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创造形象诗文有别SK-2011
- 格式:ppt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19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单元教学设计与反思江汉油田广华中学胡倩佳《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是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的学习内容,欣赏散文艺术形象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单元共有6篇文章,赏析示例《过小孤山大孤山》,自主赏析《庖丁解牛》、《项羽之死》、《阿房宫赋》,推荐作品《西门豹治邺》、《大铁椎传》。
我先让学生通读这几篇课文,在疏通文意之后,我问学生最喜欢哪一篇文章,大多数学生说喜欢《项羽之死》。
于是我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要求,把《项羽之死》作赏析示例来讲解,其他文章让学生自主赏析,并就自己喜欢的一篇来写赏析性探究性的文章,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为了做好示例引路,我编制了《项羽之死》导学案。
教学设计是这样的:学习目标:1、欣赏与评价人物形象。
2、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的分析,感知人物性格特点,根据人物形象,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感知项羽的悲情英雄的形象,评价其性格与命运。
学习过程:一:温故知新。
1、项羽一生虽然短暂,却留下了许多故事、传说、成语,还有许多话题。
那么大家熟知的成语有哪些?2、我们在必修教材上学习了《鸿门宴》这篇课文,在《鸿门宴》这篇课文中,项羽性格的哪些方面已经显现?请你用一个词语来评价他。
二:速读全文,用四字短语概括文中的三个主要场景。
三:小组学习,欣赏形象。
每个小组选择一处自己最喜欢的场景讨论项羽这一人物形象。
学习任务:①复述场景主要情节,明确主要字词的意思;②结合文本原句,谈谈自己根据场景想象的项羽的形象并评价其在此景中突显的性格特点;③探讨此场景中塑造这一形象的手段方法;④选择其中一种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进行赏析,并尝试着感受项羽的心境。
四、交流探讨:项羽该不该过江东,历来意见不一。
请你试就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希望你能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五、评价项羽,得出启示。
学完这篇课文后,你对项羽有没有新的认识?你从他身上可以获得哪些有益的启示呢?请你拿起笔,把你内心的真实想法写出来。
科目语文年级二年级备课人高二语文备课组第1课时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学习目标1、理解出阿哥在形象,诗文有别。
2、了解散文之部和第四单元的基本特点。
3、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学习重点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学习难点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1、散文部分学习目标和单元构成本书散文部分,主要从“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理解散文的形象性)“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把握散文的逻辑性和抒情性)“文无定格,贵在鲜活”(体会散文的灵活性和趣味性)三方面入手,有助于初学者掌握运用。
在具体步骤上,每单元的第一项是“赏析指导”,就这一单元所提出的鉴赏角度,介绍相关知识和鉴赏方法。
第二项是“赏析示例”,每个单元各举一篇诗歌或者散文为例,从该单元所强调的鉴赏角度进行分析,带有举例示范性质,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第三、四项是围绕这一单元的中心,提供阅读鉴赏的作品。
自主赏析作品后面列有“探究•讨论”题目,这些题目帮助学生们在阅读鉴赏时打开思路、把握要点,在途径上、方法上作适当的提示或点拨。
2、明确学习对象,把握文体特点(1)文体对象方面本单元是古代散文,所选作品,既有山水游记类散文,如《过小孤山大孤山》;又有哲理型散文,如《庖丁解牛》。
既有史论散文,如《阿房宫赋》;也有人物传记类散文,如《项羽之死》《西门豹治邺》和《大铁椎传》。
文体对象可谓多种多样。
(2)文体内容方面本单元既有对饶有韵味的山川景物形象的描写,又有对历史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和人物事件的精彩叙述。
既有对宫廷建筑和奢华生活的形象描绘,也不乏对生活中普通道理的生动阐述。
(3)艺术形象方面艺术形象在不同艺术样式、不同艺术作品中有复杂的表现形式。
散文和诗歌一样,都很重视艺术形象的表现。
不同的散文类别中,艺术形象有不同的表现形式:①山水游记类散文——具有独特风貌韵味的山水风物②人物传记类散文——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③说理类散文——直观准确的事实论据④叙事类散文——细致生动的事件⑤抒情类散文——真挚感人的情感3、掌握学习重点,明确学习方法(1)要在读懂词句含义的基础上,分析把握人物形象。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整理精校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必修教案0310 10:56::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一、单元整体分析(一)单元内容在教材中的定位分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全书体例 :诗歌之部: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散文之部: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从全书编排可以看出,本册教材诗歌部分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几种基本的诗歌鉴赏的方法,而散文部分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古代散文的几个基本特点。
三个单元分别从“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文无定格,贵在鲜活”三方面入手,有助于初学者掌握运用。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处在诗歌之部与散文之部的衔接点上,还肩负着从诗歌学习向散文学习的过渡和区分诗歌、散文特点的重任。
1.了解单元内容在教材中的定位,有助于从宏观上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标准来衡量这几篇文章,从而认识他们的教学价值,找到最佳教学切入点。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顾名思义,这单元的学习目标是比较体味诗歌与散文在“形象”创设上的不同。
所以,“艺术形象”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既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不同类型散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特性,又要引导学生了解塑造艺术形象的多样化手段,还要关注形象创设方面散文与诗歌的区别。
在中国文学艺术中,“形象”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是否具有形象性是评价作品艺术性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中国古代的诗歌散文都很重视形象,但是二者的形象性又有差别。
中国古代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艺术,诗歌形象非常发达,象外之象、味外之旨需要仔细品味。
中国古代散文相对于诗歌来说是一种比较舒展的艺术,句式散体化,篇幅可长可短,表情达意不受格律的限制,可以兴之所至,自由挥洒,因而散文中的“意”表达得更为明白显豁。
