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砂型铸造工艺设计(1)
- 格式:ppt
- 大小:3.87 MB
- 文档页数:48
铸造工艺总汇-砂型铸造工艺设计图1 流涂装置示意图1一泄流阀, 2一涂料罐, 3一电动机, 4一搅拌杆, 5一滤网, 6一回收槽7一砂型, 8一流涂杆头, 9一控制开关, 10一软管, 11一泵5)静电喷涂法采用粉末涂料,借高压直流电形成强大静电场使粉末涂料微粒在喷枪头部的电晕放电区带电,在电场力和风力作用下向异极性砂芯(型)表面迅速集积成涂层,然后加热使涂料中粘结剂软化重熔建立涂层强度。
此法适用于尺寸较狭小的凹坑或狭缝不易徐敷上涂料的场合。
3.6 工艺分析与设计(工艺分析与参数查询)3.6.1浇注位置的确定根据对合金凝固理论的研究和生产经验,确定浇注位置时应考虑以下原则:1.铸件的重要部分应尽量置于下部。
2.重要加工面应朝下或呈直立状态。
3. 使铸件的大平面朝下,避免夹砂结疤类缺陷。
对于大的平板类铸件,可采用倾斜浇注,以便增大金属液面的上升速度,防止夹砂结疤类缺陷(见图1、2)。
倾斜浇注时,依砂箱大小,H值一般控制在200~400mm范围内。
图1具有大平面的铸件正确的浇注位置图2 大平板类铸件的倾斜浇注4.应保证铸件能充满。
对具有薄壁部分的铸件,应把薄壁部分放在下半部或置于内浇道以下,以免出现浇不到、冷却等缺陷。
图3为曲轴箱的浇注位置。
5.应有利于铸件的补缩。
6. 避免用吊砂、吊芯或悬臂式砂芯,便于下芯、合箱及检验。
7. 应使合箱位置、浇注位置和铸件冷却位置相一致这样可避免变合箱后或于浇注后再次翻转铸型。
此外,应注意浇注位置、冷却位置与生产批量密切相关。
图 3 曲轴箱的浇注位置a)不正确b)正确3.6.2 分型面的选择分型面是指两半铸型相互接触的表面。
除了地面软床造型、明浇的小件和实型铸造法以外,都要选择分型面。
分型面一般在确定浇注位置后再选择。
但分析各种分型面方案的优劣之后,可能需重新调整浇注位置。
生产中,浇注位置和分型面有时是同时确定的。
分型面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铸件的尺寸精度、成本和生产率。
砂型铸造工艺设计砂型铸造是一种常用的金属铸造工艺,适用于生产各种大中小型铸件。
砂型铸造工艺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确保铸件形状、尺寸和质量的准确性,同时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下面是一个砂型铸造工艺设计的示例。
首先,确定铸件的形状和尺寸。
这是工艺设计的基础,涉及到铸件的几何形状、尺寸和重量等参数。
根据铸件的设计图纸,确定铸件的准确尺寸。
然后,选择适当的砂型材料。
砂型材料是砂型铸造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直接影响到铸件表面质量和精度。
根据铸件的材料和需求,选择适当的砂型材料,如石英砂、粘土砂等。
接下来,设计合适的砂型。
砂型的设计涉及到铸件和模具的结构设计。
首先,根据铸件的形状、尺寸和结构特点,确定合适的砂型结构,包括上、下模、型芯等。
然后,结合砂型材料的特性,设计合理的砂型壁厚和腔型,以保证铸件表面的光洁度和尺寸精度。
在设计砂型的同时,需要考虑到浇注系统的设计。
浇注系统是指将熔化金属引导到砂型腔内的通道系统,包括浇杯、溢流槽、导流槽等。
合理设计浇注系统可以保证金属的顺利流入砂型腔,并且能够避免金属中的气体和杂质混入铸件中。
最后,进行铸造工艺参数的选择和优化。
包括浇注温度、浇注速度、浇注时间、浇注压力等。
通过合理选择和优化这些参数,可以在保证铸件质量的前提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总之,砂型铸造工艺设计是铸造工艺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它直接影响到铸件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砂型铸造工艺,才能生产出满足要求的铸件。
砂型铸造工艺设计是铸造生产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对于确保铸件的质量、做工的精细度以及生产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在砂型铸造工艺设计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铸件的形状尺寸和材料特性,还需要合理选择砂型材料、设计适当的砂型结构和浇注系统,优化铸造工艺参数等。
首先,砂型铸造工艺设计的第一步是确定铸件的形状和尺寸。
根据产品的设计图纸和要求,确定铸件的几何形状、尺寸和重量等参数。
这些参数的准确确定是工艺设计的基础,直接影响到最终铸件的形状和尺寸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