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古希腊的科学与哲学共45页
- 格式:ppt
- 大小:4.73 MB
- 文档页数:45
目 录导言0.1 复习笔记0.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编 古代哲学引言第1章 早期希腊自然哲学1.1 复习笔记1.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 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2.1 复习笔记2.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 晚期希腊哲学3.1 复习笔记3.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二编 中古哲学引言第4章 教父哲学4.1 复习笔记4.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5章 经院哲学5.1 复习笔记5.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6章 文艺复兴时期哲学6.1 复习笔记6.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三编 近代哲学引言第7章 经验论和唯理论7.1 复习笔记7.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8章 法国启蒙哲学8.1 复习笔记8.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9章 德国古典哲学9.1 复习笔记9.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0章 黑格尔之后的哲学思潮10.1 复习笔记10.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导言0.1 复习笔记一、西方哲学史1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史,讲述的是从公元前6世纪以后到公元20世纪之前的2500多年间,西方哲学产生、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
与现代西方哲学相区别,这一历史过程中的西方哲学也被称为“古典哲学”。
2世界哲学的划分世界上的哲学划分为西方哲学、印度哲学和中国哲学三大哲学形态,西方哲学史有时也被称作“欧洲哲学史”。
二、哲学问题1哲学问题哲学史要回答“哲学是什么”或者“什么是哲学”的问题,哲学史可以看作是哲学家们代表人类精神对于永恒无解的哲学问题进行不断地探索的记录,哲学史也可看作问题史。
2什么是哲学从词源上看,哲学在古希腊语中是philosophia,本义是“对智慧的爱”或“爱智慧”;从定义上来说,哲学是“理论化的世界观”。
3哲学、科学与宗教(1)科学源于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需要,它诉诸理性而以自然为其认识的对象。
(2)宗教产生于人类精神“终极关怀”的理想,即要求超越自身的有限性而在永恒无限的精神层面上关注人类的来源与归宿,它诉诸情感而以超自然的存在作为其信仰的对象。
西方哲学史(古代----近代)第一篇:古希腊哲学•第一章:早期希腊自然哲学•第二章:古典时期希腊哲学•第三章:晚期希腊罗马哲学第二篇:中世纪哲学•第一章:教父哲学•第二章:经院哲学第三篇:近代哲学•第一章: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第二章:英国经验主义•第三章:欧洲大陆唯理主义•第四章:十八世纪法国哲学•第五章:德国古典哲学西方哲学史阅读文献:•北大哲学系:《西方哲学原著选读》(1-2)•梯利:《西方哲学史》(1-2)•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1-2)•罗素:《西方哲学史》(1-2)导论一哲学与西方哲学史•(一)哲学与西方哲学•(二)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胡适(1891--1962)•西方为科学的文化•印度为宗教的文化•中国为道德的文化梁漱溟(1893--1988)•西方为前进的文化•印度为后退的文化•中国为中庸的文化冯友兰(1895--1990)•中西之分,古今之异。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张载(1020--1077)•“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为什么近代自然科学首先兴起于西欧,而不是首先兴起于古代实用科技更发达的东方(中国)?二李约瑟难题(1900--1995)李约瑟的解答•中国有完备的“封建官僚制度”杨振宁的解答《〈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2004年月3日人民大会堂)• 1 中国传统里面无推演式的思维方法。
• 2 天人合一的观念。
(1922-- )三为什么近代民主首先在西方出现?•(一)古代民主与近代民主•(二)希腊民主与中国民本伯里克利•公元前431年冬,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典礼上发表了著名演说:古代希腊民主•“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西方哲学史讲稿一导论1、西方哲学的源流;古希腊是西方哲学的精神家园。
(黑格尔)(希腊得名于神话:普罗米修斯生丢卡利翁与皮拉,他们是大洪水后仅剩的两人,他们的儿子希伦是希腊人的始祖。
)(中国古代哲学求之于本国的历史与典章制度,古希腊哲学则求之于各个国家之间的知识交流,这当然有地域(海洋文明)的因素,也有文化的因素,中国儒家是父母在,不远游,而希腊哲学家有机会就出海游学,如泰勒斯、毕达哥拉斯、德谟克利特、柏拉图等)(与古埃及、古巴比伦的文化交流,与希波战争(前492——前449)所带来的文化交融。
)古希腊文化的进展:地理环境:要紧是欧亚两洲交界处的爱琴海地区,包含后来的希腊半岛,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地区与爱琴海上诸岛屿与它南部的克里特岛。
(包含现在的土耳其与意大利一些地区,亚历山大东征使希腊的区域进一步扩大,并使希腊文化向各个地区蔓延。
)(大希腊化)希腊人在此建立了十二个城邦,其中米利都、爱菲斯、萨摩斯在前六至七世纪最发达,而希腊哲学也就从这些地方开始发源。
希腊各城邦在前五世纪未受雅典与斯巴达操纵前,基本各自为政,百家争鸣。
希腊航海业与工业发达,多矿产资源,但少平原,粮食需外购,因此与外界交流频繁。
