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作业第二次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4
国学课作业100字以上
国学课作业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通过学习国学,我们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课上,我们学习了《论语》,通过阅读这部经典著作,使我更加明白了什么是道德伦理。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论语》中,孔子提出了一种人际关系的伦理观念,他强调了仁爱和礼节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通过正确的思想和行为,才能达到社会和谐和个人修养的目标。
在课堂上,老师要求我们根据《论语》中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
我认为,孔子提倡的“仁”是一种广泛的爱和关怀,并且强调了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他认为,只有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
除了学习孔子的思想,我们还学习了其他古代文化经典和名人的故事。
通过学习这些故事,我深刻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社会责任。
这些价值观念对于今天的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国学课,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相信,只有通过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我们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我们的国家。
我将会继续努力学习国学,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国学作业1、何为国学?其内容或范围是哪些?答:国学一词出自《周礼》中的春官秋伯。
国学在东汉以前是指太学,在东汉以后是指国立学校,晚清明初是指一种学术文化现象。
国学的内容可分为三类:○1三教九流:其中三教是指儒、释、道。
○2经史子集四部,这是一种传统学术。
○3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以儒学为核心,这是一种文化传统.2、如何看待国学的学术风格?答:国学是一种博总通贯之学,其学术风格包括博与通。
其中博是基础,通是宗旨。
3、何为小学?为何说其首务识字?答:小学是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学。
包括○1书○2训诂○3音韵,即从上古到现代的语言文字变化,包括文字的增加和词义的变化。
小学是国学的基础。
普通话在小学中被称为雅,又叫正,把方言翻译为普通话叫做训。
在上古之书中,有很多方言,学习小学有助于理解它们。
4、例说六书及其定义。
答:六书是指一种汉字的造字方法,用来教育识字。
包括象形、会议、指事、形声、转注、假借。
它的分类名称来自许慎的《说文解字》,顺序来自班固。
5、何为许学?试举清代四家之一的重要学术著作及其成就。
答:指对于汉许慎《说文解字》的研究和著作。
清代四家及其学术著作: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段玉裁注《说文》的成就极大。
他不仅贯串全书,详加注释,把《说文》在考订文字、声音、训诂三方面的真实价值阐发无遗,而且创通许多研究词义的方法,对汉语训诂学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内容和新的门径。
6、略述清代许学四家学术贡献。
答: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段玉裁注《说文》的成就极大。
他不仅贯串全书,详加注释,把《说文》在考订文字、声音、训诂三方面的真实价值阐发无遗,而且创通许多研究词义的方法,对汉语训诂学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内容和新的门径。
桂馥精通文字学,经40年努力,以《说文解字》与经籍相参照疏证,写出《说文义证》50卷,对字义有独到研究,成为清代著名的文字学家,另撰有考证经义、文字、名物的专著《札朴》10卷,援据宏富,辨证精详。
翻译下列经典语句。
(共10道试题,每题8分)1、樊迟问知。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论语·雍也》)译:樊迟问什么叫做“知”。
孔子答道:“把心力专一地放在使人民走向善与德的道义上,敬畏鬼神而保持高远的距离不随意亲昵,这样可以叫做‘知’了。
” (樊迟)又问什么叫做“仁”孔子答道:“仁爱之人先独自承担并为他人奉献与付出然后会有所收获,这样可以叫做‘仁’了”。
2、子张问仁于孔子。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阳货》)译:子张向孔子请教仁。
孔子说:“能够将五种品德施行于天下,便是仁人了!”“是哪五种呢?”孔子说:“恭敬、宽厚、诚实、勤敏、慈惠。
恭敬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会得到大众的拥护,诚实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勤敏则做事易见功效,慈惠则足以用人。
