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为什么要做 "盆底康复训练"
- 格式:pdf
- 大小:95.58 KB
- 文档页数:3
盆底肌康复,产后难言尴尬的救星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位母亲在分娩完宝宝之后的那种喜悦仿佛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事情,但是在怀孕和产后产妇的身体会出现很多的变化,身体会出现很多尴尬的问题,比如出现漏尿、阴道松弛、盆底痛、便秘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交,也使得生活质量大大的下降。
其实,这些问题都是盆底功能下降而引起的,而盆底肌康复则是各种产后尴尬的救星。
接下来就带大家一起来聊一聊,产后盆底肌康复方面的内容。
一、盆底肌有什么作用?盆底肌是封闭骨盆里的肌肉群,这一肌肉群就好比一张网,能够网住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等器官,保证在正常的位置发挥出正常的应有功能,产妇在产后以及在妊娠期间盆底肌可能会受到损伤,使得弹性变差,内部的各类器官无法在正常的位置,可能会出现对应性的障碍。
而对于盆底肌来说,有括约的作用,括约肌控制排尿、控制排便、支持各类盆腔器官,同时也是保证性生活质量的基础,有利于提高性生活的满意程度,一旦女性的盆底肌肉或者是神经受到损伤之后,会给广大的女性带来很多的麻烦和尴尬的事情。
比如出现阴道松弛、夫妻生活不和谐、便秘、尿频、漏尿等等问题,严重的影响到女性的正常生活。
怀孕是对盆底肌最大的伤害,尤其是很多女性在产后检查身体是没有注意盆底肌的检查,有时出现疾病状况也不知道。
二、造成盆底肌损伤的原因1.妊娠和分娩妊娠和分娩是女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事情,尤其是对于新手妈妈来说,在妊娠和分娩期间非常的紧张,不知道的是妊娠和分娩会造成盆底肌的损伤。
首先,当女性在怀孕时,腹腔压力和盆腔脏器的重力,会转到指向盆底肌肉,再加上子宫的重量日益增加之后,使得孕妇的盆底肌肉一直受到挤压,盆底肌的纤维会出现变形,张力有所减退。
其次,进行阴道分娩的过程中,使得女性盆底肌肉受损的关键原因。
一般来说,胎儿的头部直径在9到10厘米左右,但是正常的阴道直径只有2.5厘米左右,阴道会受到开头的挤压出现扩张,使得盆底肌出现严重的损伤,会阴部位的神经也会受到损伤,尤其是对于双胞胎、巨大儿或者是分娩次数比较多的孕产妇,对于盆底的影响会更大。
盆底康复对产后妈妈们的重要性不管顺产还是剖腹产,妊娠过程对女性盆底功能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盆底肌肉功能障碍。
初期可能只表现为阴道松弛、无性高潮、漏尿、尿频、粪失禁、便秘等症状,到了中老年就会出现尿失禁、子宫脱垂、膀胱直肠膨出等健康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女性在妊娠期及分娩时对盆底肌肉的影响1、妊娠期随着子宫增大,重力作用对盆底的慢性牵拉造成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妊娠期激素水平变化改变了盆底结缔组织的胶原代谢,导致盆底支持结构减弱,增加了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风险。
2、分娩时盆底受胎头挤压,盆底拉伸延长,肌肉高度扩张,使盆底发生去神经改变,结缔组织间连接发生分离等变化.难产、器械助产等易引起盆底及尿道周围组织的损伤、膀胱颈位置及活动度改变、尿道闭合压下降,导致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
妊娠及分娩过程中肛提肌及阴部神经机械性损伤,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主要有盆底肌锻炼,生物反馈疗法及脉冲磁刺激疗法,可以使受损的肌肉、神经得到恢复,具有长期疗效。
脉冲磁刺激疗法作为一种安全、方便、有效的疗法正在逐步在临床广泛应用。
脉冲磁治疗案例案例一:一位62岁的女性患者患尿频、尿急、遗尿、阴道疼痛4年余,辗转多家医院就诊未果;多以抗尿路感染进行治疗,间断服用抗生素有部分缓解;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到洛阳仁大医院盆底康复中心求诊。
经过医生详细询问病史和盆底肌筛查评估结果:盆底功能评估(盆底表面肌电评估)、前后静息电位增高、I(II)型肌力减弱、协调性下降(这就是患者多年慢性盆腔痛的原因所在);阴道脱垂,阴道区按压疼痛评分为9分(最高疼痛为10分)这种疼痛是常人难以忍受的,但这位病人已忍受了4年多。
