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清洁功能装饰混凝土的研制
- 格式:pdf
- 大小:2.21 MB
- 文档页数:2
清水混凝土禅缝的工艺要求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应该是对清水混凝土禅缝的工艺要求进行简要介绍和概括。
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清水混凝土禅缝是一种施工装饰工艺,是利用特定的工艺技术将混凝土浇筑后,通过特殊的处理方式形成的一种具有装饰效果的缝隙。
这种工艺要求高于普通混凝土装饰,需要施工人员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
清水混凝土禅缝的工艺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材料的选择,包括水泥、沙子、骨料等,这些材料的原料质量和比例的合理控制对最终的效果至关重要。
其次是混凝土的拌合和浇筑工艺,包括搅拌时间、搅拌速度、浇筑密度等方面的要求,这些都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牢固性。
再次是禅缝的处理工艺,包括施工过程中的抹平、修整、洒水养护等环节,这些都需要施工人员具备一定的技术和经验。
此外,还需要注意工程环境因素,例如施工场地的湿度、温度等,这些都会对混凝土的质量和禅缝的效果产生影响。
清水混凝土禅缝工艺的要求是为了保证最终禅缝的美观、均匀、牢固。
只有在严格按照相应要求进行施工,并经过合理的养护和维护,才能实现清水混凝土禅缝的良好效果。
本文将主要阐述清水混凝土禅缝的工艺要求,通过对材料选择、混凝土浇筑、禅缝处理等方面的详细介绍,以期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清水混凝土禅缝的工艺要求,并在实际施工中得到有效应用。
文章结构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文章的背景和目的,为读者提供了解文章内容和意义的基础。
正文部分是文章的核心部分,对清水混凝土禅缝的工艺要求进行详细阐述和分析。
结论部分对正文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在本文中,引言部分主要从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概述部分可以简要介绍清水混凝土禅缝的概念和应用背景,指出其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和广泛使用。
接着,文章结构部分可以说明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安排,给读者提供了解文章结构的指南。
最后,目的部分可以明确本文的写作目的,例如分析清水混凝土禅缝的工艺要求,提供相关的技术指导等。
清水混凝土清洗剂的配方及其原理清水混凝土清洗剂是一种用于清洗混凝土表面的化学制剂。
它可以有效去除混凝土表面的污垢、油渍和其他污染物,恢复混凝土表面的光洁度和美观度。
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表面往往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污染,比如水泥渗漏、油脂渗透和氧化物沉积等。
清水混凝土清洗剂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一、清水混凝土清洗剂的配方清水混凝土清洗剂的配方通常包括清洗剂基础、表面活性剂、腐蚀抑制剂和缓冲剂等组成部分。
根据不同的应用要求和清洗对象的特性,可以调整配方的比例和成分,以达到最佳的清洗效果。
1. 清洗剂基础:清水常见的清洗剂基础有酸性、碱性和中性。
酸性清洗剂可溶解硬水垢、水泥渍、氧化物和铁锈等,适用于表面有较严重污染的混凝土清洗。
碱性清洗剂可以去除油脂和有机物等,适用于表面有油渍和有机物污染的混凝土清洗。
中性清洗剂适用于一般清洗情况,能够去除一般的灰尘和污垢。
2. 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是清水混凝土清洗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改善清洗剂的湿润性和渗透性,提高清洗效果。
常见的表面活性剂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
3. 腐蚀抑制剂:腐蚀抑制剂可以减少清洗剂对混凝土表面的腐蚀作用,保护混凝土的结构和性能不受损害。
4. 缓冲剂:缓冲剂可以调节清洗剂的酸碱度,使其更适合不同类型混凝土表面的清洗。
二、清水混凝土清洗剂的原理清水混凝土清洗剂通过配方中的酸性、碱性或中性成分,与混凝土表面的污垢发生化学反应,使其溶解或脱离混凝土表面。
其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酸性清洗剂:酸性清洗剂中的酸基成分可以与水泥渍、硬水垢等发生反应,产生可溶性的盐类,从而使其脱离混凝土表面。
酸性清洗剂对于铁锈和氧化物沉积等也有很好的去除效果。
2. 碱性清洗剂:碱性清洗剂中的碱基成分能够使油脂和有机物等发生皂化反应,将其转化为可溶性的物质,从而去除混凝土表面的污染物。
3. 中性清洗剂:中性清洗剂通常通过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去除混凝土表面的灰尘和污垢。