”3、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译:喜怒哀乐没有发作时,叫做中;喜怒哀乐情绪表现出来的时候,都恰到好处,叫做和。
君子能做到中,是天下最大的根本;做到和,天下才能归于道。
能够做到中与和,天地都会赋予他应有的位置,万物就会在中和中发育生长。
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养生主》译: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没有边界的),用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就会搞得困顿不堪!既然如此,还去追求知识的人,就只能弄得精疲力竭了。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译: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自己在内心做自我反省而引以为戒。
”6、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国学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哪一部书属于《四书五经》的组成部分?A. 《春秋》B. 《论语》C. 《红楼梦》D. 《水浒传》答案:B解析:《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的总称,是国学教育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论语》是其中的一部,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被视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2. 下列哪位古代文人是北宋时期的诗人?A. 杜牧B. 李白C. 白居易D. 辛弃疾答案:A解析:杜牧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擅长写诗。
他的代表作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
3. 下列哪个成语的出处是《论语》?A. 心猿意马B. 掩耳盗铃C. 以牙还牙D. 尺有所短答案:D解析:成语“尺有所短”出自《论语》中的一句话:“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意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第二部分:填空题(共10题,每题4分,共40分)1. "学而时习之"出自《论语》的第()章。
答案:第一章解析:《论语》的第一章是“学而”篇,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 “揠苗助长”这个成语的故事发生在中国()时期。
答案:春秋时期解析:成语“揠苗助长”是源于春秋时期大禹治水的故事,用来形容急躁冒进,欲速则不达的行为。
3. 中国传统的“五德”是指什么?答案:仁、义、礼、智、信解析:五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代表着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的标准,即仁爱、义务、礼节、智慧和诚信。
......第三部分:简答题(共5题,每题12分,共60分)1. 请简要介绍一下《红楼梦》。
答案:《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为中心,通过对贾府兴衰和人物命运的描绘,展示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腐败,以及人性的弱点和追求。
作品通过错综复杂的情节和精细入微的描写,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刻智慧。
国学作业设计及答案第一课什么是国学1、什么是国学?答:国学是一个国家固有的学术。
每一个国家都要有自己人的文化与学术,它是该国人民在自己的国家里创造的文化与学术。
2、中国的国学是什么?答:中国的国学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与学术。
3、你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是什么?答: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与学术,是从古到今无数代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是经过历史锤炼与打磨和自然的甄选与淘汰,而形成的世界文化的珠宝。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断代过的历史文明。
我们要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第二课传统文化的内容简介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包括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四个方面。
第三课农业与宫廷文化1、农业文化涉及到农家、家具、农民起义等。
2、皇宫、宫府文化包括宫廷文化和帝王学。
第四课诸子百家诸子百家是指的是什么?答: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兵家和医家等。
第五课琴棋书画1、琴是指我国的传统乐器,你知道我国的传统乐器有哪些?答:我国的传统乐器也叫民族传统乐器,包括笛子、二胡、古筝、箫、鼓、古琴,琵琶等。
