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青岛版新版第三单元 采摘节 ——混合运算
- 格式:doc
- 大小:100.50 KB
- 文档页数:17
教学设计课题加乘、减乘混合运算教案序号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理解和掌握加乘、减乘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能力目标经历按顺序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增强类比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发展数学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的计算难点教学难点通过技能的生成解决实际问题把分步列式合成综合算式。
课时安排教学准备教学设计主备内容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提出疑问师:同学们,秋天到了,一个收获的节日到了—采摘节,我们帮农民伯伯,一起去采摘园吧!(学生回答)啊,有这么多同学的家庭想去帮忙,同学们真是热爱劳动。
(课件出示信息窗1)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一共60个篮子,我们来了18家,每家3个篮子。
我们坐着巴士,去第二个采摘点张庄,仔细看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一辆大巴车能坐48人,两辆中巴车,每辆车能坐26人。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还剩几个篮子?生:三辆车一共乘坐多少人?教师:你们能用学过的知识解答吗?学生:18X3=54 60-54=6(只)设计意图:在具体情境中提出疑问,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假炼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二、自主探究,引入新知1.提问:你们能列合算式算一算吗?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本上。
还剩多少个篮子,得先算出18家用多少个篮子,然后总数减去用的篮子数量就是剩下的数量。
教学设计剩下数量=总只数一已分的只数。
2.学生独立计算解答(1)你是怎样计算的?小月:60-18×3(2)联系实际问题,你是怎样想的?先算什么?为什么要先算乘法?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混合运算。
(板书部分课题:混合运算)4.比较:和以前学习的分式计算比较哪种简单?为什么?5.引导学生小结:在综合算式里有乘法和一个减法,要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三年级信息窗3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石礼涛上课时间:9月26日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景,通过尝试改变运算的顺序,理解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运算顺序,熟练进行混合运算。
3、培养进行较复杂运算的能力、能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并会列综合算式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利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谈话:秋天到了,果园里硕果累累。
愿意继续和老师一起去果园里领略丰收的喜悦吗?请看大屏幕:出示信息窗3中的情境图片一。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看能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
师:同学们观察很仔细,收集到的信息也很全面。
那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3篮苹果一共多少个?爸爸装的梨能装几盒?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非常好。
善于提出问题的孩子才会喜欢动脑筋解决问题。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1、这么多问题,有没有你一下子就可以解决的?小组内交流2、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咱们先要完整的把题目说出来,你能把问题完整地叙述出来吗?(指名生说)。
预设:一筐苹果可以装60个,一篮苹果比一筐苹果少38个,3篮苹果多少个?师:想一想,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然后拿出练习本试着解决这个问题。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1、汇报交流小组讨论的结果。
谁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想法。
2、生汇报。
3、师小结:咱们同学真是火眼金睛,一下子就看出第一种写法不对。
后面三位同学都能用自己的方法告诉我们要先算60-38,这非常好。
老师也很喜欢第四位同学的写法。
而且这位同学的写法和我们的数学家不谋而合。
像这样的算式,为了先算60-38,数学家们用了一个符号来帮忙把应当先算的一步突出起来。
它就是第四位同学用的小括号。
板书:小括号()。
追问:你觉得小括号有什么作用呢?生交流。
预设:小括号起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在计算这个算式时需要先算减法,所以把它加上小括号。
2014青岛版新版第三单元采摘节——混合运算(五篇范文)第一篇:2014青岛版新版第三单元采摘节——混合运算第三单元采摘节——混合运算一、教学内容:综合算式、加减法与乘法的混合运算;加减法与除法的混合运算;带小括号的混合预算。
二、教学目标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掌握简单的先乘后加的混合运算的技能。
2、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境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混合运算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混合预算,包括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和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这两部分内容相辅相成、有机结合。
四则运算的顺序、步骤是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这些知识及其思想方法是学生继续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更好地使用计算工具的前提,也是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载体,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理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意义,掌握整数四则运算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并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五、教学措施及注意问题:1、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将理解运算顺序与解决问题融为一体。
2、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3、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数学学具等七、课时安排:12课时课题:加(减)乘混合运算共2 课时本设计第1分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掌握乘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
