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生物碱的结构研究
- 格式:ppt
- 大小:1.00 MB
- 文档页数:60
概述生物碱的分类生物碱在植物体中的存在形式生物碱的理化性质生物碱的提取与分离生物碱的色谱检识生物碱的结构测定含生物碱中药实例第一节概述一、定义:●生物碱是指生物界中的含氮有机化合物。
●以前的定义:生物碱是一类含氮的有机合物,它存在于自然界生物体内,具有复杂的环状结构、且氮原子结合在环内,有类似碱的性质,能和酸结合成盐,具有明显的生物活性。
●美国学者Pelletier在其生物碱一书的生物碱的定义开头一句话:●What is an alkaloid?●他的一个同事回答:“an alkaloid is like my brother. I can recognize him when I see him, but I can’t define him.”二、历史:●生物碱是科学家们研究得最早的有生物活性的一类天然有机物。
在我国,《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17世纪初《白猿经》即记述了从乌头中提炼出砂糖样毒物作箭毒用,从现代观点分析,它应该是乌头碱。
●在欧洲,1806年德国科学家第一次从鸦片中分得吗啡,以后,1810年西班牙医生Gomes从金鸡纳树皮中分得结晶cinochonine,以后证明主要是奎宁与辛可宁(cinchonine)的混合物。
●1819年,W.Weissner把这类植物中的碱性化合物统称为类碱(alkali-like)或生物碱(alkaloids)。
生物碱一名沿用至今。
●生物碱类化合物往往是许多药用植物,包括许多中药的有效成分。
●阿片中的镇痛成分吗啡;●麻黄的抗哮喘成分麻黄碱;●颠茄的解痉成分阿托品;●长春花的抗癌成分长春碱和长春新碱;●黄连的抗菌消炎成分黄连素(小檗碱)等。
●同时生物碱多能与酸结合成盐而溶于水,易被体内吸收,且又大多具有复杂的化学结构,基于上述的特点,生物碱一直吸引着药物学家们研究的兴趣并经久不衰。
三.分布●生物碱在生物中的分布较广,其中双子叶植物类的豆科、茄科、防己科、罂栗科、毛茛科、和小檗科等科属含生物碱较多。
生物碱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作为天然产物,生物碱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和丰富的药理学价值,因此在医药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
生物碱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是研究生物碱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对生物碱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进行介绍和讨论。
一、生物碱的分离纯化生物碱的分离纯化是通过不同的分离技术将混合物中的目标化合物分离出来,并去除其他杂质,从而获得高纯度的生物碱。
直接从天然产物中提取生物碱来进行分离纯化受到生产成本和提纯效率的限制,因此合成生物碱成为一种选择。
在合成生物碱的过程中,常用的分离纯化技术包括:CC(柱层析法)、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CPC(离心柱色谱法)等。
1、柱层析法柱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生物碱分离纯化技术,它利用化合物在固定相(柱填料)和流动相(溶剂)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实现化合物的分离和纯化。
柱层析主要包括硅胶柱层析、十八烷基硅胶柱层析、复合硅胶柱层析等。
其中,硅胶柱层析法在生物碱分离纯化中应用最为广泛。
硅胶柱的填料是一种具有大量氢键官能团的二氧化硅,因此能够与分子中的官能团形成氢键,从而实现化合物之间的区分。
硅胶分为涂层硅胶和非涂层硅胶。
涂层硅胶的填料表面覆盖有一层薄膜,不同化合物之间易于区分,分离效果较好;非涂层硅胶的填料表面没有涂层,分离效果较差。
柱层析法在分离纯化生物碱时,选择填料的种类和方法、流动相的配比等都需要考虑。
同时,使用柱层析法还需要特别关注样品的准备和处理以及柱层析过程中的监控和调整。
2、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利用柱中填料和流动相之间的化学作用区分化合物的分离和纯化技术。
与柱层析相比,HPLC具有分离效率高、分离精度高、分析速度快等优点,因此常用于通量大、纯度要求高的场合。
在生物碱的分离纯化中,HPLC可用于从天然产物中提取的混合物中分离纯化生物碱,或从生物合成产物中进行分离纯化。
常用的填料材料有C18、C8、C4、CN等。
配合不同的流动相,可以调节柱层析的分离度。
生物碱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与合成生物碱类化合物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大自然中的天然有机碱性物质。
其中许多生物碱类物质具有重要的药理学和医药学应用价值。
例如吗啡,其作为一种强烈的镇痛药具有极高的催眠作用;烟碱,其作为一种习惯性药物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因此,生物碱类物质的鉴定与合成具有显著的科学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生物碱类化合物的鉴定方法和合成方法两个方面对其进行讨论。
