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办分开的实践与体会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
- 格式:ppt
- 大小:2.22 MB
- 文档页数:46
政策:“政事分开、管办分开”是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原则和方向。
具体讲,政事分开就是指政府行政职能与公共事业运作功能的分开。
“管办分开”是监管与举办职能的分开。
含义:所谓公历医院“管办分离”就是指在医院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将属于卫生行政部门的医院经营管理权交由另一个由政府设置的独立于卫生行政部门之外的符合法律要求的医院管理法人概括: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直接创办公立医院,实行“管办合一”模式,政府承担管理和举办的双重职能。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此种模式日益暴露出许多影响公立医院进一步发展和群众就医的问题,比如医院缺乏经营自主权、医疗服务水平低下、政府财政拨款不足、管理人员不具备管理学理论知识等等。
近年来,国内各典型城市纷纷对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积极探索和尝试“管办分离”模式,为此公立医院“管办分离”改革在我国成为医院改革的热点和关键,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案例1:上海申康医院管理中心改革模式简介及分析1、申康改革模式简介:2005年9月,上海市成立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作为政府办医主体和公立医院资产运营的主体,负责公立医院的规划、管理、资产监管和绩效考核申康改革模式纵向上行:隶属国资委,通过国资委向政府负责下行:向公立医院下放部分经营权横向独立于卫生行政部门之外且与其平行;通过理事会的形式将其他相关部门的权力整合在一起,实行统一协商的制度2、申康模式分析与国资委的隶属关系保证了其与卫生行政部门的独立和平行地位,从而避免造成内部人监管,重走之前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老路;以理事会的形式作为所有权整合的过度,理顺了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关系,使得申康与相关政府部门间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通过契约形式下放部分经营自主权,同时加强对医院的绩效考核,实现管理手段向科学化、专业化的方向转变。
而卫生局则重点进行全行业的政策制定和监管。
案例2:20l0年8月31日,中共潍坊市委【2010ll7号文件《潍坊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令潍坊市的公立医院改革再次启航,此次管理体制的改革思路则集中在“管办分离”上。
“管办分离”对我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的影响_以上海申康医院管理中心为例【摘要】:本文论述了“管办分离”的内涵,从“管办分离”的角度提出解决我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问题的改革措施,最后以上海申康医院管理中心为例解释“管办分离”对其管理体制的影响。
【关键字】:公立医院、管办分离【作者】:一、公立医院“管办分离”的内涵公立医院“管办分离”包括两个层面的意思:1、监管权与所有权的分离。
监管权的主体是卫生行政部门。
其对医院具有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的职责;所有权的主体指政府出资部门。
其职责可类比企业股东,主要有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财务监管、绩效考核和医院主要负责人的任用等。
这里的分离是指明确举办者和监管者的主体与职责,避免主体不清,职责不明的现象。
2、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政府出资部门拥有所有权。
在公立医院的管理方面,出资部门倾向于制定有关公立医院发展的战略性决策,具有全局性、指引性、长远性等特点;经营权的落实必须以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为前提,医院的管理层对公立医院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具体表现在资源配置、人事制度、价格制定等方面拥有独立自主的权力。
为了更容易的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笔者把政府出资部门类比为公司股东,医院管理层类比为公司的董事会,董事会的各种决策需要对公司股东负责,即医院管理层的做出的各种决策需要为出资人负责。
这三者的明确分离可以使得监管权、所有权、经营权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从而使得公立医院健康发展。
二、我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众所周知,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主体,承担了绝大部分的医疗需求。
然而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问题不断突出且亟待解决。
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的公立医院获得了较大的自主权,经济人冲动导致公立医院逐利化倾向明显,其公益属性逐渐淡化。
看病难、看病贵成了其公益性下降的最主要表现;2、公立医院现有产权不明晰,医政职能不分,运行效率低下。
行政管理机构对公立医院的经营管理直接干预,随意性大,经常出现管理错位、越位行为,依法行政力度欠缺3、我国的卫生行政部门存在监管不公的问题,难以做到对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一视同仁,监管公平。
中国医改研讨会 第1页 共13页 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研讨会 会议材料 编号: 021主办: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协办:葛兰素﹒史克公司 2008.1.19-1.20 北京大学题目:医疗卫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案例汇编作者: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卫生经济学研究小组医疗卫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案例汇编目 录一、山东潍坊“管办分离不分家” (2)二、青海省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基金实行一体化管理 (5)三、青海省整合乡级计划生育和卫生院资源 (6)四、“政事分开”和“管办分开”的模式总结 (6)五、上海、北京海淀、苏州、无锡“管办分离”模式的比较 (8)六、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市属医院实行管办分离改革的试行意见(摘录) (10)摘 要对于医疗卫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目前国内的改革方向主要有:(1)整合医疗卫生行政管理机构,例如,山东潍坊“管办分离不分家”、青海整合基层计划生育和卫生机构;(2)推动医疗服务、医疗保险的统筹管理,例如,青海省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均是由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管理;(3)推动“政事分开”和“管办分开”,建立公立医院管理机构,以北京海淀、上海、苏州、无锡等为代表。
