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与演进 管理学概论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与演进 管理学概论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与演进 管理学概论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与演进 管理学概论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与演进

本章重点:

△管理思想的发展与演进的阶段

△古代管理思想

△古典管理理论

△新古典管理理论

△现代管理理论以及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从管理学历史发展角度了解各个时期的主要管理思想的演变历程

2、理解与掌握主流的管理理论及其产生的背景

3、掌握管理理论未来发展的趋势

导入案例:管理理论真能解决实际问题吗?

海伦、汉克、乔、萨利4人都是美国西南金属制品公司的管理人员。海伦和乔负责产品销售,汉克和萨利负责生产。他们刚参加过在大学举办的为期2天的管理培训班学习。在培训班里主要学习了权变理论、社会系统理论和一些有关激励职工方面内容。他们对说学的理论有不同的看法,现在展开激烈的争论。

乔首先说:“我认为社会系统理论对于我们这样的公司是很有用的。例如,如果生产工人偷工减料或作手脚,或者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话,就会影响到我们的产品销售。系统理论中讲的环境影响与我们公司的情况很相似。在目前这种经济环境中,一个公司会受到环境的极大影响。在油价暴涨时期,我们当时还能控制自己的公司。现在呢?我们还想销售方面每前进一步,都要经过艰苦的战斗”。

萨利插话说:“我们的确有过艰苦的时期,但是我不认为这与社会系统理论之间有什么必然的内在联系。我们曾在这种经济系统中受到过伤害。当然,你可以认为这与社会系统理论一直的。但是我并不认为我们就有采用社会系统理论的必要。我的意思是,如果每个东西都有一个系统的话,而所有的系统都有能对一个系统产生影响的话,我们又怎样能预见到这些影响所带来的后果呢?所以,我认为权变理论更适合于我们。如果说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话,系统理论有能帮我们什么忙呢?”

海伦对他们的争论表示有不同的看法。她说:“对社会系统理论我还没有很好地考虑。

但是,我认为权变理论对我们是很有用的。虽然我们以前亦经常采用权变理论,但是我却没有认识到自己是在运用权变理论。我每天都要面对不同顾客,他们都有不同的需求,我每天都在运用权变理论来对付他们。为了适应形势,我经常都在改变方式和风格,许多销售人员都是这样做的”。

汉克显得有些激动地插话说:“我不懂这些被大肆宣传的力量是什么东西。但是,关于社会系统理论和权变理论问题,我同意萨利的观点。教授们都把自己的理论吹得天花乱坠,他们的理论听起来很好,但是无助于我们的管理实际。对于培训班上讲的激励因素问题我也不同意。我认为泰罗在很久以前就对激励问题有了正确的论述。要激励工人,就是要根据他们所做的工作付给他们报酬。你们和我一样清楚,人们都是为了钱而工作,钱就是最好的激励”。

思考问题:

(1)管理理论对管理实践有作用吗?

(2)你认为他们之中谁说的有道理?

第一节概述

管理是人类有意识的社会活动。人类社会有了管理活动,也就有了管理思想的萌芽。随着人类社会管理实践的发展和日益成熟,管理思想与理论也经历了从产生、发展到成熟的历程,而却对人类社会管理实践的指导作用也日益明显,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本章从历史的角度对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发展历程进行详尽阐述,以便能为不同时期的管理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一、管理实践、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

管理起源于人类的共同劳动,凡是有许多人共同劳动即写作的地方,就需要管理。随着管理实践的发展,人们对管理活动逐步产生认识,这种认识亦即人们所掌握的有关管理知识就是管理思想,将管理思想系统化和上升到理论形态,便成为管理理论。管理实践、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三者关系:在管理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管理思想,将管理思想总结归纳上升便成为管理理论,管理理论又返回管理实践,接受管理实践检验并指导实践,如此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发展。

图2-1 管理实践、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三者之间关系

二、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阶段划分

表2-1 管理学形成与发展阶段划分

1、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阶段(人类劳动——18世纪)

早期管理实践产生管理思想,对管理产生某些片面的见解:在如何组织生产、用人、用兵、为将等方面

2、管理学产生的萌芽阶段(19世纪)

工业革命,生产规模扩大,人们有意识地观察和分析管理活动和管理,并对管理的作用有了

一定的认识,但是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

3、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初——30年代)

古典管理理论的三个代表人物: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科学合理地组织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以物为中心的管理和对人的需求的忽视;法约尔“过程理论之父”;韦伯“组织理论之父”。

4、新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30年代——60年代)

梅奥及其霍桑实验,从合理组织生产到生产劳动中人与人之间关系、人的内心活动和社会需求的欲望研究,人际关系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阶段,开创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阶段

5、现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60年代——80年代)

二战后管理理论与常活跃,派系林立,观点炯与,出现现代管理“丛林”阶段,管理理论走向成熟

6、学习型组织理论(20世纪90年代)

1990年以后,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要求的管理理论------以学习型组织理论为代表的理论出现,并形成许多有效的理论和方法,如六西格玛管理、业务流程再造等

7、21世纪管理理论展望

“丛林”之后的管理理论:战略管理、跨文化管理、人本管理、知识管理、信息管理、创新管理。

以上管理学形成与发展过程的阶段划分基本上可以把握住管理学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做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第二节 古代管理思想

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在许多著作中得到记载和论述。《孙子兵法》阐述“为将之道”、“用兵之道”、“用人之道”以及在各种及其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为取胜说采取的各种战略、策略,充满着辩证法思想,堪称人类智慧的结晶。《孙子兵法》对我们各项管理工作,特别是对于处在激烈竞争环境中的企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日本、美国的许多大公司把《孙子兵法》作为经历培训的必读教材。

战国时期的《周礼》对封建国家管理体制进行了理想化设计,内容包括政治、经济、财政、教育、军事、司法和过程各个方面,特别是对封建国家的经济管理方面的论述和设计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孙膑的田忌赛马是古代运筹学和对策论思想的成功典范,这可以说是现代博弈论在中国古代的成功运用。

《三国演义》中的智谋,成为各国工商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蕴藏着丰富管理思想,成为今天政治家、外交官和企业家必备之书。李嘉诚认为,三国时代的历史其实是最佳管理学的教材。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成功经验都很值得现代人、尤其是企业管理人员参考。 田忌

齐王 上

下 上 中 下 0 3 : 田忌 齐王 上 中 下

下 上 中2 1 :

如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用汉献帝当金字招牌开拓市场,发挥古代“品牌学”,成为三国的最大霸主﹔诸葛亮规划《隆中对》,告诫刘备不要和曹操硬碰硬,而要和孙权结盟,结果短短一年,便协助脚无寸土的刘备夺得荆州,独霸一方。俨如一些中、小企业以互相结盟的方式在市场中站稳阵脚,然后再图扩张。事实上许多西方管理理论都可以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找到相似的论述,不仅是东方,也包括西方的许多企业都在主动运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来指导企业管理。只是在管理作为一门学科诞生和发展的一百多年来,由于漫长的封建社会阻碍了生产社会化的提高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抑制了科学管理思想的形成,中国队现代管理理论的贡献没有像古代那样辉煌。因此,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要妄自尊大,而应在卢日学习引进西方管理的同时,充分挖掘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宝库,这就是我们对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应有的态度。日本学者村山孚曾经说过:“我希望中国朋友在实现中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道路上,千万不要以为只有外国的新奇概念和奥妙的数学公式才是科学,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的文化同样是实现中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宏大源泉”。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博大精深,它不仅对中国古代、现代管理思想乃至整个“黄色人种”都产生巨大的影响,是东方文化的主要渊源之一。日本的崛起号称“经济奇迹”,究其主要原因就是日本企业家们纷纷在中国儒家文化中寻找到精神的利器,作为日本企业文化和新的“团队精神”正是儒家家族伦理理念在企业中的运用,故日本资本主义也被称为“儒家资本主义”。20世纪90年代,韩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兴起了空前的“中国热”“礼、义、仁、智、信”成为企业家们的道德信条,最近热播的韩国连续剧《大长今》深受中国观众喜爱,剧中贯穿了儒家传统思想。孔子以及后来的孟子思想,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主要流派。孔子的管理思想大部分是与治理国家或社会的主张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同其伦理思想交织在一起。《论语》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论语》所论,一是“为政”即管理国家(治国与平天下),二是“修德”“即伦理道德的修养和完善(修身)。在当今中国大批学者在学习西方管理理论的同时,也把目光转向研究中国传统儒家管理思想,较有成就的有中国人民大学杨先举教授的《孔子管理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唐任伍教授的《儒家文化与现代经济管理》,值得大家一读。

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主要内容包括:

●集体的人本:人本管理思想重视人的因素,提倡“德治”和“仁政”,孔子极力主张“行

仁德之政,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使天下民归心”。儒家的人本主义又称民本,群体本位,重视团体利益,而这正是当代企业文化中值得发扬的内容。

●中庸-----通权变达的管理艺术。中庸是孔子和儒家管理思想的基础,中庸的意思是不偏

不倚、折中和调和。中庸思想体现孔子认识事物之三分法,“过、中、不及”,“过与不及”为两个极端,中庸则启发人们认识和把握管理中之“度”的问题,用财有度,用人有度,奖罚有度,处理人际关系有度等,这一观念对管理活动是具有启发意义和现实意义。

●追求稳定-----孔子的管理目标。所谓本固邦宁,稳定是压倒一切的首要目标。

●德治----言传身教的管理路线。为政以德,德治的主要形式是言传身教。政者,正也。

●举贤育才,孔子的用人管理思想,德才兼备的人才标准。育才建立学习的习惯,认识学

习的重要性。

●正名---孔子的组织管理思想,权利结构与组织结构相符合。民即名分,是人的身份、地

位、权力和财富的标志,表现着社会尊卑以及不同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人和-----礼之用,和为贵,成为几千年来处理人际关系、民族关系、社会关系的传统原

则,用求大同、存小异的方法,协调各部分人的利益,达到整体的协调、和睦。

●家族人治而非法治:家庭观念,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家庭和睦,既包含集体感、骨肉

情,又包含家长意志和服从意志。

●重义轻利:重义轻利的义利观,也是儒家传统思想之一。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

喻于利。”重义轻利提倡在物质利益面前要“克己”、“寡欲”,“见利思义”,义而后取,不取“不义之财”,有一定积极意义。但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与重义轻利共生的,是“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这种轻利轻商的一些,至今犹存,对企业管理有一定消极影响。

