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常见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处理
- 格式:ppt
- 大小:10.67 MB
- 文档页数:62
VSD术后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心室间隔缺损(VSD)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因此护理人员需要了解VSD术后护理问题及相应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能够顺利康复。
VSD术后护理问题:1. 术后出血,手术后可能会出现出血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手术创口未完全愈合或者术后感染所引起的。
出血严重时会影响患者的康复,甚至危及生命。
2. 感染,手术后创口容易感染,尤其是在手术后的几天内。
感染会导致发热、局部红肿、渗液等症状,严重时可能需要再次手术清创。
3. 心律失常,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心律失常的情况,包括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等。
这可能是由于手术过程中对心脏的影响所致。
4. 呼吸困难,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手术后肺部受到影响所致。
严重时可能需要辅助呼吸机的支持。
5. 营养不良,术后患者可能由于手术后的恶心、呕吐等症状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影响康复。
VSD术后护理措施:1. 严密观察,术后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情况进行严密观察,特别是手术部位的情况以及患者的生命体征。
2. 保持创口清洁,保持手术创口的清洁是预防感染的关键。
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更换敷料,并且保持创口周围的清洁干燥。
3. 预防血栓形成,术后患者需要卧床休息,这容易导致血栓形成。
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帮助患者进行被动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4.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呕吐、腹泻等情况,导致水电解质失衡。
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补充患者的水分和电解质。
5. 康复锻炼,术后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促进身体的康复。
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合适的锻炼计划。
6. 营养支持,术后患者可能由于恶心、呕吐等症状导致食欲不佳,影响营养摄入。
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提供合适的营养支持。
7. 心理护理,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
8. 家庭护理指导,术后患者出院后需要家庭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及家属提供相关的护理指导,包括饮食、锻炼、用药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的药物管理与副作用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指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基因突变或胚胎器官发育异常而导致的心脏结构异常。
这种疾病通常在婴幼儿或儿童时期就会被发现,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然而,手术后的药物管理对患者的康复和病情控制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讨论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的药物管理与副作用。
1. 术后药物管理心脏手术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手术后的恢复和稳定需要长期的药物支持。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常用的药物管理包括:(1)抗凝药物:术后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需要长期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以预防血栓形成。
(2)抗心律失常药物:心脏手术后存在心律不齐的风险,使用药物如普鲁卡因胺可以控制心脏节律。
(3)扩血管药物:手术后需要稳定血流,扩血管药物如硝酸甘油可以缓解血管痉挛,改善血液供应。
(4)免疫抑制剂:对于心脏移植手术或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的患者,服用免疫抑制剂可以减少器官排斥反应。
(5)利尿剂:通过增加尿液排出来减少液体滞留,利尿剂可以缓解术后水肿症状。
2. 药物管理的副作用药物管理虽然对于控制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的病情起到重要作用,但一些药物也会带来副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副作用:(1)抗凝药物:抗凝药物使用不当容易引发出血问题,如出血性胃炎、皮肤出血等。
此外,抗凝药物还有与许多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2)抗心律失常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加重、心脏传导阻滞等不良反应。
