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现代农业四大产业园规划盛华村
- 格式:pptx
- 大小:13.55 MB
- 文档页数:27
白沙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意见的通知正文:---------------------------------------------------------------------------------------------------------------------------------------------------- 白沙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意见的通知(白府办[2012]92号)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府直属有关单位:经县政府同意,现将《白沙黎族自治县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二年八月十四日白沙黎族自治县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的意见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中部市县农民增收三年计划的收官之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政府在保亭召开的2012年促进中部市县农民增收现场会议精神,推进我县农业农村跨越式发展,特提出如下工作意见: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业六化”战略为统领,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按照“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增收、强民生保稳定”的基本要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合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着力深化农村改革,全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全力推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明显进展,现代农业建设成效显著,农民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到2012年底,努力实现农业总产值超18.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超5700元。
三、工作内容(一)制定农业产业规划在对本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区域功能,因地制宜,紧紧围绕“六种二养两大特色”十大富民产业,制定白沙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科学确定区域农业发展重点,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引导加工、流通、储运设施建设向优势产区聚集,切实加快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形成各具特色、整体协调的农业产业布局,逐步提高产业竞争能力和提高农业整体效益。
郑州市郑东新区白沙组团总体规划(2013-2030年)文字简要说明一、目标定位(一)范围与期限规划范围西起京港澳高速,东至万三公路,北起黄河郑州市界,南至陇海铁路,总面积156平方公里。
组团中心区面积79平方公里,西起京港澳高速辅道,东至万三公路,北起连霍高速,南至陇海铁路。
本次规划期限至2030年:近期至2015年,中期至2020年。
(二)上位及相关规划1、《郑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郑东新区白沙组团属于都市区东部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规划对东部新城定位要求:省级公共文化行政服务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产业定位为行政文化服务功能组团。
2、《郑汴新区总体规划(2009-2020年)》对白沙组团的定位要求:职教基地,主导功能为职业教育、现代服务、创新产业基地,同时兼具居住与生活服务功能。
3、《白沙组团核心区详细城市设计》白沙核心区沿中心轴线从南向北依次设置三个居住组团,六个企业办公组团,九个行政办公组团,形成“三、六、九”的数理关系。
(三)现状特征1、规划区区位优越,交通优势明显,可达性强;内部有多条河流穿过,四周均有生态廊道与周边城市组团隔离,自然环境条件优越;土地资源较丰富。
2、现状建设情况目前,白沙组团的现状建设在原有郑汴新区总体规划、郑汴产业带规划的指引下,以教育科研、二类居住以及工业项目为主。
教育科研主要分布在郑开大道以北;二类居住主要分布在郑开大道以南;工业项目主要分布在中央大道以北,均为近几年建设,建筑质量较好。
白沙组团乡镇建设以村民住宅、村办企业为主。
村民住宅建筑层数多为2~3层,大部分为村民自建用房,未经统一的规划设计,建筑秩序较乱,环境卫生状况较差。
村办企业以建材市场以及工业仓储为主,主要位于白沙镇和圃田乡,沿商都路两侧分布,建筑层数多为2~3层,建筑质量较差,建筑秩序较乱。
(四)规划思路:紧密结合城市设计,加强区域联动与城乡协调,强化产业引领与核心集聚,实现环境优先与生态共荣(五)功能定位:构建以省级行政服务区、公共文化活动示范区、高端商务区为主要功能的生态智慧的省公共服务核心区。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郑州市白沙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2018-2025)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9.01.24•【字号】豫发改工业〔2019〕46号•【施行日期】2019.01.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规定正文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郑州市白沙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2018-2025)的批复豫发改工业〔2019〕46号郑州市发展改革委:你委《关于报请审批郑州市白沙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的请示》(郑发改团产〔2018〕450号)收悉。
经商省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住房城乡建设厅、统计局并报省政府同意,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郑州市白沙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2018-2025)》,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规划范围。
按照郑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郑东新区白沙组团总体规划,郑州市白沙产业集聚区东至万三公路,西至京港澳高速辅道,南至陇海铁路,北至科学大道,规划面积65.157平方公里(建成区30.35平方公里、发展区21.153平方公里、控制区13.654平方公里)。
三、主导产业。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信息服务。
四、功能布局。
按照多规合一、四集一转、产城互动的要求,产业集聚区以郑开大道东西方向为主要发展轴,规划建设大数据产业园、总部商务园、生命科学园、职业教育园、科学谷、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和生态景观走廊,形成“一轴、一廊、四园、一谷、一中心”的空间结构。
五、绿色发展。
严格按照建设区域的生态环保要求,切实抓好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等工作和配套措施落实。
六、用地管理。
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以产业用地为主,充分依托相邻城区设施满足产业集聚区生产性生活需要,严禁房地产、大广场等项目建设。
坚持依法供地,按规定程序履行具体用地报批手续。
请据此抓紧开展产业集聚区空间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制定工作。
白沙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2年度县生态县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正文:---------------------------------------------------------------------------------------------------------------------------------------------------- 白沙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2年度县生态县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白府办[2012]84号)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府直属各单位,各国营农场、企事业单位:《2012年度白沙黎族自治县生态县建设工作要点》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〇一二年八月九日2012年度白沙黎族自治县生态县建设工作要点一、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一)大力发展生态工业。
