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临床分类和手术分型指南(2012)解读 (1)
- 格式:pdf
- 大小:492.40 KB
- 文档页数:7
中耳炎诊疗指南中耳炎诊疗指南一、急性中耳炎诊断】急性中耳炎的诊断必须满足三个标准:迅速发生的病史、中耳渗液的存在以及中耳感染的症状和体征。
1、临床表现:1)耳痛:婴幼儿可能表现为搔耳、摇头、哭闹不安,易激惹。
2)发热。
3)耳漏:部分患儿鼓膜穿孔后有流脓或者流血、流脓血。
4)听力减退及耳鸣:部分患者病程初期有耳闷、耳鸣、听力检查退、甚至眩晕。
5)全身症状:表现不一,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全身症状较重,可伴消化道中毒症状。
2.查体:1)鼓膜:充血、水肿、膨隆,穿孔时可见鼓膜穿孔处有博动性亮点甚至溢脓,少见大穿孔。
2)触诊:部分患者乳突部可有压痛。
3.辅助检查:1)听力检查:多为传导性耳聋,程度为气导下降轻、中度不等。
2)血常规:部分患者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多。
治疗】1.全身治疗:早期足量使用抗生素,全身症状重者可给予补液等支持治疗。
用药时间不可过短,一般以7-10天为一疗程,切不可仅用药2-3天,患儿临床症状减轻即停药。
这种易致急性中耳炎复发和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如患儿就诊时病情较重或已用过青霉素类药物无效,则可选用广谱的头孢类抗生素,待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出来后根据___结果更换敏感药物。
2.局部治疗:1)局部滴耳:a.鼓膜未穿孔:使用2%酚甘油减轻局部充血、止痛或者使用水溶性抗生素滴耳剂滴耳。
b.鼓膜穿孔后:使用3%双氧水清洗耳道脓液或者吸引器将脓液吸净;使用水溶性抗生素滴耳剂滴耳,禁止使用粉剂。
2)0.5%麻黄碱滴鼻液滴鼻。
3.病因治疗:同时治疗鼻部(如鼻炎、鼻窦炎)、鼻咽部(如腺样体肥大)、咽部(如扁桃体炎)疾病。
4.手术治疗:1)鼓膜切开:若使用抗生素及局部用药无效,鼓膜膨隆明显,可行鼓膜切开术。
2)急性中耳乳突炎:经一般治疗后症状无好转,若耳廓后上区红肿明显,CT证实有急性乳突炎或耳后鼓膜下脓肿,应急诊行乳突凿开术。
二、慢性中耳炎诊断】1.慢性单纯性中耳炎:1)间歇或持续耳漏。
2)鼓膜穿孔多为紧张部中央性。
中耳炎诊疗指南一、急性中耳炎【诊断】必须满足三个标准:迅速发生的病史,中耳渗液的存在,中耳感染的症状和体征1、临床表现:(1)耳痛:不能表达的婴幼儿表现为搔耳、摇头、哭闹不安,易激惹(2)发热(3)耳漏:部分患儿鼓膜穿孔后有流脓或者流血、流脓血(4)听力减退及耳鸣:部分患者病程初期有耳闷、耳鸣、听力检查退、甚至眩晕(5)全身症状:表现不一,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全身症状较重,可伴消化道中毒症状2.查体:(1)鼓膜:充血、水肿、膨隆,穿孔时可见鼓膜穿孔处有博动性亮点甚至溢脓,少见大穿孔;(2)触诊:部分患者乳突部可有压痛3.辅助检查:(1)听力检查:多为传导性耳聋,程度为气导下降轻、中度不等。
(2)血常规:部分患者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多【治疗】1.全身治疗:早期足量使用抗生素,全身症状重者可给予补液等支持治疗。
用药时间不可过短,一般以7-10天为一疗程,切不可仅用药2-3 天,患儿临床症状减轻即停药。
这种易致急性中耳炎复发和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如患儿就诊时病情较重或已用过青霉素类药物无效,则可选用广谱的头孢类抗生素,待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出来后根据药敏结果更换敏感药物。
2.局部治疗:1)局部滴耳(1)鼓膜未穿孔:a.2%酚甘油减轻局部充血、止痛或者使用水溶性抗生素滴耳剂滴耳;(2)鼓膜穿孔后:a.3%双氧水清洗耳道脓液或者吸引器将脓液吸净;b.水溶性抗生素滴耳剂滴耳,禁止使用粉剂2)0.5%麻黄碱滴鼻液滴鼻3.病因治疗:同时治疗鼻部 (如鼻炎、鼻窦炎 )、鼻咽部 (如腺样体肥大 )、咽部 (如扁桃体炎 )疾病4.手术治疗:(1) 鼓膜切开 :.若使用抗生素及局部用药无效,鼓膜膨隆明显,可行鼓膜切开术。
(2)急性中耳乳突炎:经一般治疗后症状无好转,若耳廓后上区红肿明显,CT 证实有急性乳突炎或耳后鼓膜下脓肿,应急诊行乳突凿开术。
二、慢性中耳炎【诊断】1.慢性单纯性中耳炎:(1)间歇或持续耳漏,(2)鼓膜穿孔多为紧张部中央性;(3)听力下降:多为传导性听力损失;(4)急性发作可有头痛、耳痛、眩晕、发热(5)颞骨 CT 多无骨质缺损破坏迹象。
