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一部分(27分)_2
- 格式:doc
- 大小:90.00 KB
- 文档页数:13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高三语文2022.1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戏曲的独到之处,是它的虚拟性。
西方戏剧基本上是不承认这一点的。
他们的演出,是“现在进行式”,十分重视舞台上的真实感。
他们的道具、布景等等,总是面面俱到,力求真实。
但是,这种做法其实是吃力不讨好的。
花钱多不说,也未必有效果。
因为道具布景做得再像,也是假的,而且其真实性也总是有限的。
中国的戏曲艺术家就高明得多。
他们干脆公开承认是在演戏,一切都是假的,不过是“以歌舞演故事”,即中国戏曲的演出是“过去叙述式”的。
咱们姑妄言之,你们也姑妄听之,对付着看好了。
尊重观众,是中国戏曲的一贯作风。
比方说,《坐楼杀惜》中刘唐的自报家门就是。
刘唐一上场,就对观众说:某,赤发鬼刘唐是也。
这原本是不应该的事,因为宋代的刘唐不可能和我们说话。
而且,既然是和隔了上千年的我们说话,就不该害怕当时官府的差人听见,然而当刘唐说到“奉了梁山”几个字时,却突然捂嘴,看看四周有没有人,然后才压低了声音接着说“奉了梁山晁大哥之命”等等。
可见,中国戏曲虽有虚拟之事,却无欺人之心,能真实的,还是尽量真实。
更何况,在中国艺术看来,一切都可虚拟,唯独心理和情感不可作伪。
正因为中国戏曲的艺术构成是虚拟的,因此它的舞台表演是写意的。
中国艺术的造型观,不是力求形似的“具象造型观”,而是只求意似的“意象造型观”。
“意象造型观”的要义,是“立象尽意,得意忘象”。
象,不过是传情表意的手段,是可以不必斤斤计较甚至可有可无的东西。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学业诊断语文试卷(考试时间:上午8:00-10:30)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中轴线”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此后经不断演进发展,形成今天全长7.8公里、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
15个遗产构成要素为:钟鼓、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太庙、社稷坛、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正阳门、南段道路遗存、天坛、先农坛、永定门。
“北京中轴线”由古代皇家宫苑建筑、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以及居中道路遗存等五大类遗存共同组成,其选址、格局、城市形态和设计体现了《周礼·考工记》所记载的理想都城范式,展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传统,见证了北京城市的发展演变,是体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标识。
(摘编自施雨岑、王鹏、徐壮《“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申遗成功》)材料二中轴线上大部分建筑的前身都可以追潮到明代,清代在继承明北京城的基础上虽略有改建,但整体依然承袭历史。
近代后,随着社会制度的改变,中轴线上的建筑几乎都丧失了原本的功能,坛庙辟为公园不再是祭祀仪礼场所,紫禁城被开放成为博物馆,钟鼓楼也不再进行报时工作……旧的功能被新功能取代,在不断适应着新的时代与社会。
除了文化遗存,元大都的水系规划也一直被明清沿用,并且保存至今,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一环。
一根中轴线记录了三朝的历史,留下了三朝的遗迹。
若干个历史拐点在这条中轴之上发生,自元代开始,各个朝代最具代表性的物质遗存也都集中于此。
盐城市2024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考试形式闭卷;2.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3.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银川,古称兴庆府、宁夏城。
地处西北地区宁夏平原的中部、贺兰山东麓,与黄河相邻。
银川这座塞上古城历史悠久。
秦朝时即为北地郡所辖。
汉成帝阳朔年间曾在此修建北典农城。
此地资源充足、物产丰饶。
六月杞园树树红,羊肉泡馍口口香。
在坊间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塞上明珠”的美誉。