而不同的散文类别,艺术形象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山水游记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具有独特风貌韵味的山水风物,人物传记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说理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主观准确的事实论据,叙事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细致生动的事件,抒情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真挚感人的情感。
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一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文言知识积累。
2、了解诗歌与散文在创造形象上的区别。
3、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4、从形象的角度欣赏作品,获得美感和认识上的提高,并提高写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朗读,疏通,自主探究质疑。
2、合作探究,把握形象的特点,塑造形象的方法和意图。
3、拓展练习,巩固提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文章吸取有益的营养——爱国精神,对人生事业的态度、自尊意识、历史教训、爱民、侠义精神等。
单元教学重点:积累字词;通过形象探究意旨。
主要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练习法。
《过大孤山小孤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诵读课文,把握文中所描写的山川景物形象,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2、通过对比阅读,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3、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二、过程与方法:1、自读,疏通课文。
2、分析文中所描绘的形象,把握形象特点,了解描写形象的方法。
3、对比阅读,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4、巩固练习及拓展阅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的爱国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难点: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由背诵《书愤》导入。
二、及背景:注释三、自学:1、结合注释,扫除字音、字义障碍,初步理解文意。
2、质疑、释疑。
四、探究第一、二段形象特点及写作手法:时间形象(景物)写法及景物特点写作特色八月一日烽火矶远望:突兀近观:怪奇1、对比鲜明,突出特色。
2、移步换景,由远及近,角度多变,立体可感。
孤石杰然小孤山对比:峭拔秀丽(金山、焦山、落星山)巉然孤起(它山)荒凉、残破(金山)远望:上干云霄近观:愈近愈秀姿态万千惠济庙澎郎庙祠宇荒残庙宇传说前人诗咏近人事迹3、内容丰富澎浪矶无风浪涌五、探究情景交融的写法:1、写烽火矶、小孤山戍守情况有何作用?说明这里是江防要地。
创造形象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在艺术形象方面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性描写,多姿多彩,美不胜收。
优秀的文章常常避免枯燥的说理,而以生动鲜明的形象吸引读者。
如传记作品通过语言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记事作品通过对事件的生动描写揭示事理,寓言借故事寓意,山水游记通过描绘景观抒写游兴和感受。
从创造形象入手,进行写作,可以因文章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1.有的文章并无深意而形象和文辞很美,可以把写作重点放在形象和文辞上。
例如《过小孤山大孤山》由远而近,写了小孤山的远观近景,介绍了山中祠庙,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小孤山秀美景色的赞美,突出了它的峭拔秀丽。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描写小石潭的水鱼石树和优美的环境,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它们能引起美感,给人美的享受。
2.有的文章可以通过对作品中的景物、环境或人物事件的描写,表现作品的意旨。
如通过陶渊明对世外桃源的形象化的描写,看到作者对于宁静淳朴、没有王税的乌托邦式社会的向往;《项羽之死》通过对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等场景的细腻描述,客观地揭示了项羽死亡的真正原因;通过《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在秦王和廉颇面前的不同表现,赞美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无私无畏、顾全大局的崇高品格。
3.在寓言故事中,作者往往借助某一生动鲜明的形象来说明一种道理,读者却从中可得到一些人生的认识和启示。
如《庄子》中的寓言故事《庖丁解牛》通过对庖丁解牛时的动作、神态的刻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和文惠王的对话,阐述了自己的养生之道,而后世读者也从中引申出一些如何处世生存的道理。
创造作品中的形象,要注意运用以下几个技巧:1.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特有的性格特征,做到个性突出,形象鲜活,力求避免千人一面。
2.运用细节描写。
一个个传神的细节,犹如人体身上的细胞,没有了它,人就失去了生命;文章少了细节,人物形象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
作家李准说:“一个细节在提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肩着同样的作用。
选修《古代诗歌与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持续性评价设计及检
验提示单】
作业表单4:选修《古代诗歌与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持续性评价设计及检验提示单】
单元研究主题: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教学内容:
一、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诵读中借助同伴的力量建立初步对话,熟悉内容。
二、记录下初步感知内容,解决部分文言、阅读问题,落实重点文本,疏通文本,把握内容,认识读中存在的问题,从形象出发欣赏作品。
三、帮助学生学会从文本出发拟写研究题目,兼顾兴趣,自主选择研究目标,并按要求完成题目。
四、帮助学生学会对搜集的材料进行分析、筛选、整合,合理使用材料,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应用、审美能力。
五、学生在对同伴文章的质疑、评价中提高探究、审美的能力,完善评价,展示自己的文章。
达成目标: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文言知识自解惑能力、研究能力、应用能力和审美能力。
评价设计:
1.评价标准的设计是否与深度研究目标一致?是否指向学生的理解和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2.评价活动是否贯穿研究活动始终?是否向学生公开了评价的标准?
3.评价证据是否来自于研究活动中的学生行为、语言和作品?
4.是否把评价的结果转化为反馈信息指导或促进学生的研究?
5.评价主体是否多元?评价的方式是否多样?
以上是本次选修《古代诗歌与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的持续性评价设计及检验提示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