二、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1、西方早期管理思想

西方文化起源于古代希腊、罗马、埃及、巴比伦等文明古国,这些古国在国家管理、生产管理、军事、法律等方面也都曾有过许多辉煌的实践和管理思想。在古巴比伦,不但建造有“空中花园”等伟大而精美的建筑工程,而且还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完整的法律文件----------《汉姆拉比法典》,该法典共有282条法规,涉及经济法、家庭法、民法、刑法等方面,对信贷、最低工资保障都有具体规定,对推动人类司法制度的建设起到了主要作用。

罗马帝国的统治:284年,罗马皇帝戴克利先的改革,采取连接授权制。《圣经》旧约全书的《出埃及记》中就体现了管理的公权原则、授权原则和例外管理等管理思想。

1513年,佛罗伦萨城的马基雅维利撰写了《君主论》一书,论述君主如何成功进行统治的理论和谋略,马基雅维利还提出了许多管理思想,具有较大影响的石器管理四原则:●群众认可。所有政府的持续存在必须依赖群众支持、群众认可,政府的权威来自群众。

●内聚力。组织要能够长期存在,必须要有内聚力,使人民确信自己的君主是值得信赖的,

也知道君主期待与他们的是什么,有明确的责任心。

●领导方式。掌权者必须努力学习掌握领导方法,要学会以身作则,要能鼓舞自己的人民,

要能与各个集团打成一片,又要处处维护尊严。要公正对待公民,能明智地利用各种机会,能顺应时代潮流,要具有领导的能力

●生存意识。要有强烈的求生存的意志,在困难的时候能坚忍不拔,为国家生存而奋斗。

在顺利的时候要居安思危,不放松警惕。

2、西方管理理论的萌芽

①工业革命与管理理论产生

资本主义经历了简单协作、手工制造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从18世纪到19世纪的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的机器大工业代替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的革命,既是生产技术上的又是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使以机器为主的现代意义上的工厂成为现实。而工厂制度的发展,促使了人们对管理的关注。17世纪,瓦特改良了蒸汽机,火车、轮船等交通运输工具的出现,工厂制度的产生,时代呼唤着规范化的管理的出现

②有关管理问题的主要论点

随着工业革命以及工厂制度的发展,工厂以及公司的管理越来越突出。许多理论家特别是经济学家,在其著作中越来越多地涉及有关管理方面的问题。这一时期的著作,大体上有两类:一类偏重于理论的研究,即关于管理职能和原则的研究;另一类偏重于管理技术和方法的研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企业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关系问题。第一个明确地把管理作为生产的第四个要素而同

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相并列的是法国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创始人——萨伊。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认为,企业的所有权和管理权一般是分开的,特别是当赚钱的时候。

●关于管理的职能。经济学家们各自都特别强调不同的管理职能。萨伊强调计划职能的重

要性。鲍克认为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能是组织和指挥。人事职能中的职工培训和管理人员教育,受到了当时一些经济学家的重视。组织职能受到这些经济学家广泛的注意。在控制职能方面,这些经济学家从防止盗窃方面的控制转到防止浪费方面的控制。

●关于管理人员所应具备的品质。经济学家们提法各不相同。

●关于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经济学家作了较详细的阐述,将这个问题分作三个层次来处理:

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形成国家和地区的专业化;组织的劳动分工,形成公司的专业化;职业上的劳动分工,形成个人在工作上的专业化。亚当·斯密认为分工可以使工人的技能熟练和得到发展、分工节约时间、分工使劳动简单化

●关于动作和工时研究。亚当·斯密在1776的《国富论》第一章中事实上已进行了有关动

作和工时的初步考察。

●关于生产自动化和人类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

●关于工资和激励。这一时期的经济学家对工资和激励问题有较多的论述。德·拉维勒认

为,凡是能实行的地方,计件工资最能提高生产率。而穆勒认为可采取多种工资形式。

总的来说,这一时期有关管理问题的论述,还未能建立起管理理论。但它们已经区分了管理职能与企业的职能,意识到管理将会发展成一门具有独立完整体系的科学,预见到管理的地位将不断提高,为管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中外管理思想比较

1、中外管理思想简述

①一种源于古希腊文化传统的西方管理思想,在近代资本主义的条件下演变为具有一定科学形态的管理理论,从20世纪泰罗开始以发展成为科学化的理论体系

②一种是源于华夏文化传统的中国管理思想,它具有极为丰富的内容和东方文化特色,并曾产生出灿烂的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在近代没有能够与产业革命即资本主义企业经营相结合,以致今天一般人认为科学管理的观念和方法都来自西方。亚洲四小龙经济的飞速发展,开始研究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2、中外管理思想比较

①由于地理环境不同产生的差异:一面临海,三面大陆,对外交通极为不便而内部回旋余地有相当广阔的自然环境------大陆民族的管理模式

●向心:一方面讲集中、求统一的思想,管理活动------加强中央集权展开,以整体性的宏

观管理为主。另一方面又造成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眷恋国土乡邦的情怀,中国的管理------思想感情和心理因素的强大向心力的基础上的

●求同:中国地理环境使得管理活动获得一个完备的天然的隔离机制,一方面思想上融合

能力,另一方面又使中国管理思想强调统一,主张协调,追求和谐的境界。在管理活动汇总重视人与人、人与自然协调平衡是中国管理思想的一大特色

●重人:血缘宗法关系非常紧密,管理活动的中心在人。以伦理关系为基础,以道德和教

育为轴心,是一种人文主义型的管理

古希腊------漫长海岸线,内陆交通却极不发达,只能向外扩展以求发展,故商业和航海业发展较早,这种海洋民族的管理模式:

●外向:海上交通发达,人员交流频繁造就一种外向型的民族心理

●求异:标新立异------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形成了求职的科学方法;在社会管理方面进

行过多种形式的实验---城邦制的奴隶制民主管理制度

●重功利:重利益、讲功效,追求现实的成功

②由于物质生产方式不同产生差异

中国“以农立国”,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

●在管理体制上是专制与民主相互依存的思想:这种民本与专制的思想既相互依存,有相

互补充,构成农业社会管理的基础

●在管理方法上使经验与理性相互补充的思想:农业社会孕育出来的经验理性方法,一方

面在管理上式可保持着一种清醒的理性态度,另一方面不重言论,不重思辨,而注重在世纪经验基础上的切实领悟,注重与实际行动本身

●在管理规范上避免过与不及而力争保持适中状态的思想

西方管理新态势在商品经济的社会中发展---围绕工商业主和资本家获得更大利润而展开

●西方的管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重物不重人,重经济利益不重道德教育

●在管理方法上,西方管理善于思辩,重视逻辑推理,依靠科学实验

●西方管理在市场经济土壤的培育下,既有严密的形式又具有创新精神

③由于社会组织形态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始终保持一种封建的宗法制度。宗法血缘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

个方面和各个层次,并积淀成为一种极为强固的文化结构、心理力量和组织形式

●家族式管理组织:天下一家是中国历代社会组织的基本目标。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中心

是礼治,礼的核心是仁。礼治实际上就是一种家族式管理

●伦理型的管理机制:把齐家的原理扩展到各种管理组织的行为中,以“父义,母慈、兄

友、弟恭、子孝”作为经纬,从纵横两个方面把血缘关系与管理登记制度联系起来

●心理型的管理方式:中国传统管理者以“求善”“求治”为目标非常强调心理的作用,

依靠领导者榜样身教的理力量和道德感召力来调动和团结全体群众,达到管理目标

西方---血缘关系瓦解,使得西方管理是以利益为纽带进行组织的。欧洲中世纪依靠的是神圣上帝的旨意进行分权治理。近代工业文明兴起后,这时一切以金钱、利润为目的。因此西方管理法律条文终于道德教化,实际利益重于心理情感,责任分解重于整体效益

3、中外管理思想的优缺点

①中国管理思想优缺点:

●优点:重视发挥人在管理中的能动作用,注意各种管理因素的协调平衡,努力在管理的

过程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倡导群体凝聚的精神、培育高尚道德情操,在具体管理活动中产生系统工程思想、运筹学思想、信息思想、综合治理管理思想

●不足:缺憾与近代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有机联系;缺憾与市场经济的紧密联系。人本

观即把人放在管理的中心地位,却又不重视人的价值和独立的人格;整体观即科学地把管理要素及过程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却又可能失去活力、缺少个性,束缚生产发展的樊笼;协和观即正确队待自然、社会的各种辩证关系,又可能成为反对变革、摒弃竞争、害怕风险的强大心理惯性;经权观辩证地处理了管理活动的变与不变,运动与静止的对立统一关系,但“天不变,道亦不变”,万古不变的经久可能成为社会进步、组织更新、模式变革的极大障碍。

②西方管理思想的优缺点

●优点:善于运用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在实验和逻辑分析基础上进行严格的控制和严密

的管理,注意引进竞争机制,提高整个管理活动的侠女,不断根据管理实践的结果来变革管理模式和创新管理理论,重视发挥人的能力和专长,充分利用法律和契约在管理中的作用

●缺点:重视对管理的理性分析,但这种过于重视理性的传统却造成方式人的主观能动性,

无视人的心理情感的结果,这就可能导致管理活动的失败。各种管理理论对管理中的某一要素进行了深入的科学逻辑分析,总结出某一管理方面的规律,但却往往把局部的规律看出是整个管理活动的普遍法则。

第三节古典管理理论

一、泰罗与科学管理理论

泰罗出生于美国,被后人称为“科学管理之父”,既有从事科学研究和发明的才能,又有从事社会活动和领导工作的才能。他在管理方面的主要著作有:《计件工资制》、《车间管理》、《科

学管理原理》等。

1、泰罗创立科学管理理论的指导思想:

①劳资双方职责不明

②劳资双方关系处于矛盾冲突之中

③缓和阶级矛盾,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

2、主要内容:

①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中心---------根据搬运生铁块实验,合理的日工作量------工作定额原理

②制定培训工人的科学方法,必须培训一流的工人

③实行差别记件工资制,实行激励性的报酬制度。80%工资率、120%工资率

④工时研究和操作方法标准化-----最佳工作方法作为标准化操作方法

⑤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计划职能归企业管理当局,并设立专门的计划部门来承担;而现场的工人,则从事执行职能。

⑥实行职能工长制。把管理工作细分,使每个工长只承担一种职能。这种思想为以后职能部门的建立和管理专业化提供了基础。

⑦遵循例外原理。上级管理者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者去处理,而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

⑧劳资双方进行一场心理革命,增加剩余。双方不再敌视而且以友好合作代替对抗斗争,就能使赢利增加达到双赢效果

3、科学管理理论评价:

