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开国大典-鲁教版【小学学科网】
- 格式:doc
- 大小:241.50 KB
- 文档页数:9
《开国大典》教案讲课课题:《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开国大典》课时:1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课讲述的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理解美术作品的必要环节。
在前面讲述的几课中由于学生接触到的一些内容,例如美术的语言、艺术美和形式美等,还是比较抽象的,对于学生来说在理解上还有不少困难,而本课的目的是打破学生美术神秘的观念,使学生认识到,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艺术家的某种意图,这种意图可能是针对现实的,也可能是针对艺术的,而且无论是针对什么,它们都与艺术家所生存的社会和文化情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他们已经有了基本的美术鉴赏能力,可以通过美术的基本语言和手段对美术作品进行简单的分析。
思维有着一定的独立性,他们的好奇心、表现欲较强,渴望获得成功和受到肯定,具有较强的合作意识。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引导学生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从而掌握从艺术家创作意图的角度,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方法。
②、帮助学生增强美术鉴赏的兴趣,提高美术鉴赏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本课作为美术作品鉴赏中重要的部分,理解与学习对理解美术作品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中以对作品的分析为引导,引起关注 --- 深入讨论 --- 理解实践--- 完成目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启发学生对美术作品分析与讨论,使学生关注美术作品中艺术家创作意图和情感,让学生理解在美术作品中艺术家情感表达的意义。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并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并不神秘,而是表现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而这种意图又都具有现实依据。
同时,不同的美术类型表现意图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2、教学难点:主要是要分清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与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小组讨论法和任务驱动法。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第26课一、导入。
(铺垫开国大典的意义)1、同学们,请通过以前了解的《圆明园的毁灭》、不平等的《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等历史事例,用一个词来说一说近百年来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怎样的历史。
辛酸屈辱、丧权辱国、内忧外患。
2、在这样的环境中,涌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抗战故事:聪明勇敢的二小放牛郎、小英雄雨来、誓死不屈的江姐、刘胡兰、用胸膛堵抢眼的黄继光、手托炸药包的董存瑞、狼牙山的五壮士等,(图片)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八年的抗战,三年的解放战争,终于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
从此中国人民当家作。
屈辱沧桑的历史一去不回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成立了,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开国大典的盛况吧。
(板书课题)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大典中)(一)复习梳理课文。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
理清课文顺序。
(学生互动)()阅兵式()群众入场()宣读公告()群众游行()庄严宣告()退场()升旗鸣炮(二)学习庄严宣告和升旗的场面。
1、过渡:随着一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开国大典正式开始!这个宣布的人是谁啊?(毛泽东)1)了解毛泽东主席,感受伟人的风采。
2)图片,介绍毛泽东的丰功伟绩,感人事例。
毛泽东重视人民的疾苦。
从医学上讲:毛泽东真是华佗在世。
毛泽东重视教育。
从教育上讲:毛泽东是比孔夫子更伟大的教育家。
毛泽东重视国民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从经济上讲:毛泽东是务实的经济学家。
毛泽东历来重视民主和支持民主。
从民主上讲:毛泽东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视民主运动的领导人。
毛泽东重视外交战线和改革开放。
从外交上讲:毛泽东是高明的外交家。
在残酷的战争和苦难的环境下,毛泽东一些子女或不幸夭折,或失却音信,或壮烈牺牲。
他是中国人民的领袖他是革命家他是战略家他是理论家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他是诗人他是书法家。
他就是我们敬爱,拥戴的毛主席。
2、默读5-9自然段,画出大典时描写毛主席的动作和群众的反应的语句,并说说感受。
《开国大典》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方法与过程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去想象场面情景,设身处地的去读、去想2.抓住关键词句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查找资料、课件《开国大典》的电影片段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开国大典》的电影片断。
