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精品同步练习第1单元第1课同步课时训练
- 格式:doc
- 大小:202.00 KB
- 文档页数:5
第一单元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赍.发(jī)仓廒.(áo)酒馔.(zhuàn) 搠.倒(shuò)B.提.防(tí) 玷.污(zhān)恁.地(nèn) 央浼.(miǎn)C.看.守(kàn) 亲眷.(juàn)彤.云(tóng) 模.样(mó)D.迤逦..(yǐ lǐ) 髭.须(cī)庇.佑(pì) 烫.酒(tàng)2.下列词语的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妨碍粹琼乱玉彤云密布桨洗缝补B.时辰吃饭防噎朔风吹撼必必剥剥C.女婿躬敬孝顺草菅人命果品酒馔D.沽酒贪赃枉法鬼鬼崇崇情理难容3.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安徒生密码》堪称一次颠覆性的改编,不但将安徒生笔下的童话明星们“一网打尽”,而且还上演了令人________的“反转剧情”。
②当书本给我讲到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态度时,似乎是每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________的新世界。
③返老还童,这究竟是________,还是梦幻童话?曾良驹的许多患者在治病的过程中惊讶地发现,自己的皮肤与身体渐渐可以恢复到年轻的状态,这引发了曾良驹的思索。
A. 匪夷所思不可思议异想天开B. 不可思议异想天开匪夷所思C. 异想天开匪夷所思不可思议D. 不可思议匪夷所思异想天开4.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林冲在高衙内派人一次又一次害他性命不成时,才被迫走上反抗的道路。
B.凡读过《水浒》的人,对林冲的印象都非常深刻,觉得他是一个从逆来顺受的中层统治者转变成奋起反抗的英雄的典范。
C.由于《水浒》作者所处的时代和出身阅历的局限,不能不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
D.《水浒》全书重要人物中至少有一打以上各有各的面目。
二、课文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第一单元第1课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当你拥有着孤独、和着命运的悲怆、饮着人生的苦酒、蜷缩在山神脚下时,发觉敌人已经把自己逼到了命运的边缘,忍无可忍,你才奋起手刃仇人。
当横海郡东庄上打散庄客,举起酒杯呼出“痛快”这两个字时,你终于找回了自己。
隐忍苟活怎抵得上挣脱束缚的自由,这个被自己囚禁了半生的男人终于撕开重重顾忌的枷锁,从此大宋王朝风云激荡的战场上,王者归位,战神归来!好汉子,你终于找回了自己!课内素材林冲,原为北宋京城八十万禁军教头,人称“豹子头”,使一支丈八蛇矛,有万夫不当之勇。
作为教头,地位不低,有一个和睦的家庭,只因高俅的儿子看上了他的妻子,于是一连串的厄运降临到他的头上。
先是被诱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野猪林险些被害;到了牢城营,火烧草料场,欲置其于死地。
林冲忍无可忍,这才奋起反抗,逼上梁山。
从屡遭迫害却不愿反抗,到横竖是没有活路,只有奋起反抗,在灾难中杀出一条血路,林冲终于显露出英雄本色,成为“官逼民反”的代表和象征。
[运用角度]“勇气”“英雄”“抗争”“斗争”“选择”“忍”“命运”“路在脚下”等。
精彩运用当林冲在六和寺的凄雨冷风中,静静等待死亡之际,一生的时光如流水,清亮明澈。
他肯定首先忆起,与娘子短暂而甜美的爱情岁月。
那人潮汹涌的东京汴梁,几度烟花照眼,几度花好月圆,转瞬烟消云散,天人永隔。
他也会忆起,和鲁达意气相投,英雄相惜,肝胆相照,或切磋武技开怀畅饮,或叙尽平生不得之志,借酒浇愁,怅对一轮皓月、一湖碧水,两声长啸,四行清泪。
林冲一生悲情,始终无法逾越命运的残酷。
但那生死与共的爱情,真挚深厚的友情,让英雄在最后的时光里仰天长笑——此生无憾!(选自《悲情英雄林冲》) 【课外应用】英雄本色你并非嗜酒如命,仅把它当作及时行乐的必备品,然而世间的险恶却硬生生地把它变成你心痛时的良药。
你总说得饶人处且饶人,可那不过是你的一厢情愿,没有人会被你的忍让击败,相反换来的却是变本加厉的报复。
这一切让你憋得透不过气来,然而,你却无处喊冤,所有的苦痛只能自己品尝。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西游记》,别样的经典明朝人所称的“四大奇书”,除了稍晚消灭的《金瓶梅词话》,其余《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三部,都是传统积累型小说,是作家在前代民间艺人和文人不断加工的基础上才写定的。
这三部小说中,以《西游记》最不露集体创作的痕迹,小说作者以他自己的风格完全溶解了前人对唐僧取经故事所供应的艺术材料,使小说的内容和形式都烙上了独创的、属于他的个人风格的印记。
神佛妖魔故事在我国有悠久的创作传统和丰富的艺术阅历积累,也有外来的,主要是印度佛教文学的故事的濡染。
除了神祇和鬼魂是古代原始宗教的产物以外,神仙和妖怪是秦汉以来方士、道士然后是艺术家——民间艺人和文人的虚构;佛、菩萨、魔则是由印度佛经传入,然后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的体系的。
这种本土的和外来的超人间幻象的汇合,自六朝的志怪小说以来已渐次达到密洽无间;与此相应的是宗教上道教和佛教在对立中的相互渗透,相互容受,使道教神和佛教神在群众中从观念到风习形成一个模糊的整体。