西夏王陵是银川境内最为著名的景点之一,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也是西夏文化的代表。
它位于银川市的西部。
内部分布着9座帝王陵以及200多座王侯勋贵的陪葬墓,规模十分宏大。
占地面积达20.9平方千米。
作为皇家陵寝,西夏王陵设计紧密。
布局严谨,总体以传统的南北中轴、左右对称的格局排列,呈长方形的陵墓坐北朝南,集唐风宋韵、西夏特色于一体,自成风格,别具匠心,被誉为“东方金字塔”。
(摘编自王学典主编《100古城畅游通(美丽中国系列)》)材料二:考古发掘的西夏墓有帝陵、帝陵区陪葬墓、一般地方官吏墓、一般党项族姓墓、僧人塔墓等。
墓园营造布局和结构多样,墓的建筑体现了以下特征:第一,受中原文化影响,强调伦理等级制。
帝陵级别最高,陵园建有宫殿式建筑群,有阙台、角台、碑亭、月城、陵城、陵塔等,陵塔是标志性建筑。
王侯、勋戚、高官墓等级次之,亦有墓城、碑亭等建筑,其中象征身份和地位的各类型高台是标志性建筑。
高僧墓的标志则是平地起建覆钵形塔。
地方官员一般为火葬墓,没有夯土台,葬俗受佛教影响。
党项望族大姓的墓虽无墓园建筑,但以碑亭建筑为标志。
从中不难看出民族传统、佛教在墓葬制度中的影响。
山东省潍坊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文字版)高三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一般情况下,数字人文都被理解为以数字技术为方法,研究人文领域的相关问题。
“数字”是方法,“人文”是对象。
这种理解固然没错,但并不全面,原因在于,它只是将“人文”作为研究的对象来看待,忽略了研究的主体性问题,而主体性是人文研究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正因如此,我们才会更强调人文研究中的“个性”“特色”以及研究者“情感”“悟性”等因素在研究活动中的介入。
数字人文研究作为人文研究与数字技术的跨学科结合,同时包含了两个维度的趋向:其一是“人文研究数字化”,即用数字技术解决人文问题;其二是“数字技术人文化”,即以人文方式发展数字技术,让数字更人文。
作为研究方法的数字人文,其模式是将文化经典视为可编码的信息,将日常生活转换为可追溯的数据,将价值体系打。
上可识别的标签,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文本数据挖掘技术和可视化技术等,呈现出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文本形态。
数字人文研究者就是基于这一可视化的文本展开意义阐释。
如果说那些作为“事实本身”的经典文献和行为活动相当于人文研究的“原初文本”的话,那么,经过数字人文方式处理过而形成的新的文本形态则是“次生文本”。
相对于“原初文本”来说,“次生文本”毕竟与研究者之间“隔了一层”,需要充分调用研究者对“原初文本”的认知、对相关理论观念的理解以及对个人感性经验的体悟等。
“次生文本”是寄生于“原初文本”的,但又对“原初文本”进行了数据化处理。
山西省临汾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日,中国老年人才网正式上线,老年人可以通过网站向有意向的岗位投递简历,招聘企业也可以通过人才库招聘需要的人才,用人单位与求职者借此实现“双向奔赴”。
据网站相关运营方消息,目前该网站已有超过5000名中老年求职者、超过100家招聘企业注册。
可以明确,当前,促进“银发族”再就业问题正式提上公共政策议程。
如此“议程设置”,背后是“慢变量”与“快变量”的交织影响。
所谓“慢变量”,主要指向老年人口健康状况的持续改善与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据官方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我国人口预期寿命已提高至78.2岁,相比1978年提升了10岁有余。
社会教育水平的普遍提升,也意味着老年人口具备更高的社会参与意愿与能力。
而至于“快变量”,则与我国加速的人口老龄化有关。
日前,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推进老龄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显示,"十四五"时期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203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4.2亿左右,占比将超过30%。
这意味着,未来10年,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并加速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虽然人口结构的变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接连跨越临界点所带来的影响不可小觑。