2.启发谈话:这段电影中哪些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教师简介当时的背景资料(也可以让学生畅谈):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
在中国共产党,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
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当时的盛况。
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谁能说说“典”在这儿的意思?(典礼)“典”前面加上了一个“大”,这会是怎样的典礼?(隆重、盛大、庄严)让我们再来看看“开国”,你读懂了什么?(新的国家成立)一个新的国家诞生了,这是多么重大的事件呀!这隆重、盛大的典礼也正是为了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而举行的。
带着这样的理解,再次齐读课题。
教师小结:通过理解题目,我们知道这是为了庆祝新中国的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盛大仪式,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新中国诞生了!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参加这盛大的典礼,去体验新中国成立带给人们的无限欢欣,去感受开国大典的重大意义吧!二、新课学习1.初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五年级语文《开国大典》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3掌握课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的热爱和尊重。
3.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开国大典的庄严和激动人心。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
2.2掌握课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开国大典的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关注课文。
1.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开国大典相关知识。
2.课文朗读2.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2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注意语气、节奏和表情。
2.3学生齐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生字词学习3.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讲解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3.2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巩固所学。
4.课文分析4.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4.2学生讨论课文中的关键句子,理解其含义和表达方式。
5.角色扮演5.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如:毛泽东、周恩来、人民群众等)。
5.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展现开国大典的场景。
5.3教师点评学生的表演,给予鼓励和指导。
6.课堂小结6.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
7.课后作业7.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开国大典的短文。
7.2家长监督学生完成作业,并签字确认。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会场
典礼
26开国大典时间阅兵
游行
反思
注:蓝色为二次备课,红色为三次备课.
尊敬的读者:
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_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摘要:五年级上册《开国》教学设计是今天语编极力给推荐其教学设计精彩、教学环节精致、教学问题精当,令人耳目新,回味无穷,五年级上册《开国》教学设计课↘谈话激情导入新课①学们你们知道99年0月日是什么日子吗? 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相关简单汇报已有知识,分别出“汇集”、“擎着”、“提着”近义词【编寄语】五年级上册《开国》教学设计是今天语编极力给推荐其教学设计精彩、教学环节精致、教学问题精当,令人耳目新,回味无穷下面起学习下吧! 五年级上册《开国》教学设计课↘谈话激情导入新课①学们你们知道99年0月日是什么日子吗? 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相关简单汇报已有知识②渡(出示图片国贫穷落、人们衣衫褴褛情景) 师旧国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着暗无天日、牛马不如生活国共产党领导下长期浴血奋战、不懈奋斗努力我们终翻身放了从人民当做了主人上了幸福生活99 年0月日是我们新国诞生日这天世界目光都集到了天安门广场因这里新国举行了她那隆重开国(出示图片开国情景) 师现就让我们走进这天看看当情景感受下那激动人心盛况吧! ↘初课整体感知①练习课学生了课由课要准音通句子边边思考有什么不懂问题b反馈学生词情况正确连线释词语练习造句出近义词擎檐瞻qǐɡ qíɡ zā á 擎着往上托;举(造句练习) 瞻仰恭敬地看(造句练习) 分别出“汇集”、“擎着”、“提着”近义词②质疑疑简单问题当和理课有关问题引导学生随着深入学习课再↘细课品味理①练习分段默思考课是按照什么样顺序描述开国盛况?