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导学案1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2
《食品安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学生能举例说出辨别食品是否安全的常用方法。
技能性目标:通过搜集、整理资料,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性目标:1.关注食品安全,培养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
2.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统一性。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食品安全在健康生活中的意义;辨别食品安全的方法。
难点:通过分析,认同环境安全与食品安全之间的统一性。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参与式教学模式:课前学生调查、上网搜集和整理资料,制作课件;课上小组汇报,组间互评,教师引导下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达成学习目标。
四、课前准备:教师:1.课前收集关于食品安全的资料(PPT、视频)。
2.准备若干具有代表性的食品包装袋和包装盒。
3.实验用具:新鲜的粥和腐败的粥、烧杯、玻璃棒、PH试纸。
学生:1.分组选题,调查和网上搜集有关食品安全的资料,制成3分钟多媒体课件。
2.课前询问家长购买肉类、鱼类、蔬菜等食物时应该怎样挑选。
五、教学过程:(1课时)导入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系的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但生活中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如三聚氰胺毒奶粉、工业明胶果冻、毒生姜、地沟油等,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播放视频:深州市晨光肉食有限公司被检出口蹄疫的新闻。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身边的食品安全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整体感知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授新课一、怎样购买安全的食品1.展示一些平时学生常吃的小食品,它们安全吗?播放视频:“辣条的加工作坊”与“火腿肠的制作”。
2.引导学生阅读P20《中华食品卫生法》第21条,然后讨论:怎样购买包装的食品?3.非包装的鱼、虾、菜等怎么识别新鲜与否?学生讨论这些食品是否安全。
实例分析:各组对老师给出的的食品包装进行分析,判断,评价其是否合格,是否过期。
(引导学生学会读食品包装,认准QS标志)学生交流鲜肉、鲜鱼、鲜菜等的识别常识。
“一看二闻三摸四检验”(现身说法,使学生切身体会关注食品安全就在身边)二、预防食物中毒和食物污染1.演示实验:PH试纸检测新鲜的粥和放置一段时间的粥,使学生认识过期食品的危害。
食品安全教育教案《食品安全教育》教案(12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如下是细心的小编沉默帮家人们整编的《食品安全教育》教案【12篇】,仅供借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食品安全教育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透过活动,使幼儿了解厨房里的危险有哪些,并具有须的安全意识。
2、学会保护自己,避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活动准备:幼儿每人一套《安全伴我行》手册、图片。
活动过程:一、出示图(一),提问并引出主题。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厨房)2、从什么地方看出来是厨房(有刀、铲、炉等物)3、你家有厨房吗(有)厨房在什么地方4、小结:厨房里有这么多东西,小孩子个子矮,应少到厨房里去玩,为什么呢因为厨房中隐藏了很多种危险。
三、明白:一种危险:厨房中刀具的危险。
1、出示刀:玩具刀与真刀的比较。
轻和重、大和小的比较。
2、提问:厨房里的刀是拿来做什么的如果小朋友去厨房玩刀,刀不留意落在自己的脚上,会怎样3、出示图(二):一个小孩玩厨房里的刀,刀落地,差点落在幼儿脚上,真危险。
让幼儿看图和感知一下真刀,让其明白:厨房里的真刀不能玩,如果不留意落在地上,脚上都会受伤,还会砸着脚趾,很危险!四、第二种危险:厨房燃气炉的危险1、让个别幼儿找出燃气炉玩具,让小朋友想想厨房中燃气炉有危险吗有哪些危险2、出示图(三):一个小孩在厨房里自己去开燃气炉,爆出了火光,射在小孩脸上。
3、师:小朋友自己不能开燃气炉,因年龄小,掌握不好开关,燃气泄漏会中毒,还会引发燃气爆炸的。
五、第三种危险:炒菜时油爆在脸上,眼睛里的危险。
1、出示图(四),让幼儿观察后讲出:妈妈在炒菜,个子矮、年龄小的孩子不能靠近锅边,油爆在脸上、眼睛里,小朋友哭了。
2、知炒菜的油爆在脸、眼上,会烧伤、会瞎眼等。
六、第四种危险:用热水瓶自己倒水,从炉子上取放的危险。
1、出地图(五):一小女孩手抱开水瓶自己去厨房倒炉子上的开水。
初中《食品安全》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教材:《健康与生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食品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和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
3. 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和消费意识。
教学内容:1. 食品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2. 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3. 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4.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消费意识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因食品安全问题导致的健康问题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关注。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食品安全吗?食品安全对我们有什么重要性?二、讲解食品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5分钟)1. 讲解食品安全的概念: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2. 讲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食品安全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发展。
