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活第一课第二框
- 格式:ppt
- 大小:796.50 KB
- 文档页数:10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二框在社会中成长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初步认识社会化,理解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知道哪些行为是亲社会行为,理解养成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意义,增强自己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亲社会行为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设置多种情境,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亲近社会,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努力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包括人的社会化和亲社会行为两个知识点,其中社会化重在理解,亲社会行为是重点,也是难点,而且这一知识点与第三单元承担社会责任也有密切联系,此处可算作是第三单元的铺垫,为第三单元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重点:知道哪些行为是亲社会行为,理解养成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意义。
学习难点: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努力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教法与学法:阅读自学法、活动激趣法、合作探究法等。
学习时间:1课时学习课型:新授课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设置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借助课本“运用你的经验”中的情境,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类似的经历和感受。
学生发言后小结:你们所说的这些经历,其实就是你们参与社会,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你们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
在这些亲社会行为中,你们受益匪浅,这正是在社会中成长的具体体现。
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与亲社会有关的这些问题。
二、新课学习目题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环节一自学感悟请同学自读课本P7,完成以下任务:1、人的成长是不断____过程。
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____的过程。
2、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要与___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___,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_____和_____。
如有必要,在自己不能独立完成任务的情况下,可向同伴求助,与同伴轻声交流。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一课第二框重点提纲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第一框《我能行》1、什么是自信?答:〔1〕信任自己行,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力量。
一句"我能行',表达了信任自己、必定胜利的看法。
〔2〕自信是人对自身力量确实信,深信自己肯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2、自信的具体表现答:在思想上信任"我能行',行为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
3、自负、自卑与自信的区分在哪里?答:〔1〕自卑与自负都是自信的误区。
〔2〕自卑的人不信任自身的潜力,轻视自己,往往看不到自己的能力,即使可以做得很好,也不敢尝试;〔3〕自负的人自以为了不得,往往过高地估量自己,看不起别人,自以为是。
自负者根据的事实是虚假的,追求的目标根本不行能到达。
〔4〕自信的人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既能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能看到自己的缺点。
一个自信的人所追求的目标是真实的,因此他不会同自己也不会同别人过不去。
4、自信的作用?答:〔1〕自信为我们搭起了一个人生的平台,使我们可以主动、主动地去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使我们保持心情安静,沉着地享受生活的乐趣。
〔2〕自信是胜利之基。
〔3〕自信者乐观、好奇与专注,有目标,注重行动,体验过程,所以他们可以削减外界的干扰,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最快、最好地到达胜利的终点。
〔4〕自信永久是精确的自我定位和客观的自我评价,永久是一种进取精神和科学看法,永久是遇到困难永不低头的巨大精神力量。
自信是我们人生道路上最珍贵的财宝。
5、如何矫正自卑、自负心理?答:〔1〕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既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正视自己的缺点。
〔2〕学会与人平等相处,客观地对待自己与他人,敞快乐扉,虚心学习,总结阅历不断进步。
第二框《自信是胜利的基石》1、自卑和自负者有什么共同点?他们为什么都会远离胜利?答:〔1〕自卑与自负是一对孪生子,二者都是以自我为中心,都会远离胜利。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第二框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导学案【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通过小组自主学习、交流研讨与教师答疑完成导学案。
2、熟读教材,对有疑惑的地方用笔做上标记,课上小组研讨解决。
【学习目标】1、识记: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应该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把握的原则。
2、通过权力和义务关系的分析,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辩证思维能力。
【学习重难点】正确理解政治自由,理解政治权利和义务的关系,【预习案】1、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含义:。
2、我国宪法对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内容的规定(区分):(1)权和权。
(2)政治自由(6项):。
(3)监督权(5项):。
3、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1)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2)是和相统一的体现,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3)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4)是公民的光荣义务,是为了保卫祖国。
4、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1)含义(3个平等):。
(2)表现:任何公民的都受到保护;任何公民的都会受到法律制度;不允许任何人有的特权。
5、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
(1)权利和义务关系:(2)表现:一方面:另一方面:6、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探究案】探究一:观点一:政治自由就是人们能够无拘无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观点二:政治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关于如何理解政治自由,有以下两种观点。
你认为它们有道理吗?说说你的看法。
装订线探究二:见教材第10页。
探究三:观点一: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观点二:权利与义务是完全对等的。
你认为以下两种观点是否相同?权利和义务有先后吗?说说你的理由。
探究四: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外形简练、古朴典雅的“祥云”火炬,一经亮相便让人惊艳。
这支融合了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和现代科技的火炬,身上每一个细节,都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体现。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教学案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二、信用工具和外汇(一)信用工具:1、结算的方式:(1)现金结算(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2)转帐结算(通过银行转帐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2、常用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1)信用卡:①含义: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②优点: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③银行信用卡(代记卡):是指商业银行对信贷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2)支票:①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②分类:分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
A.在使用上转帐支票的特点:付款单位开出转帐支票后,收款单位凭支票到银行把这笔钱转入自己的帐户。
B.在使用上现金支票的特点:由付款单位开出,收款人凭票到银行支取现金。
拿到现金支票后,要妥善保存,不得存折叠;要查验金额的大小写是否一致,单位书写是否正确;在支票有效期内,到银行支取现金;支票如被银行退回,尽快向出票单位索换;不得将它作为转帐支票使用,也不能直接用它购物。
(二)外汇和汇率:1、外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注:外币不一定都是外汇。
当前,在国际市场上用于国际结算的主要是美元、英镑、欧元、日元等一些发达国家的货币)2、汇率:①含义: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我国通常用100单位外汇可以兑换成多少的人民币②判断汇率升高和跌落的标准:如果用100单位外汇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人民币汇率下降,人民币贬值;反之,亦然。
③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即:货币升值和贬值的利弊分析)●本币升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少,影响有:A出口减少,进口增加;B外资投资成本增加;C导致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D本国外汇储备贬值,但有利于偿还外债;E 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本币贬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多,影响有:A出口增加,进口减少;B外资投资成本降低;C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D本国消费相对便宜,外国游客增加。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第二框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学习要求】理解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理解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学习重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自学提纲】一.生活中的政治权利和自由(阅读材料回答探究与共享)二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1)含义(2)内容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本的民主权利)A、法律资格B、含义C、意义思考:为什么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是行使国家权利、管理国家事务的基础和标志?②政治自由A、包栝B、重要意义思考:自由是否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③监督权:A、监督对象B、监督方式2、公民的政治性义务①②③④三、参与政治生活、把握基本原则(怎样正确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1)含义(2)具体表现2、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1)权利与义务关系(2)在我国如何体现(3)怎样坚持这一原则3、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1)关系(2)怎么办【知识汇总】1、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1)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含义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注意: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由人民行使,但不是直接行使。
我国全体人民行使国家的权力的方式是间接的,即通过选举人民代表,由人民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内容: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十八周岁的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公民依法享有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和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在我国拥有选举权的主体是广泛的,但并不是所有公民都有选举权,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精神病患者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