文化的渊源:爱琴文明分克里特文明(前3000——前1400,有象形文字与线形文字,毁于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与迈锡尼文明(前1600——1125,前十二世纪的特洛伊战争,毁于多里斯人入侵,线形文字绝迹)。
九至八世纪形成所谓的希腊民族,有共同的语言,要紧是埃俄利亚、伊奥尼亚、多里斯三个民族,孕育了后来的希腊文明。
文字:象形文字(前2000年)——线形文字(前1700——前1125)——从腓尼基(前十四世纪左右出现22个辅音字母,是世界最早的字母文字)学到字母文字(前九至八世纪,卡德摩斯带来十六个字母);字母文字与象形文字的区分及其造成的文化差异)(黑格尔,感性直观与理性思辨的不一致)思想的起源:神话、史诗(荷马史诗、赫西奥德《神谱》、寓言向哲学的转化(象征与思辨,感性与理性,诗性与玄学(维科))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与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
中国城乡金融报/2006年/3月/24日/第A03版博知古希腊哲学家及其主要思想(上)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约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
与他的学生之一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希腊三贤”。
出生于伯里克利统治的雅典黄金时期,死于雅典的败落时期(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后的三十人僭主集团倒台后的时期)。
出身贫寒,父亲是雕刻师,母亲为助产士。
苏格拉底是位个性鲜明。
被人褒贬不一而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
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他一生宋曾著述,其言论和思想多见于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著作如《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
苏格拉底最后因触犯了当时权贵的利益而被冠以腐蚀青年思想之名被迫饮毒堇汁而死。
他长期靠教育为业。
苏格拉底的教学方式独特,常常用启发、辩论的方式来进行教育。
苏格拉底是柏拉图哲学路线的创始者。
苏格拉底重视伦理学,是古希腊第一个提出要用理性和思维去寻找普遍道德的人,他是道德哲学的创始人,他强调道德是由理性指导的,所以“美德就是知识”,认为善出于知,恶出于无知。
他在欧洲哲学史上最早提出唯心主义的目的论,认为一切都是神所创造与安排的,体现了神的智慧与目的。
提出了“自知自己无知”的命题,认为只有放弃对自然界的求索(因为那时神的领域),承认自己无知的人才是聪明人。
最有知识的是神,知识最终从神而来,真正的知是服从神。
柏拉图柏拉图(约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不仅是古希腊哲学,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他出生于雅典,父母为名门望族之后,从小受到了完备的教育。
他早年喜爱文学,写过诗歌和悲剧。
并且对政治感兴趣,20岁左右同苏格拉底交往后,醉心于哲学研究。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受审并被判死刑,使他对当时的政体完全失望,于是离开雅典到埃及、西西里等地游历,时间长达十多年。
直到公元前347年,柏拉图以80高龄去世。
《理想国》是柏拉图最重要的著作,其主要哲学思想是理念论,对西方的哲学思想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西方哲学史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马工程版)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史知识点归纳总结姓名:xx学号:xxxxxx第一编古代哲学第一章:早期希腊自然哲学第二章:古典时期希腊哲学第三章:晚期希腊哲学第一章:古希腊早期哲学题目:古希腊早期哲学时间:2019、09、12地点:授课:内容:一、自然哲学的划分从学派上划分:毕达哥斯拉学派米利都学派爱菲斯学派爱利亚学派原子论从地域上分伊奥尼亚地区各派哲学南意大利地区的哲学XXX地区的原子论哲学哲学思想性质上分{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唯心主义倾向哲学(一)XXX论断:水是世界的本原主要哲学思想:1、关于世界的产生2、关于宇宙的形成与结构形成:汪洋——陆地——世界万物结构:大地浮于水上3、关于灵魂的思想:物活论思想简评:·“水是世界的本原”,是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一个哲学命题,标记着古希腊哲学的正式诞生古希腊人开始用自然本身去说明万物的存在,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哲学命题古希腊人力图在感性观察基础上,以理性思惟去对自然的起源和同一做出理论上的抽象概括,宣告了人类理性的胜利理论局限:1、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水这种特殊的,感性的事务,只能勉强说明世界的起源和构成,表现了哲学思考的朴素性2、展现了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这一哲学基本问题不自觉的理解(二)XXX主要哲学思想:世界的本原是“无定”思想简评:“无定”比XXX的“水”更有高度,具有唯物主义倾向无定可分离的思想包含着辩证法的幼芽(三)阿那克西米尼主要哲学思想:气是万物的本原万物的生长过程关于灵魂的思想思想简评:稀薄和浓聚两种运动更能说明世界的生成,开辟了用量的不同来解释事务性质差异的新途径关于灵魂的观点表现出用感性物资形态来说明一切的唯物主义思想倾向(四)XXX整体特性:流变主要哲学思想:1、万物变的本体和根基是火(火是万物的始基,一切生于火,一切又都归于火)2、万物变的普遍性3、变的原则和规律(火按一定分寸燃烧,按一定分寸熄灭)4、变的源泉或原因(对立面之间的对立与统一)5、变的整体特性(循环和平衡)思想简评: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在朴素唯物主义基础上系统阐述自发辩证思想的哲学家其辩证法以感性直观为基础,具有朴生性,自觉性,奥秘性,关于世界的循环流变观也是荒谬的名言搜集:一切皆流,无物常往,我们踏进有踏不进同一条河,我们存在又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