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电作业安全距离和组合间隙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2
解析输电线路带电工作安全防护发布时间:2023-04-20T06:37:35.775Z 来源:《中国电业与能源》2023年1期1月作者:王嘉樾[导读]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电力做为一种重要的资源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王嘉樾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乌海供电分公司输电管理处内蒙古乌海市 016000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电力做为一种重要的资源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高压输电线路做为整个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做为一项新的技术,在高压输电线路的维护中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在带电作业中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正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这对于整个高层输电线路的维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防护1、带电作业的准则与方法1.1、带电作业准则我国先后颁布了《送电线路技术导则》《500kV紧凑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同塔多回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等多项规程规范,对我国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意义。
1.2、带电作业的方法高压输电线路的带电作业方法主要有地电位作业、等电位作业、中间电位作业法等。
由于线路具有塔头尺寸大、绝缘子串长等特点,使用绝缘操作杆对导线侧金具检修的功效特别低,所以,超高压输电线路以等电位作业方法为主。
目前,直线塔进入等电位的作业方法主要有乘坐绝缘吊篮(吊梯)荡入法、沿绝缘平梯进入法、绝缘竖梯荡入法等。
耐张塔进入等电位的方法主要沿耐张绝缘子串进入。
±500kV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与500kV交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相比,除了在带电作业粒子流防护方面,其他方面没有太大的区别,具有较高的通用性。
2、高压线路带电作业关键技术参数高压线路带电作业关键技术参数包含以下三个:最小安全距离、最小组合间隙以及绝缘工具最小有效绝缘长度。
高压线路电压较高,塔杆也较高,加上塔头的尺寸较大,导致导线的分裂数较多,除此之外,其走廊的海拔所覆盖的区域较广,这些因素都增大了高压线路带电作业关键技术参数的确定难度,在实际操作中,要确定关键技术参数,必须根据线路杆塔的实际结构、带电作业的具体位置以及系统参数等进行综合分析,并反复进行严格的试验,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主要包括:计算带电作业的实际线路的最大操作电压:对典型作业环境和特殊情况反复进行带电作业间隙放电试验;对危险率进行测算,并根据具体海拔确定参数。
编号:AQ-JS-03448( 安全技术)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带电作业及其安全间距Live working and its safety distance带电作业及其安全间距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一、基本作业方式带电作业依据作业人员所处电位的不同,作业方法分为间接作业(零电位、中间电位)和等电位作业操作方法。
1.间接作业间接作业是带电作业人员利用绝缘工具对高压电气设备的带电部位进行维护、测试、检修的作业。
间接作业主要包括零电位作业和中间电位作业,如带电水冲洗、带电清扫、带电测零、测量电场和测温等都属于间接作业。
(1)零电位作业。
它是指作业人员始终处于大地(杆塔)相同的电位状态下,通过绝缘工具接触电气设备的带电部位进行的检修作业,零电位作业又称地电位作业。
零电位作业又可分为“支、拉、紧、吊”多种基本操作方法,零电位作业时人体与带电体有两种关系。
大地→人体→绝缘工具→带电体大地→人体→空气间隙→带电体(2)中间电位作业法。
它是指在零电位和等电位作业都较困难的情况,作业者处于中间电场(中间电位)的一种作业方法。
