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感觉与知觉
- 格式:pps
- 大小:2.66 MB
- 文档页数:46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一、感觉:是人们从内部,外部获取信息的第一步。
是人们的感官对各种刺激能量的觉察,并将它们转化成神经冲动传往大脑而产生的。
根据信息的来源分:1.远距感觉:听,视觉。
2.近距离感觉:味,嗅,皮肤觉(触,温度,痛觉)3.内部感觉:机体觉(内部器官所处状态,饥,渴,胃疼),肌动觉(感受身体运动与肌肉和关节的位置),平衡觉(由位于内耳的感受器传达有关身体平衡和旋转的信息)。
二、感觉生理机制:1.收集信息(辅助组织:水晶体,耳廓)2.转换:把信息能量转换成神经冲动,是产生感觉的关键。
其机构称感受器(耳,眼睛)3.传往大脑,进行选择加工。
4.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区域,加工成最终的人所体验到的感觉。
感觉总是由外界物理量引起。
物理量的存在及它的变化是感觉产生和发生变化的重要条件。
三、心理量与物理里之间关系是用感受性大小说明的。
感受性: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用来表明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感觉阈限:检验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是个临界值。
是人感到某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1.绝对感觉阈限: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
阈限越低,感受越强,反比。
2.差别感觉阈限:人们对两个刺激间最小差异的觉察能力。
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
差别感受性: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
描述觉察刺激的微弱变化所需变经量与原有刺激之间的关系的规律,由19世纪德国生理学家韦伯发现,称:韦伯定律:指出在一个刺激量上发现一个最小可觉察的感觉差异所需要的刺激变化量与原有刺激量的大小有固定的比例关系。
比例对不同感觉是不同的,用K 表示,通常称为韦伯常数最小可觉差:(jnd)在刺激变化时所产生的最小感觉差异。
费希纳定律:1860,德,费希纳对韦伯定律作了进一步发展。
由刺激引起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值与刺激强度的对数之积。
当知觉经验以算术级数(1-2-3)增长时,刺激能量以几何级数(1-4-9)增长,知觉经验与刺激强度之间在数量上是一种对数关系。
感觉与知觉的心理学知识感觉与知觉的心理学知识一、引言在心理学领域中,感觉与知觉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感觉指的是个体通过感官器官接收到的外界刺激,而知觉则是个体对感觉所做出的心理解释和认识。
本文将详细介绍感觉与知觉的心理学知识,并对其相关理论和研究进行细化。
二、感觉的基本过程A.感觉的定义和作用B.感觉的基本过程1.感官器官的作用2.刺激的传递和转化3.感觉阈值和适应性三、感觉的类型和特性A.视觉感觉1.光的属性和视觉感知2.视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视觉注意和感知B.听觉感觉1.声波的属性和听觉感知2.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听觉分类和感知C.触觉感觉1.触觉的作用和触觉感知2.触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触觉阈值和空间感知四、知觉的心理过程A.知觉的定义和特点1.知觉的心理过程2.知觉的构成要素B.知觉的组织和归因1.规律性组织和归因理论2.外界刺激对知觉的影响C.知觉的变形和偏见1.感知错觉和视觉伪装2.认知偏见和知觉错觉D.知觉的发展和学习1.知觉的发展过程2.知觉的学习和调节五、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A.感觉指个体通过感官器官接收到的外界刺激,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
B.知觉个体对感觉所做出的心理解释和认识,涉及感觉的组织、归因和变形等方面。
C.感觉阈值指个体能够察觉到的最低刺激强度,分为绝对阈值和差异阈值两种类型。
D.知觉错觉指在感觉和知觉过程中,由于外界刺激或个体心理因素的影响,导致对物体或事件的错误感知和认知。
六、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心理学相关的研究报告、实验数据和图表等。
医学心理学重点:感觉与知觉的对比心理学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很多内容容易混淆,像感觉与知觉,很多人认为感觉和知觉是一样的,其实它们还是有所区别的。
它们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
今天要为大家重点说一下感觉与知觉的对比。
感觉与知觉的对比:共同点:感觉和知觉都属于认知的过程,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的,都是对现实感受的认识形式,离开了客观存在的的事物,感觉和知觉都会消失。
不同点: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没有人们对事物的个体感觉便没有对事物的整体知觉,只有对事物感觉的越多,才能对事物知觉的更完整。
