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关爱女性盆底健康教育
- 格式:ppt
- 大小:5.72 MB
- 文档页数:31
盆底保健健康教育
盆底保健健康教育:
不同于其他身体部位,盆底肌肉并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然而,盆底肌肉的弱化或损伤可能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如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
因此,维护盆底健康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您了解盆底保健的重要性,我们提供以下信息和建议:
1. 盆底健康的重要性
盆底肌肉支撑骨盆器官,同时控制尿液和粪便排泄以及性功能。
如果盆底肌肉无力或受损,这些功能就可能受到影响。
2. 如何保护盆底
- 加强盆底肌肉:通过进行盆底肌肉锻炼,如Kegel运动,
可以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
- 避免过度用力:避免长时间用力排尿或排便,以减少盆底
肌肉的压力。
- 正确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尤其是长时间坐着
或站立,以减少盆底肌肉的紧张。
3. 盆底肌肉的应用
- 尿失禁问题:盆底肌肉的锻炼可以帮助控制尿液的流动,
改善尿失禁问题。
- 性功能障碍:盆底肌肉的锻炼可以增强阴道肌肉的紧致度,改善性欲和性满足感。
4. 盆底健康的其他注意事项
- 保持健康体重:过重会增加盆底肌肉的负担,容易导致相关问题。
- 饮食能量平衡:避免过多摄入咖啡因或酒精等会刺激盆底肌肉的物质。
- 戒烟:吸烟会损伤盆底肌肉,增加相关健康问题的风险。
总之,了解盆底保健的重要性,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盆底肌肉的健康非常重要。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更多信息,请咨询医疗专家或专业机构。
关爱女性盆底健康,从盆底超声做起发布时间:2021-09-02T14:59:38.337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7期作者:刘忠华[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健康备受社会关注。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已逐渐成为普遍的社会卫生健康问题,严重困扰女性朋友的身心健康。
刘忠华南江县人民医院 636600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健康备受社会关注。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已逐渐成为普遍的社会卫生健康问题,严重困扰女性朋友的身心健康。
很多生孩子后的女性,尤其是生二胎者,会有这样的困扰:在咳嗽、大笑、打喷嚏或负重时不能控制小便;总是感觉下腹坠胀、阴道内有东西脱出等。
这一系列症状很可能都归因于盆底功能障碍,一旦出现该疾病医生建议做盆地超声检查。
那么,盆地超声到底是怎么回事?下面进行科普介绍。
1、什么是盆底功能障碍盆底功能障碍是由于盆底支持结构的损伤、退行性病变等导致的盆腔脏器移位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病症。
盆底功能障碍是一种不要命但是“很要命”的疾病,难以启齿,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因此被称为“社交癌”。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包括:1.盆腔脏器脱垂,如膀胱膨出、子宫脱垂、阴道脱垂等;2.排尿异常,如尿失禁、尿潴留等;3.排便异常,如粪失禁、便秘等;4.性功能障碍,如性交痛、性欲下降等;5.慢性盆腔痛,会阴痛、膀胱痛等。
妊娠和分娩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另外,慢性咳嗽、长期便秘、肥胖、重体力劳动等都有可能加重该病的发生、发展。
2、什么是盆底超声盆底超声检查是将无菌保护套置于探头上,将探头放于会阴部,通过观察比较女性静息、缩肛和Valsalva状态盆腔脏器的变化情况,从而评估盆腔脏器下移程度及盆底肌肉损伤程度。
在评估残余尿量、膀胱逼尿肌厚度、膀胱颈移动度、盆腔脏器脱垂、肛提肌解剖及功能方面非常有用,同时对于诊断尿道周围病变、阴道及直肠相关疾病方面准确性高。
在评估尿道吊带及补片植入方面,超声是目前唯一可行的成像方法。
盆底康复科普讲座盆底肌肉是女性身体健康的保护神,却又常常被人忽视。
