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与建筑”案例研究:让·努维尔的理论...
- 格式:pdf
- 大小:839.56 KB
- 文档页数:34
让・努维尔,酷建筑JEAN NOUVEL, COOL ARCHITECTURE理查德 英格索尔/Richard Ingersoll ・ 李 译/Translated by LI Fan面对让・努维尔的经典作品时,人们口中总是不约 而同地蹦出同一个形容词: “酷” 。
酷,原意是令人感到 凉爽清新的温度;但是作为 1950 年代避世青年们的俚 语、或者动画作品“辛普森一家”中人物的口头禅时, “酷” 通常用来表达一种令人惊异的赞美。
努维尔作为巴 黎后现代转型的主要推动者,自 1980 年代开始就备受 瞩目。
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心(1981 - 1987)作为努维 尔具有突破性的项目,为一个意欲颠覆东方主义的文化 影响的独特学院,提供了一种非常酷的现代建筑形式。
这个作品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首先,其空间的紧凑出人 意料,比如其金属方形入口的高度仅不足 2.5m。
这种低 矮天花带来的不舒适感所呼应的,正是通过迂回的通道 进入摩洛哥的阿拉伯式庭院住宅时那种曲径通幽的体 验。
一旦进入看上去没有多少馆藏的图书馆,来访者们 即与类似相机感光元件的金属遮光板相遇。
这些高科技 “格屏” (Mashrabya:中东地区传统房屋窗户上的木制 格屏——译者注)实在是太美了,以至于它们即使不能 正常运转,人们也仍然对其热爱至极(一些评论家对此 感到很愤慨,因为这些遮光板像法国大多数的高科技产 物一样,刚刚问世就亟待检修) 。
踏上屋顶平台,人们便 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努维尔如何采用了玻璃和钢这两种 “酷” 材料, 与巴黎市中心古老的白色石灰岩文脉一起创 造出具有刺激性的结合。
这座建筑首先用不协调的材料 抓住了人们的眼球,但随后更加令人印象深刻的则是它 与周边环境出乎意料的和谐关系。
建成近 30 年后的今 天,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心仍然散发着难以抗拒的魅力。
让・努维尔很难被归类到任何一个建筑派别当中。
他不是功能主义者,也非历史主义者,然而,他与这两 个领域都有明显地联系。
现代与传统的交流——让·努维尔作品浅析让·努维尔擅长用钢、玻璃以及光创造新颖的、符合建筑基地环境、文脉要求的建筑形象。
他对建筑设计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并且在实践中实施。
他认为建筑设计的过程更多的是适用外部自然、城市、社会条件的结果。
他在建筑中大量地使用高科技,先进材料,但在概念上则异常贴近历史和文化。
普立兹克奖评委会在授奖时这样评价他:“过去的三十年间,让·努维尔已将建筑的理论和实践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他把好奇、敏锐的冒险态度带入每个项目中,使现代建筑领域不仅有了更多的成功案例,还极大扩展了现代建筑的语汇。
”“他很不固定,不断尝试,虽然不是每次都可行。
这样做的结果导致他的作品中既有非凡的杰作,也有实验性的和不那么符合美学的作品。
但是每一次,让都愿意投身其中,去做新的尝试。
这真是了不起的品质。
”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曾这样评价好友努维尔。
让·努维尔建筑设计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现代与传统的交流。
在激变的时代中,让·努维尔并没有迷失方向,而是紧紧抓住时代脉搏,对传统文化加以继承和进行现代转换,进而设计出既富有传统文化底蕴又体现时代精神的建筑作品。
让·努维尔的建筑设计之所以不拘一格,是因为他的创造力源于现代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传统的结合。
如法国波尔多市的圣·詹姆斯旅馆(SaintJames Hotel)以赤褐色金属网覆盖而呈现出锈蚀的棚屋景象,建筑外观造型参照了当地特有的烤烟小屋的田园风格,而独特的电动推拉式的窗户金属构件表现了信息时代精致、细腻的美学观念。
阿拉伯世界文化研究中心(Institut duMonde Arabe)通过不同的建筑立面表情促成了现代与传统的交流:南立面表现了现代的东方,而北立面是西方历史的反映。
西班牙巴塞罗那艾格伯大厦(Agbar Tower)在形态上结合了蒙萨拉特山(Monserrat)上的螺旋形石头和圣家族教堂的尖塔的形象特征,体现了对古老巴塞罗那文化的传承,并应用现代材料和先进技术塑造了一栋绝对现代的建筑。