这种作业要求作业者既要保持对带电体有一定的距离,又要保持对地有一定的距离,处于中间电位的作业者与带电体有较为复杂的关系。
大地→绝缘工具→人体→绝缘工具→带电体大地→空气间隙→人体→空气间隙→带电体2.等电位作业等电位作业是带电作业人员借助各种绝缘工具对地绝缘后,与带电设备处在同一电位上的作业,等电位作业又称直接作业。
等电位作业者与带电体的关系主要有两种。
带电体→人体→绝缘工具→大地带电体→人体→空气间隙→大地等电位作业人员应穿全套屏蔽服进入和退出电场,进入电场的方式很多,最常用的有以下几类:吊具(吊蓝、吊椅、吊笼)进入法,绝缘梯(绝缘软梯、硬梯、蜈蚣梯)进入法,绝缘工具转动滑动进入法,绝缘斗臂车进入法,沿耐张绝缘子串进入法。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架空线路带电作业现场安全管理规定(最新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架空线路带电作业现场安全管理规定(最新版)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架空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现场组织机构、职责、作业基本要求、安全控制等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浙江省电力公司110kV及以上架空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现场安全管理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900.51-1998电工术语架空线路GB/T14286-2002带电作业工具设备术语GB/T2900.55-2002电工术语带电作业能源部电供[1991]31号带电作业技术管理制度国家电网安监[2005]83号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华东电管局[84]华东电生字590号华东电网带电作业安全工作规程(试行)3术语和定义GB/T14286-2002《带电作业工具设备术语》、GB/T2900.55-2002《电工术语带电作业》、GB/T2900.51-1998《电工术语架空线路》规定的术语适用于本标准。
4带电作业现场组织机构和职责4.1带电作业现场组织机构带电作业现场应明确工作负责人,专责监护人,技术负责人,指定专人负责现场材料、工器具、资料管理工作。
4.2职责4.2.1工作负责人职责(持票人)a)根据工作票,全面负责本次工作的现场安全、质量和环境符合有关要求,督促线路带电作业规程、作业指导书得到严格执行,正确、安全地组织工作;b)负责核对工作票及作业指导书所列的安全措施的正确性、完备性及是否满足实际工作条件,必要时予以补充;c)出工前检查安全用具是否齐备,人员着装是否规范,精神状态是否良好;d)带头遵守现场各项安全规定,不违章指挥;对全体作业人员认真进行监护,及时制止违反安规行为,监督、检查现场危险点预控措施的执行;e)认真履行工作许可手续,每天开工前,组织召开现场班前会,工作负责人应按照工作票内容做好“二交一查”,待全体作业人员清楚并签名后,方可下令开始工作;f)工作负责人对高杆塔及施工复杂容易发生事故的工作,应增设专责监护人和确定被监护的人员。
110~220kV架空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操作规程电力集团公司2007年8月目录1 检测110~220kV线路零值、低值绝缘 12 修补110~220kV线路导线缺陷 23 更换110~220kV线路直线杆整串或单片绝缘子 34 更换220kV线路整串耐张绝缘子 45 更换220kV线路耐张杆塔单片绝缘子 66 带电摘除110~220kV架空线路导、地线搭挂异物操作规程(方法一)7 带电摘除110~220kV架空线路导、地线搭挂异物操作规程(方法二)8 带电摘除110~220kV架空线路导、地线搭挂异物操作规程(方法三) 97 作业名称:110~220千伏线路处理引流板缺陷 108 110~220kV带电测量导线垂直距离 119 断、接110kV空载架空线路引流线 1210 开夹检查220kV线路直线杆塔 1411 更换220kV线路耐张杆塔外角吊串绝缘子(方法一) 15更换220kV线路耐张杆塔外角吊串绝缘子(方法一) 1612 110~220kV线路带电零星消缺 1813 附录 191 检测110~220kV线路零值、低值绝缘子1.1 适用范围:110~220kV架空线路。
1.2 作业方式:地电位作业。
1.3 作业人员:工作负责(监护)人1人,杆上地电位电工1人。
1.4 主要工器具:火花间隙测零杆(或分布电压测量仪)1套,•可伸缩式绝缘操作杆1根,绝缘传递绳1根。
1.5 操作步骤:1.5.1工作负责人交待工作任务、安全措施,发布开始工作命令。
1.5.2杆上电工登杆至适当位置,扣牢安全带,将装有火花间隙(分布电压测量仪)的绝缘杆传至杆塔操作位置。
1.5.3杆上电工逐相、逐片顺序检测。
1.5.4杆上电工返回地面,工作结束。