实施清洁生产行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传统橡胶制糖工业的生态化改造,加快邦溪农林产品加工交易基地建设。
加强对现有工业项目技术改造,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
建设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类产业。
在旅游景区和农业开发区建设生态示范园区,积极推动重大节能、低碳技术开发,加大循环经济技术示范推广力度。
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工信局、县商务局、县农业局、县旅游局、县城投公司。
(二)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建设一批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基地,大力发展有机果园、有机菜园、生态鱼塘。
推进水毁耕地的整治与恢复重建,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新增无公害生产基地19.8 万亩,新增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10 万亩(含农垦)。
推进生态循环农业经济示范园建设。
积极发展水产生态产业,创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
责任单位:县农业局、县渔业局、农垦驻白沙办事处。
(三)高起点发展生态旅游。
组织开发大区小镇乡村生态旅游示范项目。
责任单位:县旅游局、县发改委。
(四)实施“节能减排”工程。
白沙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白沙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1.20•【字号】白府办[2012]154号•【施行日期】2012.11.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白沙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白府办[2012]154号)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府直属各单位,各国营农场、企事业单位:《白沙黎族自治县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分解方案》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白沙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12年11月20日白沙黎族自治县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分解方案一、目标指标(一)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含工业、生活、农业)分别控制在4120吨、350吨以内。
(牵头单位:县国土环境资源局;配合单位: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水务局、县农业局、县渔业局)(二)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00吨和500吨以内。
(牵头单位:县国土环境资源局;配合单位: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公安局、县商务局)(三)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0%。
(牵头单位:县水务局)(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
(牵头单位: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五)城市(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5%。
(牵头单位:县国土环境资源局)(六)85%的河流和95%的大中型湖库水质达到或优于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
(牵头单位:县国土环境资源局;配合单位:县水务局)(七)跨界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85%。
(牵头单位:县国土环境资源局)(八)全县(镇)全年95%天数的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
(牵头单位:县国土环境资源局)二、主要任务(一)大力推进乡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乡镇生活污染防治。
1.建设完善乡镇生活污染治理设施。
(1)编制和实施新一轮乡镇污水处理控制性规划。
如皋市白蒲镇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扬州大学制作人:王晶2011年11月28日如皋市白蒲镇农业园区规划第一章园区发展背景与建设条件 (3)一、园区发展背景 (3)二、基础设施条件 (4)三、园区建设条件 (7)第二章园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10)一、园区建设的指导思想 (10)二、园区建设的基本原则 (10)三、园区的功能定位 (11)四、园区建设目标 (12)五、园区发展考核指标 (13)第三章园区的布局、功能分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园区的布局 (9)二、园区的功能 (9)三、园区核心区功能规划 (18)第一章园区发展背景与建设条件一、园区发展背景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200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
同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则着重研究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
2007年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
此前后中央连续下发的三个“一号”文件,也多次从不同角度强调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性。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全面发展,走现代农业是一条必由之路。
发展现代农业,其基本方向就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经营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从过程看,是促进农业的科学化、集约化、市场化和产业化;从结果看,则是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现代农业是集约化经营与生态化生产有机结合的农业,兼有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以及绿色、安全和富民强农的多重特性与优势。
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关于公布2019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的通知正文:----------------------------------------------------------------------------------------------------------------------------------------------------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关于公布2019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的通知农规发〔2019〕20号按照《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9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的通知》(农办规〔2019〕3号)要求,经县级人民政府申请、省级农业农村和财政部门择优遴选、分管省领导审定、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备案审查,同意北京市密云区等45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备案并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江苏省邳州市等7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管理体系,具体名单见附件。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创建组织领导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县(市、区),要建立由党委或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重大建设举措,及时解决重大问题;要建立产业园专门管理机构,统筹推进产业园建设和管理,组织开展政策协调、资源整合、规划建设、人才引进等工作;要探索建立管运分离模式,成立投资开发运营机构,开展产业园市场化运营。
