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退休老干部的心理障碍与心理养生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4
离退休老干部心理变化及护理对策【摘要】心理养生与精神养老已成为21世纪离退休老干部健康的主题,为了更好的保障离退休老干部的身体健康,本文离退休老干部的心理变化与护理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老干部;护理;心理1前言离退休老干部,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大多数都是层次高、年龄大并且体弱多病。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离退休干部逐年增多, 离退休老干部孤独、寂寞、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日益突出,这直接影响着这一群体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离休干部心理特点除了具有一般老年人表现出的特征外,还具有诸多和自身相关的特征,这就需要我们根据老干部的实际情况加强对老干部的心理护理工作。
2离退休老干部心理变化2.1自尊心理离退休老干部中绝大多数曾经担任过重要领导职务,老干部都有一段辉煌的历史,阅历深,知识和生活经验丰富,工作有成就,在家庭、社会中有地位,因而自尊心较强,离休后难以适应社会角色的转变,怕被当作“废人”,总喜欢谈论往事,常常提及当年的辛苦与功劳,希望受到一如既往的尊重,喜欢听赞扬之词,不爱听逆耳之言。
2.2失落感和自责心理老干部在不同的年代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了很多贡献,离退休后,他们离开了为其奋斗一生的事业和岗位,生活中出现了许多空白点,在心理和社会活动中造成相对不平衡,产生一种失落感,对自己不能继续工作而感到遗憾,对没有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感到自责。
过去对老人的照顾和子女的成长没有尽到责任而感到内疚,所以容易产生一种自责心理。
2.3怀旧与固执心理90%以上的老干部喜欢回忆过去,特别是对一些感到自豪和值得夸耀的事情,常常反复讲述,以怀念昔日的经历和友情。
他们认为自己工作几十年见多识广,经验丰富,知识渊博,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胸有成竹,在治疗和护理上固执己见,对当地的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不信任,对医护人员亦不信任,要求医生护士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进行检查治疗,而且一旦认定很难再接受别人的意见。
2.4孤独感和依赖心理老干部离退休后,离开了工作岗位,与原来的同事及上级基本上没有了来往, 不再像以前那样“前呼后拥”。
龙源期刊网
干休所老干部心理障碍成因与心理调适措施作者:王吉荣周富领
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2年第15期
[摘要] 干休所管理的离休老干部普遍处于高龄、高发病期,患者随着躯体疾病高发,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日渐突出,严重地影响身心健康。
老干部心理障碍的成因主要体现在支配需要与角色转换的矛盾、恭敬需要与环境变化的矛盾、老有所为与增龄衰老的矛盾、健康需要与疾病缠身的矛盾、安享晚年与家庭事件的矛盾、成就需要与实际能力的矛盾、待遇优越与收入单一的矛盾等,通过建立健全心理档案、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注重加强人文关怀、创造良好家庭氛围、积极防治躯体疾病、创造条件老有所为、开展多种文体活动、努力搞好物质保障等心理调适措施,可明显缓解和消除老干部心理障碍,提高老干部的身心健康水平。
[关键词] 离休老干部;心理障碍;心理调适。
离退休老干部患者的心理护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预期寿命普遍延长,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问题。
离退休干部是老年群体的一部分,作为我国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理特点及护理需求又有其特殊性,实施心理护理十分重要。
干部病房的护理人员若能为离退休干部在住院期间提供良好的身心护理,往往能使治疗取得理想的效果。
根据老干部心理问题类型的不同,在护理工作中,只有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对老干部的康复才能起到较好的作用,现将对离退休老干部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其护理措施浅谈如下:1离退休老干部患者的心理问题1.1孤独感和失落感:由于老干部离退休后低位和收入的改变使得原来一家之主的作用发生改变,在情感沟通上缺乏满足,对家庭的精神寄托与心理依赖受到影响。
医院环境及医务人员的陌生感,使病人更感孤独,寂寞,感到了自己的位置变化以后,不再被人需要,不再受人尊重,认为人老了,没用了,久而久之,烦躁不安,易怒,多疑,产生了严重的心理变化,因此孤独对老年患者的康复非常不利。
