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外科护理学》
- 格式:doc
- 大小:98.50 KB
- 文档页数:17
外科护理学全本电子书外科护理学全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外科护理学全”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试卷代号:1324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l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外科护理学试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
共50分)1(急性消化道失液的病人,医嘱静脉给予下列液体输注,作为其责任护士,你考虑首先给其输入( E )。
A(右旋糖酐 B(5,葡萄糖液C(5,碳酸氢钠 D(10,葡萄糖液E(5,葡萄糖盐水2(长期胃肠外营养支持的病人置管的部位首选( D )。
A(手部静脉 B(足部静脉c(股静脉 D(上腔静脉1E(下腔静脉3(属于肾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是( A )。
A(肾中毒 B(前列腺增生c(大出血、休克 D(双侧输尿管结石E(盆腔肿瘤压迫输尿管4(可出现肺动脉压降低的是(D )。
A(ARDS B(COPDC(肺栓塞 D(低血容易休克E(肺血流量增加5(在肿瘤病人化疗或放疗期间,最主要的观察项目是( A )。
A(血象 B(食欲不振c(恶心呕吐 D(皮肤损害E(脱发程度6(乳癌根治术后第2天护理措施不正确的是( D )。
A(患侧垫枕,拾高患肢 B(保持伤口引流管通畅c(观察患侧肢端的血液循环 D(指导肩关节的活动E(禁止在患侧手臂测血压、输液7(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后病人术后出现声音嘶哑的主要原因是( C )。
A(甲状旁腺损伤 B(甲状腺切除过多c(喉返神经损伤 D(喉上神经损伤E(喉痉挛28(女性,50岁。
胃大部切除术后2周,进食后约15分钟出现上腹饱胀,恶心、呕吐、头晕、心悸、出汗、腹泻等。
应考虑并发了( C )。
A(吻合口炎症 B(吻合口梗阻c(倾倒综合征 D(吻合口破裂E(消化道出血9(急腹症病人未明确诊断前应禁用( D )。
A(阿托品 B(安眠药c(去痛片 D(哌替啶E(镇静药10(左半结肠癌病人的主要症状是( C )。
A(腹痛 B(腹部包块c(肠梗阻 D(便血E(贫血11(肝叶切除术后病人避免过早活动的目的是( E )。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外科护理》课程总学时 144适用专业护理专业《外科护理》课程标准1.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能够运用外科护理知识和技术,从生理、心理等发面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使学生完成由护生到护士的角色转变;适应由实训室、模拟病房到医院临床和社区服务的转变;由模拟人到临床实施护理措施的转变。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现代护理理论指导下能独立设计及完成外科护理操作,能够从多个角度看待和解决临床护理问题。
(1)知识目标1.能说出外科常见病病人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的主要内容;2.能阐述外科常见病病人的处理原则、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护原则;3.说出外科常见病病人常用的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并了解相应的护理目标、护理评价和有关疾病的概述。
4.知道手术室的基本工作内容能正确阐述无菌技术原则。
(2)技能目标1.具有实施常用护理操作技术、常用手术护理配合、常用外科检查配合的能力。
2.学会观察外科病人的症状、体征,识别病情变化,对危重病人做出应急处理;协助和指导病人进行自我保健。
3.具有对外科常见病病人的病情变化、治疗反应进行分析的能力,能够初步提出病人现存或潜在的主要护理问题。
4.具有运用外科疾病预防保健知识和人际沟通技巧,向个体、家庭及社区人群提供健康促进服务的能力。
(3)素质目标1.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护生热爱人类、热爱生命的博爱之心。
2.在评估和分析病人的需要时,护生应展示与患者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对每项护理技术操作动作应轻、稳、准和连贯,并能通过动作传递情感,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
3.培养良好的护士执业素质和行为习惯。
4.在外科护理实践中表现出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热情耐心、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具有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本课程总学时144学时,理论学时130学时,临床见习、实训14学时。
表1:学时分配3.2学习情境设计表2:课程内容和要求3.4教学评价表3 《外科护理》课程考核要求说明:课程任课教师要按照课程考核要求实施考核,注意做好学习过程、到课情况、平时作业、实验(践)情况、考核情况的相关记录,作为学生最终评定成绩的明确依据,并与成绩册一同形成成绩档案保存。
《外科护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任务外科护理学是护理学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是研究如何对外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的临床护理学科,其主要内容包括外科领域病人临床护理、预防保健以及促进人类健康所必需的基础理论、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树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培养和强化遵循护理程序的思维方式,利用所掌握的本课程专业知识及技能,开展临床及社区整体护理服务。
二、课程目标1.掌握外科常见病病人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的主要内容。
2.掌握外科常见病病人的救护原则和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具有对病人进行初步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的能力。
3.熟悉外科常见病病人常见的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
4.熟悉外科常见病病人的处理原则。
5.熟悉手术室基本工作内容,严格掌握无菌技术原则,具有初步管理手术室和配合常见手术的能力。
6.了解外科疾病病人的护理目标、护理评价和有关疾病的概述。
7.能够应用外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础护理技术及外科常用专科护理技术,初步解决外科护理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常见病病人实施整体护理。
