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建筑大师让·努维尔
- 格式:ppt
- 大小:16.12 MB
- 文档页数:62
让・努维尔,酷建筑JEAN NOUVEL, COOL ARCHITECTURE理查德 英格索尔/Richard Ingersoll ・ 李 译/Translated by LI Fan面对让・努维尔的经典作品时,人们口中总是不约 而同地蹦出同一个形容词: “酷” 。
酷,原意是令人感到 凉爽清新的温度;但是作为 1950 年代避世青年们的俚 语、或者动画作品“辛普森一家”中人物的口头禅时, “酷” 通常用来表达一种令人惊异的赞美。
努维尔作为巴 黎后现代转型的主要推动者,自 1980 年代开始就备受 瞩目。
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心(1981 - 1987)作为努维 尔具有突破性的项目,为一个意欲颠覆东方主义的文化 影响的独特学院,提供了一种非常酷的现代建筑形式。
这个作品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首先,其空间的紧凑出人 意料,比如其金属方形入口的高度仅不足 2.5m。
这种低 矮天花带来的不舒适感所呼应的,正是通过迂回的通道 进入摩洛哥的阿拉伯式庭院住宅时那种曲径通幽的体 验。
一旦进入看上去没有多少馆藏的图书馆,来访者们 即与类似相机感光元件的金属遮光板相遇。
这些高科技 “格屏” (Mashrabya:中东地区传统房屋窗户上的木制 格屏——译者注)实在是太美了,以至于它们即使不能 正常运转,人们也仍然对其热爱至极(一些评论家对此 感到很愤慨,因为这些遮光板像法国大多数的高科技产 物一样,刚刚问世就亟待检修) 。
踏上屋顶平台,人们便 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努维尔如何采用了玻璃和钢这两种 “酷” 材料, 与巴黎市中心古老的白色石灰岩文脉一起创 造出具有刺激性的结合。
这座建筑首先用不协调的材料 抓住了人们的眼球,但随后更加令人印象深刻的则是它 与周边环境出乎意料的和谐关系。
建成近 30 年后的今 天,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心仍然散发着难以抗拒的魅力。
让・努维尔很难被归类到任何一个建筑派别当中。
他不是功能主义者,也非历史主义者,然而,他与这两 个领域都有明显地联系。
* 贴子主题:让·努维尔的设计思想介绍(论文转抄)--------------------------------------------------------------------------------让·努维尔1945年出生在法国的西南部。
他的父亲是一间学校的巡视员,他的母亲是学校的语言教师。
他的父亲从小对他要求很严。
1966年,努维尔以学校入学考试第一名的成绩去巴黎学习。
开始的时候他还试图在一年以后转向学习绘画,然而就在这一年内,他已经在一个建筑事务所取得了一份工作。
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进入八十年代,法国政府修建了一系列重大的政府工程。
在巴黎有罗浮宫扩建、巴士底歌剧院、国家图书馆以及德方斯巨大的拱门等。
所有这些建筑方案都是通过竞赛取得的。
在法国几乎任何规模的公共建筑都要通过竞赛取得设计方案。
这种做法给建筑师——特别是年轻的建筑师一个创作的机会。
在1982年进行的巴黎阿拉伯文化研究中心设计竞赛中努维尔一举成名,脱颖而出。
今天,他已经成为一位世界知名的建筑大师。
努维尔擅长用钢、玻璃以及光创造新颖的、符合建筑基地环境、文脉要求的建筑形象。
他对建筑设计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并且在实践中实施。
通过学习他的设计概念及手法可以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
对于努维尔来说建筑设计从开始构思到施工完成更象一部电影的形成。
这种电影似的分析在努维尔的作品当中很多方面都可以看得出来。
首先我们知道电影的画面并不是作为电影构成的最终结果,本身它就是一个媒介,一个可以从许多层次上理解的信息的载体。
很显然对于努维尔来说建筑是一个符号的系统,这种符号的语言并不是象传统建筑那样表现在立面。
对于一个建筑来说它更象是在文脉中生长并且代表所处的地点同时代,建筑语言必须从许多其它方面得出,这些方面包括文化、社会、其他媒体等各种地方但就不是建筑本身。
既然我们生活在一个视觉文化不断增加的时代,那么电影电视以及互联网的语言对于今天的建筑来说就是合适的。
125城市建筑|UA视线|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UA Sight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奖建筑师— 让 · 努维尔(中)■ 丁格菲1 刘松茯2 徐 刚1 ■ Ding Gefei Liu Songfu Xu Gang作者单位:1 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与城市环境学院(苏州 · 215123)2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哈尔滨 · 150006)收稿日期:2009-09-26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Winning Architect:Jean Nouvel(Ⅱ)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以创作时代感强、多元融合的诗意建筑而闻名于世。
