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 第二章 古希腊(城邦)的教育..
- 格式:ppt
- 大小:607.50 KB
- 文档页数:18
第三编外国教育史第一章古希腊教育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和教育的摇篮。
在西方教育的发展史上,古希腊教育(特别是雅典教育)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以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为目的的自由教育理想,以及由此组织起来的多样化的教育制度,是古希腊教育对世界教育发展的重要贡献。
第一节古风时代的教育古风时代,古希腊基本形成了自己的教育传统,但各个城邦对教育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如斯巴达,身体训练占主导地位,强调严格的纪律,具有明显的军事实用目的和国家导向;雅典,则更注重智力和艺术的训练。
这也决定了不同的办学方式。
在斯巴达,学校由城邦主办,而在雅典和其他地区,学校往往是私立的。
雅典和斯巴达两个城邦的教育在当时具有代表性,对西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斯巴达教育【军事教育】【重要】在斯巴达,教育被当做一项极为重要的国家事业,完全由国家控制,并由尚武精神所决定,典型特征是实用性的国家导向的军事教育,教育成为斯巴达治国和维持统治的主要工具。
1 .教育目的。
培养坚韧不拔的武士和一个绝对服从的公民是斯巴达的唯一目的。
2.教育制度。
斯巴达人实行严格的体格检查制度。
由长老代表国家检查新生儿的体质情况。
只有健康的新生儿,才被允许抚养。
在7 岁以前,公民子女在家中接受母亲或保姆的养育和照管,但受国家监督。
7 一18 岁,儿童离家进入国家的教育机构即军营接受教育。
18 一20 岁,进人高一级的教育机构一青年军事训练团(ephebia )开始接受正规军事训练。
20 岁,公民子弟开始接受实战训练,开始服兵役。
30 岁,正式获得公民资格,有权参加民众大会,可任官职,仍需参战、军训。
60 岁,免除兵役。
3 .教育的主要内容。
(1 )忍耐劳苦训练。
(2 )军事体育训练。
以“五项竞技”(即赛跑、跳跃、摔跤、掷铁饼和投标枪)为主要内容。
(3 )道德教育,通过神话、传说,参加祭神、竞技和各种仪式等进行。
道德教育的中心是训练绝对服从的精神。
从小培养儿童绝对忠于祖国的品质。
第二章古代希腊的教育第三节古希腊的教育理论2.3.3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一)生平及哲学与社会学的观点柏拉图像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出身于雅典的一个贵族家庭。
母亲是政治家梭伦的后裔,父亲也出身于显贵家庭。
柏拉图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青少年时师从苏格拉底8年时间,在政治上与其老师一样,反对当时盛极而衰的民主政治而拥护贵族专政,曾参加多苏格拉底的哲学小集团。
因此,苏格拉底被判死刑后,他被迫流亡国外,游说各国,希望能实现其政治理想。
愿望得不到实现,又回到雅典,致力于教育。
公元前387年,他创办了一个学园,取名阿卡德米学园,变称希腊学园。
从此,在这里讲学达四十年,一直到去世。
柏拉图的著作较多,其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理想国》和《法律篇》中。
柏拉图不但在政治上与苏格拉底一致,而且哲学观上也继承了老师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完善,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柏拉图把世界分为现象世界和理念世界。
现象世界就是现实世界中可感知到的事物,即自然界;理念世界是精神世界。
他认为,现象世界是不可靠的、不真实的,只有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永恒的。
现象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映像;理念世界中存在着普遍的、一般的、值得认识的东西,是真理的化身,是宇宙精神;而神是宇宙万物的本质,主宰一切。
人是神所创造的万物中最优者;人由肉体和灵魂构成,人的灵魂先于肉体存在于理念世界中。
当灵魂和肉体相结合“投胎”为人时,就暂时失去了对最高理念的认识和记忆;然而在现象世界万物的刺激下,又可以把忘掉的记忆捡回来。
因此在认识论上,柏拉图由他的哲学观推理出来,认识不是对万物存在的现象世界的感知,而是对理念世界的回忆。
具体到教育上,他认为学习就是回忆。
柏拉图认为人死后,灵魂离开肉体又回到理念世界中,即灵魂不死。
柏拉图的这些思想,对后世宗教学影响很大。
柏拉图在社会观上很推崇斯巴达的社会制度——原始的共产主义,因此,写了专著《理想国》阐述了自己的主张。
第二章古希腊的教育1.与斯巴达教育相比,雅典教育的基本特点是什么?雅典教育与斯巴达教育是古希腊城邦国家的两种教育,两者具有不同的特点,与斯巴达教育相比,雅典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其表现如下:(1)雅典教育通过教育要求学生在体力、智力、美感和品德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在斯巴达的教育中是找不到的。
(2)与斯巴达教育相比,雅典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把统治阶级的子弟训练成身强体壮的军人,更要求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多种才能、能言善辩、善于通商交往的政治家、商人,而不是斯巴达单纯的军事教育,把学生训练成为只会打仗的士兵。
