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彩电品牌的中国困境
- 格式:pdf
- 大小:273.64 KB
- 文档页数:31
案例31 中国彩电业商战风云一、竞争态势中国的彩电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从无到有,走过了一条引进、消化、提高、国产化、再开发的成长之路,完成了发达国家40年的历程。
自1978年以来,国家不仅投资创建了一批彩电整机生产骨干企业,而且大力引进先进的彩管、玻壳、集成电路等彩电配套线,逐步构筑了“彩电——彩管—-元器件”三位一体较为完整的彩电体系。
1989年~1994年间,国产彩电生产量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2.63%,其中1993~1994年度增长率高达21.8%.1994年的全年产量为1 689。
49万台,占该年世界彩电总产量的10%以上,1995年的年产量在1 800万台左右,而如今我国实际具备的彩电年生产能力为2 000万台,大大超出国内市场的总需求。
此外,我国已建成彩管生产企业10个,1995年实际生产彩管100万套,另有1 000多条为彩电配套的元器件生产线.现阶段,中国的彩电已不再是幼稚,生产技术日臻成熟,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开始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彩电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已普遍超过1.5 万小时的国际标准,14英寸、17~21英寸及部分25英寸、29英寸彩电的生产完全进入成熟阶段。
同时,与进口同类产品相比,国产彩电在价格方面具备极大的优势,一般仅为进口产品的70%左右。
可以说,从实力上分析,国产彩电,尤其是普及型彩电在几年内必将成为亚洲首位.彩电是家电王国中占有最大市场份额的基本耐用消费品,而中国又是一个拥有12亿、3亿户家庭的消费大国,因此在中国彩电还是一片空白时,洋货已通过各种正当和非正当渠道抢先涌入了国内市场。
如今,国产彩电初长成人,国内彩电市场的竞争变得更为激烈,竞争格局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一)国货与国货之间的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中国的彩电迅速向规模化经营,国产彩电间的竞争主要呈现“大鱼吃小鱼"的态势。
经过这几年竞争,在全国原有的50多个定点生产厂和100多条生产线中,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逐步上升到十多家,并形成了“长虹"、“康佳”、“熊猫"、“牡丹"、“金星”、“福日”等六大抵御进口彩电的军。
我国利用外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我国利用外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引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逐渐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吸引外商投资的国家之一。
外资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国家发展提供了巨大支持。
然而,我国在利用外资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本文将从政府政策、市场环境和企业竞争力等方面探讨我国利用外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建议。
一、政府政策方面的问题和不足:1. 政策不稳定性:政府在吸引外资方面的政策不稳定性是一个主要问题。
政策的频繁变动给外国投资者带来了不确定性,阻碍了他们对中国市场的投资积极性。
政府应当加强政策的稳定性,提供长期可靠的政策支持。
2. 行政审批繁琐:我国外资企业的设立和运营需要经过繁琐的审批程序,导致了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成本较高。
政府应当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使外资企业更便捷地落地。
二、市场环境方面的问题和不足:1. 不公平竞争:在某些行业领域,中国企业和外资企业之间存在不公平的竞争现象。
外资企业在市场准入和经营环境上面临着一些限制和不利条件,这给了本土企业一定的竞争优势。
政府应加强监管,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2. 知识产权保护不足:外资企业关注知识产权保护程度,保护程度不足会使得外资企业在技术转让和创新方面存在顾虑。
政府应当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高知识产权的依法保护率。
