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定稿
- 格式:ppt
- 大小:1.57 MB
- 文档页数:53
高三1B选修《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单元教学设计单元目标:1.欣赏散文艺术形象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2.培养学生品味古代散文语言的能力。
3.通过诵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
4.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课时安排:5课时。
单元教学设想:1.围绕单元目标,理解“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的方法,学习赏析示例,比较鉴赏《过小孤山大孤山》与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在描绘山水形象上的异同。
1课时。
2.以“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的方法,赏析哲理类散文《庖丁解牛》,感受阐述“养生”道理的形象生动。
赏析史论类散文《阿房宫赋》。
(本篇在必修教材中已学,故略讲,作为课外探究作业)2课时。
3.以“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的方法,比较赏析人物传记类散文《项羽之死》和《大铁锤传》《西门豹治邺》中艺术形象的特点和表现手段。
总结本单元古代散文形象的鉴赏方法。
2课时。
赏析示例:《过小孤山大孤山》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比较此文与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在描绘山水形象上的异同。
2.学习描写山川景物形象的散文的一般欣赏方法。
3.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及句式。
教学过程:1. 导入集体回顾熟知的陆游诗句,以唤醒学生有关陆游的知识积累,从其杰出的才情和炽热的爱国精神两方面进行回顾了解。
多媒体展示大孤山、小孤山的风景图片,同时出示有关题咏大孤山小孤山的诗句,朗读并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景物形象之美。
学生自由朗读,了解大意,圈出作者游踪,罗列所写景点,并划出描写的景物形象特征的句子。
学生齐读;再带着问题自由读。
问题:文中哪一处景点的景物形象我们读来感觉最生动而饱满?作者是怎样展现这一形象的?①尝试用短语概括“小孤山”景物形象特征。
如:峭拔秀丽、造化之尤等均可。
②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一景物形象的。
A.从移步换景的角度鉴赏(从“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相望”——“自数十里外望之”——“庙在山之西麓”——“舟过矶”——“复以小艇游庙中”,突出不同角度的不同特点)。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目标] 1 、欣赏散文艺术形象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2、培养学生品味古代散文语言的能力。
3、通过诵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
4、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 课时安排]5 课时[ 单元教学设想]1、围绕单元目标,理解“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的方法,学习赏析示例,比较鉴赏《过小孤山大孤山》与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在描绘山水形象上的异同。
1 课时。
2、以“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的方法,赏析哲理类散文《庖丁解牛》,感受阐述“养生”道理的形象生动。
赏析史论类散文《阿房宫赋》(本篇在必修教材中已学,故略讲,作为课外探究作业)。
2 课时。
3、以“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的方法,比较赏析人物传记类散文《项羽之死》和《大铁椎传》《西门豹治邺》中艺术形象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总结本单元古代散文形象的鉴赏方法。
2 课时。
赏析示例:《过小孤山大孤山》[ 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比较此文与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在描绘山水形象上的异同2、学习描写山川景物形象的散文的一般欣赏方法。
3、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及句式。
[ 教学过程]1、导入集体回顾熟知的陆游诗句,以唤醒学生有关陆游的知识积累,从其杰出的才情和炽热的爱国情怀两方面进行回顾了解。
多媒体展示小孤山大孤山的风景图片,同时出示有关题咏小孤山大孤山的诗句,朗读并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景物形象之美。
2、初读文本学生自由朗读,了解大意,圈出作者游踪,罗列所写景点,并画出描写景物形象特征的句子。