混凝土研发计划方案背景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基础设施、桥梁等领域的材料,其强度、耐久性、可塑性等性质影响着建筑物的质量和寿命。
因此,对混凝土的研究和改进一直是建筑材料领域的重要任务。
目前,市场上存在各种不同种类的混凝土,但是对于特殊环境下的应用,如海洋、高温、低温、酸碱等,现有的混凝土仍然存在着某些限制和缺陷。
因此,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创新,开发出更加优异的混凝土材料。
目标本计划旨在通过对混凝土的研究和开发,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可塑性等性质,为建筑、基础设施、桥梁等领域提供更加高效、安全、环保的材料。
具体目标如下:1.研发出一种高强度、高耐久的混凝土,能够满足在风暴、地震等自然灾害下的稳定性要求。
2.研发出一种抗高温、抗低温的混凝土,在高温环境下保持强度稳定、在低温环境下保持韧性。
3.研发出一种抗酸碱、耐腐蚀的混凝土,适用于海洋、化工等特殊环境条件下的工程建设。
计划内容针对以上目标,本计划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混凝土中各组分的优化配比试验,通过对水泥、骨料、粉煤灰等各组分的不同比例配合进行试验,筛选出最优配比方案,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2.混凝土中添加外加剂试验,通过添加不同类型的外加剂,例如增塑剂、减水剂、防冻剂等,对混凝土的可塑性、耐久性等性质进行试验,找到最佳添加方式和比例,提高混凝土的性能。
3.混凝土受力性能分析试验,通过对混凝土在不同受力状态下的物理性能进行分析,找到影响混凝土性能的关键因素,为混凝土材料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4.混凝土与特殊环境下的相容性试验,通过将混凝土暴露于海洋、高温、低温、酸碱等特殊环境中,进行相应的稳定性试验,找到混凝土的弱点和改进措施,提高混凝土的适应性和耐久性。
计划进度本计划将在两年内完成。
计划进度如下:工作内容时间表取得基础数据和资料阅读第1个月试验计划方案制定和准备第2-3个月混凝土配比试验第4-9个月外加剂试验第10-12个月受力性能分析试验第13-18个月环境相容性试验第19-24个月数据整理和报告撰写第25-26个月预期结果通过本计划的研究和开发,预期能够获得以下成果:1.研发出一种高强度、高耐久的混凝土,并申请专利。
低碳环保混凝土技术研究及应用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工业中最广泛应用的材料之一,但其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导致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
为了减少混凝土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低碳环保混凝土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低碳环保混凝土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
二、低碳环保混凝土技术的概述1. 低碳环保混凝土技术的定义低碳环保混凝土技术是指通过减少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来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 低碳环保混凝土技术的实现途径(1)使用替代材料:利用废弃物、工业副产品、天然材料等替代传统的水泥、沙子等原材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2)优化生产工艺:通过改进混凝土生产工艺,减少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3)设计优化:在混凝土的配合设计中,采用合理的掺合料比例和配合比,减少水泥用量,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三、低碳环保混凝土技术的研究进展1. 替代材料的应用研究(1)粉煤灰:粉煤灰是火力发电厂的主要副产品之一,其替代水泥的应用已经被广泛研究。
研究表明,将粉煤灰掺入混凝土中可有效降低混凝土的碳排放量,同时增强混凝土的耐久性。
(2)高炉矿渣粉:高炉矿渣粉是钢铁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其替代水泥的应用也已经得到广泛研究。
研究表明,将高炉矿渣粉掺入混凝土中可有效降低混凝土的碳排放量,同时增强混凝土的抗压性和抗弯性。
(3)竹纤维:竹纤维是一种天然的有机纤维,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生物降解性能。
研究表明,将竹纤维掺入混凝土中可有效降低混凝土的碳排放量,同时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2. 生产工艺的优化研究(1)超声波混合技术:超声波混合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混合技术,可以将混凝土中的气泡和颗粒分散均匀,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