1.2自尊紊乱:由于离退休后角色转换障碍沟通障碍、人际关系的不协调、机体器官功能的老年性改变使得老干部部分或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入院后,面对病人之间的平等关系,又要严格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按时接受医生的查房及护理治疗,活动受到了约束,对此感到别扭,不习惯,常常由于没有在单位时那种尊重感而自尊受到伤害,导致病人角色的适应不良,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不能配合治疗,要求用新药,用贵药,今天要求这个,明天要求那个,稍不顺心就发脾气,甚至拒绝治疗,要求出院,这种不良心境可加重病人的思想负担,对疾病的康复影响很大。
1.3消极心理:老干部患者,有些由于年龄偏高,往往体质差,慢性病较多,容易复发,入院后,吃药打针,各种检查集于一身,加之有些患者反复发病,近期疗效不明显,使其对治疗前景产生了消极情绪,对检查结果,诊疗,医嘱均持怀疑态度,不相信医生能治好自己的病,听天由命,表情冷漠,少言,消沉,不能入眠,不按时按量服药,拒绝治疗。
The exchange of experience│经验交流- 153 -浅谈老干部的心理问题及其护理措施李秋萍(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干部保健科二病区 天津市 300211)人口老龄化使中国社会各方面面临严重挑战,尤其是医疗护理服务。
如何解决离休老干部的心理问题,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使其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安度晚年,已成为医疗护理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现将我们对离休老干部的心理问题分析和护理措施报告如下:1 离休老干部的心理问题1.1内心比较脆弱离退休之后很多老干部的生活都会比较单调,加上和外界接触的也比较少,进而很容易产生失落和孤独的情绪。
还有一些老干部的老伴过早的去世,或者子女不在身边等,都会让他们内心感到孤独,缺少和他们进行交流的亲人,这使得他们的孤独感倍增,容易产生内心脆弱,在生活中也很难承受各种其他的刺激。
1.2缺乏安全感与在位时相比,离休后社会福利待遇相应下降,生活有危机感,体力和脑力不济,常常疑心有病,易产生不安全感。
1.3渴望长寿心理老干部都是从战争年代过来的,经历过生与死的考验、血与火的洗礼,他们渴望健康长寿,视健康长寿为第一需要。
遇到老伴、老友去世的情况,往往过分伤感,产生危机感;有的老干部对自身的疾病心理压力很大,总希望用最好最新的药,如果未能如愿便产生埋怨情绪,甚至与医务人员发生争吵。
1.4猜疑心重由于多种原因,老年患者的神经会变得非常敏感,容易存在较重的猜疑心。
例如当看到或听到旁人在低声言语时,就认为他们谈论的内容是自己的病情,进而产生许多古怪的想法。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也容易对自己所用的药物进行检查。
面对所见所闻,疑虑重重,尤其是离退休老干部,在面对治疗的过程中,很容易去幻想医护人员的一言一行。
对他人的言谈举止也非常的计较,在他们心中“除了自己”似乎已无他人可信。
1.5角色转变综合症角色转变综合症同样是困扰大多数离退休老干部的心理问题。
大多数离休后的老干部在职时是权威型人物,走到哪里,别人都是尊敬或者崇拜的眼神看着自己。
军队离休老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与保健浅析摘要:目的分析军队离休老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阐述心理干预保健措施,观察干预效果。
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干预,观察组加强心理干预,观察干预效果。
结果观察组焦虑、抑郁、恐惧、孤僻发生率分别为2.4%、4.8%、4.8%及2.4%、护理态度(92.6±2.1)分、护理技能(94.1±1.6)分、护理效率(95.0±2.3)分。
对照组焦虑、抑郁、恐惧、孤僻发生率分别为26.2%、16.7%、33.3%及16.7%、护理态度(81.5±3.6)分、护理技能(80.4±1.5)分、护理效率(81.7±1.4)分。
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加强对军队离休老干部的心理干预,可有效减轻负面情绪,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军队离休老干部;心理健康;心理干预前言受角色改变、身体健康状况下降、家庭环境、健康知识匮乏等因素的影响,军队离休老干部多伴有焦虑、抑郁、恐惧、孤僻等不良心理,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对老干部生活质量的提升,以及寿命的延长不利。
有研究指出,实施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军队离休老干部的身心健康状况。
本文于本院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军队离休老干部中,随机选取84例作为样本,分析了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阐述了基于心理护理的保健措施,观察了护理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采用抽签法随机分组,观察组性别:男/女=39/3,年龄(74.48±5.62)岁。
对照组性别:男/女=38/4,年龄(75.41±6.20)岁。
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干预,需根据军队离休老干部的疾病类型,监督其用药,并从饮食、生活等方面出发,对老干部进行护理,改善其生活质量。