2、你知道中国传统的棋艺有哪些?答:中国传统的棋艺很多,比较著名的是中国象棋的围棋。
3、书指的是什么?文房四宝是哪四样宝贝?答:琴棋书画中的书指的是书法。
中国的书法与篆刻和印章是合为一体的。
篆刻和印章既是书法的点缀,也是书法家的标志。
4、文房四宝指的是是什么?答:纸、笔、墨、砚。
5、中国画的特点和内容是什么?答:中国画的特点首先表现在作画所用在的材料上,往往采用中国特制的毛笔和墨,在宣纸或绢帛上作画。
其次是在构图方法上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多采用散点透视法(即可移动的远近法),使得视野宽广辽阔,构图灵活自由,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
中国画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诗书画印四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相互补充,交相辉映,形成中国特有的内容美和形式美.像任伯年,齐白石的作品。
CCTV开心学国学杭州赛区题目及答案2009-07-24 13:16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一《孟子》二《庄子》2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是指谁的字体?一欧阳修二欧阳洵3文学史上被称作“小李杜”的是杜牧和谁?一李贺二李商隐4“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一长江流域二黄河流域5古代宫殿大门前成对的石狮一般都是:一左雄右雌二左雌右雄6“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一丈夫把头发束起来二妻子把头发束起来三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7视听题:《青花瓷》中有一句“天青色等烟雨”,图中哪一个是天青瓷?8“鄂尔多斯”在蒙古语中是什么意思?一大草原二盛产羊毛的地方三众多宫殿四美丽的地方9《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一玄奘二鉴真10唐代诗人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句是:一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二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1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一十个二十二个12被誉为“万国之园”的是:一颐和园二圆明园13“水”字属于下列哪种汉字构成方式?一象形字二表意字14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一文章二画作三乐曲15京剧《贵妃醉酒》是根据哪部古代戏曲改编而成的?一《桃花扇》二《长生殿》三《牡丹亭》四《南柯梦》16道家思想在我国影响深远,请问历史中的哪一时期最接近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治?一文景之治二光武中兴三贞观之治四开无盛世17下面哪句话出自《孟子》?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四独乐乐,与人乐乐,熟乐?18下列哪个不是北京的别称?一大都二中都三上都四南京19“讳疾忌医”典故中的君王是:一齐桓公二蔡桓公20“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的“我”指的是谁?一杜甫二李白21我们熟悉的《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排列的?一人口数量二政治地位22“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一曹操、曹丕、曹植二苏洵、苏轼、苏辙三班彪、班固、班超23孔子提倡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一阴阳五行二天人合一三道法自然24拍电影时常用的“杀青”来表示拍摄完成,“杀青”原指什么?一制作竹筒的一道工序二加工新茶的一种方法25下面哪个成语和曹操有关?一画饼充饥二望梅止渴26成语“白驹过隙”比喻:一速度飞快二时光飞逝27视听题:古代的“璧”指的是下列哪种乐器?28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他所反对的“爱有差等”这一观点是哪家学派的?一儒家二法家三道家四名家29下列选项中与“亡羊补牢”意思最接近的是: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二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祝之所伏三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四失之东隅,收之桑榆30王羲之对一种动物十分偏爱,并从它的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这是什么动物?一鹤二鹅三鸡四鱼31“美”字最初的含义是:一羊大即为美二戴着头饰站立的人三土地里生长的花朵四远方茂盛的森林32孔子为自己的教学定睛“孔门四教”,具体指的是: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二文、行、忠、信33以下两位谁曾经中过状元?