《西游记》的艺术虚构正是建立在传统艺术阅历和这种社会的宗教性观念、风习的基础之上的,但它又以作者融会了传统艺术阅历所形成的艺术独创性批判了社会的宗教性观念,或更正确地说,和社会的宗教性观念开了玩笑,对它进行了嘲弄。
在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中,神与魔是正与邪、是与非、顺与逆、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象征,前者应予确定,后者应被否定。
但《西游记》不与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认同,吴承恩对神与魔一视同仁,道教神玉皇大帝、道教祖师太上老君、西方佛祖释加牟尼,都是被揶揄、调侃、戏弄的对象,至于天将神仙、菩萨金刚和诸路神祇就更不在话下。
不少妖魔倒是可亲可爱,有人情味,是引人寄以怜悯的对象,猴精孙悟空便是最突出的一个。
他的魅力在于他的妖气而不在于他的改邪归正,在于他的共性放纵而不在于受理性约束,读者则怜悯于他受紧箍咒时的窝囊气而欣喜于他的有时妖性复发。
第一单元第1课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地里投奔人不着,迤逦..不想来到沧州迤逦:缓慢前行,这里有颠沛流离的意思B.却才有个东京来的尴尬..人尴尬:感觉很难堪C.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央浼:恳求,请托D.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端的:的确,确实B解析尴尬:鬼鬼祟祟,不正派。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专制中国的字典里,所谓“美德”就是无止境的逆来顺受....,所谓“配做一个人”,尤其是“配做一个中国人”,就是没头脑的奴隶。
B.随遇而安....是一种态度:听天命的前提是尽人事,“随”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顺其自然,顺势而为。
C.死刑是基于伦理正义的必然要求,对于那些罪大恶极者处以死刑,是除恶务尽,不这样不足以伸张正义,不足以维护法律的尊严。
因此,保留死刑实属天理昭然....。
D.最惨的莫过于圆明园,被劫后的珠宝库满地都是碎琼乱玉....,破壁残垣下一片狼藉,让每一个经过这里的人莫不掩面而泣。
D解析A项,逆来顺受:对别人的欺负或无理的待遇采取忍受的态度。
使用恰当。
B项,随遇而安: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
使用恰当。
C项,天理昭然:指事情的最后结局都是上天惩恶扬善。
使用恰当。
D项,碎琼乱玉:比喻地上的雪。
用错对象。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奇石收藏爱好者近日展出个人藏品,通过“林冲雪夜上梁山”这组形神兼备的奇石作品,令人观后瞬间想起“林冲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的故事。
B.梁山一百单八将里面,最接近“正常人”的是林冲,他有是非观,有怜悯之心,他不想上梁山,他满脑子的主流社会观念,想着混个大官,好“封妻荫子”。
C.《水浒传》作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深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道教作为我国一种土生土长的宗教,对《水浒传》的故事有着很大的影响。
D.11月1日,一场关于《水浒传》与儒家文化的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济宁学院开幕。
【优选整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1单元第1单元第1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句中的“将”与“只见林冲走将入店来”的“将”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宫使驱将.惜不得。
(《卖炭翁》)B.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
C.林冲钻将.出来。
D.果品酒馍只顾将.来。
2.下列的“与”意义不同的一组是()A.不时间送汤送水来营里与.林冲吃。
只见那个人将出一两银子与.李小二道……B.独卿与子敬与.孤同。
进,与.操遇于赤壁。
C.这人莫不与.林教头身上有些干碍?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D.传令与.诸将。
报与.三藏。
3.对本文景物描写的作用分析得正确的几项是()。
A.越来越紧,越来越大的风雪,已成了小说中人物活动的自然背景,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B.通过大风雪的描写,渲染了气氛。
C.由于风雪的变化,层层推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从而深化了主题。
D.自然景物的描写能给小说抹上一层神奇的色彩,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本文揭示了林冲从委曲求全到被迫反抗的转变过程及原因。
下列各句是林冲不同阶段的语言描写,反映出林冲什么样的内心活动,从句后的答案中分别选择恰当的项:①我是罪囚,可怕玷辱你夫妻两个……()②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③泼贼!我日来又和你无什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A.心地善良,为人正义B.安分善良,认识糊涂C.忍无可忍,感到不平D.奋起反抗,报仇雪恨E. 委曲求全,得过且过F. 逆来顺受,随遇而安5.《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第一部分(自然段)是故事的开端,它对全篇有什么作用?以下说得不正确的一项是()A.交代了李小二从偷东西到自办酒店、自食其力的经历,表现林冲仗义助人的品质。