8.具有运用外科疾病预防保健知识和人际沟通技巧,向个体、家庭及社区人群提供健康促进服务的能力。
9.培养良好的护士职业素质和行为习惯,在外科护理实践中表现出尊重、爱护护理对象,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热情耐心、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具有团队意识及协作精神。
三、教学时间分配四、课程的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外科护理学的范畴,外科护理学的进展。
如何学习外科护理学。
教学要求:1、了解外科护理学的概念、范畴、进展与学习方法。
重点:外科护理学研究对象、外科护理学与外科学的关系、外科护理学的进展。
难点:外科护理学与外科学的关系、外科护理学的进展。
第二章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病人的护理(4)教学内容:水和钠的代谢紊乱,钾的代谢紊乱,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的健康史、身心状况、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外科护理学1》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外科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研究如何从现代护理观点出发对外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内容包括外科护理学绪论、外科感染、水电解质紊乱、外科休克、麻醉、手术病人外科护理、肿瘤病人的护理等。
其总目标是向学生介绍外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的心智得到开发,护士素质和护理道德得到培养,能运用上述知识,以整体的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以较熟练的护理技术和优良的工作态度,对外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1.把现代护理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应用到外科病人的护理中,能根据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需要,运用护理程序,为病人提供个体化的整体护理。
2.具有较强的临床外科护理思维能力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病理;熟悉其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掌握其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护理措施(包括观察和识别病情变化、配合临床检查、做好有关诊断和治疗的护理等)。
4.对紧急和危重病人做出恰当的应急处理。
5.对手术治疗病人进行手术前准备和手术后护理;在指导下与医生合作,完成手术护士和巡回护士工作。
6.按操作规程进行规范的常见外科护理操作。
7.具备外科疾病预防保健的基本有关知识与方法,具备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
8.学会合作,关心他人,爱护病人,并具有认真、严谨、热情和勤快的工作作风。
(三)课程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贯彻整体护理思想,坚持理论联系临床实际,灵活运用地讲授、自学、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方法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常见病、多发病病人的护理为教学重点,适当介绍国内外本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动态,反应学科发展水平。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课程理论教学第一章绪论1学时第一节什么是外科护理学 0.5学时知识点:外科护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外科护理学》课程标准一、前言(一)课程定位1.课程性质《外科护理学》是高职院校三年制护理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临床必修课程,是一门从基础理论、实践操作到临床治疗的综合性、实践性都很强专业核心课程。
其开设目的在于使学生全面掌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身心评估及实施护理措施,为日后从事外科临床护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课程地位《外科护理学》以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基础护理学、健康护理学等知识为基础,与同期的《内科护理学》、《妇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等课程一起,为护理专业的专业临床课程。
3.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外科病人的护理知识和技能,了解外科护理学的新动向、新进展。
培养学生扎实的外科理论基础、熟练的外科操作技能,应用外科护理知识和技术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从而使学生运用外科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来指导临床,为广大基层培养职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实用护理专业医务工作者。
(二)课程设计1.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立足于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贯穿“以学生预期学习成果为本”的基本思想,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
2.课程设计思路(1)结合高职教育改革的要求,依据我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职业工作过程"课程体系要求设计学习领域(课程)。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职业技能"为主线,以章节(项目任务)课程为主题,以护士执业资格标准为教学依据,扎实临床思维辩证和操作能力,以适应临床岗位为目标,使教学内容模块化。
(2)本课程以护理临床需要为目标,以外科知识的层次为基础。
课堂教学中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训教学中尽可能的模拟临床情景。
