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体征
- 格式:pptx
- 大小:94.13 KB
- 文档页数:23
生命体征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四大生命体征是体温,呼吸,脉搏,血压。
1、测量体温一般用体温计腋下测量。
水银端放在腋下,测量10分钟。
正常是36-37摄氏度之间。
2、测量呼吸时可以观察胸腹起伏,一起一伏可表示一次呼吸。
通常可以计时30秒钟,所测的次数乘以2即为每分钟的呼吸频率。
但如果是呼吸不够规律者,或者是婴儿以及呼吸较为微弱者测量时,可以测量完整的1分钟。
3、脉搏可以让病人休息5-10分钟,通过手触动脉搏动点,也可以用听诊器听诊心率。
正常人的脉搏次数和心跳次数是一致的,测量脉搏次数,实际上就是检测桡动脉或其他动脉的搏动次数。
检查脉搏前,病人的位置应该舒适,平卧或坐位均可以,检查者以右手的二、三、四指端,轻轻地按在桡动脉上计数1分钟。
4、首次测量时要测量双上肢血压,以测量血压偏高的一侧并密切监测。
测量血压时要充分暴露上肢,袖带捆绑于上臂中部,松紧以放入两指为宜,下缘距肘窝2-3cm,测量前需将袖带充分排空。
将血压计平放于心脏水平处,按开始键则自动开始测量,测量时手臂放松、手掌向上,过程保持平静,在测量过程中不要说话和移动身体。
人体生命体征四大标准
人体生命体征是指人体在生命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各种现象,如呼吸、心跳、血压等。
这些生命体征可以反映出人体的健康状况和生命活动状态。
人体生命体征四大标准是指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四项指标,是临床上最基本的生命体征测量项目。
## 体温
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是人体新陈代谢的结果。
正常成人的体温范围是36.5℃~37.5℃,超过或低于这个范围都可能表明身体出现了问题。
体温的测量方法有多种,包括口腔、腋下、肛门、耳朵等,不同部位的测量结果可能会有所差异。
## 脉搏
脉搏是指心脏收缩时血液在动脉中的冲击传导所产生的波动。
正常成人的脉搏范围是每分钟60~100次,高于或低于这个范围都可能反映出身体的问题。
脉搏的测量通常在手腕、颈动脉等部位进行,可以用手指触摸或心电图仪器监测。
## 呼吸
呼吸是指人体通过肺部进行氧气吸入和二氧化碳排出的过程。
正常成人的呼吸频率是每分钟12~20次,异常的呼吸频率可能表明身体出现了问题。
呼吸的测量通常通过观察胸部起伏或听取呼吸声音等方式进行。
## 血压
血压是指血液在动脉中的压力,是心脏收缩和舒张时所产生的压力变化。
正常成人的血压范围是收缩压90~140mmHg,舒张压60~90mmHg,高于或低于这个范围都可能表明身体出现了问题。
血压的测量通常在上臂、手腕等部位进行,可以用血压计进行测量。
综上所述,人体生命体征四大标准是临床医学中最基本的生命体征测量项目,可以反映出人体的健康状况和生命活动状态。
正确测量和记录这些体征对于诊断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四大生命体征生命四大体征包括呼吸、体温、脉搏、血压,医学办称为四大体征。
它们是维持机体正常活动的支柱,缺一不可,不论哪项异常也会导致严重或致命的疾病,同时某些疾病也可导致这四大体征的变化或恶化。
因此,如何判断它们的正常和异常,已成为每个人的必备知识和技术。
同时在某些情况下,它们的逐渐正常也代表3着疾病的好转,表示由危转安。
如心跳骤停时,出现意识丧失、无血压等症状,表示由安转危,经抢救后,逐渐恢复正常,总之,院外急救人员对生命四大体征认真观察,做出正确判断,有利于发现疾病的安危和采取针对性的抢救措施。
大量实验研究和临床证实,心跳由各种伤病因素骤停后,呼吸也即终止,脑组织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害。
心跳停止3秒钟即发生头晕;10~20秒钟即发生错厥,血压下降;40秒钟出现抽搐,摸不到脉搏;呼吸骤停60秒钟后,大小便失禁,体温下降,甚者生命终止等。
可见呼吸、脉搏、体温、血压这四大生命体征,在正常情况下,互相协调,互相配合,互为作用,来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维持生命;而在人体异常情况下,它们也会互相影响,互相抵毁,继之发生危险症候群,甚者危及生命。
所以说,呼吸、体温、脉搏、血压是生命的支柱,是生命的基础。
现将四大生命体片简述如下:一、体温人正常体温是比较衡定的,但因种种因素它会有变化,但变化有一定规律。
(一)体温正常值及测量方法1.口测法:先用75%酒精消毒体温表,放在舌下,紧闭口唇,放置5分钟后拿出来读数,正常值为36.3~37.2℃。