临床诊断:膀胱过度活动症、阴道脱垂、盆底痛该院盆底康复中心对于盆底肌、盆底痛和盆底脏器脱垂治疗的设备有两种: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仪和盆底脉冲磁刺激治疗椅!该病人直接选择了盆底脉冲磁刺激做治疗。
产后盆底肌修复有哪些产后盆底肌修复是妇女产后康复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
随着胎儿的发育和生长,母亲的盆底肌肉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在分娩时,盆底肌肉会因为过度拉伸而导致松弛和损伤。
如果不及时进行盆底肌修复,可能会给妇女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严重影响她们的生活质量。
1盆底肌的作用首先,女性盆底肌的主要作用是支撑盆腔器官,保持其正常的解剖位置。
盆底肌通过覆盖骨盆底,形成了一个坚固的结构,能够承担起子宫、膀胱、直肠等内脏器官的重量,使其不下垂。
盆底肌的正常紧张状态保持了器官的稳定,防止器官脱垂和产生腹腔压力。
其次,女性盆底肌还参与着尿液和粪便的憋纳和排泄。
当盆底肌收缩的时候,会与尿道和肛门周围的括约肌一起协作收紧,从而防止尿液或粪便的意外流失。
在正常情况下,盆底肌可以帮助控制排尿和排便的时间和力度,使其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调节。
女性盆底肌还与性功能密切相关。
盆底肌是性交过程中的支撑点,能够提供力度和稳定性,增加性快感。
同时,盆底肌的协调收缩和放松也是实现性高潮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保持盆底肌的健康非常重要,可以提高性生活的质量和满意度。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女性盆底肌可能会出现功能障碍或疾病。
例如,盆底肌过度松弛或受损可能导致尿失禁、肛门下垂、性功能障碍等问题。
此外,妊娠、分娩等生理过程也会对盆底肌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可能导致盆底肌的松弛和损伤。
因此,保护和锻炼盆底肌对于女性的健康至关重要。
为了保持盆底肌的健康,女性可以进行一些盆底肌锻炼。
例如,盆底收缩运动和松弛运动,可以通过提肛和缩紧尿道、肛门等方式进行。
这些锻炼有助于增加盆底肌的力量和灵活性,预防和改善盆底肌功能障碍。
2产后为什么要修复盆底肌首先,盆底肌的松弛和损伤可能导致尿失禁和性功能障碍。
在分娩过程中,盆底肌肉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和张力,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修复,这些肌肉可能无法恢复到原来的紧实状态,从而导致尿失禁的问题。
而且,盆底肌肉的松弛也会影响到女性的性生活,导致性欲降低,性交疼痛等问题。
产后盆底康复的重要性孕育胎儿对于女性来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但是产后有可能会带来各种疾病。
在女性的盆骨和下肢之间,只有盆底肌起到支持的作用,它支持着膀胱、子宫等各种盆腔脏器,承担着多项作用。
而且它也起到帮助排便排尿以及维持阴道紧致度的作用。
怀孕时隆起的腹部给了骨盆底部很大的压力,分娩时也会对盆底造成很大的压力,因此不论妊娠还是分娩的过程都会给盆底肌造成损伤。
现在二胎的生产率的大大提升,对于多胎或者一些高龄产妇来说很容易出现盆底功能受到伤害,所以中年妇女盆底疾病发病率大大提高。
一般盆底损伤可能导致患者阴道松弛、尿失禁、粪失禁和性功能障碍等后果。
所以产后做一些盆底康复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用的,这样可以减少盆底疾病的影响。
1.盆底康复治疗的定义及意义女性盆底康复治疗是指在整体理论的指导下,对女性盆底结构进行训练以恢复其功能的康复治疗。
盆底康复训练是采用理论加训练的方法,只需要患者通过锻炼来恢复功能,不用吃药,对患者身体不会造成副作用产后盆底康复能够预防盆底结构的损伤与破坏,可以改善和治疗尿失禁、粪失禁以及阴道松弛等疾病,也可以治疗一些性功能障碍的疾病。
2.盆底康复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适应证:适应产后症状,可以预防生产后出现并发症,产后盆底功能减退或者不全者。
禁忌证:分娩有可能会造成女性神经方面的损伤,所以对于产后有神经损伤的患者来说,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中应避免电刺激治疗以防更加刺激患者。