一范仲淹二文天祥34俗语说“化干戈为玉帛”,干戈都是兵器,其中哪个指的是防御武器?一干二戈35《霸王别姬》是京剧中的名段,“虞姬”这一角色在京剧中属于:一花旦二青衣36《尚书》中的“尚”是什么意思?一上古二崇尚三官名3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语出《三国志》,这是谁说的?一诸葛亮二曹操三刘备四周瑜38如果在华佗去世后不及,曹操还想寻找一位名医为自己治病,他可以找下列的哪一位?一扁鹊二孙思邈三李时珍四张仲景39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年龄,他们是:一孔子和孟子二老子和庄子三汉高祖和汉武帝四周武王和周文王40“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说的是哪“三不知”?一天文、地理、文学二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三孔子、孟子、老子四自己的姓名、籍贯、生辰八字杭州站答案如下A B B B AC C A A AB AC B AD C B B BB B A B B空格 A C B BB B A B AC D A B。
《国学经典概论》课程平时作业讲评(1)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诗经》是一部周代诗歌的总集,一共305篇,全书分为《风》、《雅》两部分。
(X)2.孟子的“君贵”思想,继续并发展了《尚书》以来的民本思想,也代表了中国政治理论健康发展的方向。
( x )3.对于《春秋》做出详细解释的是《公羊传》、《谷梁传》和《左传》。
( v )4.纪事本末体史籍出现的比较晚,它是在纪传体史籍的基础上出现的。
( x )5.在诸子之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家。
( v)二、名词解释1.指事:用抽象符号构成字形的造字法,用得更少。
在《说文解字》中,指事字只占1.1%。
是介于象形和会意之间的一种方法。
2.象形字:指摹拟实物形状而造的文字。
每个字有固定的读法,跟没有固定读法的图画文字不同。
3.《周礼》:又称《周官》,是一部关于周代政治制度的书。
4.别史:指居正史之外而与正史非常接近的一个历史记述系统。
5.赋体诗:由战国时著名诗人屈原所创立的一种诗体。
其代表作是《离骚》,所以后人称做骚体。
三、简答题1.简述20世纪“国学”的三次大洗礼。
(1)一次是五四时期。
一批青年人在接受了西方文化之后,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把中国的落后归咎到了传统文化上。
于是出现了一边读中国书,一边骂中国文化的现象。
(2) 第二次是“文革”。
如果说“五四”的反传统是在知识分子群体中展开的,那么,“文化大革命”则是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展开的。
“革命”的目标是所谓的“四旧”,即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3) 第三次是八十年后的“改革开放”时期。
开放打开了久已封闭的国门,原来号称要解放全人类的中国人,这时发现自己要解放的那部分人却生活在现代化的社会中。
巨大的反差引起了国人再一次的反思。
于是演出了与世纪初雷同的一幕,知识分子中一股反传统的力量再次兴起。
2.简述《中庸》重点谈及的三个问题。
本题所考核知识点:《中庸》的写作内容。
常见错误:学生在回答时对“修道”的阐述不够全面。
小学国学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古文】《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于()。
A. 子罕言利\B. 予欲无言\C.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D.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答案:C解析:这句话是孔子在《论语·学而篇》中说的。
这句话意味着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能够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达到“得道”的境界。
2. 【古诗】下面哪首诗是白居易的作品()。
A. 《登鹳雀楼》\B. 《静夜思》\C. 《送元二使安西》\D.《望月怀远》答案:C解析:《送元二使安西》是白居易的作品,该诗描写了送别好友远行的情景,表达了牵挂和祝福之情。
3. 【中国古代人物】下列哪位是唐朝著名诗人()。
A. 李白\B. 苏轼\C. 陆游\D. 纳兰性德答案:A解析:李白是唐朝时期的杰出诗人,以豪放的诗风和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而著名,被誉为"诗仙"。
二、填空题1. 【词语解释】下列词语中,与孔子有关的是()。
A. 魏晋\B. 佛教\C. 孙中山\D. 春秋答案:D解析:春秋是孔子生活的时代,孔子是春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
2. 【成语翻译】成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的“燎原”是指()。
A. 开始燃烧\B. 蔓延\C. 燃烧完毕\D. 熄灭答案:B解析:成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比喻微小的力量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可以迅速扩大和蔓延。
三、问答题1. 【儒家思想】请简要解释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