3、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难点理解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案设计课题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序号34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掌握先减后乘(带小括号)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力目标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先减后乘(带小括号)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情感目标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先减后乘(带小括号)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理解掌握先减后乘(带小括号)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课时安排教学准备教学设计主备内容二次备课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提出问题:同学们,和杨洋参加采摘节(课件:窗3 摘苹果)图中有那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1、解决:“3篮苹果一共多少个?”(1)自己算一算。
(2)汇报交流,说说自己的思路。
生:60-38=22(个)22×3=66(个)(请学生讲讲怎样想的)师:你能把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吗?试试看。
学生试做,然后交流。
60-38×3这样写有什么问题?怎样改变运算顺序?生1:画条横线表示先算。
生2:画圈圈表示先算。
教学设计生3:画框框表示先算。
师:数学上有一个标准的符号可以帮助大家改变运算顺序。
生:小括号。
师:看来大家预习得很透彻了。
老师为大家点赞!师:那我们来总结一下。
生1:一条算式里,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能力。
1、自主练习第一题。
(第一行三道)说说计算顺序。
反馈,捕捉“错误资源”2、数学门诊。
(投影)错误资源分析。
3、第2题。
自主解决,汇报交流。
重点交流综合算式里面的小括号。
4、第四题。
自己做,小组内讨论批改。
四、课堂评价小结。
你掌握什么新知识?给自己一个评价。
教学反思1教学反思2。
三采摘节:混合运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今天,我们班上的同学们都显得特别兴奋,因为我们要去参加学校组织的采摘节。
这个活动是我们三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的一部分,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
在活动开始之前,我在教室里给学生们简要回顾了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
我告诉他们,混合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而且这些运算符号可以组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
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加法和乘法,学生们可以先计算出每种水果的价格,然后再把它们加起来。
我让学生们分成小组,一起讨论和解决这个问题。
在学生们讨论的过程中,我走过去给他们提供了一些提示。
我告诉他们,可以先计算出每种水果的价格,然后再把它们加起来。
比如,小明买2千克苹果,每千克3元,所以他花了23=6元。
同理,小明买3千克香蕉,每千克2元,所以他花了32=6元。
小红买4千克葡萄,每千克5元,所以她花了45=20元。
学生们得出了答案:小明花了6+6=12元,小红花了20元。
他们都非常兴奋地告诉我,他们学会了如何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次活动非常成功。
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混合运算。
而且,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我相信,这次采摘节活动会成为他们难忘的回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这次采摘节活动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学生们对于混合运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他们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沟通能力。
对于第一个重点,我在活动开始前,先在教室里给学生们简要回顾了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
我告诉他们,混合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而且这些运算符号可以组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
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学生们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他们才能够正确地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生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我走过去给他们提供了一些提示。
我告诉他们,可以先计算出每种水果的价格,然后再把它们加起来。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问题纸答题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回顾旧知师:同学们,我们今天的课堂来了一位朋友,想知道它是谁吗?(课件出示:图图)图图爱动脑筋、爱提问题,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希望我们的同学也能像图图一样,积极动脑、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图图今天来到我们的课堂,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请看……(课件出示)+ -×÷12 3图图:用12和3分别进行+ -×÷运算,列出相应的算式。
生列式计算。
二、合作交流,学习新知1.学习乘减混合运算师:你能用12×3编写一个解决问题的题吗?生编写。
(展示生编题)分析题目(选取生编题目:三年级一班有12个小组,每组植了3棵树,三年级一班一共植树多少课?)12×3=36(棵)师:加条件,换问题……(三年级二班植树50棵,问:三年级二班比一班多植树多少棵?)生解答问题。
(展示学生解题过程)生讲解解题过程。
可以列综合算式吗?生列算式。
(展示学生解题过程)生讲解。
综合算式错误解题方法?(先算减法,再算加法)生辨析。
小结:在减法乘法混合运算中,先算()再算()。
练习:84-15×4 26×5-472.学习乘加混合运算师:换问题……(问:三年级一班和二班共植树多少棵?)生解答问题。
(展示学生解题过程)生讲解解题过程。
可以列综合算式吗?生列算式。
(展示学生解题过程)生讲解。
还可以怎样列综合算式?(展示学生解题过程)生讲解。
三采摘节:混合运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规则。
- 能够正确进行含有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操作等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 通过问题解决,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 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教学内容- 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规则- 含有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规则。
- 能够正确进行含有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规则。
- 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PPT、计算器、教鞭、黑板-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尺子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 利用PPT展示采摘节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第二环节:探究-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操作,发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规则。
