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围手术期的护理-2019年文档
- 格式:docx
- 大小:10.67 KB
- 文档页数:5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围手术期的护理【关键词】青光眼;围手术期;护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以眼压急剧升高,并伴有相应症状和眼前段组织改变为特征的眼病[1]。
急性发作表现为剧烈头痛、眼痛、畏光、流泪、视力严重减退,常降到指数或手动,可伴有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
是一种严重危害患者视力的眼科急症之一。
及时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而全面周到的护理也是治疗的关键,现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护理综述如下。
1 术前护理1.1 急性发作期的护理给予疏通房水循环,降低眼压等治疗护理措施[2]。
尽可能将眼压控制在较低的水平,降低高眼压对视功能的损害。
①立即给予1%毛果芸香碱滴眼液滴发作眼,根据眼压高低确定滴眼次数。
严密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应特别注意,每次滴眼后压迫泪囊区2~3 min,以减少药液经鼻泪管吸收,避免出现眩晕、气喘、脉速、流涎、多汗等中毒症状。
②迅速给予20%甘露醇250 ml于20~30 min内静脉滴完。
静脉滴注甘露醇时,注意加强巡视,避免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肿胀疼痛,甚至坏死。
甘露醇副作用有多尿、口渴、颅内压降低引起头晕头痛,此时应嘱患者平躺5~10 min,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脉搏、呼吸的变化。
对于年老体弱、心脏病等应适当放慢滴速。
③噻吗心安滴眼液2次/d,以减少房水的生成,从而降低眼压。
④醋甲唑胺片50 mg口服3次/d,并同服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
并嘱患者少量多次饮水,做尿常规检查,肾功能不好者禁用。
⑤对眼痛、头痛剧烈、烦躁不安的患者同时给予鲁米那口服或肌内注射。
1.2 心理护理青光眼患者往往发病突然,症状重,视力急剧下降,患者害怕失明,对疼痛难以耐受,对手术更是疑虑重重,心情变得焦虑和恐惧[3]。
而且这些精神因素能引起动脉压升高,从而诱发眼内压升高。
故我们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应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在护理方面,护士应耐心、同情、关心患者,应多巡视病房,多与患者交流,介绍现代医疗水平的先进性,讲解与疾病有关知识。
青光眼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关键词】青光眼;围手术期;护理青光眼的分类:原发性青光眼(分为闭角型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2类),继发性青光眼,发育性青光眼。
1 青光眼手术类别闭角型青光眼的诊断一旦确立,就应根据其所处的不同阶段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
①临床前期眼:治疗目的是预防发作,主张及时作周边虹膜切除(开)术,解除瞳孔阻滞;②争性发作眼:挽救视功能和保护房角是治疗的主要目的。
应做急诊全力抢救,以期在最短时间内控制高眼压,减少对视功能的损害并防止房角形成永久性粘连。
急性发作的患眼如果采用药物治疗措施后3 d内眼压仍持续在50~60 mm Hg以上,则应考虑及时手术治疗。
对于虹膜萎缩和瞳孔固定散大的急性发作眼,虑过性手术以虹膜嵌顿术为好。
开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最常用的是小梁切除术,即人为地开创1条滤过通道,将房水引流到巩膜瓣和结膜瓣下,以缓解升高的眼压。
2 继发性青光眼除了眼压增高这一危害因素外,还伴有较为严重的原发病变,因此病情更为复杂,预后往往较差。
治疗时要同时考虑眼压和原发病变,有所侧重,但又要全面。
3 发育性青光眼原则上一旦确诊,应及早手术治疗。
对3岁以下儿童可选用小梁切开术或房角切开术,特点是术后不需滤过引流,其房水循环仍为生理生的外流途径。
4 青光眼相关护理诊断根据青光眼患者的调查并结合相关症状提出以下相关护理诊断:①感知的改变:视力障碍,与眼压升高,房水浑浊有关;②自理缺陷:与角膜充血,视力下降有关;③恐惧:与担心视力障碍、惧怕手术和各种治疗措施有关;④疼痛:眼压升高、手术损伤有关;⑤高危险伤害:与手术及眼压高有关;⑥术后感染及出血:与不注意用眼卫生及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有关;⑦社交障碍:与视力下降导致性格改变有关;⑧知识缺乏:与缺乏此疾病防治知识有关。
5 青光眼患者的护理围手术期护理:青光眼患者性情急躁、易怒,应给予耐心、细致的护理,做好解释、劝慰工作。
为了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提供良好的医疗护理服务,针对住院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应做到如下分期健康教育。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由于周边虹膜堵赛小梁网、或与小梁网产生永久性粘连,房水外流受阻,引起眼压升高的一类青光眼。
