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工业革命比较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10
特别提醒:20世纪70年代以前,三次工业革命均未对中国的经济现代化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其原因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展时,中国处于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闭关锁国;鸦片战争后,洋务派虽然学习西方科技,创办近代企业,但没有改变落后的社会制度。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政局动荡不定,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发展资本主义,但受到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
第三次科技革命时,国内长期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和“左”倾错误不断发展;国际长期受到资本主义阵营的孤立、封锁、包围。
二、重难点透析:1、每次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变化带来了哪些重要影响?第一次:(1)(生产力方面的)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第一次飞跃;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
(2)(生产关系方面的)工业革命的完成使欧洲主要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起来(3)工业革命的进行和完成,使一些欧美国家成为力量强大的工业国。
它们以武力打开许多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大门,掠夺原料,倾销商品,进行残酷的剥削。
第二次:(1)(生产力方面的)人类从此由蒸汽时代跨进了电气时代;生产力有了巨大的飞跃;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
(2)(生产关系方面的)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第三次:(生产力方面的)新的科技革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历史上的蒸汽革命和电力革命,它使生产工具更新------自动化、智能化;劳动对象发生深刻的变革;劳动者文化技术水平提高。
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进一步发展。
2、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第一次:主要是确立了资产阶级在世界的统治地位;英国成为世界霸主;东方从属于西方。
第二次: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之间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形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第三次:各国抓住这次发展的机遇,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欧共体和日本,对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形成挑战,这就使得世界格局也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3、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生活的影响①第一次科技革命火车机车、汽船等发明的出现,使运输及出行都较为快捷方便。
②第二次科技革命爱迪生发明耐用电灯泡,给人类带来光明,大大延长了工作、娱乐时间。
有线电报、有线电话和无线电报的发明,解决了通讯的麻烦和时间的浪费。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的出现为人们的学习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生物工程的发展为人类提供所需的各种产品和服务。
4、历史上中国曾错过三次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请说出中国错过了哪三次战略机遇期?及为什么错过了?(或者问我们在三次科技革命中滞后的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中国是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与世隔绝,使我们错失了机遇。
从前三次工业革命看工业自动化、数字化!看到这一段,让我想起了《舌尖上的中国》中的一段话,“在漫长的时间里,一些变量消失了,一些变量被修改,还有新的变量加入进来,但总有一些经得起时间的磨砺,保留了下来。
”技术的进步一定会带来一些颠覆性的改变,本身很多技术就是颠覆性的,比如电能取代蒸汽能,后来我们又开始经历信息革命。
但是,无论怎么改变,一些基础的东西是不变的。
拿我所从事的工业自动化行业来说,它诞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开始使用蒸汽能取代手工劳动。
这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生产力得到了质的飞跃,但是由于人类需求量的不饱和,所以并未造成大规模的人员失业,而且与手工劳动比,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工人整体素质的要求并没有根本性的飞跃。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工业自动化进入了电驱时代,此时的变化其实还在于驱动力上,除了诞生了电力这个新行业以外,在终端使用上变化也不大。
但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之间存在着大量的交错点,由于电能使用,人类开始开发一些简单的控制器,将原本机械电路的控制开始集成于晶体管中。
而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进步,这种技术集成越发简单,于是出现了更大规模的控制器,直到后来的分散控制系统在工业控制中的大规模使用。
虽然这个时代的工厂仍然有很多工人的存在,但是单人创造的价值却是之前任何一个时代不可比拟的,之后的经济危机中产能过剩问题除了财富分配不均以外,还有就是技术的进步填充了原本空白的需求空间。
这个时代的工业自动化理论已经非常成熟,大规模的反馈控制被应用于工业生产中,人类熟练掌握了反馈控制中测量、比较和执行的基本原理,并且在各个环节上不断改进,以求工业控制更加稳定、准确、迅速。
PID调节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诞生的,相对于其他调节方式,PID调节很好的解决了被调量在时间纬度上的变化过程对整个系统的影响。
个人认为,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以前,PID调节是模拟量控制最完美的控制方式,与同期的很多控制原理比如模糊控制、鲁棒控制相比,它不是最完美的,但却是最实用的。
2011年中考历史复习资料世界历史第三讲: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在英国,它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到19世纪上半期,机器本身也用机器来生产(即出现了机器制造业),用机器制造机器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英国之后,法、美等欧美各国也相继进行了工业革命。
2、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①1764年,英国纺织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②1785年英国机械师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机;③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了骡机;④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蒸汽机的改进和广泛使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它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人类由此进入了“蒸汽时代”。
