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解放区文学
- 格式:ppt
- 大小:3.72 MB
- 文档页数:27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一、本大纲适用专业本大纲适用于广告学本科专业。
二、编写本教学大纲的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在20世纪持续获得现代性的长期、复杂的过程中形成的。
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本体以外的各种文化的、政治的、世界的、本土的、现实的、历史的国量都对文学的现代化发生着影响,这些外因影响着它的萌生、兴起,影响着文学运动、文艺论争、文学创作,形成中国现代文学种种迅速、纷纭的变化,构成一部能折射历史的方方面面的多姿多彩的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是广告学本科专业的专业主干课,它的主要任务是系统的讲授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知识以及代表作家、作品,而其中又以叙事性的作品为这,突出名家名作和有特色的作家作品,突出散文和报告文学,以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质。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学现代的发生和发展,认识现代文学史上纷呈的文学思潮和文学论争。
2、掌握中国现代文学的基础知识,了解众多作家作品的基本情况,尤其是名家名作,学会分析作品和人物形象。
(三)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1、鲁迅的作品分析。
2、沈从文作品分析。
3、80年代、90年代文学思潮和创作。
(四)本课程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和后续课程。
本课程与古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理论联系紧密。
(五)学时分配安排本课程为72学时,每周4学时。
(六)本课程为的教学方式和其它教学环节的安排本课程通常采用课堂教学方式,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多看原文、多讨论,进一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大纲引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2学时)了解和掌握中国文学现代化发生的背景以及创作实绩。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1学时)1、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背景。
2、20年代文学论争的内容。
第二章 20年代小说(一)(4学时) 1、鲁迅生平及创作道路。
2、《呐喊》与《彷徨》的内容与艺术特点。
解放区文学思潮(加重了文学通俗化倾向,歌颂式文学,乡村化,工农兵化)延安文学的性质:实际上是一种逐步体制化的左翼文学。
(延安文学的体制化,就是作家——党的工作者,读者——工农兵和出版部门——新华书店这三者统一于党的文艺政策)补:延安当时吸引文人最主要的是“民主”,还有一个是战争文化规范的制约。
解放区文学思潮的发展,以1942年延安文艺界整风为界。
延安文学的论争:1.文艺与政治(周扬认为作家要迁就生活《文学与生活漫谈》艾青认为要忠于作家的主体意识与独立精神《了解作家,尊重作家》)2.鲁迅精神的宣传,阐释与研究(毛泽东看到鲁迅的反封建性,知识分子看到鲁迅的批判精神,否定精神,反思精神)3.文艺与大众的关系——民间形式。
文学社团中国文艺协会——1936年丁玲创办的根据地第一个文学团体。
陕甘宁特区文化救亡协会(文协)1937年11月14日成立的根据地第一个以文学团体为骨干的抗日文化组织。
刊物:《边区文艺》《文艺突击》延安文艺界整风运动1942年2月,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在全党发动了整风运动。
原因:中共高层领导对于小资产阶级革命性的不安(战争文化环境中)。
目的:清算党内以王明为首的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错误路线。
补:《讲话》以文艺的宣传功能为核心,以革命立场问题为基点,以态度、对象、工作和学习问题为中介,以接受者的接受程度为切入口,引申出一系列对立的范畴和关系。
《讲话》的核心观念是:建立党的文学。
《讲话》观点1.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服务于政治”文艺批评的标准是政治标准第一,文艺标准第二。
2.确认解放军文艺的服务对象首先是工农兵。
(文革时写工农兵走向极致)(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方向没错,但为工农兵提供什么样的文学,这一点上明显走向了狭隘化道路)3.文艺与作家的关系——认为作家要改变世界观,脱掉小资产阶级的外衣,促进文艺的大众化。
4.批评了解放区文艺争论中的各种糊涂观念和错误认识。
批判了“人性论”的观点。
5.文艺与现实生活——文艺源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