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外科病人的护理知识,为日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外科护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外科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从事外科护理工作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外科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处理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问题,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1. 掌握外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包括手术前准备、手术后护理、伤口处理、引流管护理等。
2. 了解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护理要点。
3. 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并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
4.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5. 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掌握外科基本技能,如手术器械的使用、伤口换药、引流管护理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外科护理知识。
2.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
3.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四、考核方式与标准1. 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
2. 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15%,包括实验操作、课堂参与度等。
3. 课程论文:占总评成绩的15%,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结合实际案例,撰写一篇外科护理方面的课程论文,体现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课程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护理学专业的外科护理学教材,同时提供相关参考书籍和资料。
2. 课件:提供多媒体课件和电子教案,方便学生预习和复习。
3. 实践操作视频:提供外科基本技能实践操作的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践操作技能。
4. 课外学习资源:提供相关网站、论坛等课外学习资源,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知识面。
六、教学团队与支持条件1. 教学团队:由具有丰富外科护理经验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共同承担教学任务。
《外科护理学》课程标准课程编码 [160110] 制定人 [李婷 ] 审核人 [ ] 批准人 [ ]一、适用对象普通高考和对口高考升学学生二、适用专业护理专业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护理专业的专业课。
在第三、四学期开设。
本课程前导课程为《基础护理学》,同步课程为《内科护理学》、《妇产科 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后续课程为《临床护理实习、实训指导》。
四、设计思路《内科护理学》 设计思路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紧紧围绕护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准确把握本课程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强调打牢护理理论基础, 科学安排各种教学活动和教学形式, 有效利用案例教学、信息化教学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手段,建立科学有效的课程考核办法, 确保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先进性和创新性。
强化实践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五、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熟悉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概念; 2)理解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理;3)掌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评估(生理、心理、社会)、护理诊4)掌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原则;5) 掌握外科常见病、 多发病的护理要点及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和健康教育; 2 .过程与方法目标课程承担单位 [ 护理系 ] 制定日期 [ ] 审核日期 [ ] 批准日期 [](1)学生会分辨外科常见疾病;(2)学生会做临床病例分析;(3)能熟练进行围手术期及各项外科护理技术操作;(4)能制定详细的外科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围手术病人的整体护理计划及实施护理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外科护理学理论课,充分意识到外科疾病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2)学生能够自觉运用所学其它科目的基础知识分析、理解外科护理学知识点及其作用的良好习惯;(3)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应用具体的操作中去;(4)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具备用于钻研、善于合作、交流的协作意识;(5)树立爱岗敬业的崇高使命感和责任感。
外科护理学教学大纲(本科)一、前言1、外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临床护理实践的基础课程,学好本课程对护理本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使用2002年5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外科护理学》(第三版,曹伟新主编)。
教学内容以我国常见病、多发病的外科治疗和护理为重点,在讲授各系统常见的外科疾病病因、病理和临床表现的基础上,重点强调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病人手术前后的护理和健康指导。
为了突出护理专业特色,护理部分采用护理程序的方式进行授课,强调对外科手术病人的整体护理和专科护理。