按照课叙述顺序分段b学生讨论明确课是按照开国前、进行、结束这样顺序安排材段前天安门广场情况段毛主席宣告、升国旗、宣公告3段兵式盛况段天安门广场灯光辉煌景象和群众游行队伍情况5段结束光明充满整北京城②披入境刻你就是名参加开国摄影记者你会选拍哪几难忘镜头?什么? 明确七镜头前会场;毛主席宣告;升国旗;公告;兵式;群众游行;结束③合作研请选拍相镜头学组成学习组通合作给这些照片配上说词(口头准备)↘布置作业①写生熟课②组合作完成说词将讲说词准备成稿(可以结合收集课外)二课↘回顾导入快速全说说课↘研交流交流给“难忘镜头”配写说词①交流“前会场”说词出示相关图片组代表说其他学边听边想从他们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b出示填空使学生明确开国举行、地、参加人、参加总人数等问题开国年月日举行参加礼成员有__估计总数__________会场__________主席台设__________说说从他们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可以从天安门广场布置和群众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天安门广场参加开国场景谈把下面句子加词语换词语比较下看看有什么不出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体会参加群众激动和热切心情)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队伍已满满成了人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波浪(体会开国盛场景) 试背给你留下印象较深语句或段落②交流“毛主席宣告”、“升国旗”、“公告”说词组代表说出示相关图片、录像说说听了他们说你有什么感受? b通语言训练加深理、体会、感受请你对比地下列句子说说你感受(出示对比句) ()下午三整会场上发出阵掌声毛泽东出现主席台上人目光看向主席台下午三整会场上爆发出阵排山倒海掌声华人民共和国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主席台上三十万人目光齐投向主席台(体会人民群众对毛主席和新国无比热爱) ()三十万人脱帽立抬起头看着国旗三十万人齐脱帽肃立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国旗(体会国人民从起、当做主人感到无比激动无比豪) 通展开思维想象加深理、体会、感受请你展开想象当听到毛主席庄严宣告当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全国人民和海外华儿女又是怎样情景、怎样心情呢? 明确毛主席宣布有伟历史义它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国诞生了国人民从当做了主人这句话震动了全国震动了全世界使全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激动、豪通对语言品味加深理、体会、感受礼进行有几处写了掌声?从这三次不写法你体会到什么? 当毛主席出现主席台上会场上爆发出阵排山倒海掌声(表达了人民对毛主席无比热爱) 当国旗升起礼炮响起到每声炮响会场上就响起阵雷鸣般掌声(表达了人民对新国热爱) 当到“选举了毛泽东主席央人民政府主席”观礼台上响起阵掌声(表现了社会各界人士对毛主席拥护) 试背你喜欢语句或段落③交流“兵式”、“群众游行”、“结束”说词组代表说b观看相关录像评价说词下列语句再评价哪组说词配写得()战士们挺着胸膛战车上像钢铁巨人样(“挺着”是描写战士们雄纠纠、气昂昂样子“钢铁巨人”给人以坚强高印象这句话表现了人民放军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武装是新生人民共和国强安全保障) ()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帽子、手里报纸和别东西抛上天欢呼声盖了飞机隆隆声(“抛”是描写群众情不禁地把帽子、报纸等东西向高处扔“盖”是描写群众欢呼声超了飞机隆隆声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群众观看兵式看到己飞机飞上蓝天激动喜悦心情) (3)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己心里欢喜和激动(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们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这是国人民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而表达快乐和激动心情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心情形式) ()天安门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起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灯火片红(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句式整齐写作特这样生动描写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开国喜悦气氛从侧面表现了国人民当做主人无比幸福心情) 试背给你喜欢语句或段落④交流”结束”说词组代表说把下面句子加词语换词语比较下看看有什么不两股红流(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街道流(走)光明(光亮)充满了整北京城(“光明充满了整北京城”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这也是人民群众心里光明) ↘回归全渡99年开国永远铭刻我们每国人心岁月流国济发展了老姓生活更加富足;国科技发展了我们也实现了飞天梦;国国力日益强我们也要举办举世闻名奥运会了……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祖国每到她生日这天我们就用真挚形式她庆祝! 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课再次地回味那令人难忘日子吧! ↘布置作业①试着体会用词准确、比喻贴切特可以录有关句子②收集毛泽东主席生平想想人们什么对他如地崇敬、热爱? 以上就是编分享五年级上册《开国》教学设计全部容如对你有助请继续支持语并提出宝贵建议编会尽努力给收集实用教学!。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18《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一、课型:新授二、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生字:檐、江、擎、泽、钮、瞻。