此法禁用于神志不清病人和婴幼儿。
嘱病人不能用牙咬体温计,只能上下唇啜紧,不能讲话,防止咬断体温计和脱出。
2.腋测法:此法不易发生交叉感染,是测量体温最常用的方法。
擦干腋窝汗液,将体温表的水银端放于腑窝顶部,用上臂半体温表夹紧,嘱病人不能乱动,10分钟后读数,正常值为36~37℃。
3.肛测法:多用于昏迷病人或小儿。
病人仰卧位,将肛表头部用油类润滑后,慢慢插入肛门,深达肛表的1/2为止,放置3分钟后读数,正常值为36.5~37.7℃。
名词解释生命体征
生命体征(Vital signs)指的是衡量人体生命功能状态的一些基本指标,通常用于评估和监测一个人的生理状态和健康状况。
常见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参数。
1.体温(Body temperature):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通
常以摄氏度(℃)来衡量。
正常体温范围在36.5至37.5摄氏度之间,可以通过口温、腋温、肛温或额温的测量来获取。
2.脉搏(Pulse):脉搏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在人体
动脉中可以触摸到的搏动。
一般以每分钟心跳次数(次/分)来表示,可以通过在动脉处感受搏动,并计算一分钟内的搏动次数获得。
3.呼吸(Respiration):呼吸是指人体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
碳的过程。
呼吸频率表示每分钟呼吸的次数(次/分),可以通过观察胸部或腹部的抬降运动,或者听到呼吸声来计算。
4.血压(Blood pressure):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施加的压
力。
通常用两个数值来表示,例如120/80mmHg。
第一个数值为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表示心脏收缩时血液对血管壁的最高压力;第二个数值为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表示心脏舒张时血液对血管壁的最低压力。
通过监测和记录生命体征的变化,医生、护士和其他医疗工作
者可以评估一个人的健康状况、诊断疾病或监测治疗效果。
此外,生命体征也被广泛用于急救和紧急情况下的监测和判断。
需要注意的是,正常的生命体征范围会因年龄、性别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评估和解读时应考虑到这些因素。
第8章生命体征、生命体征2、体温过高3、稽留热4、弛张热5、间歇热6、体温过低7、间歇脉、脉搏短促9、潮式呼吸10、间断呼吸11、呼吸困难二、填空题.成人呼吸超过24次/分,称为,成人呼吸少于10次/分,称为。
.危重病人呼吸不易被观察时,可将少许置于病人鼻孔前,观察其吹动次数,计数。
.为保证测得血压值的准确性与可比性,应做到四定,即、、、。
.测量上肢血压时,肱动脉应与在同一高度,坐位时肱动脉平,仰卧位时平。
.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的血压范围为收缩压,舒张压。
.成人脉率超过次/分称为速脉,成人脉率低于次/分称为缓脉。
.婴幼儿、昏迷、精神异常、口鼻手术或张口呼吸的病人,均不宜测量。
刚进食或面颊冷、热敷后,应间隔方可测口温。
.直肠或肛门手术、腹泻、心肌梗塞的病人禁测。
坐浴或灌肠后应间隔方可测肛温。
.个体体温高于正常范围的状态称为;个体体温低于正常范围的状态称为,临床上常将体温在35.0℃以下称为。
0.热型是根据病人体温变化特点分类的,观察热型有助于诊断。
常见的热型有、、和不规则热。
1.体温上升期的特点是;高热持续期的特点是。
2.测口温时如病人不慎咬破体温计,应立即清除玻璃碎屑,再口服或,以保护消化道粘膜并延缓汞的吸收。
3.口腔测温法应计时min;腋下测温法应计时min;直肠测温法应计时min。
4.高热病人应h测量体温一次,待体温恢复正常d后,改为次/d,同时密切观察病人的面色、脉搏、呼吸、血压。
5.常用体温计的消毒溶液有、等。
6.临床上最常选择的诊脉的部位是。
7.口腔温度的正常范围是;成人正常安静状态下的脉率是;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约。
8.测上肢血压时,将袖带平整的缠于上臂,使下缘距肘窝cm,松紧以能放入指为宜;测下肢血压时,使袖带下缘距腘窝cm 。
三、判断题、高热持续期的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
、体温分为体核温度和体壳温度,体核温度较体壳温度低且相对稳定。