(3)扩血管药物:一些扩血管药物可能导致血压过低、头晕、乏力等副作用。
(4)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使用可能增加感染的风险,同时也可能导致免疫功能受损,易感染病原体。
(5)利尿剂:利尿剂使用不当可导致电解质紊乱、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
3. 药物管理的注意事项在管理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的药物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服用药物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处方使用药物,不可随意更改用药剂量和频次。
pci术后护理注意事项
1. 伤口护理:PCI 手术通常通过穿刺动脉进行,术后需要密切观察穿刺部位的伤口。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按照医生的指示定期更换敷料。
观察伤口是否有红肿、渗血或感染的迹象,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2. 活动限制:术后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限制活动。
通常,患者需要在床上休息一段时间,然后逐渐增加活动量。
避免剧烈运动或提重物,以免影响伤口愈合和心脏功能。
3. 药物管理:PCI 术后患者通常需要继续服用药物来维持心脏健康。
按照医生的指示按时服药,不要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
如有药物副作用或不适,应及时与医生沟通。
4. 饮食管理:保持均衡的饮食对心脏健康非常重要。
遵循医生的建议,控制盐、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
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的摄入,保持适当的水分摄入。
5. 血压和心率监测:术后需要定期测量血压和心率,特别是在活动后或出现不适时。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6. 心理支持:PCI 术后患者可能会经历情绪波动或焦虑。
寻求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与医生或心理健康专家沟通,寻求适当的心理支持和指导。
7. 定期随访:按照医生的安排定期进行门诊随访,包括检查心脏功能、药物调整和生活方式指导。
如有任何不适或疑虑,随时与医生联系。
每个人的情况可能有所不同,以上注意事项仅供参考。
请务必遵循医生的具体指导和建议,以确保术后恢复顺利。
先心病术后注意事项【导读】先天性心脏病是幼儿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先心病的种类很多,而且病情较为复杂,对患儿的健康会造成巨大的威胁,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心脏手术进行治疗。
幼儿的先心病术后护理要格外注意,否则可能会引起很多的并发症。
那么,小儿先心病术后注意事项有哪些呢?先心病术后注意事项婴幼儿的免疫力、身体的恢复能力都较弱,所以在先心病手术后身体会非常虚弱,孩子全身的体质会出现明显的下降。
因此幼儿在手术之后家长要精心进行护理,包括喂养、陪伴等方面要格外注意,及时帮助孩子度过术后的艰难时期。
1、按时服药:先心病患儿的用药有严格的规定,根据术前病情的轻重、类型不同,医生会开具不同的药物,因此术后一定要根据医嘱按时服用药物,不能随意增减药量,更不能随意停药。
2、注意饮食:先心病患儿由于特殊的病情,在术前饮食会有所禁忌。
手术后,由于心脏逐渐恢复正常功能,家长在饮食上可以采取多样性,同时要注意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多给孩子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以增加维生素的摄入。
3、创口勤观察:心脏手术是一项大手术,对于各方面还未发育成熟的儿童来说更是如此,先心病手术创口较大,家长一定要勤于观察。
如果发现创口有感染,或者恢复期较长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寻医问诊。
先心病的症状先天性心脏病是指胎儿从出生开始,心脏部位就会出现病变,是严重威胁儿童健康的杀手。
先心病症状非常明显,患儿会有明显异于正常儿童的外在表现。
1、发育迟缓:先心病的儿童,由于身体的供血系统存在缺陷,因此会导致发育缓慢的情况,相对于健康儿童,身高和体重都会明显低于同龄人。
2、呼吸道疾病:先心病儿童,会出现呼吸道感染、呼吸急促等呼吸道的疾病,嗓音也会有沙哑、嘶哑的现象,同时还会伴有心脏杂音的情况出现。
3、紫绀:紫绀是先天性心脏病的典型症状,患儿在活动后皮肤和嘴唇部位会出现颜色青紫的情况。
因此先心病患儿不能进行跑步、跳绳等运动,否则会加重紫绀。
4、水肿:水肿是先心病患儿病情加重、心脏衰竭的表现。
先心术后伴有鸡胸的患者如何护理鸡胸是先心病儿童行胸骨正中开胸术后最容易发生的一种并发症,多数先心病儿童在心前区均有不同程度的隆起和鸡胸,而在开胸术中,这些改变在开胸术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而在开胸术中,开胸术中没有隆起和鸡胸的患者,开胸术后,开胸术中切口仍有可能发生改变。
可以选择鸡胸治疗器,对胸骨进行按压和固定,以达到生长平坦、美观的目的。
我们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怎样做好先心手术后伴有鸡胸的患者的护理。
先心术后那些症状?心包积液:突然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应尽早进行心内B超,如果发现有中度至大量的水,应在当日及时排出,否则会对患儿的血压、心跳造成严重的影响,严重时可能会威胁患儿的性命。
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可能与急性肠胃炎、病毒性感染等疾病有关,也可能与电解质失衡有关。
假如不是心包积液,建议及时到当地的医院做一次电解质的快速检测,这个检测项目与饮食无关。
当小孩缺乏钾素时,可以多饮用一些柠檬酸钾;食盐不够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多加一些食盐。
