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秒表测时法
- 格式:ppt
- 大小:3.69 MB
- 文档页数:92
IE秒表测时法培训教材
一、概述
(一)、秒表测时法的定义
秒表测时法是作业测定的一种主要技术,以秒表为主要计时工具,通过对工序作业时间的直接测定,并经过评比和宽放,从而建立和制订按规定标准完成一项作业的标准时间。
(二)、秒表测时法的特点
1、以工序作业时间为对象,常应用于第二阶次的工作;
2、在一段时间内,连续地直接观测并记录作业人员的作业时间消耗;
3、需要评比;
4、常应用于重复循环型作业。
(三)、秒表测时法的用途
1、对于新作业,用于制定标准时间;
2、对于旧作业,因原有作业方法或材料发生变化,用于修订原有标准时间;
3、比较工时标准与实际工时的差别,可以及时发现与处理生产中的问题;
4、为制订工资奖励制度提供科学的依据;
5、便于在生产前预先确定成本,控制预算;
6、决定工作日程及工作计划;
7、决定机器的使用效率,并用以帮助解决生产线的平衡。
(四)、秒表测时法的测时工具
1、秒表
2、记录板
3、记录表(见表1-1)
4、铅笔
5、计算器
6、测量距离及速度的仪器等
表1-1常用秒表测时主表。
(考试时间:90分钟)一、填空题: (共50题,每题1分)1、标准时间=观测时间*评比系数/正常评比*(1+放宽率)2、1MOD=秒3、测时方法有归零法周程测时法累积计时法连续测时法四种.4、动作分析方法有目视动作分析动素分析影片分析三种.5、动作经济原则的四大黄金准则(ECRS)取消, 合并,重排,简化.6、人体的动作分为5等级.人体动作应尽可能用低等级动作得到满意的结果.7、动素分析(Therblig)的基本动作元素有17种.8、最早提出科学管理的人是美国,国的泰勒;9、工业工程-‘IE’是INDUSTRIAL ENGINEERING两英文单词的缩写;10、标准时间由作业时间和宽放时间组成;11、生产的四要素指的是人员,机械设备,原材料和方法;12、写出以下工程记号分别代表的内容:○--- (加工) ◇---- (质量检查)﹔□--- (数量检查) ▽---- (储存)13、美国工业工程师学会(AIIE)于1955年正式提出,后经修订的定义,其表述为:“工业工程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术,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定、预测和评价。
”14、IE的核心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率。
15、IE的功能具体表现为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等四个方面。
16、模特法(MOD)将人体基本动作划分为两类,它们是移动动作和终结动作。
17、根据不同的调查目的,操作分析可分为人机操作分析、联合操作分析和双手操作分析。
18、基本生产过程包括操作过程、检验过程、运输过程、存储过程。
19、方法研究的内容有程序分析操作分析动作分析。
20、线路图主要用于搬运或移动线路的分析。
21、预定时间标准法简称PTS法。
MOD法中M4G3=。
22、所谓标准资料是将直接由作业测定所获得的大量测定值或经验值分析整理,编制而成的某种结构的作业要素正常时间的数据库。
标准时间:是指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用最合适的操作方法,以普通熟练工人的正常速度完成标准作业所需的劳动时间。
秒表测时法是以工序作业时间为对象,对构成工序的作业要素进行周期重复观察,并测定其工时消耗的方法。
IE的定义:“以秒表为工具,在一段时间内,连续不断地直接测定某一作业操作者的一种测定技术,用以决定以为合格适当训练有素的操作者,在标准状态下,对一定的工作以正常速度操作所需的时间”秒表测时法适用于以工序为测时对象和相对集中生产、工作的场所。
实施时需要得到生产工作场所的管理者和被测时对象的配合以维持原有生产工作状态。
测时人员应经过事先的培训,熟悉时间消耗分类,掌握测时的方法、要领。
Ⅰ、秒表测时原理:一、测时的观察次数测时实质是对工序操作活动的一次密集抽样。
要提高测时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关键是提高样本的代表性。
根据统计原理,在满足95%可靠性要求的情况下,测时观察次数如下:式中,N——某作业要素的应观测次数;S——给定测时数据的相对误差,常用5%、10%n——某作业要素的已观测次数;Xi——某作业要素的观测时间值。
二、测时的计时方法(一)连续计时法以秒表为计时工具,按先后顺序对各工序作业要素逐一进行观察,连续记录起起止时间。
1.技术要求:划分的作业要素延续时间应大于0.1min,定时点应明显易辨,选择从声响、视觉上能够明确区别个作业要素起止的标志,在下一作业要素定时出现前,应完成该作业要素时间的观察和记录2.操作要求(1)观测。