1.6 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1.6.1开工前应校对火花间隙距离(检查分布电压测量仪工作状况),并检测绝缘工具。
1.6.2在使用火花间隙检测同一串绝缘子时,•其零值片数达到附表1中的片数,应停止检测。
生产经营单位常用30种作业安全距离1、氧气乙炔瓶的安全距离5m,氧气乙炔与火源的安全距离10m。
2、设备不停电时的安全距离,其规定数值如下:(1)10kV及以下一0.7m(2)35kV—1.0m(3)110KV一1.5m(4)220kV一3.0m(5)500kV一5.0m该安全距离规定值是指在移开设备遮栏的情况下,并考虑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正常活动范围内。
3、带电作业安全距离最小安全距离:地电位作业人员与带电体之间应保持的最小距离。
最小对地安全距离:带电体上等电位作业人员与周围接地体之间应保持的最小距离。
最小相间安全距离:带电体上作业人员与邻相带电体之间应保持的最小距离。
最小安全作业距离:为了保证人身安全,考虑到工作中必要的活动,地电位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与带电体之间应保持的最小距离。
确定最小安全作业距离的基本原则是:在最小安全距离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合理的人体活动增量。
一般而言,增量可取0.5m。
最小组合间隙是指:在组合间隙中的作业人员处于最低的50操作冲击放电电压位置时,人体对接地体与对带电体两者应保持的距离之和。
4、高压燃气管道(1)距建筑物的基础的距离分别为不小于4米(介质压力0.4至0.8Mpa)和不小于6米(介质压力0.8至1.6Mpa);(2)距街树的距离不小于1.2米;(3)距铁路钢轨不小于5米;(4)距有轨电车钢轨不小于2米;(5)距其它道路的距离无规定。
5、高空作业防坠,应该是高于2米无防坠措施,才算高空作业。
6、起重机与架空输电导线的安全距离(1)电压220KV时,沿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都是6m;(2)电压60——110KV时,沿水平方向4m,垂直方向都是5m。
7、制氧站气瓶间空瓶与实瓶应分开存放,间距大于1.5米,并有指示牌。
8、高处作业分级(1)一级:作业高度2-5米(2)二级:作业高度5-15米(3)三级:作业高度15-30米(4)特级:作业高度30米以上9、消防安全通道3.5m,独头通道要在尽头设车场。
110kV变电站带电作业安全距离和组合间隙试验研究摘要:带电作业安全距离是确保带电作业人员和设备安全性的重要参考,国内外在线路带电作业安全距离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电压等级线路的安全距离和组合间隙,而变电站带电作业的安全距离研究则较少。
变电站带电作业的安全距离和组合间隙值主要沿用线路的安全值,使得很多变电站无法满足带电作业的安全性要求,而变电站的间隙结构、作业方式与过电压水平、放电特性也和线路间隙有很大不同,因而有必要针对110kV变电站管型母线的特点,开展相地、相间间隙在带电作业工况下放电特性的试验研究,确定最小安全距离和组合间隙,为带电作业的开展与实施奠定基础。
关键词:变电站;带电作业;安全距离;组合间隙引言文章主要借助1:1模拟变电站带电作业典型间隙的操作冲击放电试验,从中可以看出,变电站管型母线相间间隙的最小安全距离和组合间隙的放电特性,确定了在110kV管型母线带电作业时组合间隙的最低放电点在距离管型母线0.2m的位置,分析确定了110kV变电站相地和相间带电作业过电压水平、110kV变电站带电作业相地和相间最小安全距离和最小组合间隙。
1.试验方法及设备1.1试验设备试验电源为两台冲击电压发生器,参数为4000kV/527kJ和3600kV/300kJ,采用基于光学同步触发的装置可以满足相间操作冲击放电特性试验的要求。
试验电压的测量采用弱阻尼阻容分压型冲击电压分压器,最大测量电压分别为3600kV和5400kV,放电电压击穿时间和波形的采集采用泰克DPO4054四通道数字示波器。
整个测量系统的总不确定度经校正小于3%。
作业人员的模拟在试验中采用与实际人体的形态及结构基本一致的模拟人,模拟人身宽0.5m,站姿高1.8m,四肢可自由弯曲,试验中可根据不同作业工况调节模拟人姿态。
试验用管母直径100mm,总长度18m,中间平直段长15m,两端为弧形,加装直径0.35m的均压环,管母采用支柱绝缘子进行支撑,如图1所示。
1、带电作业时人身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
①220kV 带电作业安全距离因受设备限制达不到1.8m 时,经本单位分管生产领导(总工程师)批准,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后,可采用括号内1.6m 的数值。
②海拔500m 以下,500kV 取3.2m 值,但不适用于500kV 紧凑型线路。
海拔在500~1000m时,500kV 取3.4m 值。
2、绝缘工具最小有效绝缘长度
3、等电位作业人员对邻相导线的最小距离值