在产后、手术、长期站立或坐着等情况下,盆底肌肉会变得松弛或失去张力,导致尿失禁、性功能障碍、困扰了无数女性的痔疮、痛经以及性生活不适等问题。
为了普及盆底健康知识,让更多女性了解盆底康复的重要性,盆底康复科普讲座应运而生。
讲座主要内容1. 什么是盆底肌肉?盆底肌群由膀胱、子宫、直肠周围的肌肉组成,形成了一个支撑器官的底部,与人体的姿势、行动等紧密关联。
在盆底肌收缩状态下,尿液不会随意流失,性感受增强以及性生活的愉悦度提高。
2. 盆底肌肉出问题有哪些表现?当盆底肌肉变得松弛或失去张力时,会出现以下问题:● 小便不尽,尿滴漏● 尿失禁● 出现性生活不适、性功能障碍● 痔疮等直肠问题● 痛经● 盆腔疼痛等症状3. 盆底肌肉如何通过锻炼来康复?锻炼盆底肌肉的方法有多种,比如:● 通过洛克盆底肌的方法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盆底康复方法,可以通过自我控制呼吸和腹部与骨盆的运动,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达到康复的目的。
● Kegel运动这是一种保持盆底健康的瘦身运动,可以锻炼盆底肌肉,预防和改善尿失禁、妇科疾病等问题。
具体方法是:在腹式呼吸的状态下,缩紧阴道、直肠和尿道三个门,保持3-5秒,再放松,并重复15-20次。
● 小球运动可通过插入阴道内的小球来锻炼盆底肌肉,达到增强力量、改善性生活、防止尿失禁的效果。
小球的重量逐渐加大,可以通过长时间的穿戴,调整盆底肌的张力达到康复的目的。
4. 康复效果如何?经过科学的锻炼,盆底肌群可以得到恢复,提高肌肉张力和活动度,从而达到康复的目的。
康复效果不同于常规手术,无创无痛,疗效不会对神经和组织产生负面影响,是康复盆底健康的首选方式。
因此,对每个女性来说,盆底康复都很重要。
通过正确的锻炼,可以加强盆底肌肉的力量,预防或改善尿失禁、性生活不适等问题。
如果你也在烦恼盆底问题,不妨参加盆底康复科普讲座,了解更多盆底康复知识,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身体健康。
关爱女性盆底肌,健康幸福添活力其实我们医务人员在不同地点给女性朋友们做健康宣教活动时,若谈起盆底肌这个词,大部分女性都充分迷惑,很多女性可能知道肱二头肌、小腿腓肠肌,却对盆底肌知之甚少。
实际上,不少中老女性朋友由于对盆底肌重视程度不够,随着最佳康复时间的延误,时常导致盆底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那么,为了增加大家对盆底肌的印象,有过婚育经历的女性可以试着回想一下,以往有没有发生过在用力咳嗽、大笑、负重等情况时发生过漏尿的行为,又或者女性朋友们憋不住尿,或者尿不尽、尿频等,以及在产后,总觉得有盆腔脏器从阴道口掉落?或者女性朋友阴道感染、阴道炎时有发生?带着这些问题,下面让我们一起进行分析和讲解一下盆底肌。
一、了解你的盆底肌盆底肌,是由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组成,并且对膀胱、生殖器官和直肠起着支持、固定作用,在正常情况下,盆底肌可以支撑着女性的内脏,抑制女性腹压增加时的尿液排出,并且还对控分娩有一定作用,因此,与手部、腿部肌肉群一样,盆底肌的生理功能也对女性同样重要。
由于女性盆底具有完整性,任何部分发生异常均会产生症状和疾病。
而有研究资料显示,我国已婚育的女性之中具有超过60%的比例,存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其中我国老年女性尿失禁的占比超40%,虽然该症症状不会对女性的生命造成威胁,但是企业严重影响了女性的工作、生活和个人身心健康,造成女性日常生活紊乱。
因此,为了女性健康,切实做好盆底肌保护工作,刻不容缓!二、那么,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呢?①首先,诱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原因是妊娠和分娩,女性在妊娠期间,由于胎儿生长发育后,对女性骨盆底部的长期压迫,从而让肌纤维发生改变,以及肌张力大大下降;同时,对于选择阴道分娩的产妇,分娩过程中也会影响骨盆的稳定性,从而对骨盆支持结构造成破坏。
②一些女性也可能由于遗传、先天发育、体重、内分泌等先天因素,导致其盆底组织器官功能和结构存在异常。
③随着女性年龄的增加,盆底功能和其他身体功能一样,出现肌群松弛的情况。
关爱女性盆底健康,幸福全家经历了漫长10月怀胎的辛苦,新生命的诞生总是让人充满喜悦,这对女性来说也许是一生中最幸福的事情,然而随之而来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却严重影响了她们的身心健康。
女性的盆底肌就像“吊床”一样,承托和支持着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脏器,具有控制排尿、排便、维持阴道紧缩度、增进性快感等多项生理机能。