根据眼压升高是骤然发生还是逐渐发展,又可分为急性和慢性,现以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G)为例。
一: 临床表现:分五期1、临床前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为双侧性,当一眼急性发作确诊后,另一眼即使没有任何症状也可以诊断为临床前期。
有些ACG在急性发作以前,可以没有自觉症状,但具有前房浅、虹膜膨隆、房角狭窄等表现,在一定诱因下,如暗室试验后眼压明显升高,也可以诊断为本病的临床前期。
2、先兆期表现为一过性或反复多次的小发作。
发作多发生在傍晚时分,突感雾视、虹视,可能有患侧额部疼痛,或伴同侧鼻根部发胀。
上述症状历时短暂,休息后自行缓解或消失。
若即刻检查,可发现眼压升高,常在40mmHg以上,眼局部轻度充血或不充血,角膜上皮呈轻度雾状水肿,前房极浅,但房水无混浊,房角大范围关闭,瞳孔稍扩大,光反射迟钝。
小发作缓解后,除具有特征性浅前房外,多不留下永久性损害。
3、急性发作期表现为剧烈头痛、眼痛、畏光、流泪,视力严重减退,常降到指数或手动,可伴有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
体征有眼睑水肿,混合性充血,角膜上皮水肿,裂隙灯下上皮呈小水珠状,角膜后色素沉着,前房极浅,周边前房几乎完全消失。
4、间歇期指小发作后自行缓解,小梁网尚未遭受严重损害。
间歇期的主要诊断标准是:(1)有明确的小发作史;(2)房角开放或大部开放;(3)在不用药或单用少量缩瞳剂时,眼压即能稳定在正常水平。
5、慢性期急性大发作或反复小发作后,房角广泛粘连,小梁网功能已遭受严重损害,眼压中度升高,眼底常可见青光眼性视盘凹陷,并有相应视野缺损。
6、绝对期指高眼压持续过久,眼组织,特别是视神经已遭受严重破坏,视力已降至无光感且无法挽救的晚期病例,偶尔可因眼压过高或角膜变性而剧烈疼痛。
二:护理目标1、让病人了解自身病情,预防或减少引起高眼压的诱因。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摘要】目的:研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护理体会。
方法:选取我科27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及时准确的病情观察,实施抢救护理措施,提高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减小致盲率。
结果:在治疗和护理后,病人治愈率为88.9%(24例),致盲率11.1%(3例)。
结论:及时、准确的病情观察和专业的护理措施有效提高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成功率,减小致盲率。
【关键词】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救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7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5-0209-02青光眼是因眼内压升高造成视野缺损和视乳头损害的一种眼病。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睫状环阻滞型青光眼及某些继发型青光眼都有引起眼压升高的可能。
病人常伴有眼部胀痛、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且视力下降明显。
青光眼是眼科常见病症之一,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眼压升高,视神经坏死,甚至失明,其致盲率仅低于白内障。
[1]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科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7例,女10例,男17例,年龄在38~76岁,平均45.7岁。
住院时间为7天~20天,平均14.2天。
1.2急救方法: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急性发作期,入院时眼痛、头痛、烦躁,恶心、呕吐。
接诊护士应及时抢救,遵医嘱用药,0.25%—5%噻吗心安眼水8小时一次,其作用是通过抑制睫状突上皮环腺苷酸的生成而减少房水的生成;1%—2%毛果芸香碱眼水10分钟一次,其主要引起睫状肌收缩,牵拉巩膜突并拉紧小梁网,以增加房水外引流,达到降低眼压的作用;8小时一次口服乙酰唑胺片,根据医嘱在30min内快速滴完20%甘露醇等,如房角仍关闭,应及时手术治疗。
1.3结果:3例患者急性发作严重,眼压升高迅速,未能及时就诊,最终分别在4日5日内失明,致盲率为11.1%;剩余24例患者在急救和治疗后均治愈,治愈率为88.9%。
2、围手术期护理2.1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大多与病人情绪相关,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多交流,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工作,维持心情愉悦,向患者和家属解释手术治疗目的,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护理体会对实施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患者进行观察及护理。