B.通过插叙和对话交代了这一回中主要人物和事情的起因。
第一单元第1课一、基础知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相声变了,究竟该怎么看待?惊呼传统丧失殆尽,或者举双手欢迎一切改造,显然都有失偏颇。
有人推崇传统到唯传统至上,认为马三立、侯宝林、刘宝瑞、张寿臣等都是,现在的演员再努力也难以。
其实,变是常态,适应变化并且拥抱变化是事物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在变中尊重艺术规律,在变中把持艺术特色,又是传统艺术能否经受住时间淬炼的立身之本。
现在青年观众群体的兴趣、习惯都已经“互联网化”了,作为一种曲艺形式,相声与五花八门的网络综艺节目相比显得“陈旧”不少,因而需要在贴近年轻人趣味方面下功夫。
比如,面对近年来的脱口秀,相声行业颇有些心生羡慕。
脱口秀语言表达多样且内容极其大众化,互动程度高,现场气氛热闹。
如果说相声表演需要先铺垫,各种包袱才能从情境中抖出来,需要先营造代入感,观众才能拈花一笑的话,那脱口秀就直接得多,笑点密度也高得多。
接现实题材的地气,增加与观众互动的人气,(),成为泛娱乐综艺节目,那就得不偿失了。
也就是说,相声不能为迎合当下审美口味而一味向娱乐综艺靠拢,,失去自我。
借鉴吸收不代表就要变成“你的样子”,其关键在于平衡艺术规律与观众趣味的关系,找准改良的突破口。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吉光片羽同日而语别开生面削足适履B.吉光片羽望其项背别开生面生搬硬套C.凤毛麟角望其项背异军突起削足适履D.凤毛麟角同日而语异军突起生搬硬套【答案】C【解析】吉光片羽:指神兽的一小块毛皮,比喻残存的珍贵的文物。
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
“吉光片羽”只能用于物,“凤毛麟角”可用于人也可以用于物。
第一空应该选“凤毛麟角”。
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
同日而语:放在同一时间谈论,指相提并论(多用于否定式)。
根据语境,说别的演员赶不上前面的这些人,用“望其项背”。
别开生面:另外开展新的局面或创造新的形式。
单元综合测评(第一单元)(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巩固(12分,每小题3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可是这个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的小人物,却把整个中学________了足足十五年!②我相信他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意成为别人________的对象。
③他凭他那种唉声叹气,他那种垂头丧气,和他那苍白小脸上的眼镜,________了我们,我们只好让步……A.辖制嘲笑制服B.管制嘲笑降服C.辖制取笑降服D.管制取笑制服【解析】辖制:管束,控制。
管制:强制性的管理,对犯罪分子施行强制管束。
嘲笑:用言辞笑话对方,含嘲讽之义。
取笑:开玩笑,讥笑,比“嘲笑”程度轻。
制服:用强力使之驯服。
降服:使……屈服。
【答案】 C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话剧界一些前辈粉墨登场....,重新排演了《雷雨》等经典剧目。
②金沙遗址是成都地区继三星堆之后又一个重大的考古发现,对破解扑朔迷离....的古蜀历史文化之谜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③西昌是攀西地区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也是攀西资源综合开发的重点区域,不可理喻....,这里开发潜力巨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④老人摔倒无人敢扶的事件频频发生,令人扼腕;“最美教师”“最美农妇”等舍身救人的事迹,则感人至深,荡气回肠....。
⑤巴西地处湿热之地,西班牙和意大利队的后勤人员竭尽全力....想办法尽量让球队少些折腾,以便为他们休息创造有利条件。
⑥正是像张老师这样的人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满.城风雨...,润物无声,才有今天人才辈出的盛世。
A.①②⑤B.②④⑤C.③⑤⑥D.②⑤⑥【解析】①粉墨登场:化装上台演戏,今多借指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
本句用其本义是正确的。
②扑朔迷离: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③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
姓名,年级:时间:第一单元测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古代风起云涌的政治变革浪潮中,土地问题总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变迁的历史进程。
纵观中国古代政治史,为君者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须把土地和附着在土地上的人民牢牢控制在手中,这就需要通过一系列制度的推行来实现。