①冲破了传统的落后的经验管理方法,将科学理论引入管理领域

②提高了劳动生产率3-4倍,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提高,出现了高效率,低成本,高工资,高利润的局面

③专职管理人员的产生

④把工人看成会说话的机器,追求高工资是工人的唯一追求,忽视了人的社会需求和欲望,经济人的假设

二、法约尔与一般管理理论

法约尔出生于法国,大学毕业后在一家煤矿公司工作直至退休。在漫长而卓有成绩的管理生涯中,他一直从事管理工作。他对组织管理进行了系统地、独创地研究,特别是关于管理组织和管理过程的职能划分理论,对后来的管理理论研究具有深远影响。他还是一位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先驱者,是伟大的管理教育家,被后人称为“管理过程理论之父”。其代表作是《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的要点是:

1、企业职能不同于管理职能。任何企业都有六种基本活动或职能,管理活动只是其中之一。

在各类企业中,下属人员的主要能力是具有企业特点的职业能力;而较上层人员的主要能力是管理能力,并且随着地位的上升,管理越重要。

企业

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

管理活动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图2-2企业职能与管理职能

●技术活动:生产、制造、加工

●商业活动:购买、销售、交换

●财务活动:资本筹集、使用

●安全活动:财产、人身安全

●会计活动:成本,统计

●管理活动: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2、管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企业对管理知识的需要是普遍的,而单一的技术教育适应

不了企业的一般需要。应尽快建立管理理论,并在学校中进行管理教育。

3、管理的十四条原则:

1)劳动分工:劳动的专业化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有效方法。劳动分工不仅适用于技术工作,而且适用于管理工作。

2)权利和责任:权利和责任好比一对孪生兄弟,凡行使权力的地方,就有责任,二者必须相等。而管理人员的权力又可划分为职权和个人权力。前者是由职位决定的,而后者是管理者个人智慧、知识、经验、品德及指挥才能的综合,好的领导者应以后者补充前者。

3)纪律:纪律是对组织协定的尊重及服从,即遵守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纪律对企业的发展是必须的。法约尔认为,纪律是领导人造就的,而制定和维持纪律的最有效的办法是:1)各级好的领导;2)尽可能明确而又公平的协定;3)合理执行惩罚。

4)统一指挥:无论什么时候,一个下属只应接受一个领导者的命令。双重或多头领导必然会影响权力、纪律、秩序和稳定。

5)统一领导:为实现同一目标,一个组织只能由一个领导人使用一个计划指导工作,健全的组织机构都应是这样。不要将其与统一指挥混同。统一指挥取决于人员如何发挥作用,统一指挥须在统一领导下才能存在,但并不来源于统一领导。

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集体的目标包含员工的个人目标。作为领导,必须监督员工同时又要以身作则,使二者保持一致。

7)合理的报酬:报酬是服务的价格,是企业所掌握的一个重要的诱导因素。因此,报酬的

多少和支付的方式要公平合理,尽可能使企业和员工都满意。他还认为,任何优良的工作制度都无法取代优良的管理。

8)适当的集权与分权:凡降低下层在决策中的作用为集权,反之是分权。权力集散的程度应视企业的规模、条件、工作性质、领导和下属人员的能力而定。

9)跳板原则:企业管理中的等级制度它表明了权利路线和信息沟通渠道。

10)秩序:各有其位,各就其位。此原则既适用于物质资料,也适用于人力资源,如设备、工具要排列有序,人员要有自己确定的位置且在岗位上发挥作用。

11)公平:公平由公正与善意产生。作为领导,在对待下属时,应特别注意他们希望公正和平等的愿望,要努力使公平感深入人心。

12)保持人员稳定:一个人要做到有效、熟练地从事某项工作,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特别是经理人员任职期的稳定。人员的频繁流动,必然造成人、财、物的浪费,也是企业管理不善,生产经验不景气的原因和结果。

13)首创精神:发明、建议与执行的主动性就是首创精神。而领导及全体人员的首创精神对企业而言,是一股巨大的力量。因此,管理部门应允许所有的企业人员以某种方式显示其首创精神。高明的领导可以牺牲自己的虚荣心以激发下级的创造力。

14)集体精神:团结就是力量,企业的领导人员要鼓励职工紧密团结和发扬集体精神。有效的方法是加强意见沟通,协调企业内部的各种力量,激发人员的热情,发挥每个人的才能,奖励每个人的功绩,树立、保持和巩固企业人员间的和谐关系。

4、管理要素。管理这一职能活动是由五个管理职能组成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

制。计划是管理职能中一个重要的要素。

三、马克思.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韦伯出生于德国,对社会学、宗教学、经济学和政治学有广泛的兴趣,并发表过著作。他在管理思想方面的贡献是在《社会和经济理论》一书中提出了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理论,由此被人们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韦伯指出,任何组织都必须有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才能实现目标。只有理性——合法的权力才宜于作为理想组织体系的基础。

韦伯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是:

●明确的分工。每个职位的权力和责任都应有明确的规定。

●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组织内的每个职位,按照等级原则进行法定安排,形成自上而下

的等级系统

●人员的考评和教育。人员的任用完全根据职务的要求,通过正式考评和教育训练来进行●职业管理人员。管理者有固定的薪金和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是一种职业管理人员。

●遵守规则和纪律。管理者必须严格遵守组织中规定的规则和纪律。

●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完全以理性准则为指导,不受个人情感

的影响。

第四节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

一、梅奥以及霍桑试验

1、背景

①20年代,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并不能缓和阶级矛盾,工人阶级反抗斗争激烈

②经济发展和经济危机爆发以及科技之发展和应用,单纯的古典管理理论,不能有效地控制工人,他们换一个角度,从生理、心理、性格、照明、色彩、个人欲望等研究管理的效率问题梅奥于1926年在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院工业研究室任教,参与策划了霍桑试验。有关霍桑试验的总结主要集中在他的两本书中:《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和《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霍桑试验是于1924至1932年间,由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在

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一项研究试验。梅奥(1880-1949),美籍澳大利亚人,人际关系理论创始人,1924-1932年在美国西方电气公司霍桑(Hawthorne)进行了长达九年的实验研究,试验的初衷是想通过改变工作条件和环境,找出提高生产率的途径,试验分照明、继电器装配小组、大规模访谈和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四个阶段,但试验结果却出乎意料,并由此诞生了人际关系学说

2、霍桑试验分四个阶段:

①工场照明试验。研究人员希望由此推测出照明强度变化后所产生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

工场照明只是影响员工产量的因素之一,而且是不太重要的因素。

②继电器装配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由于督导方法的变更,使员工的态度改善,因而产

量增加。

③大规模的访问与普查。研究者得出的结论是:任何一位员工的工作成绩,都要受到周围

环境的影响

④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

这次实验选了14名女工,其中9名绕线工,每3人一组分成3组,每一组再配1名焊接工,然后由2名为检验工。这是正式的情况,工人的工资报酬是按小组刺激计划计算的,即以小组的总产量为基础付酬给每一个工人,强调他们在工作中要协作,以便共同提高产量和报酬。但是通过试验研究者发现,女工们自己定了非正式产量定额,团体的压力迫使每个人都要遵守,每个人每天上报产量均匀,以免露出生产得太快或太慢的迹象;团体制定了一套措施来使不遵守团体定额的人就范;在正式结构中存在着两个小团体即非正式组织。

梅奥以及助手们通过这些实验发现:

●照明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微不足道

●生产小组的行为规范:

不要干得太多否则就是“害人精”

不要干得太少否则就是“懒惰鬼”

不要告诉监工同伴的事否则就是“告密者”

不要试图对别人保持距离或多管闲事

不要过分喧哗、自以为是或热心领导

●原因:一怕定额提高,二怕失业,三要保护同伴

3、霍桑实验的结论:

①职工是“社会人”。古典管理理论把人视为“经济人”,认为金钱是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力,生产效率主要受到工作方法和工作条件的制约。霍桑试验表明,职工不仅受金钱的影响,还受社会和心理影响,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积极性,取决于职工的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企业中人与人的关系。

②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它通过不成文的规范左右着成员的感情倾向和行为。

③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企业中的主管人员要同时具有技术——经济技能和人际关系的技能,要学会了解人们的逻辑行为和非逻辑行为,学会通过交谈来了解人们感情的技巧,要使正式组织的经济需要与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要取得平衡。

④存在霍桑效应

4、人际关系理论对管理理论的伟大意义

①开辟了管理理论发展的新领域-------重视人的因素,对影响人际关系行为的社会环境的

研究,把组织、组织结构----------社会系统研究

②心理和行为方式的研究---哲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理论和方法,形成行为主义的研

究方法

③对现代管理发展的启示:以工作效率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二、有关行为科学的理论

行为科学是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既不同于管理学,但同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面却又互相渗透。行为科学研究基本上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的研究称为人际关系学说,从霍桑试验开始;后期是1947年首次提出“行为科学”这一名称,1953年正式定名为行为科学。60年代,为避免同广义的行为科学相混淆,出现了“组织行为学”这一名称,专指管理学中的行为科学。组织行为学实质上是包括早期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学说在内的狭义的行为科学。行为科学广义:研究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如心理学、社会学等。

狭义:研究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现称组织行为学。

目前它的研究对象和所涉及的范围主要分为三个层次:

1、有关个体行为的理论。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有关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理论,又可分为激励内容理论、激励过程理论和激励强化理论三大类;二是有关企业中的人性理论。

2、有关团体行为的理论。主要包括团体动力、信息交流、团体及成员的相互关系三个方面。

3、有关组织行为的理论。主要包括有关领导理论和组织变革和发展理论。有关领导理论又包括领导性格理论、领导行为理论和领导权变理论三大类。

第五节现代西方管理理论丛林

二战后,管理热潮在西方国家兴起,生产力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从不同角度研究管理:数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伦理学等,出现了管理学界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1961年孔茨教授《现代管理理论丛林》予以定义“丛林”。

1980年孔茨《再论现代管理理论丛林》进一步阐述“丛林”。

一、管理过程学派:

以法约尔、孔茨为代表,主要研究管理过程和职能。主要观点有:

1、管理是一个过程,即让别人同自己去实现既定的目标

2、管理过程有五大职能:计划、组织、人员、指挥、控制-----传统学派或普遍主义学派

3、管理职能具有普遍性,即各级管理人员都执行着管理职能

4、管理具有灵活性,要因地制宜灵活运用

二、经验主义或案例学派:

以现代最著名的管理大师德鲁克为代表,主张从管理者的实际经验寻求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和共性,并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以指导人们的管理活动。德鲁克的著作有《管理的实践》、《有效的管理者》、《管理的创新》、《21世纪管理的挑战》