3.盆底康复训练的内容及注意事项盆底康复训练应该抓住产后盆底恢复的最佳时期,产后6周后是最佳时间,从产后6周到一年内都是盆底恢复的好时间。
这期间做训练可以有效的帮助产妇收缩阴道等,能有效防止产后阴道松弛和尿失禁等疾病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盆底方面的疾病是很复杂的,它涉及多方面的疾病,所以患者在进行康复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让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检查和判断。
产后盆底康复需要适度,不能操之过急,大幅度的动作和过长时间的训练也有可能导致骨盆损伤严重。
盆底康复对女性有哪些好处盆底康复是一种通过锻炼和调整盆底肌肉群来改善盆底功能的方法。
盆底由一系列肌肉和韧带组成,对于维持膀胱、子宫和直肠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然而,现代生活方式、孕育历程以及其他因素可能导致许多女性出现盆底问题,如尿失禁、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
盆底康复的目标是通过加强和调整盆底肌肉来改善这些问题,并提高女性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因此,盆底康复对女性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盆底康复对女性的好处和实施方法。
1.什么是盆底?盆底是人体骨盆底部的一片区域,主要由肌肉、韧带和其他腱膜组织构成。
它位于骨盆内,支撑着膀胱、子宫和直肠等器官。
盆底肌肉和韧带系统的功能包括稳定和支撑盆腔内的器官,协调控制尿液、粪便和生殖器官的排泄功能,以及维持尿液和肠道的正常功能。
在女性身体中,盆底还扮演着孕育和分娩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角色。
因此,保持盆底肌肉和韧带的健康状态对于维持身体功能和预防盆底功能障碍非常重要。
1.妇女盆底问题的普遍性妇女盆底问题在整个女性人群中非常普遍。
多种因素可能导致女性出现盆底问题,其中包括生活方式、孕育历程和年龄等。
现代生活方式方面,久坐、缺乏体育锻炼、过度劳累、肥胖等均可能对盆底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长期以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盆底肌肉和韧带的弱化,从而可能导致尿失禁和便失禁等问题。
孕育历程对盆底健康也有重要影响。
怀孕会增加盆底肌肉的负荷,分娩过程中可能会导致盆底肌肉和韧带的损伤。
这些因素会增加盆底功能障碍的风险,如盆腔脱垂和阴道壁膨出等。
年龄也是导致妇女盆底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盆底肌肉和组织的弹性和张力逐渐下降,导致盆底功能减退。
此外,经过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导致盆底肌肉的进一步萎缩和变薄,加速盆底问题的发展。
需要强调的是,因个体差异和生活条件等不同因素,每位女性对于盆底问题的易感程度有所不同。
然而,通过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锻炼盆底肌肉、注意避免过度用力和提前治疗盆底问题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发生盆底问题的风险。
什么是盆底康复? 哪些女性需要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很多人都认为女性生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生完孩子带来的不仅仅是喜悦,更多的是对女性身体上造成的伤害,但这些伤害有时是可以避免和康复的。
正常的盆底肌会像“弹簧”一样承托和支持着我们的膀胱、肝脏、子宫等腹腔脏器,很多女性会在分娩后因为顺产导致盆底肌肉张力下降,引起阴道松弛,甚至造成子宫脱垂、漏尿、大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的情况出现,严重影响了女性的生活质量。
什么是盆底康复?盆底康复是一种能让孕妇在妊娠和分娩过程受到损伤的神经和肌肉得到恢复的训练,也是近年康复领域来发展较为迅速的手段。
盘底康复训练可降低一系列能导致盆底功能出现障碍性疾病的发病概率。
