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茎叶农用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4
落地生根叶抑菌活性成分提取工艺研究
孙辉;赵成爱;周正辉
【期刊名称】《时珍国医国药》
【年(卷),期】2011(22)5
【摘要】目的优化落地生根叶抑菌活性成分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其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以抑菌圈直径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对超声波提取时间、液固比、乙醇浓度、提取温度4个单因素分析和正交实验优化出最佳工艺条件。
结果提取时间60 m in、液固比15:1、乙醇浓度为70%、提取温度50℃下对两种菌(番茄早疫、水稻立枯病菌)的抑菌能力最好。
在此条件下两者的抑菌直径分别为:27.8mm和24.3mm。
结论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简单,成本较低,抑菌效果较好。
【总页数】2页(P1174-1175)
【关键词】落地生根叶;超声波;抑菌
【作者】孙辉;赵成爱;周正辉
【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4.2
【相关文献】
1.南烛叶抑菌成分提取工艺优化及抑菌效果研究 [J], 李艳利;张媛媛;王丽然;李书
国
2.明日叶提取物抑菌活性成分稳定性的研究 [J], 刘海燕;张建伟
3.蒌叶抑菌活性成分的超声提取及其稳定性的研究 [J], 吕纪行;纪明慧;郭飞燕;何猛雄;吴香金
4.葡萄叶乙醇提取物的提取工艺及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J], 库尔班江·巴拉提
5.植物提取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工艺及抑菌活性研究进展 [J], 张晶; 邢媛媛; 徐元庆; 史彬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八宝景天抑菌活性实验方案1 材料与仪器1.1 材料八宝景天(茎、叶、花),采摘于吉林农业大学校园,去离子水洗净,阴干,经粉碎机粉碎(过40~60 目筛),所得植物粉用密封袋于遮光处保存备用。
1.2 微生物真菌: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黄瓜黑星病菌(Cladosporium cucumerinum)、辣椒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nigrum)由吉林省蔬菜花卉科学研究院提供。
番茄叶霉病菌( Fulvia fulva )、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甜瓜茎腐病菌(Fusarium gramimearum)、水稻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黄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rotium) 均由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植物病理研究室提供。
1.3 试剂与仪器95%乙醇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葡萄糖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琼脂粉生化试剂天津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马铃薯JFSD-100粉碎机上海淀久中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JJ200型精密电子天平美国双杰兄弟有限公司常熟双杰测试仪器厂HH-S数显恒温水浴锅江苏省金坛市医疗仪器厂RE-2000旋转蒸发器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SHZ-III型循环水真空泵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TDL-5A低速大容量离心机上海悦丰仪器仪表有限公司生化培养箱SPX-250型上海跃进医疗器械厂ZKF035电热真空干燥箱上海实验仪器厂有限公司KQ5200B型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不锈钢手提式灭菌器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超净工作台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4 培养基的制备真菌都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培养基)马铃薯(去皮) 200g 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L pH值自然培养基具体制作方法是:将200g马铃薯去皮,去芽眼,切成小条放入铝锅中,加入1000mL水,煮沸20~30分钟左右至马铃薯软而不烂时,用6~8层纱布过滤,取滤汁于锅中,补水至1000mL,加入琼脂熔化,再加入糖搅拌均匀,趁热分装于试管或锥形瓶中。
DOI:10.16661/ki.1672-3791.2020.13.074探究番茄灰霉病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王欣凯 王硕(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河北保定 071000)摘 要:番茄灰霉病是一种由灰葡萄孢菌感染造成的真菌性病害,这种病害不仅能导致番茄果实的腐烂,而且还会对植株的茎、叶、花产生坏影响,对番茄种植地构成极大的威胁。