4、等电位作业中的最小组合间隙
5等电位作业转移电位时人体裸露部分与带电体的最小距离
6、良好绝缘子最少片数
7、一串中允许零值绝缘子片数
比330kV的多1片。
带电作业安全距离制约因素及保护间隙
1.平安距离的界定
在过去带电作业时,界定平安距离只是用电压系统的电压最大值来界定,为此在紧凑型线路等带电作业产生了不利因素。
而现在在过去的带电作业平安距离测定的基础上,还把系统的构成、线路的长度和系统运行中的不同而确定平安距离。
2.平安距离的制约因素
间隙外形是受测量的间隙系数来制约,从而对放电的电压产生影响。
介绍到组合间隙的总长度在工作人员进入高压作业状态时,并不能转变,只是随着人的位置的不同,从而确定最小间隙值。
间隙是受到电压波形的直接制约,通过调查讨论,波头的大小制约着放电电压的值,当采纳裕度来表示时,在标准波头中,当裕度在塔头之间被满意时,此裕度是是平安性比较强的。
3.爱护间隙带电作业形式
在西方发达国家中,为了免去由于带电作业加大塔头大小的问题,早就已经绽开了运用爱护间隙来进行带电作业的形式。
下面就简洁的介绍一下爱护间隙的好处以及原则性问题。
在常规的作业中,无论是紧凑型线路,还是升压改造线路,都无法预定平安距离的大小,从而导致了在作业中当电压超过作业间隙时,就会威逼到工作人员的生命。
当有了爱护间隙后,就会避开这种事情的发生;爱护间隙,可以排解绝缘子串中不良绝缘串带来的危急。
当有了爱护间隙,就会防止绝缘
串的不确定因素发生,从而提高了带电作业的平安性。
爱护间隙设计原则总共有五点:①稳固性和可循环往复;②不受任何绝缘工具的制约;③对绝缘工具的安装和卸下时起到调控作用;④爱护间隙的轻巧型,比较利于工作人员的使用;⑤它具有优良的动热稳固性。
输电线路带电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输电线路带电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第一项:地电位更换110~220kV直线整串绝缘子的安全注意事项:杆塔上作业电工对带电体的安全距离及绝缘工具的有效绝缘长度应满足规程要求。
绝缘承力工具受力前,应检查安装是否到位;承力后,应检查有无异常现象;确认无误后,方可脱离绝缘子串的连接。
当采用单吊线作业方式时,必须使用导线防脱保护绳。
第二项:等电位法更换110~220kV线路直线整串绝缘子的安全注意事项:等电位电工必须穿全套合格的屏蔽服,并保证各部位连接可靠。
杆塔上作业电工在导线侧绝缘子未脱离前,不得触碰绝缘子串。
地面工作人员在传递或起重工作结束后,不得在作业点正下方停留。
当采用单吊线作业方式时,必须使用导线防脱保护绳。
第三项: 更换110~220kV耐张整串绝缘子的安全注意事项:等电位电工必须穿全套合格的屏蔽服,并保证各部位连接可靠。
作业电工应保持对接地体的有效安全距离。
软梯悬挂要可靠,无问题后,方可攀登。
承力工具要安装可靠,无问题后,方可脱离绝缘子。
更换单联耐张整串绝缘子时须使用导线防脱保护绳。
第四项:更换110~220kV单片绝缘子的安全注意事项:杆塔上作业电工应保持对带电体的有效安全距离,绝缘操作杆的有效绝缘长度应符合规程要求。
专用卡具安装后,应检查连接是否可靠,安装是否到位,无问题后,方可进行绝缘子单片的脱离。
丝杠吊线杆安装是否正确、到位,丝杆收紧后应检查其受力是否正常,确认无误后,方可脱离绝缘子的连接。
导线端绝缘子未脱离连接前,横担上电工不得先行脱开横担侧绝缘子。
丝杆和专用卡具安装要到位,受力要正常,无误后,方可脱离绝缘子的连接。
收紧或放松丝杠要同步,使托瓶器保持水平。
第五项:更换110~220kV双联耐张线夹处的U型挂环的安全注意事项:卡具丝杠必须拧紧。
收紧导线时,两侧丝杠必须同时进行。
当采用单吊线作业方式时,必须使用导线防脱保护绳。
第六项:更换220kV双分裂导线绝缘子串碗头的安全注意事项:卡具安装应到位、可靠,受力应正常。
文件编号:TP-AR-L4080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示范文本)编订: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带电作业安全距离(正式版)带电作业安全距离(正式版)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安全距离的定义安全距离是指:为了保证人身安全,作业人员与带电体之间所保持各种最小空气间隙距离的总称。
具体地说,安全距离包括下列五种间隙距离:最小安全距离、最小对地安全距离、最小相间安全距离、最小安全作业距离和最小组合间隙。
在规定的安全间距下,带电作业中即使产生了最高过电压,该间隙可能发生击穿的概率总是低于预先规定的可接受值。
2、最小安全距离最小安全距离是指:地电位作业人员与带电体之间应保持的最小距离。
部颁《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中对10kV配电线路的最小安全距离规定表3-16所示。
3、最小对地安全距离最小对地安全距离是指:带电体上等电位作业人员与周围接地体之间应保持的最小距离。
部颁《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中,规定带电体上等电位作业人员对地的安全距离等于地电位作业人员对带电体的最小安全距离。
