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 格式:pdf
- 大小:117.52 KB
- 文档页数:1
让学生“动”起来——谈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的几种策略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西江小学教育集团318020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
”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学生才能在活动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
在语文学习中如何让学生“动”起来,确实是一个伤脑筋的问题。
通过研究、实践,我将对小学语文学习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谈谈自己的一点收获。
一、内容可“动”语文教学所具有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离不开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
语文学习,就是走向生活的学习。
在学习语文时,只有选择好了内容,才能让学生“动”起来。
1.身边的语文。
语文就发生在身边,生活处处有语文。
如果我们有一双慧眼,有一颗细心,我们就能在身边找到很多可“动”的内容,让学生学习。
如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值日生做值日时,总能在教室里捡到几支铅笔,这是孩子们不爱惜学习用品的表现呀!我就抓住这个内容,组织了一系列语文学习活动:写想象作文《橡皮和文具盒的对话》;开展讨论“如何爱惜学习用品”活动;开展活动“文具找家”。
又如,电视现是孩子们生活的一部分,没有一个孩子不看电视,但他们都只把它当作消遣的活动,虽然那些动画片乐此不彼,广告语滚瓜烂熟,可都是盲无目的,这是资源的浪费。
我就引进电视中的栏目,如“开心辞典”、“实话实说”、“焦点访谈”等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还有在作文教学中改编动画片、续写动画片,仿写广告语等等,让学生既新鲜乐学,又产生较好的效果。
2.喜爱的语文。
喜爱就是语文,学生的喜爱就能让学生爱学。
如在学习《恐龙的灭绝》一文前,我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各种有关恐龙的资料,并编成图文并茂的手抄报,让学生了解恐龙、喜欢恐龙,更愿意为恐龙的灭绝探秘。
在学习了这一课后,我又让学生继续查找恐龙灭绝的秘密,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再度高涨,让孩子们感悟语言,探索发现。
又如,我发现学生开始流行吹泡泡了,我就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去玩,最后孩子们笔下的《吹泡泡》,高兴、有趣、好玩、有意思……五一放长假了,我就会布置我的学生拍一些自己喜欢的照片,并给照片取名,这也是学生所喜爱的。
·25如何让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学习中真正动起来——以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小狗学叫》为例周叶莉【重庆两江新区天宫殿学校,重庆 401147】摘要:“五动课堂”基于学生发展,充分挖掘学生个性潜能,大胆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适当的方法学习,真正以动起来为目的,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能力提升。
关键词:能动;会动;互动;敢动;乐动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重视方法指导,促进能力提升。
笔者执教的《小狗学叫》一课,就依托“五动”将训练要点落实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达到提升学生能力发展的目的。
一、明晰单元结构,聚焦单元主题统编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基本的阅读策略,形成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成为积极的阅读者。
本单元围绕“预测”这一阅读策略进行有层次、有梯度的编排。
《总也到不了的老屋》是精读课文,交给学生根据题目、插图、文章内容里的一些线索进行预测的方法,《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小狗学叫》都是略读课文,留给学生更多预测空间。
二、理清行文逻辑,确定训练要点《小狗学叫》这篇课文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讲述了一只小狗的奇特经历。
故事里的小狗不会叫,受到别人的奚落。
于是,它向小公鸡学习喔喔叫,却引来了狐狸的嘲笑;它向杜鹃学习咕咕叫,却差点儿被猎人击中。
这两次误入歧途的经历颇为曲折,会引发截然不同的预测内容。
这一课承担着让学生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进行预测的教学任务。
统编教科书将语文要素分成几个能力点渗透在课后的练习题中,训练要点明确。
课后第一题提示学生要积极预测故事的几种可能性的结局,与同学交流,并将自己预测的结局和原文的结局进行比较,旨在提升学生使用预测策略的水平。
课后第二题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故事内容,旨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预测的乐趣,增加阅读的自主预测意识。
浅谈如何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动起来【摘要】如今的中学生,或多或少都受到了传统教育的影响,课堂上不注意思考、学习,只等老师的“灌输”,这能体现“学生主体、教师指导”这一教学方法吗?能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吗?针对这一问题,我总结了如何是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的几步法:一、日积月累、耳入目染;二、创设情境、学演结合;三、适当的使用多媒体教学。
【关键词】语文课堂;动起来【正文】为了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经过几年的尝试,我总结了如下几点:1. 日积月累、耳濡目染许多同学对写作文感到很头痛,每天总是在老师的三令五申下坚持几个星期之后才开始动笔。
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了如下方法,以激励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即:一日一名言,一日一书评,一课一复述,一单元一总结。
