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努维尔的作品与思想解读
- 格式:ppt
- 大小:5.75 MB
- 文档页数:33
现代与传统的交流——让·努维尔作品浅析让·努维尔擅长用钢、玻璃以及光创造新颖的、符合建筑基地环境、文脉要求的建筑形象。
他对建筑设计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并且在实践中实施。
他认为建筑设计的过程更多的是适用外部自然、城市、社会条件的结果。
他在建筑中大量地使用高科技,先进材料,但在概念上则异常贴近历史和文化。
普立兹克奖评委会在授奖时这样评价他:“过去的三十年间,让·努维尔已将建筑的理论和实践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他把好奇、敏锐的冒险态度带入每个项目中,使现代建筑领域不仅有了更多的成功案例,还极大扩展了现代建筑的语汇。
”“他很不固定,不断尝试,虽然不是每次都可行。
这样做的结果导致他的作品中既有非凡的杰作,也有实验性的和不那么符合美学的作品。
但是每一次,让都愿意投身其中,去做新的尝试。
这真是了不起的品质。
”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曾这样评价好友努维尔。
让·努维尔建筑设计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现代与传统的交流。
在激变的时代中,让·努维尔并没有迷失方向,而是紧紧抓住时代脉搏,对传统文化加以继承和进行现代转换,进而设计出既富有传统文化底蕴又体现时代精神的建筑作品。
让·努维尔的建筑设计之所以不拘一格,是因为他的创造力源于现代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传统的结合。
如法国波尔多市的圣·詹姆斯旅馆(SaintJames Hotel)以赤褐色金属网覆盖而呈现出锈蚀的棚屋景象,建筑外观造型参照了当地特有的烤烟小屋的田园风格,而独特的电动推拉式的窗户金属构件表现了信息时代精致、细腻的美学观念。
阿拉伯世界文化研究中心(Institut duMonde Arabe)通过不同的建筑立面表情促成了现代与传统的交流:南立面表现了现代的东方,而北立面是西方历史的反映。
西班牙巴塞罗那艾格伯大厦(Agbar Tower)在形态上结合了蒙萨拉特山(Monserrat)上的螺旋形石头和圣家族教堂的尖塔的形象特征,体现了对古老巴塞罗那文化的传承,并应用现代材料和先进技术塑造了一栋绝对现代的建筑。
* 贴子主题:让·努维尔的设计思想介绍(论文转抄)--------------------------------------------------------------------------------让·努维尔1945年出生在法国的西南部。
他的父亲是一间学校的巡视员,他的母亲是学校的语言教师。
他的父亲从小对他要求很严。
1966年,努维尔以学校入学考试第一名的成绩去巴黎学习。
开始的时候他还试图在一年以后转向学习绘画,然而就在这一年内,他已经在一个建筑事务所取得了一份工作。
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进入八十年代,法国政府修建了一系列重大的政府工程。
在巴黎有罗浮宫扩建、巴士底歌剧院、国家图书馆以及德方斯巨大的拱门等。
所有这些建筑方案都是通过竞赛取得的。
在法国几乎任何规模的公共建筑都要通过竞赛取得设计方案。
这种做法给建筑师——特别是年轻的建筑师一个创作的机会。
在1982年进行的巴黎阿拉伯文化研究中心设计竞赛中努维尔一举成名,脱颖而出。
今天,他已经成为一位世界知名的建筑大师。
努维尔擅长用钢、玻璃以及光创造新颖的、符合建筑基地环境、文脉要求的建筑形象。
他对建筑设计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并且在实践中实施。
通过学习他的设计概念及手法可以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
对于努维尔来说建筑设计从开始构思到施工完成更象一部电影的形成。
这种电影似的分析在努维尔的作品当中很多方面都可以看得出来。
首先我们知道电影的画面并不是作为电影构成的最终结果,本身它就是一个媒介,一个可以从许多层次上理解的信息的载体。
很显然对于努维尔来说建筑是一个符号的系统,这种符号的语言并不是象传统建筑那样表现在立面。
对于一个建筑来说它更象是在文脉中生长并且代表所处的地点同时代,建筑语言必须从许多其它方面得出,这些方面包括文化、社会、其他媒体等各种地方但就不是建筑本身。
既然我们生活在一个视觉文化不断增加的时代,那么电影电视以及互联网的语言对于今天的建筑来说就是合适的。
建筑设计师创新建筑彰显先进事迹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设计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在建筑设计领域中,一些杰出的建筑设计师以其创新的建筑作品彰显着先进事迹。
本文将通过对几位著名建筑设计师及其作品的介绍,展示他们是如何通过创新思维和设计元素来塑造城市环境。
首先,我们不得不提到的是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Jean Nouvel)。
他以其独特的设计语言和出色的创新建筑作品而闻名于世。
例如,迪拜的世界贸易中心,这是一座引人注目的摩天大楼,凭借其前卫的外观和高度技术含量的建筑材料,成为迪拜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此外,让·努维尔还以其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而获得赞誉。
巴黎的菲利普瓦路兹艺术剧院通过独特的外观设计和可持续建筑材料的使用,展现了让·努维尔对于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相融的追求。