在感觉的基础上,知觉将我们所感受到的物体进行整合,形成更高阶段的认识。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感觉分为内部感觉和外部感觉,内部感觉包括肌肉运动觉、平衡感觉、内脏感觉。
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等。
而且感觉有一定的阈值,绝对阈值是指刚刚能觉察到的最小刺激量,而绝对感受性是指刚刚能够觉察出的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感觉的特征包括适应、感觉对比、感觉补偿、联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空间知觉指对事物空间大小、深度、方位的反映。
时间知觉比较好理解,就是我们常说的春、夏、秋、冬四季以及时、分、秒,还有时间的长短、多少,快慢等。
运动知觉指对物体的静止和运动以及运动速度的反映。
知觉也有自己特有的特征,包括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例题】关于知觉和感觉的认识,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
A.感觉是指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B.知觉是指对事物的整体反映C.知觉是感觉的基础D.感觉有域限【答案】C。
解析: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整体反映。
这两种类型,请大家在复习时注意区别,在考试时根据题干中针对的特点去解答。
希望大家取得好成绩!。
心理学中的感觉与知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感觉和知觉是我们与世界互动、理解周围环境以及做出决策的基础。
感觉和知觉看似简单直观,但在心理学领域,它们却是复杂而深刻的研究课题。
感觉,简单来说,就是我们通过身体的感觉器官,如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等,从外界环境中获取信息的过程。
这些信息可能是光、声音、气味、味道、温度、压力等等。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朵鲜艳的花,眼睛接收到的色彩和形状的信息就是一种感觉。
当我们听到一首动听的歌曲,耳朵所捕捉到的声音的频率和节奏就是感觉。
感觉是一种生理过程,它的发生是自动的、无意识的。
不同的感觉器官对不同类型的刺激具有特定的敏感性。
眼睛对光敏感,耳朵对声波敏感,鼻子对化学物质敏感,等等。
而且,每种感觉器官都有其特定的感觉阈值,也就是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比如,我们能听到非常微弱的声音,但低于一定强度的声音我们就无法感知到。
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解释、组织和赋予意义的过程。
它不仅仅是对感觉信息的简单接收,更是对这些信息的理解和整合。
当我们看到那朵花,不仅是眼睛看到了它的颜色和形状,我们的大脑还会将这些感觉信息综合起来,形成对这朵花的整体知觉,比如认出这是一朵玫瑰,判断它的美丽程度,甚至联想到与花相关的情感和记忆。
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等特点。
整体性指的是我们倾向于将事物作为一个整体来感知,而不是孤立地看待各个部分。
比如,我们看到一个人的脸,不会只看到眼睛、鼻子和嘴巴,而是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形成对这个人面容的整体知觉。
选择性则是我们在众多的感觉信息中,有选择地关注某些部分而忽略其他部分。
在一个嘈杂的房间里,我们可以专注于与某个人的对话,而忽略周围其他人的声音。
理解性是指我们会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释所感知到的信息。
比如,对于一个医生来说,看到 X 光片时的知觉理解可能与普通人完全不同。
恒常性则让我们在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仍然能够保持对事物的稳定知觉。
心理学中的感觉与知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感觉和知觉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心理过程,它们帮助我们理解和适应周围的世界。
感觉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最初的、最直接的体验,而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信息的进一步加工和解释。
感觉是指通过感觉器官,如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等,从环境中获取信息的过程。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朵红色的花,我们的眼睛接收到了光的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这就是视觉感觉。
同样,当我们听到一首动听的歌曲,耳朵接收到声音的振动,并将其转化为神经冲动,这就是听觉感觉。
除了视觉和听觉,还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觉形式。
每种感觉都有其特定的感觉器官和相应的刺激类型。
