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活第四课第二框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58 MB
- 文档页数:41
第二框我国的社会保障课后·训练提升合格考过关检验一、选择题1.我国的社会保障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组成,另外还包括其他社会保障形式。
下列对于社会保障的认识正确的是()A.我国的社会保障作为“最后一道防线”,可以保障社会生活秩序的安全稳定B.社会保障通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C.社会保障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共济功能,其既有经济保障又有服务保障D.社区服务、住房保障都不属于社会保障形式答案:C解析:A项错在“最后一道防线”;社会保障不属于初次分配,B项错误;社区服务、住房保障属于社会保障形式,D项错误。
故选C项。
2.下列对于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的共同点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要求投保人事先缴纳保险费,并使资金保值增值B.都具有互助共济特征,可以降低投保人的风险损失C.都是自愿行为,能满足投保人较高层次的保险需求D.都具有强制性,为了保证社会成员的最基本生活水平答案:B解析: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都要求投保人事先缴纳保险费,都具有互助共济特征,可以降低投保人的风险损失,B项正确;二者并不能使投保人的资金保值增值,A 项说法错误;商业保险是自愿行为,能满足投保人较高层次的保险需求,社会保险则不能,C项排除;社会保险为了保证社会成员的最基本生活水平,具有强制性,这不是商业保险的特点,D项排除。
故选B项。
3.2023年以来,某市落细落实社会救助各项政策措施,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全力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
2023年前8个月,该市共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达6.04亿元。
该市的做法()①坚持了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②调节了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有利于社会稳定③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做到了权责清晰④筑牢了保障群众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①③不符合题意,题干未涉及坚持了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也未体现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做到了权责清晰;②正确,该市运用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形成的部分社会救助资金对困难群众进行救助,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调节了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有利于社会稳定;④正确,该市落细落实社会救助各项政策措施,筑牢了保障群众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
《经济生活》第四课生产与生产资料所有制4.1 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教师版----1.(2021浙江)早在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和90%以上的企业数量。
从上述“五六七八九”中可以看出,我国民营经济是(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②推动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③增强国力、支持科技进步的关键力量④改善民生、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力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C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①不选。
从上述“五六七八九”中可以看出,我国民营经济是推动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改善民生、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力量,②④入选。
国有经济是增强国力、支持科技进步的关键力量,③不选。
2.(2018浙江)杭绍台城际高铁项目,由数家私有资本控股企业、中国铁路总公司、浙江省交通集团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建设。
这种投资模式将( )①改变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②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公正公开公平参与市场竞争③提高国有经济地位④促进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C 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没有改变,①错误。
题目主旨强调的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涉及要提高国有经济地位,③不选。
高铁项目由数家私有资本控股企业、中国铁路总公司、浙江省交通集团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建设,有利于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公正公开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有利于促进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②④符合题意。
3.(2018全国)中央《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提出,实行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三权分置”改革对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影响路径是( )①实现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②促进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③提高农业生产率④明晰土地产权关系A.①→②→④→③B.③→④→②→①C.④→②→①→③D.④→①→②→③3.C 中央提出实行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明晰了土地产权关系,坚持了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了农户承包权,放活了土地经营权,促进了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实现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政治必修二第四课知识框架一、主题概述第四课的主题为“公民的政治参与”,主要探讨了公民如何参与政治生活,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和履行政治义务。
本课涉及了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二、详细内容选举选举是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重要方式之一。
本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选举的种类、原则、程序以及公民如何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重点讲述了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以及选举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决策决策是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环节,公民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参与决策,如听证会、民意调查、公开征求意见等。
本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公民如何参与决策,以及决策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此外,还涉及了公民如何通过社会团体、利益集团等组织参与决策。
管理管理主要是指公民参与基层公共事业管理,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
本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基层公共事业管理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公民在参与基层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权利和义务。
此外,还涉及了如何加强基层公共事业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监督监督是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包括批评、建议、检举等方式。
本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公民如何进行监督,以及监督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原则。
此外,还涉及了如何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等渠道加强监督的力度和效果。
三、核心观点总结公民的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当公民能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
因此,国家应该采取措施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加强基层公共事业管理,拓宽公民参与渠道,提高公民的政治素质和文化素养,以促进公民更好地参与政治生活。
同时,公民也应该自觉履行政治义务,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实例分析以某城市居民委员会为例,介绍公民如何参与基层公共事业管理。
该居民委员会通过公开征集居民意见,制定了一份社区绿化方案。
居民可以通过居民代表大会、听证会等方式参与决策,并对实施过程进行监督。
这一实例表明,公民可以通过基层公共事业管理参与政治生活,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和履行政治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