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下腺切除改良手术入路的选择
- 格式:pdf
- 大小:224.40 KB
- 文档页数:3
口内入路两种方法下颌角修整术矫正脸型的临床应用黄大勇;谭包生;李建兵;王勋;周松【期刊名称】《中国美容医学》【年(卷),期】2010(19)12【摘要】目的:探讨经口内入路不同术式矫正下颌宽大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对85例下颌宽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口内入路.A组43例,全部采用摆动锯进行下颌角截骨术.B组42例,全部采用磨骨法磨除下颌角.结果:磨骨组患者较截骨组肿胀轻,恢复快.磨骨组术中出血少于截骨组.随访6个月~1年,下颌骨正位片测量显示两组患者的下颌角间距和面下三分之一宽度均变小,两组满意率均较高.结论:截骨法和磨骨法均能达到矫正面型的满意效果,但2型(外翻型下颌角)采用磨骨法较好,1型(后下突出型下颌角)和3型(复合型)截骨法效果更好.【总页数】3页(P1745-1747)【作者】黄大勇;谭包生;李建兵;王勋;周松【作者单位】北京基础美医疗美容医院,北京,10002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颌面外科;北京基础美医疗美容医院,北京,100022;北京基础美医疗美容医院,北京,100022;北京基础美医疗美容医院,北京,10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22【相关文献】1.穿颊器联合口内入路微创治疗下颌角及下颌支骨折与传统手术入路的疗效对比[J], 林旭征;魏福海;罗衍靖;潘庆;潘慧琦2.口内入路下颌角弧形截骨术矫正重度下颌角肥大 [J], 田勇;穆雄铮;柴岗;曹德君3.口内入路下颌角肥大畸形矫正术55例护理体会 [J], 彭爱玲;杨英;徐威强;谢振华;李赢4.口内入路的联合手术矫正下颌角嚼肌肥大畸形 [J], 何全平;王隆洁;郑莹5.口内入路双侧颧骨和下颌角截骨矫正方形脸畸形疗效分析 [J], 周昌龙;金丽华;李忠良;王永盛;张建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改良切口及显微技术在颌下区手术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1-12-20T11:23:22.3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5期供稿作者:才越张仁儒崔晓琪[导读] 改良切口及显微技术在颌下区手术中的联合应用有很好的可行性。
才越张仁儒崔晓琪 (辽宁省葫芦岛市中心医院口腔科辽宁葫芦岛125001)【中图分类号】R781.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5-0113-02【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切口及显微技术在颌下区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
方法对2005-2010年5年间采用改良切口及显微技术联合应用进行颌下区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经验总结。
结果48例患者的手术均较顺利,患者创口全部愈合良好,无继发感染,无明显面神经损伤及舌神经和舌下神经损伤症状。
结论改良切口及显微技术在颌下区手术中的联合应用有很好的可行性。
【关键词】改良切口显微技术颌下区手术【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odified incision and microsurgical technique in the submandibular region operation the feasibility of the application of 2005-2010 method 5 years using a modified incision and microsurgical technique for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submandibular area of the clinical data of 48 cases were analyzed and summed up the experience results in 4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operation were more successful, with all wounds healing well, no secondary infection, without significant injury to the facial nerve and lingual nerve and hypoglossal nerve injury symptoms. Conclusion the modified incision and microsurgical technique in the submandibular region operation application has good feasibility.【Keywords】Modified incision microsurgical techniques submandibular region operation颌下区手术是口腔颌面外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回顾分析我科自2005年至2010年的5年时间的54例颌下区手术,其中腺样囊性癌1例,粘液表皮样癌1例,混和瘤恶变3例,嗜酸性增生性淋巴肉芽肿1例,慢性颌下腺炎31例,混合瘤15例,乳头状囊腺瘤2例。
下颌下腺良性肿瘤的治疗及护理下颌下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包括腺瘤、腺病和纤维瘤等。
这些肿瘤通常生长缓慢,不具有侵袭性,但仍然需要治疗和护理。
治疗方法:1.手术切除:对于下颌下腺的良性肿瘤,手术切除是最常见的治疗手段。
根据肿瘤的大小和位置,可以选择开放手术或经口腔内镜下手术。
手术切除在保护下颌下腺功能的同时,还需要清除潜在的肿瘤组织,以防止复发。
2.放疗:对于较大或复发的下颌下腺良性肿瘤,放疗可用于控制肿瘤的生长。
放疗的剂量和方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3.化疗:对于一些特定情况下的下颌下腺良性肿瘤,如恶变风险较高或无法手术切除的肿瘤,化疗可能会作为辅助治疗的手段使用。
护理措施:1.术后护理:手术后的患者需要特别关注切口伤口和排液情况。
要保持切口干燥清洁,避免感染。
出现大量渗液或感染迹象时,及时就医。
2.饮食护理:术后患者需要注意饮食的选择和口腔卫生。