例如,眼睛对光敏感,耳朵对声音敏感,鼻子对气味分子敏感,舌头对化学物质敏感,皮肤对压力、温度和疼痛等敏感。
感觉的阈值是指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不同的感觉具有不同的阈值,例如,我们能够察觉到非常微弱的光线变化,但对于微小的气味变化可能不太容易察觉。
感觉的适应性也是一个重要的特点。
当我们持续暴露在某种刺激下时,感觉器官会逐渐适应这种刺激,使得我们对它的感受性降低。
比如,当我们刚进入一个充满花香的房间时,能够明显地闻到花香,但过一段时间后,我们可能就不再那么敏锐地感觉到花香了。
而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组织、解释和赋予意义的过程。
知觉不仅仅是对感觉信息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主动的、有选择性的和具有意义构建的过程。
知觉的选择性使得我们能够从众多的刺激中选择出对我们来说最重要或最相关的信息。
比如,在一个嘈杂的聚会中,我们能够专注于与我们交谈的人的声音,而忽略其他背景噪音。
知觉的整体性让我们能够将不完整的、分散的感觉信息组合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
例如,即使我们只看到一个物体的部分,也能够根据经验和知识判断出整个物体的形状和性质。
知觉的理解性是指我们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释和理解所感知到的事物。
同样的一个图像,对于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这取决于他们的知识背景、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
感觉与知觉名词解释
感觉和知觉是心理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用于描述我们对外界刺激的不同方式以及我们对这些刺激的主观体验。
尽管感觉和知觉经常被混淆使用,但它们在意义上是不同的。
感觉是指我们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到的刺激信息,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
感觉是一种生理上的过程,它们通过感觉器官将外界刺激转化为神经信号,并传递到大脑中进行处理。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只红色的苹果时,我们的视觉感觉器官接收到光的波长信息,然后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的视觉皮层进行解码和理解。
与此相对,知觉是指我们对感觉信息的主观理解和体验。
知觉是一种心理过程,它涉及到我们对感觉信息的加工、组织和解释。
当我们看到那只红色的苹果时,我们的知觉会告诉我们它是一个水果,它是红色的,它是一个苹果。
知觉是基于我们的经验、记忆和个人信念的,所以不同的人可能对相同的感觉信息有不同的知觉体验。
在感觉和知觉之间还存在着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关系。
感觉提供了知觉所需的初始信息,而知觉则影响我们对感觉信息的解释和理解。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只黑暗中的物体时,我们的知觉可能会告诉我们它是一只猫,因为我们对猫的形状、运动和大小有一定的认知。
然而,如果我们的视觉感觉受到限制,比如在暗光环境下,我们的知觉可能会受
到影响,导致我们对物体的认知出现错误。
总之,感觉和知觉是心理学中重要的概念,描述了外界刺激的接收和理解过程。
感觉是指我们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到的刺激信息,而知觉是指我们对这些感觉信息的主观理解和体验。
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感知。
医学心理学重点:感觉和知觉人的心理现象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十分丰富多彩的,人的心理现象也是复杂多样的。
感觉和是比较简单但很重要的心理现象。
今天,中公教育为大家整理总结了有关心理学上的感觉和知觉的内容,来帮助大家理解记忆。
一、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客观事物具有着各不相同的颜色、声音、味道、气味、温度等各种属性。
当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受器,各种感受器能够区别出适宜的刺激,从而使大脑产生了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这种反映就是感觉。
通过感觉使我们获得了关于事物的颜色、声音、味道、气味、冷热、粗糙、光滑等感觉信息。
感觉除反映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外,还反映机体内部状况,例如,通过感觉我们可以反映有关自身的位置、运动、姿势以及机体内部器官的活动状态等种种感觉信息。
二、知觉知觉同感觉一样,也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反映,但不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