(2)高强度混凝土技术:高强度混凝土技术是一种通过控制混凝土中的水胶比和掺合料的种类和比例来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技术。
研究表明,采用高强度混凝土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的碳排放量。
建筑工程中的自洁材料创新与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筑工程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建筑物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外观脏污、养护困难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自洁材料的创新与应用被广泛关注,并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一、自洁材料的概念与原理自洁材料是指能够在光照、雨水或风力等外界刺激下自行除去污染物的材料。
它们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或生物的反应机制来实现自我清洁的效果。
其中,自洁涂料、自洁玻璃、自洁陶瓷等材料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自洁材料类型。
二、自洁涂料的创新与应用自洁涂料是指能够通过光催化效应以及超疏水效应来自我清洁的涂料。
它们在建筑物的外墙、屋顶等部位的涂装中得到广泛应用。
自洁涂料具有多种优势,如能够抵抗紫外线辐射、耐候性好、降低污染物对建筑物的侵蚀等。
此外,自洁涂料还可以通过催化分解有害气体的作用,改善建筑物周围环境的空气质量。
三、自洁玻璃的创新与应用自洁玻璃是指能够在阳光和雨水的作用下自我清洁的玻璃材料。
它们通过在玻璃表面形成微观纳米级的凹凸结构,使水分在表面形成薄膜并带走污染物,从而实现自洁效果。
自洁玻璃可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窗户、幕墙、天窗等部位,有效减少了维护和清洁的工作量。
此外,自洁玻璃还可以降低建筑物内部的能耗,提高建筑能效。
四、自洁陶瓷的创新与应用自洁陶瓷是指能够通过高温烧结和特殊处理工艺实现自我清洁效果的陶瓷材料。
它们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外墙砖、地面砖等方面。
自洁陶瓷具有防污性能好、抗老化、易清洁等特点,能够降低建筑物维护的难度和费用,提高建筑物的整体美观度。
五、自洁材料的发展前景自洁材料的创新与应用在建筑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随着科技和工艺的不断进步,自洁材料的性能将会进一步提升,应用范围也会不断扩大。
同时,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对建筑物外观的要求不断增加,也为自洁材料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六、结语建筑工程中的自洁材料创新与应用是一个具有潜力和挑战的领域。
涂料的自清洁性能研究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涂料的性能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其中,涂料的自清洁性能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自清洁涂料具有能够自动去除表面污垢和污染物的独特能力,为许多领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创新。
自清洁涂料的原理主要基于两种机制:一种是超疏水表面,另一种是光催化作用。
超疏水表面是指水在其表面的接触角大于 150 度。
这种表面的微观结构通常具有粗糙的形貌和低表面能的物质。
当水滴落在超疏水表面时,它会形成球状,很容易滚落,同时带走表面的灰尘和污染物。
这种自清洁机制主要依赖于表面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性质。
通过特殊的工艺和材料,可以在涂料表面构建出微纳结构,使其具备超疏水性能。
光催化作用则是利用半导体材料,如二氧化钛(TiO₂),在光照条件下产生强氧化性的物质,如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离子(O₂⁻)。
这些氧化性物质能够分解有机污染物,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从而实现自清洁的效果。
光催化自清洁涂料不仅能够去除表面的灰尘,还能够降解有机污染物,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为了评估涂料的自清洁性能,研究人员通常采用一系列的测试方法。
常见的有接触角测量、滚动角测量、自清洁效率测试等。
接触角测量是判断表面是否具有超疏水性能的重要手段。
通过测量水滴在表面的接触角大小,可以直观地了解表面的疏水程度。
接触角越大,表明表面的疏水性能越好。
滚动角测量则用于进一步评估超疏水表面的自清洁能力。