一日一名言,就是让一位字写的颇有水平的学生每人在黑板上方写一则名言,写明出处,并在每天早读之前向全班同学宣讲名言的含义,进行道德教育和情操熏陶。
由于字美、理直、富有哲理,学生便自觉自愿抄写在课堂笔记本上,并牢记心中。
一日一书评,即每日语文课前一分钟,依次请一位同学上台来讲评一分钟,要求内容包括书名、作者、内容简介、对当代中学学生的启示等,并要求宣讲同学语言流畅、条理清晰,说话要有中心,必须有个人见解。
学生在精心准备之后,都能脱离完成书评,而且书评的范围广泛。
其他同学做好书评记录。
一学期下来,学生听、记不少书评。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有充足的准备时间,我还要求他们每周写一篇书评作为小作文,老师批阅,以此作为他们上课口头书评的资料。
在班级还开辟图书角,给学生提供讲演的素材。
一学期下来,学生视野开阔了,也由被动听收逐步变为主动看书。
他们还经常互相介绍好的书籍,师生都受益不浅。
一课一复述,指每教完一篇课文,要求学生在复习之后,能达到熟练复述,复述就是回忆,概述文章的要点,并分概括性复述、详细性复述、创造性复述三种。
在复述之前,学生都要对课文做整体把握,使所学内容条理化、清晰化。
第一篇: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动起来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动起来[内容提要]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把学生当成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地动起来。
如何做才能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教师要让学生亲自去感受文本、要让学生主动提问并解答、要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并检查、让学生及时复习所学内容。
唯有如此,学生才会在语文课堂上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会以极大的热情去探究五彩缤纷的语文世界,才会不断地创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新课标课堂主动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思路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各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但怎样做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呢?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把学生当成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地动起来。
如何做才能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让学生亲自去感受文本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选取的都是一些脍炙人口的篇目,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其可读性和趣味性都很强。
而且文章的选取都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所以学生完全能够读通、读懂。
另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所以教师应该甩开臂膀、大胆放手,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让他们亲自进入文本,感受文本,和文本展开对话。
通过对话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张扬,学生也享受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并且感受到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而且为深入解读文本打好了基础。
所以只有教师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才能主动,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让学生主动提问并解答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在学生感受文本的过程中,教师要放弃自己设计问题而应鼓励和指导学生就教材内容主动提出问题。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语文课堂教学要改变以应试为目的的枯燥、古板的教学现状,代之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为学生创设良好情境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机活力,就要让学生动起来。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语文课堂上,学生有了兴趣,才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参与到教学中来。
如在教学《荷》时,我在上课前两个星期就已经要求学生走进图书馆和上网查找关于“荷”的各方面资料,然后让各小组汇总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做成读书笔记。
接着,我要求学生根据查到的资料和课文提供的关于历代文人对荷的赞美诗篇,绘出一幅荷花图。
这一环节使得许多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对荷有了更多的了解并产生喜爱之情。
教学第一课时,我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有过乘着小船穿梭于荷花开满池塘时的情景吗?那种感觉一定美滋滋、乐陶陶。
你们想不想马上见到美丽的荷花呢?”学生兴奋的说:“想……”于是,我播放了一段中央电视台制作的“荷花”的节目,学生被荷风叠韵迷住了。
我停止播放时,学生竟喊:
“不要啊.. ”我被学生对荷的喜爱之情折服了,于是我停止讲课,
让学生尽情的欣赏荷花。
第二节课,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各小组分别上台介绍荷花的相关知识。
有的介绍荷的生长环境和分布地域;有的介绍荷的别名;有的介绍荷各部分的用途的;有的介绍荷的有关传说和歇后语丰富的材料展示,使同学们对荷有了深刻的认识。
最后同学们对专题中的历代文人诗词谈了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