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版必修5《第10课 论修身》2017年同步练习卷(J)
- 格式:docx
- 大小:28.02 KB
- 文档页数:6
《论修身》同步练习(答题时间:25分钟)1. 下列三组句子中加点实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①君子固穷②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B. ①过蒙拔擢(《陈情表》)②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报任安书》)C. ①在绝陈粮,从者病,莫能兴。
②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兰亭集序》)2. 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①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②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B. ①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师说》)②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C. ①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阿房宫赋》)②雖之夷狄,不可棄也。
D. ①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②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3. 与例句的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是()例: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A.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B.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师说》)C. 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D.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陈情表》4. 与例句的句式不同的一项是()例: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A.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B.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C.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D.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论语》中出现的熟语填空练习是可忍智者乐水,,不悱不发,必先利其器人无远虑,,则安之6. 翻译练习:请尝试在课后翻译本讲涉及的《论语》中的相关言论,或者另选《论语》中其他自己喜欢的内容翻译并记诵。
子曰:“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子欲居九夷。
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论语·子罕》)子曰:“……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论语·里仁》)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学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第_10_课论_修_身本课话题——宽容一、从课本中积累“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做人做事,尽心尽力,对人宽恕、包容,这是孔子仁的内在精神实质。
与人相处,能够容忍别人,宽容他的过错,容纳他的想法,是智慧,是一种博大的胸怀,是一个人的高贵品格。
二、从现实中积累前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曾出版了自传《鲜活的历史》,一版印数100万册。
许多人不看好这本书,因为政治回忆录类的书籍吸引力不是太大.美国有线新闻网络脱口秀的著名节目主持人卡尔森曾对希拉里的这部自传做出过极为辛辣的评价:“她不可能卖得好,我敢打赌,这本书如果能卖出50万册,我就将鞋子吃下去。
”可是,没过几个星期,这100万册书竟然销售一空,以至出版商不得不迅速加印。
这时,卡尔森别提有多尴尬了。
希拉里为了惩罚他,特意找人做了一双“鞋子”让他吃。
为了兑现诺言,卡尔森不得不硬着头皮吃下了这双“鞋子”,而当他吃完之后,竟然说:“味道棒极了!”正当人们为此感到纳闷的时候,卡尔森激动地说:“因为我深知,它里面藏有一种特殊的佐料."原来,卡尔森吃下的这双鞋子是希拉里精心定做的一块鞋子形状的蛋糕。
希拉里用幽默的方式不仅巧妙地化解了这场尴尬,赢得了曾经嘲笑过她的节目主持人卡尔森的尊重,而且也会赢得更多人的尊重。
宽容能使人生更加精彩和不同凡响,恐怕这也是希拉里能够被奥巴马总统选做国务卿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从历史中积累1.林肯总统对政敌素以宽容著称,后来终于引起一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
"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一语中的,多一些宽容,公开的对手或许就是我们潜在的朋友。
2.唐代魏征为太子李建成的属官时,曾多次劝李建成杀掉李世民,但当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不但没有杀他,还给了魏征很高的官做,而且非常倚重魏征.最终实现了唐初的繁荣发展,出现了“贞观盛世”。
3.晋文公重耳在逃亡时曾被手下头须偷走了财物,登上王位后以前没有随他逃亡的大臣很担心受处罚,随时可能作乱,这时重耳就赦免了头须的罪责,还封他当了官,终于稳定了当时的局面。
论修身一、通假字幼而不孙弟(“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今异义1.五十而知天命..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上天的意志,泛指命运2.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3.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文雅的样子三、一词多义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 ( ) 1.有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赤壁赋》)( ) 苟非吾之所有(《赤壁赋》) ( )五十而知天命 ( ) 2.知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 )朝闻道,夕死可矣 (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 ) 3.可可爱者甚蕃(《爱莲说》) ( )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 )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窦娥冤》) ( ) 4.贼老而不死,是为贼()今贼盛粮尽,恐不复见大军(《淝水之战》)()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5.立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鸿门宴》)()复立楚国之社稷(《陈涉世家》)()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6.能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隆中对》)()能言善辩()忍能对面为盗贼(《茅屋为秋风所破歌》)()7.诸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项脊轩志》)()于予与何诛()8.诛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鸿门宴》)()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四、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动词(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2)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 ) 2.名词作状语(1)朝.闻道,夕.死可矣()()(2)宰予昼.寝()3.名词的意动用法匿怨而友.其人 ( ) (二)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左丘明耻.之 ( ) 五、判断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修身》基础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对下面加点实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A.朝闻道.,夕死可矣道:道理。