无论是顺产还是剖宫产,妊娠和分娩过程都对女性的盆底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盆底肌肉功能障碍。
轻者表现为阴道松弛、性生活不满意、小腹坠胀、尿频、便秘等轻度不适,重者出现尿失禁、子宫脱垂、膀胱脱垂、直肠脱垂等,其中以压力性尿失禁最为常见,有些女性在大笑、咳嗽、打喷嚏时遭遇“漏尿”的尴尬,这往往就是盆底功能受损的结果。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虽不像癌症那样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但它却严重影响女性的健康、生活质量和社交活动,在西方将这形象地称为“社交癌”。
在我国,虽然已婚育女性45%患有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然而或因对本病缺乏基本的认识,甚至错误地认为生完孩子后出现这些问题是正常的,或羞于开口就诊而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大多数女性对产后盆底肌肉收缩功能差、性生活质量不高未予理会,直至中老年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压力性尿失禁,有的甚至发展到子宫脱垂,造成不可言状的痛苦,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甚至造成家庭不和谐。
在发达国家,女性盆底健康非常受重视,已经普及了盆底肌肉的生物反馈电刺激、训练和治疗。
在中国,女性盆底科学的发展也受到越来越多医生的关注,各地盆底筛查网络、康复中心相继成立,人们对盆底健康的认识逐渐增强。
但在东莞,人们对盆底健康的认识还不够,对于担负着女性健康责任的我们来说刻不容缓,我院于今年7月成立了盆底康复中心,购入了妇科射频治疗仪、盆底康复系统等设备,对所有在我院分娩的产妇、职工及职工家属提供免费盆底肌力测定,对盆底功能受损者进行盆底康复治疗。
盆底康复的最佳时间为产后42天至3个月,故产妇在分娩后的42天内最好做一次盆底功能检查,从而可尽早地发现问题。
关注盆底肌康复,关爱女性健康怀孕和生产是绝大多数女性这一生跳不过的命题,在喜迎新生命后,准妈妈却要面临另一种难以启齿的疾病,盆底功能障碍性(PFD),这种疾病无论对是初产妇还是经产妇的身心健康都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严重影响夫妻生活质量,还给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和尴尬,但是许多产妇对产后要不要做盆底肌修复犹豫不决,归根结底还是对此病的认识不足,尤其是在城郊县城及农村地区,还受制于文化水平和思想观念、经济条件等的制约,对此更是知之甚少,更别提做盆底肌修复和自主锻炼。
那么盆底功能障碍到底是什么病,盆底肌修复到底有没有必要,做与不做的依据是什么,下文就来详细说说。
1.什么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一)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简介女性妊娠和分娩(分娩不论是会阴顺产还是剖宫产)后或者进行子宫切除手术后,或轻或重的会患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它包含盆腔器官脱垂( Pelvic organ prolapse,POP) 与压力性尿失禁(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
在女性40周的妊娠期间,随着胎儿的生长发育带来的子宫重量的增加,盆底组织被持续性压迫,这种慢性牵拉造成盆底肌纤维慢慢失去张力造成变形损伤。
在妊娠晚期、分娩后,还有可能造成漏尿、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产后排便异常,性功能障碍、慢性盆腔痛等。
这些身体损害不能自愈,需要通过锻炼和医学干预才能修复和治愈。
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和康复训练,伴随着年龄的增长,除了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还会伴随出现许多异常情况和并发症加重病情。
所以及时有效地进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修复很有必要。
(二)做PFD修复的依据有些产后妈妈可能会感觉到即使做了盆底肌修复,也没有明显的效果,那么有必要做吗?根据什么判断要不要做,怎么做呢?做与不做要通过检查结果来决定,所以产后盆底肌检查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呵护女性健康,关注盆底康复盆底功能障碍是一系列影响盆底功能的疾病的统称,主要包括大便失禁、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肠道排空障碍、膀胱排空障碍、性功能障碍、慢性盆腔痛等。