三、讲解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10分钟)1. 讲解选购食品的方法:注意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等信息,选择新鲜、合格的食品。
2. 讲解食品保存的方法:注意食品的保存条件,避免食品变质。
3. 讲解食品加工的方法:注意食品的加工卫生,避免食品被污染。
四、讲解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10分钟)1. 讲解食物中毒的特征:潜伏期短,一般食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发病,表现为腹泻、腹痛,有的伴随呕吐、发热。
2. 讲解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不吃生冷食物、不洁瓜果、腐烂变质食物、未经高温处理的饭菜、生水,少吃、不吃冷饮、零食等。
五、讲解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消费意识(5分钟)1. 讲解合理膳食:注意饮食的多样性,合理搭配食物,保证营养均衡。
2. 讲解消费意识:学会辨别食品的真伪,选择安全的食品,维护自己的消费权益。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
2. 让学生反思自己的饮食习惯,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食品安全概念和重要性的理解程度。
四年级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导学案-食品健康与安全一、导入环节今天我们要谈论的主题是食品健康与安全。
同学们,你们每天都要吃各种各样的食物,不同的食物对身体的影响也不同。
那么,如何才能保证安全的饮食呢?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食品健康与安全相关的知识。
二、新知讲解1.食品的种类食品分为五大类:谷类、蔬菜、水果、肉类、奶制品、豆制品。
同学们应该都听过“营养搭配”这个词吧,它的意思是我们在饮食中应该多样化地搭配各类食品,让身体吸收更全面的营养。
2.食品的安全问题在我们大家喜欢的食品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些安全问题。
比如,吃过期食品会引起各种各样的身体问题,尤其是食品中含有的细菌,容易导致胃肠炎等疾病。
而食品中含有的重金属和有害物质也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伤害。
3.预防食品安全问题的方法为了保障食品的安全,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选择正规的商家购买食品;•选择新鲜的食品;•注意食品的保存;•注意食品的烹饪方法;•不吃过期的食品。
三、案例探究小明生病了,据了解,他吃了一袋过期的薯片。
我们现在通过这个案例来思考食品的健康与安全。
1.小明吃了过期薯片,会有什么危害?过期食品中的细菌和霉菌会导致身体不适,腹泻和呕吐等症状。
2.哪些措施可以避免过期食品对身体的危害?•不购买过期食品;•定期检查食品的生产日期;•在食用之前检查食品的外观和气味。
3.提供一份食品健康的餐单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食品健康知识,我们提供以下饮食搭配的建议:•早餐:牛奶、鸡蛋、面包;•午餐:烩鸡肉、蔬菜沙拉;•晚餐:烤鱼、西柚。
四、归纳总结通过今天这个班会,同学们应该掌握了食品的种类及安全问题,同时也知道了如何预防食品安全问题。
同时,我们提供了一份食品健康的餐单,希望同学们能够采纳。
今后,同学们在吃东西的时候,要格外注意食品的安全和健康,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食品安全法与饮食卫生“五四”制》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了解食品安全法的相关内容和意义。
2.掌握饮食卫生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性。
3.了解“五四”制在饮食卫生中的应用和意义。
二、导学内容
1.食品安全法的相关内容和意义。
2.饮食卫生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性。
3.“五四”制在饮食卫生中的应用和意义。
三、导学过程
1.食品安全法的相关内容和意义
食品安全法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法律,其主要内容包括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餐饮等环节的监管规定。
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可以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2.饮食卫生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性
饮食卫生是指保障食品卫生安全,预防食源性疾病的一系列措施和规范。
饮食卫生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会导致各种健康问题,甚至引发严重疾病。
3.“五四”制在饮食卫生中的应用和意义
“五四”制是指早餐要吃得好,午餐要吃得饱,晚餐要吃得少,不吃零食,不喝饮料。
这种饮食习惯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预防肥胖和疾病的发生。
通过遵循“五四”制,可以有效改善饮食结构,提高饮食卫生水平。
四、导学总结
通过进修本次导学案,我们了解了食品安全法的相关内容和意义,掌握了饮食卫生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性,了解了“五四”制在饮食卫生中的应用和意义。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平时生活中注重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身体健康。
食品安全的教学设计课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食品安全与营养》教材第三章“食品污染与食品安全”,具体内容包括食品污染的类型与危害、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食品安全控制措施以及消费者如何做到食品安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食品污染的类型及其对人体的危害,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2. 让学生掌握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控制措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食品安全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食品污染的类型及其危害、食品安全控制措施的实践应用。