答: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仁”。
儒家强调人之为人,应该注重道德修养和做人的道理。
儒家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通过学习、教育和进修,可以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追求“仁”的境界,实现自己和社会共同发展进步。
四、解答题试题:下面列举了几位中国古代文化名人,请根据提供的相关信息,写出对应的姓名和主要贡献。
1. 【姓名】他是唐朝时期的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
国开河南电大本科《国学经典选读》形考任务作业秣习2被您及答案1.孔子主张“以直报怨”,他认为,一个人隐瞒着心中的怨恨而与他人做朋友,是可耻的。
A.正确B.错误[答案]A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形容的是华山风景区。
A.正确B.错误[答案]B3.“君子不器”中的“不器”是指不定型的人才,就是要成为通才,而不是专才。
A.正确B.错误[答案]A4.南宋时,王阳明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A.正确B.错误[答案]B5.四部之学(经、史、子、集)与七科之学(理、工、农、医、文、法、商),是相互割裂的不同观点。
A.正确B.错误[答案]B6.在庄子看来,知识是无边无际的,而人的精力有限。
A.正确B.错误[答案]A7.祖国医学崇尚“治未病”的思想原则。
A.正确8.错误[答案]A9.谦虚不是虚伪,而是一种真诚。
A.正确B.错误[答案]A10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出自张九龄《望月怀远》。
A.正确B.错误[答案]A11.关于中庸,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中庸就是凡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B.中庸的“庸”,指庸碌、平庸。
C.中庸的“中”,指做事不彻底,模棱两可。
D.中庸是一种市价的行为。
[答案]ABCD12.老子认为:(),是谓玄德。
A.养而不覆B.为而不恃C.生而不有D.长而不宰[答案]BCD13.对人本身的尊重是孔子思想的着眼点。
通过孔子及其弟子的实践,)成为后代士人的共同认知。
A.关注现实B.注重修养C.参与社会D.积极进取[答案]ABCD14.下列典籍属于“二十五”史的有()0A.《三国志》B.《汉书》C.《新唐书》D.《春秋》[答案]ABC14.荀子的两个法家弟子是()?A.韩非B.李斯C.嬴政D.姬发[答案]AB15.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孔子认为,君主要以道德和礼乐教化引导人民。
B.孔子认为,可以一同学习的人,也能够共同实践理想。
C.老子提倡君主应该“无为而治”D.孔子的学生子夏认为,君子对待人民,必须先用真诚使人信服方能指挥人民劳动,否则人民就会以为是在折磨他们。
国学四年级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面哪位圣贤是中华民族的创始人?A. 孔子B. 孟子C. 孙子D. 庄子2.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哪位圣贤的核心思想?A. 孔子B. 孟子C. 孙子D. 庄子3. 下列哪部经典是讲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A. 《论语》B. 《大学》C. 《孟子》D. 《中庸》4. 孔子认为,人们应该如何对待长辈?A. 尊敬且听从B. 遵从但不必尊敬C. 不必遵从也不必尊敬D. 不必遵从但要尊敬5. 被尊为“兵圣”的古代军事家是谁?A. 孙武B. 鲁迅C. 庄子D. 贾谊二、判断题1. 孟子是孔子的学生。
( )2. 庄子强调身心的和谐与平衡。
( )3. 中庸是孔子的一本著作。
( )4.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孔子的一句名言。
( )5. 孙子是古代文学家,代表作是《红楼梦》。
( )三、填空题1.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作者是__________。
2. 孔子被称为“__________”。
3. 孔子的弟子中,最有名的是__________。
四、简答题1. 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2. 简述庄子的哲学观点。
五、综合题1. 你认为国学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有什么意义?请谈谈你的想法。
作业答案:一、选择题1. A2. A3. A4. A5. A二、判断题1. ✅正确2. ✅正确3. ❌错误4. ✅正确5. ❌错误三、填空题1. 庄子2. 大师3. 孟子四、简答题1. 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通过自我修养和正确的行为规范,可以达到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他主张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注重礼仪教育,强调忠孝、仁爱等美德的培养。
2. 庄子的哲学观点强调个人的内心自由和心灵的放松。
他认为人应该摒弃功利主义的追求,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和,追求心灵的自由,超越社会的压力和束缚,达到平衡和谐的状态。