观察组加强心理干预,方法如下:(1)尊重患者:军队老干部离休后,往往难以适应角色,自我价值感下降,如护理人员未给予患者充分的尊重,患者极易产生抑郁、悲观情绪。
2021军队离休老干部心理问题与保健措施范文 军队干休所离休老干部既是一个特殊的政治群体,也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他们大多已进入高龄、高发病的"两高期",生理功能日趋老化,心理调节能力逐渐下降,在老年性躯体疾病增加的同时,心理健康问题日渐凸显,严重影响了老干部晚年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如何在积极防治躯体疾病的同时,努力提高老干部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已成为医疗保健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积极探寻老干部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心理问题成因,并针对性地做好心理保健工作,使干休所老干部安享晚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离休老干部常见的生理、心理特点 人一旦进入老年期,随着年龄增大,各种生理功能进入了衰退阶段,对衰老的自我感受和认识,导致老干部焦虑、多疑、颓废感;器官衰老,引发各种慢性疾病,易产生悲观、恐惧、抑郁等心理问题;以及与老年人脑退化有密切关系的人格退化改变如自私、固执、易怒、孤僻等;另外,离开工作岗位,逐渐脱离社会,或者家庭变故如丧偶或空巢,致使孤独、失落感增强,甚至自我封闭、情绪低落等。
这些负性情绪的长期刺激可以干扰或损害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使病情加重或导致新的疾病,出现恶性循环的不良局面,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2离休老干部心理问题成因 2.1角色地位的改变:离休老干部无论在过去的战争年代,还是在现代文明年代,都曾在工作岗位担任着重要角色,受到单位同事的尊重,而离休后社会角色、地位发生了明显转变,生活社交圈迅速缩小,人际交往活动和信息摄取量日益减少,老干部的心理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失落感、孤独、被需要感,部分老干部离休二十多年还不能很好地适应角色的转换。
如果在干休所或家庭,某些意见和意愿没有得到采纳和满足,就认为对方不尊重自己,从而产生悲观情绪,为疾病埋下祸根。
2.2身体健康问题的出现:由于战争年代条件恶劣等,使得整体健康状况明显下降,有的老干部脑内还留有尚未取出的子弹,再加上处于高龄期,多数人同时患有多种老年慢性病。
住干休所老年人的常见不良心理问题与保健治疗体会作者:邓如佑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08期要做好干休所老干部医疗保健工作,除了要做好常见老年病给身体所带来危害的防治外,也要做好心理疾病的保健治疗,这对老年人能健康长寿,幸福地安度晚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我从事20多年干休所医疗卫生保健,对老年人心理健康防治的一些工作体会。
1老年人常见的不良心理特点1.1社会地位的不平衡我所老干部离休时间至今已有30多年,大多数是从军事岗位上离休,而且大多数老干部还担任过主要领导。
离休前工作忙忙碌碌,离休后整天在家无所事事,人与人之间的来往也明显减少了,也没有什么人来拜访,显得"门前冷落鞍马稀"。
随着时间的流逝,反差之大更加明显,觉得自己不再是个有用之人,因心理上的不适应而产生不平衡心理,回想往事,容易表现出易怒、抑郁,偏执等不良心理。
1.2攀比心理比如有的老干部在文革时期,因各种原因受到迫害,历尽了各种苦难;文革后,受迫害的虽然得到了平反,但升职受到影响,与没受过迫害的老干部相比,级别相对差一些,待遇的差别自然就出来了,特别是现在调整工资后,差别就更明显了,所以有部分受过迫害的老干部对此耿耿于怀,总埋怨自己当初就那么不会来事,否则也不至于如此。
1.3敏感心理老干部大多心理较敏感,特别是与自身利益有关的大小事情都十分关心。
也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态度,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也较注意自身的形象,只要听到对自己一些不良的议论都感到愤怒、或者失望,并产生白责心理。
所以有时工作人员说话的语气,在常人看来一些较平常的细小动作,都可能给他们带来不快。
有的总认为自己虽是老干部,但不被当成老干部看待了,因而生闷气,以致产生抑郁,自卑等不健康心理。
1.4固执心理老干部年龄较大,虽然阅历丰富,但有许多思想跟不上时代,对一些新生事物总是难以接受,但对一些所谓的广告特别是名人做的广告又较相信,看病只认大医院的专家,对一些非大医院的医生又总是持怀疑的态度,特别是对一些资历浅的医务人员更是不太信任,只要专家开的处方都深信不疑,有时病情有变化还不相信基层医生的急救措施,有的还因固执心理而延误病情的救治,造成不必要的后果。
离退休老干部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发布时间:2021-05-19T15:37:01.86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0期作者:袁建美[导读] 离退休老干部退休之后,无法取得工作成就感,导致其从自尊走向自卑,袁建美眉山市东坡区精神病医院四川眉山 6200101.引言离退休老干部退休之后,无法取得工作成就感,导致其从自尊走向自卑,缺乏对生活的信心,情绪时常低落,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加上干休所的日常活动范围较小,可以接触到的人群较为单调,离退休老干部的儿女多数不与其共同居住,日常生活空闲无所事事,缺乏情感寄托,极易产生心理问题。