- 通过实例,让学生尝试进行含有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第三环节:实践-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解决问题。
第四环节:总结- 让学生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规则。
-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巩固记忆。
第五环节:作业布置- 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第一板块:导入- 展示采摘节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第二板块:探究- 展示混合运算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操作。
- 展示含有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的实例,让学生尝试解决。
第三板块:实践- 展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 展示小组合作的实例,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解决问题。
第四板块:总结- 让学生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规则。
-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巩固记忆。
作业设计基础作业- 布置适量的计算题,让学生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规则。
三采摘节:混合运算信息窗2《除加、除减混合运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我今天要为大家讲解的是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除加、除减混合运算》。
这个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及应用。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教材是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47页到49页的内容,这一部分主要讲述了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将这些运算法则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除加、除减混合运算,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一些实际操作的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先给学生讲述一个关于采摘节的故事,让学生们了解到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知识点:然后我会在黑板上写出一些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式子,并讲解这些式子的计算法则。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知识点和例题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当场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们分成小组,讨论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出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并用一些例题来说明这些法则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请完成课后练习第15题。
答案:1. 202. 123. 84. 155. 18答案:(1) 小明有10个苹果,他吃掉了3个,还剩下多少个苹果?解:10 3 = 7答案:小明还剩下7个苹果。
(2) 小华买了20个橘子,她吃掉了8个,还剩下多少个橘子?解:20 8 = 12答案:小华还剩下12个橘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在除加、除减混合运算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练习和应用。
第三单元采摘节——混合运算一、教学内容:综合算式、加减法与乘法的混合运算;加减法与除法的混合运算;带小括号的混合预算。
二、教学目标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掌握简单的先乘后加的混合运算的技能。
2、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境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混合运算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混合预算,包括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和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这两部分内容相辅相成、有机结合。
四则运算的顺序、步骤是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这些知识及其思想方法是学生继续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更好地使用计算工具的前提,也是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载体,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理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意义,掌握整数四则运算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并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五、教学措施及注意问题:1、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将理解运算顺序与解决问题融为一体。
2、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3、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数学学具等七、课时安排:12课时课题:加(减)乘混合运算共2 课时本设计第1分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掌握乘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
3、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难点理解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法引导启发法、讲解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计:作业:必做:选做: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提出问题:同学们,和杨洋参加采摘节(课件:国际果蔬博览会)图中有那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1、解决:“还剩几只篮子?”(1)自己算一算。
(2)汇报交流,说说自己的思路。
生:18×3=54(只) 60-54=6(只)(请学生讲讲怎样想的)师:你能把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吗?试试看。
学生试做,然后交流。
师:算式中,先算什么?为什么?(3)小结:(课件展示)(分步与综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同位讨论交流,汇报。
小结:这两种做法的数量关系式相同的,都是先求一共分了多少只篮子,再求还剩下多少只篮子。
不同的是,第一种是两个算式,第二种是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
(4)综合算式里有什么运算?要先算什么?(5)书写格式指导:用递等式表示(板书计算过程)2、解决“3辆车一共乘坐了多少人?”(1)独立解决。