盆底功能障碍在中老年妇女中的发病率较高,在我国约为30%~40%,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同时给病人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女性盆底康复治疗,是指在整体理论的指导下,实行对盆底支持结构的训练、加强及功能恢复。
盆底康复意义为促进妊娠和分娩过程损伤的神经和肌肉恢复,预防盆底支持结构的缺陷和损伤,改善和治疗各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巩固手术治疗疗效。
盆底康复治疗的方法有很多,有传统的,也有现代的。
盆底康复是目前盆底功能障碍治疗的主要手段,其方法主要包括凯格尔训练、阴道哑铃训练、电刺激疗法、生物反馈训练、盆底磁刺激、中医治疗等。
综合目前研究进展,将主要盆底康复治疗的方法。
凯格尔(Kegel)训练法:凯格尔训练法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自我锻炼方法,又称为盆底肌训练,其原理是有意识地以一定的频率和强度收缩和放松盆底肌肉,以增强括约肌和耻尾肌的收缩支撑功能。
孕期凯格尔运动可以明显减轻女性分娩后膀胱功能障碍症状,减少尿失禁的发生。
应用凯格尔法训练的孕产妇能有效防治盆底肌变弱,预防孕产期不适,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凯格尔运动开展方便,能随时随地进行,但其形式单调,难以坚持,其疗效需要训练者有效进行盆底肌收缩,不适用于盆底肌力差,找不到收缩位点及肌肉痉挛者。
阴道哑铃训练是一种比较传统的康复治疗方法,因其所使用的训练器材形似哑铃而得名,主要是通过物理方式来达到盆底肌训练的目的。
阴道哑铃训练加以生活干预强化,可有效改善产后阴道松弛,提升病人整体生活质量。
阴道哑铃训练目前主要适用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
该训练方法简单、经济,但仅适用于治疗轻微的盆底肌肉松弛及功能障碍。
同时训练效果也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目前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其适用性和有效性。
瑜伽:近年来,瑜伽被引入医学界,用来治疗各种疾病,如失眠、尿失禁、高血压、肥胖、慢性疲劳综合征、痛症等。
盆底相关知识——产后康复分娩是指胎儿脱离母体成为独立存在个体的过程,分娩后产妇各器官会发生相应变化,尤其是盆底肌肉,可能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引发尿失禁、排便障碍等并发症,产妇自尊心受到伤害,影响其产后康复。
需积极进行宣教盆底相关知识,增强产妇健康意识,指导进行盆底康复锻炼,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治疗措施,让盆底肌肉收缩,以避免产后尿失禁等并发症,促进产妇产后康复。
一、什么是盆底盆底是一个由肌肉及韧带将膀胱尿道、阴道子宫和直肠肛门联系在一起,受同一神经系统控制的功能整体。
二、盆底的功能生理功能包括支撑、排尿、排便、性行为,盆底封闭盆腔出口支撑了子宫、直肠、尿道、膀胱及前列腺等器官。
三、什么是盆底疾病盆底疾病是指盆底支持组织由于退行性病变或损伤,使支持组织松弛、盆腔脏器移位而出现的病症。
四、治疗最佳时期产后42天至半年是盆底修复黄金时期。
早期进行训练,效果会更好,如不及时训练,随着激素水平下降,肌肉松弛,症状会随之加重,后期可出现严重压力性尿失禁并发症,及子宫脱垂。
五、预防及治疗措施临床治疗需要按一定程序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要从产妇身体、心理因素等方面进行,这几个因素互为联系、系统地解决问题,相应地根据不同角度出现的问题,可对产妇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使产妇保持身心健康。
(一)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可唤醒、激活盆底肌,促进产后阴道及盆底肌张力和弹性恢复,预防及治疗盆底障碍性疾病。
(二)盆底肌筋膜手法:用于产后会阴损伤、梨状肌疼痛等,如产妇有盆腹不协调、不会收缩盆底肌等情况,可在每次盆底肌电刺激前加上手法治疗。
(三)磁刺激:增强盆底肌力,改善盆底神经活力,磁电联合,恢复效果哥更明显。
六、产后康复护理措施(一)组建专业化护理小组:相关护理人员学习“盆底相关知识”“产后康复”相关文件,明确护理目标,满足产妇需求。