离退休老干部年龄较大,患慢性病风险较高,而保持心理健康在预防慢性病中作用较大。
为让离退休老干部过上有质量的生活,需要关注其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其身心健康程度。
2.接受专业心理护理干休所可为离退休老干部设立健康档案,护理人员需要详细记录离退休老干部各项信息,如患病情况、个人兴趣爱好、饮食偏好及心理健康状况等多项信息,并根据离退休老干部心理健康状况为其提供专业的心理护理。
干休所护理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针对离退休老干部身心健康状况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提高离退休老干部对心理健康的认识,让离退休老干部和离退休老干部家属提高对各种慢性病的预防意识。
通过运用健康宣讲的手段对离退休老干部以及家属进行健康宣传,向他们讲解各种慢性病的发病原因和控制方法,教会离退休老干部怎样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波动,督导离退休老干部家属在日常的生活中避免去影响离退休老干部的情绪,时常与离退休老干部讨论健康状况,提高离退休老干部的人际交往能力,可让其再就业,增加和社会的接触,从而降低离退休老干部的焦虑感。
护理人员在针对离退休老干部进行心理护理时,要注意持续观察离退休老干部的情绪变化,当离退休老干部有交流意愿时,可多多与离退休老干部进行交流,当离退休老干部表现出抵触交流时,可暂停交流避免引发离退休老干部逆反心理,当离退休老干部再次愿意交流时可引导离退休老干部分析自我心理状态,学会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
军队干休所离退休老干部的心理健康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军队离退休老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护理。
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军队离退休老干部的心理状态及可能原因,并给予个体化的护理干预。
结果:59例离退休老干部中自我意识、虚荣心强19例(32%),孤独失落、内心脆弱15例(25.4%),生性多疑、固执保守13例(22%),糊涂健忘、老年痴呆9例(15.3%)。
给予患者个体化干预后心理健康明显好转,治疗依从性显著提高。
结论:军队离退休老干部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需个体化干预。
关键词:干休所;老干部;心理护理;心理健康引言部队干休所门诊部的服务对象是老干部,他们都是从领导岗位退居二线的、阅历深、知识面广、生活经验丰富,且对社会有一定贡献的老干部。
离退休老干部文化素质高,修养好,对护士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注重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及护理,成为现代医学护理的一门重要课题。
护士不但要掌握他们的生理、病理、心理等医学知识,还要有针对性地掌握离休老干部的特点,改善其不良情绪,真正做到让离休老干部从工作岗位上顺利过渡到宽松、休闲的离退休生活中,身体和心理都得到健康,安享晚年。
1 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老干部离退休后由于职业生涯发生很大变化,从长期紧张而规律的职业生活,突然转到无规律、懈怠的离退休生活,加之随着离退休后社交范围缩小,人际关系发生了改变,这种应激因素对身心方面的干扰,使一些老干部在一个时期内难以适应现实生活,如果这些老干部个体缺乏应变能力,生活过于单调,行为过于刻板,就容易出现心理失衡,导致观念偏差,进而出现焦虑、忧郁、失落、孤独、怨恨、愤怒等不健康情绪和心态。
由此引发出一些偏离常态的行为,甚至引起其他疾病的发生或发作,严重地影响了健康。
1.1 空巢孤独感人类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过着群居生活,是不喜欢孤独的,尤其是老年人,对于孤独可以产生恐惧,甚至到害怕的程度,尤其是遇有亲人辞世后,更显得“孤苦伶仃”,一旦感受到“空巢”的孤独,心理或情感的支持系统往往趋于脆弱。
离退休老干部的心理障碍与心理养生【摘要】目的分析离退休老干部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探讨心理养生的方法,提高其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方法采用心理“美容”、防治躯体疾病、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培养广泛兴趣、调节情绪或适当宣泄等措施。
结果有效地减轻或消除了离退休老干部的心理障碍,保持心理和谐与平衡。
结论心理“美容”、防治躯体疾病、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培养广泛兴趣、调节情绪或适当宣泄,能有效减轻或消除离退休老干部的心理障碍,保持心理平衡,维护心理健康。