滚动角是指水滴在表面开始滚动所需的倾斜角度。
滚动角越小,说明表面的自清洁性能越强,水滴越容易带动污染物滚落。
自清洁效率测试则是通过模拟实际的污染情况,观察涂料表面去除污染物的能力。
例如,可以在涂料表面涂抹油污、灰尘等污染物,然后观察经过一定时间或处理后,污染物的残留情况,从而评估自清洁效率。
影响涂料自清洁性能的因素众多。
首先是涂料的成分和配方。
不同的树脂、助剂、填料等都会对自清洁性能产生影响。
河南建材201812019年第6期差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1]周小杰,乔新,胡振彪.UASMaster在无人机低空航空摄影测量生产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5,38(11): 117-119.清水混凝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吴奇隆盖广清吉林建筑大学吉林省建筑节能技术工程实验室(130118)摘要:文章主要分析了清水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综合多个案例和文献分析,说明了清水混凝土的优越性,对清水混凝土的推广应用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清水混凝土;修饰;质量1清水混凝土的研究背景随着混凝土技术的成熟,装饰性混凝土面板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这是一种看似古老实际却十分具有新意的装饰方法,不断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去大胆尝试。
一般情况下,人们眼中的混凝土就是用水泥将砂石包裹起来的混合物,但实际上其历史悠久,并且在一代又一代建筑师的手中创造出了许多精美的作品[1]。
装饰性平面混凝土外表十分光滑,一般没有色差,并且棱角分明,与其他混凝土不同的是,这种混凝土不需要任何装饰,只是单纯地将保护剂涂在其表面,通过其本身的色泽就可以起到很好的装饰效果[2]。
根据清水混凝土的应用范围及饰面要求,大致可以将其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原水清水混凝土、普通清水混凝土、面向清水混凝土、装饰清水混凝土[3]。
装饰清水混凝土是清水混凝土未来发展的必要目标。
通过不同的材料及施工工艺,塑造不同的建筑美学,装饰清水混凝土可以说是将混凝土的美学效果推向了极致。
2国内外研究现状清水混凝土技术于20世纪20年代首次使用。
后来发现,清水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独特的机械性能,同时,具有较强的结构、刚度等性能,因此,清水混凝土的发展一直在向前迈进。
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尝试清洁混凝土技术。
然而,随着工程技术人员对砖墙、玻璃幕墙等外墙装饰技术的重视,混凝土面板的应用研究一直停滞不前。
20世纪90年代末,北京成立了“结构长城杯”项目奖,极大地促进了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并重新开发了混凝土的研究和应用。
土建施工中的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宋强摘要:清水混凝土是现浇工艺一次成型,装饰面即混凝土的自然表面,以混凝土本身质感实现建筑效果彰显,仅将透明保护漆作为表面涂层。
它的应用界面是公共建筑。
施工单位要依据具体土建工程背景,严格管理清水混凝土的施工过程,并对其技术要点进行全面把控。
关键词:土建施工;清水混凝土;技术要点1清水混凝土技术特点1.1高端土建施工讲求自然、朴实,清水混凝土属于高端混凝土技术,恰好符合这一特性,其使用的材料本身就刚柔并济,极具美感,有助于建筑物风格展示。
1.2后期维护成本低应用普通混凝土时,要剔凿抹灰,继而进行表面装饰。
但因时间过长,混凝土表面很容易出现空鼓、裂缝问题,增加后期维护成本。
城市化背景下,高层建筑数量不断增加,使用普通混凝土,维护难度较大,而清水混凝土使用简便,也能够规避表面裂缝、空鼓问题,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浪费。
1.3节能环保清水混凝土一次成型,无需抹灰,使土建施工更加清洁,极具环保性。
它是一种绿色节能型混凝土。
2土建施工中清水混凝土应用问题2.1混凝土配制和浇筑问题配制混凝土时,会用到水泥、掺合料、骨料、外加粘合剂等材料,如果未按设计要求优选原材料,并控制搭配比例,会使混凝土使用性能受到干扰,导致土建施工中出现各类问题。
例如,水泥碱含量超标,使混凝土表面出现色差,影响装饰效果;骨料中杂质过多,使混凝土质量不达标,色泽不均匀。
浇筑清水混凝土时,未遵循相关技术标准,也容易滋生各种问题。
例如,混凝土浇筑工序不科学,干扰其密实性和整体性;浇筑混凝土时,倾落自由高度超过 2m,混凝土出现离析、串筒问题;混凝土过厚,影响振捣效果;进行分层浇筑,拆除模板后,会出现蜂窝、麻面等质量问题。
2.2模板设计和安装问题清水混凝土施工中,模板设计与安装属于重点问题。
模板设计讲求简单、合理、稳定。
然而,实际模板设计中,往往忽略这些问题,不能够对模板的明缝和阴阳角等细部性要素进行准确设计,使其设计过程不合理,导致模板安装之后,拼缝严密度不足,接缝高差大。