胸膜渗出:临床症状:呼吸急促,面色浮肿,呼吸急促,嘴唇发紫,哭闹不安。
需要及时到附近的医院进行胸部X光检查,如果发现有中度至大量的胸腔积液,要尽快将其排出,以免对患儿的呼吸功能造成影响。
如果有小量的心包积液或胸腔积液无法排出,可以采取保守治疗。
1、严格控制饮水量,不能让小孩因为口干舌燥而死亡;2、强化利尿,加大利尿药物的用量;3、购买一些抗炎症的药物,如:消炎痛(消炎痛,又称“消炎”)。
为什么术后会出现鸡胸?在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中,尽管可以通过右侧的微创小切口,但是很多复杂的心脏病都要通过胸骨的正中切口,即从胸骨的中央锯齿状切开,术后用PDSII丝线或钢线缝合。
但是,因为年轻病人的胸骨是软骨,所以,在做手术的时候,软骨会随着缝线的拉伸而抬起,从而导致了胸骨的凸起。
什么是鸡胸?所谓的鸡胸,就是胸口的骨头会向外凸起,与家禽鸡的胸脯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就是它的名字。
鸡胸的危害很大,不但会影响宝宝的外观,还会对宝宝的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
房间隔缺损术后护理措施引言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指的是心脏中两个心房之间存在缺损。
房间隔缺损术后护理是保证患者术后康复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房间隔缺损术后护理措施,包括术后观察、药物管理、饮食调理、伤口护理、心理支持等方面。
术后观察1.患者应有专人24小时监测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
2.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疼痛部位,及时给予镇痛药物。
3.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等不适症状,及时通报医生。
4.注意观察伤口出血情况和引流液颜色、量的变化。
药物管理1.根据医嘱及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2.给予抗凝药物,如肝素,预防血栓形成。
3.根据患者情况给予镇痛药物,缓解术后疼痛。
4.给予利尿剂,促进尿液排出,减少水肿。
饮食调理1.术后患者应以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主,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
2.控制盐的摄入量,避免水肿加重。
3.避免大量饮水,以免增加心脏负担。
伤口护理1.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干燥清洁。
2.注意观察伤口是否有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并及时通报医生。
3.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用力,以免对伤口造成损害。
心理支持1.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其积极面对手术和康复过程。
2.定期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和康复进展。
3.鼓励患者参加康复训练和心理疏导,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结论房间隔缺损术后护理措施是保证患者术后康复的重要环节,包括术后观察、药物管理、饮食调理、伤口护理和心理支持等方面。
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并提高生活质量。
在实施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通报医生并配合医疗团队进行综合治疗,以期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
一、引言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婴幼儿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生命安全。
手术治疗是治疗先心病的主要方法,术后护理对患儿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儿童先心病术后护理措施,以帮助患儿早日康复。
二、术后一般护理1.体位:术后患儿应取半卧位,有利于呼吸和减轻心脏负担。
根据病情变化调整体位,如呼吸困难时,可适当抬高床头。
2.保暖:术后患儿体温可降低,应加强保暖措施,如使用电热毯、加盖被子等。
3.呼吸支持:密切观察患儿呼吸情况,如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必要时给予吸氧治疗。
4.疼痛管理:术后患儿可能出现疼痛,可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减轻疼痛。
5.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
每日用温水漱口,必要时给予口腔护理液。
6.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压疮。
定时翻身,避免局部受压过久。
7.心理护理:关心患儿心理需求,给予安慰和鼓励,减轻焦虑情绪。
三、术后饮食护理1.术后6小时内禁食,以防误吸。
2.术后6小时后,可给予少量温开水,无不适反应后,逐渐过渡到流质饮食。
3.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易消化为主,如稀饭、面条、水果等。
4.避免过冷、过热、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胃肠道负担。
5.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四、术后用药护理1.遵医嘱按时、按量给予药物,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2.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3.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监测药物对患儿的影响。