1、关于管理的性质和任务:管理不是科学,人的管理技能活动和知识是一个独立的领域

2、目标管理:结合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在实践中提出了目标管理,也就是结合

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各级人员定目标作为评价员工的贡献和报酬的依据

三、人际关系学派----群体行为学派:

以梅奥霍桑实验创立,马斯洛、赫斯伯格、麦格雷戈为代表。通过对人的心理与行为研究,满足人的合理需要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1949年行为科学诞生

1、马斯洛《人的动机理论》需要层次理论

自我实

现需要

尊重需要

归宿需要

安全需要

生存需要

图2-3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示意图

2、赫斯伯格双因素理论

①保健因素------薪金、工作条件、生活条件、职业安全、人际关系等。

②激励因素--------工作成就感、工作成就认可、工作本身的挑战和兴趣、个人的晋升机会、工作中的成长和责任感。

3、麦格雷戈的X--Y理论,人性假设理论。

四、社会合作系统学派:

以贝尔公司总经理巴纳德为代表,社会合作系统学派,以社会学为基础研究管理问题。这一学派认为,人的互相关系就是一个社会系统,它是人们在一间、力量、愿望以及思想等方面的合作关系。

五、决策理论学派:

以西蒙为代表,197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他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

六、沟通(信息)中心学派:

主张把管理人员看成一个信息中心,并围绕这一概念来形成管理理论----强调计算机技术在管理活动和决策中的应用,强调计算机科学同管理思想和行为的结合。代表人物:李斯特、钮曼、香农和韦弗

七、管理科学学派:

又称为数学学派,以英国的伯法为代表,主张运用数理工具和运筹学建立各种数学模型和决策程序,以增加决策的科学性。

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运筹学

它是管理科学理论的基础,是二战中英国科学家为解决雷达的合理布置而发展起来的数学分析和计算技术。

●系统分析

这个概念是由美国兰德公司1949年首先提出的,认为事物是极其复杂的“系统”。

系统分析就是运用科学和数学的方法对系统中的事件进行研究和分析。

●常用的数学模型

主要有:盈亏平衡点模型、库存模型、线性规划模型、目标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决策模型、网络模型、排队模型、模拟模型、马尔柯夫过程、对策论等。

管理科学理论就是制定适用于管理决策的数学模型与程序的系统,并把它们通过电子计算机和其它科学技术方法应用于企业的管理之中。

八、权变管理理论:卢桑斯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权变就是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强调

管理工作复杂性和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性,不存在固定的管理模式。

九、现代管理理论的特点:

1、广泛运用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特别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来发展现代管理理论、

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

2、更加重视人的因素:从研究个体行为发展到研究群体行为乃至整个企业文化,以人为中

心----现代管理思想已成为现代管理者的共识

3、由于环境的变化的不断加快,系统理论和权变理论得到广泛的运用和发展

第六节新经济与管理思想的新发展

一、新经济、新时代

1、新技术革命: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材料科学、生命科学、航天技术。其中主导地位的是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光电子技术、光导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信息产业。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运用,产生新的经营服务方式

2、信息技术革命,知识经济时代到来

1996年金和组织第一次使用并与之定义: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基础上的经济,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直接依据的经济。其基础是:

①网络技术和网络设施的建设

②国家对知识经济严格规范和有效管理

③经济一体化

④信息成为生产要素的核心-------主要资源

3、我们的时代----变幻莫测的时代

①新时代:信息社会、后工业社会、信息革命时代

②从社会发展角度:全球化时代、和平与发展时代、创新时代、环境时代

③从经济发展角度:知识经济时代、新经济时代、大市场时代

④从国际政治角度:国际垄断时代、美国化时代、美国科技垄断时代

二、西方管理思想的新发展

1企业文化

①企业文化兴起:20世纪70年代在日本兴起,20世纪80年代美国开始提出。通过对美日企业管理比较,美国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人们特别注重社会契约化、法制化和理性主义,在管理技术上特别注意企业的组织结构、战略计划等硬件,而对人、对人的传统、习惯、情感、观念等软件重视不够。日本企业则普遍对这些软件给予高度重视,注重解决人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人的情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管理模式-----职工对企业忠诚性、献身精神和认同感,企业主与员工之间“充满人情味的关系”,使企业充满活力和激情,从而取得长足

进步,美国人将这种造成企业间股凝聚力和竞争力的因素----企业文化

②文化概念

它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习惯和获得的能力。管理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对管理的影响:

●导向力:影响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向

●渗透力:某种价值观在组织成员中的相互渗透

●强化力:强化某种行为→激励手段→责任感

③企业文化及其特征

企业文化:是指一个组织的行为规范和共同的价值观。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拥有共同的价值观-----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指南。

●企业文化是一种人本文化,重视人的价值,依靠人、关心人、使用人、发展人

●企业文化是一种软性的管理方式----组织内部合作、友爱、奋斗的文化心理环境以及协

调和谐的人际关系,内化为成员的主体文化----转化为自觉行动

●企业文化的任务是增强凝聚力

美国人谢恩《企业文化与领导》提出了6种定义:

●企业文化是人民相互作用时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

●企业文化是在工作团体中逐渐形成的规范

●企业文化是为一个企业所信奉的主要价值观

●企业文化是指导企业制定职工和顾客政策的宗旨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中寻求生存的竞争原则,是新职工要为企业所录用而必须掌握的内在

规则

●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通过物体布局所传达的感觉或气氛,以及企业成员交往的方式

④企业文化的要素构成:

图2-4 企业文化构成要素

●表层文化:厂容厂貌、厂歌厂旗、产品形象,职工风貌

●里层文化:规章制度、组织结构

●核心文化:沉淀于企业及职工心里的意识形态,包括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价值取向和

行为准则

⑤企业文化的功能:日本人认为企业文化有三方面作用和功能

●对企业战略运筹和决策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

●有益于消除矛盾和冲突,促进企业内部协调一致

●在企业内部的一致同意计企业行动方面起早引导作用

美国人谢恩认为:

●外部适应:适应外部环境

●内部结合:内部成员的沟通联络

●减少焦虑-----缓和人际关系

2、企业再造:

①企业流程再造。所谓企业再造,就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和文化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从而获得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业绩的根本改善。

②进行企业流程再造的企业有三类:

一是深陷困境,走投无路的,试图通过企业再造获得新生

二是当前情况尚可但是未雨绸缪,在走下坡路之前进行再造的企业。

三是正处于巅峰时期,领导者不安于现状,用于进取的企业

③企业再造的推动力

●顾客:企业只有争取到顾客才能占有自己的份额

●竞争:竞争更加激烈

●变化:顾客需求变化

4、学习型组织

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的彼得·圣吉教授《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营造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有机的、高度柔性的、分享网络型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包括:层次扁平化,组织咨询化,系统开放化。

图2-5 学习型组织的特征

要达成这样的学习型组织,必须具有以下五项修炼的扎实基础:

●自我超越,指突破极限的自我实现或技巧的精熟,这是五项修炼的基础。

●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与人们心中,并影响人们如何了解世界,以及如何

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思维方式,甚至可以是图像或印象。

●建立共同愿景,共同愿景是指能够鼓舞组织成员共同努力的愿望和远景,或者说是共同

的目标和理想,包括三个要素:共同的目标,价值观和使命感。

●团队学习,就是组织化的学习或交互式的学习,这是组织中沟通和思考的对话工具

●系统思考,这是第五项修炼的核心,强调把各个独立的、片断的实践联系起来看,已发

现其内在的互动关系。

5、管理的全球化、跨文化管理

由于世界观、价值观、法律、伦理道德的不同,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情感态度的不同,不同文明碰撞融合势在必行,跨文化管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的必然选择(在第三章第三节有专门阐述)。

6、虚拟经营

①虚拟企业:1992年美国学者戴维陶和马隆《虚拟公司》一书,提出虚拟公司概念。

●虚拟:计算机术语一个常用词---借用外部共同的信息网络及通道,提高数据存储量和存

储效率的一种方法

●虚拟企业:借用外部力量,整合外部资源的一种策略。虚拟企业的组织形式,突破了企

业的有形形态,借用外部资源整合运作,产生了生产、设计、销售、服务、财务等功能------企业间暂时联盟形式------共同目标实现,虚拟公司宣告解散-----战略联盟关系

图2-6虚拟公司组织构成

②虚拟公司具有的特点:

●以技术联盟为核心:企业的竞争,技术的竞争----共同研究、开发------竞争中的主动地

●组织结构松散:临时联盟形式----虚拟性------按发展需要采取任何形式--------不具备法人

资格,不履行法律手段

●经营上的灵活性---个企业自主进行经营管理

●经营风险和收益的共享性

③虚拟经营策略

●战略联盟策略:企业之间皆为新型伙伴关系,各自企业的核心资源结合起来集中使用,

才能实现优势互补。它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成本,缩短开发周期,而且可以把有限的资源集中使用于已经建立优势的领域,从而对新技术发展和市场给予作出及时的反应

●虚拟技术开发策略:技术创新是企业的活力和源泉,对企业生存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作

用。一个企业单单靠从外部引进和购买技术是远远不够的。技术知识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核心能力的组成部分,它必须通过长期的知识积累,必须依靠内部研究开发。在科技发展迅速的今天,单靠企业本身的技术力量是难以胜任的,它应是努力与大学、研究机构合作,与其他企业研究力量合作,采取多种合作方式,进行科研合作

●虚拟生产策略:虚拟生产就是借势生产,对内部、外部资源进行整合,最有效地利用企

业有限资源。在虚拟生产模式下,一个公司可以将资源集中在高附加值的功能上,而低附加值的功能则通过外报加工等生产方式去虚拟生产

●虚拟销售策略:就是指采用委托、购买联合等各种方式借用外力,以整合企业外部的销

售力量或销售网络等为己所用,以扩大或完善自身的销售网络,实现销售方面的突破:代理销售、特许连锁经营和网络营销等方式

案例分析(一)同仁堂传奇

在北京大栅栏林立的店铺中,有一座古朴庄重的楼阁,这便是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由祖籍浙江宁波、明代迁居北京的乐家第四代传人乐显杨创建的、享誉海内外的老字号“同仁堂”药店。为何取名“同仁堂”?乐显杨说:“‘同仁’二字可以命名堂名,吾善其公而雅,儒志之。”他还给后世子孙留下一句名言:“可以养生、可以济世者,惟医药为最。”三百年后,这句话被他的后人提炼成北京同仁堂的企业精神------“同修仁德,济世养生”,并在《同仁堂理念行为手册》中做如下解释:“‘仁’是儒家文化的核心,也是同仁堂文化的精神支柱。”