建议选择柔软易咀嚼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同时,要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刷牙漱口,防止感染。
3.声音保护:下颌下腺肿瘤的手术切除可能会影响到患者的咀嚼和说话能力。
术后需要避免过度用力咀嚼和说话,以减少对切口的刺激。
对于发音困难的患者,可以进行语言康复治疗,帮助恢复发音能力。
4.心理护理: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患者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心理压力和焦虑。
医护人员需要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帮助他们积极应对和调整心态。
5.随访检查:术后患者需要定期进行随访检查,包括影像学、生化指标和病理学等。
随访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和处理肿瘤的复发或转移。
总结起来,下颌下腺良性肿瘤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放化疗。
护理方面需要关注术后伤口、饮食和语言功能的恢复,以及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
同时,定期的随访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或转移的情况。
颌下腺肿瘤手术中保留部分腺体的临床意义李芳凝;白文忠;刘滨伟;刘博伟【期刊名称】《口腔医学研究》【年(卷),期】2011(27)7【摘要】目的:探讨颌下腺部分切除术在颌下腺良性肿瘤外科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52例颌下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A组和B组。
A组接受肿瘤+瘤周部分颌下腺腺体切除术(颌下腺部分切除术),B组为对照组,接受常规肿瘤+颌下腺切除术。
术后观察两组切口愈合及面神经下颌缘支、舌神经、舌下神经损伤情况,随访评价涎瘘发生率、肿瘤复发率及术区凹陷度,进行两组的对照分析。
结果:两组术后切口均Ⅰ/甲愈合,涎瘘发生率及肿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颌下腺部分切除术保留了部分颌下腺组织,从而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颌下腺的外分泌及内分泌功能。
【总页数】2页(P606-607)【关键词】颌下腺;良性肿瘤;部分切除术【作者】李芳凝;白文忠;刘滨伟;刘博伟【作者单位】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口腔科;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普外一科;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2.7【相关文献】1.腺体保存术在下颌下腺良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J], 韩楠男;刘胜文;阮敏;杨雯君;孙坚;张陈平2.保留部分腮腺浅叶腺体与全切术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J], 陈春华3.保留部分腮腺浅叶腺体与全切术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J], 谢丛良;周顺华;刘建明;刘贤安4.下颌下腺良性肿瘤部分腺体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J], 张强;谭艳林;陈凯瑞;危由春;曹钟义;严俊峰;章杰;邱嘉旋5.保留部分腮腺浅叶腺体与浅叶全切术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 王少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颌下腺切除手术后注意什么颌下腺切除手术是一种治疗颌下腺疾病的常见手术,比如颌下腺肿瘤、颌下腺结石等。
手术后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保证手术切口的愈合,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1.切口护理:术后的第一天,应尽量避免切口区域的活动,保持休息,同时遵循医生的相关护理指导。
口腔卫生要做好,使用温盐水或漱口水轻轻漱口,不要过度用力,防止切口处出血或感染。
2.饮食调整:手术后几天内,建议食用流质饮食,如汤、清汤面、果汁等,避免食用过硬、过烫或过咸的食物,以免刺激创口。
慢慢过渡到软食,如米粥、面条、水果等,可根据个人情况逐渐增加摄入量。
避免嚼硬食物,以免引起手术区域出血或撕裂。
3.术后活动:手术后要多活动,提高血液循环,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疲劳,以免影响切口愈合。
也要避免用力吸吮、吹气、漱口等动作,减少切口周围的压力和牵拉。
4.药物使用:根据医生的建议,按时服用抗生素、止痛药等药物,以预防感染和缓解疼痛。
同时要遵循医嘱,避免使用嘴巴清洁剂、含漱口水、含口香糖等可能对切口造成刺激的物品。
5.术后注意事项:手术后几天内,切口处可能会有轻微肿胀、疼痛和淤血,这是正常的。
但如果出现剧烈疼痛、持续出血、急剧肿胀、伤口渗出脓液、咽部红肿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咨询医生。
6.进食和饮水:手术后避免食用热食、刺激性食物和高纤维食物,以免引起创口疼痛或导致局部感染。
戒烟戒酒,避免刺激创口。
饮水要小口小口地慢慢喝,避免喝得太急,以免引起呛咳或创口疼痛。
7.注意休息:术后要充分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保持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康复和切口愈合。
8.术后复诊:术后一定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复诊,及时评估切口愈合情况,了解恢复的进程,并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进一步的特殊护理或康复措施。