【关键词】离退休老干部;心理障碍;心理养生【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reasons of retired veteran cadres presenting psychological disorder and discuss methods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maintenance for improving psychological health status and quality of life.Methods Implement psychological“cosmetology”,physic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establishment of good relationships,development of broad interest,mood regulation or the appropriate catharsis measures.Results Effectively reduce or release psychological disorder of retired veteran cadres and maintain psychological harmony and equilibrium.Conclusion Psychological“cosmetology”,physic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establishment of good relationships,development of broad interest,mood regulation or the appropriate catharsi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or release psychological disorder of retired veteran cadres and maintain psychological equilibrium and mental health.【Key words】Retired veteran cadres;Psychological disorder;Psychological health maintenance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空巢”现象越来越多,离退休老干部孤独、寂寞、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日益突出,这直接影响着这一群体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因此,心理养生与精神养老已成为21世纪离退休老干部健康的主题。
心理问题是动态的,从心理亚健康到心理障碍是一个慢性的过程,应及时进行自我调适、调节和调养,及时疏导、排解,有利于保持离退休老干部的心理和谐与心理平衡,提高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我们对离退休老干部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及其心理养生保健的具体措施进行探讨,现阐述如下。
1离退休老干部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1.1衰老与疾病人到60岁以后,体力、精力和记忆力都会逐步下降,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心理退行性变化,使离退休老干部有力不从心之感,带来一些身体上的不适和痛苦。
在衰老的基础上,如果再患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有些人就会产生抑郁、焦虑与惧死心理。
1.2环境变化老干部离退休以后,生活状态从长期忙碌有序突然转为松散无序,社会角色和交往对象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一时难以适应,而且经常面对的主要是家人、家庭以及大量不知如何打发的空闲时间,导致不时留恋过去,多愁善感。
另外,子女成家立业,难免使他们产生空虚、孤独和失落感。
1.3人际关系不良和精神创伤有些离退休老干部敏感多疑,夫妻之间、子女之间不善于沟通,关系不融洽,邻居、朋友之间不相容,矛盾重重,加之离异、丧偶或其他亲人相继离世,易产生孤独、抑郁和焦虑感。
1.4兴趣爱好不广泛,生活过于单调有些离退休老干部不愿意参加任何活动,终日无所事事,封闭在一个小天地中;不少离退休老干部的兴趣爱好仅限于身体锻炼,生活单调、寂寞、无聊,容易引起孤独、焦虑、压抑等心理障碍。
2心理养生保健的具体措施2.1不断净化心理,进行心理“美容” 待人宽容善良,处世淡泊乐观,保持心理平和,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
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它包含着理解和原谅,显示着气度和胸襟、坚强和力量。
社交中,吃亏、被误解、受委屈的事总是难免的。
为人处事宽容豁达,就仿佛给自己安上了心理调节阀,让自己始终保持心理平衡;善良,就是与人为善,光明磊落,扶贫帮困,以他人之乐为乐,心中常有欣慰、愉悦、轻松之感,会让人始终保持泰然自若的心理状态;淡泊,是指恬淡、宁神寡欲,能正确看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不过分追逐名利,不为身外之物得失而大喜大悲,不嫉妒攀比,不乱发牢骚,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乐观,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性格和心境,可以激发人的活力和潜力,在生活中寻找乐趣,遇事看得开想得通,常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常乐。