中耳炎病情说明指导书一、中耳炎概述耳主要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中耳介于外耳和内耳之间,是位于颞骨中的不规则含气腔和通道。
中耳通过耳膜与外耳分开,并通过一个叫做咽鼓管的狭窄通道与鼻子和喉咙的后部相连。
中耳炎(otitis media)则是指发生于中耳部位的炎症,病变可累及中耳全部或部分结构,患者可出现耳部疼痛、耳道分泌物、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
临床上中耳炎多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感染所引起。
该病好发于儿童,2岁和5岁是发病的高发阶段。
中耳炎的分类较多,其中以分泌性中耳炎和化脓性中耳炎较为典型,临床常见。
英文名称:otitis media其它名称:无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一般不会遗传发病部位:耳常见症状:耳部疼痛、耳道分泌物、听力下降、耳鸣主要病因:病原体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变态反应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免疫学检查、颞骨 CT、听力检查、电耳镜检查、纤维耳镜检查、咽鼓管检查、鼓室穿刺检查重要提醒:中耳炎若不及时治疗,可造成永久性听力下降,因此患者一旦出现类似于中耳炎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治疗。
临床分类:根据《中耳炎临床分类和手术分型指南(2012版)》,将中耳炎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
冬春季多发,是儿童和成人常见的听力下降原因之一,多为上呼吸道感染所致。
2、化脓性中耳炎分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发病的时间通常界定为6周。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病变主要位于鼓室,中耳的其他各部,如乳突的黏膜也有较轻微的炎症。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
中耳炎[单项选择题]1、患者男性,45岁,因“反复间断性耳溢、听力下降20年”来诊。
入院专科检查:鼓膜松弛部内陷;可见肉芽、胆脂瘤痂皮;紧张部完整、内陷;骨导语言听阈平均25dB HL[听力级(hearing level,HL)],气导为45dB HL,诊断为中耳胆脂瘤。
最不合理的术前判断是()A.咽鼓管功能可能不良或较差B.胆脂瘤可能首先由松弛部内陷形成C.胆脂瘤首先由中耳感染形成D.中鼓室黏膜可能正常E.乳突黏膜可能伴随肉芽参考答案:C[多项选择题]2、患者女性,17岁,因“咳嗽、发热、咽痛3天,经内科治疗好转后,右耳疼痛、听力下降1天”来诊。
专科检查:右耳外耳道、鼓膜充血,左耳正常;纯音测听右耳骨导语言听阈平均15dB HL[听力级(hearing level,HL)],气导为30dB HL,B型曲线。
提示患者经乳突切开术引流,见乳突、鼓窦、上鼓室、中鼓室有脓液,听骨链完整,上鼓室和后鼓室少许肉芽,经乳突腔引流、局部抗生素冲洗后好转出院。
6个月后复查:鼓膜完整,表面钙化斑,内陷,气、骨导听阈差30dB,盖莱试验阴性;CT示乳突、鼓窦、上鼓室密度增高影,听骨模糊。
合理的判断可能是()A.隐匿性中耳炎B.鼓室硬化症C.听骨链固定D.中耳胆脂瘤E.耳硬化症F.粘连性中耳炎参考答案:A,B,C[多项选择题]3、患者女性,17岁,因“咳嗽、发热、咽痛3天,经内科治疗好转后,右耳疼痛、听力下降1天”来诊。
专科检查:右耳外耳道、鼓膜充血,左耳正常;纯音测听右耳骨导语言听阈平均15dB HL[听力级(hearing level,HL)],气导为30dB HL,B型曲线。
提示患者经局部鼓膜切开排脓,局部及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1周,耳痛消失,耳闷感消失,但听力未恢复。
2周后诉耳后剧烈胀痛,检查耳后皮肤红肿、压痛,前期鼓膜穿孔处脓栓阻塞。
复查听力气导较前下降,骨导无变化。
CT示乳突鼓窦上鼓室密度增高影,乳突皮质骨不连续。
中耳炎的诊断与治疗概述中耳分外耳、中耳及内耳。
中耳位于内耳及外耳之间,包括鼓室、鼓窦、乳突及咽鼓管。
中耳内含有3块听小骨,听骨链。
另外还有肌肉、韧带及神经等。
概念:中耳炎分为化脓性和非化脓性。
化脓性又分为:黏膜——非危险型中耳炎(单纯型);骨质——危险型中耳炎(胆脂瘤型及骨疡型)。
急性中耳炎诊断要点耳痛:开始时耳痛轻,逐渐加重;多数病人鼓膜穿孔前疼痛剧烈、夜不成眠;如为波动性跳痛或刺痛,可向同侧头部、耳后或牙齿放射;在婴幼儿常哭闹不安、拒食,鼓膜穿孔流脓后耳痛减轻。
听力减退及耳鸣。
流脓:鼓膜穿孔后耳内可有液体流出,初为血水脓样,以后变为脓性分泌物。