2.新词:典礼、协商、汇集、擎着、诞生、瞻仰、迎风招展、排山倒海、徐徐上升。
3.理解重点句。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2)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二)能力训练点1.训练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3.在继续练习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逐步提高阅读的速度,背诵指定段落.4.学习按时间顺序、记叙事情的写作方法.(三)德育渗透点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情况,知道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使学生了解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传统,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理解文中含义较深刻的句子是重点也是难点。
2、在继续练习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教给学生阅读方法,逐步提高阅读的速度也是教学的重点.3、采用指名读、默读、小组讨论的方法抓重点词语解决重难点.四、教学方法:自读自悟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五、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PPT片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目标完成过程:(一)整体感知、检查预习、质疑问难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檐( ) 汇()擎( )泽() 钮() 瞻( )开国大典:开,创建。
典,典礼。
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
迎风招展:本课指红旗迎着风翻动.汇集:会合,聚集。
排山倒海:排,推开。
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过来。
形容力量强、声势大.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
瞻仰:恭敬地看。
2.读出最使你感动的课文。
3.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二)揭题、学生自悟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1.解题,学生自悟(略)2.介绍时代背景3.再读课文,说出课文写了开国大典的哪些事.你感觉开国大典怎样?(同桌讨论后集体交流)(三)理清脉络、讨论分段1.这篇课文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按时间的顺序叙述的)2.讨论分段(按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可以将课文分为三段,并概括段意。
《开国大典》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课文内容,抓住场面描写中群众激动、兴奋的表现和主席言行的语句感受人民对领袖的无比爱戴和为新中国诞生而欢欣鼓舞的感情。
2.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
3.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边读边想象场面情景、搜集补充资料等方法,体会开国大典隆重而盛大的场面和群众激动、兴奋的心情,感受人民对领袖的无比爱戴和为新中国诞生而欢欣鼓舞的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
教学重点1.抓住场面描写中群众激动、兴奋的表现和主席言行的语句感受人民对领袖的无比爱戴和为新中国诞生而欢欣鼓舞的感情。
2.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
教学难点1.体会人民群众激动、兴奋、自豪的心情和对主席无比爱戴的感情。
2.庄严宣告的重大意义。
3.“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该怎样理解。
教学方法圈点勾画法品词析句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伟人毛泽东资料、为新中国诞生而英勇奋斗的英雄图片、开国大典原声资料、五星红旗图片、中国人民屈辱史资料。
2.学生准备:自主预习课文,收集“伟人毛泽东资料、中国人民屈辱史”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开国大典》这篇课文,大致了解了课文内容。
谁还记得“典”指什么?“大典”呢?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开国大典,通过一个个盛大隆重的场面重温那激动人心的时刻,深刻感受开国大典的意义吧!二、新课学习1.整体感知,再识典礼。
(1)出示词语组排山倒海的掌声雷鸣般的掌声一齐欢呼一齐欢悦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钢铁巨人两股红流(2)读一读,有什么感觉,用恰当的词语形容一下。
(3)读了之后,你觉得这些词都是描写典礼会场的什么的?(4)课文中有很多描写会场热烈、激动、庄严气氛的句子,边读边把它们画出来。
(5)指名读,这些句子分别描写了典礼仪式的哪个场景?2.品词析句,深入探究。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和运用“迎风招展”、“瞻仰”、“排山倒海”等词语。
2.比较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体会比喻句、排比句的作用;体会文中用词之确切。
3.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新中国,热爱解放军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6至8自然段。
教学重点:1.理解和运用“迎风招展”、“瞻仰”、“排山倒海”等词语。