本大纲根据2002年5月出版的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外科护理学》(第三版)修订,供四年制护理本科生使用。
本教材在描述外科常见疾病病因、病理、临床表现的基础上,护理部分按照护理评估、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四个方面组织编写,反映了现代护理的整体观念。
2、总学时数100学时,均为理论学时数。
3、教学方法: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引导其全面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于实践相结合,重视学生学习效率。
二、具体要求与内容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外科护理学的研究对象及范畴。
2、了解外科护理学发展简史。
3、掌握学习外科护理学的方法。
教学内容:一、外科护理学的范畴二、外科护理学的发展简史三、如何学习外科护理学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和手段:理论讲授及多媒体第二章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病人的护理目的要求:1、了解体液在人体的正常分布,体液失衡的三种类型。
2、掌握三种缺水、钾代谢异常、代谢性酸碱中毒病人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教学内容:一、水、电解质平衡与失衡(一)水钠代谢紊乱1、高渗性缺水2、低渗性缺水3、等渗性缺水(二)钾代谢紊乱1、低钾血症2、高钾血症二、酸硷平衡与失衡(一)代谢性酸中毒(二)代谢性硷中毒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方法和手段:理论讲授、图表及多媒体第三章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目的要求:1、掌握休克的概念,熟悉休克病理分期。
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外科护理学》-1(第四版)教学大纲(供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使用)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护理系《外科护理学》教研组(2012年2月)前言外科护理学-1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临床护理实践的基础课程,学好本课程对护理本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使用2006年8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外科护理学》(第四版,曹伟新主编)。
教学内容以我国常见、多发的外科疾病(包括水电解质酸碱失衡、休克、麻醉、手术是管理、营养支持、外科感染、创伤性疾病、腹膜炎和腹部损伤、胃十二指肠疾病、阑尾炎和肠梗阻、结直肠癌、肝胆胰疾病)的治疗和护理为重点,在讲授各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的基础上,重点强调外科常见症状、常见病、多发病病人的护理和健康教育内容。
为了突出护理专业特色,护理部分采用护理程序的方式进行授课,强调对外科疾病的整体护理和专科护理。
本大纲根据2006年8月出版的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外科护理学》(第四版)修订,供四年制护理本科生使用。
本教材在描述外科常见疾病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的基础上,护理部分按照护理评估、护理诊断/问题、预期目标、护理措施、护理评价和健康教育六个方面组织编写,反映了现代护理的整体观念。
本课程为3.5学分,总学时数为48(其中理论课32学时,临床见习课16学时),理论课与临床见习课时比例约为3:1。
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外科护理学-1 (Surgical Nursing-Ⅰ)课称号(代码):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学时:48(讲32,习16)学分:3.5二、师资介绍:职称情况:正高4人(26.67%);副高3人(20%),中级7人(46.67%),初级1人(6.67%)学历情况:博士研究生2人(7.69%),硕士研究生9人(34.62%),本科(57.69%)三、教学目标及要求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将能够:1.掌握外科(包括水电解质酸碱失衡、休克、麻醉、手术是管理、营养支持、外科感染、创伤性疾病、腹膜炎和腹部损伤、胃十二指肠疾病、阑尾炎和肠梗阻、结直肠癌、肝胆胰疾病)常见症状、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原则与专科护理措施。
2.应用护理程序正确评估并识别外科(包括水电解质酸碱失衡、休克、麻醉、手术是管理、营养支持、外科感染、创伤性疾病、腹膜炎和腹部损伤、胃十二指肠疾病、阑尾炎和肠梗阻、结直肠癌、肝胆胰疾病)病人的护理诊断/问题,并提出相应护理措施。
3.分析水电解质酸碱失衡、休克、麻醉、手术是管理、营养支持、外科感染、创伤性疾病、腹膜炎和腹部损伤、胃十二指肠疾病、阑尾炎和肠梗阻、结直肠癌、肝胆胰疾病病人的心理需求,提供恰当的心理护理。
4.对水电解质酸碱失衡、休克、麻醉、手术是管理、营养支持、外科感染、创伤性疾病、腹膜炎和腹部损伤、胃十二指肠疾病、阑尾炎和肠梗阻、结直肠癌、肝胆胰疾病病人提供有效的健康教育。
四、教学安排课堂授课32学时,见习12学时,病案讨论4学时五、教学内容(附后)六、推荐教材:曹伟新.外科护理学(第四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七、主要参考资料:1.刘华平,李峥.内外科护理学(英中双语教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郭爱敏,张波.成人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第六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曹伟新.外科护理学(第三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陈孝平.外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郭桂芳,姚兰.外科护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7.Lewis, H.D.Medical-Surgical Nursing[M]. St. Louis:Mosby,2000.8.蒋跃光.现代肺癌外科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9.顾恺时.胸心外科手术学[M].上海:上海科技技术出版社,2003.10.Thomas BH. Clinical Dermatology: A Color Guide to Diagnosis and Therapy (4th ed).London:Mosby,2004.八、见习:1.临床见习时间安排:二班5-6节,1班7-8节。
2.临床见习地点,任何教师确定并提前通知学生。
3.临床见习要求:着装整齐,不得旷课或迟到早退;同时注意保持病房环境及案件。
4.消化系统疾病的教学为教改内容,见习及分组由任课教师确定并提前通知学生。