番茄灰霉病自发现以来,在我国各番茄种植地均有发生,并逐渐成为番茄培育的重要限制性因素。
该文通过分析番茄灰霉病的生物学特性,阐述了番茄灰霉病生物防治措施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探究并展望了番茄灰霉病的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以供参考。
关键词:番茄灰霉病 生物防治 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S6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5(a)-0074-02番茄是我国广泛种植的一种植物,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其果实中所富含的大量维生素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
而在种植过程中,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番茄容易受到病菌的侵害,其中灰霉病作为破坏最严重的一种病害,不但影响番茄的健康成长,还会对所种植地造成严重的生产威胁。
灰葡萄孢菌是番茄灰霉病的源头,在温度气候适宜时能够形成真菌性病害,侵染番茄的根、茎、果实,导致番茄减产或绝收。
为减少病害的侵害,提升番茄的生产量,使用生物防治手段对病害进行控制,因该方法有诸多优点所以成为近年来抵抗治疗灰霉病的有效办法,受到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1 生物学特性1.1 番茄灰霉病病原菌丝萌发条件灰葡萄孢菌是诱发番茄灰霉病的罪魁祸首,当环境不利时以菌丝或者菌核的方式产生休眠体,寄生在病原菌中过冬,并在合适温度与合适气候条件下,萌发病原菌丝,借助生产活动进行病菌的传播。
经研究发展,灰葡萄孢菌在2℃~30℃之间均能萌发与生长,其中19℃~26℃的外部条件生长最快,10℃以下与30℃以上生长减缓。
且灰葡萄孢菌的生长需要光线的照射,以12h交替光照或黑暗的条件下生长速度最快,最适应的酸碱值为5。
四种农药对番茄叶片抗氧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于高波;杜康健;李贤;张光辉;赵长江;魏金鹏【摘要】为了揭示农药对番茄叶片抗氧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以番茄为试验材料,利用四种具代表性杀虫剂,毒死蜱、氯虫苯甲酰胺、苏云金杆菌、噻虫嗪分别处理番茄叶片,并测定其APX、PPO、CAT、POD酶活性及相应的蛋白含量.结果表明,农药杀虫剂处理番茄后,番茄叶片蛋白含量受到除苏云金杆菌处理外的其他农药处理的不同程度的影响,番茄叶片的抗氧化系统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抗氧化酶活性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提高以响应农药处理,但均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变小.APX、PPO、CAT酶活性在农药处理后12 h~1 d期间达较高水平,POD酶活性在噻虫嗪、苏云金杆菌、氯虫苯甲酰胺三种农药处理后,均在3 d时达到最高值,7d左右恢复至对照水平,但这种差异因农药种类的不同存在着一定差异,其中毒死蜱对番茄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与其他农药相比有所不同.【期刊名称】《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29)004【总页数】5页(P16-19,136)【关键词】番茄;农药;抗氧化酶【作者】于高波;杜康健;李贤;张光辉;赵长江;魏金鹏【作者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大庆 16331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大庆 16331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大庆 16331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大庆 16331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大庆 16331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大庆 16331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农药在作物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及作物高产的保障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但农药是把双刃剑,其带来的农药残留问题已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1]。
已有研究发现在施农药时,仅约1%农药作用于靶标生物,其余主要残留在植物体或留于土壤或水域[2]。
目前针对杀虫剂、杀菌剂等农药的已有研究多集中在农药对有害生物的毒杀作用及农药的毒理,而针对其处理后对植物产生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
的,不是在实验室侵染所致。
经初步试验观察,分生孢子在老叶上虽然能较好地萌发,但不能形成附着胞,所以,不能侵染老叶,茶园中老叶上的病斑一般都是由成叶上病斑遗留下来的。
3.3 综合治理根据试验结果和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1,8],结合当前的无公害茶叶生产考虑,对于该病的防治应采用控制病原菌为主的措施。
最好在深秋除去茶树老叶中的病叶,并清理茶园中的落叶,旨在控制越冬菌源。
春季的定期采摘对控制该病的流行具有明显的作用。