4、最小相间安全距离最小相间安全距离是指:带电体上作业人员与邻相带电体之间应保持的最小距离。
部颁《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中,对最小相间安全距离规定如表3-17所示。
第1篇安全生产距离是指在各类生产、施工等活动中,为了保证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而规定作业人员与危险源之间必须保持的最小距离。
以下是根据您提供的参考信息,整理的安全生产距离汇总:1. 氧气乙炔瓶的安全距离:- 氧气乙炔瓶的安全距离为5米。
- 氧气乙炔与火源的安全距离为10米。
2. 设备不停电时的安全距离:- 10kV及以下电压:0.7米。
- 110kV电压:1.5米。
- 220kV电压:3.0米。
- 500kV电压:5.0米。
3. 公路施工爆破飞石安全距离:- 不得小于国家安全规程规定的最小200米安全距离。
4. 高压燃气管道与建筑物、设施的安全距离:- 距建筑物基础:不小于4米(介质压力0.4至0.8Mpa)或不小于6米(介质压力0.8至1.6Mpa)。
- 距街树:不小于1.2米。
- 距铁路钢轨:不小于5米。
- 距有轨电车钢轨:不小于2米。
- 距其他道路:无规定。
5. 高空作业安全距离:- 高于2米且无防坠措施,才算高空作业。
6. 起重机与架空输电导线的安全距离:- 电压220kV时,沿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都是6米。
- 电压60~110kV时,沿水平方向4米,垂直方向5米。
7. 制氧站气瓶间空瓶与实瓶的安全距离:- 间距大于1.5米,并有指示牌。
8. 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范围:- 城市市区:从铁路线路路堤坡脚、路堑坡顶或者铁路桥梁外侧起向外的距离。
以上是根据您提供的参考信息整理的安全生产距离汇总,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在实际生产、施工等活动中,请务必遵守相关安全距离规定,确保安全生产。
第2篇一、引言安全生产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预防事故发生,我国制定了严格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其中,生产安全距离规定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规范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操作,降低事故风险。
本文将对生产安全距离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二、生产安全距离的定义生产安全距离是指在特定生产环境中,为保证生产安全,防止事故发生,人员、设备、设施等与危险源之间应保持的最小空间距离。
超(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发表时间:2016-12-20T10:51:33.190Z 来源:《电力设备》2016年第20期作者:梁晓东[导读] 我国带电作业技术经过近60a的研究及应用,已成为输配电线路检测、检修、改造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山西省太原市 030031)摘要:随着我国电网的快速发展,超/特高压输电线路相继建设并投入运行,为给超/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开展提供技术支撑,结合交流750kV、1000kV和直流±660kV、±800kV输电线路特点,通过试验和理论计算,获取了带电作业关键技术参数,确定了作业人员安全防护原则,研制了大吨位绝缘提线工具和绝缘子更换卡具,并根据研究成果制定了超/特高压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标准。
现场应用的成功开展表明,超/特高压线路开展带电作业是安全、可行的。
超/特高压输电交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研究成果能有效指导带电作业的安全有序开展。
关键词:超/特高压;直流输电;带动作业1 导言我国带电作业技术经过近60a的研究及应用,已成为输配电线路检测、检修、改造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为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和提高经济效益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10a来,随着750kV、1000kV交流输电线路和±660kV、±800kV直流输电线路的建设和投入运行,对带电作业技术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研究课题。