教学重点: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消费者如何做到食品安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展示(如食品样品、检测仪器等)。
2. 学具:学习笔记、讨论小组、调查问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组食品安全事故案例,引发学生对食品安全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食品污染的类型及危害。
(2)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
(3)食品安全控制措施。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食品安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5. 案例分析:分析食品安全事故案例,让学生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食品污染类型及危害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2. 食品安全基本知识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3. 食品安全控制措施生产环节流通环节消费环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食品污染的三大类型及其危害。
(2)列举三种食品安全控制措施,并说明其作用。
(3)谈谈你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关注食品安全的?2. 答案:(1)食品污染的三大类型: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
危害: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如食物中毒、慢性病等。
(2)示例:食品生产许可制度、食品安全追溯体系、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
(3)示例:购买食品时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等信息;避免购买过期、变质食品;关注食品安全新闻报道等。
【教学设计】《食品安全》教案教学设计:《食品安全》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意义。
2. 掌握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识和技能。
3. 培养学生良好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惯。
二、教学内容1. 食品安全的定义和背景知识。
2. 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及其预防措施。
3.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监管机构。
4. 食品标签的解读和选择健康食品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集体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整体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交流。
2. 案例分析:选取真实的食品安全案例,让学生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 视频展示:观看相关的食品安全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食品安全问题。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食品生产企业或市场,亲身感受和观察食品安全的实际情况。
四、教学评价1. 个人报告:让学生撰写关于食品安全的个人观点和体会。
2. 小组展示: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他们对食品安全的理解和探索。
3. 综合测试:通过选择题、问答题等形式进行考核,评价学生对食品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PPT课件:包含食品安全相关的图片、图表等资源。
2. 食品安全视频:选取准确、生动的视频资源,供学生观看研究。
3. 食品标签样本:准备一些真实的食品标签让学生进行解读。
六、教学计划1. 第一课时:引入食品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
2. 第二课时:讲解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及其预防措施。
3. 第三课时:介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监管机构。
4. 第四课时:教授食品标签的解读和健康食品选择的能力。
5. 第五课时:学生实地考察活动。
6. 第六课时:学生个人报告和小组展示。
7. 第七课时:综合测试和总结反馈。
以上是《食品安全》教案的基本内容和教学安排。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学生全面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食品安全意识,提高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识别和解决能力。
三年级食品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导学案-食品安全
一、导入
1.问候及介绍自己
老师:大家好,我是你们的班主任。
今天我们开展一次关于食品安全的主题班会,请大家积极参与,并能掌握一定的知识。
2.引出话题
老师:今天我们要聊聊一个很重要的话题,那就是食品安全。
大家知道什么是食品安全吗?有没有发生过因为食品问题引起的疾病?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二、学习
1.食品安全概念
老师:食品安全是指食品符合人类健康需要,并不会危害人体健康的一种状态。
如果食品不安全,就有可能引起各种疾病,这样患病的人就会很痛苦。
2.常见食品安全问题
老师:根据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食品问题,我整理了一些,供大家参考:
•食物中毒
•体内寄生虫感染
•食品添加剂残留
•食品不新鲜,影响口感及健康
•食品营养成分不足,或过多
3.食品安全解决方法
老师:为了更好地维护我们的身体,我们应该采取一些解决方法。
比如:
•吃新鲜食品,并注意保存方式;
•注意饮食的卫生;
•少吃油腻、辣的食品,多吃蔬菜水果;
•吃合理的营养搭配饮食;
•远离不正规的小摊贩。
三、讨论
1.大家生活中遇到过哪些食品安全问题?