B.子路愠.见曰愠:生气。
C.老而不死,是为贼.贼:祸害。
D.小人穷斯滥.矣滥:胡乱。
2.对下面加点实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A.宰予昼寝.寝:睡觉。
B.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令:命令。
C.以直.报怨直:公正无私。
D.质.胜文则野质:朴实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5分)A.宰予昼寝B.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C.匿怨而友其人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5分)A.不患人之不己知B.君子泰而不骄C.何以报德?D.其何以行之哉?5.对下面加点虚词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5分)①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②不患人之.不己知③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④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A.①②中的“之”用法相同,③④中的“而”用法不同B.①②中的“之”用法不同,③④中的“而”用法不同C.①②中的“之”用法相同,③④中的“而”用法相同D.①②中的“之”用法不同,③④中的“而”用法相同二、语言运用1.“寂寞”因人而异,请仿照例句,写出下列两个人物的寂寞。
要求:符合人物身份或思想性格;使用比喻或排比手法;不超过30字。
例:卡夫卡是一只寒鸦,寂寞地在一座找不到入口或出口的“城堡”里飞翔。
(1)孔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曹雪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近日,全国首款以孔子以及《论语》为主题的福利彩票,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发行。
这套名为“中华名人——孔子”的彩票,票面选取了三幅作于明清时期的孔子画像,将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中的名言警句用作奖符,对应不同级别的奖金:如一等奖奖符为“礼之用,和为贵”。
第10课论修身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翻译重点句子。
2.准确理解文中孔子关于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主要内容和修身的方法。
3.了解、借鉴文中“内省”“忠恕”“诚信”“恭敬”等儒家思想,感受孔子安贫乐道、信念坚定的崇高风范。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愠.()(2)俟.()(3)胫.()(4)杇.() (5)() (6)()(7)戚.()答案(1)yùn(2)sì(3)jìnɡ(4)wū(5)ní(6)yuè(7)qī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不逾.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君子亦有穷.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原壤夷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粪土之墙不可杇.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质彬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小人长戚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望之俨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超越(2)困窘,走投无路(3)等待(4)抹(mò),粉刷(5)质与文搭配适当,既朴实又有文采(6)忧愁悲伤的样子(7)庄严的样子2.通假字(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______” (2)幼而不孙弟..:“孙”通“______”;“弟”通“______” 答案 (1)又 (2)逊 悌 3.古今异义 (1)君子固.穷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而无述.焉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巧言、令色、足.恭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质.胜文则野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胜质则史.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坚持,坚守 本来,原来 (2)可称道 讲述 (3)过分,过度 充足,足够;脚,腿 (4)朴实 性质,本质;质量 (5)虚浮 历史或记载历史的书 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1)穷⎩⎪⎨⎪⎧君子固穷.: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2)过⎩⎪⎨⎪⎧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3)患⎩⎪⎨⎪⎧不患.人之不己知: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 赵宣子骤谏,公患.之: 时有患.疟疾者: 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4)诛⎩⎪⎨⎪⎧于予与何诛.: 口诛.笔伐: 伐无道,诛.暴秦: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答案 (1)困窘,走投无路/处境困难,环境险恶/不得志,不显贵/穷尽,用尽 (2)犯了错误/过失,过错/驶过,经过/责备 (3)担忧,忧虑/危害/厌恨/生病/忧患,祸害/讳忌 (4)责备/处罚,谴责/讨伐/被杀死5.掌握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写出其含义(1)朝.闻道,夕.死可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宰予昼.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匿怨而友.其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左丘明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晚上 (2)名词作状语,在白天 (3)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朋友(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认为……可耻 6.写出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而⎩⎪⎨⎪⎧六十而.耳顺: 君子泰而.不骄: 过而.不改: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2)之⎩⎪⎨⎪⎧不患人之.不己知: 夫子之.道: 左丘明耻之.: 虽之.夷狄,不可弃也:(3)也⎩⎪⎨⎪⎧患其不能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何为其然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4)其⎩⎪⎨⎪⎧以杖叩其.胫: 患其.不能也: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其.若是,孰能御之:答案 (1)连词,表顺承/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假设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代词,代指“这种人”/动词,到……去 (3)肯定语气词/判断语气词/疑问语气词/表句中停顿 (4)代词,他的/代词,自己/代词,他,他们/代词,其中的/副词,表祈使语气,相当于“应当”“一定”/连词,如果 7.翻译下列文中的句子 (1)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第10课论修身同步检测语文版必修5(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对下面加点实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A.朝闻道.,夕死可矣道:道理。