五、术后并发症护理1.心律失常:密切观察患儿心率、心律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心力衰竭:观察患儿呼吸、心率、血压、水肿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肺部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通风,预防呼吸道感染。
4.血栓:观察患儿双下肢有无肿胀、疼痛等症状,预防血栓形成。
六、术后康复护理1.鼓励患儿早期活动,预防血栓形成和肌肉萎缩。
2.指导患儿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深呼吸、咳嗽等。
3.根据医生建议,进行康复训练,如手部、腿部功能锻炼等。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后规范化护理及用药长期医嘱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后护理常规I级护理普食心电、血压、氧饱和度监测吸氧P.R.N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穿刺点有无出血注意右足背动脉搏动及肢体颜色、皮温阿司匹林3-5mg/kg Qd速碧林100u/kg i.h Q12h(房间隔缺损及室间隔缺损术后,前者用3天,后者用1天)地塞米松0.3mg/kg i.v Qd*3天(室间隔缺损术后)5%G.S 150m l心先安30-60mg i.vg tt QdN.S 100ml头孢曲松50~100mg/kg i.vg tt Qd若头孢过敏,则用氨曲南N.S 100ml氨曲南100mg/kg i.vg tt Qd临时医嘱禁食至全麻清醒后6小时右下肢制动12小时卧床24小时5%G.S 500ml10% N.S 15ml10%氯化钾10ml5%碳酸氢钠25ml i.vg tt ST (10kg以上次剂量均可以)心电图(自做)心脏彩超胸片(正侧位)术后情况处理一、发热1、物理降温温水擦浴、冰块冷敷2、药物口服美林(布洛芬混悬液)具体详见说明书复方氨基比林0.5-1ml i.m ST或赖氨匹林15-20 mg/kg i.m 或i.v 或i.vg tt5%G.S 100m l热毒宁10ml i.vg tt ST(10kg以上次剂量均可以)二、腹泻1、查大便常规+OB2、思密达≤1岁,1袋/日;1~2岁;1~2袋/日;>2岁,2~3袋/日;分3次服用3、补液5%G.S 500ml10% N.S 15ml10%氯化钾10ml5%碳酸氢钠25ml i.vg tt ST抗生素可选用头孢曲松或氨曲南2012-7-27如有不尽之处,请指正!。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出院指导1.伤口护理胸部伤口:患者出院后,保持伤口周围皮肤干洁,拆线后2-3天,如伤口无渗液,无红肿,没有刺痛感,比较干洁,方可湿水、洗澡。
如伤口外周皮肤出现红肿、热痛或胀痛感,请回医院请医生检查。
伤口局部结痂,不可强行撕脱,不要揉搓伤口,局部伤口疼痛会逐渐缓解,必要时可药物止痛。
手术伤口的皮肤疤痕,两年内它会有轻微变化,早期会很好看,像一条线,但会有一点痒,到了半年到一年时期,它会变成很难看,弯弯曲曲的,如果是疤痕体质的患者,还会出现疤痕变大,这时千万不能用力去摩擦它,以免引起感染,到了一年半后,疤痕它会恢复回到早期那样好看的,这是疤痕的生理过程。
2. 复诊时间按医生要求定期回院门诊复诊,复诊时请带上出院记录,便于医生了解手术情况。
复诊时最好到为您手术或管床的医生的门诊复诊,如有不适请门诊随诊。
3. 饮食指导(1)除了有特殊疾病(如糖尿病、高血脂等)外,日常饮食正常化,不偏食,不暴饮暴食。
(2)进食维生素丰富、低动物脂肪、低胆固醇、低热量的清淡饮食。
鸡、鱼、虾等由于低脂肪、蛋白含量高、营养丰富,可适当食用。
(3)此外可以适当吃一些新鲜蔬菜、水果,蔬菜和水果是人类饮食中不可缺少的食物,凡绿色蔬菜或黄色蔬果中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它具有抗氧化的作用,维生素C能够影响心肌代谢,增加血管韧性,使血管弹性增加,大剂量维生素C可使胆固醇氧化为胆酸而排出体外。
猕猴桃、柑桔、柠檬和紫皮茄子含有丰富维生素C,应多吃含维生素C 较多的食品等。
(4)糖尿病患者术后仍需要限制糖量与每日摄入量,并积极治疗糖尿病。
(5)戒烟戒酒。
(6)少食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肥肉、卵黄及螺、虾蟹,贝类、鱿鱼、乌贼鱼等,不宜用浓茶、咖啡、烈性酒、强烈调味品等食物。
4. 运动指导一般在术后1~3月左右所有患者都能够完全恢复一般性体力活动,这时可以逐渐加强日常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活动,调整作息时间,以不感到劳累为宜,活动量循序渐进地增加。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手术麻醉处理1.1.1 病史:详尽病史是病情估价的重要依据,它包括:①症候。
②畸形表现。
③活动状况。
④喂养方式。
⑤治疗史。
⑥手术麻醉史。
⑦了解母亲病史及妊娠分娩情况。
1.1.2 体格检查:包括体重、体温、呼吸、心率、呼吸道、心肺及一般皮肤颜色;胸廓形状;肝脏有无肿大;肢体有无触痛和肿大。
1.1.3 胸部X线检查:注意心脏大小、位置、肺门血管床、心胸比例(站立位应小于50%)。
1.1.4 生化检查:包括血尿常规、电解质、尿素氮、肝功能、凝血功能、红细胞比积等。
1.1.5 心导管和心电图检查:心导管检查能了解到分流、心腔压力和PVR、SVR等,小儿心电图检查与成人不同,婴幼儿右心肥厚系正常,诊断标准不一。
1.2 术前准备1.2.1 术前用药:要求是不抑制呼吸和循环;减少呼吸道分泌物;加强镇痛作用有助于麻醉诱导平稳;保持小儿安静、合作。
常用药物和剂量如下:(1)镇静、催眠药:咪唑安定0.05-0.1mg/kg肌注。
(2)阿托品0.01-0.02mg/kg肌注,或用东莨菪碱0.01mg/kg肌注。
(3)氯胺酮3-5mg/kg肌注(入手术室前)。
(4)吗啡0.05-0.1mg/kg肌注。
(5)重症或心动过速者应用西地兰或多巴胺。
1.2.2 术前禁食:婴幼儿术前2h禁食,3岁以上术前6h禁食,12岁以上禁食12h。
2 麻醉处理2.1 诱导前准备2.1.1 应用咪唑安定和氯胺酮肌注,使患者安静合作。