自清洁涂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自清洁涂料作为一种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材料,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自清洁涂料能够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自动去除表面的污垢、灰尘和污染物,保持物体表面的清洁和光亮。
这种涂料不仅可以减少清洁工作的频率和成本,还能够延长物体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环保意义。
一、自清洁涂料的原理自清洁涂料的自清洁效果主要基于两种原理:一种是超疏水原理,另一种是光催化原理。
超疏水原理是指涂料表面具有极高的疏水性能,水在其表面形成球状,容易滚落并带走污垢。
这种超疏水性能通常是通过在涂料表面构建微纳米结构来实现的。
这些微纳米结构使得表面具有粗糙的形貌,从而减少了水与表面的接触面积,增大了接触角,实现超疏水效果。
光催化原理则是利用某些半导体材料(如二氧化钛)在光照条件下产生的强氧化能力,将表面的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无害物质。
当光线照射到涂有光催化涂料的表面时,半导体材料被激发,产生电子空穴对,这些电子和空穴与表面的氧气和水分子反应,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自由基,从而分解污垢和污染物。
二、自清洁涂料的制备方法(一)超疏水自清洁涂料的制备1、模板法模板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超疏水表面的方法。
通过使用具有特定结构的模板,如纳米级的硅模板或聚合物模板,在涂料表面复制出与模板相似的微纳米结构。
然后,再对表面进行低表面能物质的修饰,如氟硅烷,以获得超疏水性能。
2、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将金属醇盐或无机盐经过水解和缩聚反应形成溶胶,然后经过干燥和热处理转化为凝胶。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和添加适当的表面活性剂来调控表面的微纳米结构,从而实现超疏水性能。
3、化学气相沉积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是将含有反应物质的气体引入反应室,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并在基底表面沉积出所需的薄膜。
通过选择合适的反应气体和控制沉积条件,可以制备出具有超疏水性能的涂层。
生态自密实混凝土工程试验研究初步实施方案1、Eco-SCC项目概述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混凝土施工技术人员和熟练操作工人日趋稀缺,而混凝土工程的质量与施工人员的操作水平息息相关。近年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和等级日渐提高,一些配筋密集结构复杂的混凝土结构日渐普遍,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施工带来的诸多挑战,熟练技术工人的稀缺严重影响了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水平,有时还会给工程质量埋下隐患。日、美以及欧洲的发达国家通过推广使用自密实混凝土来满足结构复杂或配筋密集的混凝土结构的施工需要,并解决熟练混凝土工缺乏的难题。自密实混凝土由于具有自密实能力,可不依赖振捣即能自行排除混凝土的内部缺陷,具有美观的终饰效果,施工过程的噪音和振动污染少,节省劳动力成本,克服了工程质量、进度对人工的依赖,因而得到研究者广泛关注。但常规自密实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过大,粗集料的体积分数只在28-35%之间,混凝土在浇筑完毕后容易出现集料沉降、混凝土对模板的压力过大等问题,最为关键的是由于过高的胶凝材料用量极大的增加了自密实混凝土的材料成本,而正是高昂的材料成本成为制约其推广应用的瓶颈之一。冰岛国立雷克雅未克大学创新研究中心近年来研发一种胶凝材料用量较低的自密实混凝土,由于胶凝材料用量低,混凝土的碳排放显著降低,因而命名为生态自密实混凝土Ecological Self Compacting Concrete (Eco-SCC),生态自密实混凝土由于具有自密实混凝土的卓越工作性,而明显降低材料成本,增加了其工程转化的技术经济性。武汉理工大学在剖析国际Eco-SCC的理念和材料设计思路的基础上,进行了生态自密实混凝土的材料设计与性能特征的前期研究工作。本项目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研制系列具有较低胶凝材料用量的生态自密实混凝土,并形成其材料设计方法和施工工艺,研究成果实施将促进自密实混凝土技术的工程转化,消除当前由于熟练工人的缺乏导致的混凝土工程质量缺陷,对提高混凝土工程质量保证率具有重要意义。2、生态自密实混凝土工程应用初步试验方案结合广东省长大公里工程公司群众创新活动,武汉理工大学将《Eco-SCC工程应用研究》项目在广西贵合高速进行工程试验研究,并对该技术对进一步推广应用奠定实践基础。