B.子路愠.见曰愠:生气。
C.老而不死,是为贼.贼:祸害。
D.小人穷斯滥.矣滥:胡乱。
解析滥,过度,没有限制。
答案 D2.对下面加点实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A.宰予昼寝.寝:睡觉。
B.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令:命令。
C.以直.报怨直:公正无私。
D.质.胜文则野质:朴实解析令,美好。
答案 B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5分)A.宰予昼寝B.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C.匿怨而友其人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解析A项,“昼”,名词作状语,在白天。
B项,“耻”,形容词用作意动词,以……为耻。
C项,“友”,名词用作意动词,交朋友。
答案 D4.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5分)A.不患人之不己知B.君子泰而不骄C.何以报德?D.其何以行之哉?解析A、C、D项均为宾语前置句,应为:不患人之不知己、以何报德、其以何行之哉。
答案 B5.对下面加点虚词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5分)①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②不患人之.不己知③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④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A.①②中的“之”用法相同,③④中的“而”用法不同B.①②中的“之”用法不同,③④中的“而”用法不同C.①②中的“之”用法相同,③④中的“而”用法相同D.①②中的“之”用法不同,③④中的“而”用法相同解析①②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③连词,表转折。
④连词,表假设。
答案 A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文本选段,分别完成6~9题。
材料一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材料二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0 论修身一、基础训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是(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B.子曰:“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C.粪土之墙不可杇.也(kuī)D.幼而不孙.弟(xùn)2.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B.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C.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D.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3.下面各组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三十而立.(立身于世)六十而耳顺..(能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各种评价)B.莫能兴.(起来) 君子亦有穷.乎(贫穷)C.患.其不能也(担心,忧虑) 内省.不疚(反省)D.文.胜质则史(文采) 即.之也温(接触)4.下面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过而.不改,是谓过矣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B.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吾道一以贯之.C.以.德报怨,何如吾道一以.贯之D.质胜文则.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匿怨而友.其人B.左丘明耻.之C.内.省不疚D.幼而不孙弟.6.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C.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课堂练习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卫灵公》)原壤夷俟。
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以杖叩其胫。
(《宪问》)7.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逾矩..:超过规矩B.君子固穷固.:本来C.长而无述焉述.:无所作为D.六十而耳顺耳顺..:指能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各种评价8.与“君子固穷乎”中“穷”字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穷寇勿追B.理屈词穷C.穷奢极欲D.穷思极想9.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一段话,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表现了孔子从少年时代求学开始直到逐渐走向“仁者”的长期过程。
《论修身》(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一、基础知识(16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幼而不孙弟..(xùn dì)B.粪土之墙不可杇.也(wū)C.参.乎,吾道一以贯之(cān)D.大车无輗. (ní), 小车无軏.(wú),其何以行之哉?2.对下列加点字的释义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三十而立.(懂得礼仪,可以立身于世)B.君子固.穷(坚持,坚守)C.原壤夷俟..(平静地等待)D.以德.报怨(恩惠)3.对下列加点虚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在)B.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君子亦有穷乎.?(语气助词,吗)D.以.杖叩其胫(就,连词)4.下列加点的词语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3分)( )A.幼而不孙.弟 B.左丘明耻.之C.患.其不能也 D.君子泰.而不骄5.判断下列句式类型。
(4分)①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 )②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 )二、文本阅读(20分)阅读文本选段,完成6~10题。
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公冶长》)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卫灵公》)司马牛问君子。
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颜渊》)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里仁》)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公冶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为政》)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修身》阅读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宪问》)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卫灵公》)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公冶长》)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卫灵公》)司马牛问君子。