全身症状:轻重不一;全身发热、乏力、纳差、畏寒、倦怠等;小儿全身症状较重,常伴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一旦鼓膜穿孔,体温即逐渐下降,全身症状明显减轻。
分泌性中耳炎义定:以鼓室积液及传导性耳聋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病因:咽鼓管(主)、感染和免疫反应病理:鼓室负压、血管通透性改变——鼓室积液临床表现:听力减退、耳痛、耳闷胀感、耳鸣。
鼓膜:鼓膜内陷,鼓膜色泽呈琥珀色。
可见液平,动度降低。
鉴别诊断:需排除鼻咽部肿瘤、与引起传导性耳聋而鼓膜又完整的疾病相鉴别、胆固醇肉芽肿和鼓室体瘤鉴别、脑脊液耳漏和外淋巴漏鉴别。
治疗原则: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治疗病因。
分泌性中耳炎的急性期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抗生素、激素和粘液促排剂。
注意事项:定期复查、有时仅仅在前3个月进行追踪随访,不宜长期应用药物治疗。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收缩鼻腔黏膜和通畅咽鼓管。
鼓膜穿刺术、鼓膜切开术、鼓膜置管术、咽鼓管吹张、滴鼻剂。
治疗原发病:腺样体切除、鼻中隔矫正、下鼻甲部分切除、鼻息肉切除、鼻窦手术和扁桃体切除等。
治疗过敏性疾病和鼻炎、鼻窦炎。
中耳炎分类非化脓性中耳炎分为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和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化脓性中耳炎分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及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又分为单纯型、骨疡型(肉芽型)、胆脂瘤型。
中耳炎治疗指南疾病简介:中耳炎(Otitis media)是累及中耳( 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 )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绝大多数为非特异性安排炎症,尤其好发于儿童。
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
非化脓性者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化脓性者有急性和慢性真是之分特异性炎症太少少见如结核性中耳炎等。
常见有分泌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及胆脂瘤型中耳炎和气压损伤性中耳炎。
中耳炎的概述中耳发炎就是中耳炎,是由于中耳内发生了细菌感染,故医学上全称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是孩子发生耳痛的一种常见病因。
中耳炎,又称“耳朵底子”,发起病来,使人头脑涨痛,有时还从耳内流出脓水。
虽不是大病,但给人带来无尽的痛苦。
中耳炎常发生于8岁以下儿童,它经常是普通感冒或咽喉感染等上呼吸道感染所引发的疼痛并发症。
通常中耳炎又分为急性与慢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如果及时就医的话,可以痊愈并不再复发。
但慢性中耳炎(Chronic otitis media)无法根治。
慢性中耳炎一般由急性中耳炎转变而来,需要及时的治疗。
病理在我们的生活中慢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鼓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
中国医学博士认为急性中耳炎未能及时治疗,或病情较重,也可能形成慢性中耳炎。
对于中耳炎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
疾病病理慢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鼓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
急性中耳炎未能及时治疗,或病情较重,也可能形成慢性中耳炎。
肾主骨髓,开窍于耳,即耳朵为肾经的末梢.当人体的抵抗力低下时,外邪容易入侵,即容易造成感染发炎.中耳炎同样是外邪入侵导致耳道发炎.究其根本原因是肾水不足,即肾虚,人体的抵抗力下降,此时耳道就容易引发炎症.特别是儿童多发中耳炎大多是由於长期挑食,偏食,厌食,造成肾虚导致.病原病因急性中耳炎(Acute otitis media)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由咽鼓管途径感染最多见。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胆脂瘤型中耳炎症状