(3)雅典把知识教育作为培养奴隶主阶级的政治活动家和官吏的最主要的教育内容,可以让他们学到航海知识和政治法律知识,这是斯巴达教育望尘莫及的。
(4)雅典对音乐教育的要求比斯巴达要高得多,斯巴达设置音乐歌唱仅仅为了在战场上鼓舞士气,而雅典的音乐是其和谐教育和文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5)与斯巴达实用性的国家导向教育相比,雅典教育对理性主义的重视,对身心和谐发展教育理念的理解,对职业化和专业化教育的反对,对自由教育的强调等对后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具有重大影响。
2.试分析雅典教育特点形成的原因。
(1)经济上,雅典奴隶制经济比较发达,工商业经济繁荣。
雅典是中希腊南部亚狄加的首府,沿袭为国名。
境内多山,不适宜农业,只能种植橄榄、葡萄,但矿场丰富,手工业发达。
雅典濒临海岸,多良港,交通方便,不仅与境内各国贸易频繁,而且与北非、西亚也有频繁的贸易往来,是中希腊各城邦与东方联系的前缘地带,至公元前5世纪初成为全希腊最繁荣富强的国家。
(2)政治上看,雅典长期实行奴隶主的民主体制,具有浓厚的民主气息。
雅典的阶级关系比斯巴达复杂,除了奴隶主和奴隶的长期殊死搏斗外,以手工业者和农民为主题的下层自由民与贵族奴隶主之间的矛盾也极为尖锐。
自公元前6世纪初,首席执政官梭伦实行有利于工商业奴隶主和下层自由民的政治经济改革后,经过庇西特拉图的僭主统治,特别是克里斯提尼的改革,至公元前6世纪末,胜利地结束了平民反抗的斗争,雅典的奴隶主民主统治终于在战胜氏族贵族专政的基础上建立起来。
第二章古希腊-罗马(luó mǎ)时期的教育……在任何情形下,在任何时代,对这样(zhèyàng)一种特性(即希腊(xī là)特性)的研究对人的发展肯定都是有益的,因为这种特性组成了人类普遍特性的基础。
但最为重要的是,由于一系列情况的共同作用,我们这个时代关注的是物质而不是人,是群体而非个人(gèrén),是外在的价值和实用性而非内在的美和快乐;上层文化的多种多样性越来越远离本来的单纯性。
在这样一个时代,回顾所有情形几乎正好相反的国度无疑是有益的。
—— Wilhelm von Humboldt1.古希腊发展(fāzhǎn)概况:•地理环境:•文字:•民族:2.希腊史分期:1)“荷马时代”,公元前1100~前800年,因荷马史诗而得名。
2)古风时代,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希腊奴隶制城邦形成时期,又称早期希腊。
3)古典时代,公元前500~前330年,希腊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
其中两次战争:希波战争(公元前494—前449)和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1~公元前404) 。
4)希腊化时期,公元前334年~前30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先后征服了希腊、小亚细亚、叙利亚、埃及和印度等地区,建立了一个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庞大军事帝国,同时也把希腊文化传播到被其征服的地区。
3.城邦及其制度:哲学,其起源和发展为教育从目的、形式和内容各方面提供了滋养。
1)宇宙论时期:自然观念,自然本原思想2)人类学时期:人与社会,伦理观念3)体系化时期:自然,人与社会,形而上学民族精神1)唯美主义:裸体雕像2)理性主义:为知识而知识,对原因和原理的追寻。
【从词源学上看,希腊文“闲暇”(shule )派生出西文“学校”( school)】3)美德:智慧、勇敢、节制、正义,什么是正义?教育一、斯巴达城邦及其教育1)背景2)教育目的训练良好公民:培养合格军人武士3)教育制度0-7岁;7-18岁,18-20岁20-30岁,30-60岁4)教育内容忍耐劳苦训练;五项竞技;道德教育5)女子(nǚzǐ)教育“斯巴达的少女(shàonǚ)为着使身体结实必须竞走、格斗、掷铁饼、投标枪、使得(shǐ de)未来孩子在健康(jiànkāng)母亲的妊孕中就有了结实的身体。
外国教育史习题(附答案)第一篇外国古代教育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一、选择1.认为教育是一种无意识的活动,是仅凭观察和尝试成功的方法,经过失败和重复模仿进行学习。
这种观点属于以下哪种教育起源论(B.心理学起源论)2.苏美尔时期出现的与寺庙有关的学校被称为(A.泥板书社)3.楔形文字是古代哪个国家发明的(D.古巴比伦)4.古代东方文明古国中,在数学上采用10 进位计算法的是(D.古埃及)5.主张“教育生物起源说”的是(A.沛西.能)6.学校教育最早产生于人类的(A.原始社会末期)7.以下几项,哪一个不是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C.等级性)A.无阶级性B.无组织C.等级性D.与生产劳动生活紧密联系8.古埃及的学校中,以培养祭司为目的,教授天文、数学、建筑、水利、医学等学科的学校是(D寺庙或僧侣学校)A.宫廷学校主要由法老设立,教育皇室成员和朝臣子弟,毕业后成为文士的后备人才,担任国家官吏B.职官学校由政府各机关设立,主要用来训练实用人才。
如管理文档的人员;管理财务的人员C.文士学校主要培养文士。
通常设有书写、计算和有关法律方面的知识。
一般儿童5岁上学,一直到16、17岁。
由学校实行收费,贫民子弟很难进入D.寺庙或僧侣学校是培训祭司或僧侣的学校机构,主要设在寺庙。