病害特别严重的茶园可在深秋封园时,在采用上述措施的基础上,每隔2~3年喷1次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9]。
参考文献[1] 陈宗懋,陈雪芬.茶树病害的诊断和防治[M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0.[2] 安徽农学院.茶树病虫害[M ].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3] 高旭晖.茶树病害研究法[J ].茶业通报,1993(2):26228.[4] 方中达.植病研究法[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5] Matosupono M.Some factors influenced t he tea resistance toblister blight [C]∥Proceedings of t 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ea Science.1991,Shizouka ,J apan :The Organizing Com 2mittee of ISTS ,1992:6512654.[6] Bajit G B.Relationship betwee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and varietal resistance of sweet potato to scab infection caused by S p haceloma batatas [J ].Annals of Tropical Research ,1987(9):75283.[7] 南京农学院.田间试验和统计方法[M ].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8] 谭济才,叶恭银,高旭晖,等.茶树病虫防治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9] 陈雪芬,陈宗懋.茶园农药应用技术[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收稿日期: 2007208201 修订日期: 2007210212基金项目: 重庆市烟草公司资助项目3通讯作者E 2mail :chgxiao @青枯菌无致病力菌株对烟草青枯病的控病作用初步研究肖 田1, 肖崇刚13, 邹 阳2, 袁希雷1(1.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重庆 400716; 2.云南省楚雄州烟草公司武定县分公司 651600)摘要 从茄子、番茄、辣椒、烟草青枯病株中分离出116株无致病力青枯菌,室内平板喷雾法拮抗试验结果表明,有21株菌在NA 培养基上可明显抑制青枯菌TbRs 的生长;烟草MSK326品种温室盆栽控病试验表明,Tmjd123和Aujd82221两株菌具有较好控病效果,20d 后的相对防效分别为58.4%和97%。
番泻叶抑菌成分的提取分离与抑菌作用研究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of Bacteriostatic Compositions fromSenna and Study on Its Antimicrobial Activity申 请 人:韩雯雯学科门类:工 学学科专业: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研究方向:植物资源加工与保鲜技术指导教师:陈忠军 教授论文提交日期:二〇一二年六月分类号TS201.3 U D C 663学校代码 10129 学 号09209026摘要番泻叶是一味常用的中草药,分布广泛,具有抗菌、泻下、止血等作用。
本文以番泻叶为研究对象,用番茄晚疫病菌为供试菌种跟踪检测其抑菌性能,并对番泻叶主要抑菌物质的提取、分离纯化进行了研究,得到以下结果:1、采用回流提取法提取番泻叶中具有抑菌特性的有效成分,并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提取溶剂为50﹪的乙醇、提取温度40℃、料液比1:14、提取时间3.5h、提取次数2次。
在此条件下得到的番泻叶提取物对番茄晚疫病菌的抑菌圈直径为22.5mm。
2、以番茄晚疫病菌为供试菌,采用抑菌圈法检测抑菌活性,对番泻叶提取物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番泻叶提取物对温度和紫外线的稳定性较强;添加金属离子和pH值<7时对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对提取物最小抑菌浓度的研究结果表明:番泻叶提取物的最小抑菌浓度为12.5mg/mL,此时的抑菌效果相当于番茄红外观1400倍稀释液,西红柿早疫晚疫灵1600倍稀释液,多菌灵1200倍稀释液。
3、采用试管预试法对番泻叶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预试。
初步确定其含有黄酮及其甙、蒽醌及其甙、糖及其甙类、鞣质、有机酸、挥发油等化学成分,可能含有皂甙、甾体萜类成分、强心甙、酚类等化学成分,不含生物碱。
4、用四种不同极性的溶剂对番泻叶乙醇提取物进行萃取,得到五个萃取部分:石油醚部、氯仿部、乙酸乙酯部、正丁醇部及残渣部。
分别对番茄晚疫病菌进行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相对于其它各萃取部的抑菌活性较强。
科技园地2VNKK FO IIK STH Y植物源抑制剂在抑菌方面的研究进展张禄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在农作物的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发生植物 病害。
大面积病害的发生是农作物减产的主要原因 之一,作物病害的传统防治方法主要是喷施化学农 药,此方法虽然对病害的防治效果好,但也存在环 境污染、农药残留等问题,尤其是农药残留问题成 为当前威胁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世界 各国正在着力研究解决化学农药的这些弊端,其中,在替代化学农药的研究中,发现植物源抑制剂是一 种良好的替代品。