在实际生活中,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受器时,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不仅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同时反映了事物整体,即在以感觉的形式反映事物个别属性的同时也反映了事物的整体。
譬如,儿童面前有一朵花,他们并非孤立地反映它的红色、香味、多刺的枝干而是通过脑的分析与综合活动,从整体上同时反映出它是一朵玫瑰花。
三、两者的联系与区别(1)区别:①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②感觉的产生是某一种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则是分析器系统综合活动的结果;③知觉比感觉复杂得多,它们是本质上不同的两种感性认识的形式。
(2)联系:①同属认识的感性阶段;②都是对当前事物的直接反映;③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
感觉与知觉的心理学知识正文:一、引言感觉与知觉是心理学中重要的概念,涉及到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解释。
本文将详细介绍感觉和知觉的心理学知识,并探讨它们在人类认知和行为中的重要作用。
二、感觉的定义和过程感觉是指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的过程。
感觉器官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
在感觉的过程中,刺激通过感觉器官传递到大脑中的感觉皮层,经过神经信号的处理和解释,最终形成我们对外界刺激的感知。
⑴视觉感觉视觉感觉是通过眼睛接收光线信号并解释成视觉信息的过程。
视觉感觉涉及到视网膜、视神经和视觉皮层等组织的协同作用。
人类通过视觉感觉可以感知到物体的形状、颜色和运动等信息。
⑵听觉感觉听觉感觉是通过耳朵接收声波信号并解释成听觉信息的过程。
听觉感觉主要涉及到听觉器官(耳朵)、听神经和听觉皮层等组织的协同作用。
人类通过听觉感觉可以感知到声音的音调、音量和方向等信息。
⑶触觉感觉触觉感觉是通过皮肤接收机械刺激并解释成触觉信息的过程。
触觉感觉涉及到皮肤、神经末梢和触觉皮层等组织的协同作用。
人类通过触觉感觉可以感知到物体的硬度、形状和温度等信息。
⑷味觉感觉味觉感觉是通过舌头上的味蕾接收化学物质并解释成味觉信息的过程。
味觉感觉主要涉及到舌头上的味蕾和味觉皮层等组织的协同作用。
人类通过味觉感觉可以感知到物质的甜、酸、苦、咸和鲜等味道。
⑸嗅觉感觉嗅觉感觉是通过鼻腔接收气味分子并解释成嗅觉信息的过程。
嗅觉感觉涉及到鼻腔内的嗅觉上皮和嗅觉皮层等组织的协同作用。
人类通过嗅觉感觉可以感知到不同物质的气味。
三、知觉的定义和过程知觉是指通过解释感觉信息来理解和认识外界刺激的过程。
知觉不仅仅是对感觉信息的直接呈现,还包括对信息的加工、分析和解释。
在知觉的过程中,大脑会运用已有的认知框架和记忆来对感觉信息进行推理和理解。
⑴知觉的加工过程知觉的加工过程包括感知选择、感知组织和感知识别三个阶段。
感知选择是指大脑在感知过程中对信息进行筛选和选择的过程。
第一节感觉的概述第二节知觉的概述第三节感知觉的基本规律第四节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第五节观察和观察力的培养第一节感觉的概述一、什么是感觉㈠概念: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㈡感觉的重要性:感觉剥夺实验(sensory deprivation)二、感觉的种类:㈠外部感觉:⒈视觉:适宜刺激为380~760毫微秒的光波,感受器是视网膜上的视细胞。
实验1:研究人员给被试事先戴上一副特殊的三棱眼镜,使被试通过眼镜看到一根直的木棍是弯曲的,同时请被试用手触摸这根木棍,触觉告诉他是直的,而当研究人员问:“木棍是什么形状的?”结果有90%的人都认为:“木棍是弯的”几种视觉现象:视觉后象: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而保持短暂时间的现象。
分为正后像和负后像。
颜色视觉:不同波长的光波作用于人眼引起了颜色视觉经验。
闪光融合: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增加从而得到融合的感觉。
视敏度:即视力,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
视觉适应:暗适应:指由亮处到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
明适应:指由暗处到亮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
⒉听觉:适宜刺激为20~20000赫兹的声波。
⒊嗅觉和味觉嗅觉是由有气味的气体物质引起的感觉。
味觉是由溶于水的化学物质通过味蕾产生的感觉。
⒋肤觉(skin sense)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各种各样的感觉,称为肤觉。
包括触压觉、温度觉、痛觉。
㈡内部感觉:⒈机体觉(内脏感觉)机体觉由于内脏活动作用于感受器而产生的,包括饥饿、饱胀、便意、恶心、疼痛等。
⒉平衡觉(静觉)静觉是由人体做加速度或减速度的直线运动或旋转运动时所引起的。
⒊运动觉(本体感觉)运动觉反应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以及肌肉的紧张程度,是内部感觉的一种重要形态。
Bexton,Heron,Scott(1954)的感觉剥夺的实验首页盯着灯泡看30秒以上,尽力不要移动你的目光。