三、企业竞争力方面的问题和不足:1. 创新能力不足:一些外资企业在中国的运营中缺乏独立创新能力,主要以跟随和模仿为主。
这样无法形成中国市场最为需要的创新活力。
政府应当鼓励外资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积极参与中国市场的创新。
2. 产业结构不匹配:一些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时未能与中国的产业结构相匹配,导致了资源浪费和市场竞争的不合理现象。
政府应引导外资企业根据中国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和投资方式。
3. 人才培养和引进不足:一些外资企业对中国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未能做出足够的贡献,与本土企业相比,具有较高的外籍员工比例。
利用外资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和国际贸易的扩大,利用外资已成为许多国家吸引投资和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利用外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二、问题:市场准入限制1.背景介绍许多国家对外资进入本土市场设立了一系列准入限制,如产权限制、行业准入条件和股比控制等。
这种政策导致外国投资者面临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
2.问题分析首先,市场准入限制会增加企业在进入新市场时的成本。
外商投资企业需要从了解政策、审批流程到满足条件等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资源。
其次,这些限制也削弱了外商投资企业在新市场的竞争力。
相较于本土企业,它们可能面临更高的税收负担、监管限制以及获取融资支持等困难。
3.解决方案针对市场准入限制问题,政府应推进市场化改革,减少对外资的限制。
降低准入壁垒、简化审批程序和提高透明度,将有助于吸引更多外国投资者。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大力度打造优质创业环境,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鼓励和引导外商投资企业发展本土创新能力。
三、问题:知识产权保护不完善1.背景介绍知识产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一些地区,包括我国在内,知识产权保护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完善。
2.问题分析首先,知识产权保护不完善会导致知识产权被侵犯。
这会给创新型企业带来较大损失,并减弱其投资意愿。
其次,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和执行机制也使得侵权行为得不到有效打击。
这可能导致企业难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解决方案政府应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和执法工作,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作出更加明确和切实的规定。
同时,加强执法力度,追究侵权行为的责任,并加大处罚力度。
此外,政府还应积极推动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共享知识产权保护的最佳实践和经验,提高全球知识产权保护的水平。
四、问题:劳动力市场流动性不足1.背景介绍劳动力市场流动性不足是利用外资过程中一个常见问题。
这主要与缺乏灵活的就业制度、复杂的劳工法规以及文化差异等因素有关。
浅谈外资制造类企业在中国市场面临的问题
外资制造类企业在中国市场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首先,由于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并不缺乏制造企业,因此在市场上的竞争激烈。
其次,受到政策和法规的影响,外资企业可能会面临更高的成本和管理上的难度。
最后,由于文化和语言差异等原因,外资企业可能会遇到招聘员工以及与供应商和客户进行有效沟通等方面的挑战。
首先,中国市场相对来说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市场竞争。
这就给外资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外资企业的优势可能在于品牌和技术方面,但如果这些优势不能很好地被市场接受,将很难在市场上立足。
其次,外资企业在中国也可能会受到政策和法规的影响。
在一些领域,例如汽车、医疗设备等高端制造领域,中国政府对外资企业设立的限制较多。