90 6/2020 新建筑 | 设计研究[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00092)时空错置:影像思维下时间与空间重组Space-time Misplacement: Reorganization of Time and Spac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Image Thinking摘 要 自20世纪初,影像全面介入生活,人们开始通过影像来认知外在世界。
文章的主要目的是以解析时间与空间的相互关系为出发点,尝试从绘画、建筑、电影等几个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层面展开论述,勾勒出在影像中出现时空错置背后的视知觉逻辑和拍摄手法,以及其对时空认知产生的影响。
当空间被时间“消解”,时空关系重组:空间可以在时间中延展,单一的时间之维中会出现多维空间。
文章从时空错置的层面思考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希望为建筑设计提供一个有效的切入点。
关键词 时空错置 影像思维 蒙太奇 空间消解 时空重组ABSTRACT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images began to intervene in people’s lives, and people started to utilize images to recognize the external world. This article mainly intends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ime and space, and tries to provide discussions from the independent and interrelated aspects of painting, architecture, film, etc. to outline the behind-the-scenes misplaced in the image: perceptual logic and image techniques and their impact on temporal and spatial cognition. When space is resolved by tim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ime and space is reorganized: space can be extended in time, and multidimensional space will appear in a single time. People’s perception of time may be deceived by the space of mutation, and even time and space may appear ambiguous.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ime and spa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ime and space and hopes to provide an effective breakthrough point for architectural design.KEY WORDS space-time misplacement, image thinking, montage, spatial resolution, space-time reorganizationDOI 10.12069/j.na.202006090中图分类号 TU20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3959(2020)06-0090-05衡苛 阮忠HENG Ke RUAN Zhong时间与空间的关系是建筑学经常讨论的一个话题。
浅析光影在让·努维尔建筑中的运用摘要:努维尔擅长运用光、色彩、网格与细节,营造出流光溢彩的视觉空间。
努维尔的建筑神秘、夸张、模糊、诗意,若漫步其中,人们从一重美感体验滑向另一重,光消解了建筑的实体重量感,建筑空间在与光线的作用中相互融解,激起瑰丽的心理反应。
关键词:光影建筑;高科技;影像手法;文脉主义;变化1 简概让·努维尔的光影建筑2008年度具有诺贝尔奖之称的建筑“普立兹克奖”揭晓,这一殊荣由法国设计师让·努维尔获得。
努维尔擅长运用光、色彩、网格与细节,营造出流光溢彩的视觉空间。
努维尔的建筑神秘、夸张、模糊、诗意,若漫步其中,人们从一重美感体验滑向另一重,光消解了建筑的实体重量感,建筑空间在与光线的作用中相互融解,激起瑰丽的心理反应。
“传统的建筑以固定的体量为基础,没有注意到光的首要性。
正是光使我们看到建筑,我们忽视了光的可能性与多样性。
”光是实体、是材料,而且是最基本的材料;一旦感受到光是如此丰富多变,建筑的语汇立刻变得不同,这是许多经典建筑所没有意识到的。
即兴建筑因为光而产生了,光随时改变建筑的形态,不仅在白天发生变化,在室内灯光下也是如此。