然后把你的目光移到任何白色的区域,你看到了什么变化?凝视左边的十字约30秒,再看右边的十字,你看到了什么变化?第二节知觉的概述一、什么是知觉㈠概念: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㈡知觉与感觉的关系:共同点区别联系感觉知觉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知觉的基础感觉的深入个别属性整体二、知觉的种类:㈠物体知觉:以物质和物质现象为对象的知觉。
⒈空间知觉:是物体的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负责处理物体大小、形状、方位和距离的信息。
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
方向知觉与性格⒉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顺序性的反映。
⒊运动知觉:人脑对物体空间移动及速度的反映。
真动现象: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作连续性位移而引起的知觉。
首页似动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把静止物体知觉为运动,或把没有连续位移的物体知觉为连续运动的现象。
①动景运动;②自主运动;③诱导运动㈡社会知觉:以社会中的人为知觉对象的知觉。
⒈对他人的知觉:⒉自我知觉⒊人际知觉㈢错觉(illusion)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
包括视错觉、形重错觉、时间错觉和方位错觉。
首页方向知觉与性格从心理活动看,人们运用视觉线索和前庭感觉信息时存在着个体差异。
尤其当两类信息不一致时,有的人更多地依赖于内耳前庭感觉的信息,而有的人则更多地依赖于外部环境的视觉线索。
可以通过棒框仪测量。
测验是在缺乏其他参照线索的情景下,让被试面对一个倾斜的方框(图A),框内有一根倾斜的直棒,要求被试仅凭知觉把框内的直棒调节垂直。
结果发现,被试有两类反应:一类反应是不受周围方框的影响,把直棒调节成与地面相垂直(图B);另一类是以方框为依据,把直棒调节成与方框边沿相垂直(图C)。
分别被称为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
研究发现,具有这两种不同方向知觉特点的人,其性格特征也不尽相同。
AB C场独立性(B)强的人,在性格上往往表现为:喜欢独来独往,对社会交往不感兴趣,生活上不太注意别人的意见,不轻易动感情,喜欢从事与人少有交往的职业。
场依存性强(C)的人,在性格上往往表现为:喜欢寻求社会支助,喜欢社会交往,重视他人的意见,容易接受团体的建议,好动感情,喜欢从事与热闹打交道的工作。
动景运动又叫Φ现象,是指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间隔相继呈现时,人看到原来两个静止的物体的连续运动的现象。
似动现象三、社会知觉的偏差⑴首因效应(prinacy effect)最先接受到的信息对人形成印象具有强烈的影响的现象。
实验:James是内向的还是外向的?⑵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最后接受到的信息对人们形成印象具有重要作用的现象。
实验:改变Lichens的部分条件。
Lichens提醒被试不要受第一印象的误导,要全面地进行评价;并将E、I两段文字隔开呈现给被试。
呈现一段描述后花5分钟让其做无关工作(数学题、听故事等)。
此种情况下,被试倾向于根据后面一段描述评价Jame。
Luchins设计了两段文字描写一个男孩一天的活动。
并进行不同顺序的编排,让被试评价他的性格特征。
文字(E)体现了Jame活泼外向的性格:Jame与朋友们一起上学;在阳光下晒太阳;在商店与熟人聊天;与前几天刚刚认识的女孩打招呼等。
文字(I)体现了Jame沉默内向的性格:Jame独自放学回家;走在街道荫凉的一边;在商店里静静地买东西;与女孩见面不打招呼等。
E 95%认为Jame外向友好I 3%认为Jame外向友好E—I 78%认为Jame外向友好I—E 18%认为Jame外向友好⑶晕轮效应(halo effect)对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印象后,倾向于根据此推论该人的其他方面的特征。
(戴恩实验)⑷刻板印象(stereotype)人们对某个群体中的人形成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
台湾大学生对各国人的刻板印象:美国人—民主、天真、乐观、友善、坦率英国人—有绅士风度、聪明、守旧、传统法国人—爱好艺术、轻率、热情、开朗德国人—严谨、勤奋、呆板、聪明日本人—爱国、尚武、进取、善模范首页戴恩等人(K.Dion,et al,1972)曾用实验证实了晕轮效应的存在。
他们让被试看一些人的照片,这些照片看上去分别是无魅力的、中等的和有魅力的。
然后,让被试评定这些人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原本可能与有、无魅力是无关的,但评定的结果却显示,有魅力的人得到了最高的评价,无魅力的人得到了最低的评价。
具体的评价结果见下表:无魅力者中等者有魅力者受欢迎性56.3162.4265.39婚姻的美满0.370.41 1.70职业地位 1.70 2.02 2.25做父母的能力 3.91 4.55 3.54社会和职业幸福 5.28 6.34 6.37一般幸福8.8311.6011.60结婚的可能性 1.52 1.83 2.17第三节感知觉的基本规律一、感觉的基本规律(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有机体对刺激物的感受能力叫感受性;用来度量的感觉阈限的大小的指标叫感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就是指感觉出来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绝对感觉阈限是指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在数量上成反比关系,绝对感觉阈越小,则绝对感受性越大,差别感受性是指刚刚能够感觉出两个同类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的能力。