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颜渊》)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以……为患,担忧B.粪土之墙不可杇.也杇:粉刷C.于予与何诛.诛:杀害D.君子求诸.己诸:“之于”的合音2.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A.不患人之不己知 B.于予与何诛C.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D.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3.将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德如妹,奇丑。
交礼竟.,允无复入,家人深以为忧。
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
”桓郎者,桓范也。
妇云:“无忧,桓必劝入。
”桓果语许云:“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查之。
《论修身》基础练习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B.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C.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D.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2.下面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三十而立.(立身于世)六十而耳顺..(能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各种评价)B.莫能兴.(起来)君子亦有穷.乎(贫穷)C.患.其不能也(担心,忧虑)内省.不疚(反省)D.文.胜质则史(文采)即.之也温(接触)3.下面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过而.不改,是谓过矣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B.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吾道一以贯之.C.以.德报怨,何如吾道一以.贯之D.质胜文则.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4.下列各项中,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B.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C.何以报德D.其何以行之哉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愠见曰:“____________?”子曰:“君子固穷,____________。
”(2)子曰:“始吾于人也,____________;今吾于人也,____________。
于予与改是。
”(3)子贡问曰:“____________?”子曰:“其恕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曰:“____________,文胜质则史;____________,然后君子。
”二、语言表达6.仿照下面的示例,从幽默风趣的角度巧妙“翻译”所给的语句。
【示例】1.三十而立……七十而从心所欲。
【译文】坐公交车的时候,三十岁以下的人应该站着……七十岁以上的人可以随便坐。
2.三月不知肉味。
【译文】减肥就要三个月不知道肉的滋味才能成功。
(1)君子不重则不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语文新版必修5《第10课论修身》2017年同步练习卷(J)副标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1.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B.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C.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D. 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答案】D【解析】D.“孙弟”通“逊悌”,敬顺兄长;故选:D。
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平时对课文中的通假字要多归纳汇总,熟悉常见通假字。
通假字是文言文学习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阅读文言文,不明了古字通假,只照字面意思理解,往往会解释不通或者解错句意。
作为古代用字的现象,学习中必须掌握它在音、形、意方面独特的语法特点,从而为学习文言文更好地服务。
2.下面各组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三十而立.(立身于世)六十而耳顺..(能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各种评价)B. 莫能兴.(站起来)君子亦有穷.乎(贫穷)C. 患.其不能也(担心,忧虑)内省.不疚(反省)D. 文.胜质则史(文采)即.之也温(接触)【答案】B【解析】B.“穷”这里指“困窘,走投无路”的意思;译文:难道君子也有走投无路的时候吗;故选:B。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用法,学生应重视课本所学,加强识记和累积。
复习文言实词应注意:1.文言实词由于时间流逝,与现代汉语用法、词义往往有较大差异。
古今通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是阅读文言文的主要障碍之一,复习时应把这些作为重点,通过比较、归纳,真正掌握这些内容。
2.复习文言实词,不能光靠背记词义,应词不离句,根据具体语言环境,考虑它们在句中的具体意义。
学习古汉语语法知识,是为了帮助理解词义,不要孤立、抽象地理解语法知识。
3.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一定要以熟悉课文为前提,课文的注释要认真看,课后的练习要认真做,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步积累词语,并能举一反三,灵活理解,从而提高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的能力。
3.下面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B.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吾道一以贯之.C. 以.德报怨,何如吾道一以.贯之D. 质胜文则.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答案】C【解析】A.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假设,如果;B.用在主谓之间,用来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代词,代指道理;C.均为介词,可译为“用”;D.副词,就;连词,表转折,却;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解答本题主要掌握文言虚词的用法,只有明确不同虚词的用法,然后多加练习,提高对文言虚词的运用的能力,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
文言文中有许多文言虚词,这些词语因为前后语境义不同而有着不同的含义,做题时要注意区分。
平时在学习过程中,首要的任务就是积累文言虚词的含义。
其次,学生自己也要掌握必要的方法,做到举一反三。
文言虚词的推断方法有句意分析法(根据句子大意来推断),代入筛选法(将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代入选项来检验),例句推断法(用课文中结构相同的句子来推断),成语联想法(利用自己熟悉的成语来推断词义)等。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 匿怨而友.其人B. 左丘明耻.之C. 内.省不疚D. 幼而不孙弟.【答案】D【解析】A.“友”,名词用作动词,“跟……交友”,译:心怀怨恨跟人交朋友;B.“耻”,意动用法,“以……为耻”,译:左丘明认为这样可耻;C.“内”,名词作状语,在心里,译:在心里自省没有内疚;D.译:小的时候不敬顺兄长。
故选:D。
考查词类活用,要熟记词类活用现象的特点,结合语境准确辨析。
名词活用作状语的用法:一、表示动作行为状态的名词活用作状语,翻译为“像什么什么一样”。
1、其一犬坐于前蒲松龄《狼》2、常以身翼蔽沛公司马迁《鸿门宴》这些句子里面,名词活用作状语的,要分别翻译为“像狗一样”、“像鸟的翅膀一样”,即都要翻译为“像什么什么一样”。
二、表示动作凭借的工具或者方式名词活用作状语,翻译为“用什么什么”。
1、舟行适临汝苏轼《石钟山记》2、剑斩虞常已班固《汉书•苏武》在上面的句子里,名词活用作状语的,要分别翻译为“用船”“用剑”,即都要翻译为“用什么什么”。