此外,由于税收制度、法律环境等方面的不同,外资企业在中国可能需要承担更高的成本和管理上的难度,这也是外资企业需要处理的一个重要问题。
最后,文化和语言差异也是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面临的挑战之一。
在中国,一些企业可能会遇到招聘员工以及与供应商和客户进行有效沟通等方面的问题。
了解中国文化和语言将使外资企业更好地理解和融入中国市场。
同时,外资企业应该招聘能够适应中国文化和语言的员工,以便更好地管理和运营业务。
总之,外资制造类企业在中国市场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这些不仅仅是市场竞争,还包括政策和法规、成本和管理、文化和语言等方面。
因此,作为一个外资企业,要克服这些困难,需要将自身理念与中国市场相结合,从而可以更好地融入中国市场。
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面临的新挑战及营销策略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外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跨国公司带来了资金、现代管理经验和技术,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市场的竞争格局。
但是中国市场是一个快速增长且不十分成熟的市场,这给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带来一定的困难。
因此了解中国市场对国外投资者十分重要,通过分析中国市场环境,找出跨国公司在中国开展营销活动可能面临的机会和困难,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可以为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提供参考。
关键词:跨国公司中国市场营销策略一、中国市场环境的新变化1、国内市场竞争加剧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前景被世界各国普遍看好,认为中国市场是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市场。
许多跨国大公司都认为不去争夺这一市场,就会失去一次最好的获利机会。
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体现在两个层次:一是,国内企业和跨国公司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竞争主要体现在产品质量、价格、品牌上。
跨国公司正逐渐失去他们的技术和质量优势,因为国内的企业已经部分地掌握了技术和管理经验,尤其是在工业领域出现了生产过剩、竞争过于激烈的现象。
在技术较为成熟的市场上,跨国公司的产品性价比不再占有绝对优势,边际利润的降低使企业的利润空间十分有限,同时有可能使企业丧失消费者的信任和企业的创新能力,损害企业的市场价值。
这意味着跨国公司必须开发新产品,有所创新,用更先进的技术和更合理的价格,这样的竞争环境迫使跨国公司给与他们的产品更好的定位、更加关注产品的设计和其他的市场因素。
这给跨国公司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
二是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对手发生了显著变化。
90年代进入中国的外资主要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为主,这些跨国公司实力相当,竞争更加激烈,他们将其垄断竞争手段引入中国,主要依靠资本实力和品牌优势压垮对手,使竞争进入“白热化”垄断竞争阶段。
2、国内社会文化环境复杂多样文化和社会环境是市场营销者必须了解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购买行为,对于跨国公司来说,文化将影响他们进入市场的时间、投资方式和市场运营方式。
外资彩电品牌的中国困境去年年底,外资彩电品牌在国内前所未有的大降价,为自己赢回了短暂的胜利,但随后他们将不得不面对一个两难的选择,是维持降价后的价格体系,还是恢复到原来的价格,保持品牌溢价?在家电生产日益品集中化的今天,外资品牌在国内正面临品牌空心化的尴尬。
新产品开发过于刻板,跟不上国DD 图片大全内企业速度,生产缺乏规模交由国内企业代工,外资品牌在产品上处于相对劣势。
为了挽救快速下滑的市场份额,被迫采取肉搏攻势,却又无形中显露出自己真实价值所在,以及过高的单品利润空间。
在接连的降价跳水声中,外资企业的品牌空心化难题显露无疑。
产品中国造,品牌边缘化在CRT时代,中国家电企业经过多年的奋争,终于建DD 图片大全立起行业的主导权。
从技术实力,到产业配套,再到制造规模,均保持了领先优势。
进入平板彩电时代,人们普遍担心国内品牌会受到拥有面板资源的外资品牌打压,却不想市场与想象恰恰相反。
中国平板企业一举拿下了国内平板市场的8成份额,包揽了液晶市场占有率的前8名,成为市场的强势中枢。