他对于创造性建筑实践有着无止境的追求,这一品质使他荣获2008年普利茨克建筑奖的桂冠。
让·努维尔的突出成就在于他抓住了新时代文化融合的契机,实现了新建筑文化的建构和建筑技术与情感的平衡,探索出独具特色的新现代主义建筑创作之路。
一、时代精神与历史文化的融合让·努维尔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其建筑创作生涯。
一方面,社会处于物质相对丰富、信息产业迅猛发展的时期,时代的变迁不断激发出他的创作灵感;另一方面,与传统文化融合也是他在建筑创作中面对的主要问题,而这一问题在如今全球化和文化趋同的时代尤为重要。
1.现代与传统的交流让·努维尔建筑设计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现代与传统的交流。
在激变的时代中,让·努维尔并没有迷失方向,而是紧紧抓住时代脉搏,对传统文化加以继承和进行现代转换,进而设计出既富有传统文化底蕴又体现时代精神的建筑作品。
让·努维尔的建筑设计之所以不拘一格,是因为他的创造力源于现代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传统的结合。
如法国波尔多市的圣·詹姆斯旅馆(Saint James Hotel)以赤褐色金属网覆盖而呈现出锈蚀的棚屋景象,建筑外观造型参照了当地特有的烤烟小屋的田园风格,而独特的电动推拉式的窗户金属构件表现了信息时代精致、细腻的美学观念。
浅析光影在让·努维尔建筑中的运用摘要:努维尔擅长运用光、色彩、网格与细节,营造出流光溢彩的视觉空间。
努维尔的建筑神秘、夸张、模糊、诗意,若漫步其中,人们从一重美感体验滑向另一重,光消解了建筑的实体重量感,建筑空间在与光线的作用中相互融解,激起瑰丽的心理反应。
关键词:光影建筑;高科技;影像手法;文脉主义;变化1 简概让·努维尔的光影建筑2008年度具有诺贝尔奖之称的建筑“普立兹克奖”揭晓,这一殊荣由法国设计师让·努维尔获得。
努维尔擅长运用光、色彩、网格与细节,营造出流光溢彩的视觉空间。
努维尔的建筑神秘、夸张、模糊、诗意,若漫步其中,人们从一重美感体验滑向另一重,光消解了建筑的实体重量感,建筑空间在与光线的作用中相互融解,激起瑰丽的心理反应。
“传统的建筑以固定的体量为基础,没有注意到光的首要性。
正是光使我们看到建筑,我们忽视了光的可能性与多样性。
”光是实体、是材料,而且是最基本的材料;一旦感受到光是如此丰富多变,建筑的语汇立刻变得不同,这是许多经典建筑所没有意识到的。
即兴建筑因为光而产生了,光随时改变建筑的形态,不仅在白天发生变化,在室内灯光下也是如此。
[1]运用光影的感染力是努维尔建筑作品中最为基础的构成元素,在其“阿拉伯世界中心”与“南特法院”等建筑作品中,都使用了光影来提升建筑物本体的感染表现力;由此来欣赏让·努维尔的建筑作品,让我们理解到光影所构成的氛围不仅仅是装饰,而且对建筑空间起到重要的烘托作用,让空间充满活力、具有层次。
“我的所有关于光与物质的作品的主题集中在‘瞬间与永恒’方面;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艳阳天或是阴霾密布,我的建筑都会根据时间与天气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面貌。
”[2]巴黎卡地亚基金会是被业界所公认的最能体现建筑师关于“光、影像、脆弱与永恒概念”的代表作品,也是巴黎城最为简单最为动人的建筑之一。
2 自然光在建筑空间中的作用与自然采光的设计光之于建筑,犹如灵魂。
功夫在建筑外——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的设计思想介绍
周祥;邓燕嫦
【期刊名称】《中外建筑》
【年(卷),期】2001()2
【摘要】努维尔是法国当代著名建筑师之一,他综合采用钢同玻璃,熟练的运用光作为造型要素,使作品充满了魅力。
他认为建筑设计的过程更多的是适用外部自然、
城市、社会条件的结果。
本文着重分析他的设计思想,介绍了他对建筑的独到见解。
【总页数】2页(P29-30)
【关键词】建筑师;建筑设计;设计思想;让·努维尔;法国
【作者】周祥;邓燕嫦
【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建设学院建筑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86
【相关文献】
1.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奖建筑师——让·努维尔(下) [J], 丁格菲;刘松茯;徐刚
2.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奖建筑师——让·努维尔(中) [J], 丁格菲;刘松茯;徐刚
3.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奖建筑师——让·努维尔(中) [J], 丁格菲;刘松茯;徐刚
4.高技术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谈建筑创作 [J], 叶晓健