老龄人口的增多,将进一步加重家庭和社会的养老负担;劳动年龄人口的大批退出,加剧了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进而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构成影响。
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年级试题语文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94岁的艺术大师黄永玉上台给比自己小整整30岁的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颁奖。
“故宫很具体,走遍9000多座房屋,1200多座建筑,每天沿着宫墙走一圈,踩破20双布鞋。
”这是2018年12月15日“影响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盛典上的一幕。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荣获年度文化人物。
2012年年初,故宫正处于低潮。
深陷失窃、会所、错字、拍卖、封口、瞒报、逃税等“十重门”。
58岁的单霁翔临危受命,被任命为故宫博物院新院长。
大家都很关心新官上任会有哪三把火,单霁翔却笑言:我一把火都没有,因为故宫古建筑群最怕火。
上任伊始,单霁翔穿着一双老布鞋,带着助理,绕着故宫走了一圈儿。
故宫的1200多座建筑,9371间房屋,凡是门都要推开看一看。
从位于神武门西边的院长办公室出门向西,沿故宫红墙逆时针行走一圈大约4公里。
自2012年年初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至今的每个工作日,这样的例行巡查已经让单霁翔走坏了20多双布鞋。
大夏天,助理脖子上挎着相机,吭哧吭哧跟着跑,偷偷抱怨:“跟着我们院长,费鞋。
”故宫收藏着众多文物,鲜有人能够将其数得一清二楚,但单霁翔做到了。
他可以将文物数量精确到个位数:1862690件(套),这是2016年年底的数据。
(摘编自《故宫,你怎么变成这样了?》)材料二:对于几个世纪前的外国人来说,进入古老的东方帝国——中国的宫廷甚至面见皇帝,是一件相当不易的事情。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一到中国,就将此作为自己最大的目标。
在中国生活了接近二十年后,他才终于得到机会,一睹紫禁城真容。
利玛窦在札记中记录,他们被召入一间大殿,“看上去足可容纳三万人,是一座壮丽的皇家建筑,大殿的另一端,有一个顶部高拱的房间,有五扇大门,通向皇帝的起居室。
山东高三高中语文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作为中国书法史的高峰,魏晋书法所彰显出的风度和气象是后世始终都无法超越的。
儒学精神的存在使魏晋书法能始终保持中和唯美的发展状态,并与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和中国人的审美心理相契合,最终成为中国书法的典范。
在先秦的儒家思想中,艺术与道、德、仁相辅相成。
但这之后发生了变化,艺术的地位日趋下降,到西汉《礼记·乐记》就变成“德成而上,艺成而下”了,书法也由此而被视为“小道”“末技”。
所以,当汉末书法发展出现第一次自觉时,士子们抛却儒家典籍而疯狂研习草书的行为,立即遭到谨守礼法的儒士们的严厉批判,东汉辞赋家赵壹的《非草书》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产生的。
赵壹的《非草书》对处于起步状态的草书做了很好的规整,并把书法纳入儒家的思想体系之内,使书法的发展有了厚重的思想基础,为魏晋书法高峰时代的到来创造了必要的思想和文化条件。
魏晋时期是世家大族在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时期,而儒学精神则借助世族这一社会载体发挥作用。
自两汉开始形成的经学传统对于如琅琊王氏、东海王氏、龙亢桓氏等家族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魏晋时期的一些新兴家族也大多是汉代儒生之后,如颍川钟氏、河东卫氏等。
颖川钟皓、卫暠、庾乘等虽然不愿出仕,但无一例外都是当时著名的儒生,并因为精通儒学而对士林产生较大影响。
魏晋时期,这些家族的发展和繁荣都是在以儒学精神为核心的文化体系中展开,即使后来天下大乱家族迁移,这些有着优良儒学传统的家族也始终没有抛弃礼法。
魏晋时期,世族门第成为儒学和书法传承发展的共同载体,书法的发展处处彰显儒学精神。
书法在各家族中没有成为纯粹的艺术,而是具有一定的文化属性,并按照家族儒学精神的引导向前发展。