、体温过低多见于早产儿及全身衰竭的危重病人。
生命体征名词解释
生命体征是指可以反映人体生命活动状态与健康程度的一系列指标和参数。
常见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
1. 体温:体温是人体内部的温度,通常以摄氏度(℃)为单位表示。
正常体温通常在36℃~37℃之间,当体温超过37.5℃时
为发热,低于35℃时为体温过低。
体温的变化往往反映了人
体的代谢水平、免疫功能以及疾病状态。
2. 脉搏:脉搏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通常通过感觉动脉搏动的部位(如颈动脉、腕动脉)计算出每分钟的脉搏次数。
正常成人的脉搏范围在60次/分钟~100次/分钟之间,脉搏速
度过快或过缓可能表明心血管系统存在问题。
3. 呼吸:呼吸是指人体每分钟的呼吸次数。
正常成人的呼吸频率通常在12~20次/分钟之间。
呼吸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氧气供
应和二氧化碳排出是否正常,以及呼吸道是否通畅。
4. 血压:血压是指心血管系统中血液对血管壁施加的压力。
通常用两个值来描述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和舒张压。
正常成人的血压范围为收缩压90~140毫米汞柱,舒张压60~90毫
米汞柱之间。
血压的升高可能表明有心血管疾病或者其他健康问题。
生命体征的监测是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医生通过监测和观察这些指标的变化来评估病情、帮助做出诊断和制定治疗计划。
此外,普通人也可以通过定期检测自己的生命体征来了
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持健康。
生命体征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的总称。
生命体征受大脑皮质控制,是机体内在活动的一种客观反映,是衡量机体身心状况的可靠指标。
因此,正确掌握生命体征的观察技能与护理是临床护理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体温:是由三大营养物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在体内分解氧化的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以及器官在活动时产生的热能,使人体产生了体温。
测量方法:口腔测温法:将体温计水银端斜置于患者的舌下热窝处,嘱患者闭唇含住口表,用鼻呼吸,勿用牙咬体温计,勿讲话。
测量3分钟。
腋温测量法: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解开衣扣,擦干腋下汗液。
将体温计水银端斜置于患者腋窝,紧贴皮肤,嘱患者屈臂过胸,夹紧体温计测量10分钟。
肛温测量法:协助患者取侧卧、俯卧或仰卧,暴露臀部,用棉签沾取润滑油,润滑肛表水银端,用手分开臀部,将肛表轻轻插入肛门3~4cm并固定,测量3分钟。
正常体温范围:口腔温度:37.0℃(36.3~37.2℃)直肠温度:比口腔温度高0.3~0.5(36.5~37.7℃)腋下温度:比口腔温度低0.3~0.5(36.0~37.0℃)温度还可根据生理变化:①昼夜差异:早晨2~6时体温最低,下午2~8时最高。
变化范围不超过平均数上下0.5℃。
②年龄:儿童体温略高成人,老年人体温偏低。
③性别:女性略高男性,月经前及妊娠期较高。
④其他:情绪激动、紧张、活动、进食及外界环境都会影响体温的变化。
异常体温:体温过高:发热的程度可分为:低热:37.5~38.0℃中度热:38.1~39.0℃高热:39.1~41.0℃超高热:41.0℃以上热型又分为: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
达数天或数周。
24小时波动范围小于1℃。
常见于肺炎球菌性肺炎、伤寒等。
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
24小时波动范围大于1℃,但最低体温仍高于正常水平。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
间歇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时间,又突然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又反复发作,即高热期及无热期交替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