产后早期评估盆底肌力状况,建立产妇档案,结产妇具体情况予以护理干预。
(二)健康宣教:根据产妇认知水平等其进行认知干预,科室组织健康教育培训,加深产妇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认识,教会其有效的预防方式,并使孕妇充分了解早期治疗的重要性、方法和意义,改善产妇遵医行为,保障治疗的有效性,发放知识手册,引导产妇接受康复治疗。
产后盆底康复健康宣教内容
产后盆底康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健康问题。
盆底肌肉是人体的核心肌肉,它们控制了尿液和粪便的流动,并支持子宫、阴道和直肠。
在分娩过程中,盆底肌肉可能会被拉伸或撕裂,导致盆底肌肉功能障碍。
产后盆底康复的目的是通过锻炼盆底肌肉来恢复肌肉的张力和控制力,防止尿失禁和其他盆底疾病。
盆底康复练习可以在分娩后立即开始,但是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避免进一步的损伤。
一些关于产后盆底康复的健康宣教内容包括:
1. 意识到盆底康复的重要性:盆底肌肉保持健康对于女性的整体健康非常重要。
2. 盆底锻炼的正确方式:正确的盆底锻炼不仅可以恢复肌肉的张力和控制力,还可以预防盆底疾病。
3. 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一些食物和生活方式可以影响盆底肌肉的健康,如长期久坐、吸烟、饮食不健康等。
4. 孕期的保持身体健康:女性应该在孕期保持身体健康,这样可以减少盆底损伤的风险。
5. 寻求帮助:在进行盆底康复练习的过程中,如遇到问题或疑虑,应及时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的帮助。
总之,产后盆底康复是女性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正确的健康宣教和正确的盆底练习,女性可以恢复和保持盆底肌肉的健康和功能。
2健康宣教对女性盆底肌肉康复训练的效果影响黎 丽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以及压力性尿失禁。
造成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因素较为复杂,流行病学通过调查与研究证明,妊娠与分娩都属于造成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妊娠期伴随着患者子宫增大,重力将对盆底肌肉形成慢性牵拉作用,从而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挫伤,且不管是采用哪种分娩方式均会对女性盆底肌肉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我国许多中小城市妇女因为受到文化认知水平以及经济水平等多个方面的限制,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认知程度以及重视程度不足,缺乏有关病因以及康复治疗的认识。
为此,护理人员应采用健康宣教的方式,向女性普及相关知识,以提高女性患者对该病症的重视程度。
一、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健康宣教的具体内容(一)产前健康宣教健康宣教工作应在产前开始进行,具体可通过授课的方式实现产前健康宣教。
护理人员可利用围保门诊所成立的孕妇学校每周的课程教学,定期进行课堂教育,使得女性在妊娠期间认识以及深入了解妊娠与分娩过程可能对女性盆底肌肉产生的负面影响,了解女性在妊娠以及分娩期间盆底肌肉将产生不同程度的拉伤。
不仅如此,护理人员还应将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病症的有关知识点或注意事项制作为宣传画或是宣传板张贴于妇产科门诊处,以便孕妇能够及时了解妊娠分娩针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所产生的影响,并了解产后有关预防以及治疗的内容。
(二)产后健康宣教女性产后健康宣教至关重要,可以帮助女性患者有效缓解病症。
具体可采用如下方式:第一,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开展盆底肌肉锻炼,也可称之为Kegel运动,并根据患者分娩后身体状况设计相应的锻炼计划。
具体方式为患者做缩紧肛门的动作,单次收紧时长应不少于3秒,之后放松,持续15~30分钟为一次,每日做2~3次。
或是做盆底肌肉锻炼每日150~200次,以6~8周为1个疗程。
该运动尤其适合产后曾发生尿失禁或是尿失禁现象依旧持续出现的患者;会阴伤口疤痕依旧存在痛感的患者;产后粪便异常以及产后产生盆腔脏器脱垂伴随阴道前后壁膨出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