对本院71例实施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通过合理的治疗手段及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了治疗效果。
掌握预防保健知识,可降低青光眼的复发率。
标签:青光眼;视力;预防;护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终身性、进行性眼病,常会造成视神经损伤,是一种不可逆的致盲率很高的眼病。
青光眼的病因很多,有眼球结构、遗传、神经血管系统、精神状况及环境等因素,目前还不能从根本上进行防治,只能尽量保护视功能。
采取合理的治疗手段及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减轻视神经损害,抢救视力,降低致盲率的有效措施。
笔者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1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男性27例,女性44例。
最大年龄71岁,最小43岁,平均57岁。
平均住院天数8.33 d。
71例患者均接受了抗青光眼手术治疗。
2入院后护理宣教及措施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造成视神经缺血的主要原因是眼压过高。
正常情况下,睫状突分泌房水再透过前房角和小梁网排出,房水的生成和排出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当房水疏通障碍时会造成房水增加引起眼压升高。
压迫供应视神经的动脉导致神经缺血,使患者出现一系列眼病症状,如眼痛、头痛、恶心、呕吐、视物不清、虹视、视力下降、触摸眼球有坚硬感等。
本组调查统计:73.8%的发病诱因与精神因素有关,情绪紧张如悲伤、激动、愤怒、情绪低落、意外刺激等因素影响均可诱发青光眼。
住院、手术治疗等现实极易使患者产生烦躁、焦虑、恐惧等情绪,会加重病情,不利于治疗,所以护士一定要根据患者的状况,做好以下护理:2.1心理护理护士要了解患者的发病原因,做好解释安慰工作,介绍医院环境、科室有关人员及医疗技术水平、有关疾病的相关知识、同病种患者,使其了解患者的感受等,减少陌生感,减轻或消除不良情绪,达到提高治疗的目的。
2.2治疗及护理治疗原则是:降眼压、手术治疗。
可滴用抗青光眼的眼药水,如噻吗心安、贝特舒等。
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发表时间:2012-05-30T10:02:31.73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8期供稿作者:訾绍静刘艳芳邹翠杰李爱兰李秀妍[导读] 学会自我控制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在压力较大的工作环境中工作,因为严重的心理压力会增加眼压。
訾绍静刘艳芳邹翠杰李爱兰李秀妍(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 158100)【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8-0358-01【摘要】目的讨论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方法配合手术治疗进行围手术期护理。
结论密切监测眼压:按时使用降眼压药物,一般要求术前眼压控制在20mmHg以下,因为高眼压下手术危险性大,且术中术后并发症多,致手术效果不理想。
术后主要观察眼压、前房的变化,滤过泡的形态和功能,观察有无眼痛,如明显眼痛,要注意葡萄膜炎、高眼压、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青光眼围手术期护理青光眼(glaucoma)是病理性眼球内压力(intraocularpressure,IOP,眼压)升高导致特征性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的一组眼病或临床症候群。
眼压是指眼球内容物作用于眼球壁的压力。
正常眼压值是11~21mmHg。
临床上绝大部分青光眼是因房水外流阻力增加所致。
房水循环途径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都会影响到房水生成与排出之间的平衡,表现为眼压的波动。
各种抗青光眼治疗手段都围绕着两点,即减少房水产生和促进房水排出,以重新恢复房水循环平衡。
下面将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报告如下。
1 术前护理1.1 按内眼手术护理常规。
1.2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手术治疗目的及配合知识。
1.3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眼往往伴随眼前段葡萄膜炎,术前按时点糖皮质激素滴眼剂,炎症严重者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或消炎痛,观察药物副作用。
1.4 密切监测眼压:按时使用降眼压药物,一般要求术前眼压控制在20mmHg以下,因为高眼压下手术危险性大,且术中术后并发症多,致手术效果不理想。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术前术后护理目的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前、手术后护理措施进行探讨。
