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3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 格式:ppt
- 大小:652.00 KB
- 文档页数:20
24.2.3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使用教师:王生雨 第_____周 星期___ _____年___月___日一、课前准备:1、如果两个圆 公共点,那么就说这两个圆相离,其中一个圆在另一个圆的外部,我们称这两个外离;若其中一个圆在另一个圆的内部,我们称这两个内含;如果两个圆 公共点,那么称这两个圆相切,相切包括内切 和 ;如果两个圆有 公共点,那么就说这两个圆相交。
2、两圆的位置关系的确定:(设两圆半径为r 1、r 2,r 1<r 2,圆心距为d 。
)⑴两圆外离⇔ ⑵两圆外切⇔⑶两圆相交⇔ ⑷两圆内切⇔⑸两圆内含⇔3、已知⊙O 1与⊙O 2的半径分别为5cm 和3cm ,圆心距O 1O 2=7cm ,则两圆的位置关系 为 。
4、若两圆的直径分别为2cm 和10cm ,圆心距为8cm ,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
5、两圆的半径比为5:3,两圆外切时,圆心距为16,若两圆内含时,它的圆心距d 的取值范围是 。
6、若⊙O 1与⊙O 2相切,且O 1O 2=5,⊙O 1的半径r 1=2,则⊙O 2的半径r 2= 。
二、自主学习:1、如图,⊙O 的半径为5cm ,点P 是⊙O 外一点,OP=8cm 。
求:⑴以P 为圆心作⊙P 与⊙O 外切,小圆⊙P 的半径是多少?⑵以P 为圆心作⊙P 与⊙O 内切,大圆⊙P 的半径是多少?2、已知:如图,⊙O 1的半径为3,O 2为⊙O 1外一点,且O 1O 2=5,以O 2为圆心,R 为半径作⊙O 2。
问:当R 为何值时,⊙O 2分别与⊙O 1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三、巩固练习:1、设⊙O 1与⊙O 2的半径分别为3和2,给出下列命题:①当O 1O 2=1时,⊙O 1与⊙O 2内切;②当O 1O 2=3时,⊙O 1与⊙O 2相交;③当O 1O 2=5时,⊙O 1与⊙O 2外切;④当O 1O 2=0.5时,⊙O 1与⊙O 2内含;⑤当O 1O 2=7时,⊙O 1与⊙O 2外离;其中正确的有 。
24.2.3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探索并了解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2) 掌握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并能用圆和圆的位置关系解题
2.能力目标
(1) 学生经历操作、探究、归纳、总结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
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
(2) 初步构建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
学生经过操作,实验,发现,确认等教学活动,从探索两圆位置关系的过程中,体会运动变化的观点,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感受数学中的美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探索并了解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2. 教学难点:构建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概念 三、采用的教学辅助设备
教学圆规,多媒体,教具(纸制的2个小圆,1个大圆) 四、教学过程
1. 引入;复习之前学的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与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接下来,投影仪展示五张生活中有关圆与圆的图片
1.填空
(1)两圆有两个公共点,两圆的位置关系为
______
(2)两圆没有公共点,两圆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___
(3)两圆有一个公共点,两圆的位置关系为
___________
相交相离或内含外切或内切
3.动脑筋
两个半径相等的圆有那
几种位置关系?
外离
外切相交重合
2.小结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五种。
3.布置作业
预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中半径和圆心距的关系。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2.3《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4章第二节的一部分,主要内容是探讨两个圆之间的位置关系,包括内含、内切、外切、相离、相交五种情况。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的基本概念、圆的周长和面积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后续学习圆的方程和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认知能力,能够理解和运用一些基本的几何概念。
但是,对于圆和圆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圆和圆的位置关系,能够识别和判断两种圆的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
2.难点:对圆和圆位置关系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操作实践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通过操作实践,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圆的模型和图示,用于展示和操作。
2.准备一些实例和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圆有很多,那么这些圆之间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关系呢?”让学生认识到圆和圆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用PPT或黑板展示几种不同的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包括内含、内切、外切、相离、相交。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位置关系,让学生对这些关系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取几个圆,通过实际操作,判断这些圆的位置关系。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2.3《圆和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4章《圆》的第三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探讨了圆和圆之间的位置关系,包括内含、内切、外切和外离四种情况。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归纳和总结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圆的性质和图形变换知识,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但学生在空间想象和逻辑推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圆和圆的位置关系,能正确判断圆和圆之间的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归纳和总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
2.难点:对圆和圆位置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合作学习、引导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思考和探究。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教学辅助工具,直观展示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圆和圆位置关系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归纳和总结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3.巩固提高:通过典型例题和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5.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圆和圆的位置关系1.内含:一个圆完全在另一个圆内部2.内切:两个圆相切,一个圆在另一个圆内部3.外切:两个圆相切,两个圆的边界相接触4.外离:两个圆完全分开,没有交集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能准确判断圆和圆的位置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