三、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地方,这样的名词活用作状语的,翻译为“在什么什么地方”。
例如:1、相如廷叱之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2、内立法度贾谊《过秦论》在上面的句子里,名词活用作表示动作发生的地方的状语时候,要分别翻译为“在朝廷上”“在国内”,即翻译为“在什么什么地方”。
四、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这样的名词活用作状语的,翻译为“在什么什么时间”。
1、夜驰之沛公军司马迁《鸿门宴》2、朝济而夕设版焉《左传•烛之武退秦师》在上面的句子里,名词活用作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的状语时候,分别翻译为“在夜里”“在早晨”“在傍晚”,即翻译为“在什么什么时间”。
五、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频率,以“年”“岁”“月”“日”这样的名词活用作状语的,翻译为“每年”“每月”“每天”。
例如:1、岁征民间蒲松龄《聊斋志异》2、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在这些句子中,以“年”“岁”“月”“日”这样的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频率,所以要翻译为“每年”或者“每月”或者“每天”。
总之,作为文言文考点的名词活用作状语的用法,其活用的情况不一样,句子的翻译也不应该一样。
5.下列各句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A.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
B.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C.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D.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答案】A【解析】A.“七十而随心所欲”应改为“七十而从心所欲”。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
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
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
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
本题属于后者。
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
本题考查名言名句的默写,要注意个别重点字词或容易写错、容易混淆的字的正确书写。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6.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甲】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乙】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问:“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先进》)【丙】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雍也》)【丁】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公冶长》)(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耻:感到羞耻B.由也兼人,故退.之退:劝阻别人C.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敝:使用坏了D.愿无伐.善,无施劳伐:讨伐征伐(2)下列对选段【甲】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孔子主张为人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B.孔子既谈了学习态度,也讲了学习方法。
C.孔子教育弟子们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D.孔子解答了子贡提出的有关孔文子的问题。
(3)下列对选段【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教学工作切忌搞“一刀切”。
B.要想提高学生的思辨素质,教学中要采用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
C.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抓住时机,顺势导引,解答疑惑。
D.针对不同的对象,教授不同的教学内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4)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①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a.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b.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②依据【乙】【丙】两则材料,从中概括出两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答案】D;B;B【解析】(1)D.伐:夸耀自己。
译文为:愿意不夸耀自己的好处。
(2)B.“也讲了学习方法”无中生有,未讲“学习方法”。
(3)B.“教学中要采用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错误,乙段中没有提到“中庸”的问题。
(4)①a.中人,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上,高深的学问。
译文为: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中等以下才智的人,不可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
b.安,使……安逸;怀,使……怀念。
译文为:孔子说:“(我的志向是,)对老年人,使他们安逸;对平辈的朋友,使他们信任我;对少年人,使他们怀念我。
”②根据“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和“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可以得出因材施教。
根据材料二孔子和公西华的对话可以得出因势利导。
评析时要结合自己的认识进行表述。
答案:(1)D(2)B(3)B(4)①a.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中等以下才智的人,不可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
b.孔子说:“(我的志向是,)对老年人,使他们安逸;对平辈的朋友,使他们信任我;对少年人,使他们怀念我。
”②因材施教。
孔子能够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教授不同的教学内容;由此可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多么的重要。
因势利导。
孔子针对公西华所面对的实际困惑,抓住时机,顺势导引;由此可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应是解答疑惑的最佳时机。
参考译文:【甲】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乙】子路问:“听到了就行动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呢?”冉有问:“听到了就行动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
”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就行动吗?’您回答说‘有父兄在’,冉求问‘听到了就行动吗?’您回答‘听到了就行动’.我被弄糊涂了,敢问为什么。
”孔子说:“冉求退缩,所以鼓励他前进;仲由好胜,所以让他后退。
”【丙】孔子说:“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学问;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诉他高深学问”。
【丁】颜渊、季路侍立在孔子身旁。
孔子说:“何不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我愿意把我的车马衣服同朋友共同使用,就是用坏了也毫不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