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发性心肌炎护理常规
- 格式:docx
- 大小:26.55 KB
- 文档页数:1
1例爆发性心肌炎临床护理【摘要】爆发性心肌炎起病急骤、病程凶险,患者可于数日内出现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预后极差。
当药物治疗无效时,通常需给予积极的机械循环辅助,体外膜肺氧和(ECMO)、主动脉内球襄反搏(IABP)为主要的辅助方法。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指由于横纹肌损伤引起细胞的溶解,释放大量肌红蛋白、肌酸磷酸肌酶、乳酸脱氢酶进入外周血液造成的临床综合征,爆发性心肌炎合并恶性心率失常时,患者病情已处于严重阶段,如再合并横纹肌溶解,则病情更为复杂,临床护理难度大。
【关键词】爆发性心肌炎;横纹肌溶解;护理干预1临床资料患者男,23岁,因“发热、心悸、全身乏力”收治入院。
入科后,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25分,查体:体温38.2C,脉搏133次/min,呼吸33次/min,收缩压88 mmHg,舒张压63 mmHg,血氧饱和度(SpO2)为90%,神志模糊,全身湿冷,口唇发绀,二氧化碳分压49.2 mmHg,pH值7.334,氧分压67.6 mmHg,乳酸6.5 mmol/L,血清肌钙蛋白I 测定(金标法)5.29 ng/mL,B型脑钠钛前体13105 pg/ml,肌酸激酶1142 U/L,肌酸激酶同工酶150 U/L,心脏超声提示左室收缩功能降低,射血分数(EF) 47%。
患者病情进展迅速,频发室性心率。
诊断:爆发性心肌炎,心源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给予抗感染、改善循环、营养心肌、能量代谢等对症支持治疗。
2护理2.1生命体征监护严密监控患者心电监护 , 全面评估患者的心律变化 , 尽早发现患者的心率改变 , 如心电提示患者发生心率突然改变、频发早搏、血压下降、波形异常等 ,应立即汇报医生 , 并配合实施救治。
如果患者存在呼吸困难、心悸气短等不适症状要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 避免过度活动加重症状。
2.2心肌炎临床基础护理对照组病患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在日常巡视中观察患者的其他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及时与主治医师进行沟通;观察组采用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干预,主要包括: a、加强健康教育指导,在患者治疗的全过程中为患者提供全程健康教育指导,使患者对病毒性心肌炎有全面、正确的认识,避免患者由于误解产生过度恐惧和焦虑,在tl常巡视中与患者沟通临床表现以及病情发展阶段,增强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提升治疗效果; b、加强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耐心、热情地与患者保持沟通,向患者讲解医院治愈的病例,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消除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存在的焦虑、抑郁的情绪;c、严密监测各项指标,护理人员要观察患者体温、血压、呼吸、脉搏等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存在异常及时与主治医师沟通,采取相应的手段控制病情; C、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倡导低盐、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方案,少食多餐,禁烟禁洒,鼓励患者多使用易于消化的水果和蔬菜; d.出院指导,在患者出院时,再次向患者明确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在患者出现胸闷、心肌等临床症状时及时复诊,控制病情进展。
《1 例小儿急性暴发性心肌炎的护理》一、疾病概述小儿急性暴发性心肌炎是一种严重的儿科心血管疾病,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可在短时间内出现严重的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对小儿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一)病因1. 病毒感染: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流感病毒等多种病毒均可引起小儿急性暴发性心肌炎。
病毒直接侵犯心肌细胞,导致心肌细胞损伤和坏死。
2. 自身免疫反应:病毒感染后,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免疫复合物沉积在心肌组织中,引起心肌炎症反应。
(二)发病机制病毒感染心肌细胞后,一方面直接破坏心肌细胞结构,导致心肌细胞功能障碍;另一方面,激活免疫系统,引发自身免疫反应,进一步加重心肌损伤。
炎症反应可导致心肌细胞水肿、坏死,影响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从而引起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三、临床表现(一)前驱症状发病前 1 - 3 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病史,表现为发热、咳嗽、咽痛、腹泻等。
(二)心脏症状1. 心悸:患儿自觉心跳加快、心慌。
2. 胸痛:可表现为心前区疼痛或胸骨后疼痛。
3. 呼吸困难:呼吸急促、费力,严重时可出现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痰。
4. 乏力、头晕:由于心肌受损,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导致全身供血不足,患儿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
(三)其他症状1. 面色苍白:由于血液循环不良,患儿面色苍白。
2. 四肢湿冷:心源性休克时,患儿四肢末梢循环不良,表现为四肢湿冷。
3. 烦躁不安:病情严重时,患儿可出现烦躁不安、哭闹不止。
四、治疗要点(一)一般治疗1. 绝对卧床休息:减少心脏负担,有利于心肌修复。
2. 吸氧:改善心肌缺氧状态。
3. 营养心肌:给予大剂量维生素 C、辅酶 Q10 等药物,促进心肌细胞代谢和修复。
(二)对症治疗1. 心力衰竭: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药物,改善心脏功能。
2. 心源性休克:补充血容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稳定。
3. 心律失常: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给予相应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暴发性心肌炎的护理1.监测及评估:-定期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体温和血压等生命体征。