导语:胆脂瘤型中耳炎是中耳炎的一种,同时也是人体易患的一种疾病,但是和其他类型的中耳炎比起来,这种胆脂瘤型中耳炎的发病率还是比较低的,而
胆脂瘤型中耳炎是中耳炎的一种,同时也是人体易患的一种疾病,但是和其他类型的中耳炎比起来,这种胆脂瘤型中耳炎的发病率还是比较低的,而且正因为这样,所以现实中很多人都是不知道有胆脂瘤型中耳炎这种疾病的存在的。
胆脂瘤型中耳炎的症状有很多,很多医生就是凭借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一些症状来判定这种疾病的。
胆脂瘤型中耳炎是我们人体疾病的一种,一般患上胆脂瘤型中耳炎之后我们就要及时地去医院接受治疗。
但是就目前的医学技术来看,对于胆脂瘤型中耳炎的治疗并没有多好的效果的,也是没有什么治疗的特效药物的。
下面就来说说胆脂瘤型中耳炎的症状。
胆脂瘤型中耳炎在2012年中华医学会的《中耳炎临床分类和手术分型指南》中更改为中耳胆脂瘤。
以前曾经认为胆脂瘤型中耳炎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最重的类型,但实际上本病为鳞状上皮组织在中耳、乳突内的生长,其生成机制、病理及转归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不同。
所谓胆脂瘤,就是脱落上皮的堆集,越聚越大,不断地向四周扩张,从而造成邻近的骨质破坏,有可能造成周围器官的并发症。
因此本病的治疗是一经诊断应建议手术,且手术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提出高听力及不流脓,而是预防并发症。
临床症状
1.可无症状:不伴感染的胆脂瘤早期可无症状。
2.耳流脓:不伴感染的中耳胆脂瘤可无耳溢液。
伴化脓性中耳炎者可有耳流脓,且持续不停,脓量多少不等,脓液常有特殊恶臭,伴有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急性坏死性中耳炎临床路径(最全版)一、急性坏死性中耳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坏死性中耳炎(ICD-10:H66.4/66.0)并行手术治疗(ICD-9-CM-3:19.3-19.5/20.2/20.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咽喉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中耳炎的分类和分型》(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2012年)1.症状:有间断性或持续性耳溢脓病史;中重度以上听力下降。
可伴有头痛、发热、眩晕、周围性面瘫等。
2.体征:可伴有高热,有鼓膜大穿孔,鼓室内可见有恶臭脓性分泌物,黏膜可见肿胀、增厚、肉芽形成;可伴中耳胆脂瘤。
3.听力检查: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
4.中耳乳突HRCT扫描:提示中耳、乳突及听骨链等出现溶骨性破坏。
5.多发生于伴有急性传染性疾病的儿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咽喉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1. 注意休息加强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 取中耳分泌物培养和药敏实验。
3. 早期全身应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
4. 外耳道冲洗及滴药。
5. 适当补充各种维生素。
6. 行乳突根治术。
7.其他治疗,增强免疫力。
(四)标准住院日为12-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66.4/66.0急性坏死性中耳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4)胸片、心电图;(5)纯音听阈测试;(6)中耳-乳突薄层HRCT;(7)中耳分泌物细菌培养+药敏。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血清病毒学检测;(2)听力学检查:包括听性脑干反应、声导抗等;(3)前庭功能的相关测试(4)MRI等影像学检查(5)面神经功能测定(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一、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SOM)是中耳的常见疾病,尤其在儿童中发病率很高。