总之,颌下腺切除手术后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保持切口的清洁和休息,坚持药物的正常使用,注意饮食调节,并及时就医咨询,以促进创伤的愈合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术后的康复是一个需要患者与医生共同努力的过程,患者要积极参与并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康复计划,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观察改良颌下腺摘除术在颌下腺非肿瘤病变中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发布时间:2021-07-01T05:30:45.198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1年第3期作者:张新悦[导读] 目的:分析改良颌下腺摘除术在颌下腺非肿瘤病变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一共选择34例颌下腺非肿瘤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在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
将患者分成了改良组和传统组,每组17人,其中改良组接受改良颌下腺摘除术治疗,传统组接受传统颌下腺摘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手术指标、生活质量。
结果:改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对比P<0.05。
改良组的手术指标均优于传统组,P<0.05。
张新悦牡丹江市肿瘤医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摘要】目的:分析改良颌下腺摘除术在颌下腺非肿瘤病变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一共选择34例颌下腺非肿瘤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在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
将患者分成了改良组和传统组,每组17人,其中改良组接受改良颌下腺摘除术治疗,传统组接受传统颌下腺摘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手术指标、生活质量。
结果:改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对比P<0.05。
改良组的手术指标均优于传统组,P<0.05。
改良组的生活质量也要高于传统组,P<0.05。
结论:改良颌下腺摘除术在颌下腺非肿瘤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改良颌下腺摘除术;颌下腺非肿瘤病变颌下腺非肿瘤病变属于一种口腔颌面部疾病,临床发病率比较高,所使用的治疗方式也比较多,但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为颌下腺摘除术,可以实现疾病的治愈。
针对颌下腺混合瘤、颌下腺炎等非肿瘤病变来说,通过手术摘除的方式治疗效果也比较显著[1]。
传统的手术方式会直接涉及到面神经下颌缘支、面前静脉等部位,同时也会受到手术操作影响引起面部血管系统损伤,因此术后的并发症也比较多[2]。
为了进一步减少面部血管的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需要进一步改进手术操作方式。
侧颅底肿瘤手术入路(附44例报告)摘要:目的:探讨切除侧颅底肿瘤的最佳入路。
方法:44例患者中,采用下颌外旋入路17例,耳后C形切口入路16例,上颌外旋入路7例,颞额入路4例。
结果:25例良性肿瘤术后无复发;19例恶性肿瘤中,术后生存不足1年2例,1年以上4例,2年以上7例,3年以上6例。
结论:下颌外旋入路适用于切除咽旁间隙、颞下窝、鼻咽部、口咽部、蝶骨、斜坡及上颈椎肿瘤;耳后C形切口入路适用于切除颞骨肿瘤。
关键词:侧颅底;颅底肿瘤;外科手术,耳鼻喉;下颌外旋中分类号:R 739.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202(2000)04-0213-02Operation approa ches in lateral skull base neoplasms:With areport of 44 casesXia Yin Wang Tianduo Chen Ying(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dong Medical University,250012)Abstract:Objective:To seek for better approaches in the resection of lateral skull base tumors. Method: 44 patients with lateral sku ll base tumors were treated by surgery,the surgical procedures were maxillary swing app roach in 7 cases,mandibular swing approach in 17 cases,postauric ular “C” incis ion approach in 16cases,temporofrontal approach in 4 cases.Results: 25 cases with benign tumors had no recurrence.In 19 cases of malignant tumors,2 died in one year postoperatively ,4 survived for one year,7 for two years,6 for three years.Conclusion:The mandibular swing approach fits the dissec tion of parapharyngeal space, infratemporalfossa,pharynx,sphenoid,sphenoik bone ,clivus and upper cervical vertebrat tumors.The postauricular “C” inci sion approach applies to resection of temporal tumors.Key words:Skull base,lateral;Skull baseneoplasms;Surgery,otorhinolaryngologic;Mandibul arswing发生于颞下窝、咽旁间隙、鼻咽部、颞骨等处的肿瘤均可向上侵及侧颅底,甚至累及颅内。
下颌骨外旋入路切除腮腺深叶肿瘤
孙莲芬;王洪涛;张祖斌
【期刊名称】《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年(卷),期】2006(16)2
【摘要】目的:探讨腮腺至上腭、咽侧及舌根肿瘤切除术的最佳进路.方法:采用下颌骨切开外旋入路切除突向上腭腮腺肿瘤6例.结果:经下颌骨切开外旋,手术视野暴露充分.6例肿瘤得到根治,疗效满意.无明显面神经功能受损后功能障碍及其他并发症.结论:下颌骨切开外旋进路具有暴露充分、不易损伤面神经、安全可靠的特点,特别适用于腮腺深叶至上腭的巨大肿瘤的切除.