方法以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所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86例作为观察对象,对其采取术前、术后护理措施,且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结果经治疗与护理后,86例患者皆已痊愈,并康复出院,眼压恢复正常状态,视力恢复至0.3~0.8;住院时间在7~15d之间,平均住院时间为(9.4±2.2)d。
结论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全面、系统的术前、术后护理,可有效提升治疗的效果,降低眼压,改善视力,值得大力推广。
标签: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效果在临床上,青光眼是一种较为多见、多发的眼科疾病,其主要特征表现为眼内压持续性或者间隔性上升[1];一旦患有该疾病,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手段加以处理,将对患者的视力带来极大的影响,病情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失明。
临床上一般是先进行药物降眼压,之后再实施手术治疗,然仅实施手术治疗是远远不行的,还需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提升治疗的效果。
鉴于此,笔者将对我院所收治的86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予以术前、术后护理措施,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以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所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86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52例;年龄区间在22~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5±3.5)岁;发病至就诊时间在1h~3d之间;65例急性发作,21例为慢性发作;单眼42例,双眼44例。
对本组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其中有42例采取一侧小梁切除术联合对侧周边虹膜切除术,44例采取双眼小梁切除术。
1.2护理方法1.2.1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患者的心理状态,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疾病的治疗。
所以,在患者入院之后,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交流、互动,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且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负性心理进行疏导。
护理人员可向患者说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原因、机制、治疗与护理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且对其介绍一些成功治愈且出院的病例,以此来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且提升接受治疗的依从性与配合度。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前后的护理【关键词】青光眼;闭角型;手术前后护理青光眼是以眼压升高和视力、视野损害为特征的一种眼病,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永久性不可逆性的失明,手术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方法,但心理因素影响着患者的整个就医过程,所以充分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加强手术前后的护理对提升手术的成功有很大的作用。
现将我院于2007—2009年共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122例手术患者的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2007—2009年我院共收治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122例,其中男38眼,女84眼;年龄33~75岁。
房角窄1~3者85眼,窄4者37眼。
眼压(24.38~76.20mmHg)102眼,眼压>76.20mmHg 20眼。
发病原因有生气、劳累、休息不好、天气变化、遗传等,也有不明原因者,但少见。
2 护理2.1 术前护理患者绝大多数在48岁以上,且有浅前房、虹膜根部前移等解剖特点,它是眼科典型的心身疾病,它的发生和情绪有关[1]。
患者的过度兴奋、悲伤、情绪激动等不良心理因素,可使血管神经调节中枢失调,使毛细血管扩张,血管渗透性增加而睫状体水肿、前移而堵塞房角,使房角关闭。
而患者在患病后又有恐惧、悲观、失望等情况,严重影响治疗。
因此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之一。