资深的家电业专家表示,其实目前市场上的外资平板电视基本是中国造。
由于整机进口关税高达32%,市面上DD 图片大全所有外资品牌都不是纯正的“原装进口”,而是在中国的工厂里面生产出来的“中国货、外国签”。
外资企业或在华合资设厂,或请人代工,并从中国出口到全球其它地区销售。
苏州三星、无锡松下、上海夏普、大连东芝、长沙伊莱克斯等企业都在中国设立了合资公司。
资料表明:自20世纪Array0年代中后期始,全球彩电的产业中心开始向中国转移。
目前,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彩电生产基地,全球每年16000万台电视中,DD 图片大全有8000万台为中国制造。
在强大的中国品牌面前,外资品牌不得不在中国实施当地采购、当地生产,甚至当地销售。
产品品质和技术水平也越来越接近。
失去垄断优势,面临全新挑战在CRT时代,日韩企业曾以技术见长。
但进入平板时代,这些企业不得不全新开始,面对新的挑战。
平板电视的发展规律与IT业类似,是开放式和标准化的架构,核心元器件已经标准化。
目前,全球平板电视中DD 图片大全所使用的数字芯片和技术平台主要来自欧美技术供应商。
GENESIS、TRIDENT、PIXELWORKS占据显示芯片的大部分,意法半导市场体在机顶盒芯片占据着全球份额超过70%。
日韩企业通过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以相对垄断来保持竞争优势的模式被打破,在平板时代被拉到同一个起跑线上重新开始。
外资品牌曾希望借面板资源垄断建立竞争优势,大力投入,并不断扩张。
但更具竞争力的台湾企业迅速崛起,DD 图片大全使得这些企业的屏幕资产迅速化为巨大压力。
一方面产能无法完全自给,仍需向台湾企业采购;另一方面,自己的面板厂也面临巨大的跌价风险,利润下滑,生存如履薄冰。
业内人士所共知的事实是,由于三星投完5代线之后,跳过了6代线直奔7代,其所用的32寸和37寸液晶屏基本上依赖外购。
而占据全球液晶霸主地位的夏普也同样面临产能不足的问题,需要从台湾采购面板。
权威的市场统计资料表明,台湾生产的液晶面板已经超过全球供应量的DD 图片大全一半,中国企业和外资品牌的采购也大致各占一半。
激进土狼PK保守洋绅平板时代的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业内人士曾以IT业延用多年的“摩尔定律”来形容平板产品的更新换代。
在新的竞争机遇下,中国企业采取了激进的发展策略,加快应用最新的技术方案,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
以康佳、TCL、创维为代表的强势企业纷纷组建独立的平板部门运作全球业务,并重点开拓海外市场,突出规模优势。
而DD 图片大全外资品牌则在新技术的应用方案相对保守,技术方案单一、产品换代缓慢,在日新月异的平板时代显得有些笨重。
拥有创新意识和规模优势的中国企业在全球受到追捧。
04年,中国液晶电视市场的前七名甚至都已被中国品牌所包揽;在液晶显示器领域,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液晶显示器的生产国,占据全球产量50%以上。
在LCD模组制造方面,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LCD 模组生产国,也占据了全球产量的50%以上。
实现了精益DD 图片大全化制造的中国平板正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主动。
据最新的官方统计数据,截至2005年11月,中国出口海外的平板电视已经达到657万多台,占据了海外市场容量的半壁江山。
软肋频繁曝光,陷入尴尬境地面对中国品牌的压倒性胜利,外资品牌选择了最原始的对抗策略――降价,卷入其中的企业几乎囊括了包括夏普、索尼、三星等所有的外资品牌。
出乎意料地是,本土品牌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沉着和DD 图片大全镇定,只是象征性地做了些调价,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价格体系,不为所动。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种对局的出现,将使外资品牌陷入尴尬境地:过于大幅的降价,充分暴露出外资品牌的暴利,也压制了其今后的品牌溢价空间。
促销期过后,大幅降价的产品还将面临一个两难选择:涨价没人买,不涨又无法维持运营。
04年底,索尼曾经在国内将一款大尺寸CRT电视从DD 图片大全3ArrayArrayArray元猛降至1ArrayArrayArray元,降价幅度高达50%,引起媒体哗然。
当时,这款产品曾经引起热烈追捧,但很快就乏人问津。
据业内人士分析,这款产品的技术已经过于陈旧,与国产品牌相比,性价比仍显不足。
业界分析人士暗示,索尼率先降价可能与其在年内遭遇过多问题,不得不降价自救。
2005年10月索尼数码相机刚刚被曝出成像元器件CCD存在严重质量缺陷。
12月,DD 图片大全索尼6个型号的数码相机因产品质量问题而被浙江省工商局责令停止销售。