汉魏之际最有名气的书法文化家族是颍川钟氏,这个家族是非常典型的儒学世家。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2022.11注意事项:1.考试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小说《地泉》是作家阳翰笙的代表作。
上世纪30年代《地泉》再版之际,阳翰笙邀请作家茅盾为其作序。
茅盾在文中直言不讳:《地泉》“缺乏对于社会现象全部的、非片面的认识”“缺乏有感情地去影响读者的艺术手腕”。
为人作序,像茅盾这般指出作品不足,而且言辞如此犀利者,并不多见。
在再版后的《地泉》一书中,阳翰笙不仅全文收入这篇序言,还收入了其它几篇含有批评意见的文章,目的就是“使我及本书的读者,都能从他们正确的批评中,得到些宝贵的教训”。
焦菊隐,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原总导演,曾针对戏剧界过于看重明星效用现象提出批评。
他认为,即使靠明星赢得了眼前的票房,但从戏剧艺术的长远健康发展看,也得不偿失。
所言理性中肯,并不怕驳了那些熟识的舞台明星的情面,对当时一味追逐明星的舞台倾向发出了清醒之声。
这表明文艺评论是文艺创作的镜子与良药。
今天,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文艺现象和文艺思潮层出不穷,尤为需要文艺评论增强朝气锐气,更好发挥激浊扬清、褒贬甄别的作用。
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和锐气,是来自文艺现场的呼唤,也是推动文艺发展的必然要求。
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锐气,首先要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
对文艺评论者来说,具备批评精神,意味着敢于实事求是地评价作品,好处说好、坏处说坏。
不能碍于情面,避而不谈,要客观公正地从作品出发,对作品做出恰如其分的分析、判断与评价。
事实证明,那些不痛不痒、回避问题的文艺评论,发挥不了应有作用,终将行之不远。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对作家艺术家来说,具备批评精神的文艺评论能够帮助自己客观认识创作得失,提升艺术创作水准和思想认识水平。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本试卷共8页,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近代以前,长期的农业社会,产生、继承、发展了许多节日。
现在只要打开《岁时广记》一类的古代文献看看,你就会感到惊异了。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节日?是古人闲着无事干,或者他们物力、精力过剩,所以要来弄弄这种“四时八节”吗?不是的。
尽管过去有些节日,现在我们看来是无谓、可笑乃至可厌的,但其在被创造乃至被继承的当时,有它的主客观原因和相应条件。
在过去节日及其活动中,有些是有一定现实意义和作用的(如端午的洒雄黄酒、六月六的晒衣物及年终的掸尘等),有些却只是为满足生活、心理的要求(如新年的家人团聚、亲友来往以及追傩、钉桃符等)。
后者往往带着幻想和迷信的色彩。
这是由于当时人们对付实际事物的能力还很有限,认识事物的知识水平又比较低下。
因此,为了满足需要,不能不借助于巫术及宗教信仰、仪式。
这就必然要使这种文化带有消极的因素。
它标志着人类和民族文化的原始的或近原始的阶段。
但是,人民文化具有一种自然调节、改进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实际活动能力和心理智能也不断变化。
他们对于传统文化(包括节日活动在内)中的不合理的、过时的部分,往往不自觉地或半自觉地加以改动,使之合理化(或比较合理化),使之具有较高的社会意义。
例如本来是一种禳灾法术的放纸鸢活动,逐渐成为一种大人或儿童的文娱活动。
又如本来是江滨人民驱除瘟神等的宗教行事——送瘟船,后来却被联系到楚国忠臣的沉江故事,使它具有历史的和伦理的意义。
这种事实,不仅说明了民间文化的进步性,也增强了文化进化理论的可靠性。
民间节日,作为一种文化事象,有一个颇值得注意的特点,就是它的复合性。
例如端午节,它既有划龙舟吃粽子等活动,又有饮雄黄酒、插艾蒿、挂蒲剑、贴钟馗图、小孩带香囊和穿老虎腰肚,以及出嫁了的女儿回娘家、邻居互送节物等活动。
2015届高考模拟高考(76)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期中练习高考模拟试卷1111 18:46::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语文试题第一部分(27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羸弱彪炳史册信笺(jiān)向隅(yú)而泣B. 妥贴鸠占鹊巢札(zhá )记戛(ɡá)然而止C. 慰籍条分缕析粗犷(ɡuǎnɡ)呼天抢(qiǎnɡ)地D. 凋敝集思广议歉疚(jiū)便(biàn)宜行事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决赛中,良好的开局使上年冠军队得鱼忘筌,中后场频频出现失误,被对手抓住机会,最终以一球之差惜败。