在坎坷的岁月中,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刷下,同仁堂非但没有消逝,反而日见辉煌——由解放前的三间小门脸发展到今天营业面积为4600平方米的大楼;从过去“供奉御药”的中药房发展为总资产18亿元、拥有6000多名员工的现代集团企业,并成为医药界为数不多的上市企业。其店名更成为企业德、诚、信的化身。

同仁堂经营不少名贵药——上百上千元的人参鹿茸,同时廉价药品也十分丰富:一元一张的狗皮膏、几角钱一瓶的眼药水……他们做大生意,但也不放过小买卖,“只要能方便顾客

就行”。同仁堂以“养生济世”为己任,从不为不义之财所动。前几年我国南方一些城市流行肝炎,特效药板兰根冲剂供不应求,到同仁堂拉板兰根的汽车排起了长队。同仁堂的职工昼夜奋战,生产高质量的板兰根。有人提出药品需求量这么大,况且配料之一白糖库存没有了,用的是高价糖,如果按原价出厂不合算,应提高价格。但同仁堂将治病救人视作自己的天职,岂能乘人之危发难民财,药品一律按原价出厂。

同仁堂“德、诚、信”这一服务宗旨更是体现在药品质量上。同仁堂的药质和药效让人备感神奇,殊不知它的采购和制作是何等的考究。同仁堂一向不惜以高价购买上品参茸;对于不按时令采集的劣等药材,尽管市场价格便宜,也绝不购买。对黄酒、蜂蜜等附加料的选择也是极为重视。在制作成药过程中,同仁堂严格地按照祖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行事。如今,“质量第一”的宗旨不变,店内所有药品都从主渠道进货,“产非其地,采非其时”的药材被拒之门外。店内的中成药,从购进原料、炮制工到包装上柜,要经上百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标准。所售饮片,均需经过再加工,除去杂质方可销售。

三百多个春秋过去了,同仁堂药店大了,名气大了,但它的追求——“质量第一”却丝毫未变。

为了让每一位顾客都能买到放心药,药店采取各种措施,杜绝假冒伪劣商品进店。药店建立了从采购、验收、保管到销售,一环紧扣一环,层层把关的质量检验制度。在收购野山参、鹿茸、冬虫夏草、牛黄等名景药材时,要派经验丰富的中药专家亲临产地,看货选样。俗话说“丸散膏丹,神仙难辨”。传统的中药生产鉴别所凭借的经验,是对药物的眼看、手摸、耳闻、口尝的感性认识。但鉴于现今假冒伪劣药品充斥市场,同仁堂的产品除了传统的鉴别方法外,要由质检科送权威检测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销售。

过去的同仁堂就很注重宣传自己:每当京城会试期间,同仁堂都要向举子们馈赠牛黄清心、

管理学的发展历史

管理学的发展史 关键字:管理理论泰勒法约尔工人个人战略管理 摘要:本文介绍了西方管理学的发展历史,从19世纪到现在,管理理论的发展和一些科学的管理理论。 自古以来,管理活动伴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的始终。有例为证,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闻名于世,同样闻名于世的还有《汉穆拉比法典》,当时的古巴比伦国王汉穆拉比在法典中,针对各种职业﹑各种层面上的人员,从责﹑权﹑利等方面出发,制定了282条法律,作为管理国家的制度。内容涉及人民生产生活的许多方面。这使得巴比伦成为当时管理最完善的帝国。而公元前5世纪的《孙子兵法》则因为探索战略的一般规律被认为是最早、最系统的战略管理学著作。古埃及﹑古罗马﹑古希腊﹑古代中国都创建出了管理体系管理制度,总结出管理智慧。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机器劳动代替手工劳动使得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伴随着组织运作所要求的连续性﹑规范性﹑精确性导致的管理难度逐渐加大,管理成本上升,管理不善导致企业倒闭的例子的增多,一些人开始真正重视管理理论的研究,但主要局限于工厂内部的运作问题,并没有全面推广,直到美国铁路的大兴修建,这种情况才发生变化。 19世纪40年代末,美国铁路企业因为铁路的建设的热潮而成长起来,为了满足庞大的资金需求,股份制的出现使企业规模突破了个人资本量的限制,企业规模日益扩张,内部结构日益复杂,现代职业经理阶层应运而生。在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美国人泰勒开始思考如何使用秒表研究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法国人法约尔也在思考组织管理活动的普遍性和独立的规律,这标志着传统管理学的诞生。在过去的这100年中,管理已经从一种虚幻的的非正式的活动,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科学目录,人们不仅认识到管理活动几乎存在于所有的人类组织和人类有组织的活动中,而且从各种可能的角度、采用各种可能的方法对管理活动和问题进行规范分析和研究。由于管理科学知识被广泛地用于指导管理实践,从而管理效率被大幅度地提高,管理科学化进程不断被推进,管理学的知识体系不断地扩张发展。所以很多人说,刚刚过去的20世纪是管理的世纪。经过整整一百年的发展,管理学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庞大知识体系和复杂分支的学科,在人类文明进程和智慧宝库中占有了不可或缺的地位。 在管理学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管理理论经历了从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早期管理阶段)、到行为科学阶段(传统管理阶段),再到管理理论阶段,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学派,例如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管理过程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经理角色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等,完善了庞大的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管理学的发展,可以简略分为三个阶段: 1)古典管理 2)现代管理 3)当代管理 1. 古典管理理论 1.1科学管理 弗莱德里克?泰勒,科学管理之父”,把管理看作科学并且强调管理者作用的第一人。 泰勒以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力为目的,分析了工作任务,并以科学的方法进行了实验,从而开创了工业管理的新纪元。 科学管理理论不仅仅促进了传统工业的发展,并且为西方的组织结构设定了一个文化基础,同时也为组织行为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1.1.1任务管理法 科学管理理论认为,管理者首先要做的是分析工作任务,着重解决三个问题: 1)要做什么 2)怎样去做 3)何时以及用多长时间去做。 管理者的一切努力都是为解决这三个问题,这就是为什么科学管理理论也被称为任务管理法。 1.1.2行为指导 泰勒把某一特定工作分成两个部分,被管理者要做的工作以及管理者要做的工作。为了找出管理某项工作的科学方法,泰勒需要事先调查以建立一个实施的样本,调查包含以下五个步骤: 1)找到适合完成这一特定工作的适量的工作者 2)仔细研究并分清每一个工作者的具体工作环节,以及他们完成相应环节所需使用的工具 3)用秒表记录下他们做每一个工作环节的具体时间,选择其中最快的方法 4)去掉那些错误的、节奏慢的、无用的步骤 5)最终整理出一套最快最好的工作流程和最适用的工具 泰勒的目的是让管理者努力把工作任务分成相对明确环节的同时,用可以量化的标准对各个 环节进行控制。管理工作就是监控所有的环节。 此外,泰勒注意到要了解工作者的期望值,并且要提供培训使他们适应并满足他们所做的工 作。科学管理理论的奖励机制与工作者完成的工作有关,因而工人也可以获得更高的工资。 泰勒认为,在科学管理理论下,与培训教师合作融洽的员工有机会获得个人的发展,当所有的问题由他单独面对时,他会比在没有接受训练的情况下做得好”。科学管理理论在本质 上是重新协调员工能力的一种方式。 1.1.3工作定量系统

第二章 管理学的演进与发展

第二章管理学的演进与发展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通过学习,了解不同时期不同理论派别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各种理论派别的观点和思想。 教学重点:行为科学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科层制理论、不同的时代背景把握不同理论派别的观点和思想 教学课时:4(其中1课时为案例分析讨论) 第一节早期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阶段 管理思想是管理理论的萌芽,在介绍管理理论之前,我们先总结一下在管理理论产生以前的人类智慧的结晶——管理思想。而管理思想源于管理实践,首先我们回顾一下早期的管理实践及其特点。 一、早期管理实践 早在五千多年前,人类社会就有了最古老的组织——部落和王国,有了部落的领袖和帝王,因而也就有了具体的管理实践。到了奴隶社会,人类社会出现正式意义上的国家,因而这个时候就出现系统的管理国家的活动,到了封建社会,宗教开始兴盛,因而出现了管理教会的活动和实践, 1、世界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工程,金字塔和“万里长城”就是其中最令人赞叹不已的例子,修建金字塔和长城的过程,既是一个建筑过程,更是一个复杂管理的过程。 2、四大发明、京杭运河、都江堰 3、刘邦取得天下的:运筹帷幄 4、、田忌赛马等 5、《孙子兵法》等。如何带兵作战的军事思想的发展,产生了许多不朽的军事著作 这些管理活动和实践孕育出了早期的中外管理思想。同时我们可以发现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大部分的管理活动都局限于非经济组织的管理。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社会发生了一个重要的转折——工业革命的出现,工业革命带来的一个最大的变革就是机器大生产代替了以家庭为单位的手工业劳动,生产的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组织也突破了家庭的界限,形成了大规模的企业或公司。经济社会的变化催生了管理社会的巨变,即管理的重点也从非经济组织管理转向工商业组织的管理,这是管理历史的一大转折。 复杂的管理活动和实践催生了丰富的管理思想: 二. 早期管理思想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涌现出了大量的蕴含丰富管理思想的著作,如《论语》、《管子》、《孙子兵法》等。总结不同的管理著作,可概括出以下几点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的管理思想。 (一)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要点 1.顺“道”:中国历史上的“道”有多种含义,属于主观范畴的“道”,是指治国的理论,属于客观范畴的“道”,是指客观经济规律,又称“则”、“常”等。这里用的是后一含义,