几乎与此同时,索尼新款笔记本电脑TX17又因接驳质量不过关而遭消费者投诉。
曾几何时,外资品牌曾经是“高档”的象征,这既是品质的保证,也是个性的显耀。
但随着外资品牌频繁曝出质量问题――索尼数码相机因严重质量问题下架、东芝笔记本设计缺陷拒绝赔偿中国用户、雀巢奶粉“碘超标”、哈根达斯的“厕所门事件”等――“舶来品”的背书效应DD 图片大全被大幅减弱,洋品牌价值整体缩水,本土品牌得以重新定位。
中国家电企业在占据优势市场份额之后,开始将品牌从国内延伸到海外,着手塑造海外市场的品牌形象。
康佳采取了自有品牌出口的形式,在美洲、澳洲等发达国家先期登陆,目前出口美洲的产品中已有8成是自有品牌。
TCL 则采取收购海外品牌的方法,以中国制造平台嫁接成熟品牌资源加速扩张。
DD 图片大全中国品牌成功登陆海外市场,使其在这种降价战中摸清了对方底牌,也找到了自己的底气。
相比之下,即使已经降了30%,降幅高达5000元,索尼的40寸液晶电视仍比国产品牌贵30%。
而外资品牌大幅跌价也直接表明,其品牌空心化已成顽症,今后其合理的品牌价值有望向本土强势品牌靠近。
全球化技术共享时代,中国家电的创新制造成为全球家电市场中最具竞争力的核心力量。
在此趋势下,外资品DD 图片大全牌的困境与中国制造创新发展将成为2006年中国家电市场的博弈起点。
去年年底,外資彩電品牌在國內前所未有的大降價,為自己贏回瞭短暫的勝利,但隨後他們將不得不面對一個兩難的選擇,是維持降價後的價格體系,還是恢復到原來的價格,保持品牌溢價?在傢電生產日益品集中化的今天,外資品牌在國內正面臨品牌空心化的尷尬。
新產品開發過於刻板,跟不上國DD 图片大全內企業速度,生產缺乏規模交由國內企業代工,外資品牌在產品上處於相對劣勢。
為瞭挽救快速下滑的市場份額,被迫采取肉搏攻勢,卻又無形中顯露出自己真實價值所在,以及過高的單品利潤空間。
在接連的降價跳水聲中,外資企業的品牌空心化難題顯露無疑。
產品中國造,品牌邊緣化在CRT時代,中國傢電企業經過多年的奮爭,終於建DD 图片大全立起行業的主導權。
從技術實力,到產業配套,再到制造規模,均保持瞭領先優勢。
進入平板彩電時代,人們普遍擔心國內品牌會受到擁有面板資源的外資品牌打壓,卻不想市場與想象恰恰相反。
中國平板企業一舉拿下瞭國內平板市場的8成份額,包攬瞭液晶市場占有率的前8名,成為市場的強勢中樞。
資深的傢電業專傢表示,其實目前市場上的外資平板電視基本是中國造。
由於整機進口關稅高達32%,市面上DD 图片大全所有外資品牌都不是純正的“原裝進口”,而是在中國的工廠裡面生產出來的“中國貨、外國簽”。
外資企業或在華合資設廠,或請人代工,並從中國出口到全球其它地區銷售。
蘇州三星、無錫松下、上海夏普、大連東芝、長沙伊萊克斯等企業都在中國設立瞭合資公司。
資料表明:自20世紀Array0年代中後期始,全球彩電的產業中心開始向中國轉移。
目前,中國已經取代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彩電生產基地,全球每年16000萬臺電視中,DD 图片大全有8000萬臺為中國制造。
在強大的中國品牌面前,外資品牌不得不在中國實施當地采購、當地生產,甚至當地銷售。
產品品質和技術水平也越來越接近。
失去壟斷優勢,面臨全新挑戰在CRT時代,日韓企業曾以技術見長。
但進入平板時代,這些企業不得不全新開始,面對新的挑戰。
平板電視的發展規律與IT業類似,是開放式和標準化的架構,核心元器件已經標準化。
目前,全球平板電視中DD 图片大全所使用的數字芯片和技術平臺主要來自歐美技術供應商。
GENESIS、TRIDENT、PIXELWORKS占據顯示芯片的大部分,意法半導市場體在機頂盒芯片占據著全球份額超過70%。
日韓企業通過組建完整的產業鏈條,以相對壟斷來保持競爭優勢的模式被打破,在平板時代被拉到同一個起跑線上重新開始。
外資品牌曾希望借面板資源壟斷建立競爭優勢,大力投入,並不斷擴張。
但更具競爭力的臺灣企業迅速崛起,DD 图片大全使得這些企業的屏幕資產迅速化為巨大壓力。
一方面產能無法完全自給,仍需向臺灣企業采購;另一方面,自己的面板廠也面臨巨大的跌價風險,利潤下滑,生存如履薄冰。
業內人士所共知的事實是,由於三星投完5代線之後,跳過瞭6代線直奔7代,其所用的32寸和37寸液晶屏基本上依賴外購。
而占據全球液晶霸主地位的夏普也同樣面臨產能不足的問題,需要從臺灣采購面板。
權威的市場統計資料表明,臺灣生產的液晶面板已經超過全球供應量的DD 图片大全一半,中國企業和外資品牌的采購也大致各占一半。
激進土狼PK保守洋紳平板時代的技術進步日新月異,業內人士曾以IT業延用多年的“摩爾定律”來形容平板產品的更新換代。
在新的競爭機遇下,中國企業采取瞭激進的發展策略,加快應用最新的技術方案,加大新產品的開發力度。
以康佳、TCL、創維為代表的強勢企業紛紛組建獨立的平板部門運作全球業務,並重點開拓海外市場,突出規模優勢。
而DD 图片大全外資品牌則在新技術的應用方案相對保守,技術方案單一、產品換代緩慢,在日新月異的平板時代顯得有些笨重。
擁有創新意識和規模優勢的中國企業在全球受到追捧。
04年,中國液晶電視市場的前七名甚至都已被中國品牌所包攬;在液晶顯示器領域,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液晶顯示器的生產國,占據全球產量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