在生活中放大快乐,缩小忧愁,自娱自乐。
《淮南子》“静而日充者以壮,躁而日耗者以老”。
就是说,心神安者,其精气日渐充实,形体随之健壮;而心神躁动者,精气日益耗损,形体必然过早衰老。
亦即“静者寿,躁者夭。
”待人宽容善良,处世淡泊乐观,宠辱不惊,心境就会洁净,就会活得轻松愉快,达到清静养神的目的,是保证心理健康的重要措施[1]。
心境洁净和心理健康是一对“孪生兄弟”,结伴而行,使机体的血液流量和神经细胞兴奋度、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都处于最佳状态,不易患病。
相反,如果心理常常处于紧张状态,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使心理、生理进入恶性循环,则易患病。
2.2正确对待衰老与疾病,重视躯体疾病的防治,防止心理老化老年期生理和心理趋于衰退,易患病,且疗效较差、恢复较慢。
要及时或定期地检查身体,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同时还要勇于承认和接受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拥有一个永远年轻的心态,生理上服老,心理上不服老。
勤用脑,勤动手,始终对人生和大自然保持好奇心,延迟大脑衰老,防止心理老化。
2.3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泰然对待精神创伤我国心理学家丁瓒教授认为[2]:“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由人际关系失调而来。
”老干部退休后的人际交往主要是家人,要妥善处理好夫妻、婆媳、子女之间的关系,夫妻之间要相互关心、配合,共同料理家务,遇事多商量;对子女不要有亲有疏,应一碗水端平,不过多干涉子女婚姻;要正确对待“空巢”家庭的现实,不过高期望和依赖子女的照顾,多利用现代通信工具与子女交流情感。
最重要的是,搞好思想观念上的交流、情感上的交流以及生活情趣相融性交流等心理沟通,营造良好的家庭气氛。
“儿孙满堂,不如半路夫妻”,丧偶后可再婚,避免晚年生活孤独寂寞,便于相互照顾。
2.4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使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独生子女一代的成家立业以及老年人群体的迅猛增长,多数老干部在新的家庭环境中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常孤独寂寞,想“有人说说话”,渴望精神养老,精神养老与心理养生已成为目前不容忽视的问题。
老干部离退休后(特别是“空巢”家庭的老干部)一定要走出家门,多参加社会活动和集体生活,多交朋友,到大自然中去寻找乐趣。
“走出小天地,融入大自然”,经常和朋友在一起聊聊天,解放自己,放松心情,既经济实惠又有益于身心健康,既调节情绪、促进思维,又增强了沟通交流,消除误会,增进情感。
“活到老,学到老,改到老”,老年人要适应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
上老年大学学习抚琴唱曲、弈棋习书、吟诗作画,锻炼思维、磨炼意志、陶冶性情、愉悦精神。
观赏花卉,怡情养性;乐在“棋”(“画”或“诗”等)中,其乐无穷;倾听鸟鸣可乐而忘忧,目随鱼游则心旷神怡;不仅可以享受优雅的娱乐休闲,还能达到身心愉悦和心理养生的目的。
形式多样的赋闲消遣与娱乐是身心调理的最好方式,注意动静结合。
闲暇之时,听音乐、跳舞、逛公园、读书看报、散步、打太极拳等等,寓“心理养生”于“娱乐休闲”之中。
另外,带带孙子、孙女,帮忙料理家务,寓“老有所乐”于“老有所为”之中,每天有个好心情,使老年生活更加充实和丰富多彩。
2.5以情胜情调和情志或适当宣泄,避免不良情绪的影响[3]采取情志相胜或发泄的方法进行心理疏导,使情志调和,心理趋于平衡。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悲胜怒,喜胜忧,恐胜喜,思胜恐,怒胜思。
意思是说,善怒者以苦楚之言感之,使其气消而不上逆作怒;善忧者以喜庆之事开导之,使其重新振作精神;善喜者以事情不利的方面恐吓之,以制约其过度的兴奋;善恐者劝其动脑思考,了解致恐原因,以消除恐惧之感;善思者激其发怒,以疏达气机,畅达心境,从苦思冥想中解脱出来。
情志发泄方法是指不过分压抑自己的情感而采取的一种化解不良情绪的方法。
老年人不能总是强行压抑自己的真实情感,要在适当的时间和场合,顺其自然,当怒则怒,当喜则喜,当悲则悲。
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心理治疗学家弗洛伊德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并指出,没有表现出来的情绪常常是精神病的基础,他通过把精神情绪的激流释放出来的精神发泄法治愈了许多精神病患者。
参考文献:[1]叶明.重在调理(中医养生保健专家讲座)[M].2版.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9:33.[2]李军.试论维护人体健康心态的有效方法[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6):929-930.[3]李庆升.中医养生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21.(收稿日期:2010-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