2.比较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体会比喻句、排比句的作用;体会文中用词之确切。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新中国,热爱解放军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教学过程:一、品读第一段1.初读:快速浏览这一段,完成以下填空练习:开国大典于____年____月____日在首都____举行,参加典礼的成员有____,有____,有____,估计总数____。
会场在____。
主席台设在____。
以此让生整体感知全段内容,掌握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成员与人数,了解会场、主席台的情况。
2.细读:读有关会场的布置和前来参加典礼的群众队伍云集“丁”字形广场情景的句段,用笔画出“丁”字形广场,并要求按书上讲的方位标上相应位置的名称,以此训练学生将外在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内在认知水平;尔后,让生根据所画的简图,有次序地用自己的语言介绍会场的布置情况,训练学生将内在的认知转化为自己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且教给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3.比较品读:(1)“他们清早到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走向)会场。
”这句话中的“直奔”和“走向”有什么不同?(2)“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人很多,黑压压一片。
红旗也很多。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挤得满满的,成了一个人海,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两句有什么不同?朗读体会比喻句的作用。
(3)用“迎风招展”说一句话。
二、理清层次,品读第二段1.快速默读这一段,用“____”划出典礼所进行的各项程序。
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课文,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学情分析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在旧中国,人民吃不饱、穿不暖,过着暗无天日、牛马不如的生活。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不懈的奋斗努力,我们终于翻身解放了,从此人民当家做了主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1949 年10月1日,是我们新中国的诞生之日。
这一天,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里,新中国举行了她那隆重的开国大典。
(出示图片:开国大典的情景。
)板书课题:开国大教师随笔3.自学生字。
三、基础达标1. 出示词语指名读: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欢呼。
2. 小组互学难写的字,并交流识记方法。
3. 完成两导两练P110初读点拨第1题和达标检测第1题。
4. 同桌互判。
5. 集体订正,规范写法。
特别指导“诞、奏、瞻、协”的写法。
四、再读课文1. 默读课文,力求读熟。
2. 同桌互读,正音正字。
3. 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4. 抽查指导朗读。
五、整体感知1.浏览课文,思考:①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各记叙了什么内容?②借助两导两练P111第2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③课文记叙了哪些盛大隆重的场面?群众入场庄严宣告升旗鸣宣读公告阅兵式游行群众退场2.汇报反馈。
①课文是按“大典前—大典中—大典后”的顺序写了“入场—典礼—阅兵—游行”等内容。
第二课时一、直接导入二、整体回顾指名复述课文。
三、精读感悟(一)1. 自由读1—4自然段,想一想:大典之前,作者写了哪些内容?2. 学生自主学习3.小组交流自学成果,认真倾听,积极吸收,重新整理。
4. 集体展示(1)随机板书:时间地点出席的人员会场的布置群众的表现小结:写清楚一个典礼或活动,必须介绍清楚这些内容。
(2)在学生交流出席的人员时,师注意引读:通过朗读,我们了解了有哪些人参加了开国大典,参加开国大典的有领导,他们是——(生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这里的短语很长,教师注意指导朗读),有——(生读:中央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也有很多群众和基层工作人员,他们是——(生读: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达——(生读:三十万人),观礼台上还有——(生读:外宾)作者这样的描写让大家感受到什么?(从“有……有……有……”感受到参队伍——”(5)感情朗读:谁能读出这种心情?指导朗读:要读好关键词“直奔”“赶”……男女生合作读。
男生读描写工人的句子,女生读描写农民的句子。
(6)小结:这么多的群众都是这么急切地盼望着开国大典的举行,为了参加开国大典不辞辛劳,足以可见热情之高,看来,这是多么隆重的典礼,这样的大典对于这些群众有着多么重大的意义!(7)作者为什么花了那么多的笔墨来写“开国大典前”这部分内容呢?(一是写清必须要交代的内容,二是为了突出开国大典的场面大:参加人员范围广、人数多、群众热情高)四、精读感悟(二)1.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第5至第14自然段,要求:用“﹏﹏”和“﹍﹍”分别画出典礼中毛主席的动作和群众反应的语句;用“△△”标出感受较深的词语;并在旁边用一个词或一个句子写写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主学习3.小组交流自学成果,认真倾听,积极吸收,重新整理。
4. 集体展示预设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悦起来。
①学生谈感受:(毛主席的宣告是庄严的,声音非常的雄伟,从“一齐欢呼起的家里等)③看来,就像作者所说的:全中国人民的心都一齐欢悦起来了!谁能读出这份欢悦?各种形式朗读第7自然段。
