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数数、与数的组成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第一课时:数数,数的组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具准备:小棒100根、橡皮筋10根、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
1.回答问题:1个十和2个一组成( ) 20是( )个十组成的5个一和1个十组成( ) ( )个十和( )个一组成17 2.课件出示第33页主题图片。
提出问题:(1)数一共有几只羊?引导学生①逼0多得多②大概100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数、数的组成板书课题二、新授。
1.教学例1。
(1)教师:同学们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数出l0根用橡皮筋捆成一捆(学生动手操作)。
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是一十)(板书)是几捆?(一捆)继续数出10根捆一捆.教师:你们如果再接着数出9根,现在一共是几根?(29根)教师:大家数到29根小棒,如果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根)满10根又要捆一捆,现在一共有几捆?(3捆)(2)教师拿出一堆石头,全班同学数一数有几块?(10块)拿3堆石头是多少块?(30块)再加2块呢?(32块)接着再加3块现在一共是几块?(35块)(3)教师:刚才我们已数出30根小棒是几捆?(3捆)如果加入7捆小棒现在一共是几捆(10捆)?10捆是几根小棒呢?(100根)10个十是一百。
(板书)教师:数物体的个数可以1个1个地数,还可以10个l0个地数,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2.教学例2。
(1)数小棒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35根小棒,看谁拿得快(3捆又5根),再一根一根往下数一直数到四十二。
(强调数到三十九根再数一根是多少)四十二根是几捆又几根?(2)离开实物直接数数,从八十八数到一百.(3)做课本第35页例2上面的“做一做”。
课题数数,数的组成设计教学目标 1、使同学们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知道100以内数的顺序,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2、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和十个十个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3、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的联系,培养同学们的主动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弄清数的组成教学难点理解计数单位课前准备小棒100根、橡皮筋10根、PPT。
课时一、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咱们班同学有几排?每排有多少位同学?(生回答,老师表扬和鼓励回答得好的同学)带领学生一起数一数座位。
2、投影出示第33页的主题图。
(PPT2)提出问题:(PPT3)(1)面上有几个小朋友?(1个)(2)他们在干什么?(数一共有几只羊)(3)他都说了些什么?(说比20只多得多……)教师:他们回答对吗?这些羊大概有几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数、数的组成。
(PPT4)板书课题:数数数的组成(PPT1)二、新授课。
(PPT5)1、教学例1。
(PPT6,PPT7)(1)教师:同学们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数出10根用橡皮筋捆一捆(学生动手操作)。
10个一是多少?总结:(10个一是一十)(板书)是几捆?(一捆)继续数出10根捆一捆。
教师:你们如果再接着数出9根,现在一共是几根?(29根)教师:大家数到29根小棒,如果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根)满10根又要捆一捆,现在一共有几捆?(3捆)(PPT8)(2)教师:刚才我们已数出30根小棒是几捆?(3捆)如果加入7捆小棒现在一共是几捆?(10捆)10捆是几根小棒呢?(100根)总结:(10个十是一百)。
(板书)在教学中要注意每数到接近整十时,再数一个是几十要停顿强调。
如29后面是30,39后面是40……同时每数完整十数就问同学们怎么办?(捆成一捆)教师小结:数物体的个数可以1个1个地数,还可以10个10个地数,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三、巩固练习。
(PPT9,PPT10)1、做课本第35页的“做一做”。
教材分析
数的认识在一年级主要是让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在表达和交流中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本课是学生在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范围的进一步扩展。
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万以内数及亿以内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在整个小学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
新生中小张样凡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学生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物体的个数,并掌握其组成。
2、通过一个一个的数和十个十个的数,使学生加深对计数单位“一”和“十”的理解,渗透数与实物一一对应发展的思想。
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物体的个数,并掌握数序及其组成。
教学难点:接近整十数的数法。
(正确数出几十九后面的一个整十数。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1.回顾数的数法。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都学了哪些数,还记得吗?
生:0,1-20
出示20只小羊图片
师:你来数一数图上有多少只小羊啊?
生:图上有20只小羊。
师:你是怎么数的?
生1:一只一只数的
生2:两只两只数的
生3:五只五只数的
2.估数,初步感知100
过渡:有这么多数数的方法呢,你看,又来了这么多羊,你猜一猜现在一共有多
第2 / 6页
少只羊?出示100只小羊图片
3.引入课题。
师:看来生活中有许多比20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00以内的数。
设计意图:通过数小羊活动复习20以内数的数法,为数更大的数做好数数的准备,通过100只小羊图与20只小羊图的对比,初步感知100比20多得多。
二、实践探究,掌握新知
1.创设数数情景,认识10个十是100,数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小组合作进行数数活动:小棒、纸、曲别针(每小组一种学具)
活动前要求:数一数手中的学具有多少个?
活动后反馈:反馈的顺序:曲别针——纸——小棒
(1)深刻感知100有多大
师:一共有多少个?你们是怎么数的?
让同学们都来看一看,100个曲别针有这么多呢。
(100张纸有这么厚啊,让大家摸一摸)
(2)认识10个十是100
把学生数出的10捆小棒贴到黑板上。
师:我们跟着他一起再来数一数。
生:10、20、30、……90、100
(板书圈出10捆小棒,标出100.)
设问:一捆小棒表示什么?一共有多少个十?你发现什么了?(补充板书:10个十是100)
设计意图:借助具体的实物,让学生经历了从1数到100的过程,初步感知100以内数的顺序,深刻的感受了100到底有多大,建立了对100这个数量的表象认识,通过数小棒,初步感知了“十”与“百”之间的关系。
2.创设数数情景,认识数的组成
过渡:刚才我们从1数到了100,如果从中间挑一个数,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你会数吗?
第3 / 6页
(1)数小棒
数数要求:拿出三十五根小棒,接着数到四十二
反馈:在实物投影上展示数的过程。
设问:原来的三捆小棒是怎么变成四捆的?
生:35接着往后数,数到40的时候,又够10根了就捆成一捆,所以是四捆。
板演从35数到42的过程。
(2)在计数器上拨数
师:刚才我们用小棒从35数到42,现在你能一边拨计数器上的珠子一边从35数到42吗?
设问:从39拨到40的时候,他是怎么拨的?
设计意图:借助小棒数数的过程中,直观的让孩子感受了从39根数到40根的过程,在拨计数器的过程中,学生在个位上拨满十颗珠子又退回去换成十位上的一颗珠子,在退换的过程中,加深对计数单位“一”和“十”之间的进率关系的理解。
通过以上两个小环节突破了接近整十数数法的难点。
(3)沟通小棒图和计数器之间的联系,认识数的组成。
过渡:刚才我们用小棒数出了42,在计数器上也拨出了42。
你知道42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吗?
生:42是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
设问:你从哪看出是4个十呢?
生:4捆小棒表示4个十,计数器十位上的4颗珠子也表示4个十。
(板书:4个十)
设问:你从哪看出是2个一呢?
生:2根小棒表示2个一,计数器个位上的2颗珠子也表示2个一。
(板书:2个一)
小结:通过小棒和计数器这两幅图,都能知道42是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
设计意图:小棒是直观的数量图,计数器是半直观的数量图,学生在这两幅图中分别对应找出4个十和2个一,在这两图的勾连中,从而深刻理解42的组成。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1. 数数游戏:接着数出5个数
第4 / 6页
二十六五十八七十九八十七九十五
2. 这是多少,再说说它们的组成
设计意图:通过数数游戏,巩固接近整十数的数法,通过看图,说数,说组成,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巩固数的组成。
四、课程回顾自我评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