由于寺庙是古埃及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替法老办理天文、建筑等专业事务的机构,因此这类学校有很高的地位9.古儒学校是印度(D.婆罗门家庭教育)的教育形式10.古印度佛教教育中,推动教育平民化的措施是(B.强调使用地方语言进行教学,取代“梵文”教学)11.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属于(A.奴隶社会等级教育)A.奴隶社会等级教育B.原始大众教育C.封建社会等级教育D.资本主义教育12.以下哪一个是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B.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1.作为世界文化的摇篮,东方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以及学校教育,无论是史料记载或考古发掘都证明了这一点。
第一篇外国古代教育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一、选择1.认为教育是一种无意识的活动,是仅凭观察和尝试成功的方法,经过失败和重复模仿进展学习。
这种观点属于以下哪种教育起源论〔〕2.苏美尔时期出现的及寺庙有关的学校被称为〔A.泥板书社〕3.楔形文字是古代哪个国家创造的〔D.古巴比伦〕4.古代东方文明古国中,在数学上采用10 进位计算法的是〔D.古埃及〕5.主张“教育生物起源说〞的是〔〕6.学校教育最早产生于人类的〔〕7.以下几项,哪一个不是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C.等级性〕A.无阶级性B.无组织C.等级性D.及生产劳动生活严密联系8.古埃及的学校中,以培养祭司为目的,教授天文、数学、建筑、水利、医学等学科的学校是〔D寺庙或僧侣学校〕A.宫廷学校主要由法老设立,教育皇室成员和朝臣子弟,毕业后成为文士的后备人才,担任国家官吏B.职官学校由政府各机关设立,主要用来训练实用人才。
如管理文档的人员;管理财务的人员C.文士学校主要培养文士。
通常设有书写、计算和有关法律方面的知识。
一般儿童5岁上学,一直到16、17岁。
由学校实行收费,贫民子弟很难进入D.寺庙或僧侣学校是培训祭司或僧侣的学校机构,主要设在寺庙。
由于寺庙是古埃及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替法老办理天文、建筑等专业事务的机构,因此这类学校有很高的地位9.古儒学校是印度〔D.婆罗门家庭教育〕的教育形式10.古印度佛教教育中,推动教育平民化的措施是〔B.强调使用地方语言进展教学,取代“梵文〞教学〕11.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属于〔A.奴隶社会等级教育〕A.奴隶社会等级教育B.原始群众教育C.封建社会等级教育D.资本主义教育12.以下哪一个是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开展的特点〔B.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1.作为世界文化的摇篮,东方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以及学校教育,无论是史料记载或考古开掘都证明了这一点。
2.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学校主要招收奴隶主子弟,并按教育对象的等级、门第而被安排进入不同的学校。
外国教育史简答题一、古代外国教育史1.请简述古希腊的教育。
答:古希腊的教育主要由城邦负责,旨在培养公民的品德和责任感。
雅典的教育注重音乐、文学、数学和体育的学习,而斯巴达的教育则强调军事训练和体育训练。
2.简述古罗马的教育。
答:古罗马的教育主要由家庭、学校和教师负责,旨在培养文人和政治家。
教育内容主要包括阅读、写作、数学和道德教育。
二、中世纪外国教育史1.请简述中世纪欧洲的教育。
答:中世纪欧洲的教育主要由教会和修道院负责,旨在培养神职人员和虔诚的信徒。
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宗教、道德和基本的读写能力。
2.简述中世纪阿拉伯的教育。
答:中世纪阿拉伯的教育非常发达,旨在培养商人、学者和官员。
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数学、天文学、医学和哲学等学科。
三、近现代外国教育史1.请简述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答: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重视人的个性和自由,旨在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的公民。
教育内容除了传统的拉丁文和希腊文,还包括历史、哲学、艺术和科学等学科。
2.简述工业革命时期的教育。
答:工业革命时期的教育旨在为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
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初等学校和技术学校,以满足社会对技能工人的需求。
同时,大学也进行了改革,更加注重实用学科和应用研究。
四、当代外国教育史1.请简述当代外国教育的特点。
答:当代外国教育的特点包括多元化、个性化、信息化和创新化。
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同时,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推动了教育的信息化进程。
此外,全球化和国际化也是当代外国教育的重要特点,许多国家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以提高本国教育的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