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乡镇书记扶贫民情日记【共3篇】
- 格式:doc
- 大小:4.49 KB
- 文档页数:2
第一书记扶贫民情日记第一书记扶贫要做到抓好基层党建、抓好村民与村集体经济发展、抓好村容村貌整治建设的同时,抓好村民的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文化精髓,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第一书记扶贫民情日记,欢迎阅读。
第一书记扶贫民情日记篇一:8月18日星期六中雨自从7月10日xx罕见的大雨冲垮了我们住所附近的河堤、道路、桥梁特别是我们上网的网线后,写东西的激情一下子就如潮水般退了下来。
一个多月没法上网的日子始终懒得提笔写点东西,连我主推的“第一书记”下乡记也停了很长时间。
近几日网线终于修好了,与世隔绝的日子终于过去了,莫名徒添了一份幸福的感觉!想想那些关心支持我的同学、同事和朋友,不敢懒惰,还是应该把我的工作和生活汇报给他(她)们,以了却对我的那份牵挂!到村挂职已近4个月,走访工作也已近尾声,虽然党建工作稍有起色、两委工作方式有所转变,但村民盼望的实事还没有什么大动作。
最近天气实在炎热,右腿也被小虫叮咬到化脓,但一想到村民期盼的目光,我就咬牙坚持在村里工作。
村子中央有一块近5亩的土地,原来是村小学,现在小学早就被拆的不见了踪影,上面种满了不值钱的杨树和一座违章的猪舍。
这个地方确实是适合建个休闲娱乐的广场,农民也有这个需要。
再说如果这5亩地上只要被一户合法建了房子也就没这个可能了!现在给咱空着,那不是天意吗!尽管一分钱没有,我硬着头皮决定建广场。
土地被分到19户手中,占地和伐树肯定是没钱补偿的,必须把村民的工作做到无偿奉献的程度!只要有一户不同意广场就建不起来!当然我可以承诺被占土地等后面动地的时候给补上。
最近一直在忙着走访村民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和找人做广场设计,前后已找了两拨人做设计,总之进展不错。
另一个就是建xx农产品推广合作社的事情,产品包装早就设计好了,原来计划让部分村民出资经营,人员已经找好,可镇上不同意,非要让建集体企业。
我也希望建集体企业,可集体企业谁来出资和经营?村里是一分钱都没有!我多么希望八月十五能见到产品啊!难啊!缺钱!再一个就是处理石屋山后果园承包和接待及解决上方的问题,如果用语言表达的话2小时也说不完,今天就不再啰嗦了,下回会慢慢分解。
第一书记驻村扶贫民情日记六篇导读:本文第一书记驻村扶贫民情日记六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今年的1月28日,我和往常一样在前往大南沟驻村工作队驻地之前,到卓资山镇观音庙移民楼对所包扶的贫困户兰贵荣家进行了例行走访,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去他家了,每去一次给我的感觉就不一样,一进家门一股热气扑面而来,环顾家里家外干净整洁,兰贵荣妻子牛利英与婆婆及儿子围坐在茶几前正在挑拣豆芽,我坐在老人跟前与老人拉起了家常,询问老人楼房好不好,老人满脸高兴地说:“真好!”说起动员老人到移民楼居住,真是付出了极大的辛苦,兰贵荣一家是2017年易地搬迁户,他们一家三口人2018年5月已经搬迁到新楼房居住了,旧房就剩下80多岁的老母亲一人居住,我们驻村工作队一次一次地登门做工作,老人就是不愿意去楼房居住,她总说,“自己岁数大了,活一天算一天,现在还能自理。
”我们知道这是老人的传统思想在做怪,于是我们通过做老人子女的工作,共同形成一个合力,终于把这件事情办成了。
兰贵荣家属于特殊家庭,妻子双眼残疾,儿子受母亲遗传双眼视力高度近视看书学习得靠放大镜,对于这样一个家庭,只靠兰贵荣一人种地收入,虽然有低保、残疾人补贴、及各项保障措施,但对于今后及将来,光有这些远远摆脱不了贫困,2018年搬迁到卓镇后,兰贵荣先后在苏宁电器和各个工地打工,冬天缝足球每月固定收入能够达到3000元左右,孩子能够就近在大庆街小学上学接受好的教育,我相信他们家的未来一定是美好的。