生态自密实混凝土初步实施阶段主要工作如下:1)原材料选用与技术标准制定2)生态自密实混凝土工程配比设计3)生态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方案制定4)生态自密实混凝土工程试验5)生态自密实试验工程跟踪观察与推广6)完成群众创新活动的申报工作为完成本阶段的工作,课题组共同进行原材料调研,武汉理工大学派出研究人员进行配合比设计工作,完成C25-C50生态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配合比设计,经过小规模试拌,浇筑小型试验构件,在试验成功的基础上进行实体工程的浇筑,对生态自密实混凝土试验工程进行质量检测与跟踪观测。3、生态自密实混凝土原材料选用与技术要求生态自密实混凝土原材料除满足《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相应技术要求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3.1 水泥强度等级≤C25的混凝土,既可采用32.5级复合硅酸盐水泥(P·C),亦可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P·O)配制,且采用42.5级P·O水泥时宜配套掺用适量Ⅱ级粉煤灰或选用高石粉含量机制砂进行配制;强度等级C30~C50的混凝土(含C50预制T梁)均宜使用42.5级P·O水泥进行配制;强度等级C55及以上的混凝土(如现浇预应力连续箱梁混凝土)应采用52.5级P·O水泥或42.5级Ⅱ型硅酸盐水泥(P·Ⅱ)配制;隧道二次衬砌防水混凝土可使用32.5 级P·C水泥外。3.2 骨料3.2.1 粗骨料生态自密实混凝土用粗骨料一般采用5~20mm公称粒级,对应粗骨料最大粒径(方孔筛筛孔边长尺寸)为26.5mm,对于承台墩柱等钢筋稀疏的结构可以采用5~25mm公称粒级的集料。对于生态自密实所需5~20mm公称粒级碎石应采用4.75~9.5mm、9.5~19mm两级配,或4.75~9.5mm、9.5~13.2mm和13.2~19mm三级配进行分级生产、采购、储存、掺配使用。其中:对于生态自密实混凝土所需5~20mm公称粒级碎石应采用 4.75~9.5mm、9.5~19mm两级配,或4.75~9.5mm、9.5~13.2mm和13.2~19mm三级配进行分级,以三种级配分级为佳。适用于预制T梁、预制空心板梁、预应力现浇连续箱梁等部位混凝土;5~25mm碎石由4.75~9.5mm、9.5~19mm、19~26.5mm(方孔筛,没有特殊说明,以下类同)三种规格掺配,适用于桥涵工程的灌注桩、承台、墩柱、盖梁、桥台、桥面铺装、护栏、通道、涵洞等部位混凝土、二次衬砌等混凝土。为统一碎石生产规格,保证碎石生产质量,碎石料场初次生产或进行生产调整时,建议上述三种规格的碎石生产振动筛的配置宜分别为:4mm、11mm、15mm、21mm、28mm(方孔筛筛孔边长)。最终筛网尺寸应以实际生产的碎石是否符合表3-1规格要求为准。表3-1 各种规格碎石的规格要求不得使用不分级的统料,合成级配应符合表3-1的要求。经过级配优化后的合成集料应具备最小的空隙率,减少粗集料在新拌自密实混凝土中的相互摩擦作用,合成级配的粗集料的空隙率应小于40%。表3-1 碎石颗粒级配范围碎石的压碎值按混凝土强度等级进行控制,C30~C60级混凝土用碎石的压碎值应<20%,C30级以下的混凝土用碎石的压碎值应<26%。碎石压碎值试验按照JTG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中的方法进行,为直接测定值,不经过换算。1.2.2 细骨料用于生态自密实混凝土的机制砂应为中粗砂,细度模数宜为2.7~3.1。其中,大于4.75mm颗粒含量不应超过5%,0.30mm筛孔通过率不应小于15%。3.3 外加剂灌注桩、高墩、预制梁、现浇梁、桥面铺装等部位混凝土应选用质量标准符合《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JG/T223-2007)的Ⅰ级产品,减水率大于25%,通常不小于28%为宜;墩柱、承台、盖梁、桥台等部位混凝土可选用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Ⅱ级产品,减水率大于18%,通常不小于20%为宜。减水剂的缓凝时间由施工单位根据施工工艺、浇筑量大小、浇筑季节温度、温控防裂要求,与供应商事先约定,减水剂出厂时预先调配好。外加剂进场后应进行复拌实验,如果在相同原材料、配比和相同外加剂掺量条件下混凝土坍落度和坍落度保持能力相当,则为合格品,如必须增加掺量、调整配方方能满足原有坍落度和坍落度保持能力,则为不合格品;如即使增加掺量、调整配比也达不到原有工作性,则为废品。用于生态自密实混凝土尚需要其他特殊外加剂,由课题组复配。3.4 矿物掺合料矿物掺合料的品种宜为粉煤灰、矿渣粉及其他复合矿物掺合料。混凝土中掺入的矿物掺合料必须质量稳定、来料均匀、来源固定。矿物掺合料应由生产厂家进行产品检验并出具产品合格证书。粉煤灰应满足《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2005)中F类Ⅰ级、Ⅱ级粉煤灰的技术要求。用于强度等级C50及以上混凝土、应选用F类Ⅰ级粉煤灰,C50以下混凝土可选用F类Ⅱ级粉煤灰。矿渣粉应满足《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2008)的技术要求。在一般情况下,C35~C60混凝土宜选用比表面积400~450m2/kg 的S95或S105级矿渣粉,C30及以下混凝土可选用比表面积350 m2/kg左右的S75级矿渣粉。石灰石粉比表面积不低于400 m2/kg为宜。矿物掺合料的掺量应根据设计对混凝土各龄期强度、混凝土工作性能、体积稳定性能、耐久性能以及施工条件和工程特点(如环境气温、混凝土拌合温度、构件尺寸等),使用前应通过试配检验确定。4、生态自密实混凝土项目推广的时间节点1)在原材料满足要求后进行室内试验研究,设计C30-C50生态自密实混凝土,此过程需2-2.5个月;2)在配合比达到要求后进行工程试验,进行试验柱浇筑,进而进行空心板试验浇筑;3)在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扩大应用;4)成果的收集整理与群众创新活动;5)项目研究成果总结,为申请2016年项目积累经验和范例。。