研究表明,孕妇在孕期的盆底训练可以降低产后三个月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产后康复治疗则能够明显降低产后半年至一年的疾病发生率。
妊娠和分娩过程是盆底肌发生松弛的首要原因,而产后恰好是预防、治疗该疾病的一个有利的特殊时期,为了产后的妈妈们能够早日回归生活、重返职场,建议积极进行常规的盆底康复治疗。
分娩对盆底肌的损伤到底有多大?随着怀孕周期的延长,子宮逐渐增大,宫腔内所承载的羊水量也越来越多,导致腹压不断增加,不断挑战着盆底肌的承重极限,长期的挤压很容易让盆底肌发生松弛,导致盆底功能严重下降。
分娩时,当孩子经过产道的,女性盆底肌会被极度拉伸到超过肌肉最大拉伸度的200%还多,此时盆底肌特别容易发生肌断裂和肌纤维附着点断裂。
虽然盆底肌损的孕妇伤表面上看只是肌肉力量变弱,但实际上还会影响肌肉收缩能力,甚至造成器官移位。
除此之外,在分娩时,支配排尿、排便和性生活的神经也会受到损伤,导致大小便失禁、子宫脱垂、阴道松弛、性无感或性交疼等问题。
不要认为只是顺产会造成这些问题,只要是有过十月怀胎的过程,无论顺产或者剖宫产都可能会出现盆底功能下降的情况,这跟生产方式全然无关,都需要做盆底功能的检查和盆底功能康复。
据数据统计,产后1~2月就出现尿失禁的概率在10%左右,产后出现盆腔器官脱垂的概率接近50%。
孕产妇分娩后需要做骨盆肌肉锻
炼
女性分娩之后,阴道经过扩张而肌肉弹性往往减弱。
这时如果不注意加强骨盆肌肉锻炼,就可能使阴道松弛。
练一练骨盆体操有助于锻炼阴道、肛门括约肌力量,阴道松弛者不妨用之。
1、卧式锻炼:靠床沿仰卧,臀部放在床沿,双腿挺直伸出悬空,不要着地。
双手把住床沿,以防滑下。
双腿合拢,慢慢向上举起,向上身靠拢,双膝伸直。
当双腿举至身躯的上方时,双手扶
住双腿,使之靠向腹部,双膝保持伸直。
然后,慢慢地放下,双腿恢复原来姿势。
如此反复六次,每天一回,可常年不辍。
2、立式锻炼:站立,双腿微分开,收缩两侧臀部肌肉,使之相挟,形成大腿部靠拢,膝部外转,然后收缩括约肌,使阴道往上提的方向动,经过耐心锻炼,即可学会分清阴道和肛门括约肌舒缩,改善阴道松弛状态,提高阴道的夹缩机能,藉以掌握夫妻同房时的舒缩能力,使性生活和谐、美满。
产后修复的训练方式
产后修复是指产后妇女通过一系列的身体训练来恢复身体健康和体形。
这个过程通常包括恢复核心肌群的力量、改善姿势、提高柔韧性和有氧运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产后修复训练方式:
1.核心训练:强化腹直肌、腹横肌和盆底肌群是非常重要的。
这有助于减轻腰背部疼痛,
提高腹部的稳定性。
2.盆底康复:产后妇女常常面临盆底肌群松弛的问题。
通过盆底康复训练,如减缓呼吸、
骨盆底肌收缩等,有助于提高盆底肌群的紧实度。
3.有氧运动:逐渐引入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或低强度的有氧运动,以提高心
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
4.柔韧性训练:进行一些柔韧性训练,如瑜伽或拉伸运动,有助于改善身体的灵活性,
减轻肌肉紧张感。
5.腹直肌分离修复:产后腹直肌分离是常见问题,特别是在怀孕期间。
通过特定的训练,
如深层腹肌激活和适当的腹肌锻炼,可以促进腹直肌的恢复。
6.正确的呼吸:学习正确的呼吸技巧对于产后康复至关重要。
深呼吸有助于激活核心肌
肉,促进身体的放松。
7.适度的力量训练:引入适度的全身力量训练,包括使用小重量的哑铃进行肌肉训练,
有助于提高整体身体的力量和稳定性。
在进行产后修复训练之前,建议妇女先咨询医生或专业的产后康复教练,以确保选择适合个体状况的训练方案,并避免过度劳累。
产后为什么要做"盆底康复训练"
妊娠和分娩,是大多数女性都要经历的生理过程。
而这个特殊的生理过程,在带给女性成为母亲的喜悦的同时,也造成了很多不可避免的损伤,引致后患。
如何使产后女性最好地恢复到产前状态,减少因怀孕和生产过程对身体造成的不良后果,从而提高产后生活质量,成为现代保健的重要课题。
丨【产后女性盆底肌肉受损的必然性】丨
产后的女性,也就是经历了妊娠和分娩的女性,其骨盆底部的肌肉不可避免地受到损伤。
机理很容易明白:正常体位时,人体正常的生理弯曲使腹腔压力和盆腔脏器的重力轴指向骶骨;而妊娠时,腰部向前突出,腹部向前鼓起,向下突出,使重力轴线向前移,而使腹腔压力和盆腔脏器的重力指向盆底肌肉,加上子宫重量日益增加,使盆底肌肉处在持续受压中,而逐渐松弛。
丨【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危害性】丨
有些女性以为剖宫产可以避免盆底肌肉松弛,导致了近年来剖宫产率极度上升。
实际上,不论是顺产还是剖宫产,十月怀胎的过程,已经使盆底肌肉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
而孕期和产时的异常情况如胎儿过大、羊水过多、孕妇体重增加过甚、产程过长、难产、阴道助产等,使盆底肌肉受损更加严重。