护理人员要重视语言护理,对患者语言要亲切,说明做手术的必要性,介绍手术特点及手术医生的情况。
要有针对性地对待每一位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要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术给患者关怀、支持和帮助,以满足患者的需要,进而使患者能正确对待疾病,让患者学会自我调节、控制情绪,始终保持心情舒畅及开朗的性格,积极配合治疗,使病情早日康复。
2.2 术后护理 (1)术后单眼包扎,尽量卧床,嘱患者勿揉术眼,保持大便通畅,勿剧烈运动及剧烈咳嗽,以防止前房出血或切口裂开。
如有不适尽快告知医护人员。
护士在护理中应关心和安慰患者,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分散和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以减轻术后疼痛,必要时可给予止疼药物。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术前术后护理摘要】目的做好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前术后及护理,掌握预防保健知识,防止青光眼再度复发。
方法采取快速降眼压,行小梁切除术,或根据病情,同时给予虹膜根切术,才能避免视力下降。
结果本组26例患者,采用了合理的治疗方法后,26例患者均治愈出院。
结论小梁切除术是一种有保护瓣的滤过性手术,是传统的方法,也是目前治疗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术前术后护理[中图分类号]R77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1)11-120-01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发病急、致盲率高、伴有全身症状的常见眼病。
现将对26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46岁,平均61岁。
26例患者均治愈出院。
2术前护理2.1心理护理:与患者交流,克服恐惧心理,将青光眼发病原因、治疗及护理知识,术前、术后配合注意事项,详细向患者介绍,消除悲观心理,帮助熟悉环境,稳定患者情绪,避免或解除导致其发病的社会心理刺激,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
保持良好的心态,利于手术的成功。
2.2术前准备2.2.1术前一般检查:术前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必要的检查,了解患者有无其他疾病,做术前常规检查,心电图等。
使心肺功能、血压、血糖控制在适宜手术的状态下。
习惯性便秘者给予缓泻剂,保持大便通畅。
2.2.2术前用药的观察护理:全身用药并配合局部用药降眼压效果较好,全身用药选乙酰唑胺口服,20%甘露醇250ml静滴。
但服用过程中,钾离子排出增加,可产生手足麻木等不良反应以及引起胃肠道发炎,因此需饭后服用,可减轻不良反应。
在应用高渗溶液降眼压时,如20%甘露醇静滴时,对年老体弱或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注意使用前询问病史,使用中密切观察有无胸闷、心悸等不适。
2.2.3术前常规护理:对使用多种眼药水者,用药前严格三查,术前1日,术眼备皮,清洗面部及颈部。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围手术期的护理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发病急、致盲率高,常双眼先后或同时发病、伴有全身症状的常见眼病。
主要治疗措施是应用药物降低眼压后,早日行小梁切除术,是减轻眼损害,促使视力恢复的最佳治疗方法。
现将42 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42 例,男18 例,女24 例,年龄34~83 岁,平均59 岁,平均住院15 天,其中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9 例,单眼14 例,合并双眼闭角型伴左眼视神经萎缩1 例。
实行双眼显微小梁切除10 例。
42 例患者均治愈出院。
2术前护理
2.1术前用药的观察与护理:青光眼主要症状是眼压急剧升高,降眼压是术前治疗的重要措施。
在临床护理中,严密观察病情,耐心听取患者的心声,遵医嘱用药,加强用药监护。
给药途中,严格遵循“三查八对一注意”的原则,用药前后要加强对患者的解释工作和监护。
手术前禁用扩瞳孔眼药水,以免诱发青光眼急性发作。
闭角型青光眼手术前通常用缩瞳剂降低眼压及缩小瞳孔,缩瞳剂能开放房角,改善房水循环因而降低眼压。
常用的缩瞳剂有:1%~2%匹罗卡品,前5 钟,滴1 次/ 分钟,1 滴/ 次,滴5次,从第六分钟开始,1次/5min , 1滴/次,滴5次;最后
30 分钟,1 次/15 钟,1 滴/ 次,滴2 次。
滴药过程中注意观察瞳孔变
化,滴眼药次数时间与间隔时间。
临床护理中,慎用安定、颠茄酊类药
物,以免引起瞳孔散大、睫状肌麻痹和扩张致眼压升高。
在使用高渗剂如:20%甘露醇静脉滴注时,对年老体弱或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注意使用前询问病史,使用中密切观察有无胸闷、气喘、心悸等不适,以便早期发现心衰、肺水肿。
输液过程中有无乏力、头痛、恶心等症状,避免出现脱水过度或低钾现象发生。
使用后患者应平卧,勿立即起床,防止发生意外。
