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病人的护理常规
- 格式:doc
- 大小:54.50 KB
- 文档页数:1
病毒性心肌炎护理常规【疾病概述】病毒性心肌炎指嗜心肌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
【护理诊断】1.活动无耐力2.焦虑3.知识缺乏4.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护理措施】1.按照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休息与活动:向病人解释急性期卧床休息可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心肌耗氧,有利于心功能恢复,防止病情加重或转为慢性病程。
无病发症者急性期应卧床休息1个月,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病人应卧床休息3个月以上,直到症状消失、血液学指标等恢复正常后方可增加活动量。
协助病人满足生活需要。
保持环境安静,限制探视,减少不必要的干扰,保证病人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时间。
3.活动中监测:病情稳定后,与患者及家属一起制定并实施每天活动计划,严密监测活动时心率、心律、血压变化。
若活动后出现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应停止活动,以此作为限制最大活动量的指标。
4.心理护理:告诉患者体力恢复需要一段时间,不要急于求成,当活动耐力有所增加时,应及时给予鼓励。
对不愿活动或害怕活动的患者,应给予心理疏导,督促病人完成耐力范围内的活动量。
5.对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病人,急性期应严密心电监护直至病情稳定。
注意心率、心律、心电图变化,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尿量、意识、皮肤黏膜颜色,注意有无呼吸困难、咳嗽、颈静脉怒张、水肿、肺部湿啰音、奔马律等表现。
同时准备好抢救仪器及药物,一旦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或急性心力衰竭,立即配合急救处理。
【健康教育】1.病人应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尤其是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以促进心肌代谢与修复。
戒烟酒及刺激性食物。
病人出院后需继续休息3~6个月,无并发症者可考虑恢复学习或轻体力工作。
适当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6个月至1年内避免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妊娠等。
注意防寒保暖,预防病毒性感冒。
2.教会病人及家属测脉率、节律,发现异常或有胸闷、心悸等不适及时就诊。
1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护理摘要:总结1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护理经验。
护理要点如下:休息与活动;病情观察;用药护理;心理护理;潜在并发症护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急性心肌炎;心肌炎护理急性心肌炎是心肌对许多应激性因素的非特异性反应,以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心肌炎最为常见。
[1]而引起心肌炎的病毒有很多,以柯萨奇病毒最为常见。
多数病人在发病前有1至3周的病毒感染前驱症状,轻者一般表现为“感冒”样症状,如流涕、恶心、呕吐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重者累及心脏,可出现心悸、胸闷、胸痛等症状,甚至出现阿-斯综合征。
因而对心肌炎患者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和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在治疗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保证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2]我科于12月5日收治了一例急性心肌炎的患者,现汇报如下:1临床资料1.1患者一般资料患者男,19岁,患者因“鼻塞、流涕、低热3天,胸闷、胸痛1天”而入院,于3天前受凉后出现鼻塞、流涕、低热、咳嗽,无咳痰,前日自服感冒药(具体不详),1天前出现心前区疼痛不适,伴胸闷,曾于别院就诊,查血常规示:白细胞 10.20*10^9/L,Myo 87.34ng/ml ,CK-MB 32.08ng/ml,肌钙蛋白0.39ng/ml。
现为求进一步诊疗,拟“心肌炎”收住我科,入院查血常规示:白细胞 10.20*10^9/L,Myo 87.34ng/ml ,CK-MB 32.08ng/ml,肌钙蛋白0.39ng/ml;冠脉造影报告全阴性。
诊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1.2治疗过程和临床转归患者于12月5日入院后予以完善心电图、心脏彩超等相关检查;治疗上予以辅酶Q10、亚硒酸钠片等对症处理。
2020-12-05床边心电图示:1、窦性心律2、下壁、侧壁及后壁ST段抬高。
2020-12-05查血肌钙蛋白 31.74ng/ml2020-12-06 常规超声心动图示: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正常心包腔目前未见明显积液。
N2-N3 4月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常规[复制]您的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脏所致的,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部分病例可伴有()和心内膜炎。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心包炎)2. 强调卧床休息,急性期卧床休息,至热退后3~4周基本恢复正常时逐渐增加活动量。
恢复期继续限制活动量,一般总休息时间不少于()个月。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3~6)3. 选择(),易于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少量多餐,逐渐恢复正常的膳食。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清淡)4. 胸闷、心悸休息,必要时给予()。