篇二近日,我们驻村工作队在走访入户的过程中了解到,村里好几户的羊和狗都莫名其妙的丢失。
村民反映的情况引起了我们驻村工作队的高度重视。
为了防止村民财产丢失,我们决定挨家挨户的进行宣传教育,共同做好防范工作,提升村民安全意识。
上午10时20分,当我和镇干部王登云刚从西队村民杨五元家宣传政策出来后,在俎千岁家门前发现3名可疑人员正在疑似盗窃。
随即,我准备上前询问,3名可疑人员见我朝他们走来,突然驾车逃跑。
【精准扶贫】驻村第一书记民情日记三篇篇一今天,我和嘎查支部书记一起到朝格图家了解玉米收割进度和今年的收支情况。
由于今年他家打井比较晚,5月下旬才播种,玉米地又是泛碱的新地,土地肥力差,长势受了一些影响。
不过朝格图见到我们后,还是欢喜的说:“今年有了草料,我家的牛羊产业可以发展壮大,得谢谢国家的扶贫政策,感谢帮扶单位。
”驻村以来,我多次深入到贫困户家中、田间地头,拉家常、讲政策、算细账、话脱贫,了解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和发展愿望。
当了解到朝格图家因学、缺土地致贫时,我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审批打井手续,争取了扶贫项目资金2万元,旗政协办公室投入资金12146元,为朝格图家新打深井1眼并配套,为60亩水浇地配套了滴灌设施。
当了解到朝格图当年40只羊的绒毛只卖了1923元时,我和同事与他盘坐在一起,分析增量不增效的症结,先找到病根,然后对症下药,最后帮助他卖出了20只山羊,买回了15只小尾寒羊种羊。
以小尾寒羊多胎性、生长快、出肉率高来改良畜种,利用秸杆、玉米发展舍饲养殖、羔羊育肥,促进朝格图家养殖业发展,提升脱贫攻坚帮扶工作成效。
另外,朝格图的大女儿今年高中毕业,顺利报考了内师大生物科学专业,但拮据的家庭收入,让一家人又皱起了眉头。
知道这件事后,我与同事积极帮助申报自治区教育助学、市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助学,同时争取社会救助,成功申请了“国酒茅台助学”、“泛海助学”,接受了旗蒙医院20xx元的助学金。
篇二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扶贫故事题目是“履职尽责、砥砺奋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做贡献”。
我是20xx年6月组织委派我担任白海子镇小东号村委会驻村第一书记。
驻村以来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扎实工作,牢记职责使命,一心一意抓扶贫,时刻战斗在扶贫攻坚第一线。
记得去年在金秀店村土地确权召开村民大会上,有一户外出户的孩子回来确权,他的父亲已经死亡好几年了,但是户口没有注销就要分地,村民们悄悄和我说这个小伙子是个小混混挺厉害,村民们对他敢怒不敢言,场面一直僵持到下午四点多。
驻村第一书记扶贫民情日记三篇真心实意为扶贫尽职尽责做工作2018年9月8日星期六天气晴自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为了确保扶贫工作的成效,针对不同的致贫原因,分类指导,制定不同的帮扶措施。
红格图村的致贫原因各不相同,有的因学致贫,有的因病致贫,有的因为住房不安全,有的是没有劳动能力等,我们根据贫困户们不同的致贫原因,经过逐户研究,制定了各户的帮扶计划,每周我都抽两到三天时间去贫困家中走访,人问候了他的病情、和生活起居。
张忠厚对我们说:“无双至,祸不单行呀。
去年107辍学照顾他。
随后我安慰了冯忠绪,并对张忠厚说:“学尽量别辍学,这样上学的机会不多。
”“感谢党、感谢扶贫工作队,忠绪的日常起居我来照顾,决不能让侄儿念不成书。
”*飞)倾全力2018年8访20174口人,妻子和小儿子条件很艰苦。
妻子也是残疾人,行动不便,坐在炕上看见我们进来冲着我们打招呼,灶台边放了很多木棍,便于妻子生火做饭,家里全凭孙利文每天放牛回来收拾。
孙利文说:他家种了10亩地,养了5头牛,他和妻子享受着农村低保,这就是这家人的全部收入来源。
