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感觉知觉与注意
- 格式:ppt
- 大小:6.10 MB
- 文档页数:50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1.感知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应2.感觉的种类(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皮肤觉)(2)内部感觉(饥觉、渴觉、内脏的通觉)(3)本体感觉(动觉、平衡觉)3.知觉的种类(1)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2)社会知觉(个人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注: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知觉称为错觉(错觉在生活中的运用:服装、工艺、军事伪装)4.感觉的规律(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①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绝对感受性:刚刚能察觉出最小刺激的感受能力②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异感觉所需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差别感受性:刚刚能察觉出同类刺激量间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注: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是成反比的关系(2)适应现象①明适应:由暗到明(如:从黑暗的电影院出来,刚开始我们会觉得两眼发眩,什么也看不清楚,可经过几秒后,我们的视力又恢复常态)②暗适应:由明到暗(如:刚进电影院,刚开始什么也看不清,过一段时间之后,就能分辨出事物的轮廓)注: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嗅觉的适应现象)所有感觉中,唯有痛觉不能适应(3)感觉的相互作用①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同一感觉之间由于刺激的相互影响而是感受性发生变化(如:吃了糖果之后再吃苹果会觉得苹果是酸的)②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之间由于刺激的相互影响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如:弱光刺激可以提高听觉感受性;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还有一种特殊表现“联觉”,如:看见红、橙、黄产生暖的感觉)③感觉之间的补偿作用:当某种感觉受损或缺失,其它感觉会给予补偿(如:聋哑人的视觉特别敏锐,盲人听觉特别好)5.知觉的规律(或称知觉的基本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对外来信息进行选择而作进一步加工的特性(如:“人脸双关图”每个人对一幅图的解读不同,是因为知觉的选择不同)(2)知觉的整体性:根据原有的知识经验,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而获得该事物的全面知觉(如:我们听到了汽车的喇叭声,就能在头脑中产生一辆汽车的知觉)(3)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但知觉的映像保持相对稳定(如:一面红旗,在白天与晚上明度发生变化,但人们依旧会知觉旗是红色的;第一印象往往会影响人的评价方向)(4)知觉的理解性:人对当前所知觉的对象,总是以个人的过去经验加以认同和解释(例:在知觉斑点图形时,如果有人用语言提示一下、哪怕只讲一个“狗”,人们就很容易理解这是狗的侧影图)6.感觉与知觉的关系(1)知觉过程是从感觉开始的.(2)知觉的产生,必须是以各种形式的感觉的存在为前提,并且与感觉同时进行(3)知觉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
感觉与知觉的心理学知识感觉与知觉的心理学知识一、引言在心理学领域中,感觉与知觉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感觉指的是个体通过感官器官接收到的外界刺激,而知觉则是个体对感觉所做出的心理解释和认识。
本文将详细介绍感觉与知觉的心理学知识,并对其相关理论和研究进行细化。
二、感觉的基本过程A.感觉的定义和作用B.感觉的基本过程1.感官器官的作用2.刺激的传递和转化3.感觉阈值和适应性三、感觉的类型和特性A.视觉感觉1.光的属性和视觉感知2.视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视觉注意和感知B.听觉感觉1.声波的属性和听觉感知2.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听觉分类和感知C.触觉感觉1.触觉的作用和触觉感知2.触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触觉阈值和空间感知四、知觉的心理过程A.知觉的定义和特点1.知觉的心理过程2.知觉的构成要素B.知觉的组织和归因1.规律性组织和归因理论2.外界刺激对知觉的影响C.知觉的变形和偏见1.感知错觉和视觉伪装2.认知偏见和知觉错觉D.知觉的发展和学习1.知觉的发展过程2.知觉的学习和调节五、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A.感觉指个体通过感官器官接收到的外界刺激,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
B.知觉个体对感觉所做出的心理解释和认识,涉及感觉的组织、归因和变形等方面。
C.感觉阈值指个体能够察觉到的最低刺激强度,分为绝对阈值和差异阈值两种类型。
D.知觉错觉指在感觉和知觉过程中,由于外界刺激或个体心理因素的影响,导致对物体或事件的错误感知和认知。
六、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心理学相关的研究报告、实验数据和图表等。
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点总结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它涉及众多的理论和知识点。
本文将对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概述,帮助读者对心理学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一、认知理论认知理论是心理学中的重要分支,它研究人类思维和信息加工过程。
该理论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1. 智力:智力是个体依据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常用的衡量方法是智商测试。
智商测试通常包括智力发育、智力成熟和智力退化等方面的内容。
2. 认知过程:认知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
感知是通过感官获得信息,注意是选择和集中注意力的过程,记忆是信息的存储和提取能力,思维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分析的过程,解决问题则是通过思维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法。
3. 知觉和注意力:知觉是通过感觉器官对外界刺激进行感知的过程,注意力则是选择和集中注意力的过程。
知觉和注意力对认知活动起到重要的调节和指导作用。
二、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关注人类个体的生命周期内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以下是其中的知识点:1. 社会化:社会化是指个体通过学习和交往在社会中逐渐获得文化、规范和价值观。
社会化过程包括家庭、学校、同伴和大众媒体等多个方面的影响。
2. 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指个体在思维和理解上的逐渐成熟和发展。
根据许多心理学家的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感知运动期、前操作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等阶段。
3. 人格发展:人格是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人格发展主要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不同理论对人格的解释有所不同,其中著名的理论有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等。
三、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外部刺激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以下是其中的知识点:1. 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指个体在特定刺激下产生自动化的反应。
巴甫洛夫的狗实验是条件反射理论研究的经典实验。
2. 刺激-反应机制: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受环境刺激引起的特定反应所控制。
3. 惩罚和奖励:行为主义理论认为,通过给予奖励和惩罚可以对个体的行为进行控制和塑造。
心理学注意的名词解释
注意(attention)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伴随着感知觉、记忆、
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的心理特征。
它是人的感觉(视觉、听觉、味觉等)和知觉(意识、思维等)同时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指向和集中(对其他因素的排除)。
人在注意着什么的时候,总是在感知着、记忆着、思考着、想象着或体验着什么。
人在同一时间内不能感知很多对象,只能感知环境中的少数对象。
注意有两个基本特征,一个是“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的反映一些现象而离开其余对象;另一个是“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能全神贯注地聚焦在所选择的对象上,表现在心理活动的紧张度和强度上。
注意的分类包括:
1.选择性注意:把注意指向于某项或某些任务而忽视与之相竞争的其他任
务。
2.集中性注意:指我们的意识不仅指向于一定的刺激,而且还集中于一定的
刺激。
3.有意注意:也叫随意注意,它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做一定努力的注意。
4.有意后注意:也叫随意后注意,是指有自觉的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
注意,也称为随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心理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