B.一位钢厂的下岗工人,为了女儿的音乐梦想,竭尽所能,用废旧钢铁打造了一架钢琴,真可谓舐犊情深。
C.“凑够一撮人,不管红绿灯,赶紧闯过去”,这种不文明行为产生的原因是部分人有三人成虎、法不责众的心理。
D.思维敏捷、巧舌如簧是律师的重要素质,有志于从事律师职业的人,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阅读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人人皆知,而如何增强和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是为人父母者需要面对的挑战。
B.《小崔说立波秀》节目播出之后屡遭非议,原因是话题无厘头、笑料尴尬以及两大名嘴配合生涩造成的。
C.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面对蜂拥而至的各路记者表示,希望“莫言热”尽快冷却,期待“文学热”就此兴起。
D.我国政府维护民众的爱国热情,但是也绝不允许以国家利益为名,突破法律底线,损害其他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
4.在语段中的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各门艺术的意象都可触类旁通。
书画家可以从剑的飞舞中得到一种特殊的筋肉感觉来助笔力,可以得到一种特殊的胸襟来增进书画的神韵和气势。
推广一点说,,使你在无形中驱遣它,左右它,一笔一划的舞动中都潜寓它们的韵致和气魄。
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一部分(27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天燃气老生常谈执拗.(niù)削.(xiāo)足适履B.淘汰赛枉废心机下载.(zài)影影绰.(chāo)绰C.下脚料春捂秋冻纤.(xiān)弱矢.(shǐ)口否认D.陪小心骄奢淫逸潜.(qiǎn)伏捕.(bǔ)风捉影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二战期间,德国纳粹给世界人民造成了无比深重的灾难,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对法西斯的暴行更是没齿难忘....。
B.故宫的各大殿宇中,至今还留有清代宫廷使用过的薰笼,这些薰笼工艺精美,材质考究,鎏金的、珐琅的,不一而足....。
C.媒体报道中普遍认为,面对开发商的违约,小区业主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完全是无可厚非....的。
D.爱因斯坦凭借难以理喻....的、超凡绝伦的智慧,提出相对论,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成为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针对敌情,制定出了决定集中晋察冀军区的优势兵力,首先歼灭华北地区日军的方案。
B.公共传播不应该过分宣扬求名、逐利、炫富、攀比的思想,这是对社会公平机制和朴素平实风尚的极大冲击。
C.植物干细胞具有很强的自我更新能力,它们还可以分化成为其他类型的植物细胞,最终产生出新的植物器官。
D.受地震的影响,日本宫城县境内出现了宽约4米的断裂带,这是日本最大的有地震观测史以来的地壳变动纪录。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曾被鲁迅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是西汉时期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
B.唐代是边塞诗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众多边塞诗人,“七绝圣手”王昌龄所作《出塞》一诗,被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C.报告文学是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新闻体裁,夏衍的《包身工》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对包身工残暴压榨的罪行。