西周建立后推行分封制与井田制,使得王权和土地开始真正结合在一起。
与此相适应,中国古代的政治变革往往伴随着以土地为核心的经济变革。
商末周初的政治变革在历史上影响甚巨,其以“授民授疆土”为核心的封建体制便是最重要的代表.周初重器大盂鼎铭文中记载了周康王封赐给一位名盂的贵族土地、人民的情形,就是这一制度的生动写照。
作为配套制度而行的井田制在当时也举足轻重.春秋中期以后,以井田制为基础的经济体制走向瓦解,新的土地关系与生产关系开始出现,引发了政治领域内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商鞅在秦国推行的变法,便抓住了土地这一关键问题,在地方行政和土地分配两方面完成了新旧制度的更替。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的两千多年间,以皇帝为主导的中央集权体制日益巩固,土地制度也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稳定。
西汉中期以后,聚敛了大量土地与财富的地方豪强严重危及了中央的统治。
对此,大儒董仲舒曾建议通过“限民名田”来抑制土地兼并,但未被采纳.自此以后,严重依赖地方豪强的中央政权无心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最终形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延续达数百年的门阀政治。
中央对所辖区域内土地与行政权力的控制越来越弱,反过来又促使中央政权对土地关系、地方行政运行机制进行调节与整顿。
于是,在隋唐北宋时期,中国历史上又迎来了一次大规模的政治与土地变革。
隋朝建立,推行均田制.这些本应在打击豪强大族势力方面效果显著的措施,在当时的情况下却稍嫌操之过急,根基未稳的隋王朝也迅速覆亡.随后崛起的李唐政权在土地分配方面延续并完善了均田制。
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谈起法律工具主义,还要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左右,管仲提出依法治国。
此后,法律就被公认为是治理国家的工具。
所谓治世之具,也可以叫治国之具,法律的工具主义从这儿就开始了。
到唐朝,魏征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他说国家好像是一匹奔马,骑在马上的骑手就是皇帝,皇帝手中拿的鞭子就是法律,这样就把法律工具主义更加形象化。
既然古代的法律是君主手中的鞭子,这个法律必然受到君主的影响。
遇有开明的君主就能够发挥法律治世功能的作用,遇到昏君那就没有办法发挥法律的治世功能。
历史事实也确实如此。
唐太宗时期就是个讲究法制的时代。
当时,针对官吏假冒伪造履历,唐太宗说了一句话,以后再遇到假冒履历的官员必死不赦。
不久,又发现了假冒履历的事情,大理寺少卿戴胄据法断流,没有断死刑,唐太宗就非常不高兴,说我说过以后再有一定要处死。
这时戴胄讲了一句话,他说什么是法,法是“国家布大信于天下”,不能因为皇帝一时喜怒的意见,使法丧失了大信,这样说服了唐太宗。
唐太宗说了一句话,法乃天下之法非朕一人之法。
所以皇帝也遵法了,这就发挥了法律的工具主义的作用,这是遇到了明主。
遇到了昏君的时候,就是法制的败坏。
隋文帝本来是很重视法律的,但是到了晚年任意为法。
比如说六月天要判处犯人死刑,大家就劝解他从汉以来都秋冬行刑,六月天不能判死刑。
他说六月天为什么不能判死刑呢?六月天还有雷霆震怒,雷还会击人呢,我是皇帝我也可以杀人。
所以法律工具主义是人治下的法制,遇到明主确实起到了治世的功能,但是遇到昏君的时候便不能发挥积极作用。
法律工具主义不仅影响了整个古代社会,也包括近代社会。
想起用法就把法拿出来,不想用法就把法收起来。
所以今天我们要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的法律权威主义的观念,就必须肃清法律工具主义的残余影响。
人教版必修五同步训练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
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
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
”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
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
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入得里面看时,殿上塑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堆着一堆纸。
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
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在供桌上。
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
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地烧着。
当时林冲便拿了花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将话来。
林冲就伏门边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响,直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再也推不开。
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