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小儿子,孩子才3岁,从小就是“斗鸡眼”,走路总是摔跤,又没有时间和门路带孩子看病,家里仅有的几头牛也舍不得卖,自己也没去过大城市,有些担心。
我们劝说道:孩子是家庭的未来和希望,千万不能耽误治疗,现在才3岁正是治疗的时期,再等长大了机会就错过了,治疗的效果就不一定好了,作为父母要拿主意,下决心,尽早给孩子治疗,我们驻村工作队会积极帮助联系医院,提供的便利,让孩子尽早接受到最及时的治疗。
妻子听到这,眼中满含泪水,欲言又止,孙利文若有所思,其实我们都能看出来,钱是贫困群众看病的软肋。
我们继续劝说道,孩子的治疗不能再耽搁了,要给孩子一个健康的童年和完美的人生,现在国家健康扶贫的力度很大,住院治疗的费用报销比例能达到90%,看病花不了几个钱,只是在外地医院看病必须得先期垫付,可是为了孩子也要下定决心啊。
第一书记扶贫民情日记:走访村民
第一书记扶贫民情日记:走访村民
2018年6月26日星期一天气多云
贫困户李建明的情况始终让我放心不下,今天和往常一样我又开始了“串门行动”。
走在卧龙村平坦的路上,不时碰到在路边聊天的村民,他们很热情地和我打招呼,村里所有人也都已经认识我了。
还没走进他家,李建明便从窗户看到了我,便出来迎接。
这时他还没有洗漱,家里有点杂乱还没顾上整理,不大的小院里也是一片狼籍。
他的妻子本来就病情严重,前几天夜里又不小心下地摔伤了,现在更卧病在床无法自理。
我坐在他们的炕头上,与他们面对面的交流。
交流的整个过程让我深切地体会到他们“倾诉”的意愿很强烈,愿意和我们交流。
李建明的妻子更是一边说话,一边掉眼泪。
我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们,别着急,在党的关怀下幸福生活一步一步向咱们靠近,要勇敢战胜病魔,在党的扶贫政策和引领下,一定能摆脱贫困走上幸福道路。
他把自己希望得到帮助的情况和我反映,我一一记下,承诺帮他向有关部门咨询有关政策。
希望通过我对国家政策的宣传能够让他们对生活重燃信心。
安抚完之后我还是不放心,就去县里给李建明妻子买了些碰伤药和一些她常用到的药,返回他家把药送到他们手里,并认真嘱咐他们该如何服用以及服用期间主要的事项,并叮嘱平日里
要多加小心,注意休息。
看到他们脸上的微笑,我便放心的离开了。
第一书记扶贫民情日记:精心准备积极迎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2018年7月11日星期六小雨昨天晚上七点半接到镇驻村办紧急通知,今天旗委聘请的第三方评估机构要对旗相关部门和各苏木乡镇的扶贫成效进行评估。
听到这个消息后,我们驻村工作队既紧张又期待,紧张是因为我们还有一些细节没有完善,期待是因为我们驻村工作队没明没夜的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很多辛苦,很想检验一下我们的工作到底做的扎不扎实,还有那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为此,我们驻村工作队全体成员放弃周末休息,也不记得是第几个没有休息的周末了,从昨天接到通知,就开始对近期所做的工作进一步完善。
新发下来的明白卡还有五十来户没有填上去,我们驻村工作队与扶贫协理员共同加班,力争连夜完工。
然后我把村档案又重翻了一遍,包括贫困户登记表、贫困户申请表、村民大会评议记录、评议结果、行政村表决会议记录、贫困户初选名单公示、贫困户确认报告、贫困户审核确认情况公示及相关影视资料等又重新捋了一遍,只到确认无误后才松了一口气。
又对近期工作回顾了一下,写了份总结,以备检查组了解情况时汇报工作。
还有就是群众满意度,说句实话,驻村以来,我们驻村工作队全体成员群策群力,真心帮扶,也做了很多工作。
特别是我们走访农户,了解实情,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得到了村民们的普遍好评,应该问题不大。
检查组终于来了,天上下着蒙蒙细雨,气氛很紧张,检查组和我们的交流不多,一是让提供村级档案,二是提供常住户花名,这些都有,我们都照办。
然后对我们驻村工作队的宿舍、厨房、办公场所以及工作台账、民情日记、驻村工作计划、村发展规划等一一拍照登记。