女性的盆底肌肉,象吊床一样,承托和支持着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脏器,除了使这些盆腔脏器维持正常的解剖位置之外,还参与了控制排尿、控制排便、维持阴道的紧缩度,增加性快感等多项生理活动。
盆底肌肉受损,就会导致盆底功能障碍,初期表现为阴道松弛、性生活不满意或小腹坠胀感、尿频、便秘等症状,不仅给女性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还可能因阴道松弛、性生活过程中不会或不能收缩盆底肌肉而导致男女双方性快感下降,影响婚姻生活质量。
如果盆底肌肉功能没有及时康复,将逐渐发展为尿失禁,子宫脱垂、膀胱脱垂、直肠脱垂等疾病,给女性造成难以言状的痛苦。
就拿最常见的压力性尿失禁来说吧:轻度的,咳嗽、喷嚏、大笑或提重物时就发生漏尿;中度的,走路快就会尿湿裤子;重度的,站立时都会发生尿失禁。
有些女性需要长期使用护垫或尿片,而且整天异味缠身,使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也严重地影响了个人形象和社交生活。
子宫脱垂更是苦不堪言。
患者阴部有下坠感,阴道发胀不适,伴小腹胀痛,腰背酸痛,重度脱垂的子宫在走路时经常会摩擦到,引起溃疡、化脓或子宫肥大等问题,不易痊愈。
丨【产后女性盆底功能康复的重要性】丨
妊娠和分娩使盆底肌肉受损的必然性,导致了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常见性和多发性。
有资料显示,我国已婚已育的女性,45%都有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
在欧美及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这一问题十分重视,产后盆底的康复治疗已经非常普及,女性在产后及早进行盆底肌肉康复疗程,唤醒盆底的神经及肌肉,使阴道更好地恢复到产前的大小、敏感状态,从而提高性生活的质量,同时有利于预防、治疗盆底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产后半年是盆底康复的最佳时机,女性如果错失产后康复的良机,随着年龄的增大,激素水平下降,肌肉更加松弛,症状就会越来越严重,到时候就只能选择手术治疗,同时会带来更多的社会卫生问题。
所以,全社会应重视及关爱女性盆底疾病的防治,广大女性更要重视这一问题并积极预防,在产后及时进行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这对降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率,保障女性身体健康,提高女性生活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
丨【产后进行盆底肌肉康复训练的科学性】丨
科学地进行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包括掌握适当的时机和正确的方法。
产后女性的身体正处于暂时性的组织衰弱状态,属于恢复的最佳时期,这时候通过科学的康复方法可使各方面的机能迅速恢复至产前状态。
盆底肌肉功能的恢复也不例外。
盆底肌肉在妊娠时的长期受压和分娩时的过度拉伸造成疲劳损伤,在产后进行收缩锻炼,能促使肌力尽快恢复。
盆底肌肉康复训练的方法包括主动收缩和被动收缩。
主动收缩训练的最初模式是“凯吉运动”,它由20世纪40年代的凯吉医生最先提出,方法是先找出正确的肌肉群,然后进行收缩锻炼。
将肌肉绷紧,持续5秒,然后放松,连续做10次。
这种运动做起来方便,但往往难以掌握正确的方法。
病人往往会收缩腹部或大腿内侧的肌肉,这样不仅达不到锻炼的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
被动收缩训练的方法有很多,海力孚中国·康宇医疗的盆底脉冲磁刺激疗法最大的优势是非接触式疗法,不触及患者隐私,无需褪掉衣物,同时保障了治疗效果,是当下流行的治疗训练方法。
这种高科技的脉冲磁刺激技术,兼具盆底肌肉功能状况评估和治疗训练,从而大大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女性产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正确地进行盆底肌肉的康复训练,是防止后患的明智之举。
【来源】广东医师协会康复科医师分会
【全文转载及整理】康宇医疗
【声明】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订阅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