【总页数】3页(P142-144)
【作者】孙莲芬;王洪涛;张祖斌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湖北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口腔科,湖北,宜昌,443003;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湖北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口腔科,湖北,宜昌,443003;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湖北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口腔科,湖北,宜昌,443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下颌骨外旋入路切除颞下窝肿瘤手术分析 [J], 高志彪;王原明;张文娟;白振西
2.下颌骨外旋入路切除咽及咽旁间隙肿瘤 [J], 韩跃峰;张琨龄;于锋;董玉礼
3.经下颌骨截骨入路切除腮腺深叶大型肿瘤的临床护理 [J], 段晶晶;张侠南
4.下颌骨外旋入路切除咽旁肿瘤 [J], 马一文;田超;李立英;王璐璐;杜传亮
5.下颌骨外旋入路切除咽旁肿瘤的临床分析 [J], 杜传亮;田超;初铁楠;黄绪友;宫肇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颌面部切口的设计要求
颌面部切口的设计需要遵循一些要求,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的恢复效果。
以下是设计颌面部切口时需要考虑的一些要点:
1. 暴露手术区域:切口的位置和方向应能够充分暴露手术区域,便于医生进行操作。
同时,要避免损伤重要的神经、血管和组织。
2. 考虑美学因素:由于颌面部位于面部显露部位,切口的设计应考虑美学因素,尽量减少术后疤痕的形成,提高术后恢复的美观度。
3. 隐蔽部位:切口应选择在颌面部比较隐蔽的部位,如发际内、耳后、颌下等,以减少术后疤痕对美观的影响。
4. 顺皮纹方向:切口的走向应尽量与皮肤的自然纹理相一致,以减少术后的张力,促进术后愈合,减少疤痕的形成。
5. 避免损伤重要结构:在选择切口时,应避开重要的神经、血管、腮腺导管等组织结构,以免造成损伤。
6. 适应手术需要:切口的位置和长度应根据手术需要进行设计,能够满足手术操作的需要,同时也要考虑到术后的恢复和功能需求。
7. 考虑患者情况:在选择切口时,还应考虑到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切口的设计。
总之,颌面部切口的设计需要根据手术的具体需求和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既要满足手术需要,又要考虑美学和术后恢复的要求。
颌下腺手术协议书甲方(患者):_____________________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医疗机构):_________________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号:______________鉴于甲方因颌下腺疾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乙方为具备相应资质的医疗机构,甲乙双方本着自愿、平等、公平的原则,经协商一致,就颌下腺手术相关事宜达成如下协议:第一条手术目的甲方因颌下腺疾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乙方将根据甲方的病情和医疗常规,为甲方提供专业的颌下腺手术服务。
第二条手术内容1. 手术名称:颌下腺切除术/颌下腺探查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2. 手术范围:包括但不限于颌下腺的切除、探查及相关的辅助治疗。
3. 手术方法:采用符合医疗规范的手术方法。
第三条手术风险告知1. 乙方已向甲方详细告知手术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并发症,包括但不限于出血、感染、麻醉风险、术后疼痛等。
2. 甲方已充分了解手术风险,并自愿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
第四条术前准备1. 甲方需按照乙方的要求进行必要的术前检查,包括但不限于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
2. 甲方需在手术前禁食、禁水一定时间,并遵循乙方的其他术前指导。
第五条术后护理1. 乙方将为甲方提供术后的护理指导和必要的医疗支持。
2. 甲方需按照乙方的指导进行术后恢复和护理,包括但不限于用药、饮食、活动等。
第六条费用支付1. 甲方需按照乙方的收费标准支付手术费用及相关的检查、治疗费用。
2. 甲方应在约定的时间内支付上述费用,逾期未支付的,乙方有权按照相关规定追索。
第七条保密条款乙方将对甲方的个人信息和医疗信息予以保密,未经甲方同意,不得向第三方泄露。
第八条违约责任1. 如甲方未按约定支付费用,应承担违约责任,并支付违约金。
2. 如乙方未能提供符合协议约定的医疗服务,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第九条争议解决本协议在履行过程中如发生争议,双方应首先通过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可提交乙方所在地人民法院通过诉讼方式解决。