植物源抑制剂具有绿色、高效等 特点,这些抑制剂来自植物本身,可降解、残留小,对环境的污染小。
相对于化学制剂来说,植物源抑 制剂的抑菌效果并不差,且其来源广泛,自然界的 植物中普遍存在。
目前,国内学术界己经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
如冯俊涛等早在2002年就对西北地区的植物源抑制 剂进行了初步筛选,通过对56种植物提取物的抑菌 活性进行研究,综合分析认为,苦豆子、石榴、大 花金挖耳、苍耳、孜然等10余种植物具有明显的抑 菌活性;邵红军等和张应烙等利用丙酮提取物对植 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进行研宄表明,蒙古蒿、狭叶 艾蒿等植物提取物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100%,对小麦赤霉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能达到100%;还有 陈仕江、吴倩和孟翔等分别研宄了 10种中药植物的 粗提取物对小麦纹枯病菌、棉花枯萎病菌、玉米小 斑病菌和柑橘绿霉病菌的抑菌活性,番茄茎秆粗提 取物对苹果轮纹病菌、苹果褐腐病菌、玉米小斑病 菌、棉花枯萎病菌、棉花黄萎病菌的生物活性影响,万寿菊根粗提取物对枣缩果病的抑菌稳定性研究;谢仰熹等研究了苍耳内生真菌抗菌活性。
一、植物源抑制剂的主要种类目前,植物中具有抑菌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约 40万种,大致分为酚类化合物、植物挥发油、生物碱、多糖类化合物等。
1.酚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为芳烃的含羟 基衍生物。
按挥发特性可分为挥发性酚和不挥发性 酚。
摘要:利用生物药剂防治番茄灰霉病可降低致病菌的抗药性,且对果品安全健康,对环境无污染。
为了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菌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在室内条件下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对番茄灰霉病致病菌灰葡萄孢菌拮抗作用的基础上,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二者不同用量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室内对峙试验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均对灰葡萄孢菌具有拮抗作用,且均对灰葡萄孢菌菌丝有直接的破坏作用;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无菌滤液的抑菌效果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大而逐渐降低,其中10倍稀释液的抑菌率达到80.95%,50倍稀释液的抑菌率仅为28.57%。
田间防效试验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均对番茄灰霉病具有防治作用,其中枯草芽孢杆菌用量为1125g/hm 2、哈茨木霉用量为18000g/hm 2时防效最好,对叶片的防病效果分别为84.91%和85.85%,对果实的防病效果分别为90.00%和96.00%。
生物药剂枯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菌均可用于番茄灰霉病的防治。
关键词:番茄灰霉病;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菌;拮抗作用;防治效果中图分类号:S436.4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631(2024)01-0066-08收稿日期:2023-08-28基金项目:河北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冀南高品质蔬菜技术提升岗位项目(HBCT2023100205);石家庄市科技计划项目(229490132N )作者简介:王丹丹(1991-),女,河北沧州人,农艺师,硕士,主要从事设施蔬菜栽培与生理研究。
E-mail :yuwenhanzhu@126.com 。
通讯作者:耿晓彬(1973-),男,河北赵县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E-mail :*****************。
Control Effects of Bacillus subtilis and Trichoderma harzianum on Tomato Gray MoldWANG Dan-dan 1,ZHANG Qing-yin 1,LI Yan 1,TIAN Dong-liang 1,CHEN Chang 2,QI Lian-fen 1,SHI Jian-hua 1,GAO Xi-biao 3,GENG Xiao-bin 1*(1.Shijiazhu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Shijiazhuang 050041,China ;2.Institute of Coastal Agriculture ,He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Caofeidian 063200,China ;3.Zhao County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ervice Center ,Zhao County 051530,China )Abstract :The use of biological agents to control tomato gray mold can reduce