5.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受邀设计今年蛇形画廊临时展馆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法国建筑大师让·努维尔和法国总统萨科齐一样,世界级建筑大师让·努维尔属于法国婴儿潮一代人,并成为建筑界的当权派。
他受“结构主义”影响,天性好冒险,无固定风格,反对千人一面的克隆建筑;他出产颇丰,建筑作品横跨5大洲,项目多达224个。
近日,他来到香港,为九龙文化新区出谋划策。
在接受采访时,他表示,20世纪和21世纪刚刚过去的这十年的悲剧在于,我们割裂了自己与地理环境和历史之间的联系。
世界上很多地方的城市,都是一个样子,像是被克隆出来的,充满了没有灵魂、没有言语的建筑。
2012年,萨迪亚特岛,这块位于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27平方公里的小岛将出现一个新兴的文化区。
其中,让·努维尔的卢浮宫卫星馆、扎哈·哈迪德的艺术表演中心、弗兰克·盖里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安腾忠雄的海事博物馆将逐一亮相,四位世界级建筑大师的作品在此比邻而居。
一个直径182米的巨大金属穹顶,使得让·努维尔的设计尤为特别;穹顶与所在岛屿的形状相呼应,努维尔称之为“半岛上撑起的遮阳伞”,而更多人把它形容为来自外星的UFO;中东地区炽烈的阳光,透过穹顶的镂空,照射到全白的阿拉伯式建筑上;努维尔又用水在地面上形成反射的镜面,微风吹来,波光粼粼,形成星辰般灿烂的光影效果。
这一建筑得到了阿拉伯人的赞赏,让·努维尔甚至登上了阿联酋一家新闻周刊的封面,封面上,他与阿联酋酋长面对面,凝视着博物馆的模型。
阿拉伯世界只是让·努维尔建筑王国中一角;欧洲、美国才是这位64岁的法国建筑师,2008年的普立兹克建筑奖得主最主要的阵营。
徜徉在巴黎街头的游客,不经意间就会与让·努维尔的建筑相遇。
只是游客怎么也不会想到,塞纳河左岸的阿拉伯世界文化中心,会跟埃菲尔铁塔脚下的盖布朗利博物馆是同一个建筑师的手笔:前者拥有一整面高科技感十足的玻璃墙,上面整齐地排列着圆形光圈式的花纹,还会像快门落下时一样闪光;后者则粗犷如同“原始森林”,大地色系构成的建筑绵延伸展,植物从外墙一直生长到办公室里。
让努维尔:“勇于冒险”的文脉建筑师
江滨;罗宇璐
【期刊名称】《中国勘察设计》
【年(卷),期】2014(000)004
【总页数】6页(P72-77)
【作者】江滨;罗宇璐
【作者单位】中国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奖建筑师——让·努维尔(下) [J], 丁格菲;刘松茯;徐刚
2.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奖建筑师——让·努维尔(中) [J], 丁格菲;刘松茯;徐刚
3.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奖建筑师——让·努维尔(中) [J], 丁格菲;刘松茯;徐刚
4.让·努维尔:文脉与植物的理念 [J], 维雷娜·辛德勒;项琳斐
5.文脉主义建筑创作手法初探——以让·努维尔的作品为例 [J], 田田;张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奖建筑师——让努维尔(中)
丁格菲;刘松茯;徐刚
【期刊名称】《城市建筑》
【年(卷),期】2009(000)011
【摘要】@@ 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以创作时代感强、多元融合的诗意建筑而闻名于世.他对于创造性建筑实践有着无止境的追求,这一品质使他荣获2008年普利茨克建筑奖的桂冠.让·努维尔的突出成就在于他抓住了新时代文化融合的契机,实现了新建筑文化的建构和建筑技术与情感的平衡,探索出独具特色的新现代主义建筑创作之路.
【总页数】2页(P125-126)
【作者】丁格菲;刘松茯;徐刚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与城市环境学院,苏州,215123;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哈尔滨,150006;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与城市环境学院,苏州,215123【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奖建筑师——让·努维尔(下) [J], 丁格菲;刘松茯;徐刚
2.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奖建筑师——理查德·迈耶(中) [J], 陈辉;刘松茯
3.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奖建筑师——雷姆·库哈斯(中) [J], 孙巍巍;刘松茯
4.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奖建筑师——安藤忠雄(中) [J], 张荣华;刘松茯;张作魁
5.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奖建筑师——让·努维尔(中) [J], 丁格菲;刘松茯;徐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