)3、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一、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生活的中心由农业和农村向着工业和城市的方向转变。
第二、工业革命后,形成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这两大对立的阶级。
无产阶级开始了自觉的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当时科学技术主要集中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①新能源的开幕式发和利用;②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创制;③新通讯的发明,特别是新能源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①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弟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②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③美国人爱迪生发明电灯泡;④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设计制成三轮汽车;⑤ 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
(备注:本次工业革命后,石油和电力成为了主要的能源;一般的家电,如电灯、电影放映机出现了,另外,飞机、汽车、轮船、电话、电报、电车、蓄电池、装甲车也已应用于生活之中。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①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直接的影响是促使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②导致了垄断组织的出现,并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性,对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时间前提制度三次工业革命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18C60S-19C中期19C70S-19C末 20C 初20C40S-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普遍确民主制形成潮流立殖民掠夺、海外贸易、工厂资金背景条件资金技术劳动力市场资源环境殖民掠夺、海外贸易积累投资全球化手工工场技术和经验的积累科学理论新发现、科学与技术紧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密结合圈地运动提供自由劳动力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劳动力、人才跨国流动广阔海外殖民地更为广阔的海外殖民地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主要成就新兴产业主要特点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组织形式产业结构社会结构经济思想生活方式世界市场影世界经济格局响世界政治形势消极影响对中国科技未在中国附发展的原因珍尼纺纱机、 水力纺纱机、 骡机、发电机、电动机、长距离输变电技术、 水利织布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内燃机、电灯、电车、电话、电报、 全方位蒸汽轮船( 1807)、 电影、化学合成材料、炼钢技术等 蒸汽机车(1814)等 采矿、煤、机器制造、交通运输 电力、石油、化工、汽车、航空 信息、航天、生物工程、 棉纺织业 原子能 主要靠经验积累,科学与技术没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科学、技术、生产结合空前有真正结合;科学与生产相互促进; 紧密,三者高度互动; 主要在英国进行,其他国家进程多个国家同时进行,一些国家交叉进 更多国家参与科技创新;缓慢;行 科技各个领域相互渗透 技术创新呈“连锁反应”极大提高,进入“蒸汽时代” 迅猛发展,进入“电气时代” 高速跨越, 进入“信息时代”工业资产阶级掌权,资本主义制 垄断出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国家垄断—国际垄断度巩固 主义阶段过渡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垄断组织出现 跨国公司产生农业比重下降,工业比重增加, 重工业比重上升,城市化更快发展 第三产业兴起; 城市化高速城市化较快发展 (重化工业) 发展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对立更趋明显 中产阶级兴起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自由主义 凯恩斯主义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工作、出行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衣食住行、家务、业余生活等发生很 学习、工作、购物、交往等大变化 方面发生巨大变化初步形成 最终形成 经济全球化英国长过经济霸主,是“世界工美国独霸到资本主义世界美德崛起,超过英法 三足鼎立 (经济全球化、区 厂”域集团化) 欧美列强加紧对外扩张,使东方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狂潮,欧洲形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 从属于西方 成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资源浪费 全方位污染、 网络负面效应政治:两次鸦片战争导致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任务 政治: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与性质、对外政策等发生巨变; 救亡图存运动兴起,维新变法运动、引发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
比较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想一想它们能够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迪?工业或科技革命时间进入时代发明及人物或领域(成果)领先国家影响主要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蒸汽1、英国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2、英国瓦特改进蒸汽机3、美国人发明轮船4、英国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英国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蒸汽机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电气1、美国爱迪生发明耐用碳丝灯泡2、德国卡尔.本茨发明汽车3、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美国德国1、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2、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电力内燃机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信息化1、原子能2、计算机3、航天技术4、生物工程美国1、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2、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启迪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