the resistance of pathogenic bac-teria ,and is safe and healthy for fruits ,without polluting the environment.In order to study the control effects of Bacillus subtilis and Trichoderma harzianum on tomato gray mold ,the antagonistic effects of B.subtilis and T.harzianum on the pathogenic bacterium Botrytis cinerea were studied under indoor condition.The control effects of different dosages of B.subtilis and T.harzianum on tomato gray mold was studied under field condition.The in-door confrontation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B.subtilis and T.harzianum had antagonistic effects on B.cinerea ,and both had a direct destructive effect on its mycelium.The antibacterial effects of sterile filtrate from B.subtilis fermentation gradually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dilution ratio.Among them ,the antibacterial rate of 10fold dilution solution reached 80.95%,while the antibacterial rate of 50fold dilution solution was only 28.57%.The results of field control tests showed that both B.subtilis and T.harzianum had control effects ontomato gray mold.Among them ,the best control effect was achieved when the dosage of B.subtilis was 1125g/hm 2and T.harzianum was 18000g/hm 2.The control effectson leaves were 84.91%and 85.85%,respectively ,andon fruits were 90.00%and 96.00%,respectively.Bio-logical agents B.subtilis and T.harzianum can both control tomato gray mold ,reduce the resistance of pathogenic bacteria ,ensure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fruits ,and have no pollution to environment.Key words :Tomato gray mold ;Bacillus subtilis ;Trichoderma harzianum ;Antagonism ;Control effect王丹丹1,张庆银1,李燕1,田东良1,陈昶2,齐连芬1,师建华1,高西彪3,耿晓彬1*(1.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河北石家庄050041;2.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河北曹妃甸063200;3.赵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河北赵县051530)枯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菌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DOI :10.12148/hbnykx.20240022河北农业科学,2024,28(1):66-73,80Journal of He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第1期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是世界范围内栽培面积很广的蔬菜作物之一,也是中国设施栽培的主要蔬菜之一[1]。
番茄茎叶农用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摘要采用6种溶剂对番茄茎叶进行系统提取,以4种重要植物病原真菌进行室内抑菌活性测定。
结果表明:每种提取液对供试菌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不同提取液对葡萄白腐病菌抑制率达83.93%~100%;对苹果腐烂病菌抑制率达63.99%~98.21%;对苹果轮纹病菌抑制率为25.42%~86.01%;对棉花枯萎病菌抑制率为29.46%~88.42%。
整体表现出较高的抑菌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关键词番茄茎叶;抑菌活性;测定
植物是天然产物农药的宝库,从植物中寻找新的杀菌抑菌活性物质,研制开发新型植物源杀菌剂,是当今世界新农药开发的热点。
番茄属茄科茄属植物,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栽培作物,每年产生大量目前尚不被利用的番茄茎叶。
番茄茎叶散发着特殊气味,这些气味来自一些特殊的天然产物,早在20世纪70~80年代,国外就开始研究其气味的组成。