D.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的代表作品,这部小说全面地反映了19世纪前半期法国的社会政治生活。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社稷坛位于天安门西,两者是农业社会最重要的根基。
不仅在京城有国家的祭坛,地方各级城市也都有祭祀社稷的场所。
①其位置依《周礼·考工记》“左祖右社”的规定,②是明清两代祭祀社、稷神祗的祭坛。
③祖与社都是封建政权的象征。
④置于皇宫之右。
⑤社象征土地,稷象征五谷,⑥社稷是“太社”和“太稷”的合称。
A.④①②⑥⑤③B.①④③②⑤⑥C.⑥①④③⑤②D.②①④③⑥⑤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庆历三年秋,天子开天章阁,召政事之臣八人,问治天下其要.有几,施于.今者宜何先,使坐而书以对。
八人者皆震恐失位,俯伏顿首,言此非愚臣所能及,惟陛下所欲为,则天下幸甚。
于是诏书屡下,劝农桑,举贤才。
其明年三月,遂诏天下皆立学,臵学官之员。
然后海隅徼①塞,四方万里之外,莫不皆有学。
呜呼,盛矣!学校,王政之本也.。
古者致治之盛衰,视其学之兴废。
《记》曰:“国有学,遂有序,党有庠,家有塾。
”此三代极盛之时大备之制也。
宋兴,盖八十有四年,而天下之学始克大立,岂非盛美之事,须其久而后至于大备欤?是以诏下之日,臣民喜幸,而奔走就事者以后为羞。
其年十月,吉州之学成。
州旧有夫子庙,在城之西北。
今知.州事李侯至也,谋与州人迁而大之,以为学舍。
事方上请而诏已下,学遂以成。
李侯治吉,敏而有方。
其作.学也,吉之士率其私钱一百五十万以助。
用人之力积二万二千工,而人不以为劳;其良材坚甓②之用凡二十二万三千五百,而人不以为多。
既.成,而来学者常三百余人。
予世家于吉,而滥.官于朝,进不能赞扬天子之盛美,退不得与诸生揖让乎其中。
然予闻教学之法,本于人性,磨揉迁革,使趋于善;其勉于人者勤,其入于人者渐;善教者以不倦之意,须迟久之功,至于礼让兴行,而风俗纯美,然后为学之成。
惟后之人,毋废慢天子之诏而怠以中止。
幸予他日因得归荣故乡,而谒于学门,将见吉之士,皆道德明秀而可为公卿。
问于其俗,婚丧饮食皆中礼节。
入于其里,长幼相孝慈于其家。
行于其郊,少者扶其羸老、壮者代其.负荷于道路。
周览学舍,思咏李侯之遗爱,不亦美哉!故于其始成也,刻辞于石,而立诸其庑以俟。
(取材于欧阳修《吉州学记》)【注】①徼:读jiào,边界。
②甓:读pì,砖。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问治天下其要.有几要:关键B.今知.州事李侯至也知:掌管C.其作.学也作:兴办D.而滥.官于朝滥:过度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 施于.今者宜何先B.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不厚C. 既.成,而来学者常三百余人D. 壮者代其.负荷于道路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其.为惑也,终不解矣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此三代极盛之时大备之制也这是(夏商周)三代极为昌盛时非常完备的制度B.而奔走就事者以后为羞为兴办学校竭力奔走的人让我们这些后来的人感到羞愧C.吉之士率其私钱一百五十万以助吉州的读书人凑集他们个人的钱一百五十万来资助D.惟后之人,毋废慢天子之诏而怠以中止希望后人不要废止怠慢皇帝的诏命,懈怠而中途停止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庆历三年,皇帝多次颁下诏书,鼓励农桑,举荐贤才,第二年要求天下都要兴办学校。
B.学校是帝王治政的根本,从古代是否重视兴办学校,可以推知朝廷治政的兴盛和衰败。
C.教育的法则是从人性出发,使人向善,达到礼让之风兴盛,风俗纯美,才算办学成功。
D.作者晚年荣归故里后,亲眼目睹吉州读书人品德卓异,社会风气改变,成了礼仪之乡。
第二部分(123分)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0.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线部分断句。
(5分)太宗得鹞,绝俊异,私自臂之。
望见郑公乃藏于怀公知之遂前白事微以讽谏语久帝惜鹞且死而素敬公欲尽其言公语不时尽鹞死怀中。
(取材于《隋唐嘉话》)11.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做其中4道题)。
(8分)①,再而衰,。
(《左传〃曹刿论战》)②天时坠兮威灵怒,。
,平原忽兮路超远。
(屈原《国殇》)③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④,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前赤壁赋》)⑤塞上长城空自许,。
