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 格式:ppt
- 大小:370.00 KB
- 文档页数:112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单元教学设计与反思江汉油田广华中学胡倩佳《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是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的学习内容,欣赏散文艺术形象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单元共有6篇文章,赏析示例《过小孤山大孤山》,自主赏析《庖丁解牛》、《项羽之死》、《阿房宫赋》,推荐作品《西门豹治邺》、《大铁椎传》。
我先让学生通读这几篇课文,在疏通文意之后,我问学生最喜欢哪一篇文章,大多数学生说喜欢《项羽之死》。
于是我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要求,把《项羽之死》作赏析示例来讲解,其他文章让学生自主赏析,并就自己喜欢的一篇来写赏析性探究性的文章,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为了做好示例引路,我编制了《项羽之死》导学案。
教学设计是这样的:学习目标:1、欣赏与评价人物形象。
2、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的分析,感知人物性格特点,根据人物形象,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感知项羽的悲情英雄的形象,评价其性格与命运。
学习过程:一:温故知新。
1、项羽一生虽然短暂,却留下了许多故事、传说、成语,还有许多话题。
那么大家熟知的成语有哪些?2、我们在必修教材上学习了《鸿门宴》这篇课文,在《鸿门宴》这篇课文中,项羽性格的哪些方面已经显现?请你用一个词语来评价他。
二:速读全文,用四字短语概括文中的三个主要场景。
三:小组学习,欣赏形象。
每个小组选择一处自己最喜欢的场景讨论项羽这一人物形象。
学习任务:①复述场景主要情节,明确主要字词的意思;②结合文本原句,谈谈自己根据场景想象的项羽的形象并评价其在此景中突显的性格特点;③探讨此场景中塑造这一形象的手段方法;④选择其中一种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进行赏析,并尝试着感受项羽的心境。
四、交流探讨:项羽该不该过江东,历来意见不一。
请你试就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希望你能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五、评价项羽,得出启示。
学完这篇课文后,你对项羽有没有新的认识?你从他身上可以获得哪些有益的启示呢?请你拿起笔,把你内心的真实想法写出来。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整理精校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必修教案0310 10:56::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一、单元整体分析(一)单元内容在教材中的定位分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全书体例 :诗歌之部: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散文之部: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从全书编排可以看出,本册教材诗歌部分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几种基本的诗歌鉴赏的方法,而散文部分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古代散文的几个基本特点。
三个单元分别从“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文无定格,贵在鲜活”三方面入手,有助于初学者掌握运用。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处在诗歌之部与散文之部的衔接点上,还肩负着从诗歌学习向散文学习的过渡和区分诗歌、散文特点的重任。
1.了解单元内容在教材中的定位,有助于从宏观上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标准来衡量这几篇文章,从而认识他们的教学价值,找到最佳教学切入点。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顾名思义,这单元的学习目标是比较体味诗歌与散文在“形象”创设上的不同。
所以,“艺术形象”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既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不同类型散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特性,又要引导学生了解塑造艺术形象的多样化手段,还要关注形象创设方面散文与诗歌的区别。
在中国文学艺术中,“形象”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是否具有形象性是评价作品艺术性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中国古代的诗歌散文都很重视形象,但是二者的形象性又有差别。
中国古代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艺术,诗歌形象非常发达,象外之象、味外之旨需要仔细品味。
中国古代散文相对于诗歌来说是一种比较舒展的艺术,句式散体化,篇幅可长可短,表情达意不受格律的限制,可以兴之所至,自由挥洒,因而散文中的“意”表达得更为明白显豁。
而不同的散文类别,艺术形象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山水游记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具有独特风貌韵味的山水风物,人物传记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说理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主观准确的事实论据,叙事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细致生动的事件,抒情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真挚感人的情感。
高三1B选修《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单元教学设计单元目标:1.欣赏散文艺术形象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2.培养学生品味古代散文语言的能力。
3.通过诵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
4.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课时安排:5课时。
单元教学设想:1.围绕单元目标,理解“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的方法,学习赏析示例,比较鉴赏《过小孤山大孤山》与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在描绘山水形象上的异同。
1课时。
2.以“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的方法,赏析哲理类散文《庖丁解牛》,感受阐述“养生”道理的形象生动。
赏析史论类散文《阿房宫赋》。
(本篇在必修教材中已学,故略讲,作为课外探究作业)2课时。
3.以“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的方法,比较赏析人物传记类散文《项羽之死》和《大铁锤传》《西门豹治邺》中艺术形象的特点和表现手段。
总结本单元古代散文形象的鉴赏方法。
2课时。
赏析示例:《过小孤山大孤山》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比较此文与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在描绘山水形象上的异同。
2.学习描写山川景物形象的散文的一般欣赏方法。
3.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及句式。
教学过程:1. 导入集体回顾熟知的陆游诗句,以唤醒学生有关陆游的知识积累,从其杰出的才情和炽热的爱国精神两方面进行回顾了解。
多媒体展示大孤山、小孤山的风景图片,同时出示有关题咏大孤山小孤山的诗句,朗读并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景物形象之美。
学生自由朗读,了解大意,圈出作者游踪,罗列所写景点,并划出描写的景物形象特征的句子。
学生齐读;再带着问题自由读。
问题:文中哪一处景点的景物形象我们读来感觉最生动而饱满?作者是怎样展现这一形象的?①尝试用短语概括“小孤山”景物形象特征。
如:峭拔秀丽、造化之尤等均可。
②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一景物形象的。
A.从移步换景的角度鉴赏(从“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相望”——“自数十里外望之”——“庙在山之西麓”——“舟过矶”——“复以小艇游庙中”,突出不同角度的不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