数内一个道:“这条计好么?”一个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
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一个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
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
不想而今完备了!”又一个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一个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
人教版必修五同步训练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
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
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
”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
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
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入得里面看时,殿上塑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堆着一堆纸。
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
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在供桌上。
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
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地烧着。
当时林冲便拿了花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将话来。
林冲就伏门边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响,直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再也推不开。
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
数内一个道:“这条计好么?”一个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
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一个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
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
不想而今完备了!”又一个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一个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
”又听得一个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道:“我们回城里去罢。
”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林冲听那三个人时,一个差拨,一个是陆虞候,一个富安。
自思道:天可怜见林冲!若不是倒了草厅,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三个人都急要走时,惊得呆了,正走不动。
林冲举手,肐察的一枪,先搠倒差拨。
陆虞候叫声“饶命!”吓的慌了手脚,走不动。
那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搠倒了。
翻身回来,陆虞候却才行得三四步,林冲喝声道:“奸贼!你待那里去!”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搁着,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陆虞候告道:“不干小人事;太尉差遣,不敢不来。
”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提入庙里来……再穿了白布衫,系了搭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
1.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探半身入去摸“火盆”,到山神庙后又特地搬石头顶住庙门。
这两个细节在文章中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两个细节在文章中起铺垫作用。
前一个细节表明草料场的大火决非无意间的失火,而是有人故意纵火。
后一个细节则将陆谦等人阻于庙门之外,使林冲能从他们的对话中得知阴谋,从而下定杀死仇敌的决心。
2.陆谦等三人的对话对林冲性格转变起到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陆谦等三人的对话对林冲从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被迫杀人、逼上梁山的反抗性格的转变,起到最后触发的“催化剂”作用。