接下来就是入户调查,这也是检查的重点,每一户都问半个小时左右,问的很细。
入户调查整整走访了一天。
晚上结束的时候,我问调查组我们的工作做的怎么样,她们说,没啥大问题,你们这的村民满意度挺高的。
听到这句话我们的心踏实了一半,感觉我们付出再多也值,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回报。
精选精准扶贫民情日记三篇篇一今天上午9:00我和驻村干部xxx同志一起来到了驻点xx居委会,与党员及群众代表进行座谈。
在座谈会上,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交流讨论的气氛至始至终轻松、热烈,他们畅所欲言,不仅道出了心声,而且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建议。
基层的意见实实在在。
有的反映村组沟渠堵塞了、鱼塘变臭了,有的提出个别小组道路不好、雨天出行困难,有的认为建设道路征地补偿不到位,谈出了基层党员、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
57岁的老党员xxx是个敦厚、质朴的老人,由于在20**年积极响应土地挂钩工作,成为第一个搬迁户,但由于当时工作的失误造成了老人的宅基地一直未安置好,村组干部几经协调都未能解决。
我在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主动与老人沟通,了解他的心声,并与相关对象户和村组干部一起会商这件事,在协调多方利益之后拿出了一个双赢的意见,既解决了老人多年来宅基地的困扰,又程度了降低其他对象户的损失。
事后,老人紧紧的握住我的双手,久久不肯松开。
看着他真诚的面孔、中肯的表情、积极的态度,听着亲切、热情、纯朴的话语,愈加觉得基层党员、群众的可亲可敬,也看到了一个地方发展的希望所在和动力所在。
xx组xx片的变电所由于一直以来的管理不善造成了原有变压器被盗,有党员代表反映近期的接连下雨会让已有的变压器受潮损坏,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立即联系镇供电所协调解决变压器的问题,并且组织劳力将变压器转移到安全干燥的地方,为村集体挽回了不必要的损失。
下基层是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不仅仅是有着基层情况和群众意愿,同时也是基层干部对群众感情的真实记录。
不仅要嘴上说着老百姓,更要心里想着老百姓。
要做百姓的贴心人,要带着感情下基层,带着感情去倾听百姓呼声、了解百姓的困难,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难。
篇二今天,冒着辽东山区铺天盖地的雪,和同事去社科院的扶贫点新宾县响水河子乡扶贫。
今天主要是走访贫困户,并和乡领导座谈。
说实在话,几年来,每年都会有几次到省内的一些城市和农村社区走访贫困户,这其中既有单位的扶贫联系点,也有个人的联系点。
扶贫民情日记精选3篇扶贫民情不应该只是一种形式,而是应该切实地为村民干实事,下面为大家精选扶贫民情日记,欢迎阅读!扶贫民情日记一3月12日星期三晴今年初,在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市水利局党组高度重视,专题研究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确定了“开门搞活动”的原则,要求党员干部要全面深入基层一线,广泛开展调查研究,走访普通群众,了解民情民生,开展结对帮扶。
真正让党员干部受到教育、转变作风,让群众得到实惠,密切感情。
3月12日上午,根据市局党组统一安排,机关全体干部职工集体乘坐公交汽车赶到麻城市龙池桥办事处**村开展民情大走访和与生活困难群众“结对帮扶”活动。
恰巧3月12日,也是国家确定的“植树节”,所以在这次走访活动中,局里还专门安排全体党员干部参加**村的集体植树和清理渠道活动。
由于上午要参加有关会议,集体植树和清理渠道的活动我因故未能参加,多少有些遗憾。