除了让·努维尔,荷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也是一位积极推崇创新设计的建筑设计师。
库哈斯的作品充满了前卫的思维和独特的设计理念。
其中一座备受关注的作品是北京的“鸟巢”(国家体育场)。
这座建筑以其独特的外观和结构设计,成为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同时,库哈斯还在荷兰鹿特丹打造了一座名为“曼哈顿的森林”(De Rotterdam)的建筑群,这座高耸入云的建筑被认为是现代建筑设计的杰作之一。
此外,我们还应该提到英国建筑设计师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
哈迪德以其极具流线型的建筑设计而著称。
她的作品常常以曲线、斜线和流线为特征,以强大的建筑技术和创新思维推动了建筑设计的边界。
其中著名的作品包括广州奥运会体育场和中国武汉的武汉大剧院。
这些作品都展现了哈迪德对于流动性和运动感的追求,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互融合,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以上只是对几位杰出建筑设计师及其作品的简要介绍,他们通过创新建筑设计彰显了自己的先进事迹。
“视觉性模糊”——让·努维尔建筑创作思想的解
读的开题报告
题目:“视觉性模糊”——让·努维尔建筑创作思想的解读
研究背景:
让·努维尔是20世纪法国建筑师,建筑理论家和城市规划师,在建
筑史学界享有盛誉。
其创作思想和独特的设计语言对许多当代建筑师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他提出的“视觉性模糊”设计理念进一步开辟
了建筑设计的新思路。
研究目的:
通过对让·努维尔文献资料的查询和分析,深入挖掘其“视觉性模糊”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的设计实践,并探究其在当代建筑中的应用价值,
从而为当代建筑设计提供新的思维和建议。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让·努维尔建筑学说的概述,探讨其建筑设计思想的主要特点。
2. 对于“视觉性模糊”的定义提出讨论,阐明其与传统建筑设计理
念的不同之处。
3. 通过对让·努维尔部分设计作品的分析,梳理其视觉性模糊的具体实践,包括空间关系的处理、材质处理等等。
4. 探索“视觉性模糊”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并探究其将会如
何影响未来的设计。
5.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资料的搜集,参观让·努维尔的建筑作品,以及对相关建筑案例的分析和对比。
预期成果:
本研究旨在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探究“视觉性模糊”的内在含义、实践手法及其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从而拓展我们对于建筑美学和
建筑设计的认识,为当代建筑设计提供新思路和参考。
从疯狂的美国古瑟里剧院(GuthrieTheater)到法国充满异国情调的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心(InstituteoftheArabWorld),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大胆求变的努力再度得到了业界的肯定。
昨天,62岁的他荣膺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
“过去30年间,让·努维尔已将建筑的理论和实践推向了一个新的极致,”普利兹克奖评审委员会对其进行了高度评价,“他将敏感好奇、敢于冒险的态度融于每个项目中,使现代建筑领域不单有了多个成功案例,更极大扩展了现代建筑的语汇,成为后继者的宝贵财富。
”在延伸建筑词汇的过程中,努维尔无视传统分类,而令每个建筑物都具有强烈个性,评论界无法对其加以概括归类。
努维尔近年来的作品频频刷新了建筑的语汇,在巴塞罗那如子弹头般的阿格巴摩天楼(2005年)和瑞士KKL卢塞恩文化和艺术中心(2000年)中间,我们无法找到固有规律或集权意志。
普利兹克奖获得者让-努维尔“在公共空间中创造视觉文本”“每次要在正确的地方建设正确的建筑,就好像是在寻找缺少的拼图。
”努维尔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谈及自己的设计感受,“建筑物的设计并非为了反映周边环境。
现代生活的多层次体验,要求建筑摆脱复制与承袭。
建筑本身应该能与环境对话,带动周边朝好的方向转变。
”正是由于努维尔对时代的观察力,让他获得了此项殊荣。
正式颁奖仪式将于6月2日在美国国会图书馆举行,努维尔将获得10万美元奖金及奖章。
1945年,努维尔出生在法国西南部菲梅勒,年少时他的志向是成为一名艺术家。
但父母和导师希望他有个更安定的生活,于是他妥协选择了建筑设计。
“学习建筑让我意识到,我可以直接在大街,在城市,在公共空间中创造视觉文本。
”努维尔从20岁开始就因天赋异秉而获得法国美术学院颁出的建筑奖项,25岁,他与人合办了建筑设计公司。
“光是实体,是材料”1987年,因为出色完成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心的设计,努维尔建立起了国际声誉。
作为展示阿拉伯国家艺术的窗口,建筑南面采用了玻璃幕墙,能结合自然天光,自动控制室内光线。
让努韦尔的设计理念解析
叶露
【期刊名称】《南方建筑》
【年(卷),期】2006(000)009
【摘要】努韦尔的设计重视人的感知,关注场所文脉,体现时代特征,因此从感官的
诗意到文脉的内涵再到物质的消解,这是努韦尔的设计理念最主要的部分,也是理解其建筑作品的关键所在.