2.2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中的主要对象,心理学知识帮助改善和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1] 。
手术给每例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压力,尤其对青光眼患者。
术前常担心视力,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及眼压控制程度而表现出焦虑、紧张、不安等症状。
护理人员应针对每例不同的性格特点,与患者交流,克服恐惧心理,保持心理平衡,并将青光眼发病原因、治疗及护理知识,术前、术后配合注意事项,详细向患者介绍,消除悲观心理,帮助熟悉环境,介绍医护人员情况,从而减轻陌生心理,稳定患者情绪,避免或解除导致其发病的社会心理刺激,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
同时向患者介绍青光眼治疗的基础知识、手术方法及效果,解释术前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利于手术的成功。
2.3术前准备:术前常规护理:术前3 日开始给患者滴抗生素眼
药水3~4 次/ 日,如氧氟沙星以冲洗结膜囊。
对使用多种眼
药水者,防止错滴或交叉感染。
术前1 日,术眼备皮、冲洗泪道、结膜囊。
指导患者练习面部盖布及眼球转动方法以配合手术,备好术中用药,对眼压不稳定者,术前30 min 用20%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促进
房水循环降眼压。
术日晨再清洗术眼,然后无菌纱布覆盖,以保持局部清洁,减少术后感染。
术前可给予鲁米那0.1 g 肌肉注射,以加强麻醉效果。
3术后护理
3.1一般护理:患者术后术眼包扎及眼部不适,生活能力下降,希
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同情、帮助、关怀,护理人员应在生活上给予细心照
料,如进食、洗漱、大小便等,避免发生跌伤。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心理、
热情主动、耐心细致地给予生活上的帮助和精神安慰[2] ,并重点向患
者介绍术后的治疗、护理的相关知识。
在护理治疗操作中,动作轻稳,使
患者有信任感和安全感。
3.2术眼的护理:患者术后给予术眼加压包扎,使用塑料眼罩或纱
布加以保护术眼,让患者平卧,头部制动4〜6h,避免术
眼受压。
瞩其切勿揉术眼,术后注意术眼有无渗血、渗液,敷料是否松动
或移位,有无眼肿、头痛、伤口剧烈痛者。
检查包扎的绷带是否过紧,
有无眼压增高迹象,遵医嘱使用镇静剂或止痛剂。
术后1 天开始揭开术
眼敷料,动作轻柔地清洁眼周皮肤和分泌物,避免碰撞手术切口,观察术
眼眼睑有无红肿,有无刺痛或剧痛。
及时正确地滴眼液、涂眼膏,一般
情况下3〜5 天后撤去敷料,1 周后拆除结膜缝线,若伤口未愈或渗水则
应延长拆线时间。
3.3并发症观察及护理:术眼前房有无出血。
如有出血现象即给予
半卧位或高枕卧位,使积血沉积于前房下方,并与医生联系,采用止
血、抗感染药物。
一般前房积血1 周内可逐渐吸收。
眼眶淤血是正常现
象,异物感多因眼内缝线所致,不需处理。
术眼疼痛是常见不适症状,一
般术后3〜4h最多见,如过后仍有疼痛,应警惕眼压升高和前房积血。
因此护理人员应详细了解疼痛原因,根据情况给予合理解释和精神鼓励,以增强疼痛的耐受性。
必要时通知医师,应用止痛剂,一般常用消炎痛25 mg口服,对止痛、降眼压有一定作用。
如头痛伴恶性呕吐,应测眼压,眼压升高,给予利水降眼压。
术眼前房浅及前房消失,常因滤过口引流过畅和手术创伤致房水生成抑制,虹膜晶状体隔前移所致,应卧床休息,术眼滤过区加一条状纱布卷,然后绷带加压包扎。
青光眼术后可有程度不同虹膜炎,患者术眼应给予散瞳药,1% 阿托品扩瞳,局部或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防止虹膜粘连,但应注意排除视网膜脱离、晶体损伤、异物或全身疾病。
滤过泡不形成,常因虹膜嵌顿及瘢痕闭塞滤过口引起,应遵医嘱应用5-FU半球后注射,每日1次。
拔针后,压迫局部数分钟,以防出血致眼睑水肿。
如出现眼睑水肿,可局部冷敷,使血管收缩,减轻术眼水肿。
4健康宣教
4.1 饮食护理:饮食要有规律,多食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含有丰富纤维素的食物,多食蔬菜和水果,避免辛辣刺激性
食物,不暴饮暴食,禁烟酒,不要大量饮水,每次v 300 ml,每日不超过2 000 ml ,饮水过多,导致眼压升高。
4.2用眼指导:不能用手揉眼睛,术后3 天擦脸,禁止洗脸。
出院后,1 个月患眼绝对不能进生水、污水,有眼痒感时可滴一些滋润角膜的眼液,睡眠时枕头适当垫高,以免头部充血而引起眼部充血加重睫状体痉挛而引起眼压升高导致再次发病。
5出院指导
5.1 对术后视力较差的患者给予心理支持,嘱其按医嘱用药,注意眼及视野的变化,定期来院复查。
如发现看灯光有彩虹圈、眼痛、视力模糊或减退应立即来院就诊。
5.2滴眼药水的方法指导:滴眼药水前清洗双手、查看药水、清洁眼睑及眼睫毛,滴药水前先挤掉一滴冲洗瓶口。
体位取仰卧位或坐位时头后仰眼睛转向正前方,滴药时眼药水瓶要靠近眼球但不能触及眼睑及睫毛,以免污染瓶口。
轻轻分开上下睑,暴露下结膜囊,在囊中央滴
1~2 滴药水,不要滴在角膜上,以免增加不适感或迅速反射性闭眼睑使眼液挤出和损伤组织。
5.3出院后保持乐观情绪,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锻炼增强体制,预防感冒、咳嗽、打喷嚏等诱发眼压升高因素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