一、生物碱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1. 晶体学方法晶体学方法是鉴别生物碱类化合物结构的主要手段之一。
它基于X射线衍射和晶体学技术,通过测定化合物的晶体结构,揭示分子间作用力以及确定器中的原子间距。
因此,它能够准确地确定大量的生物碱类化合物的结构。
2. 质谱法生物碱类化合物的质谱法是一种常用的结构鉴定方法。
通过电离化技术将化合物中的嗜肯基转变为离子状态,然后测量这些离子的诸多性能。
由于其精密的分离和检测,质谱法可以提供各种实验数据,例如化合物的分子量、含量、分子结构和无机离子等。
3. 核磁共振法核磁共振法是一种通过探测化合物中的核自旋状态来揭示化合物结构的方法。
其原理是,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化合物中原子核所产生的磁偶极和磁场的相互作用,从而使化合物中的原子族世界发生变化。
通过分析核磁共振谱或电子自旋共振谱,可以确定化合物的各种性质,例如原子序数、化学结构、单个原子的环境、溶剂分子和吸附离子等。
二、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1. 基础骨架修改法基础骨架修改法是一种常见的生物碱类化合物合成方法之一。
其基本思路是将基础结构骨架的化学结构进行一系列的改变和修饰,从而得到细微结构结构上差别明显的生物碱类化合物。
2. 生物合成法生物合成法是一种将生物系统中天然存在的化合物作为合成过程的出发物,从而得到新型生物碱类化合物的方法。
这种方法常通过微生物或动植物中的代谢程序制备新型生物碱。
例如,利用大风子毒菌的生物代谢过程,可以制备出大风子等许多重要的药物。
生物碱类化合物的鉴定与合成是目前许多生物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生物碱结构
生物碱的结构是由氮原子和碳原子形成的复杂环状化合物,其氮原子通常包含在环内。
根据来源和结构特征,生物碱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吡啶类生物碱:这类生物碱由吡啶或哌啶衍生物组成,结构简单,数量较多。
例如,槟榔中的槟榔碱、烟草中的烟碱等。
2.喹啉类生物碱:此类生物碱由喹啉或异喹啉衍生物组成,在植物中分布广泛,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
例如,莨菪碱、古柯碱等。
3.莨菪烷类生物碱:此类生物碱多来源于鸟氨酸,由莨菪烷环系的C3-醇羟基与有机酸缩合成酯。
例如,存在于茄科植物颠茄、曼陀罗、莨菪和天仙子中的莨菪碱和古柯碱等。
这些生物碱都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是中草药中重要的有效成分之一。
生物碱类化学结构生物碱是一类含有碱性氮原子的有机化合物。
它们通常存在于植物中,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
生物碱的化学结构可以分为多个类别,如吡啶类、喹啉类、喹唑类、吖啶类等。
吡啶类生物碱是一类含有吡啶环结构的化合物。
吡啶是一种六元杂环,由一个氮原子和五个碳原子组成。
这类生物碱常见的代表物质有尼古丁、咖啡因等。
尼古丁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烟草中的生物碱,具有刺激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咖啡因是一种存在于咖啡、茶叶和可可中的生物碱,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和提神醒脑的作用。
喹啉类生物碱是一类含有喹啉环结构的化合物。
喹啉是一种五元杂环,由两个氮原子和三个碳原子组成。
这类生物碱常见的代表物质有喹啉、喹诺酮等。
喹啉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生物碱,具有抗菌和抗疟疾的作用。
喹诺酮是一类广泛应用于抗生素的生物碱,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
喹唑类生物碱是一类含有喹唑环结构的化合物。
喹唑是一种五元杂环,由一个氮原子、两个碳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
这类生物碱常见的代表物质有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
肾上腺素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具有调节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作用。
去甲肾上腺素是肾上腺素的衍生物,具有类似的生物活性。
吖啶类生物碱是一类含有吖啶环结构的化合物。
吖啶是一种六元杂环,由一个氮原子和五个碳原子组成。
这类生物碱常见的代表物质有吖啶酮、吖啶啉等。
吖啶酮是一种存在于植物中的生物碱,具有抗菌和抗病毒的作用。
吖啶啉是一种常用的镇静剂和催眠药物,具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除了以上几类常见的生物碱,还有其他一些类别的生物碱。
例如喹噁啉类生物碱、吖啶喹啉类生物碱等,它们都具有不同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
生物碱类化学结构的研究对于揭示植物中的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生物碱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可以为药物研发和植物药物利用提供重要的指导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