【总页数】3页(P133-135)
【作者】叶露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7
【相关文献】
1.走向文化融合的建筑设计——让·努维尔的建筑设计理念和作品研究 [J], 丁格菲;刘松茯;徐刚
2.“非物质化”与“可持续性”——让·努维尔的两个设计作品及设计理念探析 [J], 梁雪;安东
3.浅析让·努韦尔的建筑文脉观 [J], 郭娅;林琳;李娜;吴巍;徐伶俐;
4.让·努韦尔:影像与建筑的对话 [J], 雷鑫
5.世界建筑大师与作品建筑大师让·努韦尔——2008普利策建筑奖获得者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让努维尔(Jean Nouvel)设计思想
周红伟;李磊
【期刊名称】《科技信息》
【年(卷),期】2013(000)014
【摘要】让·努维尔曾经说过,“建筑的将来不是建筑的”.但这并不表明建筑没有将来或者说建筑没有过去,而是说建筑应该不再把自己看作是由内部规律规定的独立的个体.这是因为现在社会同城市的文脉与我们曾经认为的简单的内部规律来比,是如此的复杂.
【总页数】1页(P325)
【作者】周红伟;李磊
【作者单位】山东省冶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钢结构分院;山东大卫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一分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建筑表皮与造型——让·努维尔与雷姆·库哈斯的建筑表皮运用浅析 [J], 杨扬
2.纽约23层的努维尔·切尔西大厦即将完工 [J],
3.机器与图像
——让·努维尔特定建筑学中的情境与诗意美学 [J], 邹强
4.功夫在建筑外——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的设计思想介绍 [J], 周祥;邓燕嫦
5.吉恩·努维尔(Jean Nouvel)荣获2008年普利兹克奖 [J], 丹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让·努维尔讲座全记录:诗意的雄⼼下隐藏的是他对当代的反思2016年7⽉23⽇,连⽇来被暴⾬侵袭的北京城湿度骤升,虽然室外温度只有32度,却让⾏⼈感觉被置⼊了⼀个⼤蒸笼⼀般,闷热难耐。
北京中央美院美术馆报告厅⾥却座⽆虚席,连通道⾥也站满了⼈,所有⼈都在翘⾸等待着报告主讲⼈第30界普利兹克奖得主让·努维尔的到来。
在⼀群⼈的前呼后拥下,⼀个⾝材魁梧的⿊⾐男⼦缓步⾛⼊会场。
全场等待的观众忽然雀跃起来。
“他好像从ELcroquis⾥⾯⾛出来,真得⼀模⼀样。
”坐在我⾝边的EL君眉飞⾊舞的形容着⾃⼰近距离接近这个icon的感受。
没错,让·努维尔的出现完美诠释了什么是偶像符号。
“标志性的光头,深邃桀骜的五官,穿着⼀⾝三宅⼀⽣的⿊⾊呢⼦西装,⾝材⾼⼤魁梧的他让⼈联想起欧洲电影⾥的帮派⼈物。
”这是每⼀则关于让·努维尔的⽂章⾥都会读到的信息,今天他也以这样的⽅式出现在我们的⾯前,⽽⼏乎在场的所有⼈都穿着夏天的轻薄⾐物。
就像所有在我们⼼中形成符号的⼈物⼀样,让·努维尔只穿着两种颜⾊的⾐物,常年是⿊⾊,只在法国的夏天,他会穿上⽩⾊的T恤。
但他的⾐柜⼀定不会像扎克伯格和乔布斯这些⼯科男⼀样布满⼀模⼀样的⾐物,⽽是每⼀件都会有着连续⽽微差的变化,这不仅是因为建筑师的情趣,⽽是因为他⾃⼰也从不讳⾔的⾃我属性——“⼀个享乐主义者”,所以,他会像我们⼀样热爱“美⾷”和“时尚”,还有与⽣活的欢愉有关的⼀切。
在前⼀天下午,他刚刚向他在中国的第⼀位⾮政府甲⽅——北京万科汇报了位于鸟巢边上的⾼尚住宅项⽬“⼤都会79号”的最新进展。
参加过这场汇报⼤会的万科设计部的设计师们谈论起这场汇报都会眼神放光,他们惊叹于这位普奖⼤师的充沛精⼒、精彩构思、细致设计和敬业表达。
“你知道让努维尔在全世界各地的设计没有⼀处是⼀样的,我们做过细致的调研,所以才决定找他! ⼤师真是太棒了,他不像某些建筑师就是做⼀个⽴⾯形式,他的设计⾮常细腻,其中每个⽴⾯都不⼀样,根据周边环境和内部功能做了相应的处理,⽽且所有的⽴⾯设计细节都和未来的使⽤功能有关系! ”他们兴致勃勃地诉说着⾃⼰被让·努维尔的汇报征服后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