一位科学家对管理问题的种种思考。
高德拉特原本设计了一套昂贵的软件来帮助企业提高经营绩效,为了说明软件的功能,他写了《目标》这本书,来解释他独创的“制约法”(TOC,Theory of Constraints),但是起初根本得不到出版商青睐。
他们质疑:“由物理学家写的企管小说把科学方法应用在企业管理上没有人会读这样一本书的。
”高德拉特不气馁,利用商展和各种机会,自己推广这本书。
不久信件就如雪片般飞来,一位企业主管在信上告诉他:“这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书!我规定所有员工在读完这本书以后,才准休假。
这本书让我们公司脱胎换骨!”高德拉特把这封信连同全部书稿,寄给北河出版社(North River Press),一本畅销书于焉诞生,连品管大师戴明博士读了以后,都大力赞扬。
这部小说中不断指点主角的导师钟纳可说是高德拉特的化身。
高德拉特二十岁时就立志要教导别人思考的方法,他对于传播观念,抱着极大的狂热,可以一天只睡一个小时,奔波世界各地发表演说。
他还创立了“高德拉特学会”(Avraham.Y Goldratt Institute)来推广观念,训练人才。
辅导对象除了通用汽车等大企业外,还包括教师、美国空军将领等各行各业的人才。
高德拉特的其他企管小说包括《绝不是靠运气》 (It's Not Luck)和《关键链》(Critical Chain)。
译者简介齐若兰台大外文系毕业,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新闻硕士,曾经任职于时年出社,及《天下杂志》、《康健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