3.文中林冲“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中的加点的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句中加点的词十分传神,面对与仇敌决战,林冲机警异常,坚决果断,动作干净利索。
尤其一个“挺”字表明人物的万丈怒火,新仇旧恨都汇集在这枪尖上,再也没有犹豫,再也不抱幻想,只求以自己的力量杀出一条新路。
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一个摆脱了种种羁绊的林冲出现在读者面前。
4.从选文的结尾看,林冲的思想性格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面对无情的现实,英雄丢掉了幻想,撇下了自家前程的包袱,终于克服了自身软弱、忍让的弱点,挺起腰杆,带着慷慨激昂的豪情,大踏步地走上了梁山起义的道路。
二、语言运用5.许多作品中人物出场的设置匠心独运,有着独特的表达效果。
请仿照示例,填写句中的空白部分,表达你对作品中人物出场的理解。
(要求符合作品原意)示例:《林黛玉进贾府》中,众人敛声屏气时,“放诞无礼”地笑着上场的王熙凤,在一夸、一悲、一喜中,尽显其八面玲珑的本色。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在林冲做囚徒之时,来到沧州在酒店出场的陆虞候,在“不必要问”“不叫,你休来”的吩咐中,尽显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密谋不可告人的阴险。
6.《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生动翔实地刻画了林冲的人物形象。
请对这个形象作简要概括。
要求对形象的理解正确,表达简明通顺。
林冲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武艺高强、扶危救困、从逆来顺受到奋起反抗的梁山英雄。
一、基础考查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陪护粹琼乱玉彤云密布桨洗缝补B.时辰交头接耳朔风吹撼神明庇祐C.女婿躬敬孝顺商议事物话不絮烦D.搠倒逼上梁山朔风惭起情理难容解析:选B。
A.粹—碎,桨—浆;C.躬—恭,物—务;D.惭—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好歹要结果..他性命(结束,了结)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惹事)B.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从来)小二换了汤,添些下饭..(就着菜把主食吃下)C.只见那个官人和管营、差拨两人讲了礼...(说明礼节)不时间送汤送水来营里与.林冲吃(给)D.权.在营前开了个茶酒店(姑且)多.得林冲看顾(多亏)解析:选D。
A项,“生事”不作“惹事”讲,应当理解为“设计制造事端”或“找麻烦”;B项,“下饭”在句子中作“下饭的菜肴”讲;C项,“讲了礼”应该理解为“见了礼”。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沸沸扬扬....下一天大雪来。
B.便入去听了一个时辰,出来说道:“他那三四个交头接耳....说话,正不听得说甚么。
”C.近几十年来,我们的科学研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研究人员的知识面窄,对外国的情况不甚了了....,结果研究工作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
D.抗战开始不久,土匪司令王老虎就向日寇暗送秋波....,后来干脆卖身投靠,成了日寇的忠实走狗。
解析:选A。
A.沸沸扬扬:形容人声喧扰,议论纷纷,此处应用“纷纷扬扬”;B.交头接耳:彼此在耳朵边低声说话,符合语境;C.不甚了了:意思是不太了解,不怎么清楚,符合语境;D.暗送秋波:原意指暗中眉目传情,后多引申为献媚取宠,暗中勾搭,多含贬义,符合句中语境。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十回。
B.(林冲)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
C.林冲原是北宋京城的80万禁军(保卫京城的军队)枪棒教头(教官)。
D.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
解析:选C。
A项,括号前后的逗号应去掉;B项,将顿号换成逗号;D项,句号应去掉,问号已经结束全句了。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宋江等都在那里迎接,香花灯烛,鸣金擂鼓,并山寨里鼓乐,一齐都响。
将御酒摆在桌子上,每一桌令四个人抬;诏书也在一个桌子上抬着。
陈太尉上岸,宋江等接着,纳头便拜。
宋江道:“文面小吏,罪恶弥天,屈辱贵人到此,接待不及,望乞恕罪。
”李虞候道:“太尉是朝廷大贵人大臣,来招安你们,非同小可!如何把这等漏船,差那不晓事的村贼乘驾,险些儿误了大贵人性命!”宋江道:“我这里有的是好船,怎敢把漏船来载贵人?”张干办道:“太尉衣襟上兀自湿了,你如何要赖!”宋江背后五虎将紧随定,不离左右,又有八骠骑将簇拥前后,见这李虞候、张干办在宋江前面指手画脚,你来我去,都有心要杀这厮,只是碍着宋江一个,不敢下手。
当日宋江请太尉上轿,开读诏书,四五次才请得上轿。
牵过两匹马来,与张干办、李虞候骑。
这两个男女,不知身已多大,装煞臭幺。
宋江央及得上马行了,令众人大吹大擂,迎上三关来。
宋江等一百余个头领,都跟在后面,直迎至忠义堂前,一齐下马,请太尉上堂,正面放着御酒诏匣,陈太尉、张干办、李虞候立在左边,萧让、裴宣立在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