会议结束时,已近晌午,我顾不上中饭,急忙驱车赶往村里,与同志们一起汇合。
赶到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快一点多了。
**村村委会对我们这次民情走访活动十分重视,专门安排村组干部帮助我们联系农户和带路。
在村妇联主任的引领下,我急忙赶到了此次走访活动中的联系对象,困难群众占洪波的家中。
大老远就看到门口一位60多岁的老人正在门前正忙着做家务活,一见到我们,老人显得十分高兴,伸出长满老茧的手,握住我的手不放,连声说着欢迎。
村妇联主任介绍说,这是占红波的父亲,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
老人说,我知道你一会儿要过来。
估计在这之前,与我一起负责联系和结对帮扶这家农户的局水资源科潘金雄同志已经来过这家并进行了走访和慰问。
老人可能是从他那里已经知道我马上要过来的消息。
进屋坐下,房子是一栋三层高的旧楼房,好像正在装修之中。
占洪波的父亲非常热情,给我倒了杯热茶。
老人说,洪波这孩子,卧病在床已经好几年了,至今生活不能自理。
这几年,全靠小儿子,在附近靠做木匠,挣几个钱,把这个家撑起来。
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日记三篇导读:本文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日记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时间过得很快,屈指一算,驻村已经半个多月了。
今天在乡政府里参加会议。
主席台上,县级领导和各部门专家行色匆匆地进来,简洁有力地布置完任务后,又急急忙忙地去了下一个乡镇。
一天里,主席台上换了五批领导和专家。
我在下面紧张地记笔记,生怕丢漏了一个字,因为台上的领导和专家所讲的内容,正是我半个月工作中遇到的许多无法解决的难题。
参加工作已经三十多年了,我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临近毕业的学生时代。
千头万绪的扶贫工作容不得我有片刻的松懈。
一天的会议结束后,我揉了揉红肿的眼睛,匆匆地向驻地奔驰。
附近的村户都已经熄灯了,我又开始坐在电脑前整理笔记。
笔记整理好以后,我翻出以前的问题清单,对照着新整理的学习笔记,一遍又一遍地思考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该如何安排。
关电脑的时候,时间已经过了午夜十二点。
从作为扶贫干部走进贫困户家的第一天起,我就感觉到自己的肩上已经挑起了一副千斤重担。
记得第一天进村入户的时候,正是数四九的时候,我们几个人穿着大棉袄坐在装有空调的汽车里都不觉得暖和,但当我看到,几家贫困户家里都没有生火炉。
我询问他们家里是不是无煤可烧,他们说:家里的煤足够烧,白天有太阳照着不冷,天黑的时候火炉就生着了。
当时,我的鼻子一酸,差点没有忍住自己的眼泪。
我是农民的儿子,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年迈的父母亲至今仍然居住在村子里。
我内心深处对勤劳简朴、吃苦耐劳的父老乡亲存有深厚的感情。
今天,我以扶贫干部的身份再次回到农村,一定要想办法帮助他们摆脱贫困的现状;上不辜负党组织的重托,下不辜负山山沟沟对我的养育之恩。
篇二由于工作需要,3月26日我被调整到四道沟任驻村第一书记,我到的第二天就进入了工作状态,熟悉情况,调整帮扶的贫困户。
在了解了新情况后,让我越来越感到,第一书记不是一个简单的称谓,而是一种厚重责任。
我在思考: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建档立卡贫困户身上,那其他农户生活的怎么样?趁着摸底排查的机会,我为什么不详细的了解一下其他农户的情况,他们中间有没有致贫的,村里的五保户生活的咋样?未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范围且年龄较大的群体有没有困难?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行两人开始了走村串户掌握情况。