3、再读文本学生齐读;再带着问题自由读。
问题:文中哪一处景点的景物形象我们读来感觉最生动而饱满?作者是怎样展现这一形象的?4、鉴赏形象①尝试用短语概括“小孤山”景物形象特征。
^ 口:峭拔秀丽、造化之尤等均可。
②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一景物形象的?A、从移步换景的角度鉴赏(从“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相望”―“自数十里外望之”―“庙在山之西麓”一“舟过矶”一“复以小艇游庙中”,突出不同角度的不同特点)。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第四单元•导读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2、使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与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把握不同类型散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特性,了解塑造艺术形象的手段;2、理解并学会运用散文学习常用的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步骤】一、导入1、福建省04—07年高考散文类文言文阅读回眸2004年《史记•张丞相列传》(申屠嘉)(人物传记类散文)2005年《送天台陈庭学序》(明•宋濂)(山水游记类散文)2006年《史记•老子伯夷列传第一》(人物传记类散文)2007年《书博鸡者事》(明•刘基)(人物传记类散文)考点考查:实词的意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有效信息的筛选和文章的分析概括(含鉴赏)。
2、散文部分学习目标和单元构成本书散文部分,主要从“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理解散文的形象性)“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把握散文的逻辑性和抒情性)“文无定格,贵在鲜活”(体会散文的灵活性和趣味性)三方面入手,有助于初学者掌握运用。
在具体步骤上,每单元的第一项是“赏析指导”,就这一单元所提出的鉴赏角度,介绍相关知识和鉴赏方法。
第二项是“赏析示例”,每个单元各举一篇诗歌或者散文为例,从该单元所强调的鉴赏角度进行分析,带有举例示范性质,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第三、四项是围绕这一单元的中心,提供阅读鉴赏的作品。
自主赏析作品后面列有“探究•讨论”题目,这些题目帮助学生们在阅读鉴赏时打开思路、把握要点,在途径上、方法上作适当的提示或点拨。
二、明确学习对象,把握文体特点1、学生快速浏览本单元四篇课文,体会本单元课文的文体特点2、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加以明确:(1)文体对象方面本单元是古代散文,所选作品,既有山水游记类散文,如《过小孤山大孤山》;又有哲理型散文,如《庖丁解牛》。
既有史论散文,如《阿房宫赋》;也有人物传记类散文,如《项羽之死》《西门豹治邺》和《大铁椎传》。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夹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语文 数学英语 科学 音乐 体育美术 信息技术思想品德语文 数学 英语 历史 地理 物理 音乐 体育 美术 化学 生物 日语俄语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思想政治 语文 数学 英语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日语 俄语 音乐 体育美术 数学B 版 信息技术教师中心 学生中心 活动中心 《人民语文》网刊 栏目地图 中语论坛当前位置:首页>>高中语文>>教师中心>>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古代诗歌与散文欣赏创造形象,诗文有别——专题的二次选择与确立北京市广渠门中学 高二语文备课组附:板书设计创造形象,诗文有别——专题的二次选择与确立明确方向,依据文本划定范围,把握深浅注意表述,修饰语言教学过程【教后记】几点说明和思考关于教学过程的设计,最后的定稿和最初的设想有很多不同,在实施过程中也有意外情况发生。
下面择其要点予以说明。
一、强化了选题要明确方向,依据文本。
“人教版”和“京版”教材的不同之一是每个单元均已设定题目。
单元题目,可以视为这一单元的赏析重点和学习目标,也就是这一单元的总专题。
于是,我们将学生设立、选择、确定专题的的目的设定为将这个总专题分解为若干小专题,从而降低研究难度,又方便学生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更加具体地探究总专题,把握单元赏析重点。
因此,最终的教学设计突出了选题时要明确单元重点,围绕重点设题,即要明确方向。
强调设题要以文本为依据,则是为了引导学生全面阅读教材,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激发兴趣,从而形成具有研究价值的专题。
二、提供给学生的选题几经变化。
选题的标准是相对模糊的概念,尤其是范围和深浅,没有唯一和绝对的标准,对学习者和教学者而言都是难点。
教师力图选择比较容易辨析的选题提供给学生,以方便学生在比较分析选择的过程中明确有关要求。
而作为教学者,对此至今仍有许多困惑三、将撰写开题辞改为撰写推介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