[1]运用光影的感染力是努维尔建筑作品中最为基础的构成元素,在其“阿拉伯世界中心”与“南特法院”等建筑作品中,都使用了光影来提升建筑物本体的感染表现力;由此来欣赏让·努维尔的建筑作品,让我们理解到光影所构成的氛围不仅仅是装饰,而且对建筑空间起到重要的烘托作用,让空间充满活力、具有层次。
“我的所有关于光与物质的作品的主题集中在‘瞬间与永恒’方面;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艳阳天或是阴霾密布,我的建筑都会根据时间与天气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面貌。
”[2]巴黎卡地亚基金会是被业界所公认的最能体现建筑师关于“光、影像、脆弱与永恒概念”的代表作品,也是巴黎城最为简单最为动人的建筑之一。
2 自然光在建筑空间中的作用与自然采光的设计光之于建筑,犹如灵魂。
法国建筑大师让·努维尔和法国总统萨科齐一样,世界级建筑大师让·努维尔属于法国婴儿潮一代人,并成为建筑界的当权派。
他受“结构主义”影响,天性好冒险,无固定风格,反对千人一面的克隆建筑;他出产颇丰,建筑作品横跨5大洲,项目多达224个。
近日,他来到香港,为九龙文化新区出谋划策。
在接受采访时,他表示,20世纪和21世纪刚刚过去的这十年的悲剧在于,我们割裂了自己与地理环境和历史之间的联系。
世界上很多地方的城市,都是一个样子,像是被克隆出来的,充满了没有灵魂、没有言语的建筑。
2012年,萨迪亚特岛,这块位于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27平方公里的小岛将出现一个新兴的文化区。
其中,让·努维尔的卢浮宫卫星馆、扎哈·哈迪德的艺术表演中心、弗兰克·盖里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安腾忠雄的海事博物馆将逐一亮相,四位世界级建筑大师的作品在此比邻而居。
一个直径182米的巨大金属穹顶,使得让·努维尔的设计尤为特别;穹顶与所在岛屿的形状相呼应,努维尔称之为“半岛上撑起的遮阳伞”,而更多人把它形容为来自外星的UFO;中东地区炽烈的阳光,透过穹顶的镂空,照射到全白的阿拉伯式建筑上;努维尔又用水在地面上形成反射的镜面,微风吹来,波光粼粼,形成星辰般灿烂的光影效果。
这一建筑得到了阿拉伯人的赞赏,让·努维尔甚至登上了阿联酋一家新闻周刊的封面,封面上,他与阿联酋酋长面对面,凝视着博物馆的模型。
阿拉伯世界只是让·努维尔建筑王国中一角;欧洲、美国才是这位64岁的法国建筑师,2008年的普立兹克建筑奖得主最主要的阵营。
徜徉在巴黎街头的游客,不经意间就会与让·努维尔的建筑相遇。
只是游客怎么也不会想到,塞纳河左岸的阿拉伯世界文化中心,会跟埃菲尔铁塔脚下的盖布朗利博物馆是同一个建筑师的手笔:前者拥有一整面高科技感十足的玻璃墙,上面整齐地排列着圆形光圈式的花纹,还会像快门落下时一样闪光;后者则粗犷如同“原始森林”,大地色系构成的建筑绵延伸展,植物从外墙一直生长到办公室里。
初探让·努维尔以建筑表皮弱化建筑形态策略作者:罗黛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6年第12期摘要:当今人们越来越关注建筑思潮的多元化发展,也掀起了弱化建筑形态创作的这一股设计风潮。
在其物质性表现方面或是精神表达方面,这些建筑想传递出的是一种对自然、对人的退让弱化姿态。
建筑师让·努维尔擅长借助技术、材料和光线来构建建筑表皮,以消解建筑形态,赋予建筑空间“非物质化”的奇幻视觉效果。
本文通过对让·努维尔对表皮建构的手法进行建筑形态弱化的研究,总结出他对于弱化建筑形态的操作手法策略。
希望由此能为弱化建筑形态的表皮建构提供一个可行的思路,为设计实践带来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让·努维尔;建筑表皮;弱化;心里凸显感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建筑思潮的多元化发展使建筑形态的呈现多种多样。
建筑的轻盈感、二维感、临时感、消隐感等逐步取代了过去建筑形态所追求的厚重感、坚固性、标志性。
现今的建筑希望以低调、朦胧、消隐的形式进入人们视野,更多追求的是“弱”的特性。
更多考虑的是建筑与人、自然、文化之间的关系,这对现代背景下的建筑创作有更深的借鉴意义。
将建筑形态弱化到环境之中,让建筑尊重环境并试图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达到融入环境的结果。
建筑师让·努维尔热衷于对“新”的追求,这使他在新的时代对于建筑形态弱化有了更新的呈现。
本文主要是针对他以表皮建构弱化形体策略的总结。
一、让·努维尔以表皮建构弱化建筑本体性策略以表皮建构弱化建筑本体性策略主要是对建筑重量感和体量感的弱化。
建筑重量感的弱化主要是通过表皮材料的选择、表皮构造方式。
从重量感角度建筑表皮材料本身可以分为轻表皮和重表皮,而建筑重量感的弱化使用最多的是轻表皮中的透明以及半透明材料。
建筑的体量的界定,从表皮建构角度来看是以围合空间来界定的。
建筑的“点——线——面——体”组合中,“点”对应的是建筑表皮材料的选择,将材料以构造操作组合起来就是“线”的概念,再加以延伸到表皮立面的状态则为“面”,最后表皮形式的操作达到建筑的“体”的完成。