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
差别感觉阈限与差别感受性之间也成反比关系:即人的差别感觉阈限越大,差别感受性越二、感受性的变化:㈠感觉的适应:人的感受性会由于刺激的持续作用而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适应。
㈡感觉的相互作用:1、感觉对比:同一分析器在不同刺激作用下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
(1)同时对比是刺激物同时作用产生的对比现象。
(2)继时对比是刺激物先后作用时产生的对比现象。
2、不同分析器的相互作用。
(1)一种分析器的微弱(强烈)刺激,能提高(降低)其他分(2)感觉补偿,它是指某种感觉缺失后,其他感觉的感受性增强而起到部分弥补作用的现象。
(3)联觉也是一种不同感觉间相互作用的现象,它是指一种感觉的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在另一感觉道也产生了感觉的现象。
三、知觉的特性㈠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指的是人们能迅速地从背景中选择出知觉对象的特性。
影响因素: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对象和背景的差别越大,对象就越容易从背景中区分出来。
2、对象的动静状态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运动的物体容易被知觉为对象。
3、人的主观状态符合人们需要、兴趣、爱好、知识经验的事物更容易成为人们的知觉对象。
㈡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是指对客体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进行整体性的反映的特性。
主观轮廓图影响知觉的整体性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条规律:(1)接近性:凡距离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知觉组织在一起。
(2)相似性:凡形状或颜色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组织在一起,被看成一个整体。
(3)连续性:凡能够组成一个连续体的刺激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
(4)封闭性:人们倾向于将缺损的轮廓加以补充,使知觉成为一个完整的封闭图形。
(5)良好图形:人们总是倾向于把一个不规则的图形看成是一个完美的图形。
㈢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们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去理解和解释事物,并有语词加以标志的特性。
影响因素:1、知觉对象的特点;2、知觉者的主观因素(知识经验、实践经历、兴趣爱好、言语提示)㈣知觉的恒常性知觉恒常性即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发生变化时,知觉映象仍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恒常性主要发生在视觉范围内:如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方向恒常性等。
继续花瓶与人像返回感觉对比返回首页主观轮廓图一继续主观轮廓图二继续主观轮廓图三返回返回FLY兔子还是鸭子骑马者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首页方向恒常性第四节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一、感觉强度律的运用刺激物的强度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引起人们的感觉。
教师讲课的声音大小、板书大小都要适度,使全班学生都能看清楚、听清楚;实验、演示应该使实验观象明显,让所有学生都能看到。
二、知觉选择性规律的运用⏹根据知觉选择性的规律,在教学中要注意突出感知对象。
⏹对象的活动性是知觉选择性的重要条件。
因此,教师讲课时抑扬顿挫的语调和适当的手势动作等都可以使对象被优先感知。
⏹演示直观教具和做实验如果注意增加活动的特点,效果会更好。
⏹知觉对象的新颖性具有吸引力,容易被优先感知。
因此,教师要使三、知觉理解性规律的运用根据知觉的理解性是知识经验与语言密切相关的规律,教师应该使感性认识与语言指导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做到语言和直观相结合。
四、克服社会知觉偏见,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社会知觉的偏差在教育和教学工作中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它告诉我们,在教育和教学工作中,既不能凭第一印象,个别品质或某种新异性去看待学生,更不能用固定不变的眼光去评价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