管理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管理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管理活动源远流长,人类进行有效的管理活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从管理实践到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则是一段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回顾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了解管理先驱对管理理论和实践所作的贡献,以及管理活动的演变和历史,这对每个学习管理学的人来说都是必要的。 一般来说,管理学形成之前可分成两个阶段: 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阶段(从有了人类集体劳动开始到18世纪)和管理理论产生的萌芽阶段(从18世纪到19世纪末)。 从人类社会产生到18世纪,人类为了谋求生存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管理活动和管理的实践,其范围是极其广泛的,但是人们仅凭经验去管理,尚未对经验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没有形成科学的管理理论。早期的一些著名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大都散见于埃及、中国、希腊、罗马和意大利等国的史籍和许多宗教文献之中。18世纪到19世纪的工业革命使以机器为主的现代意义上的工厂成为现实,工厂以及公司的管理越来越突出,管理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地被涉及,管理学开始逐步形成。 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 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 大卫?李嘉图(1772—1823)等。 亚当?斯密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派创始人之一,他的代表作是《国富论》。亚当?斯密发现,分工可以使劳动者从事某种专项操作,便于提高技术熟练程度,有利于推动生产工具的改革和技术进步,可以减少工种的变换,有利于劳动时间的节约,从而提出了分工理论。大卫?李嘉图是英国资产阶级金融家,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者和完成者,1817年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出版在资产阶级经济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管理学形成后又分为三个阶段: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学派出现前) 现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主要指行为科学学派及管理理论丛林阶段) 当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是管理理论最初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侧重于从管理职能、组织方式等方面研究企业的效率问题,对人的心理因素考虑很少或根本不去考虑。其间,在美国、法国、德国分别活跃着具有奠基人地位的管理大师,即: 科学管理之父泰罗(F?W?Taylor,1856-1915) 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H?Fayol,1841-1925) 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M?Weber,1864-1920) 泰罗重点研究在工厂管理中如何提高效率,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而科学管理的关键在于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为此,泰罗提出了任务管理法和配备“第一流”的工人。 法约尔对组织管理进行了系统地研究,提出了管理过程的职能划分理论,他在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阐述了管理职能的划分,法约尔认为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马克斯?韦伯在管理思想方面的主要贡献是在《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中提出了理想官僚组织体系理论,他认为建立一种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的官僚组织体系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有效形式。 上述三位及其他一些先驱者创立的古典管理理论被以后的许多管理学者研究和传播,并加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与演进 管理学概论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与演进 本章重点: △管理思想的发展与演进的阶段 △古代管理思想 △古典管理理论 △新古典管理理论 △现代管理理论以及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从管理学历史发展角度了解各个时期的主要管理思想的演变历程 2、理解与掌握主流的管理理论及其产生的背景 3、掌握管理理论未来发展的趋势 导入案例:管理理论真能解决实际问题吗? 海伦、汉克、乔、萨利4人都是美国西南金属制品公司的管理人员。海伦和乔负责产品销售,汉克和萨利负责生产。他们刚参加过在大学举办的为期2天的管理培训班学习。在培训班里主要学习了权变理论、社会系统理论和一些有关激励职工方面内容。他们对说学的理论有不同的看法,现在展开激烈的争论。 乔首先说:“我认为社会系统理论对于我们这样的公司是很有用的。例如,如果生产工人偷工减料或作手脚,或者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话,就会影响到我们的产品销售。系统理论中讲的环境影响与我们公司的情况很相似。在目前这种经济环境中,一个公司会受到环境的极大影响。在油价暴涨时期,我们当时还能控制自己的公司。现在呢?我们还想销售方面每前进一步,都要经过艰苦的战斗”。 萨利插话说:“我们的确有过艰苦的时期,但是我不认为这与社会系统理论之间有什么必然的内在联系。我们曾在这种经济系统中受到过伤害。当然,你可以认为这与社会系统理论一直的。但是我并不认为我们就有采用社会系统理论的必要。我的意思是,如果每个东西都有一个系统的话,而所有的系统都有能对一个系统产生影响的话,我们又怎样能预见到这些影响所带来的后果呢?所以,我认为权变理论更适合于我们。如果说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话,系统理论有能帮我们什么忙呢?” 海伦对他们的争论表示有不同的看法。她说:“对社会系统理论我还没有很好地考虑。

管理学论文-浅谈管理思想的演变

浅谈管理思想的演变 【摘要】:自古以来,管理活动或实践就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比如企业管理、行政管理、人事管理等。它是产生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与所拥有的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古代人类在思考和实践中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管理活动和光辉的管理思想,本文主要针对管理思想的发展与历史演变做简单阐述,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管理;管理学;管理活动;管理思想; 思想是事物的灵魂,在每个事物发展中起着领导核心的作用,它以引导的身份,贯穿整个事件,同时,一切事物都在发展中变化,思想也不例外,即思想也有过去与未来。比如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它以马列主义为母体,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发展,从而能够引导着中国共产党进入一个又一个全新积极的时代。 在管理学中也不例外,思想同样起到很重大的作用,它引导管理者形成一定管理风格,从而促进整个管理系统风格的形成,所以管理思想及其演变对于管理学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下面对管理思想的发展与历史演变作一个简单论述。 一、古代管理思想 从管理思想方面看,我国古代的很多典籍记载了至今仍有价值的管理原则与原理。早在奴隶社会时期,姜尚就著《六韬》、《三略》,阐述了冶理国家和管理和管理臣民的理论。在春秋时代,我国早期的管理思想更是得到了蓬勃发展。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孙武在其著作《孙子兵法》中就明确地提出了计划管理的思想,指出:“多算胜,少算不胜”。在古希腊,著名的哲学苏格拉底认为管理具有普遍性。他公元前2000年左右颂布的汗姆拉比法典中,有许多条款都涉及到了控制借贷、最低工资、会计和收据等经济管理思想。在《圣经》旧约全书的《出埃及记》中也体现了管理的公权原则、授权原则和例外管理等管理思想。从管理实践来看,人类进行的管理实践,大约已经超过6000年的历史。埃及金字塔、巴比伦古城以及我国的万里长城等,都是古代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也是历史上伟大的管理实践,如果没有合理的设计的管理,根本无法完成。[1] 二、近代管理思想 在过去,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一般都是作为某个人或者集团的观点、思想、

管理学的发展历史及未来发展方向

浅析管理学发展史及发展趋势 赵程伟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处处闪烁着管理思想的光辉,但管理作为一门科学一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随着近代资本主义工厂制度和工厂管理实践的发展,在西方逐渐形成并蓬勃发展起来。本文旨在对19世纪末至今的管理学发展历程和发展过程中的理论及其特点、发展趋势作一总结、评析,在了解过去的基础上,对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管理理论服务。 关键词:管理学理论;发展历程;特点;趋势; 1 管理学理论的传统管理阶段 1.1中国早期管理学理论思想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丰富的管理思想。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杰出的军事家孙武著有《孙子兵法》一书。该书共 13 篇,篇篇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这句名言就是一例。这种辩证的策略思想在书中比比皆是。孙武的策略思想不仅在军事上,而且在管理上也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日本和美国的一些大公司甚至把《孙子兵法》作为培训的必备书籍。 战国时代的另一本书《周礼》对封建国家的管理体制进行了理想化的设计,内容涉及政治、经济、财政、教育、军事、司法和工程等方面。该书对封建国家经济管理的论述和设计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在许多著作中都有体现,如《孙子兵法》、《周礼》、《墨子》、《老子》、《管子》、《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 1.2外国早期管理学理论思想 外国的管理实践和思想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奴隶社会,管理实践和思想主要体现在指挥军队作战、治国施政和管理教会等活动上。古巴比伦人、古埃及人以及古罗马人在这些方面都有过重要贡献。 从人类社会产生到18世纪,人类为了谋求生存不自觉地进行管理活动和管理的实践,但是人们仅凭经验去管理,尚未对经验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没有形成科学的管理理论。18世纪到19世纪的工业革命使以机器为主的现代意义上的工厂成为现实,工厂以及公司的管理越来越突出,管理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地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练习题二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练习题二 单项选择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D) A.提高人的积极性 B.提高管理水平 C提高企业盈利率D提高劳动生产率 2.科学管理中能体现权利下放分权尝试的原理是(C) A差别计件工资制B职能原理 C例外原理D工时研究 3.泰勒认为,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B) A合适的操作流程B第一流的人员 C严格的规章制度D适当的管理人员 4.霍桑试验的证明企业中存在着(B) A正式组织B非正式组织 C自主管理的员工D社会人 5.霍桑试验标志着(A)的产生 A人际关系学说B管理科学理论 C科学管理理论D运筹学 6.法约尔认为任何企业都有六种基本活动或职能,即(B) A生产经营安全销售核算管理B技术商业财务安全核算管理 C技术经济安全财务核算管理D生产商业财务安全组织管理 7.法约尔提出的原则有(B) A5项B14项C10项D6项 8.组织理论之父是(D) A梅奥B法约尔C泰勒D韦伯 9.古典管理理论认为,人是(C) A复杂人B自我实现人C经济人 D 社会人 10.科学管理之父是(C) A韦伯B法约尔C泰勒C梅奥 11.一般认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A) A法约尔B韦伯C泰勒D巴纳德 12.韦伯认为,任何组织都必须有其作为基础的某种形式的(D) A职责 B 制度C管理D权力 13.提出重视管理中人的因素的是(B) A切削金属试验B霍桑试验C铁揪试验D搬运生铁试验 14.提出“管理的十四条原则”的是(D) A泰勒B巴纳德C韦伯D法约尔 15.法约尔的(A)强调在组织中从最高一级到最低一级应建立关系明确的职权等级系列。A等级链原则B分工原则C程序原则D集中化原则 16.(B )是法约尔的代表作。 A《科学管理原理》B《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C《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D《车间管理》 17.行为科学理论认为,人是(D)

战略管理的演进与发展趋势

战略管理的演进与发展 趋势

战略管理的演进与发展 趋势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战略管理的演进与发展趋势 【内容提要】战略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与首要任务,在企业的经营过程起着指针的作用,因此,战略理论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回顾战略理论研究演进过程的基础上,探讨了战略理论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战略研究与经济理论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渗透与交融,以及研究方法上多种理论的有效整合是它的未来研究趋势。 管理科学有三个层次:管理基础、职能管理、战略管理〔1〕。显然,战略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与首要任务,在企业的经营过程起着指针的作用。尤其是在当今市场环境变幻莫测,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如何制定正确的战略并有效地实施和控制,以便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是摆在每一个企业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有关战略研究的论着是十分丰富的,但给人莫衷一是的感觉,尤其是当前战略管理研究的现状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更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人们需要的是对战略理论的演进过程与现状有一个比较系统而全面的了解,对其发展方向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本文正是基于这个目的,系统地回顾了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演进过程,讨论了它的现状、存在的若干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1战略管理理论研究演进过程的简要回顾 现代意义上的战略管理思想,最早出现在美国经济学家巴纳德的代表作《经理的职能》一书中(1938年),巴纳德运用战略的思想对企业诸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分析,首开企业经营战略研究之先河。1962年,美国经营史学家钱德勒发表了《战略与结构:工业企业史的考证》。尽管他没有对企业战略本身进行具体分析,但却为企业战略管理研