五、综合题国学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首先,国学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精神,让学生对自己的国家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同感。
1.翻译:樊迟问什么叫“知”,孔子说:“切实地为民众办事,学习世间的学问,敬奉鬼神而远离它们,就叫做‘知’了。
”(樊迟)又问什么叫“仁”,孔子说:“奉献在前,享受在后,这样就可以称为’仁’了。
”2.答:子张向孔子问仁。
孔子说:“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
就是仁人了。
”子张说:“请问哪五种。
”孔子说:“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
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3.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
“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4.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知识,就会搞得精疲力竭,既然如此,还去追求知识的人,就只能弄得疲困了。
养生的人不做好事去追求名声,也不做坏事而触犯刑律,把顺着自然规律去做,做为处事的法则,就可以保护生命,保全天性,可以养护精神,享尽天的。
5.孔子说:“见到贤德的人就希望自己和他一样,见到不贤德的人会反省自己是否也这样。
6.孔子说,富贵,是每个人都想得到了,不用正常的道德取得,是取不到的,贫贱,是每个人都厌恶,不用正常的道德摆脱,是摆脱不掉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7.祸与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转化。
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因为祸福的这种变化莫测,难以把握,正的会变化为奇的,善的会变化为妖的。
常人对这种转化原因,久已迷惑。
8.知道应该达到的境界才能够使自己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国学经典作业二一、翻译下列经典语句:1、樊迟问知。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论语·雍也》)翻译:樊迟问什么叫“知”,孔子说:“切实地为民众办事,学习世间的学问,敬奉鬼神而远离它们,就叫做‘知’了。
”(樊迟)又问什么叫“仁”,孔子说:“奉献在前,享受在后,这样就可以称为'仁'了。
”2、子张问仁于孔子。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阳货》)翻译:子张向孔子问仁。
孔子说:“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
就是仁人了。
”子张说:“请问哪五种。
”孔子说:“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
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3、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翻译: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
“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养生主》翻译:人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
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势必体乏神伤,既然如此还在不停地追求知识,那可真是十分危险的了!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翻译: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点。
6、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中国文化概论第二次作业及答案3题目1根据我国古代文献记载,西周时期设在周天子王都的大学和小学,总称为()选择一项:a. 国学b. 官学c. 乡学d. 都学正确答案是:国学3题目2中国古代人名一般比较繁复,以宋代著名词人柳永的取名为例,姓柳名永,字耆卿;排行老七,故称柳七,因官至屯田员外郎,故又称柳屯田,以下说法错误的有()选择一项:a. “永”指长久的意思,“耆”指老年高寿的意思,所以他的名和字意义是相近的b. “卿”为字,是寓意希望在仕途上有所作为c. 柳屯田是以事务为名d. 柳七是以排行次第为名正确答案是:柳屯田是以事务为名3题目3以下四项中,不属于道教神袛的是()选择一项:a. 关公b. 玉皇大帝c. 孔夫子d. 九天玄女正确答案是:孔夫子3题目4以下历史人物中,不属于散文“唐宋八大家”的是()选择一项:a. 苏轼b. 柳宗元c. 司马光d. 王安石正确答案是:司马光3题目5春秋时期,儒墨两家成为显学,在教育思想上,墨家不同于儒家的主张是()选择一项:a. 轻视科技教育b. 轻视礼乐教育c. 重视文史教育d. 重视道德教育正确答案是:轻视礼乐教育3题目6喇嘛教是佛教传入中国西藏地区经过本土化的宗教,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形成了别具特色的组织和传教制度。