2.你们觉得生活中大家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
四、总结
老师:今天的主题班会我们讲了有关食品安全的问题,你们有了很好的讨论。
大家觉得这些问题解决起来困难吗?
(学生可就难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
五、作业
观察今天的饮食,并在明天回答以下问题:你今天的饮食中每一道菜品都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吗?你今天的饮食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吗?。
第四节食品安全
【课堂导入】
在农田、果园、菜地中使用一些国家明令禁止的剧毒农药和大量化肥,由于这些化学物质作用的毒性持续时间较长,会残留在粮食、蔬菜、果品中,同时这些污染物还可以随雨水进入土壤,也可以进入水塘中,然后进入鱼虾体内。
我国某地湖泊受到农药污染后,有不少鱼身体变形,烹调后药味浓重,被称为“药水鱼”。
这些药水鱼可以造成数百人中毒。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几种鉴别食品是否安全的方法。
2.尝试利用pH试纸测定液体食品是否腐败的方法。
3.联系我们身边事,关注食品安全。
【学习过程】
一、课前热身:
1.营养物质的吸收:营养物质通过__________进入__________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几种营养物质都是在小肠内被吸收的,所以说,______是最主要的吸收器官。
2.小肠的内表面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_,所以小肠的内表面积增大了;小肠绒毛内有________和___________,它们的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物质很容易通过;
3.营养物质被吸收后,许多________在细胞内被分解而释放能量;_______被从新合成蛋白质;______和________合成脂肪。
二、自主学习:
1.我们在购买食品时,要注意食品______问题,看其是否符合食品质量安全的基本要求。
2.食品安全问题可分为:_____________问题、___________问题和__________问题三种问题。
3.若将溶液滴在pH试纸上变红色,溶液为____性,如果为蓝色,则溶液为___性。
4.在我国,“______标志”是食品进入市场的标志,其表明食品符合质量安全基
本要求。
三、合作探究
证明食品变质的实验:
取A,B两个干净的烧杯,分别加入新鲜的粥和已在温暖地方放置几天的粥。
用玻璃棒分别蘸到A,B两个烧杯中的液体,滴在A,B两张PH试纸上,观察到的现象是;A试纸变为色,B试纸变为色。
说明。
除了用实验证明之外,还可以通过、等方法鉴别粥是否变质。
四、合作研讨:
1.有人把冰箱当成了食品的保险箱,对此你有何看法?和小组同学讨论:从食品安全的角度考虑,使用冰箱保存食品应注意什么?
2.有人说有“虫眼”的蔬菜和水果,农药含量少。
小组讨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自主构建:这节课学完了,请将本节课内容的知识网络图画出来。
【知识长廊】
地沟油上餐桌不是一两天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城市的下水道成了一些人发财致富的地方。
他们每天从那里捞取大量暗淡浑浊、略呈红色的膏状物,仅仅经过一夜的过滤、加热、沉淀、分离,就能让这些散发着恶臭的垃圾变身为清亮的“食用油”,最终通过低价销售,重返人们的餐桌。
据报道,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至300 万吨。
一旦食用,则会破坏白血球和消化道黏膜,引起食物中毒,甚至致癌。
“泔水油”中的主要危害物——黄曲霉素的毒性则是砒霜的1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