按照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慢性中耳炎多因急性期未得到及时治疗或反复发作、迁延转化而来。
若治疗不当,最终可造成中耳粘连、听力下降,在儿童还可影响语言发育。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发病前大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史,慢性者起病多较隐匿,常说不清具体的发病时间。
主诉听力下降、耳内闷胀或堵塞感、耳鸣等。
婴幼儿常表现为言语发育延迟,较大儿童则常表现为看电视时音量过大等。
诊断1.临床表现(1)听力减退:可于上呼吸道感染后突然出现,也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
有渗出液时听力减退感觉可因体位改变而发生变化,患者直立时听力可下降明显,平卧时可暂时改善。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中耳渗出液因较黏稠,听力常不因头位变动而改变。
如单耳患病,另一耳听力正常时,可长期不被察觉。
小儿常因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而被家长和老师发觉。
(2)耳内闷胀或闭塞感:似有棉球堵塞于外耳道内,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
摇头时耳内可有水流动感。
一般无耳痛,少数患者可有轻微耳痛。
2.辅助检查(1)耳镜检查:早期常见松弛部或全鼓膜内陷,表现为鼓膜松弛部凹入鼓隐窝;因鼓膜紧张部内陷而使光锥变形或消失;锤骨柄向后、向上陷入而显得变短;锤骨短突则明显外突。
鼓室积液后鼓膜失去正常光泽,呈淡黄、橙红或琥珀色,慢性者颜色多灰暗、混浊;若液体为浆液性,且未充满鼓室,可透过鼓膜见到液平面呈一发丝状弧线,其凹面向下,头位变动时此弧线保持与地面平行的位置关系不变,透过鼓膜有时尚可见到液体中的气泡,咽鼓管吹张后气泡可增多。
在鼓膜增厚、积液黏稠或鼓室完全充满液体时,则不易或不能看到液平面。
鼓室积液较多时,鼓膜也可外凸。
慢性病变时鼓膜常增厚、色白,紧贴在鼓室内壁,发展而成粘连性中耳炎。
(2)鼻及鼻咽部检查:有时可见鼻息肉、增殖体炎等病变,鼻咽部黏膜或咽鼓管圆枕充血、肿胀。
(3)听力检查:通常为传导性耳聋。
听力下降程度随病期不同而异,早期中耳负压造成听骨链活动障碍,传音构造的劲度增加,气导曲线以低频损失为主。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中耳炎临床分类和手术分型指南(2012)解读
作者:孙建军, 刘阳
作者单位:海军总医院全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北京,100048
刊名: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年,卷(期):2013,48(1)
被引用次数:3次
1.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耳炎的分类和分型(2004年,西安)[期刊论文]-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5(01)
2.迟放鲁中耳炎和胆脂瘤的分型及处理原则[期刊论文]-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7(07)
3.杨仕明;袁虎中耳炎的分类分型和诊治[期刊论文]-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7(07)
4.刘阳;孙建军乳突与鼓室成形手术分类[期刊论文]-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05(04)
5.孙建军;倪道凤提高中耳乳突炎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水平[期刊论文]-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7(07)
6.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耳科学组;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耳科组中耳炎的临床分类和手术分型指南(2012)[期刊论文]-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3(01)
7.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ms.Tenth revision 1992