九、参考文献目录:1.曹伟新.外科护理学(第四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刘华平,李峥.内外科护理学(英中双语教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郭爱敏,张波.成人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Lobo DN, Bostock KA, Neal KR, et al. Effect of salt and water balance on recovery of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after elective colonic resection: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 Lancet,2002;359(9320):1812-1818.5.Brandstrup B, Tønnesen H, Beier-Holgersen R, et al. The danish study group onperioperative fluid therapy. Effects of intravenous fluid restriction on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comparison of two perioperative fluid regimens. A randomized assessor blinded multi centre trial [J]. Ann Surg, 2003; 238(5): 641–648.6.Titu LV, Tweedle E, Rooney PS. High tie of the 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 in curativesurgery for left colonic and rectal cancers: a systematic review [J]. Dig Surg, 2008;25(2): 148.7.Dukes C. The classification of cancer of the rectum [J]. J Pathol Bacteriol, 1932; 35(3):323-332.8.吴在德, 吴肇汉. 外科学 [M]. 第七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66.9.Lobo DN, Bostock KA, Neal KR, et al. Effect of salt and water balance on recovery of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after elective colonic resection: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J]. Lancet, 2002; 359(9320): 1812–1818.10.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第六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郭桂芳,姚兰.外科护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2.Lewis, H.D.Medical-Surgical Nursing[M]. St. Louis:Mosby,2000.13.Thomas BH. Clinical Dermatology: A Color Guide to Diagnosis and Therapy (4th ed).London:Mosby,2004.十、成绩评定标准:采取综合评价方法:1.课堂讨论参与情况占10%2.小组病案讨论占10%3.临床见习占10%4.期末理论考试(闭卷):占70%考试时间:2小时。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考试题型:包括单选、多选、是非题/填空题、简答、综合案例分析五种类型。
内容涉及每个章节。
成绩计算:总成绩按百分制计算,60分及格。
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熟悉学习外科护理学的指导思想。
2.熟悉外科护理学的范畴及外科护士应具备的素质。
3.了解外科护理学发展简史。
【自学内容】本章内容全部自学。
第二章水、电解质、酸碱代谢失衡病人的护理【目的要求】1. 掌握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病人的护理。
2. 熟悉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各种类型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3. 了解体液组成及分布、体液平衡及调节、酸碱平衡及调节。
【讲授内容】1、体液组成及分布、体液平衡及调节、酸碱平衡及调节2、等渗性缺水、低渗性缺水、高渗性缺水和水中毒及护理3、高钾血症和低钾血症及护理4、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及护理5、病例分析【自学内容】钙、镁和磷代谢异常。
【重点与难点】重点:1. 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病各种类型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2. 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病人的护理。
难点:1. 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病各种类型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2. 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的病因和病理生理。
【教学时数】2学时。
第三章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目的要求】1.掌握休克病人的护理。
2.熟悉休克的概念;休克病人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与处理原则;3.了解休克的病因与分类、病理生理。
【讲授内容】1.休克的概念。
2.休克的病因与分类。
3.休克的病理生理。
4.休克的临床表现。
5.休克的辅助检查。
6.休克的处理原则。
7.休克病人的护理及健康教育。
【自学内容】无。
【重点与难点】重点:休克的临床表现及护理。
难点:休克的病理生理。
【教学时数】5学时(讲授2学时,病案讨论3学时)。
第四章麻醉病人的护理【目的要求】1. 掌握麻醉术后苏醒期病人观察及护理。
2. 熟悉麻醉前、麻醉中病人的评估及观察要点。
3. 熟悉麻醉术后并发症及护理4. 了解各种麻醉的实施方法及所用药物;各种麻醉的适应症及禁忌症;麻醉前用药的目的。
【讲授内容】1. 麻醉概述2. 观看麻醉录像3. 麻醉前评估4. 全身麻醉及护理5. 椎管内麻醉及护理6. 局部麻醉及护理7. 麻醉恢复期病人的监护与管理8. 麻醉术后疼痛及护理【自学内容】常用麻醉用药。
【重点与难点】重点:1. 各种麻醉的围麻醉期护理。
难点:1. 各种麻醉的围麻醉期护理。
2.各种麻醉的实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