针对45例颌下腺切除患者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颌下腺切除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与疗效。
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接受颌下腺切除术的患者共45例,对患者的手术方法、并发症类型、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颌下腺切除术的注意事项。
结果患者根据其具体病情不同,采取的手术方法也各不相同,本文45例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均康复出院。
其中发生感染共2例,神经下颌缘支损伤共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1%。
结论对于接受颌下腺切除术的患者,采取科学的手术方案、严谨的操作、术后实施预防性护理是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改善其生活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颌下腺切除术;并发症;康复率;预防措施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19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023-01颌下腺是唾液腺的一种,由于其解剖学位置的特殊性,因此常发生感染而引发炎症。
颌下腺炎可分为慢性与急性两种,慢性颌下腺炎或临床症状较轻的急性颌下腺炎可采用药物治疗,而病情较重的颌下腺炎则需要采取手术治疗[1]。
颌下腺切除术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颌下腺炎的手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不同,采取不同的术式进行治疗,能够达到显著的治疗效果[2]。
本文就颌下腺切除术的应用方法与价值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了解颌下腺切除术的注意事项,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接受颌下腺切除术的患者共45例,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为15岁至75岁不等,平均为500岁。
对患者的病变部位进行分析可得,其中左侧病变共25例,右侧病变共20例。
所有患者均为良性病变,在选取过程中已排除:①存在手术禁忌症的患者;②恶性肿瘤患者;③存在严重器质性病变、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3]。
12治疗方法对所有患者均采用局部浸润麻醉联合颈丛阻滞麻醉,经颈部进路,采用电刀错位切口法,使切口更小、更隐蔽。
改良颌下腺摘除术治疗颌下腺非肿瘤病变效果观察徐近源【期刊名称】《黑龙江医药科学》【年(卷),期】2016(039)001【摘要】目的:对改良颌下腺摘除术治疗颌下腺非肿瘤病变效果进行探析,并与传统手术进行比较.方法:选择60例颌下腺非肿瘤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属于2011-01~ 2015-06我院救治的,分为两组,分别实施改良颌下腺摘除术与传统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100%,对照组是66.7%,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是100%,对照组是80%,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是0%,对照组患者是16.7%,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是0%,对照组患者是13.3%,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改良颌下腺摘除术治疗颌下腺非肿瘤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尽量保留患者的面部血管功能,避免对其造成损伤,减轻手术瘢痕,满足患者对美的追求.【总页数】2页(P134-135)【作者】徐近源【作者单位】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四川宜宾64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2.2【相关文献】1.改良颌下腺摘除术治疗颌下腺非肿瘤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J], 王钢2.口内联合颌下小切口摘除颌下腺非肿瘤病变的临床研究 [J], 张志利;邓璋;卢文辉3.改良式颌下腺摘除术的应用 [J], 库都斯·克依木;许辉;吐尔逊·牙生;多力昆·吾甫尔4.口内联合颌下小切口摘除颌下腺非肿瘤病变的临床研究 [J], 张志利;邓璋;卢文辉5.改良颌下腺摘除术治疗颌下腺非肿瘤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 [J], 许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