国内潘雪峰等利用气-质联机分析了番茄的挥发油组成,共分离出15个组分,鉴定了11种化合物[1];孙莹等从其茎叶挥发油中分离出21种化合物,鉴定了其中14种[2],这些化合物中含有一些农用活性物质;冯俊涛发现番茄茎叶丙酮提取物有抑菌活性[3]。
本研究采用多种溶剂进行系统抽提,希望对番茄的抑菌活性作更全面的分析,为研制开发新型植物源杀菌剂提供线索和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植物样品。
将果实采摘后的番茄植株全株采收,置通风阴凉处令茎叶自然阴干,用组织捣碎机粉碎,过20目标准筛,冰箱中低温保存,备用。
1.1.2抽提溶剂。
石油醚(60~90℃沸程)、苯、乙醚、丙酮、甲醇(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莱阳康德化工厂生产)和无菌水(自制)。
1.1.3供试菌种。
苹果腐烂病菌,苹果轮纹病菌,棉花枯萎病菌,葡萄白腐病菌。
1.2方法
1.2.1活性成分抽提。
称取备用的番茄茎叶粉末60g,置于1 000mL具塞三
角瓶中,加入石油醚500mL。
将三角瓶置于低温(4℃)摇床上,静置2h,摇动2h,依此反复,共计12h。
将提取液过滤至烧杯中,旋转蒸发仪减压浓缩至30mL,低温保存备用。
将过滤残渣在瓷盘上摊开,自然晾干,然后加入另一种溶剂,用同样的方法提取。
溶剂的加入顺序为:石油醚→苯→乙醚→丙酮→甲醇→水。
1.2.2室内抑菌试验。
采用生长速率法[4-5]。
其中带毒培养基的制备是在无菌条件下,取1.2.1制备的抽提浓缩液3mL,加入到40℃左右的27mL PDA培养基中,充分振荡摇匀后即得。
处理质量浓度为0.2g干材料/mL,以相应量的抽提溶剂加入到培养基中作为对照。
2结果与分析
抑菌试验结果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番茄茎叶各提取液对4种供试菌总体有较好的抑制活性。
番茄茎叶石油醚抽提液对不同病原菌抑制作用差异显著。
对葡萄白腐病菌抑制作用极强,抑菌率达100%;对苹果腐烂病菌也有极高的抑菌率,达89.64%;而对苹果轮纹病菌、棉花枯萎病菌抑制作用较差,抑菌率分别仅为25.42%、8.69%。
番茄茎叶苯抽提液对4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仍以对葡萄白腐病菌和苹果腐烂病菌的作用显著,抑菌率分别达95.89%、88.93%。
番茄茎叶乙醚抽提液除对棉花枯萎病菌抑制效果较差外,对葡萄白腐病菌、苹果腐烂病菌、苹果轮纹病菌都有极强的抑制作用,抑菌率分别达100%、98.21%、86.01%。
番茄茎叶丙酮抽提液对供试病菌抑制作用同前。
对葡萄白腐病菌、苹果腐烂病菌表现出极强的抑制作用,抑菌率分别高达95.54%、91.61%;对苹果轮纹病菌也有较好的抑菌作用,抑菌率为62.14%;对棉花枯萎病菌抑制作用最差,抑菌率为31.85%。
葡萄白腐病菌、苹果腐烂病菌被番茄甲醇抽提液完全抑制,抑菌率均达100%;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率也高达88.42%;对棉花枯萎病菌的抑制效果相对较差,抑菌率为42.50%。
番茄茎叶水的抽提液对供试菌抑制率均在55%以上,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
性。
对葡萄白腐病菌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达83.93%。
这为我们开发水基化杀菌剂提供了试验依据。
3结论与讨论
(1)试验结果表明,番茄茎叶的石油醚、苯、乙醚、丙酮、甲醇、水等6种溶剂抽提液,对葡萄白腐病菌、苹果腐烂病菌、苹果轮纹病菌、棉花枯萎病菌有较高的抑菌活性,最高抑菌率分别为100%、98.21%、86.01%、88.42%。
(2)番茄茎叶中含有多种农用抑菌活性成分。
对葡萄白腐病菌、苹果腐烂病菌而言,无论何种溶剂,从非极性强的石油醚、苯,到强极性的甲醇抽提液都表现出极强的抑菌活性,抑菌率几乎全在90%以上,甚至达100%。
对苹果轮纹病菌而言,除极性最弱的石油醚、强极性的甲醇外,抑菌率均在60%以上,最高达86.01%。
而棉花枯萎病菌的抑菌成分可能主要是极性化合物,对其抑菌活性随抽提溶剂的极性增强而增强,从石油醚时的抑菌率8.69%,提高到甲醇时的88.42%,其水抽提液的抑菌活性亦达65.48%。
(3)作为活性初筛,本研究仅选用4种供试菌,显然太少,活性成分可能漏筛。
由文献[3]知,番茄茎叶丙酮抽提液对小麦赤霉病菌、番茄灰霉病菌、苹果炭疽病菌的抑制活性并不高,分别仅为62.2%、57.8%、25.3%,若我们就此得出番茄丙酮抽提液无活性,或活性太低,就完全可能漏掉活性成分。
事实上,在我们的试验中,丙酮抽提液对葡萄白腐病菌、苹果腐烂病菌表现出极强的抑制作用,抑菌率分别高达95.54%、91.61%;对苹果轮纹病菌也有较好的抑菌作用,抑菌率为62.14%。
因此,还应进一步扩大生测的范围。
(4)我国番茄茎叶资源丰富,目前尚未能开发利用。
番茄茎叶抽提液具多种活性成分,对苹果腐烂病菌、苹果轮纹病菌、棉花枯萎病菌、葡萄白腐病菌的抑制率均很高。
由此表明,番茄茎叶极具开发价值,对其深入研究可能发现多种新类型的杀菌剂先导化合物,也可能直接开发出新型的植物源杀菌剂。
4参考文献
[1] 潘雪峰,杨明非,袁锋.番茄茎叶挥发物的气象色谱——质谱的定性分析[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0,28(6):119-120.
[2] 孙莹,卢志平,高松红,等.番茄挥发性成分的提取与鉴定[J].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1,11(5):277-278.
[3] 冯俊涛,石勇强,张兴.56种植物抑菌活性筛选试验[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1,29(2):65-68.
[4] 慕立义.植物化学保护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5] 孟昭礼,罗兰,袁忠林,等.人工模拟杀菌剂绿帝对8种植物病原菌的室内生测[J].莱阳农学院学报,1998,15(3):159-16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