以下关于西藏喇嘛教的说法错误的有()选择一项:a. 由西藏著名的昆氏家族创立的萨迦派,其第五代首领罗追坚赞首开西藏政教合一之先例b. 公元7世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信仰佛教并大力推行,使佛教在西藏获得重大发展c. 在现存的西藏佛教支派中,戴红帽子的僧人应当属于葛当派,即古老的西藏佛教派别d. 格鲁派是迄今为止势力最大的一派,其教义体系完整,强调严格的戒律和寺院制度,最早受封的达赖和班禅都来自于此派 正确答案是:在现存的西藏佛教支派中,戴红帽子的僧人应当属于葛当派,即古老的西藏佛教派别题目73中国佛教尊崇四大菩萨,根据他们分别在中国境内的四个地方显灵的说法,形成佛教四大名山。
国学经典作业及答案单项选择题(70.0分)1. “惜秦皇汉武,略输⽂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以()为代表(10.0分)A:?诗经?B:?国风?C:?楚辞?D:?离骚?2. 屈原投江是在农历(10.0分)A:⼋⽉初五B:五⽉初五C:⼋⽉⼗五D:三⽉初三3. 以下不属于民间纪念屈原的⽅式的是(10.0分)A:吃⽉饼B:赛龙⾈C:包粽⼦D:插菖蒲4. ?天问?是屈原作品当中第⼏⾸长诗(10.0分)A:第⼀⾸B:第⼆⾸C:第三⾸D:第四⾸5. 楚辞代表了祖国古代()⽂化(10.0分)? A:黄河流域B:珠海流域C:长江流域D:松花江流域6. 屈原担任左徒⼀职的条件包括(10.0分)? A:出⾝贵族D:以上都是7. 以下不是唐诗发展的源流的是(10.0分)? A:?离骚?B:?楚辞?C:屈原D:李⽩判断题(30.0分)1. ?离骚?是我国⽂学史上乃⾄于世界⽂学史上最长的⼀部政治抒情诗(10.0分)? A:对 B:错2. 楚辞的出现续写了先秦诗歌发展的历史(10.0分)A:对B:错3. 屈原只是诗⼈不是政治家(10.0分)A:对B:错单项选择题(70.0分)1. ⾹草,美⼈实质是⽤来⽐喻(10.0分)A:情投意合B:门当户对C:君⾂遇合D:传统美德正确答案:C2. ?湘君??湘夫⼈?是以()的故事为题材(10.0分)? A:⽜郎、织⼥B:舜帝、⼆妃C:唐太宗、杨贵妃D:林黛⽟、贾宝⽟3. ?国殇?,殇是指(10.0分)A:有主之⿁B:⽆主之⿁正确答案:B4. ?九歌?中有()篇作品(10.0分)A:九B:⼗C:⼗⼀D:⼗⼆5. 屈⼦精神是(10.0分)A:为理想⽽求索B:光辉峻洁的⼈格C:⾚诚的爱国精神D:以上都是6. 参差在古代叫(10.0分)A:竖笛B:排箫C:琵琶D:古筝7. ⾹草,美⼈是屈原词中的特⾊,它是()的⼀种象征(10.0分)? A:⾼贵 B:奢华C:质朴D:品质判断题(30.0分)1. ?国殇?是对为国捐躯,⽆名烈⼠的赞美歌唱(10.0分)A:对B:错2. ?湘君?体现了屈原⽆可奈何的⼼境(10.0分)A:对B:错3. ?湘君?是个失恋的主题(10.0分)单项选择题(70.0分)1.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有⼏个诗眼(10.0分)A:三B:五C:六D:⼋2. 胡应麟的“⾄⽼杜⽽后,句中有奇字为眼”中的“⽼杜”指的是(10.0分)? A:杜甫 B:杜牧C:杜昌D:苏轼3. 诗眼⼀词最早建于(10.0分)A:南宋B:北宋C:初唐D:中唐4. 唐诗从体裁上看,形式不包括(10.0分)A:古体诗B:五⾔诗C:近体诗D:乐府诗5. “⼤漠孤烟直”的“直”体现了什么(10.0分)A:峰台烧的是狼烟B:边疆荒悍⽆风C:将⼠们的挺拔D:以上都是6. 杜甫的?送蔡都尉?中的“⾝轻⼀鸟”后⾯是什么字(10.0分)? A:起B:疾C:度7. 唐诗对格律⽅⾯的要求不包括(10.0分)A:对偶B:平仄C:押韵D:对仗判断题(30.0分)1. 李⽩说杜甫的诗到处都是眼(10.0分)A:对B:错2. 唐诗有很多精美的字,被后⼈称作诗眼,⽽词不属于诗眼(10.0分)? A:对 B:错3. 诗歌内容以美丽的语⾔表达出来,就可以使作品表现出⼀种绘画的美(10.0分)A:对B:错单项选择题(70.0分)1. ?春江花⽉夜?分为五层的话,第三层是(10.0分)A:第三个⼋句B:第三个四句C:第四个三局D:第三个五句2. 谁没有写过?春江花⽉夜?(10.0分)B:张若虚C:陈叔宝D:李⽩3. 陈⼦昂登幽州台的背景是(10.0分)A:仕途兴旺B:怀才不遇C:家庭和睦D:年⽼多病4. “江⽉何年初照⼈”这⼀问的答案是(10.0分)A:⼈⽣有限B:宇宙⽆穷C:⼈⽣⽆穷D:宇宙有限5. 陈⼦昂作为诗歌理论家,他主张诗歌创作要注重()(10.0分)A:表现形式B:思想内容C:社会作⽤D:B和C6. ⼈类也有和宇宙⼀样永恒的的东西,那就是(10.0分)A:⾎脉相承B:情感永固C:精神永存D:以上都是7. ?春江花⽉夜?的第⼆层⼋句是内在关系的(10.0分)。
《国学经典选读》形成性考核第二次作业
一、翻译下列经典语句(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解释):
提示:以下10句是从十章内容中选出的,每一章选了一段,需要全面学习。
1.樊迟问知。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
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论语〃雍也》)
樊迟问什么是智。
孔子说:务必使百姓趋向于义,敬奉鬼神而远离他们,也就可说是智了。
”又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有仁德的人艰苦努力在前,获取在后,做到这些,也可说是仁了。
”
2.子张问仁于孔子。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阳货》)
子张向孔子问仁。
孔子说:“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