-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胸闷、气短、乏力等心脏症状,并及时记录。
-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以评估心脏功能和可能的心律失常。
-监测血液标志物,如心肌酶谱和C-反应蛋白等。
2.应急处理:-当患者出现严重的心力衰竭、持续性心律失常或猝死的风险时,应及时调用急救车或将患者转至重症监护室,确保患者安全。
-对于有明显疼痛的患者,可以给予镇痛药缓解症状。
3.心肌保护:-患者需要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给予避免出现感染的合理抗生素,以防止细菌感染引起成为炎症加重因素。
-保持适度的液体摄入量,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并避免心脏过度负荷。
-监控和维持患者的氧合状态,如有必要,给予氧疗以增加氧气供应和减少心肌负担。
-根据医嘱给予相关药物治疗,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抗凝剂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4.营养支持:-患者需要均衡饮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纤维的饮食有助于减少心脏的负担。
-需要限制咖啡因和酒精等刺激物的摄入。
-如果患者出现厌食或消化能力下降的情况,可根据情况给予肠外营养支持。
5.心理支持:-提供情绪上的支持和鼓励,使患者能积极应对疾病。
-定期与患者交流,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和焦虑,并提供相关信息,让患者了解病情和治疗进展。
6.定期随访:-患者出院后需要定期随访和复查心电图,以评估心脏功能和炎症的进展情况。
-定期监测和评估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及时调整护理和治疗计划。
-教育患者注意病情的变化,以便及时就医。
对于暴发性心肌炎患者的护理,综合以上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病情及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
但需要注意的是,护理和治疗措施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嘱来进行,并在护士的监督指导下实施。
同时,患者也需要密切与医护人员的沟通与合作,以便及时获得所需的支持和指导。
心肌炎护理常规
一、休息:卧床休息,减少探视,保持环境安静,卧床休息到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三个月左右心肌扩大或曾经出现过心功能不全应延长至半年,加强皮肤护理,防止发生压疮
二、饮食: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矿物质饮食,严重心肌炎伴水肿者应限制钠盐摄入
三、心理护理:病人多有顾虑,情绪低落,针对病人心理状态,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患者压力
四、病情观察:观察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作好记录,对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人给予心电监护、严密观察心电情况,重症心肌炎可并发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观察有无颈静脉怒张、肺部罗音、肝肿大等心力衰竭的体征,注意病人神志、血压、尿量
五、治疗护理:对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的病人,遵医嘱使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观察药物反应及副作用,注意观察有无洋地黄类药物中毒的症状,如心肌炎病人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积极配合抢救,发生室颤尽快应用非同步电流复律,心动过缓者可用阿托品,注意心率、心律变化,对二度Ⅱ和完全房室传导阻滞,尤其有阿斯综合征发作者,应协助医师做好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准备工作,按医嘱给予改善心肌营养剂代谢的药物
六、出院指导:注意休息,根据医嘱和病情逐渐增加活动量,注意补充营养,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按时服药,教会病人测脉搏、节律、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成人暴发性心肌炎护理策略专家共识成人暴发性心肌炎护理策略专家共识成人暴发性心肌炎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心脏病,常常导致心脏功能衰竭和心律失常等严重后果。
针对该疾病,医学专家致力于制定有效的护理策略,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成人暴发性心肌炎护理策略专家共识的要点,包括早期诊断、治疗方法、并发症的管理以及康复护理等方面。
早期诊断是成人暴发性心肌炎护理中的关键环节。
患者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持续胸痛、心悸、气促等症状,应尽早就医。
医生可以通过临床体征、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手段来评估心脏功能和炎症程度,尽早确定诊断。
同时,血清标志物如肌钙蛋白、C-反应蛋白等的检测也有助于形成诊断依据。
治疗方法是成人暴发性心肌炎护理的核心内容。
首先是休息,患者需要尽量减少体力活动,以降低心脏负荷。
其次是药物治疗,包括抗炎药、利尿剂、心脏保护药物等。
抗炎药可以减轻心肌炎症,减缓心脏的进一步损伤;利尿剂可以减轻水肿和心力衰竭的症状;心脏保护药物则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
对于存在心律失常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和积极干预,例如使用β受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并发症的管理也是成人暴发性心肌炎护理中的重要环节。
心脏功能衰竭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治疗可以参考慢性心衰的管理策略,包括控制液体摄入、限制钠盐摄入、口服或静脉使用利尿剂等;对于严重心功能衰竭,可能需要心脏移植等治疗手段。
另外,心律失常的处理也需要及时、准确地采取措施,例如电复律、药物干预等。
此外,患者出现血栓栓塞的风险增加,应予以预防和治疗,包括使用抗凝药物、积极康复锻炼等。
康复护理在成人暴发性心肌炎中起着重要作用。
康复护理的目标是恢复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在康复过程中,专业团队包括心脏康复医生、护士、心理咨询师等的共同合作非常关键。
康复护理包括定期随访、身体活动指导、饮食管理、药物依从性指导等。
身体活动指导旨在恢复患者的体力活动水平,逐步增加运动强度;饮食管理则需要遵循低盐、低脂的原则,合理摄入各种营养素;药物依从性指导则是通过教育和监测,确保患者规律、正确地使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