密切观察并记录心率、脉搏的强弱和节律。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吸氧)5. 保持大便畅通,避免排便()。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用力)6. 对心源性休克应积极做好输液准备,及时有效的扩充(),改善微循环。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血容量)7. 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治疗心力衰竭时,在用药期间应()观察不良反应。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密切)8. 病毒感染流行期间少到公共场所,一旦()及时就诊治疗。
[填空题]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发病)9. 注意观察生命体征,脉搏必须数满()分钟。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0. 使用1,6-二磷酸果糖时宜()使用,勿混入其他药物。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护理常规
一、概述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脏所致的,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临床表现】疲乏、气促、心前区不适、心脏扩大、心搏异常,可出现血压下降,发展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
【特殊检查】心电图、X线、血清酶测定、病毒学检查等。
【治疗要点】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肌代谢及心脏功能,促进心肌修复。
二、护理诊断
1、活动无耐力与病毒侵犯心脏引起心肌缺氧有关。
2、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
3、生活自理缺陷与心肌疾病或限制活动有关。
三、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并记录心率、脉搏的强弱和节律,注意血压、体温、呼吸及精神状态的变化,如突然发现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烦躁不安、气急、脉搏异常,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抢救。
2、营养支持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适当增加水果,少量多餐,切忌饱餐。
心功能不全时适当限制食盐和水分的摄入。
3、用药护理静脉给药速度宜慢,有条件可用输液泵。
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治疗心力衰竭时,由于心肌炎导致对洋地黄制剂较敏感,容易中毒,在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心率、心律。
若心率过缓或其他副作用出
现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妥善处理。
4、活动与休息急性期或重症患儿绝对卧床休息,待心脏功能基本恢复后再逐渐增加活动量。
5、健康教育适量的体育锻炼,注意劳逸结合,积极预防病毒性感冒,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
病毒性心肌炎护理计划
病毒性心肌炎病人的护理常规
护理问题:1. 活动无耐力:与心肌细胞受损有关 2. 疼痛:心前区疼痛,与心肌受损有关 3. 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一)一般护理
1. 休息急性期需完全卧床休息,直至心脏恢复正常大小、心电图好转、血压正常后,方能逐步起床增加活动量。
2. 饮食应进高蛋白、高维生素、富于营养、易消化饮食;宜少量多餐,避免过饱及刺激性的饮料与食物;心力衰竭者给予低盐饮食。
3. 心理护理病毒性心肌炎病人易产生焦虑或悲观等不良心理反应,特别是病情突然变化阶段,顾虑重重,此时稳定病人情绪,耐心介绍心肌炎疾病的防治常识,以便取得合作,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病情观察与对症护理
1. 生命体征、尿量及皮肤末梢循环变化体温与脉率增速不相称的程度,坐起翻身等活动后比平卧休息时脉搏增加的次数,作为判断心肌炎好转与否的指标;呼吸频率、节律的变化,及早发现有否心功能不全;有否血压下降、尿量减少、四肢发冷等,以判断有否心源性休克。
2. 心率与一旦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应予以积极处理和护理。
(三)健康教育
1. 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急性期严格卧床,好转出院后继续卧床休息2~3个月,半年至1年内避免体力劳动。
2. 避免诱因过劳、缺氧、营养不良、呼吸道感染、寒冷、酗酒等诱因。
3坚持药物治疗,定期随访,病情变化时及时就医。
病毒性心肌炎病人的护理常规
护理问题:1. 活动无耐力:与心肌细胞受损有关
2. 疼痛:心前区疼痛,与心肌受损有关
3. 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一)一般护理
1. 休息急性期需完全卧床休息,直至心脏恢复正常大小、心电图好转、血压正常后,方能
逐步起床增加活动量。
2. 饮食应进高蛋白、高维生素、富于营养、易消化饮食;宜少量多餐,避免过饱及刺激性的饮料与食物;心力衰竭者给予低盐饮食。
3. 心理护理病毒性心肌炎病人易产生焦虑或悲观等不良心理反应,特别是病情突然变化阶段,顾虑重重,此时稳定病人情绪,耐心介绍心肌炎疾病的防治常识,以便取得合作,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病情观察与对症护理
1. 生命体征、尿量及皮肤末梢循环变化体温与脉率增速不相称的程度,坐起翻身等活动后比平卧休息时脉搏增加的次数,作为判断心肌炎好转与否的指标;呼吸频率、节律的变化,及早发现有否心功能不全;有否血压下降、尿量减少、四肢发冷等,以判断有否心源性休克。
2. 心率与心律应进行心电监护观察有否心律失常和心功能改变。
一旦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应予以积极处理和护理。
(三)健康教育
1. 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急性期严格卧床,好转出院后继续卧床休息2~3个月,半年至1年
内避免体力劳动。
2. 避免诱因过劳、缺氧、营养不良、呼吸道感染、寒冷、酗酒等诱因。
3. 坚持药物治疗,定期随访,病情变化时及时就医。
修订日期:2010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