论管理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论管理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赵乐 【摘要】管理学的发展趋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管理经历了传统管理、科学管理、现代管理三个阶段,每一阶段的思想理论都是前一阶段的扬弃、修正,最终形成了系统的管理学体系。管理学的实质是探求外部环境、内部条件与管理目标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而人类社会总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即管理主体的外部环境总是变化的。 【关键词】管理学;发展趋势;类社会 一、管理学的发展过程是一部人类社会变革的编年史 人是社会动物。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都是集体进行的,要组织和协调集体活动就需要管理。但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直接影响到管理水平、管理范围和管理的复杂程度,因而对管理学的发展也会产生影响。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当时的管理水平也与之相适应。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管理思想有了很大发展,如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国王汉穆拉比颁布的第一部法典、古罗马建立的层次分明的中央集权帝国以及古中国的《孙子兵法》都闪现出了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的火花。18世纪中叶开始的产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管理思想也发生了一次深刻的革命,计划、组织、控制等职能相继产生。在这一期间,亚当?斯密发表了他的代表作《国富论》,对管理思想的发展有着重大贡献,他的分工理论为管理学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理论根基。 进入前工业社会,社会分工、分层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日趋复杂,资本主义国家中劳资双方矛盾日趋突出,生产力水平也日趋提高,急需一套系统的管理理论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与之适应。尽管早期的管理思想有其科学的一面,但毕竟非常零散,没有系统化,工厂主不可能完全认识到怎样进行管理才能既解决劳资关系问题,又不减少所获取的剩余价值。因此,如何改进工厂和车间的管理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时,泰罗抱着解决劳资双方矛盾的初衷,以追求经济利益为人类的基本需要这一经济人假设,重点研究了企业内部具体工作的作业效率,建立了一套企业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泰罗制” 。与此同时,法约尔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系统地提出了十四条原则、五种管理职能,创立了组织管理理论。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与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理论性,使管理学体系初具雏形。 泰罗的科学管理论和方法在20世纪初对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起了很大作用,但要彻底解决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问题是不可能的。因此,一个专门研究人的因素、以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学派———人际关系学派应运而生。它超越了泰罗的经济人假设,提出了社会人假设,为以后的行为科学学派奠定了基础,成为科学管理向现代管理过渡的跳板。 在工业经济时代,生产力飞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迅速提高,市场不断扩大,企业竞争日趋激烈,这就要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以适应新的经营环境。因此,许多管理学者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积极从事管理研究,创立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出现了管理学说丛林。如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理论学派以“管理的关键在决策” 的思路,对社会人假设进行了升华,提出决策人假设。综上所述,管理经历了传统管理、科学管理、现代管理三个阶段,每一阶段的思想理论都是前一阶段的扬弃、修正,最终形成了系统的管理学体系。 二、管理学的发展趋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管理学的实质是探求外部环境、内部条件与管理目标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而人类社会总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即管理主体的外部环境总是变化的。因此,为了寻求三者之间的平衡,管理学也必须动态地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进入21世纪的后工业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必将推动管理学的进一步发展。从它的发展趋势看,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管理学发展史

第一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19世纪初到30年代)这一阶段是管理理论最初形成阶段。其间,在美国、法国、德国分别活跃着具有奠基人地位的管理大师,即"科学管理之父"——泰罗(F. W. Taylor)、"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以及"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M. Weber)。 泰罗重点研究在工厂管理中如何提高效率,代表著作是《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科学管理的理论要点具体包括: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此必须配备"第一流的工人",并且要使他们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对工人的激励采取"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变对抗为信任,共同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努力;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相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实行职能工长制;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泰罗的追随者们依其理论进行了动作与工时等效率问题的研究;傅勒还 首先提出领导的权力要与员工共享,而非加诸于员工,并把这个想法叫做参与式管理。 法约尔的理论贡献体现在他的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916年)当中,他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管理理论:企业职能不同于管理职能,后者包含在前者之中;管理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分工、职员与职权、纪律等管理十四条原则;管理五要素问题,其中,关于管理组织与管理过程职能划分理论,对后来的管理理论研究具有深远影响。 马克斯韦伯则主张建立一种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他认为这是对个人进行强制控制的最合理手段,是达到目标、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有效形式,而且在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和可靠性方面优于其他组织。他的这一套思想体现在其著作《社会和经济理论》之中. 上述三位及其他一些先驱者创立的古典管理理论被以后的许多管理学者研究和传播,并加以系统化。其中贡献较为突出的是英国的厄威克(L. F. Urwick)与美国的古利克(L. Gulick),前者提出了他认为适用于一切组织的十条原则,后者概括提出了"POSDCRB",即管理七项职能——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和预算。在实践上,各个公司开始将理论付诸于行动,通用汽车公司总裁斯隆对公司的改组——采用集中控制下的分权制,建立事业部,成为分权的始作俑者。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的研究侧重于从管理职能、组织方式等方面研究效率问题,对人的心

体育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体育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李汉林 摘要:本文简要叙述了国内外体育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指出了我国体育管理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美好的憧憬和展望。 关键词:体育管理学发展历程现状 一、体育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1、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当人类产生后,开始共同劳动和生活的时候,管理活动就开始了管理实践活动成为管理思想产生、发展的基础与源泉18世纪60年代始于英国,继而法、德、美等国开展的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技术的大变革,也促成了管理思想的革命此时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尚未形成完整的系统,却为后来管理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人泰勒在总结前人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管理原理”,成了管理科学建立的标志此后,许多学者都力求将各派观点兼容并蓄,建立统一的管理理论体系这些理论逐步趋于统一,形成新的、全面的、统一的现代管理学。 2、国际体育管理学的发展 萌芽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初) 体育管理学最早产生于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人开始将企业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引入到体育领域中,这是人们对体育管理进行专门研究的开始。苏联也从20世纪40 年代开始对体有管理学进行研究。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研究人员各自为战,研究处于自发阶段,研究成果也十分零散,没有形成统一体系。 创立时期(20世纪50年代—60年代) 随着人们对体育管理的研究的逐渐深入,体育管理体系逐渐建立起来。20世纪50年代,体育管理学在美国北正式列为大学课程,开始体系培养管理的专门人才。20世纪60年代初,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相继在体育大学、院系中推出各自的体育管理学,并有大批体育管理学教程和专著问世,标志着体育管理开始由降雨层次上升到科学层次。 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

管理学发展史

管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存在和沉淀而产生并不断发展的一门科学,管理活动和人类社会发展有着同样悠久的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早在五千年前,中国已经有了人类社会最古老的组织——部落和王国,有了部落的领袖和帝王,因而就有了管理。到了公元前约17世纪的商、周时代,中国已经形成了组织严密的奴隶制和封建制的国家组织,出现了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集权、等级森严的金字塔形成的权利结构。 中国自古就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幅员最大的国家之一。早在公元前二百多年,秦朝就形成了与现代中国国土相近的统一国家。在以后两千多年的漫长历史中,中国曾经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和多次外国入侵,经历了数百次改朝换代,虽然也曾有过短暂的分裂,但历代统治者都能对如此辽阔的疆土和众多的人口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古希腊、古罗马帝国都曾创造过辉煌业绩,推动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横跨欧亚的大国都分崩离析、烟飞云散了。唯有中国自古至今基本保持着完整的领土和主权,至今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并且在迅速的崛起。历代统治者的功过是非应当由历史学家去研究和评述,但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历史也给我们留下了有关管理国家、巩固政权、统帅军队、阻止战争、治理经济、发展生产、安定社会等方面极为丰富的经验和理论,其中也包含着许多至今仍闪耀着光辉的管理思想。 中国有许多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工程。长城就是其中最令人赞叹不已的例子。早在春秋战国时(公元前七世纪),为了防御战争,在形式险要的地方开始修筑长城,后来经过秦朝、明朝历代修缮,于明朝万历年间(1573年)终于形成了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总长六千七百多公里,连为一体的万里长城。这一工程历时两千多年,投入的劳动力达到数百万人,动用的土石方如筑成一条一米高、一米宽的墙可以绕地球13.5圈。筑城墙所用的砖都按统一的规格由全国各地烧制后运送到工地。为了监督检查制砖的责任和质量,每块砖上都刻有制造州县府及制造者的名字。要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在科学技术尚不发达的当时,其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活动的复杂程度是现代人难以想象的。 中国在其漫长历史中,所经历的战争之多、规模之大、也是世界各国少有的。早在初秋战国时,就经常发生投入几十万军队的大规模战役。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死亡和灾难,摧毁了人类的文明和良知。但战争也推动了如何治理军队,如何带兵作战的军事思想的发展,产生了许多不朽的军事著作,著作中阐述的“为将之道”、“用兵之道”,以及在各种及其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为了取胜所采用的各种战略、策略,看成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对我们今天的各项管理工作,特别是对处于激烈竞争中的企业,都有着极其现实的参考价值。在竞争的时代,企业如何运用自己有限的资源,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怎样才能集聚人才,团结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长处?企业在不同的情况下应当怎样去对付着众多的竞争者,怎样才能不断扩大自己的市场?顺利时可能潜伏着何种危机,挫折时可能孕育着何种希望?这些不朽的名著将会告诉我们一个组织怎样才能从失败走向成功,从胜利走向胜利。 中国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思想的特点是着重于对人类精神文明的研究。中国历代的思想家,从孔子、孟子、庄子、墨子、管子等诸子百家起,他们在浩如烟海的著作中,反复论述的基本主题就是人的本性以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他们在浩如烟海的著作中,反复论证的基本主题就是人的本性以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他们提出“三纲”,即“君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作为处理君臣、父子、夫妻之间的道德规范。提出“无常”,即“仁、义、礼、智、信”,作为处理个人和国家、社会、家庭及其他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形成长达数千年的超稳定组织的过程中起了极