(2)汇报交流。
分步:26×2=52(人) 52+48=100(人)师: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综合一:26×2+48=100(人)师:算式中先求什么?再求什么?问什么先算26×2?师:计算过程写得对吗?综合二:48+26×2=100(人)师:先算什么?为什么26×2在后面也要先算?(3)小结:仔细观察这个算式,里面包含了什么运算?在含有乘法和加法的算式中,先算什么?3、引导归纳。
观察算式,有那些运算?计算时顺序?小结: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比加减法高级,称为高级运算。
所以,……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能力。
1、自主练习第一题。
说说计算顺序。
反馈,捕捉“错误资源”2、数学门诊。
(投影)错误资源分析。
3、第三题。
自主解决,汇报交流。
4、游戏:算24点。
三张扑克牌,列综合算式,求出24四、课堂评价小结。
你掌握什么新知识?给自己一个评价。
五、教后反思课题:加(减)乘混合运算共2 课时本设计第2分课时课型:练习课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综合算式,掌握乘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
2、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重、难点理解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法引导启发法、讲解、练习教学准备多媒体作业:必做:选做: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复习回顾:38+25×4,计算,说说顺序二、练习:1、自主练习第二题。
(三道题)(1)自己算一算。
(2)汇报交流,说说自己的思路。
2、合并算式。
67-25=42 5×5=25_________________3、自主练习第四题辨对错。
(1)独立解决。
(2)同位汇报交流。
4、自主练习第五题。
(1)自己做。
(2)交流。
5、聪明小屋。
课题:加(减)除混合运算共3 课时本设计第1分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掌握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
3、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重、难点理解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法引导启发法、讲解教学准备多媒体板书设计:加(减)除混合运算作业设计:必做:选做: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提出问题:同学们,杨洋一家采摘葡萄(课件:窗2)图中有那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1、解决:“妈妈比杨洋多摘了多少箱葡萄?”(1)自己算一算。
(2)汇报交流,说说自己的思路。
生:35÷5=7(箱) 12-7=5(箱)(请学生讲讲怎样想的)师:你能把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吗?试试看。
学生试做,然后交流。
12-35÷5=5(箱)师:算式中,先算什么?为什么?(3)小结:(课件展示)(分步与综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同位讨论交流,汇报。
小结:这两种做法的数量关系式相同的,都是先杨洋摘了多少箱葡萄,再求妈妈比杨洋多摘多少箱。
不同的是,第一种是两个算式,第二种是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
(4)综合算式里有什么运算?要先算什么?(5)书写格式指导:用递等式表示(板书计算过程)2、解决“爸爸和妈妈一共摘了多少箱葡萄?”(1)独立解决。
(2)汇报交流。
分步:45÷5=9(箱) 12+9=21(箱)师: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综合一:45÷5+12=21(箱)师:算式中先求什么?再求什么?问什么先算26×2?师:计算过程写得对吗?综合二:12+45÷5=21(箱)师:先算什么?为什么45÷5在后面也要先算?(3)小结:仔细观察这个算式,里面包含了什么运算?在含有除法和加法的算式中,先算什么?3、引导归纳。
观察算式,有那些运算?计算时顺序?小结:除法运算比加减法高级,称为高级运算。
所以,……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能力。
1、自主练习第一题。
说说计算顺序。
反馈,捕捉“错误资源”2、数学门诊。
(投影)错误资源分析。
四、课堂评价小结。
你掌握什么新知识?给自己一个评价。
五、课后反思课题:加(减)除混合运算共3 课时本设计第2分课时课型:练习课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综合算式,掌握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
2、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难点理解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法引导启发法、讲解、练习教学准备多媒体作业设计:必做:选做: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复习回顾:17+96÷8,计算,说说顺序二、练习:1、自主练习第二题。
(三道题)(1)自己算一算。
(2)汇报交流,说说自己的思路。
2、合并算式。
67-25=42 42÷3=14_________________3、自主练习第四题辨对错。
(1)独立解决。
(2)同位汇报交流。
4、自主练习第三题。
(1)自己做。
(2)交流。
5、自主练习第五题。
自己尝试,小组讨论,集体交流6、自主练习第六题。
算一算。
三、课堂评价小结。
给自己一个评价课题:加(减)除混合运算共3 课时本设计第3分课时课型:练习课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综合算式,掌握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难点理解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法引导启发法、讲解、练习教学准备多媒体作业设计:必做:选做: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复习回顾:17+36÷4,计算,说说顺序二、练习:(过关竞赛)(分三组竞赛)1、自主练习第8题。
(每组三道题)(1)自己算一算。
(2)每正确一道题记1分。
2、合并算式。
67+71=138 142÷2=71_________________按正确人数计分3、解决问题。
(自主练习第7题)(1)独立解决。
(2)小组间交换批改,计分。
4、互相出一道题(每个小组给其它两个小组各出一道解决问题的题。
(规定时间出完,记分,完成题目计分)5、自主练习第五题。
(按完成的时间和正确率计分)自己尝试,小组讨论,集体交流6、自主练习第六题。
算一算。
按人计分。
三、课堂评价小结。
1、评出优胜小组,表扬。
2、给自己一个评价3、教师评价小结课题: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共3 课时本设计第1分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掌握先减后乘(带小括号)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先减后乘(带小括号)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
3、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难点理解掌握先减后乘(带小括号)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法引导启发法、讲解教学准备多媒体板书设计:先减后乘(带小括号)混合运算作业设计:必做:选做: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提出问题:同学们,和杨洋参加采摘节(课件:窗3 摘苹果)图中有那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1、解决:“3篮苹果一共多少个?”(1)自己算一算。
(2)汇报交流,说说自己的思路。
生:60-38=22(个) 22×3=66(个)(请学生讲讲怎样想的)师:你能把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吗?试试看。
学生试做,然后交流。
60-38×3可能存在几种情况:带领学生共同分析每种情况的正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