第一书记扶贫民情日记4篇第一书记扶贫民情日记:心系农村情系群众2018年6月9日星期六天气晴今天一早,我和回村任职优秀人才陈政豪同志来到顶兴局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昨天,村长冯来云和我说村里的高存有因为年老体弱,拆房无力,有可能影响危房改造的进度,我便前去查看情况。
高存有一直有气短的毛病,而老伴也是关节疼痛年老体弱,俩人都不能干体力活,儿女都在打工,一时半会儿回不来,没有帮忙的,担心在进“五月”之前拆不了房。
了解情况以后,我第一时间与集宁区卫计局领导进行联系,卫计局领导又与乌兰察布市第三医院的扶贫科室进行联系,沟通以后,三医院的同志愿意为高存有进行免费体检,察看病因。
我和高存有说:“房子可以晚拆一天,但是病情一天也不能耽搁,明天早上我来接你去医院,你的儿女顾不上管你,我管你!”于是,我和陈政豪同志接上了高存有,拿上他的证件来到了三医院进行了体检,经过医生检查以后,鉴定高存有患有肺气肿,以及肺部感染,并开具了病情证明,指导用药情况。
回去的路上高存有从身上拿出皱巴巴的一百块钱、双眼闪着泪花说:“我的子女们都从来没有拉我坐汽车去街里看病,是你们让我知道了自己的病情,最起码我放心了,这一百块钱你们拿上买盒烟吧”。
我们坚定的拒绝了老人的好意,并安顿老人留着这些钱自己买点水果吃吧。
回到老人的家里,我联系了几名工人,一起帮助老人搬家、拆除了危旧房屋。
在走的时候,高存有紧握着我们的双手,久久舍不得放开。
我在想,有时候群众需要的并不多,只需我们真挚的问候,真诚的关心,走进他们的生活,来到他们的心里,了解他们的需要,关心他们,帮助他们,爱护他们,解决他们提出的实际困难。
只有这样,基层的工作才会做的越来越好,越来越顺利,越来越精彩!2018年5月2日4月20日,我被组织派驻千二营任第一书记,经过三天旗委组织的脱贫培训后,我的驻村工作正式开始。
面对新鲜的工作模式和陌生的工作环境,开展工作难免会捉襟见肘,为了找好工作切入点,我决定先入户调查了解情况。
乡镇扶贫工作需要广大基层干部的通力合作,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2018年乡镇书记扶贫民情日记,看看基层干部是怎么进行扶贫工作的吧!
篇一
2018年6月5日晴
今天,对邢xx老人进行了又一次地走访。
邢xx64岁,独自一个人生活,对她采取的帮扶措施是社会兜底。
一进院,老人正在忙乎着喂羊,边让我进屋边说:“亏得政策好,你们宣传的也到位,这不是我前天刚抓回五只羊,羊圈也快盖好啦!”我故意逗老人说:“您这都60多岁了,还忙乱这些干啥呢。
”老人笑着回答我:“小康你莫非忘啦,上次你来还跟我说了很多小型养殖和庭院种植的好处,我也思慕啦,国家政策已经扶持我好几年啦,不能紧得靠国家养活,趁现在还能干动,养几只羊增加收入,减轻国家负担,把贫困户的帽子彻底摘掉。
”我听后非常感动,这是一名多么朴实厚道的中国农村妇女,我相信她的话也能代表得了千千万万中国农民的心声。
篇二
2018年6月7日星期四晴
早上七点钟,和往常一样,吃完早点后,我和队员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按照上午工作安排,我要去结对帮扶贫困户肖拴柱家开展入户调查,之前去过三次肖拴柱都不在家,希望这次不要再白跑一趟。
临走前,精准户杨栓后来反映移民村有一电线杆底部裂缝严重,出现一定程度的倾斜,存在安全隐患。
接到村民反映后,我和队员第一时间骑上村会计的摩托车赶往3公里外的移民村实地查看具体情况,经认真勘查发现电线杆底部有多处裂缝,如遇外部碰撞可能出现断裂情况,使村民受到安全威胁。
勘查后,我立刻与镇领导进行电话沟通,镇领导表示将马上联系xx市电力部门寻求解决。
处理完这一接访问题后,再次前往肖拴柱家,肖拴柱家依然大门紧闭,又一次扑了个空。
随后我们又去了另外一户贫困户家开展入户调查。
入户调查后我们便返回村委会,到村委会已是十一点半。
我们还没坐稳,突然进来4位陌生人,有一位同志手里拿着摄像机,我心想这会不会是暗访组。
我一询问得知是xx市组织部的督导组。
我们接待了督导组一行,督导组的同志查看了签到考勤簿、驻村日志,询问了驻村工作和党建工作开展情况。