Engineering Equipment and Materials | 工程设备与材料 |·117·2019年第5期自清洁功能装饰混凝土的研制苏春雷(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399)摘 要:文章采用了特殊的表面复型技术制备了可以清晰地照射出人的轮廓的镜面混凝土。
通过对比不同的混凝土配合比所得出的实验样品,得出了最适合形成镜面混凝土的配合比,并且,在此镜面基础之上,向混凝土中引入纳米光催化剂——纳米TiO 2,得到了具有光催化自洁净功能的超平镜面混凝土。
而且通过多次实验,解决了实际制作过程中的许多问题,最终形成超平自洁净混凝土的工艺流程。
关键词:超平;镜面;自洁净;混凝土;表面复型;纳米TiO 2中图分类号:TU5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2789(2019)05-0117-02 作者简介:苏春雷(1987—),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建筑结构。
混凝土自诞生以来,大部分作为结构材料使用,人们重视其力学性能,而忽视了其装饰功能。
大部分混凝土因色彩单调、暗哑无光、表面粗糙,限制了其装饰功能[1]。
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以及混凝土技术的进步,使得装饰混凝土的研制得到了极大的促进。
硅酸盐水泥的主要水化产物之一C-S-H 被证明是一种纳米尺度的颗粒,通过纳米技术,可以在纳米尺度对C-S-H 粒子进行排列操作,制造出性能优良的装饰混凝土[2]。
近年来,具有自清洁作用的混凝土引起了全世界专家的关注[3],这种混凝土负载了特殊组分,其表面可以降解绝大部分污染物质,使混凝土表面长时间保持清洁。
本文利用特殊成型工艺以及纳米技术,制备出了质感媲美瓷砖的超平自洁净混凝土,并对该种混凝土的制备工艺以及性能进行了表征。
1 实验过程1.1 实验原料(1)水泥:选用三峡牌葛洲坝水泥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P·O42.5)。
(2)硅灰:贵阳清镇铁合金厂生产。
(3)砂:天然河砂,细度模数平均值为2.77。
(4)TiO 2:杭州万景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平均粒径为15~25nm。
(5)减水剂:上海麦斯特建工高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聚羧酸高效减水剂SP-8CN 系列。
1.2 实验方法(1)超平镜面混凝土实验方法。
为了使混凝土样品可以达到较高的镜面平整度,本实验选用浮法玻璃生产工艺生产的平板玻璃,在平板玻璃的四周围一圈高约6mm 的橡胶圈,用以成型混凝土浆体为6mm 厚的混凝土薄板。
实验步骤如下:①将玻璃板洗净并擦干,用双面胶将6mm 厚橡胶条围在其四周。
②按已计算好的混凝土配比,称取已备好的试样,并放入高速干混机中混合5min 待用。
③按配比称取水和减水剂以及其他外加剂。
④手工拌合2、3步骤中的原料制成干预混料。
⑤拌合好干预混料,用流动度测试仪测试其流动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⑥成型,将拌合好的预混料浇注入玻璃模型内,控制其厚度在6mm,并使浆体完全填充模型。
⑦盖上上层玻璃,贴上标签。
将样品移入恒温、恒湿养护室中,并在其上加上大约5kg 的压力。
(2)试验设计。
CS 代表经过处理的B 1原料试样,细度模数为2.0~3.0之间;CSG 代表混合料浆中加D 原料试样;CT 是代表经过2.47mm 筛筛下的B 2原料试样,具体如表1所示。
(3)超平镜面自洁净混凝土实验方法。
超平镜面自洁净混凝土实验方法和超平镜面混凝土试验方法相似,只不过,超平见面自洁净混凝土成型时是分上下两层分别成型,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成型出的镜面色调比较统一,另一方面可以减少费用比较高的纳米Ti02的用量,降低成本。
此实验方法中采用30mm×30mm×30mm 的基板玻璃,成型分为上下两层。
下层为A 层,并且在其中掺表1 各试样配方编号甲指标乙指标丙指标D 指标材料用量/gA B 1B 2C D E CS-00.350.350.606001000021606CS-10.360.360.50533106701920 5.33CS-20.370.360.606001000021606CS-30.360.360.7065994102370 6.59CSG-10.400.360.60.154510*********CSG-20.400.360.70.1599941023760 6.59CT-10.360.360.60600053821606CT-20.360.360.76595072376.59入一定量得纳米Ti02,使其达到自洁净的效果,厚度约为2m;上层为B 层——混凝土浆体层,可以加强整块DOI:10.19537/ki.2096-2789.2019.05.060| 工程设备与材料| Engineering Equipment and Materials·118·2019年第5期试样得强度,并减少水泥的用量,厚度约为4mm。