各省农业农村和财政部门要加强对本省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跟踪管理,健全支持产业园建设的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和整合力度,为产业园建设提供良好政策环境。
二、明确创建思路重点各产业园所在县(市、区)要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平台载体,强化规划引领、机制创新、政策扶持和建设管理,突出产业特色、要素集聚、质量效益、辐射带动,集中打造乡村产业振兴样板区。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2年海南省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日期】2022.09.08•【字号】琼农字〔2022〕334号•【施行日期】2022.09.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其他规定正文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2年海南省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实施方案的通知琼农字〔2022〕334号各市、县、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厅机关各有关处室、厅属各有关单位: 根据《农业农村部关于开展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的通知》(农质发〔2022〕4号)要求,现将《2022年海南省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2022年9月8日2022年海南省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实施方案根据《农业农村部关于开展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的通知》(农质发〔2022〕4号)和《关于做好2022年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的通知》(农质标函〔2022〕124号)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和“既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但归根到底是产出来的”的要求,对标海南自由贸易港和国际经贸规则,以高标准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构建全程产品质量控制为核心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聚焦优势产业产区,高标准创建一批示范基地。
(二)总体目标。
力争到“十四五”末,在全省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示范基地”),打造标准化引领农产品质量效益竞争力提升的发展典型和两个“三品一标”协同发展的示范样板。
二、创建内容及责任分工根据《海南省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三年(2022-2024行动方案)》,结合产业实际和海南特色,2022年拟从冬季瓜菜、芒果、荔枝、文昌鸡、东风螺五个全产业链创建标准化示范基地。
白沙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进一步加快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白沙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8.14•【字号】白府办[2012]90号•【施行日期】2012.08.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白沙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进一步加快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意见的通知(白府办[2012]90号)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府直属有关单位:经县政府同意,现将《白沙黎族自治县进一步加快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二年八月十四日白沙黎族自治县进一步加快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为进一步加快我县“菜篮子”工程建设,保障城乡居民“菜篮子”充足、均衡、平稳、可持续供应,满足城乡居民对“菜篮子”产品的消费要求,促进物价总体稳定,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稳定物价工作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意见》(琼府〔2011〕1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保障供给、助农增收为目标,以优化产业结构、壮大蔬菜产业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加强核心基地建设、提高产品质量为重点,立足本地资源优势,转变发展方式,强化生产能力建设,创新调控保障机制,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推动“菜篮子”工程建设步入“生产稳定发展、产销衔接顺畅、质量安全可靠、市场波动可控、农民稳定增收、群众得到实惠”的可持续发展轨道。
二、发展目标到2012年底,全县种植蔬菜面积达到1.5万亩,建成常年蔬菜生产基地2300亩,蔬菜总产量达到5.5万吨,蔬菜自给率达65%以上;肉类总产量达到1.4万吨,基本建成产业支撑服务网络和技术体系,“菜篮子”产品检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到“十二五”期末,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其中建成常年蔬菜生产基地3000亩,蔬菜总产量达到8.8万吨;肉类总产量达到1.52万吨,“菜篮子”产品检测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主要“菜篮子”产品实现无公害化,自给能力有效提升,“菜篮子”产品自给率达到75%以上。
慈溪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全域三化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作者:慈溪市农业农村局来源:《宁波通讯·综合版》2020年第12期慈溪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位于杭州湾南岸,区域总面积15.5万亩。
2018年,产业园成功创建为全国首批、浙江省第一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按照“全域产业化、全域生态化、全域景区化”的创建目标,慈溪市拿出实招硬招,真金白银地投、真心实意地干,推动产业园呈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
产业园建成以来,已累计投入开发资金60亿元,累计引进国内外大中型企业51家。
2019年,产业园总产值49亿元,今年总产值预计可达67亿元。
深化多元融合提升产业融合含金量深化主体融合,完善利益联结。
强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股份合作、订单返利、绩效分红等模式,让农户充分享受二三产增值收益。
产业园创新土地内股外租模式、探索财政涉农资金折股量化机制,目前,累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10家,入股土地面积1.1万亩,入股农户3800户,让农民成为既拿股金、又拿租金、还拿薪金的“多金”农民。
同时,创新“企业+加盟农场”产业融合模式,实行最低保护价和优质优价收购,让加盟农场参与企业经营利益分成。
深化产业融合,延伸产业链条。
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流通、展销产业,农产品加工轉化率达80%,农产品加工值与农业产值比达到4.2∶1,培养出一批如海通果蔬、正大蛋业等行业领先企业。
构建了蔬菜、水果、蛋鸡、生猪4条亿元以上全产业链,其中18亿元的蔬菜产业全产业链被认定为浙江省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
深化农旅融合,拓展农业功能。
深化建设北部海韵风情农业观光带,塑造新慈湖农业绿谷农旅品牌,建成新慈湖千亩花海、桑田油菜花海、恒海莲文化园、新浦葡萄公园等一批农旅文结合项目,启动总投资300亿元的农业硅谷项目,唱响春赏花、夏品果、秋收获、冬养生的四季之歌,着力打造长三角地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休闲农业旅游目的地。