经过检查,督导组对我们的工作表示肯定,并对党建等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刚送走督导组的同志,手机响了几声,是西夭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发来的微信,想到三应坊村交流工作。
20分钟后,西夭村驻村工作队队长仇红伟来到我们办公室,查看了党建等相关工作资料,我们互相交流了工作经验,共同探讨了今后的工作,都表示今后要加强工作队之间的交流,共同把驻村工作做好,实实在在为群众做些事情,为脱贫攻坚工作作出更大贡献。
我们再三挽留,西夭村的两位同志执意要回西夭村与其他队员一起吃饭。
随后,我们4位队员一起做了午饭,吃完午饭已接近2点,我们准备稍作休息后再开展下午的工作。
躺下不一会儿,一名怯生生的年轻村民再窗外张望。
我看到后打开窗户主动询问并将他请进屋里。
原来,这位村民的老母亲突发脑出血住进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后又
查出患有严重的肺部感染疾病,需要长期住院观察治疗,从发病当日至6月7日,前后向医院交了押金近4万余元,已花光家里所有的积蓄,医院通知今天必须再交3000元住院押金,在无依无靠的情况下没办法的情况下,想到了三应坊驻村工作队,希望政府及驻村工作队能够施以援助,救救他的母亲。
听完冀海地的诉说,我立即与他的姐姐取得联系详细了解了情况后,并与村委会、自然村三方写一份大病救助的申请,我们拿上写好的申请表及时前去隆庄政府向聂海军镇长进行了详细的汇报,聂镇长听完我们的汇报后,当机立断筹措2000元资金交给了我,并嘱咐救人要紧,尽快把救命资金送到患者家属手中,缓解家庭燃眉之急。
第二天一早,我和单位党组书记、队长梁俊利带了牛奶、水果等慰问品去市中心医院看望患者,并将这2000元交到患者亲属手里。
在场的冀海地和她的姐姐及其亲属深受感动、热泪盈眶,真诚感谢党、感谢政府在他们家庭最艰难的时候伸出了援助之手,使我们家庭渡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在返回xx镇三应坊村的路上,病人家属给我发来短信再次代表全家感谢镇政府及各级领导的关心,并表示没想到各位领导能第一时间想到群众,第二天一早赶到医院送来救命钱。
我也深受感动,并回复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希望你的母亲能早日康复,有什么困难再向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心尽责的为你们服务并继续跟踪下去。
篇三
2018年5月8日星期二天气晴
天色渐晚,伴着落日的余晖,我们准备走访2017年新识别的贫困户张国忠,这个时间是他们一天里能闲下来的时侯。
张国忠一家3口人,他本人患有心脏病,妻子患有大肠穿孔,孩子是智障。
他们一家租住在外出打工村民留下的房子里,走进屋里看到的是阴暗狭小的房间,家居用品七零八落散了一地,妻子带着口罩默默的站在一旁。
在我们说明来意后,张国忠开始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他言语中透露着对村里的人为他们捐助治病的感激之情,看到他们与病魔抗争的精神,看到一家三口努力改变生活的状态,我的心里充满了敬佩。
我们在宣传产业扶持政策时,张国忠提出疑问说:“失去了劳动能力,还怎么能搞生产呢?”是啊,身体好起来,一切才会好起来。
临走的时候,我留了一点钱给他们一家,用自己微薄之力表达我的同情,同时告诉他,如果缺劳力,我们驻村队员会帮助他搞生产,她的妻子哭了,或许是内心艰难生活的一种释放,也或者是一种感动。
离开的时候,他们夫妻二人一直送我们走的很远……。
接连走访结束几家贫困户后,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因为患有大病,让他们失去劳动能力,成为家庭的负累。
而我作为一名干部,却无能为力从病魔中抢回他们的健康,只能通过讲解一些党的政策,尽可能的让他们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