8.O'Neil M;Payne C;Read J Read Codes Version 3:a user led terminology 1995(1-2)
9.Harkness P;Topham J Clinical coding in ENT surgery:the Read Codes and clinical terms project 1995(01)
10.The Read Codes Version 3 and 3.1 (S/CD) 1995
11.Harkness P;Topham J Classification of otitis media[外文期刊] 1998(10)
12.Berman S Classification and criteria of otitis media 1997(Suppl 3)
13.Klein JO;Tos M;Hussl B Recent advances in otitis media.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1989(Suppl)
14.Cober MP;Johnson CE Otitis media:review of the 2004 treatment guidelines 2005(11)
15.Gates GA;Klein JO;Lim DJ Recent advances in otitis media.1.Definitions,terminology,and classification of otitis media 2002
16.Wullstein H Technic and early results of tympanoplasty 1953(04)
17.Z(o)llner F Surgical technic for the improvement of sound conduction 1953(04)
mittee on Conservation of Hearing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 and Otolaryngology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for surgery of chronic ear infection 1965(02)
19.Portmann M The ear and the temporal bone 1979
20.Wullstein H Funktionella Operationen im Mittelokrmit Hilfe des Freven Spaalthappen-Transplantes 1952
21.Storrs LA Myringoplasty with use of fascia graft 1961
22.Shea JJ Jr Vein graft closure of eardrum perforatons 1960
23.Shaan M;Landolfi M;Taibah A Modified Bondy technique 1995(05)
24.Sheehy JL;Patterson ME Intact canal wall tympanoplasty with mastoidectomy.A review of eight years' experience 1967(08)
25.Arriaga MA Mastoidectomy-canal wall down procedure 2010
26.Paparella MM;Froymovich O Surgical advances in treating otitis media 1994
27.孙建军;李厚恩;刘阳胆脂瘤型骨疡型中耳乳突炎外科治疗的合理选择[期刊论文]-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1(06)
28.刘阳;孙建军;林勇生保留骨桥的乳突鼓室成形术(IBM)远期疗效与相关技术再探讨[期刊论文]-中华耳科学杂志 2007(02)
29.Gantz B J;Gubbels SP;Wilkinson EP Canal wall reconstruction tympanomastoidectomy 2010
1.单林.郝志鹏.陈俊丽.刘宏保留骨桥的乳突鼓室成形术临床体会[期刊论文]-北方药学 2013(11)
2.李鹏.黄顺德.谢景华.孟庆翔外耳道后壁重建和乳突填充治疗胆脂瘤中耳炎[期刊论文]-中国医师杂志 2013(7)
3.李朝军进一步加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规范化治疗研究[期刊论文]-重庆医学 2013(12)
引用本文格式:孙建军.刘阳中耳炎临床分类和手术分型指南(2012)解读[期刊论文]-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