过渡:正是因为毛泽东带领大家翻身得解放,所以在欢悦的同时,大家还非常地敬佩、爱戴大家的领袖毛泽东。
其实,这种爱戴在毛泽东刚出场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感受得到,谁找到了?预设二::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①你从哪儿感受到群众对毛泽东的爱戴?(排山倒海的掌声,说明掌声响;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大家不约而同地如此整齐,说明很尊敬领袖,也可以感受到典礼的盛大。
)②随机指导朗读:你能读出这种排山倒海的气势来吗?你能读出这种整齐来吗?预设三: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①学生谈感受:领袖亲自升旗,可见对这次开国大典的重视,表明这是庆祝全中国得到解放的盛大典礼;从“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份不约而同的整齐可以感受到对国旗的尊敬,也是从侧面写出了典礼的盛大。
结合理解词语:肃立——恭敬、庄严地立着;瞻仰——恭敬地看。
起了——(生: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预设四: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①师介绍54门大炮和28响炮声的意义:54门礼炮代表我国54个民族(我国现有56个民族,54个是根据当时的统计数字),28响标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28年(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建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经历了28年)②这炮声似乎在说什么?(中国人民是坚强、勇敢的,所有的苦难都已经成为过去,今后54个民族会团结在一起,共同迎接美好的生活。
)③现在你理解为什么起初是肃静的,后来会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吗?(起初肃静是因为对国旗的尊敬,后来群众听懂了这炮声的含义,心情无比激动、兴奋、自豪,也充满着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激与崇敬。
)④小结:无论是领袖亲自升旗的隆重,还是三十万人不约而同的整齐,或是那雷鸣般的掌声,都让我们感受到了这是一个盛大的典礼。
预设五: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
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片掌声。
①学生谈感受:(从“热烈的欢呼”、“响起一片掌声”等可以感受到大家对领袖的爱戴。
)②感情朗读。
五、总结写法:作者通过对毛泽东动作以及群众反应的细致入微的描写,把开国大典主体部分的场面写具体了,突出重点,写出了气氛,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盛大的开国大典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典主体部分之后的两个场面板书:阅兵式群众游行二、精读感悟(一)1.默读第11—15自然段,划出“阅兵式”时描写毛主席动作和群众反应的语句,读读语句,说说感受。
2.学生自主学习3.小组汇报自学成果预设一: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
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交流:(飞机的隆隆声是很响的,群众的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说明欢呼声很响;群众抛帽子、报纸和别的东西说明他们的心情非常激动、兴奋、自豪;毛主席很平易近人,首先向空中招手,也说明毛主席当时的心情很高兴。
)预设二: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
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交流:(两个“不断”说明欢呼和鼓掌的次数多;“差不多嗓子都喊哑了,手掌都拍麻了还不能够表达自己的欢喜和激动”说明群众心中的激动和兴奋已经达到了无法比拟的程度。
)为什么毛主席和群众都会有如此的反应呢?再读十一至十三小节,找找原因,谈谈感受。
交流:(从“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挺着胸膛”、“像钢铁巨人一样”、“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一队队拍成人字形”等感受到人民的军队威风凛凛、纪律严明、坚强写清楚了阅兵式的盛大场面。
三、精读感悟(二)1. 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群众游行”:划出描写毛主席动作和群众反应的语句,读读语句,说说感受。
2. 小组汇报自学成果(1)从“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可以感受到群众对于翻身得解放的无比欣喜、激动,对共产党无比感激,对伟人无比崇敬的心情;从“毛主席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感受到毛主席对人民的热爱,并且平易近人,充分展示了伟人的风采。
(2)理解句子: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①两股“红流”指的是什么?(“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
)②把游行队伍比作“两股红流”,并说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景象?(“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可以象征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感情朗读。
四、总结写法1. 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体会到了开国大典的盛况,那么作者是怎样把这么盛大的庆典活动描述清楚的?1)选择最能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