就是仁人了。
”子张说:“请问哪五种。
”孔子说:“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
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
3.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
心里有喜怒哀乐却不表现出来,被称作中;表现出来却能够有所节制,被称作和。
中,是稳定天下之本;和,是为人处世之道。
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养生主》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知识,就会搞得精疲力竭,既然如此,还去追求知识的人,就只能弄得疲困了。
养生的人不做好事去追求名声,也不做坏事而触犯刑律,把顺着自然规律去做,做为处事的法则,就可以保护生命,保全天性,可以养护精神,享尽天的。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点。
6.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富和贵当然是人们所想要的,但不是行“仁道”而得到了它,那么,也是不应当拥有它的;贫和贱当然是人们所厌恶的,如果履行仁道而得到了贫贱,那就是道的原因,是不能摆脱的。
7.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其无正邪?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人之所迷,其日固久。
(《老子》第五十八篇)
福祸相依并存由来已久。
你怎么能简单的判断出事情是好是坏呢。
光明正大也可以另辟蹊径,好心好意也可能办出坏事。
世上的人们对此已经迷惑很久了。
8.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有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
能够知其所止,止于至善,然后意志才有定力;意志有了定力,然后心才能静下来,不会妄动;能做到心不妄动,然后才能安于处境随遇而安;能够随遇而安,然后才能处事精当思虑周详;能够思虑周详,才能得到至善的境界。
9.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论语〃子张》)
子夏说:“君子有三变:远看他很庄重,接近他很温和,听他说话很严厉。
”子夏所说的这三变,其实是君子的三方面特点:容貌庄重,态度温和,说话严厉。
他说:一个人有高尚修养的君子之人,有三种变相:看起来很庄重俨然不可侵犯,实际上跟他一接近又觉得他非常温和,充满了感情,但听他讲话,其所讲的内容都很正派,很严肃,很严厉,他不会乱讲话,不会讲无关紧要的、下流的、不三不四的话,尽管他也会说笑话,但他言语的内容,都是非常庄重的、健康向上的、高尚的。
10.事莫大乎无悔。
事至无悔而止矣,成不可必也。
(《荀子〃议兵》)
荀子说:“智慧莫过于放弃疑虑,行为莫过于不出错误,做事莫过于没有后悔,事情做到没有后悔就行了,成功并不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制定称谓政令,要严密并有威慑力;庆贺奖赏刑罚,要必然地讲信用;办理馆舍收藏财物,要周密并牢固;迁徙举事进退,要安全并稳重,要迅疾并快速;侦察敌人观察变化,要秘密并深入,要分析并验证;遇到敌人决定战斗,必然要用自己所明了的情况来定,不要用自己所怀疑的情况来定。
这就称之为六种方法。
没有想要将领而又羞愧于废止的,没有急于胜利而又忘记失败的,没有威慑内部而又轻视外面的,没有只见到利益而又不顾其危害的,凡考虑事情想要周详而且用裁度并想要通达,这就称之为五种权宜变通的方法。
所以不接受领导命令的情况有三种:可以杀死他,但不可以使他去坚守不完备的阵地;可以杀死他,但不可以使他去攻击不能取胜的敌人;可以杀死他,但不可以使他去欺侮百姓。
这就称之为三种准则。
凡是接受领导的命令而统率三军,三军得到安定,百官得到安排,各种事物都走上正轨,那么领导的夸奖不能使他喜悦,敌人的行动不能使他发怒,这就称之为是有准则的将领。
思虑必然先要在事情发生以前重复地以恭敬的态度,慎重地对待结局如同对待开始一样,结局与开始都一样慎重,这就称之为最大的吉祥。
凡百事的成功,必然在于恭敬地对待;而百事
的失败,必然在于轻慢地对待。
所以,恭敬胜过怠慢那就吉祥,怠慢胜过恭敬那就灭亡;计划胜过欲望那就顺利,欲望胜过计划那就凶险。
作战如同守卫,行动如同作战,有功劳就如同侥幸。
敬重谋略不荒废,敬重事业不荒废,敬重办事人员不荒废,敬重大众不荒废,敬重敌人不荒废。
这就称之为五种不荒废。
慎重地行为于这六种方法、五种权宜变通、三种准则,而且对待处置以恭敬不荒废的态度,这就称之为天下无敌的将领,那就会通达于神明了。
”
二、简要回答下面问题(三选一):
1.何谓“中庸之道”?请结合实际生活谈一谈中庸之道是如何
帮助人们在人与人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
中庸之道,亦即君子之道,是传统儒家修行的法宝。
是由孔子提倡、子思阐发的提高人的基本道德、精神修养以达到天人合一、太平和合神圣境界的一整套理论与方法。
2.何谓学习之道?谈一谈对“有教无类”的理解?
答:我认为学之要在于勤思,慎思,善思。
有教无类就是:教育面前人人平等。
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没有高下贵贱之分,孔子的学生中就是各种阶层的人都有,所以他主张有教无类,“有教无类”思想的实施,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来源。
3.何谓“内圣外庸”?谈谈你自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