基于电影空间叙事手段的建筑叙事性研究梁婷越,焦晓倩(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福建厦门 361001)摘要:建筑与电影虽是两个独立的领域,但同为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艺术,二者在诸多方面都具有相似性,其根本联系在于二者共同的叙事性,即建筑是叙事化的空间,电影是空间化的叙事。
文章试图从电影的艺术手法和空间体验构建的角度来挖掘其对建筑空间创作可借鉴性的意义,从而进一步探讨叙事性在建筑空间中的应用,构筑人的感知力,以创造丰富的建筑空间体验。
关键词:电影;建筑;空间;叙事[中图分类号] TU-024 [文献标识码] AResearch on Architectural Narrative Based on Film Space Narrative MeansLiang Tingyue, Jiao Xiaoqing(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Fujian 361001, China)Abstract: A rchitecture and film are two separate fields, but they are similar in many aspects as art of time and space. There are many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two, the fundamental connection of which lies in their common narrative, that is, architecture is a narrative space and film is a spatial narrativ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film’s artistic techniques to the creation of architectural space, so as to further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narrative in building space and build people’s perception to create rich experience of building space.Key words: film; architecture; space; narrative近年来,随着建筑与电影的交叉学科——电影建筑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理论学家、建筑设计师开始在电影创作中寻求灵感,并以此来丰富建筑空间体验。
让·努维尔讲座全记录:诗意的雄⼼下隐藏的是他对当代的反思2016年7⽉23⽇,连⽇来被暴⾬侵袭的北京城湿度骤升,虽然室外温度只有32度,却让⾏⼈感觉被置⼊了⼀个⼤蒸笼⼀般,闷热难耐。
北京中央美院美术馆报告厅⾥却座⽆虚席,连通道⾥也站满了⼈,所有⼈都在翘⾸等待着报告主讲⼈第30界普利兹克奖得主让·努维尔的到来。
在⼀群⼈的前呼后拥下,⼀个⾝材魁梧的⿊⾐男⼦缓步⾛⼊会场。
全场等待的观众忽然雀跃起来。
“他好像从ELcroquis⾥⾯⾛出来,真得⼀模⼀样。
”坐在我⾝边的EL君眉飞⾊舞的形容着⾃⼰近距离接近这个icon的感受。
没错,让·努维尔的出现完美诠释了什么是偶像符号。
“标志性的光头,深邃桀骜的五官,穿着⼀⾝三宅⼀⽣的⿊⾊呢⼦西装,⾝材⾼⼤魁梧的他让⼈联想起欧洲电影⾥的帮派⼈物。
”这是每⼀则关于让·努维尔的⽂章⾥都会读到的信息,今天他也以这样的⽅式出现在我们的⾯前,⽽⼏乎在场的所有⼈都穿着夏天的轻薄⾐物。
就像所有在我们⼼中形成符号的⼈物⼀样,让·努维尔只穿着两种颜⾊的⾐物,常年是⿊⾊,只在法国的夏天,他会穿上⽩⾊的T恤。
但他的⾐柜⼀定不会像扎克伯格和乔布斯这些⼯科男⼀样布满⼀模⼀样的⾐物,⽽是每⼀件都会有着连续⽽微差的变化,这不仅是因为建筑师的情趣,⽽是因为他⾃⼰也从不讳⾔的⾃我属性——“⼀个享乐主义者”,所以,他会像我们⼀样热爱“美⾷”和“时尚”,还有与⽣活的欢愉有关的⼀切。
在前⼀天下午,他刚刚向他在中国的第⼀位⾮政府甲⽅——北京万科汇报了位于鸟巢边上的⾼尚住宅项⽬“⼤都会79号”的最新进展。
参加过这场汇报⼤会的万科设计部的设计师们谈论起这场汇报都会眼神放光,他们惊叹于这位普奖⼤师的充沛精⼒、精彩构思、细致设计和敬业表达。
“你知道让努维尔在全世界各地的设计没有⼀处是⼀样的,我们做过细致的调研,所以才决定找他! ⼤师真是太棒了,他不像某些建筑师就是做⼀个⽴⾯形式,他的设计⾮常细腻,其中每个⽴⾯都不⼀样,根据周边环境和内部功能做了相应的处理,⽽且所有的⽴⾯设计细节都和未来的使⽤功能有关系! ”他们兴致勃勃地诉说着⾃⼰被让·努维尔的汇报征服后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