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监护原则
- 格式:pptx
- 大小:7.44 MB
- 文档页数:79
先心病术后护理一般先心病术后,心脏恢复至少一到三个月,复杂的先心病需更长时间,伴有肺动脉高压的患儿肺部恢复可能需要半年以上时间,这期间患儿能否平稳度过康复期,缩短康复时间术后的专业护理尤为凸显,特别是出院后的家庭护理。
住院期间有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术后的专业护理,出院后的护理,也要做到基础指标的正常监测,伤口的观察。
清洁.换药,以及了解正确的翻身.拍背.指导有效的自主咳嗽。
患儿术后护理与治疗同等重要,好的护理有助患儿早日康复。
家长在护理时应注意以下方面:一、术后指标的监测.伤口.精神状态。
口唇及颜色.颜面部及全身的浮肿情况以及日常生活护理。
(1)患儿居住房间应阳光充足,清洁干净,温暖舒适,定期开窗通风,床铺要保持清洁干燥.舒适,要勤更衣,防止皮肤感染。
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术后3个月内不要到公共场所活动,防止感染疾病。
对于儿童,父母尽快纠正过于保护溺爱的亲子行为,帮助孩子从病人角色逐渐转人正常人角色,增加其自信心,鼓励孩子多与同龄人接触,通过玩耍,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消除自卑,孤独心理,降低孩子对家人的过分依赖。
父母在教育方法上要多用鼓励式,让孩子多做力所能及的事,提高孩子的独立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孩子在性情开朗和愉快的心境下生活。
术后3个月可进行预防接种.(2)出院第一周需每日测体温2次(上下午各一次),如有发热(肛温大于38摄氏度)。
咳嗽及时应咨询护士及时到医院就诊。
(3)先心病儿童术后由于心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往往出汗多影响伤口愈合,需要保持皮肤伤口清洁.干燥。
防止水。
汤浸湿纱及时更换。
伤口护理也很关键注意观察伤口有无红.肿.热。
触痛。
流脓及时就诊.术后3周可以洗澡,但不可浸泡过久,切口的结痂自行脱落,但不要用刺激性的肥皂沐浴液摩擦切口处的皮肤,避免揉搓伤口及伤口旁边的皮肤,洗完澡立即擦干,避免感冒。
活动后及时擦汗,最好做到每天两次,为术后患儿进行口腔鼻腔的清洁(用纱布或者棉签沾少量的温开水思润。
《一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护理的个案研究》一、疾病概述先天性心脏病是指胎儿时期心脏及大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先天性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具有多种心脏畸形、病情严重、手术难度大、预后相对较差的一类先天性心脏病,如法洛四联症、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等。
这些疾病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对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至关重要。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一)病因1. 遗传因素:部分先天性心脏病具有遗传倾向,家族中有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
2. 环境因素:孕妇在孕期接触某些有害物质,如病毒感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药物(抗肿瘤药物、抗癫痫药物等)、放射线等,可能增加胎儿患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
3. 其他因素:孕妇患有糖尿病、苯丙酮尿症等疾病,孕期营养不良、高龄孕妇等也可能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有关。
(二)发病机制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是在胎儿心脏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心脏及大血管的发育异常。
具体机制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心脏发育过程中的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异常,影响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正常发育。
2. 孕妇在孕期接触有害物质,干扰了胎儿心脏的正常发育过程,导致心脏畸形的发生。
3. 胎儿心脏发育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如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等,可能影响心脏的正常发育,导致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
三、临床表现(一)紫绀是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常见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口唇、指甲床等部位呈现青紫色。
紫绀的程度与心脏畸形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有关。
(二)呼吸困难患儿在活动后或哭闹时可出现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急促、鼻翼扇动、三凹征等。
严重者可出现端坐呼吸、大汗淋漓等症状。
(三)生长发育迟缓由于心脏功能不全,影响了全身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供应,患儿可出现生长发育迟缓,表现为体重不增、身高增长缓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