2 带电作业安全距离及组合间隙带电作业安全距离包含带电作业最小电气间隙及人体允许活动范围。
在IEC标准中,最小电气间隙是指在带电作业工作点可防止发生电气击穿的最小间隙距离。
最小组合间隙是指在作业间隙中的作业人员处于最低的50%操作冲击放电电压位置时,人体对接地体和对带电体两者应保持的距离之和。
最小电气间隙的确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间隙外形、放电偏差、海拔高度、电压极性等。
一般来说,作业间隙的形状对放电电压有明显的影响。
带电作业安全距离
1.安全距离的含义
安全距离是指:为了保证人身安全,作业人员与带电体之间所应保持各种最小空气间隙距离的总称。
具体地说,安全距离包括下列五中间隙距离:最小安全距离、最小对地安全距离、最小相间安全距离、最小安全作业距离和最小组合间隙。
在规定的安全间距下,带电作业中即使产生了最高过电压,该间隙可能发生击穿的概率总是低于预先规定的可接受值。
在确定带电作业安全距离时,过去基本上不考虑系统、设备、和线路长短、一律按系统可能出现的最大过电压来确定。
这对部分小塔窗线路,紧凑行线路、升压改造线路的带电作业带来了限制和困难。
实际上,当线路长度不一样,系统结构不一样,设备不一样,作业工况不一样时,不同线路的操作过电压会有较大差别。
如果装有合闸电阻或在带电作业时已停用自动重合闸,带电作业时的实际过电压倍数将较系统中的最大过电压低。
因此,在计算带电作业的安全距离和危险率时,应根据作业时的实际过电压倍数来计算分析。
不同系统的过电压值可通过暂态网络分析以仪(TNA)或数字计算机应用专用程序计算求得。
在实际作业中。
如果无该线路的操作过电压计算数据和测量数据,则应按该系统可能出现的最大过电压倍数来确定安全距离。
如果通过计算和测量已知该线路的实际过电压倍数,则可采用标准中推荐的方法进行计算并通过试验来加以校核确定。
带电作业最小安全距离包括带电作业最小电气间隙及人体允许活动范围。
在IEC标准中,最小电气距离是指带电作业工作点可防止发生电气击穿的最小间隙距离。
最小电气间隙的确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间隙外形、放电偏差、海拔高度、电压极性等。
,作业间隙的形状对放电电压有明显的影响。
在正极性标准冲击电压下,棒一板结构的放电电压最低,其间隙系数为0.1。
对于其他不同的间隙结构,可通过真型试验求出不同电极结构下的间隙系数。
间隙结构的不同直接影响到进入高电位的作业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在同样的间隙距离下,处于等电位的模拟人对侧边构架的放电电压要高于对顶部构架的放电电压。
这是因为当模拟人成站姿位于模拟导线上时,对塔窗顶部构架形成明显的帮一板电极。
所以,当模拟人距侧边构架和顶部构架距离相同时,放电路径大部分为沿模拟人头部至塔窗顶部构架。
因此,为提高带电作业的安全性,在选择进入等电位的路径时,作业人员应从塔窗侧面水平进入,而不应从塔窗顶部垂直进入。
2.最小安全距离
最小安全距离是指:地电位作业人员与带电体之间应保持的最小距离。
对最小安全距离规定如表1-4所示。
表1-4人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
电压等级
35 63(66) 110 220 330 500
(KV)
距离(m)0.6 0.7 1.0 1.8 2.6 3.4
3.最小对地安全距离
最小对地安全距离是指:带电体上等电位作业人员与周围接地体之间应包的最小距离。
部颁《带电作业安全工作规程》中,规定带电体上等电位作业人员对地的安全距离等于地电位作业人员对带电体的最小安全距离。
4.最小相间安全距离
最小相间安全距离是指:带电体上作业人员与邻相带电体之间应保持的最小距离。
部颁《带电作业安全工作规程》中,对最小相间安全距离规定如表1-5所示。
表1-5最小相间安全距离
电压等级
35 63(66) 110 220 330 500
(KV)
距离(m)0.8 0.9 1.4 2.5 3.5 5.0
5.最小安全作业距离
最小安全作业距离是指:为了保证人身安全,考虑到工作中必要的活动,地电位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与带电体之间应保持的最小距离。
确定最小安全作业距离的基本原则是:在最小安全距离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合理的人体活动增加。
一般而言,增量可取0.5m。
6.最小组合就间隙
最小组合间隙是指:在组合间隙中的作业人员处于最低的50操作冲击放电电压位置时,人体对接地体与带电体两者应保持的距离之和。
部颁《带电作业安全工作规程》中,对组合间隙最小距离的规定如表1-6所示。
表1-6最小相间安全距离
电压等级
35 63(66) 110 220 330 500
(KV)
距离(m)0.7 0.8 1.2 2.1 3.1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