在观测时开始前秒表复零,于第一个操作周期第一作业要素开始时同时开动秒表,到最后一个操作周期最后一个作业要素观察结束时停止秒表。
(2)记录。
在每个作业要素的定时点处观察秒表读数并记录于该作业要素相应操作周期的终止时间内。
(3)计算。
每个作业要素本身终止时间与前一作业要素终止时间的差值即本作业要素延续时间。
(二)循环计时法以秒表为计时工具,按操作顺序依次将若干个作业要素(作业要素数-1)合并成组,以组为对象进行测定,最后计算获得各个作业要素的延续时间值。
秒表法秒表法的定义:秒表法就是使用秒表直接进行作业时间观测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就是简单易用,无需特殊训练;其缺点是人为因素影响大,精确度不高。
我们介绍一下秒表法测量工时的方法以及主要步骤:一、直接用于作业时间的测定(一)准备工作A制定标准作业方法组织工时人员、工艺人员及经验丰富的工人对将要进行测量的工序进行充分讨论研究,取消不必要作业要素,改善不合理的作业单元,形成标准的作业方法,使作业结构合理化。
B分解作业单元将改善后的需要进行测量的工序分解为若干个作业单元,每个作业单元区分要明显,这样方便观测;同时为了便于记录,每个作业单元的时间长短要合适,不宜太短(最好大于2秒)。
最后确定各作业单元的测时始点和终点(即:定时点),并将各作业单元记录在测量表中。
C选择与训练工人为了使测得的结果合理和有代表性,应选择中等(平均)熟练程度的工人进行操作,并对其进行必要的交流与沟通,要做好思想工作,取得他的配合,并按标准操作方法训练。
D准备观测工具秒表、观测板、观测记录用纸、计算器以及铅笔,橡皮,记录本等。
E确定观测次数作业测定是抽样过程,必须有足够多的测时次数,以期从统计总体中得到合适的样本。
因此,如何定出合理的观测数,乃是关键。
观测次数不必太多,以免浪费时间,但是又要符合统计上的可靠性的要求。
下面这个表(1—1)就帮助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观测次数对照表(美国GE电器公司)(二)正式测时测量工时通常在作业者开始作业1-2小时、工作节奏稳定后进行。
在进行正式观测记录之前,宜先作2-3次试测,以证实标准的定时点是否正确无误。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秒表测时常用的两种方法:(1)连续法:观察过程中,读出并记下各作业单元定时点(一般采用终点)的瞬间时间值T'。
在观测结束后,再把记录的T'依次相减, 求出各作业单元的持续时间T。
记录用表可参考附表1-2。
(连续法是目前最常用工时统计方法。
)(2)瞬时返零法:观察过程中,读出并记下各作业单元终点时间值,随即立刻使表复零。
秒表法秒表法的定义:秒表法就是使用秒表直接进行作业时间观测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就是简单易用,无需特殊训练;其缺点是人为因素影响大,精确度不高。
我们介绍一下秒表法测量工时的方法以及主要步骤:一、直接用于作业时间的测定(一)准备工作A制定标准作业方法组织工时人员、工艺人员及经验丰富的工人对将要进行测量的工序进行充分讨论研究,取消不必要作业要素,改善不合理的作业单元,形成标准的作业方法,使作业结构合理化。
B分解作业单元将改善后的需要进行测量的工序分解为若干个作业单元,每个作业单元区分要明显,这样方便观测;同时为了便于记录,每个作业单元的时间长短要合适,不宜太短(最好大于2秒)。
最后确定各作业单元的测时始点和终点(即:定时点),并将各作业单元记录在测量表中。
C选择与训练工人为了使测得的结果合理和有代表性,应选择中等(平均)熟练程度的工人进行操作,并对其进行必要的交流与沟通,要做好思想工作,取得他的配合,并按标准操作方法训练。
D准备观测工具秒表、观测板、观测记录用纸、计算器以及铅笔,橡皮,记录本等。
E确定观测次数作业测定是抽样过程,必须有足够多的测时次数,以期从统计总体中得到合适的样本。
因此,如何定出合理的观测数,乃是关键。
观测次数不必太多,以免浪费时间,但是又要符合统计上的可靠性的要求。
下面这个表(1—1)就帮助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观测次数对照表(美国GE电器公司)(二)正式测时测量工时通常在作业者开始作业1-2小时、工作节奏稳定后进行。
在进行正式观测记录之前,宜先作2-3次试测,以证实标准的定时点是否正确无误。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秒表测时常用的两种方法:(1)连续法:观察过程中,读出并记下各作业单元定时点(一般采用终点)的瞬间时间值T'。
在观测结束后,再把记录的T'依次相减, 求出各作业单元的持续时间T。
记录用表可参考附表1-2。
(连续法是目前最常用工时统计方法。
)(2)瞬时返零法:观察过程中,读出并记下各作业单元终点时间值,随即立刻使表复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