2.1.2 供氧:应用面罩吸氧同时插导尿管和穿刺静脉输液。
2.1.3 进行各项监测,包括常规应用心电图、有创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SPO2、PETCO2、体温、尿量。
2.2 麻醉诱导主要选择静脉麻醉药、麻醉镇痛药、肌肉松弛药诱导进行气管插管术,保持气道畅通,机械支持呼吸,避免心血管反应。
2.2.1 诱导药物:①咪唑安定0.02-0.05mg/kg。
②依托咪酯0.2-0.3mg/kg。
③异丙酚0.5-1.5mg/kg。
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弓部血管环切断术后护理查房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在胎儿期发生的心脏结构异常,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心脏疾病之一、主动脉弓部血管环切断术是一种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方法之一,主要是通过切断主动脉导管,以矫正先天性心脏病的畸形。
术后护理查房是指对术后患者进行定期查房,评估并监测术后患者的生命体征、心功能以及术后的并发症等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术后第一天的术后护理查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术后患者常常需要进行全身麻醉,因此在患者清醒后要观察他们的意识状态,包括是否有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2.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并及时记录和评估。
需要特别注意术后患者的体温是否升高、脉搏是否快速或过缓以及血压是否波动等情况。
3.评估患者的疼痛:术后患者常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特别是在呼吸和咳嗽时。
护士需要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给予相应的止痛治疗。
4.监测术后患者的呼吸情况: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和咳痰等问题。
护士需要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呼吸节律等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协助患者咳嗽、拍背等。
5.监测术后患者的心律:手术过后,患者的心律可能会发生变化。
护士需要监测患者的心率和心律,并及时记录和评估。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医生进行相应的处理。
6.观察患者的尿液排泄情况:术后患者尿液排泄情况的改变可能是肾功能受损或液体负荷不足的表现。
护士需要观察患者的尿液排泄情况,并及时记录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增加液体摄入量或者加快静脉输液速度等。
7.注意术后患者的营养摄入:术后患者需要恢复体力和免疫力,因此需要保证充足且均衡的营养摄入。
护士需要监督患者的饮食情况,并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合理的膳食安排。
8.心理疏导和教育:术后患者常常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惧心理。
护士需要与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并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有关术后恢复和护理的相关教育。
先心病术后的护理计划先心病是指在胚胎期发生的心脏结构异常,它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手术是先心病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手术后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下面是一个针对先心病术后的护理计划。
术后第一天:1.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体温和血压,每2小时记录一次。
2.检查手术部位,观察是否存在渗血、感染或水肿。
3.给予静脉输液,维持患者的液体平衡。
4.监测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与氧饱和度,保持氧合良好。
5.协助患者进行床上活动,帮助其转身、翻身,以防止肌肉萎缩。
6.患者禁食,留置胃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
7.观察患者的尿量和尿液颜色,确保肾功能正常。
8.给予镇痛药物以缓解患者的疼痛。
9.提供情感支持,与患者、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术后第二天:1.继续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记录其变化情况。
2.帮助患者进行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3.协助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包括肢体运动与呼吸功能恢复。
4.检查患者的伤口是否红肿、破裂或渗血,及时处理。
5.检查患者的胸腔引流情况,保持引流通畅。
6.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提供心理支持,减轻其焦虑和恐惧感。
7.鼓励患者进行主动的呼吸锻炼,如深呼吸、腹式呼吸等,促进肺部功能恢复。
8.患者逐渐开始饮食,宜选择易消化、清淡的食物。
术后第三天至出院:1.患者可以逐渐活动,可以坐起、下床活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
2.继续观察患者的伤口情况和胸腔引流情况,及时处理并保持清洁。
3.逐渐停用静脉输液,改为口服药物。