管理学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管理学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管理活动源远流长,人类进行有效的管理活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从管理实践到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则是一段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回顾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了解管理先驱对管理理论和实践所作的贡献,以及管理活动的演变和历史,这对每个学习管理学的人来说都是必要的。 一般来说,管理学形成之前可分成两个阶段: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阶段(从有了人类集体劳动开始到18世纪)和管理理论产生的萌芽阶段(从18世纪到19世纪末)。 从人类社会产生到18世纪,人类为了谋求生存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管理活动和管理的实践,其范围是极其广泛的,但是人们仅凭经验去管理,尚未对经验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没有形成科学的管理理论。早期的一些著名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大都散见于埃及、中国、希腊、罗马和意大利等国的史籍和许多宗教文献之中。18世纪到19世纪的工业革命使以机器为主的现代意义上的工厂成为现实,工厂以及公司的管理越来越突出,管理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地被涉及,管理学开始逐步形成。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大卫?李嘉图(1772—1823)等。亚当?斯密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派创始人之一,他的代表作是《国富论》。亚当?斯密发现,分工可以使劳动者从事某种专项操作,便于提高技术熟练程度,有利于推动生产工具的改革和技术进步,可以减少工种的变换,有利于劳动时间的节约,从而提出了分工理论。大卫?李嘉图是英国资产阶级金融家,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者和完成者,1817年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出版在资产阶级经济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管理学形成后又分为三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学派出现前)、现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主要指行为科学学派及管理理论丛林阶段)和当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是管理理论最初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侧重于从管理职能、组织方式等方面研究企业的效率问题,对人的心理因素考虑很少或根本不去考虑。其间,在美国、法国、德国分别活跃着具有奠基人地位的管理大师,即科学管理之父泰罗(F?W?Taylor,1856-1915)、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H?Fayol,1841-1925)以及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M?Weber,1864-1920)。 泰罗重点研究在工厂管理中如何提高效率,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而科学管理的关键在于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为此,泰罗提出了任务管理法和配备“第一流”的工人。法约尔对组织管理进行了系统地研究,提出了管理过程的职能划分理论,他在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阐述了管理职能的划分,法约尔认为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马克斯?韦伯在管理思想方面的主要贡献是在《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中提出了理想官僚组织体系理论,他认为建立一种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的官僚组织体系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有效形式。 上述三位及其他一些先驱者创立的古典管理理论被以后的许多管理学者研究和传播,并加以系统化。其中贡献较为突出的是英国的厄威克(L?Urwick)与美

管理学 西方管理学发展史

浅谈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通过长期总结管理经验,人们对早期管理活动加以探索研究,形成了简单的管理思想。没有管理思想,人类的管理活动就会毫无章法,甚至失败。管理思想对管理活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西方管理思想。 纵观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史,我认为这是一个从“资本”到“人本”的过程。西方管理思想最初注重“生产硬件”,通过改变工作方法、工作报酬等方面提高生产效率,认为人是“经济人”。而20世纪50年代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管理活动的主体-----人。研究人员开始关注人的需求、人的情感对工作效率的影响。提出“社会人”理论。这种转变,不仅和管理思想本身向着更高层次发展有关,和时代、科技的转变也密切相关。 18世纪60年代,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大量工厂开始兴起,这不仅需要大量劳动力和管理者,也为管理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形成早期管理思想。最早对管理思想进行系统论述的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斯密提出劳动分工和劳动价值论。在他出版的《国富论》一书中,他认为劳动价值是工资和利润的源泉,而生产分工可以提高劳动效率,创造劳动价值。而在此经济行为中,人追求的完全是私人利益,即“经济人”。 斯密之后,英国人查理巴贝奇对报酬制度进行了研究。

他认为分工可以减少工资支付,从而提出“边际熟练”原则。此外,巴贝奇提出工人收入应由固定工资、利润和奖励三部分组成,按生产效率不同分配工资。 以上管理思想的诞生,与当时工厂制度的发展和社会对管理方法的需求密切相关,可以说是为了适应工业时代而产生的。这些思想比较零散,无法构成体系或学说,但奠定了管理理论的基本模式。 19世纪末20世纪初,“古典管理理论”开始形成。此时的企业经过两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规模,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管理职能和资本所有权相分离。市场不再是“一座城的市场”,而是一个国家的市场,甚至出现了国际市场。市场的扩大带来了更激烈的竞争,旧的管理思想不再适用,这迫使管理思想发生转变。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管理思想发展迅速,形成了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是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泰罗。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泰罗强调科学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最高工作效率,为达到这个目的,就要用科学的手段使一切科学化、制度化。对此,泰罗提出了以下管理制度: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对工人进行科学培训、选择和提高;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以文件形式固定以推广;管理和劳动分离。 然而,泰罗制有其局限性。他仅仅研究了如何发展生产

战略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章战略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战略管理的本质 一、战略管理定义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为了企业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在充分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和选择达到目标的有效战略,并将战略付诸实施和对战略实施的过程进行控制和评价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二、战略管理的本质 (一)、整合性管理理论、企业最高层次的管理理论。(1、管理基础、2、职能管理、战略管理。) (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最重要的活动和技能。 (三)目的是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使企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第一节战备管理的产生 第一阶段:生产管理时代 第二阶段:经营管理时代 第三阶段:战略管理时代 图1-1

出发点中心手段目的 工厂产品推销和促销通过扩大消费者需求来获取利润 (a)推销观念 目标市场顾客需求协调市场营销通过满足消费者需求来获取利润 (b) 市场营销观念 未来投入投入产出未来产出 图1-2 第三节战略管理在西方的发展 一.发展概况 60年代学起、70年代形成热潮、80年代回落、90年代重振与发展。 二.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历史沿革

图1-3 第四节.战略管理在中国的发展 一、战略管理在中国的发展及其现状 初创时期、推进时期、发展时期 二、我国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必要性。 (一)、战备管理——适应市场竞争环境的制胜利器 (二)战略管理——延长公司寿命的长青之术 (三)战略管理——着眼于未来管理的基本方法 1、它帮助你建立一个固定坐标 2、它迫近使你向前看 3、它能使各级管理人员集中注意主要经营业员所 4、它引导经理们按时间表完成任务 第二章战略管理的性质与原则 第一节企业战略的内涵和特征 一、企业战略的内涵 (一)、安德鲁斯的定义 (二)、魁因的定义 (三)安索夫的定义

管理学的发展与变化

管理学的发展与变化 一、管理学理论的萌芽 时间:18、19世纪,工厂制度早期 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劳动分工理论。 1800年,Jr.WattBoulton:苏霍铸造厂 1810年,罗伯特·欧文:——人事管理之父 1832年,查尔斯·巴贝奇 二、古典管理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 1.科学管理 背景:美国的管理运动 代表人物:泰罗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如何提高效率 泰罗认为,造成效率低的原因主要是:工作指派和劳动方法不合理;分配不合理;组织和管理原因,考试大。 科学管理的其他代表人物:亨利`甘特、福特、吉尔布雷斯夫妇等。 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代表任务:法约尔 3.韦伯的组织理论 代表人物:韦伯——组织理论之父 贡献:提出所谓理想的官僚组织体系BureaucraticModel行政、科层。 三、行为科学阶段 时间:30年代后 背景:梅奥及其霍桑试验 四、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 时间:二战后——60年代 1、社会系统学派 创始人:巴纳德 观点:组织是一个社会协作系统,有三个基本要素。 2、决策理论学派 代表:西蒙 3、经验主义学派 代表:德鲁克 4、行为科学学派

创始人:梅奥 研究个体、群体、组织、领导行为——激励 5、管理科学学派 代表:伯法 理论基础:运筹学+计算机(模型+程序) 6.管理过程学派 代表:孔茨 五、管理理论发展的新探索 时间:60、70年代 特点:管理从分化走向统一。 1、系统管理理论 时间:60年代中期后 理论基础:一般系统论 2、权变理论 时间:70年代后 管理思想和方法=f环境变量 比较:古典理论:假如X,那么Y 六、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特点 1.强调系统化。 2.重视人的因素。 3.重视非正式组织。 4.强调效率与效果的统一。 5.强调创新。 6.重视战略。预见能力和竞争定位。 七、未来管理发展趋势 1.科技发展:技术更新速度加快、IT的发展 2.国际化:市场国际化、跨文化 3.竞争:基于资源和顾客环境日趋 4.劳动日益以知识为基础:出现劳动雇佣资本现象复杂、多变! 5.人:价值观和工作态度、需求的个性化

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2章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管理学发展史概述 1、早期管理活动或实践阶段:人类社会产生到18世纪。 2、早期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18世纪到19世纪末,零碎,没形成体系。 3、管理理论形成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至今,逐渐形成管理理论 管理发展三阶段关系 二、早期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 1、管理的活动或实践自古以来就存在,它是随人类集体协作、共同劳动而产生的。 2、有关管理思想的最早记载,是《圣经》中的一个例子。我国古代典籍中也有不少有 关管理思想的记载。 3、在中世纪,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都有很大发展。 三、管理学理论的萌芽 1、有关管理职能、原则方面 这方面的学说散见于当时经济学家的一些著作,大体上说来,所涉及的管理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关于工商关系;关于分工的意义及其必然性。包括劳动的地域分工、劳动的组织分工、劳动的职业分工;关于劳动效率与工资的关系。所谓“劳动效率递减等级论”;关于管理的职能。理论形成启蒙是亚当斯密“生产合理化”概念 2、有关具体的管理技求和方法方面 1)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卡尔·冯·克劳斯威茨主要观点如下 ①管理大型组织的必要条件是精心的计划工作,规定组织的目标; ②管理者应该承认不肯定性,使不肯定性减少到最低限度来全面分析与计划;

③决策要以科学而不是预感为根据,管理要以分析而不是以直觉为根据。 2)英国数学家查尔斯·巴贝奇在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理论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对专业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3)工业革命后的管理实践:苏霍制造厂,运用科学管理最早。 4)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英国的罗伯特·欧文为实践自己的政治主张而进行的“纽兰纳克”、“新协和村”的试验虽然未获成功,但他的实践与思想却对管理学的 形成做出了贡献。 四、管理学的产生与形成 1、美国出现“管理运动”的必然性及其意义 1)“管理运动”(主要部分是科学管理)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一个过程,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大体上有四五十年的时间。 2)历史必然性: ①工业革命以后,社会、政治、经济、技术所发生的变化和发展,以及组织规模的 扩大和人们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文化当中出现的新概念,产生了一个巨大的推动力,促使人们重视管理。 ②当时经营管理仍是以传统的手工业方式为特点,使得美国经济的发展和企业中 的劳动生产率远远落后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国内外经济条件所提供的可能性。 2、管理运动的“三次高潮” 1)第一次高潮是1911年东方铁路公司提高票价的意见听证会和1912年美国国会为泰罗举行的听证会;科学管理引入社会 2)第二次高潮是1920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改组;集中政策下的分权制 3)第三次高潮是1924-1932年梅约在美国西屋电气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试验。注意人的因素。 3、科学管理—泰罗及其同代人 1)“科学管理”理论的其他代表人物: ①泰罗:米德瓦尔试验(金属切削试验,工时、工作量研究);搬运生铁块试验、 铁锹试验(工作定额、标准化工具)。 ②理论: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工作定额原理);挑选第一流的工人;标准化原理 (操作方法、标准化工具机器材料、作业环境标准化);刺激性的计件工资报酬制度; 提高效率对工人、雇主都有利,需合作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科学工作法,分开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