,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⑥鹰击长空,,。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①②题。
(7分)眼儿媚无名氏萧萧江上荻花秋,做弄许多愁。
半竿落日,两行新雁,一叶扁舟。
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休。
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后日眉头。
①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萧萧江上荻花秋”,点明了词人与友人分别的地点和季节。
B.“做弄许多愁”一句,生动地表现了荻花对词人无端寻愁的嘲弄。
C.“半竿”“两行”“一叶”,连用三个数量词,别致新巧,情趣盎然。
D.“明朝心上,后日眉头”两句通过想象,表达离别后无尽的思念。
②请简要分析“直待醉时休”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分)13.王国维语:“一切景语皆情语。
”请从上面这首《眼儿媚》和你读过的其他诗文中各举一例,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赏析文字。
(不少于200字)(10分)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7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5题。
⑴假设你有写日记的习惯,从五岁开始,每天写两千字的日记,一直写到一百零五岁,那么,你一共写了七千三百万字。
一万三千本这样的日记,也只不过刚好能填满薄薄一片存储器。
它只有指甲盖大小,只有半克重。
如果有人想要在一百年内读完这片小小存储器中的文字,他需要不眠不休,并且每秒钟扫过三百字才行。
⑵我们用一个更轻飘飘的数字来描述它的容量,就是2TB。
这个个位数的描述,却意味着五十万首MP3歌曲,或者六十七万张一千万像素的照片,这是五百年前最博学多识者也无法想象的庞大信息量。
如此庞大的信息量却能轻轻地放在我们的指尖上,一不小心就可能乘风飞去。
⑶在这片数年之内即将面世的存储装臵面前,浩如烟海算得了什么,汗牛充栋早已成笑谈。
它足以记录几代人毕生的所学所想,并可以很容易地传诸后世。
⑷人们一直试图为后人留下些记忆。
从公元前一万五千年的岩洞壁画开始,这种设想才逐渐成真。
文字的发明是一大革命,它让人们可以将自己的经验与知识简单方便、明确快捷地臵于身外,使之有机会代代传承。
岩石、金属、泥陶、骨骼、皮革、布帛、竹木都曾被用于记忆的传递,而人们也一直在寻找更轻更快更好的载体,以便能够将所有在险恶生涯中艰难累积的智慧记录下来,不致遗失。
⑸从纸张、印刷术到磁、光、半导体存储设备,存储密度变得越来越高,存储设备也越来越复杂。
今天的人们可以用很少的代价,将自己的记忆完全交给这些不会忘记的金属、半导体和塑料,解放自己的大脑,让它去做更擅长的工作。
无论是对机器还是对人来说,这可能都是最好的分工。
⑹世界上数据存储量正在以每年40%的速度递增,几乎每两年就会翻一倍。
在追求更高存储密度、更低能耗、更长久保存的存储设备上,人们似乎永不满足。
这又是一个相互纠缠而发展的范例:当我们拥有更多存储设备的时候,就会发现有更多的内容需要存储;而这又使得我们不得不添臵更多存储设备。
这像是一条不归路,却也许正是进步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⑺虽然今天的存储设备已经能够达到惊人的效率,但是研究者们依然在不断努力,试图创造出堪称完美的存储设备。
当这种介质被发明出来的那天,也就意味着人类的群体记忆,将会与人类这个物种延续最少同样长的时间。
(取材于科松《记忆传承,信息永生》)1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我们现在使用的只有指甲盖大小的2TB存储设备,能存储古人无法想象的庞大信息量。
B.为了有效传承人类艰难累积下来的智慧,人们一直在努力地寻找更轻更快更好的载体。
C.存储设备的改进,让人们可以放心地把记忆置于身外,解放大脑让它去做更擅长的工作。
D.当完美的存储设备发明出来时,人类的群体记忆将可能保存到人类这个物种消亡之后。
15.根据文意,简要概括“堪称完美的存储设备”的特点。
要求:分条概括,写序号。
不超过10字。
(4分)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
催魂铃⑴电话之来,总是从颤颤的铃声开始,那精确而间歇的发作,那一叠连声的催促,凡有耳神经的人,没有谁不悚然惊魂,一跃而起的。
最吓人的,该是深夜空宅,万籁齐寂,正自杯弓蛇影之际,忽然电话铃声大作,像恐怖电影里那样。
旧小说的所谓“催魂铃”,想来也不过如此了。
王维的辋川别墅里,要是装了一架电话,他那些静绝清绝的五言绝句,只怕一句也吟不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