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而有效的常识管理—约束理论简介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67 MB
- 文档页数:65
第一章约束理论简介系统和“深刻的知识”系统的目标经理的角色谁是经理目标是什么目标或是必要条件约束理论的概念系统就像一条链子最薄弱的一环限制和非限制生产案例限制和质量改善的工具改变和约束理论TOC 的原则系统如链局部与系统优化因果不良效应和核心问题解决方案恶化有形限制和政策限制主意不是解决方案TOC五聚焦步骤1、识别系统的限制2、挖掘限制3、服从限制4、消除限制5、谨防惯性,回到第一步产出、库存和运营成本产出(T)库存(I)运营成本(OE)哪一个最重要:T,I还是OE产出、库存和运营成本:例子非盈利性组织中的产出、库存和运营成本通用的价值衡量方法被动的库存积极的库存通过不良效应管理产出TOC 范例应用工具现状树冲突图:一片乌云未来树条件树转变树合理限制的分类完整思维过程的逻辑工具图1.18:思维过程集成的五逻辑工具深邃的知识必须来自系统的外部,而且需要我们要求——戴明系统和深邃的知识戴明认为真正的质量改善是离不开深邃的知识,根据戴明的说法,深邃的知识来自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变化的知识组织行为学系统感知力何为系统感知力呢?系统一般定义为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组成部分或过程的集合,协同一致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以期达到某种目标。
系统影响外部环境,同时也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很明显,质量不会存在于真空,只有在它存在的系统环境中才被考虑。
所以按照戴明的意思如果没有全面了解系统是如何工作的则质量是无法改善的,思维过程为理解认知理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本书主题的思维过程是:我们如何得知我们所知道的事情。
系统的目标让我们从更宽泛的角度来看待系统。
为什么我们创造系统?最基本的最直接的答案就是为了取得一个目标。
如果系统的目的是为了取得某个目标,那又是谁决定这个目标呢?很明显,目标设置者应该就是系统的拥有者。
让我们直面这个问题,如果我或者你支付了资格系统,那么我们希望能决定系统的目标是什么。
私营公司对他们的拥有者负责,公有公司则朝他们股东的目标工作,至少他们被期望是这样做。
约束理论介绍什么是约束理论?约束理论是一个以系统论为导向的持续改进过程的方法论。
此方法论是基于系统单一目标理论的,并且此方法论认为系统是由众多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的。
这些组成部分中的任何一个都可能是成为整个系统的约束。
例如,某公司的目标是最大化纯利润,这个公司有很多事务流程,其中一个流程必定为限制整个公司纯利润水平的关键流程。
2. 应用约束理论的主要优势增加收入假设市场需求存在,那么通过去除显着约束,提高产量,公司将可能获得更多的利润。
降低单位产量的成本如果某公司内部有许多流程或者部门的产能没有被完全释放,那么与这些流程或者部门相关的固定成本就没有被充分利用。
当由于去除主要约束导致公司总体产量上升时,它将影响到绝大部分的固定成本,由此单位产出的固定成本就会降低。
当然在这些显着约束的背后还有很多隐性的成本 - 比如处理约束造成的消极影响所花费的时间成本,以及约束上游生产环节过量生产造成的浪费。
按时交货通常当公司某部分存在显着约束,并且这种显着约束无法像公司其它部分一样可预测或可控制的话。
那么此约束本身就是无法按时交货的根本原因。
同样的,去除显着约束将使交货时间预测更准确,并更好的保证按时交货。
以能够产生最佳回报的方式安排管理时间通过关注显着约束,至少可以在短时期内,管理时间将更多的分配到能够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的方面。
3. 约束理论的五个核心步骤为了切实地实现系统改进,TOC提出了识别并解决“约束”的五大核心步骤,即:第一步,找出(Identify)系统中存在哪些约束。
企业要增加有效产出的话,一般会在以下方面想办法:原料(Materials):即增加生产过程的原材料投入;能力(Capacity):如果由于某种生产资源的不足而导致市场需求无法满足,就要考虑增加这种资源;市场(Market):如果由于市场需求不足而导致市场能力过剩,就要考虑开拓市场需求;政策(Policy):找出企业内部和外部约束有效产出的各种政策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