潍坊市卫生局根据“管办一体,权力归队”的思路。
没有分设同级机构。
而是着重于对内部机构的大调整。
潍坊市卫生局相当于“合二为一”,但在运行上又将医院管理、卫生监督和疾病控制三大职能,分别赋予所隶属的医院管理、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3个中心。
其他科室在工作上重点倾向于3个中心。
实质上是在内部设立承担3地分设机构职能的内设机构。
青海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均是由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中国医改研讨会 第2页 共13页 上海、北京海淀、苏州、无锡“管办分离” 模式,有共同的特点,即设立一个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部门,苏州的医院管理中心是在民政部门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社团组织。
“海淀区公共委”是与海淀区卫生局同级的政府特设机构,但没有公共行政权力。
Value Engineering0引言2012年3月国务院颁发新医改方案[1],可解读为三方面重点突破,其中要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深化补偿机制改革,破除“以药养医”机制,推进医药分开、管办分开。
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规范诊疗行为,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2]。
管办分离是为转变政府职能和实现健康公平目标,行政监管主体与公立医疗机构举办主体之间关系适度分离措施的总和[3]。
2005年9月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正式成立,是市政府设立的国有非营利性事业法人,帮助医院增值、保值,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是市级医院国有资产投资、管理、运营和政府办医的2个责任主体。
本文通过研究10所划归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投资运营管理的医院,对比管办分离前后以探讨新医改形势下医院管办分离的效益。
1资料来源采用综合和专科三级甲等医院各5所共10所医院的报表方法收集2004~2010年7个连续年度相关数据资料。
2分析方法2.1比率分析法病床使用率(%)=(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实际开放总床日数)×100%病床周转次数(次/床)=出院总人数/平均开放病床数出院者平均住院日(日)=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出院人数业务收支结余率=业务收支结余/(医疗收入+财政基本支出补助收入+其他收入)×100%平均每一门急诊诊疗费用(元)=门急诊总收入(元)/门急诊次数出院者药费占医疗费用的百分比(药占比),即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
2.2环比法环比增长率=(a n -a n-1/a n-1)×100%,a 为生产率值,n 为年份。
3结果10所医院2004~2010年成本管理、投入与产出等情况详见表1。
4分析4.1业务收支结余率反映医院除来源于财政项目收支和科教项目收支之外的收支结余水平,体现医院财务状况、医院医疗支出的节约程度以及医院管理水平。
7年平均业务收支结余率为0.43%,前3年环比增长率为负值,特别2006-2007连续两年环比增长达负90%以上;2010年环比增长为181.96%,提示管办分离后医院管理转入正轨。
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九种典型模式2010年2月23日正式发布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从今年开始以公益性为核心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建立协调、统一、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
以下是现有的一些改革模式介绍。
一、上海“申康模式”(一)具体做法2005年,上海市政府转变政府职能,开展“管办分开”试点工作。
卫生局只管政策、规划、准入,包括人员、技术、设备的准入,机构设置的审批和整个行业的质量监管,同时,成立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职责就是“办”医,工作内容包括规划、管理、资产监管、绩效考核。
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作为市级公立医疗机构国有资产投资、管理、运营的责任主体和政府办医的责任主体,是国有非营利性的事业法人。
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与市卫生局同属上海市一级财政预算单位,包括原来市卫生局直属医院在内的23家市级财政的三级医院划归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管理,原来拨给医院的财政补助不再通过市卫生局,而是改由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划拨给医院。
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是受上海市国资委委托的投资公司,而非从卫生局分离出,但依然是市卫生局框架内运作,管理的主要是资产部分。
改革后,卫生局只作为一个卫生主管部门,对卫生事业进行全行业的管理。
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是办医主体,负责对所办的医院进行专业化、职业化、精细化管理。
(二)点评1.绩效:卫生局就不再是公立医院的办医主体,就可以把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摆到更加重要位置,可以在公共卫生部分加大投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
2.问题:这种模式下的公立医院也并未建立起真正的法人化治理结构,如何协调医院管理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间的关系也将随之成为难题,毕竟这削弱了卫生行政部门的权力。
二、无锡模式(一)具体做法1.管办分离2005年,无锡市委市政府实施了以“管办分离、政事分开”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事业管理体制改革。
作为无锡这次社会事业“管办分离、政事分开”的突破口,无锡市将卫生局一分为二——成立新的管理机构即无锡市医院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