4.继续观察患者的尿量和尿液颜色,确保肾功能正常。
5.教育患者和家属进行术后自我护理,包括伤口护理、运动锻炼、饮食注意事项等。
7.出院前进行术后复查,如心电图、心超等,确保手术效果良好。
以上是一个大致的先心病术后护理计划,具体的护理措施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
护士在进行护理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确保患者的康复。
同时,还要与患者和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和配合,为其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使其能够顺利度过手术后的康复期。
9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后呼吸道的护理张红凤,蔡 雷(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江苏泰州,225300)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呼吸道护理 中图分类号:R 473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Ο2353(2008)06Ο0065Ο02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年龄小、病情重,手术危险性相对较大,手术后早期呼吸循环功能尚不稳定,需要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故术后呼吸道护理非常重要,有效的呼吸道护理是患儿康复的重要保证。
泰州市人民医院ICU2006年5月~2007年12月免费为95例患先天性心脏病儿童进行了心脏直视手术,现将呼吸道护理方法及经验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95例,男42例,女53例,年龄2~14岁,平均8岁,室缺71例。
其中伴肺动脉高压5例,房缺21例,法乐氏四联症1例,其他2例。
气管插管时间5~20h ,应用呼吸机时间3~18h ,95例患儿均为计划性脱机、拔管,无1例非计划性拔管,在室时间平均为2d ,所有患儿均治愈出院。
2 护 理2.1 合理应用呼吸机调节呼吸机参数:手术结束刚回到ICU 的患者,才处于术中残余麻药(镇静、麻醉、肌松剂等)作用中,患者自主呼吸未恢复,要借助呼吸机控制呼吸,维持有效的通气量和气体交换,确保氧的供给,同时减少呼吸肌做功,最大限度地减轻心脏负担。
呼吸机参数设置:呼吸模式根据医嘱,可设置为容量控制+呼气末正压(PEEP );压力控制+PEEP ;压力支持+PEEP 等,吸入氧浓度术后常规为45%~50%,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为60%,潮气量:(体重kg ×8~15)mL/kg ,压力控制时设置压力为1~2kPa ,呼吸频率12~16次/min ,PEEP 常规为0~0.5kPa ,I ∶E =1∶2。
应用呼吸机监测要点:除术后需观察的一般及专科情况外,要重点观察患者胸廓活动情况,两侧胸廓活动是否对称,经常听诊双肺呼吸音;观察患者每分钟通气量、潮气量、气道压力、呼吸频率、S pO 2,一旦发现通气不足或气道压力过高、过低要及时处理;应用呼吸机30min 后,抽血查血气分析,了解PaO 2、PCO 2是否在正常范围。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护理与指导作者:哈斯其木格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7期【摘要】先天性心脏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类。
轻度病症无明显症状,在体检时能够检查出,重症患者表现在活动后出现晕厥、呼吸困难等症状,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具有很大影响。
手术治疗是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治疗方式,在各种简单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及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广泛应用。
在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过程中,术后的护理与指导对于患者的手术疗效和恢复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主要研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护理与指导。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护理;术后指导1 严格卧床并防感染全麻患者去枕平卧4—6 h,头偏向1侧,保持下肢伸直并制动,不合作时给予镇静济,卧床24—48h后可下床活动;局麻患者平卧12h后即可活动,嘱患者者多饮水,以利于造影济排出。
术后观察伤口情况,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常规抗感染治疗3—5天,定时测体温过高或术后4—6天体温仍升高,应及时报告医生。
加强抗感染治疗,同时注意病室环境清洁,按时通风换气、紫外线消毒。
2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由于患者术后早期封堵器尚未完全固定,在心脏跳动中与房间隔产生摩擦,易出现房性心律失常。
患者入病房后,给患者吸氧至麻醉清醒,氧流量1—2min,常规给予心电监护,监测心率、心律、呼吸、血压并听诊心脏有无杂音,密切观察患者面色等变化,同时警惕溶血反应的出现及封堵器脱落导致的栓塞反应。
因患者术后,通过动脉导管返流血液被阴断,至使进入人体循环的血量增加,可引起血压升高。
若有高血压病史,术后血压可能会更高。
因此,患者术后测血压并做好记录,常规为每15—30min1次,连续4—8次;如血压稳定者可改为每1—2min1次;如仍无异常则可改为每天1—2次。
3 抗凝治疗期间的护理由于封堵器是网状结构,血小板易在此处凝聚,而发生血栓形成,脱落后可导致脑梗塞或其他脏器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