在试验时应该注意的是在浇入下层净浆后,要等20分钟再浇入砂浆,以避免在成型后,砂浆中的集料透过净浆层,使所成镜面出现密密麻麻的砂粒斑点,影响整个试样的美观。
2 实验结果分析2.1 显微硬度测试结果及分析配方为STI-0的显微硬度最高,为33.905MPa,而添加TiO2后的试样表面显微硬度随TiO2的添加量的增加而显微增加,依次为25.395MPa,29.255MPa,29.87MPa。
而添加TiO2后的试样表面显微硬度随TiO2的添加量的显微硬度方差值依次升高,依次为9.547868,14.78471,19.80642。
因为方差越小则波动越小,稳定性也越好,所以可以看出配方为STI-2.5的表面显微硬度分布最均匀,硬度分布波动较小,稳定性最好。
从而说明试样表面复型生长均匀,表面平整度高。
2.2 自洁净效果分析由于纳米TiO2具有极强的吸附作用,在实验时加入了分散剂用于分散纳米TiO2,使之可以充分与水泥混合。
由于纳米TiO2的吸附作用,在同样的水灰比下,不同掺量纳米TiO2的流动度如表2所示。
不加二氧化钛时的水灰比为0.35的净浆的流动度很好,达到150mm,随着掺量的增加,流动度逐渐降低,但当二氧化钛加到占水泥10%的用量时,流动度减少很表2 不同掺量纳米TiO2的流动度掺量(%)051020流动度(mm)150********大,整体浆体呈膏状。
造成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纳米材料的比表面积大的原因,需要许多的水分将其包裹,所以需水量会逐渐增大,使得水泥净浆的流动度逐渐减小。
3 结论通过表面复型技术制备出镜面混凝土,并对其硬度进行了显微分析,得到较为理想的结果。
在制作镜面混凝土的基础上引入了纳米TiO2,制备出了具有光催化效果的超平镜面自洁净混凝土,完成了对其光催化效果的基本的研究。
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初步形成了超平镜面自洁净混凝土的制作工艺和养护措施,为以后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1]宋万明,董斌.镜面混凝土配比和工艺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2005,3(2):61-63.[2]杨合.光催化技术及其在混凝土中的应用[J].混凝土,2003(6):46-47.[3]柯宝成.日本吸废公路前景诱人[J].劳动安全与健康, 2001(11):48.(上接第79页)字地形图绘制效率。
例如等高线模型借助于等高线自身的特殊性,充分利用同一等高线各个点高程相同的特点,进行三维数字地形图的构建。
但是这种建模方式,使得地形图表现出明显的台阶式痕迹,对于沟壑等特殊地貌呈现效果较差,因此在实际的建模环节,很少使用等高线建模的方式。
从实际情况来看,规则格网模型能够有效提升数字地形图建模的质效,在实际的建模环节,工作人员应当将区域划分成规则的网格,根据地形图的精度来确定网格的大小,通过这种方式,对区域进行空间结构的规划,形成一个完整的空间结构。
同时借助于采样点内插计算的方式,对各个网格的高程进行计算,以此来提升网格建模的准确性。
为了便于操作,提升网格划分的准确性,可以使用不连续函数对地形高程信息进行判定,为网格划分提供重要依据。
3.2 数字地形内插方法部分三维数字地形图在绘制环节,会出现地形采样点密度较小,采样点分布不科学等情况,为有效应对上述问题,提升三维数字地形图测绘的准确性,可以借助于内插法来提升三维数字地形图的精度。
根据采样点的范围,大致上可以将内插法划分为整体内插法、逐点内插法以及局部内插法等几个类别,根据三维数字地形图的精度要求,工作人员可以灵活选择内插法的类别[1]。
整体内插法是在完成对测绘区域内所有采样点观测值处理的基础上建立的,整体内插法由于涉及大量的数据处理,因此三维数字地形图较为平滑,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地形的宏观特征。
但是其对于地形的局部特征反应精度不高,一般情况下应用于大规模三维数字地形图的测绘环节。
逐点内插法将内插点作为中心,根据测绘要求,划定区域,对区域内各个采样点的高程数值进行计算,这种内插方法,操作难度较小,灵活方便,精确度加高,对于大面积地形以及局部地形均有着较好的反应效果,因此成为现阶段应用范围较广的数字地形图内插方法。
局部内插法是对一定区域内的地形进行分块处理,以有效应对大范围区域地形测绘的复杂性,通过将将地形分解,完成对局部地形特征的科学表达,目前对于局部地形的数字测绘多采用局部内插法这种地图绘制方式。
4 结束语文章在全面分析三维数字地形图的基础上,通过对测绘关键技术的探讨,结合过往有益经验,采取数字地形建模以及地形内插的方式,形成完善的三维数字地形图绘制方式,增强三维数字地形图测绘的准确性与高效性。
参考文献:[1]刘永真,曹欧.三维数字地图测绘技术的应用探讨[J].科技风,2017(4):98-99.表1 几种三维数字地图建模方式及特征类型数学描述表面性质连续性采样点优势点模型Z=a0平面非连续离散简便等高线模型Z=a0平面非连续不均匀直观三角形模型Z=a0+a1x+a2y一次线性连续任意离散线性特征网管模型Z=a0+a1x+a2y+a3xy双线性连续均匀内插较为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